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綱目

明 朱梓


卷九 針灸門

諸風

(附論)凡諸百邪之病。源起多塗。其有種種形相。示表癲邪之端。而見其病。或有默默而不聲或複多言而●說。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溝渠。啖食糞穢。或裸形露體。或晝夜游走。或嗔罵無度。或是蜚蠱精靈。手亂目急。如斯種類。癲狂之人。今針灸與夫方藥。並主治之凡占風之家。亦以風多鬼斷之。扁鵲曰。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也。凡針之體。先從鬼宮起。次針鬼信。便至鬼壘。又至鬼心。未必須並針。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蠱之精便自言說論其由來去。驗有實。立得精靈。未必須盡其命。求去與之。男從左起針。女從右起針。若數處不言。便遍穴針也。依訣而行。針灸等處。並備主之。仍須依掌訣捻目治之萬不失一。黃帝掌訣。別是術家秘要。縛鬼禁劫。五岳四瀆。山精鬼魅。並悉禁之。有目在人兩手中十指節間。第一針人中。名鬼宮。從左邊下針。右邊出。第二針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肉三分。第三針足大趾爪甲下。名鬼壘。入肉二分。第四針掌後橫文。名鬼心。入半寸。即太淵穴也。第五針外踝下白肉際。足太陽名鬼路。火針七 。 三下。即申脈穴也。第六針大椎。上入髮際一寸。名鬼枕。火針七 。 三下。第七針耳前髮際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火針七 。 三下。第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第九針手橫文上三寸兩筋間。名鬼路。即勞宮穴也。第十針直鼻上入髮際一寸。名鬼堂。火針七 。三下。即上星穴也。第十一針陰下縫。灸三壯。女人即玉門頭。名鬼藏。第十二針尺澤橫文外頭。接白肉際。名鬼巨。火針七 。 三下。此即曲池穴。第十三針舌頭一寸。當舌下縫刺貫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橫口吻安針頭。令舌不得動。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對。針兩穴若是孤穴。即單針之。

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痺。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命湯。依俞穴灸之。夫風者。百病之長。岐伯所言四者。說其最重也。

經驗方云:凡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兼手足麻木。此是風將中之候。不問是風與氣宜速灸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足三里七穴。兩邊依次序自上及下灸之。如灸稍遲。氣塞涎上。或失音將欲絕者。便可依此次序灸之。艾炷如蒼耳大。各灸三壯。足三里灸五壯。輪日以次灸之。至隨年壯乃止。大凡每遇春秋二時。可於此七穴時複灸之。以泄風氣。如體中素有風氣者。尤須留意此灸法。可保無虞。此法可灸卒死。醫書云。凡民風發強忍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者。是何病。謂入藏故也。有風病者不可不知此灸法。又云:先賢論曰。風中脈則口眼 邪。風中腑則肢體廢。中臟,則性命危。凡治中風。古方雖用續命防風等湯。然此只可扶助疾病。若要救危急收全功。必須火艾灼灸為良。又云:凡 向左者。謂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凡 向右者。謂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其艾蛀大如麥粒。各灸二七壯。宜頻灸之。以取盡風氣口眼正為度。又云:凡覺手足或痛或麻良久乃已者。是風將中腑之候宜灸百會等七穴。病在右即灸右病。在左即灸左病。如因循失灸。手足已廢者。春較秋灸秋較春灸。以取盡風氣手足輕安為度。

凡風多從背五臟俞入諸臟受病。肺病最急。肺主氣息。又冒諸臟故也。

中風

治肺中風者,其人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者。肺風之証。視目下鼻上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

肺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小兒減之。

詩曰︰肺氣喘促滿胸堂。偃臥 燥異常。口鼻之間須要白。尋衣肺壞色憂黃。

資生經。王氏云:若急黃者。此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複治。若為急風邪所中。便迷漠恍惚。妄言狂語。或少氣 。不能複言。若不求師即治。宿夕而死。即覺。便灸肺俞及膈俞肝俞數十壯。急服續命湯可救。若涎唾出不收者。即灸當立與湯也。諸陽受風亦恍惚妄言與肺病相似。然若緩。可經久而死。
治肝中風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頭。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者。肝風之証。若唇色青面黃尚可治。

肝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肝家踞恕不低頭。左脅偏疼筋急搜。額目唇青為可療。目黃目白使人愁。
治心中風者,其人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悶亂冒絕汗出者。心風之証。若唇正赤。尚可治。

