傷寒論綱目 | 明 朱梓 |
(附論)凡腳氣。發有陰陽表裡。當隨狀療之。不可妄依古方。患陰療陽。病表救裡。皆為重虛實。危殆之甚也。若病從陰發起。兩大指內側上循脛內。及膝裡。頑痺不仁。或腫先發於此者,皆須隨病灸複溜。中都。陰陵泉等諸穴。灸者,先從上始向下引其氣。便各灸二十壯。向後隔七日。灸七壯。取瘥止。余穴皆依此。若病從陽起。兩小指外側。向上循脛外從骨至風市頑痺不仁。或腫起。於此者。須灸陽絕骨。陽陵泉。風市等諸穴。灸數及上向下。皆依前法。若氣毒兼行表裡者。乃可量其輕重隨灸膏以磨之上下遍發表裡。各灸一二處。以此通泄之。其用藥內攻。各量病投藥也。逐偏若處。常使灸瘡不瘥為佳。風氣都除。乃隨瘡瘥。瘥後。瘢色赤者。風。卜毒已盡。青黑者。猶有毒氣。仍灸勿止。待身體輕利。然後可休矣。
又一本云。常須灸三里。絕骨。勿令瘡瘥。佳。
腳氣初發轉筋者。灸承山承筋二穴。噦逆者。灸湧泉。若頭連臂痛。寒熱如瘧。及腰痛者。灸委中。頭項背痛。隨身痛。即灸不在正穴也。又云:若腳氣盛發時。自腰以上。並不得針灸。當引風氣上則殺人。氣歇以後。有餘病者。灸無妨。準冬月得灸。春夏不可灸。自風市以下。固宜灸耳。又云:若氣上擊心不退。急灸手心三七壯。氣即便退。若未退。即兼悶者豉酒熱飲。逐以即瘥。不去。即取烏卜卜 牛尿一大升。暖服。以利為止。緣至三服五服彌佳。又若已灸腳。而胸中氣尤不下滿悶者。宜灸間使五十炷。兩手掌橫紋後三寸兩筋間是也。又若胸中氣散。而心下有脈。洪大跳其數向下分入兩脾股內。令人心急。忪悸者。宜以手按攝小腹下兩傍。接脾大斜文。有脈跳動。便當文上灸。跳三七壯即定。灸畢。皆須用灸三里二十炷。以引其氣下也。又若心腹氣既定。而兩髀外連 服悶者。宜灸 服七炷。在頭骨下。相接處。在筋之外陷中是。若後更發。複灸五炷。又凡人雖不患腳氣。但若髀 疼悶。灸此無不應手即愈。極為要穴。然不可不灸。亦不可多針。唯只灸七炷以下。又若腳十指酸疼悶漸入跗上者。宜灸指頭正中。甲肉際三炷即愈。又若大指或小指傍側疼悶。覺內有脈如流水。上入髀腹者。隨指傍處灸三炷即愈。
患腳氣。皆春發夏甚。秋輕冬歇。大法。春秋宜灸。冬差可行。夏都不可灸。既瘡敗。又不得覆。風冷因入。反更增 。冬時血凝。又逆天理。爭不得已。無藥處可灸一二要穴。不可遍身多灸。腳氣病大論。毒從下上。亦有從上向下者。或云灸上毒氣便上。繆矣。此見毒氣攻處。疼痛如刺。隨病即灸。火徹便瘳。不拘上下。凡毒氣所沖。如賊欲出。得穴即出。豈在門也。風毒所攻。亦複如是。此皆經試。萬不失一。必不為誤耳(蘇同)。若手指本節間。疼稍入臂者。宜灸指間疼處七炷即定。又若心胸氣滿。已灸身脛諸血。及服湯藥而氣猶不可煩急欲死者。宜灸兩足心下當中陷處。各七炷。氣即下。此穴尤為極要。而不數灸。但急極乃灸之七炷耳以前諸灸法並經用所試皆驗。灸畢應時即愈。故具錄記之。凡灸不廢湯藥。藥攻其內。灸泄其外。譬如開門驅賊。賊則易出。若閉門逐之。賊無出路。當反害人耳。世有勤工力學之士。一心注意于事。久坐行立於濕地。不時動轉。冷風來擊入於經絡。不覺成病故風毒中人。或先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開。腠理疏通。風如擊箭。或先中足心。或先中足趺。或先中膝以下 脛表裡者。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覺即灸所覺處三二十壯。因此即愈不得發也。
法治腳氣灸法。凡腳氣初得。腳弱宜灸之速。並服竹瀝湯。灸訖。可服八風散。無不瘥者惟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半瘥半死。雖瘥者。或至一二年得複更發動。覺便依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一愈。此病輕者發時。雖不即愈,惡治之。當根源不除。久久殺人。不可不以為意(資生經)。
初灸風市。次灸伏兔。次灸犢鼻。次灸兩卜膝眼(一云忌灸)。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絕骨。
凡灸八處。第一風市穴。可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兩臂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當手中央指頭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壯。多亦佳。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乃至一處五六百壯。勿令頓灸。三報之佳。第二伏兔穴。令病患累股端坐。以病患手掩橫膝上股下傍與曲膝頭齊上傍側。股際當中央是。灸百壯。亦可五十壯。第三犢鼻穴。在膝頭蓋骨上際外骨邊平處。以手按之。得節解則是。一云在膝頭下。近外三骨箕中踵動腳。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壯。可至百壯。第四膝眼穴。在膝骨頭下兩傍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頭骨節下一夫附脛骨外是。一云。在膝頭骨節下三寸。人長短大小。當以病患手夫度取。灸之百壯。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七下廉穴。在廉下一夫。一云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八絕骨穴。在骨外踝上一夫。一云四寸是。凡此諸穴灸。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三日之中。灸令盡壯數為佳。凡病一腳,則灸一腳。兩腳則灸兩腳。病兩腳弱亦皆灸兩腳。又一方云。如覺腳惡。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兩腳惡,則合四處灸之。多少隨病輕重。大要隨証。不可減百壯。不瘥。速以次灸之。多益佳。一說灸絕骨最要。人有患此腳弱不即治。及入腹。腫大上氣。於是乃定大法。灸隨諸 。及諸腕關節腹背。盡灸之。並服八風散。往往得瘥。覺病入腹。若病患不堪痛。不能盡作大灸。但灸胸心腹諸穴。及兩腳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並舒四指。對度四指上中節上。橫過為一夫。夫有兩種。有三指為一夫者。此腳弱。灸四指為一夫也。亦依支法存舊法。梁邱。犢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沖。陽陵泉。絕骨。昆侖。陰陵泉。三陰交。足太陰複溜。然谷。湧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舊法多灸百會。風府。五臟六腑俞、募。頃來灸者。悉覺引氣向下。所以不取其法。氣不止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須灸之。其足指去指奇一分。兩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沖。極下氣有效。足十指端名曰氣端。日灸三壯並大神要其八沖。可日灸七壯。氣下即止。凡八沖。艾炷須小作之。病者非深相委。勿為灸。
治腳氣。穴陽陵泉 絕骨 風市 昆侖 陽輔 上廉 條口 下廉 太沖 犢鼻 膝眼曲泉陰陵泉 中都 三陰交 複溜 陽維 三陰交 委中 承筋 承山 湧泉 太陰 上件穴並要。不可總能灸其穴。最要者。有三里。絕骨。承筋。太沖。昆侖。湧泉。有患者可灸又謹按明堂。正當以立為正。取穴必須直立。膝臏骨坐立便即移動不定。故立取之。其寸取病患中指上節為一寸。若取尺寸有長短。取穴必不著。又按奉承祖、華佗等取穴並云。三指四指為準。取三里穴。四指指闊六分。四六二十四。只闊二寸四分。取穴如何得著。黃帝為本諸說並可信。徐同灸風市。三里。絕骨三穴。未效。灸犢鼻。肩 。膝關日三壯。遇痛深處。針亦效。
