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綱目 | 明 朱梓 |
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身清。清則項痛而寒且酸。足熱。不欲言。頭痛顛顛然先取湧泉及太陽井滎。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也。灸湧泉三壯。煩心不嗜食。灸湧泉熱去。四逆喘氣。偏風身汗出而清。皆取俠溪。
治溫病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大泉留針一時取針。若未滿五日者。禁針。
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
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先取然谷後取太溪(皆先補之)資生經云:凡溫病可針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六百五十有五。其三十六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為災。
治溫病。穴顳灸陰毒傷寒法。其狀不躁。不渴。唇青。腰背重。咽喉及目睛痛。心腹煩疼。舌縮面青吃噫氣喘。嘔逆冷汗。向暗不語。
以生蔥約十餘莖。去根粗皮。顛倒紙卷。徑闊二寸。勿令緊。欲通氣。以快刀切。每一餅子高半寸。安在臍心。用熨斗火熨蔥。軟易之。不過十餘次。患人即蘇。後服正氣藥。
灸結胸傷寒法。其狀胸滿短氣。按之即痛。或吐逆滿悶。或大便不通。諸藥不能救者。以巴豆七粒和皮。肥黃連七寸。去鬚。同搗爛作一丸。安在臍心上。以手按之。稍實。捻艾皂子大於藥上灸。甚者。不過三五壯立愈。續用補藥一二日。若病半月。微有氣皆療。
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蔥熨法。
以蔥用索纏如盞許大。切去根及葉。惟存白。長二寸許。如大餅 。先以火 。一面令通熱艾。勿令灼人。及以熱處。搭病患臍連臍下。其上。以熨斗滿貯火熨之。令蔥餅中熱氣。熨入肌肉中。須預作三四餅。一餅壞不可熨。又易一餅。良久。病患當漸醒。手足溫。有汗則瘥更服四逆湯輩。溫其內。萬萬無憂。王氏云:予伯兄病傷寒。冥冥不知人八日。四體堅冷如石。藥不複可入。用此遂瘥。集賢校理胡全夫。用此拯人之危。不可勝數。初得病。或先頭痛身寒熱。或澀澀欲守火。或腰背強直。面目如飲酒狀。此傷寒初得一二日。但烈火灸心下三處。穴巨闕 上脘 胃脘各灸五十壯。大人可五十壯。小兒可三壯。亦隨其年灸之。大小以意酌量。
治傷寒若病者。三四日以上。
宜先灸胸上二十壯。又灸顳 二穴。又灸風池二穴。又灸太沖三十壯。神驗。又灸肝愈百壯餘處各二十壯。又以繩度鼻正。上盡髮際。中屈繩斷去半。便從髮際入發中。灸繩頭。名曰天聰。
資生經云:凡傷寒惟陰証可灸。餘皆當針。故千金方惟云。刺取。而素問亦云病甚者。為五十九刺。所以瀉諸陽胸中胃中四肢五臟之熱也。若溫病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可刺太泉。未滿五日。禁針。然而千金於頭痛身寒熱病。乃灸巨闕上中脘三處。豈亦是陰証耶。其狀蓋云。或澀澀欲守火是也。醫者當辨之。
治熱病。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目眩頭痛。面赤而熱。心悸肘臂 痛。實則支腫。虛者不能言。若咽喉痺。少氣遺溺。穴通裡療天行傷寒。 穴中脘治傷寒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常濕。不能食。穴膈俞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一作喜)驚及掌熱。胸痛。口熱咽酸。乍寒乍熱。手攣不伸。引眼痛。穴少沖治傷寒餘疾。皮膚乾燥。穴曲池治熱病先不樂數日。穴通裡治熱病。振栗。鼓頷。腹滿。陰痿色不變。穴魚際 陽谷治氣膈善嘔。鼓頷不得汗。穴尺澤治頭身熱赤。振栗。腰中四肢淫濼。欲嘔。穴腎俞治氣熱身熱。氣喘寒熱口乾。身熱喘息。目急痛。善驚。穴三間治熱病。寒栗。鼓頷。腹滿。陰痿色不變。穴魚際治熱病煩心。悶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舌本痛。穴中沖 少沖 關沖 勞宮大陵 陽溪 天 間使治熱病。煩心喜噦。胸中澹澹。喜動而熱。穴間使治煩心喜嘔。穴巨闕治傷寒溫病身熱。