心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心風偃臥熱而喑。唇赤其身有汗青。白黑青黃唇上見。停停時悚扁醫驚。
治脾中風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汗出者尚可治。

脾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脾中風兮肌肉 。踞而腹滿吐鹹酸。唇並肢體通黃疾。手足眸青療已難。
治腎中風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視脅左右。現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尚可治。

腎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腎中踞而腰脊痛。面浮耳黑賊風生。脅無黃跡能痊愈。直發泥容旦暮傾。
治胃中風者。腹滿填脹。隔塞不通。張口喘息。額上多汗。孫地仙所謂新食竟取為胃氣是也或曰。風中諸臟。不關諸府。是亦一說。然胃為水穀之海。五臟皆取氣於胃。故並存之。

胃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胃病根源飲食來。抬肩喘息氣難開。口張額汗腹中滿。浮診雙開脈大哉。

治大腸中風者。臥而腸鳴不止。
大腸俞灸百壯。可服續命湯。
治中風眼戴上。及不能語者。第二椎上。及第五椎上。灸各十壯。齊下火柱如半棗核大。立瘥。
治中風半身不遂。資生經云:黃帝問於岐伯曰:中風半身不遂。如何灸。答曰:凡人未中風一兩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時足脛上忽酸重頑痺。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急灸三里絕骨四處三壯。後用蔥薄荷桃柳葉煎湯淋洗。以驅逐風氣於瘡口出。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常令兩腳有瘡為妙。

治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忽中風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宜七處齊下火。各三壯。風在左灸右。右灸左。穴百會 耳前髮際 肩井 風市 三里 絕骨 曲池七穴神效。不能具錄。依法灸。無不愈。
治風中府。手足不隨。其狀覺手足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將中府之候。病左灸右。病右灸左。因循失灸者廢。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取盡風氣集效。
穴百會 曲鬢(一作髮際) 肩 曲池 風市 足三里 絕骨。

治風中藏。氣塞涎上不語極危者。下火立效。其狀。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此將中藏之候。不問風與氣。但依次自上及下各灸五壯。日別灸隨年壯。凡遇春秋。常灸以泄風氣。素有風人。可保無虞。此能灸暴卒。
穴百會 風池 大椎 肩井 曲池 間使 足三里集效方云。治風莫如續命防風排風湯之類。此可扶助疾病。若救危急。必火艾為良。此論亦當。

資生經云:范子默自壬午年五月間。口眼喎斜。灸聽會等三穴即正。右手足麻無力。灸百會髮際等七穴得愈。癸未年八月間。氣塞涎上。不能語。金虎丹加膩粉服至四丸半。氣不通。涎不下。藥從鼻中出。魂魄飛揚。如墜江湖。中頃欲絕。灸百會風池等左右共十二穴。氣遂通。吐幾一碗許。繼又下十餘行。伏枕半月餘遂平。爾後。不覺意思少異於常。心中憒亂。即便灸百會風池等穴立效。

本事方云:十二穴者。謂聽會。頰車。地倉。百會。肩 。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髮際。大椎。風池也。依而用之立效。

凡氣塞涎上不能語。心中風候也。巢氏病源常論之。古方雖謂但得偃臥悶絕汗出者。心中風之候。恐未盡也。范公灸得氣通。蓋灸百會之力。其吐幾一碗。下十行者。豈服金虎丹加膩粉所致耶。
治大患風者,先補後瀉。少可患。以經取之。 穴風池治中風支滿。短氣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閉塞。穴肝俞治偏枯不能行。大風暴不知人。臥驚。視如見星。 穴陰蹺治卒中風不識人。 穴臨泣治風面浮腫顏黑。厥氣上沖。腹脹。大便下重 驚。膝股 腫轉筋。目眩頭痛。穴解溪治中風善恐。悲笑不休。手痺。 穴勞宮治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煩惕惕。頭風耳後痛煩心。足不收失履。口眼喎僻。頭項 痛。牙車急。 穴內關 完骨治心中風。語悲泣。 穴心俞治風癇中風。角弓反張。或多哭言。發覺不自覺。或滿口吐沫。心驚。煩健忘。 穴百會治狂易大風。 穴昆侖治風 腿腳不隨。灸巨虛上廉二穴。各灸三壯。