治患腳針後四穴。即能起行。穴環跳 陽陵泉 巨虛下廉 陽輔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皆知處。今止疏要者。必先從上始。若直灸腳氣。上不泄則危矣。先灸大椎。在項上大節高起者,其上面一穴是。若腳氣可先灸百會五十壯。在頭頂凹中也。肩井各一百壯。在兩肩小近頭凹處。指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次灸膻中五十壯。在胸前兩邊對乳胸厭骨解間。指按腳氣。次灸巨闕。在心厭尖處穴凹下一寸。以盡度之。
凡灸以上部五穴。亦足治其腳氣。若能灸百會。風府。胃脘及五臟 則益佳。視病之寬急耳。諸穴出灸經。不可不具載之。
次灸上廉一百壯。又三里下一夫。次灸下廉一百壯。又在上廉下一夫。次灸絕骨二百壯在外踝上三寸餘。指端取踝骨上際。屈指頭四寸便是。與下廉頗相對分二間穴也。此下一十八穴。並是要穴。余伏兔。犢鼻穴。凡灸此灸壯數不必頓畢。三日中灸合盡。
灸腳氣法 於左右兩腳十指上。用艾柱如麥粒大。各灸七壯。十壯。其效如神。穴在肉甲之間。半著肉。半著甲。
灸腳氣 灸法如前。灸後。瘢色赤白如初風毒盡。色青黑者。毒仍在。更灸勿止。得肢體清利為佳。故人得此多是針灸。最忌用熱藥蒸泡。有僧普清。苦此症二十年。灸風市。肩 。曲池三穴各二十壯。頓效。又云:若安三里莫教干。患風人宜常灸。蓋三里一穴。為五臟六腑之溝也。若始覺腳氣。速灸風市三里各一二百壯。以瀉風濕毒氣。若覺悶熱者。不得灸。以本熱灸之,則大助風。生食物大忌。酒面海鮮及房勞不爾。服藥無益。王氏云:有同合為予言。史載之謂腳氣有風濕二種。宜瀉不宜補。只宜以沉香湯瀉。而不許其灸。千金方乃載灸法。如此其詳。豈虛人患腳氣方可灸之耶?故指迷方云。若覺悶熱不得灸。蓋有所見也。凡灸腳氣三里。絕骨。為要穴。而以愛護為第一。予舊有此疾。不履濕,則數歲不作。若履濕,則頻作。自後常忌履濕。凡有水濕。不敢著鞋踐之。或立潤地。亦不敢久。須頻移足。而後無患。此亦愛護之第二義也。有達官久患腳氣。多服八味丸愈。亦以腳氣衝心。惟此藥能治之治腳氣上攻。穴肩井千金云:腳氣最宜針而不宜灸。灸而不針。非良醫也。針灸不藥。藥不針灸。亦非良醫也。此論甚當。
治腳氣偏風 腿。腳不隨重。不得履地。刺風 風腳冷。穴上廉澹寮方云。蔡元長知開封。日據案視事。忽覺如有蠱。自足心行至腰間。即墜筆暈絕。久之方蘇。椽勵云。此非俞山人不能療。趣使呼而至。視之曰。腳氣也。此當灸風市。為灸一炷當日安然複常。明日疾如初。再呼俞。俞曰。欲出病根。非千艾不可。從其言。灸五百壯自此遂愈。仲冗文安公守姑蘇。署舍卑濕。旋感足痺。痛掣不堪。服藥不效。乃用所聞灸風市肩 曲池三穴。終身不複作。僧普清。苦此二十年。每發率是兩月。用此法灸二十一壯即時痛止。其他蒙此利者。不一而足。
治腳氣腎氣。穴陽蹺
治腳弱無力。風濕痺筋急。半身不遂。穴委中治腳弱。穴三里治腳弱無力。腳重。偏風不遂。穴承山治腳弱無力。腰尻重。曲 中筋急。半身不遂。穴委中王氏云:有人舊患腳弱且瘦削。後灸三里絕骨而腳如故。益知黃君針灸圖所謂絕骨治腳疾。神效猶信也。同官以腳腫。灸承山一穴。瘡即乾。其後數月不愈。不曉所謂。豈亦失之將攝也。是未可知也。單方歌云。風毒腳弱痺。肩井及大椎。風市與三里。百不須疑。千金灸腳弱。凡八穴。病在一腳,則灸一腳。兩腳病,則灸兩腳。凡腳弱病。皆灸兩腳。或未能盡灸且先灸風市犢鼻三里絕骨亦效。或不效。當如其法灸之(但肩井不可多灸爾)。
治勞冷氣遞腰●。冷痺。腳屈難伸。灸陽蹺一百壯。在踝下。
療惡血氣腫痛。腳腫。穴上昆侖治腳氣膝腫。穴承山治腳腫氣短不嗜食。煩熱 痛。穴小腸俞治足跗腫不得履地。穴然谷王氏云:母久病。夏中腳忽腫。舊傳夏不埋足。不敢著艾。漫以針置火中令熱。於三里穴刺之。微見血。凡數次。其腫如失去。熱中素患腳疾。見此奇效。亦以大針刺之。翌日腫亦消何其速也。後亦常灸之。凡治腳腫。當先三里。而後陽蹺等穴可也。又予患腳氣。指縫爛每以茶末滲之愈。他日複爛而腫。用茶末不效。漸腫至腳背上。予以為腳氣使然。竊憂之策杖而後敢行。偶賣藥僧者見之云。可取床荐下塵滲之。如其言滲之。而愈。此物不值一錢。而能愈可憂之疾。其可忽之。
治足忽腫。腓脛暴大如吹。頭痛寒熱筋急。不即療。至老死不愈。隨病左右足。到內踝直白肉際三壯即愈。不愈即灸。姚氏方。疾處有赤脈絡。乃灸絕骨穴三七二十一壯。此方大效。末已豆虻少雜艾為炷。灸以下至踝間。可依葛氏。加至五十壯。又有大黃膏。白頭翁酒方。摩治膏。亦良。
治足痺痛。穴陰陵泉治足濕痺不能行。穴中都治脾樞腕骨痺不仁。穴陽輔 陽交 陽陵泉治脛痺不仁。穴陽間 環跳 承筋治足清不仁。穴膀胱俞 太溪 次治足不仁。穴腰俞 風府治脛痺不仁。穴陽關治髀樞不仁。穴浮治腳足不仁。穴膀胱俞治手足不仁。穴白環俞治手足不仁。穴上廉治膝不仁。穴犢鼻 髀關 陽陵泉列子載偃師造昌云。廢其腎則足下不能行。是足不能行。蓋腎有病也。當灸腎俞。或一再灸而不效。宜灸環跳。風市。犢鼻。膝關。陽陵泉。陰陵泉。三里。絕骨等穴。但按略酸疼。即是受病處。灸之。無不效也。
治腹寒瀉利(資生經)。穴腹結治瀉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腹大繞臍痛。穴神闕治大便瀉利。穴陽綱治大便滑瀉。穴意舍治大便滑瀉。水穀不化。穴梁門治瀉利不欲食。穴關門治瀉利食不化。穴天樞治水穀不化。穴三焦俞治水穀不化。穴懸樞治溫病積聚不利。穴脊中治腹脹下利食瀉。穴中治瀉利。穴脾俞治瀉利腹痛。穴膀胱俞治洞瀉食不化。穴大腸俞 腎俞治腹中冷氣。瀉利不止。穴會陽治小腹急腫。腸鳴洞瀉。 樞引痛。穴京門治腹滿腸鳴洞瀉。穴京門治腹瀉不止。穴關元治洞瀉不化。穴京門 然谷 陰陵泉治寒中。洞瀉不化。穴腎俞 章門治洞瀉體痛。穴昆侖 京門治頭重。洞瀉不禁。穴長強治胸中熱暴瀉。穴陰陵泉 隱白治腸鳴腹脹腫暴瀉。穴大腸俞治脹鳴腹脹欲瀉注。穴三焦俞 小腸俞下 意舍 章門治腹中有寒。瀉注。腹 。便血。穴會陽治腸 瀉。穴束骨治冬月重感於寒則瀉。當臍痛腸胃間。游氣切痛。穴天樞治心腹疼而後瀉。此寒客於腸間。穴關元。灸百壯(服當歸縮砂湯)。
治泄瀉。先灸臍中。次灸關元。
治瀉利四肢不舉。穴曲泉
治溏泄腹痛藏痺。穴地機治溏泄。穴太沖王氏云:嘗患痺疼。既愈而溏利者。灸臍中遂不登洞。連三日灸之。三夕不登洞。若灸溏泄。臍中第一。三陰交等穴。乃其次也。
治腹脹飧泄(資生經)。穴中 。治小腹痛飧泄。次指間痛。唇乾。涎出不覺。不得汗出毛髮焦脫。肉少氣。胃中熱。不嗜食。
治飧泄。穴上廉素問云。春傷於風。夏必飧泄。苟知傷於風得之,則藥自可治。雖不著艾。未為害也。
(附論)資生經云:素問言泄利有五種。一曰胃泄。飲食不化。而色黃。胃與脾合。故黃也。二曰脾泄。腹脹而注泄無休。又上逆嘔。此為害熱之患也。三曰大腸泄。食畢腸鳴切痛而利白色。大腸與肺合。故白也。四曰小腸泄。身瘦而便膿血。小腸與心合。心主血也。五曰大瘕泄。
裡急後重。數至丸而不能便。莖中痛。此腎泄也。諸家方有二十餘種。此為言五種。蓋舉其綱也。而必用方中。亦有赤白疳蠱之別。其大概則臟腑寒也。廩邱公所謂。諸下悉寒是也。故予治人痢。惟與以鎮靈丹。無有不效。未效。更加丸數則效矣。若蠱利,則用百葉。黃連煎服。諸痢惟耆域方。用濃朴嬰粟殼末最佳。後人又加木香黃連陳皮等分。甘草半之。黃殼葉數片。薑棗烏梅水煎。予嘗用之驗。故載於此。然痢本無惡証。而有誤此而死者。或者世醫以痢為熱病。多服冷藥故也。若其急難。亦當灼艾。不可專用藥云。
法治腸 便膿血。泄痢後重。腹痛如 狀(資生經)。穴複溜治泄痢赤白漏血。穴交信治溏泄痢注下血。穴大沖 曲泉治泄痢膿血。五色重下。腫痛。穴小腸俞治泄利不禁。小腹絞痛。食不化。穴丹田 臍中 關元治痢不止。穴關元 太溪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膚。穴脾俞治泄水痢膿血。穴曲泉治腸冷赤白痢。穴中膂俞治泄痢腹痛。穴膀胱俞治溫病積聚下痢。穴脊俞治泄痢。穴關元治泄痢食不消。穴脾俞。灸隨年壯。
治泄注五痢。便膿重下。腹痛。穴小腸俞灸百壯。
治泄痢不禁。小腹絞痛。穴石門。灸百壯。三報。
治久痢。百治不瘥。並治冷痢腹痛。灸足陽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指岐三寸。隨年壯。又灸臍中三二百壯。又灸關元三百壯(十日灸)。
治赤白下。穴窮骨。灸多為佳。
治四肢舉多汗洞痢。穴大橫。灸隨年壯。
治泄痢不止。灸臍中。名神闕穴。五壯。或七壯。艾炷如小箸頭大。及關元穴。三十壯治泄痢不嗜食。雖食不消。灸循股際。穴在俠臍相去五寸。又灸長強五十壯。