煩心口乾。穴曲澤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強痛。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虛則生疣。小者如疥。穴支正 少海治振寒頸項痛。穴天井治熱病挾脊痛。穴委中治傷寒頸項強。目瞑多噎。鼻鼽出清涕。穴風門王氏云:陰毒沉困。藥餌難為工。但灸臍中三百壯。艾如半棗。手足不暖。不可治也。或心迷耳聾叫不應。因食冷得疾者。予以理中湯。救數人矣。若複渴,則煎五苓散與服。或煎人參湯。服皆效。又云:傷寒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裡,則不消矣。未有溫服。而不消也。
治傷寒結胸。穴支溝 間使 行間治傷寒在表。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尺寸俱浮。穴合谷治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氣喘。心下痛不可忍。穴中脘 氣海治傷寒小腹上有氣衝者。穴天樞 氣衝 三里 三陰交治傷寒手足逆冷。穴大都 內庭 太溪 行間治傷寒交汗不出。穴風池 俠溪 魚際 經渠 內庭治傷寒胸中熱不已。穴大杼 風門 中府 缺盆治傷寒胃中熱不已。穴中脘 三里 上廉 下廉 氣衝治傷寒四肢熱不已。穴雲門 肩委中 腰治急食不通。並傷寒水結。穴三間 合谷 承山治陰証傷寒。四肢厥冷。腹痛吐利。身強煩躁自汗。脈沉細。或面赤。
凡三陰中寒皆灸之。穴陷谷。灸三七壯。體溫脈通汗出效。不爾。再灸加艾倍之。
治卒得食病似傷寒。其人但欲臥。七日不療。殺人。又按其脊兩邊。當有陷處。正灸陷處兩頭各七壯,則愈。
治傷寒始得一二日。上便可灸頂三壯。又灸大椎三壯。各加至五炷益良。用之驗。大椎平肩斜齊。高碩者是也。仍不得侵項分取之則非也。上接項骨。下齊肩。在椎骨節上是。余穴盡在節下。凡灸刺不得失之毫厘。今崔氏不定高下。是以言之。出黃帝針灸經。
治斷溫病。令不相染著。及治時氣瘴疫。
上用蜜艾灸病患床四角各一壯。不得令知之。佳也。
治陰毒傷寒灸法。
用乾艾葉搗熟去灰。作艾炷。灸臍下一寸三分。名氣海。二寸丹田。三寸關元。五十壯至二三百壯。以手足漸溫。人事稍蘇為可治。
治陰証傷寒灸法。
於臍下一寸半氣海穴。二七壯。小作艾炷於臍心。以鹽填實。灸七壯立效。二寸丹田。三寸關元。皆可灸。
治熱病後發豌豆瘡。灸兩手腕硯子骨尖上三炷。男左女右。
治傷寒熱盛煩嘔。穴大椎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 。穴懸厘 鳩尾治時氣病起。諸複勞灸法。男初覺。便灸陰三七壯。若已盡。甚至百壯即愈。眼無妨。陰道瘡複常。
治傷寒熱甚五十九刺。五十九刺者。為頭上五行。以克越諸陽之熱也。穴大杼 膺俞缺盆腎俞(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 氣衝三里 巨虛 上下廉(此八者。瀉胃中熱也) 雲門巨骨 委中 腦空(此八者以瀉四肢熱也) 五臟俞傍五(此十者。以瀉臟之熱也)。凡此五十九穴者。背之左右。故病甚者。當刺之。凡刺之法。吸則納針。得氣則瀉。勿令遲緩。起似發機。故針經曰:熱者疾之。
刺熱病汗不出。夫傷寒熱病汗不出者。榮衛不交。陰陽不和。故汗不出。當刺腹結。腹舍通其經絡。和其陰陽。令汗得出。手陽明有商陽、合谷。手太陽有腕骨、陽谷。足少陽有俠溪。足陽明有厲兌。手厥陰有勞宮。
凡此七穴。皆刺熱病汗不出。隨經辨脈。調其陰陽。合其榮衛。令得汗出。又十二經之榮。皆治身熱。為主身熱皆南方火。故經曰:榮主身熱。皆可刺也。
刺傷寒結胸痞氣。
傷寒下後結胸痞氣者。皆足三陰之終。手三陰之始。胸中結痞。過在足少陰腎。手厥陰包絡刺兩經之井原。以瀉胸中之氣。心中結痞。過在足太陰脾。手少陰心。刺兩經之井原。以瀉心中之氣。胃中結痞。過在足厥陰肝。手太陰肺。刺兩經之井原。以瀉胃中之氣。或上腕中腕下腕。應痞結而瀉之。
治傷寒三陽頭痛法。傷寒三陽頭痛。何法刺之。答曰:手之三陽。足之三陽。皆會於頭者。謂諸陽之會。其受邪伏留而不去。故曰:三陽頭痛。視其色脈。知在何經而取之。如脈浮而頭痛。過在手足太陽。刺 穴腕骨 京骨如脈浮而長。過在手足陽明。刺 穴合谷 沖陽如脈浮而弦。過在手足少陽。刺 穴陽池 丘墟 風府 風池 以上數穴。刺三陽之頭痛法也。
治傷寒三陰腹痛法。傷寒邪在三陰內。不得交通。故為腹痛。手足之經。皆會於腹。隨經取之。如脈弦而腹痛。過在足厥陰肝。手太陰肺。刺 穴太沖 太淵 大陵如脈沉而腹痛。過在足少陰腎。手厥陰心胞。刺 穴太溪 大陵如脈細沉。而腹痛。過在足太陰脾。手少陰心。刺 穴太白 神門 三陰交以上數穴。刺三陰腹痛之法也。