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 穴照海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藥。 穴天井治青風心風。 穴百會治偏風熱風。 穴肩治肝風占喉。其口不能言。 穴鼻下人中大椎 肝俞灸五十壯。餘處隨年壯(眼暗人灸之得明。二三百壯良)。
治心風寒。穴心俞。灸各五十壯。
治心風。穴心俞兩邊各一寸二分。灸各五七壯。
治心風。食脹滿。食不消化。吐血酸痛。四肢羸露。不欲食飲。鼻血。目視? ? 不明。肩頭脅下痛。小便急。穴肝俞二穴。灸二三百壯。瘥即止。一云灸心俞。

治卒中惡風心悶煩毒欲死。 穴足大指下橫文。急灸隨年壯立愈。
內踝筋急不能行者。 內踝上。急灸四十壯。
外踝筋急不能行者。 外踝上。急灸三十壯。立愈。
眼戴精上插。 目兩 後。灸二七壯。
不能語。 第三椎上。灸百壯。
不識人。 季肋頭。灸七壯。
眼反口噤。腹中切痛。 陰囊下第一橫理。灸十四壯。灸卒死。亦良。

治大風卒風。緩急諸風。卒發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節。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張。始覺發動。 穴神庭灸七壯 次曲差 次上關 次下關 次頰車 次廉泉次囟會 次百會 次本神 次天柱 次陶道 次風門 次心俞 次肝俞 次腎俞 次膀胱俞次曲池 次肩 次支溝 次合谷 次間使 次陽陵泉 次陽輔 次昆侖(以上各七壯)。
治風。 穴上星灸二百壯。前項二百四十壯。百會二百壯。腦戶風府各三百壯。
治百種風。 腦後項大椎平處。兩箱量二寸三分。須取病患指寸量兩箱。各灸百壯。得瘥。
治風耳鳴。從耳後量八分半裡許有孔。灸一切風得瘥。狂者亦瘥。兩耳門前後各百壯。
治卒病惡風欲死。不能語。及肉痺不知人。 第五椎名曰藏俞。灸百五十壯。三百壯便愈。
治風。腹中雷鳴。腸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僵。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穴大腸俞。灸百壯。三日一報。
治風。 穴液門灸五十壯。
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 穴絕骨。灸百壯。
治惡風邪氣泣出。喜妄。 穴百會 天府 曲池 列缺治風入腹中。 穴湧泉治耳中風生。 穴商陽治大風目痛。及目外 疼。 穴臨泣治面黑濕風。 穴關沖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 穴解溪治風寒熱。 穴液門治手中風熱 穴內關治頭身風熱。 穴間使治風。身寒。 穴後溪治胸中寒如風。壯及治。頭眩兩頰痛。 穴俠溪治肺寒。穴肺俞。灸百壯。
治腎寒。穴腎俞。灸百壯。
治大風逆氣多寒。 穴大橫王氏云:鄉裡有人。忽覺心腹中熱甚急。投藥鋪說其狀。鋪家以為此中風之候。與治風藥而風不作。予中心藏之。至夷陵。見一太守。中夏忽患熱甚。不免以水洒地。設簟臥其上。令人扇之。次日忽中風。數日而殂。人皆咎其臥冰簟而用扇也。暨到澧陽。見一老婦人。夏中亦患熱。夜臥廳上。次日中風。遇其子預合得小續命湯服。更召醫調理。數日愈。始知人之中風。心腹中多大熱而後作。而小續命湯。不可不服也。王令患風。醫以青州白丸子。排風湯。續命湯。四物湯。黃耆建中湯。朮附湯。嘉禾散。合為一處。同和分數服。每服水一碗棗三枚。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自後與人服皆效。周戶傳三湯四散子。用四君子。排風。續命湯。嘉禾急風正氣勻氣散。一切風疾。無不瘥。又云:凡中風用續命排風等湯。神精丹茵芋酒更加灸必愈。
治熱風。兩乳頭各灸一七壯。足外踝後一寸。各灸三壯。頂中旋毛灸一七壯。
治風。頭耳後痛煩心。及足不收失履。口 僻。頭項搖 痛。牙車急。 穴完骨。
治風身熱。 穴後溪治風。十指筋攣不行屈伸。 兩手踝骨上。各灸一七壯。
治大風。單服煉成松脂癩風藥。服半月後。 兩腰眼各灸七壯。
治中風。手足不隨。 穴百會 肩 聽會 曲池 三里 懸鐘 風市等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盡風氣輕安為度。
治繞踝風。 刺曲池二穴。如繞外踝痛。兼刺絲絡二穴。如繞內踝痛。兼刺大都二穴。針入三分。如 前痛。兼刺行間二穴。針入六分