治痢久下。失氣勞冷。灸下腰百壯。三報。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數多尤佳。三宗是骨(忌針)。
治泄痢赤白濁。灸足太陰五十壯。三報。
治久泄痢百治不瘥。屈肘量正當兩胯脊上點訖。下量一寸。點兩傍各一寸。複下量一寸當脊上合三處。一灸三十壯。灸百壯。以上一切痢皆斷。亦治濕匿冷脊。上當胯點處不灸。
治大腸泄痢膿血。穴意舍灸一百壯(小兒減之)。又灸小腸俞七壯。
治下痢白如鼻涕者。灸臍下一寸。五十壯。良。即三陰交。
治膿血利不止。兼治小腹堅逆。灸幽門二穴。各三壯。
治水痢不止。食不化。刺足陽明經天樞二穴。大腸之募也。在臍兩傍各二寸。針入五分留十呼。可灸百壯。
治痢暴下如水(資生經)。穴氣海。灸百壯。
衛生寶鑒云。至元乙亥。廉台三千戶。四十餘駐兵漣水。卑濕之地。勞役過度。飲食失節。至秋深。瘧痢並作。月餘不愈。飲食全減。形容羸瘦。乘馬轎以歸。時已仲冬求治於予。具陳其由。診得脈弦細而微。如蛛絲。身體沉重。手足寒逆。時複麻痺。皮膚痂疥。如厲風之狀。無力以動。腹痞滿嘔逆不止。皆寒濕為病久淹。真氣衰弱。形氣不足。病氣亦不足。陰陽皆不足。針經曰:陰陽皆虛。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內經曰:損者益之。勞者溫之。十劑云。補可去弱。以理中丸加附子。溫養脾胃。散寒濕。澀可去脫。服養臟腸加附子固腸胃。止瀉利。仍灸諸穴。以並除之。經曰:府會太倉。即中腕也。先灸五十壯。以溫養胃氣。進美飲。食次。灸氣海百壯。生發元氣。滋榮百脈。充實肌肉。複灸足三里胃之合穴。三十壯。引陽氣下交陰分。亦助氣複。灸陽輔穴二七壯。接續陽氣。令足脛溫暖。散清溫之氣。追之月餘後。病氣皆去。漸至平複。精神不減壯年。
治腹虛鳴(資生經)。穴不容治腹滿腸鳴。穴胃俞治腸中常鳴。上沖於心。及治婦人。穴臍中治腸鳴。穴太白 公孫 大腸俞 三焦俞治腹脹腸鳴。氣上沖胸。穴天樞治心滿氣逆腸鳴。穴陰都治腸鳴濯濯有如水聲。穴陰交治腸鳴相追逐。穴上廉治腸鳴強欠。心悲氣逆。穴漏谷治腸鳴泄注。穴膺窗治腸鳴而痛。穴陷谷 濕溜 漏谷 複溜 陽綱治胸脅脹鳴切痛。穴太白治腸鳴。穴三里 三間 京門 關門 三陰交 陷谷 水分 神闕 承滿 溫溜 三焦俞大腸俞 胃俞 天樞治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支滿。喘息心痛。腰痛不得轉側。穴章門治腸鳴氣走疰痛。穴上廉治腹脹腸鳴不便痺虛。令人不樂。身寒善太息。心悲氣逆。穴商丘治腹雷鳴。穴複溜治腸痛雷鳴。穴督俞治腸鳴腹脹。上氣喘逆。穴承滿治食飲不下。腹中雷鳴。相逐痢下。灸承滿五十壯。三焦俞。
治腹脹腸鳴。氣上沖胸。不能久立。腹痛濯濯。冬月重感於寒則泄。食不化。嗜食。身腫。夾臍急。穴天樞治腹中雷鳴。灸太沖。無限壯數。
治腸鳴泄注。刺下 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治大人小兒脫肛(資生經)。穴百會(針二分。灸七壯。至七七壯)中極治寒冷脫肛。歷年不愈。灸翠尾骨七壯立愈。又臍中隨年壯。橫骨百壯。龜尾七壯。窮骨。
治卒大便脫肛。灸頂中回發中。百壯。
治久冷五痔便血。及腸風瀉血(資生經)。穴脊中。灸百壯。
資生經云:有人患此疾積年。一灸除根。因傳此法。後觀灸經。此穴療小兒脫肛瀉血。
蓋岐伯灸小兒起也。後人因之。以灸大人腸風瀉血爾。大人小兒之病。初不異故也。
治腸風下血。穴長強王氏云:腸風藥多不效。何耶。本草衍義曰。腸風乃腸痔。苟知其為痔而治之。無不效矣。若灸腸風。長強為要。血云。近李倉腸風。市醫以杖量臍中。于脊骨當臍處灸即愈。因此予為人灸腸風。皆除根(陸氏方。治下血除根)。
治腸風瀉血即愈(須顛倒身。方灸得)。穴脊端窮骨(脊骨盡處)。龜尾當灸中三壯。
治腸 疝。小腹痛(資生經)。穴中都治腸 。穴複溜 束骨 會陽治腸 切痛。穴四滿治結積留飲。 囊胸飲。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壯。
治風冷。腹中雷鳴。大腸灌沸。及腹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強疼。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穴大腸俞。灸百壯。三報之。
治諸結積留飲。 囊胸滿。飲食不消。穴胃脘三百壯。三報之。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飲注下。穴下極俞。灸隨年壯。
治腹中有寒。泄注。腸 便血。穴會陽治腸 泄。穴束骨治腸鳴泄注。穴膺窗治大便不節。小便赤黃。腸鳴泄注。穴陽綱治腸鳴腹脹。欲泄注。穴三焦俞 小腸俞 下 意舍 章門
治腸風下血。五種痔。疳蝕下部。此痔根本是冷。謹冷食房勞。及療久痔(資生經)。穴長強治穀道瘙擾。久痔相通者死。又云:主痔與陰相通者死。穴會陰治久痔。穴會陽治五痔疼。穴小腸俞治五痔發腫。穴秩邊治血痔泄後腫。穴複溜治野雞痔。穴飛揚治久痔腫痛。穴承山治久痔尻椎腫。大便難。陰胞有寒。及小便不利。並五種痔瀉鮮血。穴扶承治痔病瀉血。穴氣海俞治痔篡傷痛。穴飛揚治痔泄血後重。穴商丘 複溜治熱痔。穴勞宮治痔痛。腹下腫。穴承筋 承扶 委中 陽谷治痔骨蝕及骨疽蝕。穴商丘治漏。穴天突 章門 天池 支溝治漏頸痛。穴天突 天窗治下漏。穴長強治五痔便血失屎(出危氏方)。灸四百壯。穴在脊窮骨上。
治久冷五痔便血(出危氏方)。灸脊百壯。
灸痔(出百一選方)。
鳩尾骨尖少偃處即是穴。麥粒大艾炷。灸七壯。或十四壯。甚者止二一壯。瘡發即安。可除根也。
灸痔法 疾若未深。尾閭骨下近穀道。灸一穴便可除去。如傳信方。先以經年槐枝。煎湯洗。後灸其上七壯。大稱有驗。如本草只以馬藍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熱以小口器瓶瓦中熏洗。令腫退。于元生鼠奶根上灸(卻不可灸尖頭。恐效遲)。如患深。用湯洗。未退再洗。令消。俟灸覺大氣通至胸乃效。病雖深。至二十餘壯。永絕根本。以竹片護四邊肉。仍於天色寒冷時灸。忌毒物。
治痔灸法(出仁存方)。以葶藶子二合。豉一升。搗令細。作餅如大錢濃二分許。取一板當瘡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頭大。灸餅上。三炷一易。三餅丸炷。隔二日複一灸之。外台灸瘰癧。
資生經云:用葶藶子豉作餅灸漏。外台云。不可灸頭瘡。葶藶氣入腦殺人。
又法。平立。量脊骨與臍平處椎上。灸七壯。或年深。更于椎骨兩傍各一寸。灸如上數無不除根。
治痔疾如胡瓜。實於腸頭。熱如溏灰。火發則僵仆(出危氏方)。以柳枝濃煎湯洗。後以艾炷灸三五壯。若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大瀉鮮血穢惡。一時至甚。通禁瀉後。其疾如失。
灸痔。右以繩圍病者項。令兩頭相柱。展繩從大椎正中量之。垂繩一頭。當灸正下。以墨點訖。又量病者口吻兩頭。接繩頭正下複點之。又量病者口吻如前。便中屈繩。接前口吻繩正下複點之。望使相當所三處並下火。重者各五百壯。輕者三百壯即愈。
又法。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繩當脊大椎骨中。向下量之。尾株骨尖頭訖。再折繩。更從尾株尖頭向上量。當繩頭即下火。高號州初灸至一百壯。得瘥。後三年複發。又灸之便斷。兼療腰腳。
治五痔痛。穴攢竹治五痔痛。不得大小便。穴會陰治痔 痛。穴飛揚 承筋 委中 承扶治諸痔。宜灸回氣三七壯。黃帝針經云: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連岡穴主之。在回氣穴兩邊。相去二寸是也。各灸三七壯。
治九漏。穴肩井。灸二百壯。
治漏。穴灸鳩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壯。
治諸漏。灸漏同四畔瘥。