灸少陰原救脈法。
治傷寒陰病脈欲絕。當灸太溪穴。太溪者。足少陰腎之原。少陰病屬水。陰氣太盛。陽氣不得營。故瀉陰補陽。陰毒傷寒。體沉四肢俱重。腹痛脈微遲。當灸氣海。或關元。脈屬少陰故同法瀉陰補陽也。
辨傷寒藥附針灸法。
傷寒經與表合。針與藥自汗出。遂漏不止。刺風府風池。卻與桂枝湯。傷寒經與裡合。灸太溪七壯。與通脈四逆湯。此太陽少陰表裡之法。故表可針太陽也。裡可灸少陰也。
傷寒刺期門。
太陽病頭痛眩冒。心下痞者。刺肺俞肝俞。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不止。當刺期門穴。
頭痛冒眩。太陽經病。可發汗。心下痞滿。邪傳裡也。不可發汗。刺肺俞奪其邪氣。二穴皆在太陽經也。是高下之刺也。妄發其汗。內亡津液。傳屬陽明。故譫語不止。未太實者。當瀉肝經。刺期門。恐傳入於脾胃也。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從刺期門。腹滿譫語。太陰陽明經也。脈浮而緊。肝脈也。故夫乘妻名曰從。當刺期門。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發熱。嗇嗇惡寒者。肺病也。大渴者。上焦有熱也。自汗者。表虛也。小便利者。裡和也。
妻來乘夫。名曰橫。當刺期門。
灸傷寒咳逆法。
十便良方云。有患霍亂吐痢者。垂困。忽發咳逆。半日之間。遂至困。始有人云:有灸咳逆法。凡傷寒及患疾得咳逆。皆為惡候。投藥皆不效者。灸之必愈。予遂令灸之。火至。咳逆已定。其法。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中。婦人即屈乳頭度之。乳頭齊處是穴。艾炷如小豆許。灸三壯。男灸左。女灸右。只一處。火到當即瘥。若不瘥,則多不救矣。
治脈微細不見。一時無脈者。以圓利針。刺足少陰經複溜二穴。在內踝上二寸陷中。針至骨順針往下刺之。候回陽脈生大。乃出針。
治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氣喘。穴中脘治熱病身痺。洒淅振寒。季脅支滿痛。穴刺陷谷。足先寒上至膝。乃出針。
治傷寒氣熱身熱喘。穴三間治傷寒過經不解。刺足厥陰經期門二穴。使經不傳。凡治傷寒。辨其足三陰三陽經。審而刺之。仲景傷寒傳足經不傳手經。此之謂也。
治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穴溫溜治熱病頭痛。身熱引目外 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而赤皮痛。穴懸顱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 。穴懸厘治振寒。小指不用。頭痛。穴少澤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穴神道 關元治頭痛食不下。穴三焦俞治熱病先頭重項痛。煩悶。心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俯仰。又熱病滿悶不得臥。身重骨痛不相知。穴太白治傷寒身熱頭痛噦逆。肩不得舉。穴溫溜治痛頭。穴魚際 液門 中渚 通裡治頭痛。穴天池治頭眩痛。穴支正治頭痛顛顛然。穴通裡治頭痛汗不出。穴魚際資生經云:治傷寒頭痛藥多矣。惟濃煎五苓散服。必效。不必針灸。予屢與人。皆效故也。
治頭痛。穴風池
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身熱。項強。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虛則生疣痂。穴少海 支正治傷寒溫病。身熱煩心。口乾心澹善驚。手清。逆氣嘔唾。肘 善搖。頭顏清。汗不過肩。穴曲澤治氣熱身熱。寒熱。口乾。喘息口急痛。善驚。穴三間治寒熱項適歷。耳鳴無聞。引缺盆肩中熱痛。麻木不舉。穴肩貞治傷寒餘熱不盡。穴曲池治寒熱好嘔。穴商丘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穴中府 膈俞(又云:膈俞主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當濕。不能飲食)治寒熱淒索。氣上不得臥。穴支滿 肩井 關沖治寒熱掌中熱。穴列缺治傷寒振寒。頸項痛。穴天井治振寒而欠。穴沖陽治身熱惡寒。穴後溪治傷寒熱盛煩嘔。穴大椎