中風不語

治脾風占候。聲不出。或上下手。當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次大椎。次兩耳門前脈。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是。次兩大指節上下。各七壯。
治脾風。 穴脾俞。脊兩邊灸各五十壯。凡人脾俞無定所。隨四季月應病。即灸藏俞。是脾穴。此法甚妙。
治脾風者。總忽為八風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語者。 穴百會灸五百壯。次本神。次承漿。次風府。次肩 。次心俞。次手五里。次手髓孔。次手少陽。次足五里。次足髓孔。次足陽明。各灸五百壯。
治中風。失喑不能言語。緩縱不隨。及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隨。卒病欲死。不能語。肺中風不能言。 穴天窗。先灸五十壯(息火)。百會仍移灸五十壯畢。天窗還灸五十壯。若發先灸百會,則風氣不得泄。內攻五臟喜閉狀。仍失音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百會佳。一灸五十壯悉泄火勢。複灸之。視病輕重。重者。一處三百壯大效。凡中風服藥益劇者。但是風穴。悉皆灸三壯。無不愈。神良。決定勿疑。不至心者勿浪為灸。

巢氏云: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心脾受風邪。故舌強不語。三陽之經並絡入額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得開。
治卒中風口噤不得開。 機關(千金翼名頰車)二穴。各灸五壯即得語。又灸隨年壯。僻者逐僻左右灸。
治卒中風口 。 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蜜塞。勿令泄氣。一頭內大豆一顆。並燒艾令燃灸七壯。瘥。右灸左。左灸右。千金不傳。耳病亦灸之。
治中風口 。手交脈灸三壯。左灸右。右灸左。炷如鼠屎形。橫安兩頭下火。
治口 。穴刺承泣。

治風中脈。口眼喎斜(若久不治。亦傳入臟。慎不可忽)。 穴聽會 頰車 地倉經驗方云。自崇寧壬午年五月間。忽口眼喎斜。灸聽會等三穴即正。後右手足麻無力。灸百會髮際等七穴得愈。癸未年八月間。氣塞涎上不能語。取金虎丹加膩粉服至四十丸半。氣不通。涎不下。藥從鼻中出。魂魄飛揚。如墜江湖中。頃刻欲絕。灸百會風池等。左右共十二穴。氣遂通。吐涎幾一碗許。繼又下十餘行。伏枕半月餘。遂平複。方覺意思惺快。每遇心中憒亂。即灸百會風池等穴。無不立效。回知灸有神聖之功。非藥所能及也。甲申十月既望正思識。
治風中 。 穴列缺。二穴別走陽明者。灸三壯。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治風失音不語。 穴合谷。各灸三壯。
治不能言。 穴通裡治中風口 僻。口吻口橫紋間灸。覺大熱便去艾即愈。勿盡艾,則太過。若口左僻灸右吻。右僻灸左吻。又手中指節上灸一炷。
治口 斜。耳垂下麥粒大。艾灸三壯。左灸右。右灸左。
治風寒之氣客於臟間。滯而不能發。故喑不能言。及喉痺失音。皆風邪所為也。入臟皆能殺人。 穴百會。灸百壯。針入三分。補之。
治中風卒失聲。聲噎不出。 穴大椎旁一寸五分。又刺耳下。停針之。
治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遂。度病者。手小指內岐間。至指端為度。以置臍上直望心下。以丹注度上端畢。又作兩度。續所注上合其下。開其上。取其本。度橫置其開上。令三合其壯。如到作某字形。男度左。女度右。手嫌不分了。故上丹注三處。同時起火灸之。各一百壯愈治中風口噤。牙關不開。 刺水溝針入四分。次針頰車。令人側臥。張口取之。針入四分。得氣即瀉。

治中風不能語。 第二椎或第五椎上。灸五十壯。

治風入臟。使人喑啞。卒口眼相引。牙車急。舌不轉。 僻者。口吻邊橫紋赤白際。逐左右灸。隨年壯報之。至三日不瘥。更報之。

治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昏危者。穴百會 風池 大椎 肩井 曲池 間使 三里等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盡風氣。神清為度。其病並依穴針灸或有不愈者。一則不中穴。二則雖中穴。刺之不及其分。三則雖及其分。氣不至出針。四則雖氣至。不明補瀉。故其病或有隨針而卒者。一則不知刺禁。假令刺中心即死之類是也。二則不明脈候。假令下痢。其脈忽大者。死不可刺之。凡針灸者,先須詳審脈候。觀察病証。然後知其刺禁。辨其經絡穴道遠近。氣候息數。深淺分寸。然後知其病刺之。獲時而愈矣。不可一途而取。不可一理而推之治中風失音。刺任脈天突一穴。在結喉下一寸宛宛中。陰維之會。針入五分。次針手少陰經神門二穴。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針入三分。次針手少陽經支溝二穴。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中。針入三分。次針足少陽經湧泉二穴。在足心屈足卷指宛宛中。針入五分。如舌急不語。刺啞門一穴。在後頂中央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入二分。如舌緩不語。刺風府一穴在頂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針入三分。