治便血(資生經)。穴複溜 太沖 會陽治泄利膿血。穴下廉 幽門 太白治吐泄膿血。穴太白治大便膿血出。穴小腸俞治大便下血。穴下治大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痛。穴腹哀治大小便血不止。穴勞宮治下血不止。量臍心與脊骨平。于脊骨上灸七壯即止。如再發。即再灸七壯。永除根本目睹數人有效。王氏云:嘗用灸人腸風。皆除根本。神效無比。然亦須按其骨突處酸痛。方灸之。不疼,則不灸也。但便血本因於腸風。腸風本腸痔。不可分而為三。分而為三。治之非也。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灸第三十椎。隨年壯。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平立。以繩子比臍平。卻向後脊骨當中。灸七壯。或年深于脊骨兩傍各一寸。灸七壯。余謂寸半則是腎 。自佳。
治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灸足太陽。又灸湧泉三十壯。
治五淋(資生經)。穴懸鐘治五淋不得尿。穴大敦 期門治腹中滿。熱淋。閉不得尿。穴氣衝治氣淋。穴交信治血淋。及主療五淋。小便如散灰色。穴複溜治胞轉氣淋。穴關元 湧泉治淋癃。穴長強 小腸俞治腎病不可俯仰。氣瘟。穴關元 陰陵泉治癃閉陰痿。穴曲泉治癃閉莖空痛。穴行間治癃疝。穴然谷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穴曲谷治癃閉下重。不得小便。穴胞肓 秩邊治氣淋小便黃。穴石門治五淋。穴長強治五淋小便黃。穴曲骨治小便淋失精。穴至陰治五淋。小便赤澀。及治尿道痛。失精。臍下結如覆杯。陽氣虛憊。穴中極治五淋。小便如散火。穴複溜治淋瀝不得尿。及陰上痛。穴太沖。灸五十壯。
治氣淋。寒熱不節。穴陰陵泉治氣淋。 疝。陰急。股引 內廉骨痛。及卒疝。大小便難。穴交信治淋瀝。穴然谷 曲骨治赤淋。穴次治實則便淋閉。洒洒腰脊強痛。大便秘澀。嗜臥。口中熱。虛則嘔逆多寒。欲開戶而處氣不足。胸脹。喘息。舌甘。咽中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鳴咳唾血。氣淋。穴大鐘。灸關元五十壯。或鹽著臍中灸三壯。
治石淋。灸關元。氣門。大敦各三十壯。
治勞淋。灸足太陰百壯。三報之。
治血淋。穴丹田。複溜。各灸隨年壯。
治五淋不小便。穴中封二七壯。大敦七壯。
治小便淋瀝。穴委陽 志室 中治不覺遺瀝。穴關元治淋瀝。穴小腸俞王氏云:予壯年寓學。忽有遺瀝之疾。閱方書。見有五倍子末。酒調服者。服之而愈。藥若相投。豈在多品。而亦無事于灸也。故附著於此。欲治淋疾者。有王不留行子。神效。彭侍郎以治張道士。服三粒愈(見既效方)。有婦人患淋。臥病久之。服諸藥甚。其夫入夜來告急予令取此花葉十餘葉。令研細煎服。翌日再來云。病已減八分。再與數葉。煎服即愈(一名剪金台。一名金盞銀台)。
治血淋。灸足大指前節上十壯。
治五淋不得小便。穴懸鐘。灸十四壯。
治卒淋。灸外踝尖七壯。
治淋病九部諸疾。灸足太陽五十壯。
治諸淋。穴關元灸三壯。
治胞閉塞。小便不通。勞熱石淋。穴關元治小便餘瀝。灸複溜二穴。各一七壯。次灸臍下中極下屈骨穴。七壯。
治小便不通(資生經)。穴湧泉治陰跳痛。引莖中不得尿。穴曲泉治小腹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穴陰交 石門 委陽治三十六疾。不得小便。穴關元治淋閉不得尿。穴氣衝治小便難而痛。穴大敦(又元照。每主之)。
治小便滿。小便難。陰下縱。穴橫骨 大巨 期門治陰跳。遺尿。小便難。穴陰谷 大敦 箕門 委中 委陽治振寒。溲白尿難痛。穴中封 行間治腹脹小便血癃。穴曲骨治小便熱痛。穴列缺治小便不利。穴中極 承扶 屈骨端治小便不利癃。穴少府 三里治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穴陰陵泉治不得小便。穴胞肓 石門 關元 陰交 中極 曲骨治溢飲。水道不通。溺黃。穴京門治腰引小便痛。小便不利。狀如淋。 疝。小腹腫。溏泄。遺尿。陰痛。面目蒼色。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穴太沖治膀胱寒。三焦小便不利。穴水道治小便難。竅中熱。皮痛。陰端寒。沖心。穴會陰治腹脹小便難。陰器縱伸痛。穴橫骨治小便不利。穴陰包 至陰 陰陵泉 地機 三陰交治小便不通。穴箕門治煩逆溺難。小腹急引陰痛。股內廉痛。穴陰谷治腸中滿。熱閉不得溺。穴五里治溺難。穴行間治小便不利。失精。尻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小便不利。穴中極 蠡溝 漏谷承扶 至陰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穴腎俞治腰痛。小便不利。及苦胞轉。灸玉泉七壯。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壯。又灸臍下一寸。又臍下四寸。各隨年壯。
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不得大小便。穴會陰存仁方云。嘗記一人小便閉不通者三日。小腹脹幾死。百藥不效。余用甘遂末大蒜。搗細和成劑。安臍中。令資以艾灸二七壯。隨後通用此方。無不效。
治小便不利。大便頻注。灸屈骨端五十壯。
治小便不利。大便注泄。天樞灸百壯。又關元灸五十壯。又灸俠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壯。兼灸氣淋(又云足大拇指岐間。有青脈。針挑出血。灸三壯愈)。
治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納取太陽大絡。視其結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血。
治小便不利。小便脹滿虛乏。穴大小腸俞。灸隨年壯。
治小腸熱滿。穴陰都。灸隨年壯。
治陰跳。遺尿。小便難。穴箕門 委中 委陽 大敦治小腸熱滿。穴陰都。灸隨年壯。
治尿難。陰痿不用。穴陰骨治小便數而少。且難用力。輒失精者。令其人舒兩手。合掌並兩手大指令齊。急通之。令兩爪甲相近。以一炷灸兩爪甲本節肉際後方。自然有角。令炷當角中。小侵入爪上。此兩相共用一炷也。亦灸腳大指與手同法。各三炷而已。經三日。又灸之。
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穴腎俞治尿赤難。穴腎俞 委中治小便難。黃。穴上廉 下廉治小便赤黃。或時下不禁。穴承漿治小便赤黃。穴完骨 小腸俞 白環俞 陽綱 膀胱俞治小腸有熱。尿黃。穴中脘治腎病氣癃。尿黃。穴關元治尿黃。水道不通。穴照海 京門治目赤。小便如血。穴大陵治傷中尿血。穴關元治溺濁。穴關元治小便赤。穴下脘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如刀攪。作塊如覆杯。穴陰交治尿黃水。小腹熱。小便難咽乾。穴陰蹺治小便赤澀。小腸緊急。穴小腸俞治小便黃。穴太溪 關元 白環俞治小便赤色。淋瀝。小腹痛。穴小腸俞治小便赤澀。遺溺。生陰瘡。少氣脛寒。拘急不得屈。穴膀胱俞治小便難。赤黃。穴上廉治溺黃。穴太溪 兌端 陰谷 下廉治小便赤黃。穴魂門治小便赤澀。穴關元 秩邊 氣海 陽綱治小便赤。穴下脘治尿血。穴大敦。灸三壯。
小便有五色。惟赤白色多。赤色多。因酒得之。宜服本事方清心丸。予教人服。效。白色乃下冷。宜服補藥。著灸腎俞。關元。小腸俞。膀胱俞等。皆腰穴也。近有患小便出血者。人教酒與水煎苦 菜根服之。即效。
治小便實。苦心下急。熱痺。小腸內熱。小便赤黃。刺手太陽治陽。手太陽在手小指外則本節陷中。
治尿黃。石門。灸三十壯。
治小便出血。平立。一杖子比臍平。卻向後脊骨當中灸七壯。或年深于脊骨兩傍各一寸灸七壯。余謂寸半則是腎俞。自佳。又灸第二十椎。隨年壯。
治小便出血。穴脾俞。三焦俞。腎俞。章門各百壯。丹田。複溜。隨年壯。一云。灸五十壯。
資生經云:凡尿青取井。黃取俞。赤取榮。白取經。黑取合。
治小便白濁。灸兩足內踝上脈名三陰交。各三十一壯。
治小便出多。灸足第三指第一紋七壯。丘俞。
治大便難(資生經)。穴大鐘 中 石門 承山 太沖 中脘 太溪 承筋治不得大便。穴昆侖治大便乾。腹中切痛。穴肓俞治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穴石關治大便難。穴承山 太溪治大便秘澀。穴石關 大鐘治大便燥。穴肓俞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穴中注治腰痛。大便難。穴太白治足寒。大便難。穴大沖治腹痛。大便難。穴石關 膀胱俞治大便難。灸七椎旁各一寸。七壯。又承筋三壯。