治骨寒熱。汗注不止。穴複溜治寒熱解散。淫濼頸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穴至陽治身解寒淫濼。 酸不能久立。穴光明治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穴啞門治洒淅寒氣。穴陶道 神堂 風池治洒淅畏寒。厥逆。穴陰治洒淅惡風寒。虛熱。舌黃身熱。頭痛咳嗽。汗不出。痺走胸背。痛不得息。穴魚際治發寒熱。穴浮白治頭重身熱。穴腎俞治身熱頭重。脅痛。不得轉側。穴顱囟治身熱。穴太白 陽綱治身體煩熱。穴曲差治勞疾羸瘦。體熱。穴腦空治寒熱喘滿。穴肺俞治寒熱胸膈滿。穴天池治乍寒乍熱。穴少沖治寒熱。穴神道 少海治振寒。穴膽俞治洒淅振寒。穴臨泣治虛熱洒淅。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痺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穴魚際治寒熱骨痛。穴膈俞治身寒熱。穴天突治身寒熱。引項強急。穴腦空治寒熱。穴飛揚 光明治臟腑積聚。心腹滿。腰背痛。飲食不消。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穴三焦俞。隨年壯。又胃脘穴灸百壯。乃灸至千壯止。
治四肢寒熱。腰疼不得俯仰。身黃。腹滿。食嘔。舌根直。穴脾俞。並椎三穴。各灸七壯。
治盜汗。寒熱惡寒。穴肺俞(隨年壯。針五分)。陰都百壯。
治多汗寒熱。穴玉枕。五十壯。
治三焦寒熱。穴小腸俞。灸隨年壯。
治膀胱三焦津涎下。大小腸寒熱。赤泄。洞痢。腰脊痛。小便不利。婦人帶下。穴三焦俞。灸五十壯。
治身體腰脊如解。及治寒熱。
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撅骨尾竅骨也。以年為壯數。視背椎陷者灸之。舉背肩上陷者灸之( 穴也)。兩季脅之間灸之(章門穴也)。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陽輔穴也)。足小指次指間灸之(俠溪穴也)。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經闕其名)。 下陷脈灸之(承筋穴也)。外踝後灸之(昆侖穴也)。膺中陷骨間灸之(天突穴也)。掌束骨下灸之(陽池穴也)臍下三寸灸之(關元穴也)。灸毛際動脈灸之(氣衝穴也)。膝下三寸分間灸之(三里穴也)。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沖陽穴也)。巔上一寸灸之(百會穴也)。
治身體腰脊如解。穴湧泉
治腹痛而熱。穴行間治腹中熱。穴中極治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老少增損之。若虛寒至百壯。橫間三寸灸之。
治身體熱腹痛。穴氣衝治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也。手持之物令得移。穴刺中脘穴。亦不可容易針治腹中大熱不安。穴氣衝治寒熱入腹。穴關元治久冷。穴天樞灸百壯。
治腹寒。穴陰陵泉 三陰交治腹中寒熱。穴隱白療熱風冷痺。穴下廉治寒熱。穴上關治寒熱。亦主下部寒熱。穴飛揚治寒熱。穴啞門治乍寒乍熱。穴少沖治但是積冷虛乏病。穴宜灸關元。
治臟腑久積冷氣。心腹脹滿。穴三里治久積冷氣。繞臍切痛。時上沖心。穴天樞治冷氣。穴中極治冷氣。穴漏谷 會陽治六腑氣寒。不嗜食。穴下脘治冷氣上沖心。穴氣海治腹中寒。冷氣脹滿。穴隱白治上氣冷發。腹中雷鳴。穴太沖治結氣寒冷。穴太倉。灸百壯。
治臍下絞痛。流入陰中。發作無時。此冷氣也。穴關元。灸百壯。
治心下寒。穴商丘治心寒冷氣上。穴鳩尾。少沖商丘龍頷灸百壯。
治寒厥驚狂。穴陽交治腹寒氣滿。穴沖門資生經云:五勞六極。複生七傷。變生七氣。積聚堅牢如杯。留在腹內。心痛煩冤。不能飲食。時來時去。發作無常。寒氣為病,則吐逆心滿。熱氣為病,則恍惚悶亂。長如眩冒。又複失精。宜服和劑局方七氣湯。若冷氣忽作。藥灸不及。只用大針。微刺諸穴與疼處。須臾即定。神效。
治胃中熱。穴三里。灸三十壯。
治三焦膀胱腎中熱氣。穴水道。灸隨年壯。
治身常濕。穴鬲俞治身濕。穴豐隆治身濕。搖時時寒。穴曲池 列缺治卒痺病。引臏下節。穴曲泉治膝股重。穴合陽治身濕痺不能行。穴漏谷治濕痺支腫。髀筋急 。頸痛。穴懸鐘治髀樞痛。膝脛骨搖。酸痺不仁。筋縮。諸節酸折。穴絕骨治身痺淅淅振寒。穴臨泣治骨痺煩滿。穴商丘治身體不仁。先取京骨。後取中封絕骨。皆瀉之。