偏風

治偏風口 。手腕無力。半身不遂。咳嗽掌中熱。口噤不開。穴列缺。

治偏風口目 。牙車脫臼。 穴下關治偏風口眼 。耳中如蟬聲。 穴上關治偏風口面 。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痺。頰腫。 穴完骨治偏風口 面腫。 穴承漿治偏風口 。 穴沖陽 地倉治偏風口 。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 穴迎香治冷風濕痺。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 穴環跳治偏風半身不遂。熱風癮疹。手臂攣急。捉物不得。挽弓不開。臂細無力。筋骨酸痛。又治手不得向頭。穴肩 (若灸偏風。可七七壯。不宜多)。

治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疹疼痛冷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身難。隱脈風。臂肘細無力。 穴曲池治偏風半身不遂。穴陽陵泉 環跳 曲池治大風偏枯。半身不遂。 穴照海治偏風。腰腿手足不仁。穴上廉治半身不遂。穴下昆侖 委中治偏風。穴地倉 承山 上廉 下廉治手足偏枯。穴陰蹺治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穴灸百會半身不遂。男女皆有此患。但男尤忌左。女忌右爾。若得此疾後。風藥不宜暫闕。常令身上灸瘡可也。最忌房室。或能如釋道修養。方能保其無他。若灸,則當先百會。囟會。次風池肩。曲池。合谷。環跳。風市。三里。絕骨。不必拘舊經。病左灸右病。右灸左之說。但按酸疼處灸之。若兩邊灸亦佳。但當自上而下灸之。

治偏枯。手足不能伸。穴刺委中試效方云。陝帥郭巨濟病偏枯。二指著足底不能伸。迎先師于京師治之。至則以長針刺委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黑。又且膠。刺之如是者六七次。服藥三月。病良愈。

治偏風。宜針下項七處。灸亦得。穴風池 肩 曲池 支溝 五樞 陽陵泉 巨虛下廉治風。腰腳不隨。不能跪起。穴上 環跳 陽陵泉 巨虛下廉

風勞

治風勞氣咳嗽。胸中鬱鬱。身熱目眩。 穴大杼治風勞食氣。 穴大椎治風勞。嘔逆上氣。胸背痛。喘氣臥不安。 穴風門治風勞。腰脊痛。穴膀胱俞治風勞。臂肘不仁。 穴附分治風勞。驚恐吐血。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 穴五里治風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痢膿血。陰腫 痛。 穴曲泉治風勞腰痛。穴膀胱俞 關元治風勞痺逆。狂邪。膝冷。手節攣縮。身癮疹。腹脹少氣。頭重風勞。穴伏免。灸腦戶五壯。針三分。補之。

治風勞發背癰疽。
用麻繩一條。蠟過從手中指第二節。量至心坎骨截斷。須直伸臂折過。自前項下取中。纏至後心相對令齊閉口。量兩吻闊狹以此為則。對灸七壯。神效。

風痙

治風痙。 穴顱囟治風痙口噤牙疼。頰腫惡寒。舌強不能言。 穴大迎治寒熱風痙。脊強反折。螈 。 穴啞門治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 穴天沖治熱痙引骨痛。 穴脾俞 膀胱俞治螈 沫出。寒熱。痙引骨痛。 穴上關治寒熱痙反折。 穴腎俞 中膂俞 長強治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 穴肝俞治痙上氣失音不能言。 穴魚際治反折。 穴腰俞治角弓反張。 穴百會治脊強反折。 穴上 腰俞