治大便不通。穴大敦。灸四壯。
治大便寒氣結。心堅滿。穴石門。灸百壯。
治大便秘。腹中有積。大便秘。以巴豆為餅。置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耆域蜜公丸。亦治大便秘。
治大便不通。灸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腸遺。隨年壯。一云二寸半。
治大便小便不通。灸臍下一寸。三壯。又橫文百壯。又灸八 各百壯。
治老人小兒大便失禁。灸兩腳大指。又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岐間。各三壯。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榮衛四氣穴百壯。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
治腹熱閉。時大小難。腰痛連胸。灸團岡百壯。穴在小腸俞下二寸橫三寸。灸之。
治大便難。穴玉泉。灸隨年壯。又灸大敦四壯。
治大便不通。刺任脈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用長針入八分。令病患覺急。便三五次為度。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廉兩筋分肉間。極重按之,則足附上動脈止矣。當舉足取之。針入五分。凡大便不通。勿便攻之。先刺氣海穴訖。令人俠臍揉胃之經。即刺三里穴。覺腹中鳴三五次。即透矣。
治後閉不通。足大都。灸隨年壯。
治大小便澀。難(資生經)。穴豐隆治大小便難。淋癃。穴長強 小腸俞治癃閉下重。大小便難。穴胞肓 秩邊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亦主婦人。穴水道治大便難。尿黃。穴太溪治小腹熱。大便堅。穴中注 浮治大小便不利。穴白環俞 承扶 大腸俞治不得大小便。穴會陰治小腸熱。大腸結。穴浮治大小便難。尿赤。穴膀胱俞治大小便難。穴交信治大小便不利。穴榮衛四穴
治小便不禁(資生經)。穴承漿治小便數。穴關元 湧泉治遺尿。穴關元 中府 神門治失禁遺尿不自知。穴陰陵泉 陽陵泉治遺溺善滿。穴關元治遺溺。穴箕門 通裡 大敦 膀胱俞 太沖 委中 神門治遺溺不禁。穴陰包治遺溺。穴陽陵泉。足陽明各隨年壯。又灸水道俠玉泉五壯。
治大便失禁。穴大敦。行間。各七壯。
治遺尿。穴曲泉 陰陵泉 複溜資生經云:此諸穴斷小便。利大便。不損陽氣。
治陰暴痛。遺尿。穴少府治遺溺失禁。出不自知。穴陰陵泉。灸隨年壯。
治遺溺。灸臍下橫文七壯。垂兩手兩髀上。盡指頭上有陷處。灸七壯。
治腹中滿。小便數起。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壯。小兒以意減之。
治大小便利(資生經)。穴大腸俞 次 (一作八 )治大便不解。腸鳴泄注。小便赤黃。穴陽綱治尻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小便不利。穴承扶治大便泄數。小便不利。穴曲骨端 天樞灸治泄利不禁。小腹絞痛。穴丹田治泄利虛脹。小便難。穴關元治大便不節。穴魂門治老人小兒大便禁。灸兩足大指。去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岐間三壯。
治霍亂遺失。
大便不禁病亦 矣。神闕。石門。丹田。屈骨端等。皆是穴處。宜速灸。王氏云:頃患脾泄醫謂有積。以冷藥利之。大便不禁。服鎮靈丹十餘丸。午夜各數丸而愈。今人服此丹三五丸不效,則不服。是以一勺水救輿薪火也。可乎哉。
治胞轉(資生經)。穴湧泉治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轉。穴中極。灸七壯。又灸十五椎。或臍下一寸。或四寸。隨年壯。
治飽食訖。忍小便。或走馬。或忍小便入房。或大走。皆致胞臍下急滿不通。又尿不在胞囊中。為胞屈 。津液不通。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胞脹津必愈。
治轉胞。不得小便。穴關元灸一七壯。
治脬轉。小便不通。刺任脈關元一穴。臍下三寸。小腸之募也。足太陰少陰厥陰之會。下紀者。關元也。用長針針入八分。患人覺如淋瀝。三五次為度。次針足太陰經三陰交二穴。在足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陰少陰厥陰之交會。針入三分。凡小便不通。勿便攻。先針關元一穴訖時。別使人揉少腹。刺三陰交二穴。即透矣。
治精溢陰上縮(資生經)。穴然谷 大赫治兩丸騫縮。腹堅不得臥。及臍環痛。穴大沖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穴石門治腹 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穴陰交治陰痿(資生經)。灸中封治痿厥。穴大赫 中封治不尿陰痿。穴曲泉治陰萎莖痛。兩丸騫痛。不可忍。穴氣衝治卵縮。穴五樞 歸來治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穴中封。灸五十壯。或不滿五十壯。老少加減。又云: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並主之。
治陰痿。小腹急。引陰內廉痛。穴陰谷
治 閉莖中痛(資生經)。穴曲泉 行間治陰痿莖痛。穴氣衝治陰痛。穴列缺 陰陵泉 少府治陰器縱伸痛。穴橫骨治小腹脹滿。引陰痛。穴水道治莖痛癃閉。穴氣衝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陰端寒沖心。穴會陰治陰頭痛。穴大敦治陰痛。穴腎俞 志室 陰谷 太沖資生經云:七傷為病。小便赤熱。乍數。時難。或時傷多。或如針刺。陰下常濕。陰痿消小。精清而少。漣漣獨泄。陰端寒冷。莖中疼痛。當早服藥著艾。
治莖中痛。穴行間。灸三十壯。
治陽氣虛乏。陰汗濕(資生經)。穴會陽治陰汗陰濕。腹中餘疾。穴魚際治陰癢。穴中極 陰蹺 腰尼交 陰交 曲泉治陰頭寒。穴會陰治陰癢。穴少府資生經云:仲景論七傷曰。一陰汗。二陰精。三陰清。四精少。五囊下濕癢。六小便數七夜陰人。然則陰汗。陰濕癢者。蓋七傷之數也。可不早治之者乎。有人作文字則氣濕。亦心氣使然。心腎相為表裡故也。千金翼敘虛損云。疾之所起。生自五勞。即生五極(詳見寒熱)。
複生七傷。一陰寒。二陰痿。三里急。四精漣漣不絕。五精少囊濕。六精清。七小便數。其病。小便赤熱。或如針刺。陰痿小。陰下常濕。精清而少。論與仲景少異。故載之於此。
治陰腫(資生經)。穴泉曲 陰蹺 大敦 氣衝治陰痛下腫。穴志室 胞肓治氣腫。穴昆侖治陰腫 痛。穴曲泉治陰腫。穴氣衝治陰生瘡。穴膀胱俞資生經云:有人陰腫。醫以赤土塗之。令服八味丸而愈。一小兒陰腫。醫以赤土塗愈(今人用寫字油柱米用)。若病久而陰腫。病已不可救。宜速灸水分穴。能分水穀。水穀不分。故陰腫。不特陰腫。他處亦腫也。尤宜急服禹余糧丸云。
治疔瘡。及治便毒皆驗。用細草一莖。隨所患左右手。量中指。自掌盡處橫文量起。通三節至指處盡為則。不量指甲。絕斷。卻將於手腕橫文量起。引草向背當中草盡處即是穴。用細好艾炷如麥粒大。灸三壯即安。
治疔腫(出危氏方)。灸掌後橫紋後五指。男左女右。七壯即瘥。已用得效。疔腫灸法雖多。惟此法甚驗。出於意表。又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疔腫上。二七壯即消。
治瘍瘡振寒。穴小海治馬刀瘍 。穴太沖 臨泣治一切 瘡(資生經)。足大指岐指間。灸二七壯。灸大指頭亦佳。
治瘡毒久不合。穴合谷。灸七壯。至七七壯。極驗。仍服內托散。
治疔腫。在左灸左臂曲肘文前。取病患三指外於臂上處中灸之兩筋之間從下痛腫。在右者從右灸下。過三日即瘥。
治 瘡。灸 上周匝最良。
治睡後忽一點疼起。遂至偏身赤痛。諸藥不效。用艾炷如小指頭大。以水透濕紙。約五穴重纏裹其手痛處。又用斷木匙頭安於濕紙上。對抵痛處。卻將艾炷於木匙上灸須臾。諸痛悉除所灸處。有濃水出。生茄瘢而後愈。