治痿厥。身體不仁。少氣濕腫膝腫。穴中封治緩縱痿痺。 腸疼冷不仁。穴風市治寒氣在分肉間。痛苦痺不仁。穴中瀆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痺不仁。穴陽關治酸痺不仁。身重。穴絕骨治冷風濕痺。穴環跳治濕痺。穴條口治寒濕內傷。穴下治風濕痺。穴委中治偏風熱風。冷痺不遂。風濕痺。穴下廉。灸瘡瘥。冷痺即已。
治痺走胸背。穴魚際治冷痺。脛膝疼。腰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有時厭厭嗜臥。手足沉重。日覺羸瘦。名複連病。令人急無情。常愁不樂。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當穴灸懸鐘、絕骨。隨年壯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若年月久更發。依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七壯。
資生經曰:虛損論云:疾之所起。生自五勞。五勞既用。二臟先損。心腎受邪。即生六極。一曰氣極。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外受邪氣。多寒濕痺。又曰五勞六極七傷。七氣積聚變為病者。甚則令人得大風緩急。濕痺不仁。偏枯筋縮。四肢拘攣。令人無子。
治骨痺。舉節不用而痛。汗注煩心。取三陰之經補之。厥痺者。厥氣上攻腹。取陽之絡視主病者。瀉陽補陰經也。穴會陰 太淵消濼 照海治足大指搏傷。下車 地。適臂指端傷。為筋痺。穴解溪治痺脛重。足跗不收。跟痛。穴巨虛 下廉治脛疼。足緩失履。濕痺。足下熱。不能久立。穴條口治膝寒。痺不仁。痿不屈伸。穴髀關治膚痛痿痺。穴外丘治髀痺。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穴陽陵泉治腰脅相引痛。髀筋 。脛痛不可屈伸。痺不仁。穴環跳治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痺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穴至陰治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痺不能行。穴三陰交治胸痺引背時寒。穴間使治痺心痛。穴天井治胸痺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穴臨泣治胸痺心痛。穴膻中忌針治胸痺滿痛。穴期門
治多汗。穴玉枕治汗出。穴膈俞治多汗。四肢不舉。少力。穴曲肘橫文灸五十壯。長平灸五十壯。
治頭項痛。歷節汗出。穴飛揚 湧泉 頷厭 後頂治瘧多汗。穴昆侖治溫瘧汗出。穴然谷治骨寒熱。汗注不止。穴複溜治心痛汗出。穴大敦治汗出。穴缺盆治風汗出。穴中府治汗出而寒。穴少商治汗出。穴沖陽治熱病煩心。心悶。先手臂身熱。螈 唇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珠。穴列缺 曲池治汗出寒熱。穴五處 攢竹 正營 上脘 缺盆 中府治汗出衄血不止。穴承漿治汗出而嘔 。穴百會治熱病汗出。目厥足清。又治汗不出。厥。手足清。穴大都治寒熱無所安。汗出不止。風逆。四肢腫。穴複溜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溪。大指間動脈皆先補之。
治汗出。穴列缺 肺俞 心俞治多汗瘧病。穴 。灸五十壯。
治胸滿短氣不得汗。皆針補手太陰。以汗出。
治瘧寒汗不出。穴少澤 複溜 昆侖治風瘧。汗不出。穴偏歷治瘧寒熱。汗不出。穴少澤治 瘧振寒熱。汗不出。穴上星治頭痛風汗不出。穴啞門治心中煩滿。汗不出。穴心俞 曲差治洒淅寒熱。脊強汗不出。穴陶道治振寒汗不出。穴膽俞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穴命門治身熱汗不出。穴上脘治汗不出。穴至陰 魚際 曲泉 俠溪 中膂俞治風汗不出。穴偏歷治手足煩熱。汗不出轉筋。穴竅陰治汗不出。穴命門。肺俞治汗不出過肩。穴曲澤治汗不出不過眉。穴曲澤治汗不出。穴魚際治熱病汗不出。腹中積癖。默默嗜臥。四肢怠惰。不欲動。身常濕。不能食。食則心痛周痺身皆痛。穴鬲俞