治馬刀痿。淵腋腫(資生經)。穴章門 少海治馬刀腋下腫。肩腫吻傷。灸太沖。
治馬刀痿腋腫。穴絕骨治腋下腫。馬刀痿。穴俠溪 陽輔 太沖
治痂疥(資生經)。穴陽維療皮膚痂疥。穴合谷 曲池王氏云:少患疥凡十五年。遇冬則為瘡。人教用羊蹄菜根蛇床子根。片切如錢。米泔浸三二宿。漉出。入生薑礬同研細裹。以生布過浴。擦洗良久。以水洗三四次用。即除根。後數年再生用前法愈。神效。如此何以灸為也。
治白癜風。灸左右手中指節。去延外宛中三壯。永瘥報之。
治白癜駁。重午日午時。灸膝外屈腳當文頭。隨年壯。一時下灸。不得動。
治白癜白駁浸淫。 瘍著頭頸胸前。灸兩乳間隨年壯。立瘥。
治癬(出危氏方)。日中時灸病處影上三壯。咒曰。癬痛(蟲。毛戎)。戎。若欲治。待日中。
又治八月八日日出時。令病患正當東向戶長跪。平舉兩手。將戶兩邊取肩頭小垂際骨節宛宛中。灸兩大俱下各三壯若七壯。十日愈。
治痂疥。穴大陵 支溝 陽谷 後溪治乾癬。諸治大不瘥者。但看癬頭有痱●子處。即以小艾炷之。
治泄諸陽熱氣。背永不發癰疽(資生經)。穴風門頻刺之。
治發背。或不見瘡頭。以濕紙敷先乾。是以大蒜去皮。生切錢子大。先安一蒜錢在上。次艾灸三壯。換蒜複三灸。如此易無數。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方住。若第一日急。灸減九分三日減八分。至第七日尚可。自此以住灸。已後時灸訖。石上生則龍鮮茄荔。洗研取汁。湯溫呷即瀉出惡物去根。凡疔瘡頭瘡廉瘡等瘡。一切無名者。悉治即效。
凡發腫至堅有根者名癰。治炷當上。灸之百壯。石子當碎出。如不出。益壯乃佳。
凡發背。皆因服五百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服鐘乳而發者。又有生平不服而自發背者其偎率多於背兩胛間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癢。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為事。日漸長。不過十日遂至於死。臨困之時。以闊三寸。高一寸瘡。有數十孔。以手按之諸孔皆膿出。尋時失音所以養生者。小覺背上癢痛者有異。即用此法。火急取淨土。水合為泥。作餅子。濃三分。闊一寸半。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貼著瘡上灸之。一炷一易餅子。若粟米時可灸七餅子即瘥。如榆莢大。灸七七餅炷即瘥。如錢大。可日夜灸。不限炷數。乃服五香蓮翹湯。及鐵諸藥攻之。乃愈。
凡腫起背。中頭白如黍粟。四邊相連腫赤黑。令人悶亂。即名發背。禁房室。酒肉。蒜面。若不灸治。入內即殺人。當瘡上灸七八百壯。有人不識。多作雜腫治者。皆死。有善治發背癰疽者。皆于瘡上灸之。多至二三百壯。無有不愈。但艾炷小作之。炷小,則人不畏灸。灸多,則作效矣。蓋不得此法也。然亦不得泥此。近有醫。以治外科得名。有人發背。瘡大如碗。有數孔。亦無藥可治。只以艾遍敷在瘡上。灸之灸之而方疼,則以瘡上皆死肉。故初不覺疼也。旋以藥調治之。愈。蓋出於意表也。昔王蘧疽發於背。張生以艾火加瘡上。自旦及暮。凡一百五十壯。知痛乃已。明日鑷去黑痂膿血盡潰。膚理背紅。亦不複痛。如別以藥附之。旦易焉。易時。旋剪去黑爛惡肉。月許瘡乃平。是歲秋間。京師士大夫病疽者七人。余獨生。此雖司命事。然固有料理。不知其方。遂至不幸者。
治營疽。穴商丘治膝臏癰。穴犢鼻治營疽(一作骨疽)。疽發厲。項痛引頭目痛。及治癰疽頭痛心煩。穴竅陰治疽卒著五指。筋急不得屈伸者。灸踝骨尖數十壯。或至百壯。
治附骨疽。穴間使後一寸。灸隨年壯。立瘥。
療肺癰唾膿血。氣雍不通。穴天突治肺癰。咳嗽上氣。唾血。不下食。胸中氣滿如塞。穴 中治石癰。凡發腫至堅有根者。是也。歌雲(資生經),惡患是石癰。不針可藥取。當上灸百壯。石子出如雨。
治瘍腫振寒。穴小海治頻腫唇癰。穴顴王氏云:余嘗為劉和叔序。灸癰疽方云。必以毒藥攻於內。伐其根也。又以火艾灼其外宣其毒也。法盡於此矣。癰疽始作灼艾。服大黃等藥。無不愈者(大黃宜隨人虛實服)。王子病臂疽。京師外醫。以為不可治。得一徐人。教以灼艾如棗大。近千壯。又魯直數患背瘡。亦灼艾而愈。灸為第一法也。
治背疽(外科精要)。凡覺背上腫硬疼痛。用濕紙貼腫上。先乾便是癰頂。可用大蒜十頭淡豆半合。乳香一塊。如龍眼大。細研。隨瘡頭大小。用竹片作圈子。竹片闊二分許。隨大小頓在瘡頭上。將所研藥填平鋪上。艾灸之。若痛處灸至癢為度。若癢處灸至痛處為度。以百壯為卒。如頭上見疽。及項以上見疽。千萬不可用此法。灸之,則反增其疾。
治發背。若初覺赤腫。腫上作小瘡。疼不可近。急用針刺上七八針。取冷水。用●擊射腫上。日夜不止。疼歇腫消。
治發背。頭未成瘡。及諸 腫。以濕紙拓上。先乾處是熱氣衝上。欲作瘡子。便灸之。如先疼痛。灸即不痛。以痛為度。
治腳疽及曲脈中癢搔,則黃汁出。是名風疽。灸足大指岐間二七壯。又灸大指頭亦佳。
治肺癰正作。吐膿血不止。灸肺俞二七壯。在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及灸 二次七壯其穴在第六椎兩旁各三寸。抱肘取之。
治發背。癰疽。疔腫諸毒。瘡初發出。小包如魚眼。或陷頂。或紫黑色無頭。痛疼作渴惡心者。皆惡毒也。此法治腫令消。速以獨蒜切作片。蓋其患處。大艾炷多灸。令不痛者痛。痛者不痛。癢者不癢。不癢者癢。毒隨火出即愈。如腫而無頭。即以濕紙一張。蓋合先乾處。即頭也。如前以蒜片炷灸之腫大者。五花灸。壯數多為妙。此外科精要方內第一法也。五花灸者。●如樣下灸炷。又云:灸多為善。勿令大熱。但痛即去。蒜焦換用。勿損皮肉。體干不須灸。嘗用此大效。
治懸癰。擇人神不在日。早空心先用井花水。調百藥煎末一碗服之。微利卻須得秋葫蘆。亦名苦不老生。在架上而苦者。切皮片置瘡上。灸二七壯。昔有人患連年。一灸效驗。
騎竹馬灸法。治癰疽發背。不問男女。無不效驗。
其法。先令病患。以肘憑幾間。臂腕要直。用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文。男左女右。貼肉量起。直中指尖盡處。截斷為則。不量指甲。卻用竹扛一條。令病患脫衣騎定。令身正直前後。令人扛起。令腳不著地。又令一人扶定。勿令僵仆。卻將前所量臂腕篾。從竹扛坐處。尾骨盡處。直向上貼脊背量至篾盡處為則。用墨點定。此是取中。非灸穴也。卻用篾作則子。量病患中指節相橫文為則。男左女右。截為一則。就前所點記處。兩邊各量一則。盡處即是灸穴。兩處各灸五壯。或七壯止。不可多灸。不問癰生何處。並用此法灸之。無不愈。
一云。可看癰發於左則灸右。發於右者灸左。甚者左右皆灸。經云:諸痛瘡癢。皆屬於心。此二穴。皆心脈所過處。灸之使心火調暢。血脈流通。愈于服藥。又灸足三里穴。並氣海穴引熱毒氣歸下。其理甚長。皆良法也。
治大人小兒癰腫。灸兩足大拇指奇中。仍隨病左右。
治癰疽。凡癰疽始發。或小或大。或如米粒。皆須微候。急須攻之。若無醫藥處。即灸當頭百壯。一云。七八百壯。其大量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亦宜當頭以大針針入四分。
治癰腫者。刺癰上。視癰大小深淺。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內針。
治發背癰腫。亦潰未潰(出聖惠方)。用香豉三升。以水和搗作餅子。濃三分。有孔勿覆之。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取溫熱勿令破。內如熱痛。急湯之。一日兩度。灸如有瘡。以瘡中汁出為度。腋癰大熱。刺足少陽五。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癰疽不得頃時回。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傍三 。與陰脈各二。
治面腫。目癰腫。刺陷骨出血立已。
治頭大侵潭(一作浸淫)。穴間使治腸癰及諸癰腫。灸兩手後肘尖上。各一七壯。左右同。又灸兩足大指岐間。各三壯。兼治諸癰腫病。又出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下膿血即瘥。癰疽。瘤。石癰。結核。瘰癧皆不可就針角針。角則鮮有不及禍。
治寒熱頸瘰癧(資生經)。穴大迎 五里 臂治寒熱頸痛瘰癧。穴大迎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穴缺盆治寒熱瘰癧咳嗽。穴五里治寒熱頸項急。瘰癧。臂痛不得舉。穴臂治腋下瘰癧。臂屈伸不得。風痺疼注病。穴少海治瘰癧寒熱。頸有積氣。暴聾肩痛。穴天牖治一切瘰癧。在頂上及觸處。但有肉結。凝以作 。及癰癤者。以獨頭蒜截兩頭留心。大作艾炷。如蒜大小。貼瀝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熱而已。七壯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治一切瘰癧。灸兩腋裡患瀝處宛宛中。日中一壯。七日止。又五里人迎各三十壯。又患人背兩邊腋下。後文上。隨年壯。又耳後髮際直脈七壯。
王氏云:有人項上患 。人教用忍冬草研細。酒與水煎服。以滓敷而愈。次年複生。用前藥不效。以艾灸之而除根。有小兒耳後生 。用藥敷不效。亦灸之而愈云。瘰癧初生如梅李大切忌以毒藥點蝕。及針刀鐮割。勞 為甚。即經蝕取之後。無有不死者。特宜戒之。
治 瘍著頸及胸前。灸乳間治腋下瘰癧漏。臂疼屈伸不得。風痺漏瘙。針少海三分。留七呼。瀉五吸。針瘰癧先柱針皮上三十六息。椎針入內之。追核入小勿出核。三上三下方出針。
治頸漏。灸天池百壯。又心鳩尾下宛宛中。七十壯。又章門。臨泣。支溝。陽輔百壯。又肩井隨年壯。又以艾炷繞四邊周匝七壯即止。若諸惡漏中冷息肉出。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者六壯。
治一切瘰癧。以手仰置肩上。微舉肘取之。肘骨尖上是穴。隨所患處。左即灸左。右即灸右艾炷小箸頭大。三壯即愈。複作。即再灸。不過三次。除根。神驗。百一選方云。者湯壽之頃宰鐘離有一小鬟。病瘡已破。傳此法于本州。一曹官早灸。晚間膿水已乾。凡兩灸。隧無恙。後屢以治人皆驗。駱安之妻。患四五年。瘡痂如白。螺靨不退。辰時著艾。申時即落所感頗深。凡三作三灸。遂出根矣。
灸瘰癧。灸兩腋中患瘰癧處宛宛中百壯止。又用生商陸搗捻餅子。置 上。以艾炷灸餅上。乾熟則易之。灸三十壯。一云。二七壯。
治 。用韭菜畦中蚯蚓糞。和水為餅子。量瘡大小用之。過瘡二三錢地位。貼瘡上。外丸灸之。患人覺得瘡熱。或痛止火。休去餅子。上以膏藥固定。少五日。遠七日。平複如初瘡已破愈好醫。未破者自痊。
治 瘡。用七月七日日出時收麻花。五月五日收艾二件作炷子。于 瘡上灸百壯。
治卒患瘰癧子不痛方。取桃樹皮貼上。灸二七壯。
治瘰癧瘡。用蒜薄切。鋪于瘡上。用艾丸灸得知疼痛。次用水雞彈九個。每三日齊造三個。每一個內斑蟊七個。去翅足。巴豆半粒。分作三分。或一粒。過三日又灸。又用三個。每個用十四個斑蟊。巴豆半粒。亦或一粒分作三分。再過三日。又灸。每個用二十一個斑蟊巴豆一粒。分作三分。如無信少許。
治瘰癧結核。宜用此灸法。用巴豆一枚。又皮心。艾葉一雞子大。相和搗爛。擘碎曝乾捻作炷。灸 子上。三壯即止。
治瘰癧灸葶藶餅子法。用葶藶子二合。豉半升。湯浸令軟。搗熟捻作餅子。如錢濃。安在藶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餅子。五日一度。灸七壯。不可破頭。不可灸葶藶。氣入腦能殺人。
治瘰癧結核。宜灸莨菪根法。用莨菪根一兩。粗者切濃。約三四分。安 子上。緊作艾炷灸之。熱徹,則易五六炷。頻頻灸。當即感退矣。
治瘰癧。凡瘰癧欲成 。四周畔灸之即瘥。一云于連核引腳處截灸之。即不開。去後。乃當頂灸之。各七壯。
治瘤癭氣咽腫(資生經)。穴天府 會 氣舍治 。穴通天。灸五十壯。胸堂羊矢灸百壯。
治頸有大氣。穴腦戶 通天 消濼 天突治項癭氣瘤及臂腫。穴 會治瘤癭腫咽。穴氣舍治癭上氣。肩不舉。穴浮白治癭上氣短氣。穴肺俞。灸百壯。
治癭上氣胸滿。穴雲門。灸五十壯。
治癭惡氣。穴天府。灸五十壯。胸堂百壯。
治癭勞氣 穴沖陽。灸隨年壯。
治癭。穴天瞿。灸三百。橫三間小灸之。
治癭氣面腫。穴通天。灸五十壯。
治癭。穴中封。灸隨年壯。
治諸癭。灸肩 。左右相對宛宛處。男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右十八壯。左十七壯。或再三取瘥止。又風池灸百壯。又兩耳後髮際百壯。又耳後髮際有一陰骨。骨間有一小穴。亦有動脈。準前大效。
治癭惡氣。大椎橫三間。十灸之。風池穴。耳上髮際。大椎各百壯。大椎兩邊各寸半。小垂下。各三十壯。又臂 隨年壯。凡五處共九穴。又垂兩手兩腋下文頭各百壯。針亦良。
資生經云:大智禪師。治皮膚頭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棗。或軟或硬。不痛不可輒灸。
天南星(生乾皆可)滴少醋研膏。先將小針刺病處。令氣透。以藥膏攤紙上貼三五度瘥。此一說也故並存之。
治腦 。諸節諸癰。腫牢堅治之方。削附子令如棋子濃。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艾灸附子。令熱徹附子。欲乾則更唾濕之。常令附子熱徹。附子欲乾,則更氣入腫中。無不愈。此法絕妙不傳。凡肉瘤勿治。治之殺人(肘後方云。不得灸針)。
治血滯。面生贅瘤。艾灸十壯。即用醋磨雄黃塗之。紙上剪如靨子大。貼於灸處。用膏藥封貼。二日易。候折出膿如豆粉愈。
治癭瘤病。男左女右。肘後屈高骨尖點穴。卻伸手背灸七壯。並灸胸坎骨下巨闕穴五壯。常服複元通氣散大效。療諸癭。頭沖(一作頸沖。一作臂 )。各隨年壯。
治諸癭。將患人男左女右。以繩量手中指。從指端齊繩頭向下至指下橫文上截繩頭中屈從橫文直下點繩頭。灸七壯。五年以後。量加壯數。須三月三日午時下灸。無不瘥者。石癭難愈。氣癭易治。
治手足勿生疣目(資生經)。作艾炷如疣目大。灸三壯即除。
治生疣目資生經云:疣目雖可灸。千金方亦有用杏仁燒令黑。研。骨塗上者。有用松柏子和合。塗之一宿。失去者。有用牛口中涎。數塗。自落者。有用苦酒漬鍛石。六七日滴取汁點疣上。小作疣即落者。有以豬脂揩癢處。令少許血出即瘥。神驗。無以加者。不必專拘灸也。
治法 當足下小指尖上。灸三壯。當有物出酒上得者。有酒出飯上得者。有飯出肉菜上得者。有肉菜出即愈。神驗。皆于灸瘡上出。
治蠱毒。穴巨闕
主卒起僵仆,惡見風寒(資生經)。穴百會 玉枕主暫起僵仆。穴通天 絡卻主僵仆不能久立。煩滿裡急。身不安席。穴大杼主卒尸厥不知人。脈動如故。穴隱白 大敦主尸厥暴死。穴金門主恍惚尸厥。煩痛。穴中極 仆參治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膽之絡。此五絡者。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動如故。其形無所知。其狀若尸。刺足大指之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取足中指爪甲上各一 。後取手大指之內。去爪甲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兌骨上之端各一 。主已以筒吹其兩耳中。立已。不已。拔其左角發方寸。燔治飲以淳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狀。大便難。煩心。狂見鬼。好笑。卒面四肢腫穴豐隆主卒中邪惡。飛尸。胸脅滿。時上搶心。嘔吐喘逆。咽乾脅痛。脅旁刺五分。灸五十壯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後二寸陷中。舉腋取之(俗名注市)。
主惡風邪氣遁尸。內有瘀血。九曲中府刺入五分。灸三十壯。又云灸五十壯。此法神良。
主卒中,惡風邪氣。飛尸惡注。鬼語遁尸。穴天府治卒尸厥不識人。足寒不能溫。穴隱白治恍惚尸厥不知人。穴中極治尸厥壯如死。穴大敦治尸厥如中惡狀。霍亂。癲癇狂見鬼。穴仆參治尸厥。口噤氣絕。壯如中惡。心腹脹滿。尸厥如死不知人。穴厲兌治癲癇。尸厥暴疝。穴金門治腋腫膨。失志身熱。飛尸遁注。痿厥不仁。穴委陽療尸厥走注。胸背連痛。穴魂門療癲疾尸厥。霍亂馬癇。穴仆參療卒中惡鬼注。不得安臥。穴天府療尸厥。穴攢竹 禾凡尸厥而死脈動如故。此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氣閉故也。針百會入三分補之。灸熨手熨兩脅下。又灶突墨彈丸大。漿水和飲之。又針足中指頭。去甲如韭葉。又刺足大指甲下內側去甲三分。一云灸百會百壯。