療熱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滿善嘔。目眩煩心。四肢腫。穴大都治熱病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又云:及主熱病。煩滿欲嘔噦。胸脅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小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喜渴。口中爛。掌中熱。欲嘔。穴勞宮治臂厥熱痛。汗不出。穴孔最(皆灸刺之。此穴可出汗)治熱病汗不出。穴經渠 陽池 陽谷 合谷 前谷 內庭 後溪 腕骨 支溝 厲兌沖陽 解溪治熱病汗不出。穴中沖治煩滿汗不出。穴命門 膀胱俞 上脘 曲差 上星 陶道 天柱 上 懸厘 風池治下部寒熱。汗不出。體重。穴飛揚治汗不出。淒厥惡寒。穴玉枕 大杼 肝俞 心俞 鬲俞 陶道治腹足清。寒熱。汗不出。穴光明治身熱頭痛汗不出。穴曲泉治頭痛甚不出汗。穴魚際治氣鬲喜嘔。鼓頷不得汗。煩心身痛。穴尺澤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穴液門 中渚 通裡治傷寒溫病善搖頭。顏青汗不過眉。穴曲澤治熱病汗不出。取其經血立愈。穴委中治熱病汗不出。穴孔最可(灸三壯。即汗出)治熱病汗不出。穴陷谷 厲兌 鬲俞 中渚 大都 支溝 陽谷 腕骨 前谷治熱病煩滿汗不出。頭偏痛。煩心不欲食。穴懸顱治熱病汗不出。頭偏頭。煩心不欲食。穴懸厘治熱病汗不出。穴治傷寒。汗不出脊強。穴大杼治熱病汗不出。暴痺喘逆。心痛嘔吐。穴經渠治熱病汗不出。穴商陽治熱病汗不出。掌熱。身如火。心痛。煩滿。舌強。頭痛如破。穴中沖治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消癉。大便難。穴太溪治溫病汗不出。目眩苦頭痛。穴風池治熱病汗不出。臂膊腋腫。喜笑不休。心懸若飢。喜悲泣驚恐。目赤。小便如血。嘔逆狂言不樂。穴大陵治熱病汗不出。卒狂。虛則痿痺。坐不能起。實則足 熱。膝痛。身體不仁。善嚙頰。穴光明治熱病汗不出。胸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喝。穴天池治熱病汗不出。穴 天牖 風池 上星治熱病汗不出。而苦嘔煩心。穴承光治熱病汗不出。穴天柱 風池 商陽 關沖 液門治熱病。胸中澹澹。腹滿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小腹滿。螈 。心疝滿不得息。穴巨闕治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聾無所聞。穴陽谷治熱病汗不出。善噫。腹脹滿。胃氣譫言。穴解溪
治傷寒煩心。喜嘔。心腹脹噫。煩熱。鬲中不利。穴巨闕治熱病煩心。喜嘔。胸中澹澹。穴間使治傷寒。寒熱頭痛嘔衄。穴溫溜治汗出而嘔痙。穴百會治寒熱好嘔。穴商丘治傷寒熱盛。煩嘔。穴大椎治頭身熱赤欲嘔。穴腎俞治熱病煩滿嘔噦。穴勞宮治傷寒逆氣嘔吐。穴曲澤治傷寒嘔逆。噫噦。鬲中氣閉塞。穴溫溜(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治傷寒嘔逆。若氣自腹中起。上築咽喉。逆氣連屬不能出或至數十聲上下不得喘息。此由寒傷胃脘。腎氣先虛。逆氣上乘於胃。與氣相侔。不止者難治。謂之噦。穴灸中脘關元百壯。未止。灸腎俞百壯。宜茱萸丸。此用方論。噦者。俗云。咳逆也。針灸者。當以此求之。
(附論)治瘧病灸刺法論曰。足太陽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熱止汗出難已。刺中出血。足少陽瘧。令人身體解 。寒不甚。熱不甚惡,惡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刺足少陽。足陽明瘧。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腳趺上。足太陰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飲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嘔。嘔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陰瘧。令人吐嘔甚。久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其病難已。足厥陰瘧。令人腰痛。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小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治溫瘧寒瘧。療瘧久不愈。穴 。