治卒中惡。穴水溝凡五尸者。飛尸。遁尸。風尸。沉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狀腹脹痛急不得氣息上沖心胸。旁攻兩脅。或累塊踴起。或攣引腰背。治之法。灸乳後三寸。男左女右。可二七壯。不止者。多壯數。取愈止。又兩手大拇指頭各七壯。又心下三寸六十壯。又乳下一寸隨病左右多其壯數。又以細繩量患人兩乳頭內。即截斷中屈之。又從乳頭向外量。使當肋罅于繩。灸三壯或七壯。男左女右。
治卒疰忤。攻心胸。灸第七椎。隨年壯。又心下一寸三壯。又手肘約文。灸隨年壯。
治五毒疰。不能飲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壯。
治水疰。口中吐水。經云:肺來食後乘腎吐水。灸肺俞。又灸三陰交。又灸期門。瀉肺補腎。各隨年壯。
治一切疰無新久。及治諸氣。神良。先仰臥。灸兩乳邊斜下三寸。第三肋間。隨年壯。可至三百壯。一名注市。
治鬼神邪。穴間使治鬼神邪卒死。穴陰囊下第一指裡十四壯。
王氏云:有貴人內子。產後暴卒。急呼其母。為辦後事。母至。灸會陰。三陰交。各數壯而蘇。蓋名醫女也。
治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灸 中季肋間二七壯也。又灸鼻下人中七壯。
又灸陰囊下法下部一寸百壯。若婦人灸兩乳中間。久以爪刺人中。良久以針針人中。人至齒立起。此亦全是魏大夫傳中扁鵲法。即趙太子之患。又張仲景云。尸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然而死也。又灸 中穴二十八壯。
治尸厥。針百會。當鼻中入髮際五寸。針入三分。補之。針足大指甲下內側。去甲三分又針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內去端韭葉。又針手少陰銳骨之端。各一分。
治尸蹶。刺任脈玉泉一穴。在臍下四寸。針入三分。次針足太陰經隱白二穴。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針入三分。更兼兩脅下熨之。
治卒中五尸。又以四指尖其痛處灸指下際數壯。令人痛爪其鼻人中。又爪其心下一寸多其壯取瘥。
治尸厥。灸頭上百會穴。四十九壯。兼臍下氣海丹田穴三百壯。覺身體暖即止。
治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隨年壯。男左女右。
治尸厥。穴屬兌。灸三壯。炷如小麥大。
治卒死。口開而張目及折者(肘後)。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仍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良。
治卒死。而四肢不曲失便者。灸心下一寸。臍下三寸。臍上三寸。各一百壯。
治中惡(肘後)。灸胃脘五十壯。又以繩橫其人口以為度。度臍去四面各一處。灸三壯。令火俱起也(又用心下灸下頭。五壯也)。
治尸厥。以繩圍其臂腕。男左女右。繩後大椎上度下行脊上。灸繩頭五壯是。又 中二七壯。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
各七壯。不止至十四壯便愈。炷如雀屎大。
治中惡短氣欲死(肘後)。灸足兩拇指上甲後聚毛中。各十四壯。即愈。未瘥又灸十四壯前灸三七壯。
治救卒客忤者中惡之類也。多於道路門外得之。令人心腹脹滿。絞痛氣衝心胸。不即治亦殺人(肘後)。灸鼻下人中三十壯。令切鼻柱下也。以水瀆粳米取汁一二升。飲之。口已禁者。以物強發之。
治卒忤死又治卒死而張目反折者(肘後)。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壯。又灸鼻下人中三壯。又灸肩井百壯。又灸間使七壯。又巨闕百壯。
又法 令大痛爪人中取醒。不起者卷其手。灸下文頭。隨年壯。
治卒死無脈。及治尸厥。針間使各百餘息。又灸鼻下人中。又灸熨斗。熨兩脅下。又蔥刺耳又灸其唇下宛宛中。各承漿。大良。又以細繩圍其人肘宛宛中。男左女右。伸繩從背上大椎度以下。行脊上灸繩頭。一云五十壯。又從此灸。橫行各半繩。此凡三灸。各灸三即起。
治卒死。並治卒忤死(肘後)。灸心下一寸巨闕。臍上三寸連裡。臍下四寸中極。各百壯治卒死。而口噤不開者。以縛兩手大拇指。灸兩白肉中二十壯。
治自縊死。灸四指本節陷中。大指本文名曰地軸。各七壯。
治溺水死。灸法。急解本人衣服。臍中灸百壯。或倒懸病患。挑其臍上垢。或推兩耳中或綿包皂夾末。內下部。外台云。雖溺死一宿者。以皂夾末綿裹內下部。須臾出水即活。
治卒中惡。短氣欲死。以其人置地。取利刀畫從肩起。男左女右。畫地令周邊訖。以刀鋒刺病患鼻下人中。令入一分急。勿動其人。當鬼語求去。乃具問。何與何故來。自當訖去。乃以指滅向所畫地。當肩上頭數寸。令得去。不可具詰問之。
治鬼擊卒死。及諸暴絕証。灸鼻中一壯立愈之。不瘥。更灸臍上一寸七壯。及兩 白肉際。取瘥。又灸臍下一寸三壯。及兩腳大拇指內離甲一韭葉許。各灸三五壯即活。臍中灸百壯亦效。
治鬼魅驚恐哭泣。上星穴。直鼻入髮際一寸。灸五壯。又唇表中央線者中。灸三壯。又主邪鬼妄語。
治鬼擊。刺足陽明三里二穴。手少少陽經支溝二穴立愈。不愈複刺灸。靈樞經云:刺之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氣至。勿複針。
治中惡卒死。短氣。胃脘穴。甲乙經云:太倉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若蔽骨下臍中。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宜灸三壯又云:灸足大指橫文。隨年壯。左右。又云刺督脈水溝一穴。任脈中腕氣海二穴。凡刺胸腹者。必以布繳。乃單布上刺。又灸兩足大爪甲。聚毛甲中七壯。此華佗法。又云三七壯。又灸臍中百壯。
治 犬所傷。不出汗發寒熱(見外丘穴)。速以三壯灸。可灸嚙處。即愈。春末夏初。狂犬咬人。即令人狂。過百日乃得免。當終身禁食犬肉蠶蛹。食此,則發不可救也。先去卻惡血。灸瘡中十壯。明日以後。日灸一壯。百日乃止。忌酒。每七日搗韭汁飲一二盞。
治睡著蛇入七竅。以艾灸蛇尾即出。又法。刀破蛇尾些子。入椒七粒。蛇自出。出後。以雄黃朱砂細細研煎人參湯。調灌除蛇毒。
治蛇傷。即以溺溺之。拭乾。以艾灸之效。又云:朝野僉載。記艾炷當毒蛇嚙處。灸引出毒氣。瘥。薄切獨頭蒜。貼咬處。灸熱徹即止。灸蛇毒上三七壯。無艾以火頭稱瘡孔大小熱之治狂犬咬人。令人吮去惡血盡。灸百壯。後日日灸。百日止。若(血不出。一生忌酒豬肉治一應蛇虺蜈蚣咬傷。用艾炷於傷處。灸三五壯。拔去毒即愈。或七壯。其痛立已。
治毒蛇所傷。用艾炷當吃處灸之。引去毒氣即瘥。其餘惡蟲所螫。馬汗入瘡等。用之亦效。
治射工中人。寒熱。或發瘡。在一處有異於常者。又云:江南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間之水中行。及浴。此蟲口中橫骨角弩。即以射人形影則病。若見身中有此瘡者上切蒜令薄以拓瘡上。灸蒜上十壯瘥。
治射工毒。灸瘡毒處射工毒。若見身中有積瘡處。便急治之。用急周繞遍。去此瘡邊一寸,則灸一處。百壯瘡上百壯。大良。
治沙虱毒。用大蒜十斤。著熱灰中溫令熱。斷蒜及熱拄瘡上盡十斤後。複以艾灸上七壯
又方 已深者。針挑取蟲子。正如疥蟲著爪上。映光方見行動也。挑不得。便就上灸三四壯則蟲死病除。若覺猶□□。見是其病已大深。便應休土俗作方術拂出之。並諸湯藥以浴,皆三升出都盡乃止。亦依此方。並雜用前中溪毒。及射工發急救七日中宜瘥。不爾,則仍有飛蟲來入攻。□人心臟便死。慎不可輕。
治蠍螫不要忍者。詳其經絡部分。逆順蹙氣。毫針刺之。其針過即咒曰。天靈節榮。願保長生。太率之一。守其真形。臟腑神君。各保安寧。神針欲下。萬毒潛形。急急如律令敕。凡針灸之。其病速愈。點念一遍。吹一口氣。如針上刺之。
治蛇螫。(嚼鹽唾上訖。灸三壯。複嚼鹽唾灸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