治溫瘧 瘧。穴腰俞 中脘治 瘧。穴鬲俞 命門 太溪治暴瘧。穴陰蹺治寒瘧。穴上廉治瘧寒熱。唇口乾。身熱喘。目急痛。穴三間治瘧發寒熱。頭重煩心。穴至陰治寒熱 瘧。穴液門 合谷 陷谷 天池治發寒熱。瘧久不愈。目視? ? 。穴偏歷治 瘧久不愈。穴大椎治 瘧久不愈者。煩滿少氣。悲恐畏人。臂酸掌熱。手握不伸。穴少府治 瘧寒熱洒淅。穴陶道治寒熱 瘧。腰腹相引痛。穴命門治瘧日西發(又云治瘧日發)。穴足臨泣治久瘧。穴太溪 照海 中渚治久瘧振寒。及腋下腫。穴丘墟治瘧。穴陷谷治 瘧色蒼蒼振寒。小腹腫。食怏怏。繞臍痛。足逆冷。不嗜食。身體不仁。太息。穴中封治 瘧寒熱。目眩頭痛。暴得耳聾。穴液門治 瘧頭痛煩悶。穴腕骨治寒熱 瘧口乾。穴商陽治溫瘧。穴 中腕 白環俞治寒熱瘧。穴上 偏歷治寒瘧。唇焦口乾。氣喘。穴三間治 瘧寒熱。穴脾俞資生經云:有人患久瘧。諸藥不效。或教之以灸脾俞即愈。更一人亦久患瘧聞之。亦灸此穴而愈。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自效。
治寒瘧不嗜食。穴內庭 厲兌 公孫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穴京骨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穴神門治身寒熱瘧病。心下煩滿。氣逆。穴合谷 陽溪 後溪 陽池 陰都治寒瘧。穴天樞治寒瘧嘔沫。喜笑縱唇口。穴列缺治 瘧振寒。腹滿煩心。善噦唾味。唇乾。引飲不下。膨脹。手攣指痛。寒栗鼓頷。喉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脹。穴經渠治溫瘧 瘧。穴大椎 腰俞治瘧。頭項強不可俯仰。頭痛振寒。穴大杼治 瘧。穴百會 前谷 風池 神道治 瘧振寒。熱汗不出。穴上星治風瘧汗不出。穴偏歷治瘧寒汗不出。穴少澤 複溜 昆侖治瘧先寒。洒淅甚久而熱。熱去汗出。穴沖陽治瘧多汗。又云:主瘧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脫。項似拔。穴然谷 昆侖治瘧寒熱。穴列缺(又云:主瘧甚熱)後溪 少澤 前谷治瘧咳逆心煩不得臥。寒熱。穴太泉 太溪 經渠治乍寒乍熱瘧。穴大陵 腕骨 陽谷 少沖治瘧振寒。熱盛狂言。穴天樞治瘧多寒少熱。又治瘧悶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穴大鐘治寒瘧腹痛。穴商丘治瘧背振寒。項痛。引肘掖腰痛少腹痛。四肢不舉。穴少海治瘧甚苦寒。咳嘔沫。穴陽溪治瘧不嗜食,惡寒。穴厲兌 內庭治瘧振寒。寒栗鼓頷。穴小商治 瘧熱。穴商丘 神庭 上星 百會 完骨 風池 神道 液門 前谷 光明 至陰大杼治瘧身熱。穴陰都 少海 商陽 三間 中渚治瘧身熱。穴列缺治瘧脅痛不得息。穴陽谷治瘧足痛。穴俠溪治瘧從腳 起。穴沖陽 束骨治狂瘧頭眩。痛痙反折。穴飛揚治瘧面赤腫。穴溫溜治瘧食時發。心痛悲傷不樂。穴天井治瘧病。穴天府治風瘧。穴 支正 少海治 瘧少氣。穴三里 陷谷 俠溪 飛揚王氏云:夫瘧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為 瘧(素問云。 猶老也。亦瘦也。楊上善雲二日一發為 瘧。其說與素問千金異)。瘧有數名。先寒後熱。曰寒瘧。先熱後寒。曰溫瘧。熱而不寒曰癉瘧。多寒曰壯瘧。久不瘥曰勞瘧。久不斷曰老瘧。時行後變成瘧。曰瘴瘧。病結為 瘕曰瘧母。以至肝肺脾腎心胃亦皆有瘧。或每日發。或間日發。或作稍益晏。或作日益早。素問千金等方。論之詳矣。治瘧之方甚多。惟小金丹最佳。予嘗以與人。皆效。然人豈得皆有此藥哉。此灸之所以不可廢也。鄉居。人用旱蓮草捶碎。宜用手掌大(四指闊也)。當兩脅中。以古文錢壓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泡。謂之天灸。尚能愈瘧。況于灸乎。故詳著之。
治諸瘧而脈不見者。刺十指間出血。及看兩舌下有紫腫紅筋。亦須針去血。效。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治肝瘧。穴刺足厥陰見血。
治心瘧。穴刺手少陰。
治脾瘧。穴刺足太陰。
治肺瘧。穴刺手太陰陽明。
治胃瘧。穴刺足太陰陽明橫脈出血。
治腎瘧。穴刺足少陰太陽。
治五臟瘧。尺澤二穴。各灸三壯。發時灸。
凡灸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未發者,先灸之。從頭項發者。于未發前。預灸大椎尖頭。漸灸過時止。從腰脊發者。灸腎俞百壯。從手臂發者。灸三間。又灸上星。及大椎。至發時令滿百壯。灸艾炷和黍米粒。若覺小異。即灸百會三壯。若後更發。又七壯。極難愈者。不過三灸。以足踏地。以線圍足一匝。中折從大椎向百會灸線頭三七壯。炷如小豆。又灸風池二穴三壯。又正頭仰臥。以線量兩乳間。中起從乳向下灸度。隨年壯。男左女右。
治 瘧。穴上星主之。灸七壯。先取 。從取天牖風池。瘧日西而發者。臨泣主之。灸七壯。
治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鼽衄。穴飛揚。灸七壯。
治瘧多汗。腰痛不得俯仰。目如脫。項如拔。穴昆侖。灸三壯。又大開口。度上下唇。以繩度心頭。灸此度下頭百壯。又灸脊中央五十壯。遇發時灸二十壯。
治熱多寒少。又云:瘧悶嘔甚。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穴太溪治瘧。穴刺足少陰血出愈。
治瘧寒熱。穴合谷 陽池 俠溪 京骨治瘧病。醫不能救者。以繩量病患腳。圍繞足跟。及五指匝訖。截斷繩不用。所量得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則定候。看複惡寒。急灸三十壯則定。此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飢。勿與食盡日。此法神驗。男左足。女右足。
治瘴瘧服藥後。穴灸大椎三四十壯。無不斷。若先寒者。將欲寒者。預前以炭火安床下令背暖。並取鱉甲末一方寸匕。暖酒和服。至發時。令得三服被覆。過時無不斷。此是陶氏法比欲寒時但以火灸其背。亦乃即瘥者。縱發亦輕。效驗。
治瘧。從手發者。灸三間。三年 瘧欲發。慘慘則下火。從腰發者。灸腎俞百壯。
治瘧疾久不愈。不問男女。於大椎中第一骨節盡處。先針後灸三七壯。立效。或灸第三骨節亦可。
治瘧疾。穴灸大椎百會。各隨年壯。
治黃膽。穴脾俞 胃脘 太溪治黃膽一足寒。一足熱。喜渴。及舌縱煩滿。穴然谷治黃膽熱中喜渴。穴太沖治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少氣。身體重。膝內廉內踝前痛。穴中封 五里治黃膽腹滿不能食。穴脊中治黃膽喜欠。不下食。脅下滿欲吐。身重不欲動。穴脾俞治黃膽目黃。穴勞宮治目黃振寒。穴中脘 大陵治黃膽。穴脾俞療腰身黃。脹滿。腹肚瀉痢身重。四肢不收。黃膽。邪氣積聚。腹痛寒熱。穴脾俞療身黃羸瘦。穴章門治馬黃。黃膽等病。穴黃門穴(從鼻頭直入髮際。度取通繩分為三斷繩。取一分入髮際當繩頭針是穴)治馬黃。黃膽。上齦裡穴。正當人中及唇。針三 。
治馬黃。黃膽。四時等病。上 穴。入口裡邊。在上縫赤白脈是。針三 。
治黃膽。舌下穴。俠舌兩邊針。
治馬黃黃膽。寒暑瘟疫。唇裡穴。正當承漿裡邊。逼齒齦。針三 。
治四時寒暑所苦。疸氣溫病。穴顳 。針灸。
治馬黃黃膽疫通身。並黃語。音已不轉者。俠人中穴。火針。
治馬黃急疫。俠承漿穴。
治馬黃黃膽急疫等病。穴巨闕。灸穴七壯。
治馬黃黃膽。穴上脘。灸七壯。
治馬黃黃膽。男陰縫穴。拔陰反向上灸。若女人玉門是穴。男女針灸無 。
治頭中百病。馬黃黃膽。穴風府。針灸之。
治馬黃黃膽。熱府穴在第二節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治馬黃黃膽。寒暑諸毒。穴心俞 肝俞 脾俞 腎俞 腳後跟穴。在白肉後際。針灸隨便。
治黃膽。通治百毒。穴肺俞(灸)治馬黃。黃膽寒暑疫毒。耳中穴。在耳門孔上橫梁是。針灸之。
治馬黃黃膽。寒暑溫疫。頰裡穴。從口吻邊入往對頰裡去口一寸。針頰兩邊同法。
治馬黃黃膽。? 石子頭穴(還取病患手。自提臂從腕中太淵絞向上一尺接白肉際。灸七壯)治黃膽。乳孔穴。度乳至臍中屈筋頭骨是。灸百壯。
治馬黃瘟疫。穴太沖。針灸隨便。
治傷泡身黃。穴章門治三十六黃確應用俞穴處。穴肝俞 心俞 脾俞 肺俞 腎俞 膽俞 小腸俞 胃俞大腸俞膀胱俞 風門 百會 接脊一穴。在背當中心。天窗 明堂 神庭 風府 風池 玉枕承漿 太陽 鳩尾 巨闕 上脘 中脘 下脘 胃脘 陰倍二穴。在胃兩旁各一寸半。章門手太陽 手陽明 勞宮 三里 上廉 下廉 承山 絕骨 足陽明 太沖 伏兔 氣海丹田 關元 曲骨 魂舍 玉泉。
治黃膽。穴手太陽。灸隨年壯。
資生經云:五苓散治疸病發渴立效。瘀熱在裡。身黃腫。煎茵陳湯下。服此不效。方可針灸。
治黃膽。穴魚際。灸七壯。
治癉善噦。氣走咽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難。嗌中腫痛。吐血。口中熱唾如膠。穴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