風眩

治風眩項痛。頭強寒熱。 穴完骨治卒不識人。風眩鼻塞。 穴當陽 臨泣治風眩。 穴後頂 玉枕 頷厭治風眩驚手卷(甲乙。手卷作手腕痛)。泄風汗出腰項急 穴陽谷治風眩頭痛。嘔吐心煩。 穴承光治坐如在舟車中。 穴申脈治風頭眩。 穴神庭 上星 囟會治風眩。 穴天牖 前頂治頭目風眩。 穴攢竹王氏云:千金方載。徐嗣之言曰。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與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瞀。大人曰癲。小兒曰癇,則是風眩癲癇。本一疾也。不知後人何為折而三之。予因分為三門。且從為之辭。以釋世醫之疑云。
治醉酒風熱發。兩目眩痛。及治不能飲。煩備嘔吐。 穴率谷治風眩。 穴天柱治風眩。心中恍惚不定。以繩橫度口至兩邊。即得口寸數。便以其繩一頭。度鼻盡其兩邊兩孔間。得鼻寸數。中屈之取半合。於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覓頭上回發。當回發灸之。以度四邊左右前後。當繩端灸之前。以面為正。並依年壯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須瘡瘥又灸。壯數如前。若數處回發,則灸其近當鼻者。或回發近額亦宜灸。
治諸風眩暈。穴囟會。灸七壯。真頭痛者,其痛上穿風府。陷入干泥丸宮。不可以藥愈夕發旦死。旦發為死。蓋頭中人之根根。氣失絕也。

風痺

治驚悸螈 。風痺。臂肘痛。捉物不得。 穴天井治風痺。手臂不舉。肩中熱痛。 穴肩貞治風痺肘攣。手臂不舉。 穴尺澤治寒熱風痺。項痛背肩急。頭痛。 穴消濼治風痺膝內痛。引臏不可屈伸。喉咽痛。 穴膝關治痿厥風痺。頭重 痛。髀樞股 痛。螈 。風痺不仁。時有寒熱。四肢不舉。 穴附陽治風痺不仁。穴陽輔 陽關治風痺。 穴委中治風痺。 穴少海治風濕痺。 穴委中 下廉治冷風濕痺。及治卒病肉痺。不知人。 穴環跳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四曰風痺。巢氏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痺。風多者為風痺。風痺之狀。肌膚盡痛而複手足不隨也。醫治當以此求之。速與續命湯依俞穴灸之云。
治周身痺大風。穴膈俞二穴。各灸五壯。

風癇

治癲風不識人。羊鳴。穴神庭。
治風癇。青風心風。角弓反張。羊鳴多哭。言語不擇。發時即死。吐沫。心熱悶。頭風多睡心煩驚悸。無心力。忘前失後。食無味。頭重。飲酒面赤。鼻塞。及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羊癇吐舌。穴百會治風癇。中風角弓反張。或多哭。言語不擇。發即無時。盛即吐沫。心煩驚悸。穴百會治風癇目戴上不識人。 穴神庭 絲竹空治心中煩悶。熱風風癇。浪言或作鳥聲。不能食。無心力。穴巨關。
治肌膚痛。耳聾。風癇。 穴會宗治風癇。 穴脊中 湧泉治風癇。 穴前頂治風癇熱痛。可瀉而後補。 穴上脘治風癇癲邪。 穴脊俞治風癇。 穴湧泉 神聰 強間治癇病。羊鳴吐舌。 穴天井治馬癇。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 穴項風府 臍中。灸三壯。
治牛癇。目正直視。腹脹。 穴鳩尾骨 大椎各灸三壯。
治羊癇。喜揚目吐舌。穴大椎。灸三壯。
治豬癇。喜吐沫。穴完骨兩旁各一寸。灸七壯。
治犬癇。手屈拳攣。穴兩手心 足太陽 肋戶各一壯。
治雞癇。搖頭反折。喜驚自搖。穴足諸陽。灸各三壯。
治風癇。穴神庭 脊俞徐嗣曰。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為之風眩瞀。大人曰癲。小兒曰癇。此方為治。萬無不愈。困急時。但度灸穴。使大針針之。無不瘥者。初得針竟便灸最良。余業之以來。三十餘年。所救活者。數千百人。病此而死不逢嗣故也(續命湯。主眩發頓悶無知。口沫出血。體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竹瀝一升二合。生地黃汁一升。龍齒末生薑防風麻黃去節各四兩。防己附子炮三兩。石膏十兩。桂二兩
上十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氣加附子一兩。紫蘇五合。橘皮半兩)。其論風眩癲癇。甚有理。故並其方附於此(更有竟純湯詳見千金方)。但小兒癇。非心氣不足爾。千金有風食驚癇三種。本事有陰陽癲慢脾風三証(慢脾即食癇。宜醒脾沖人參散)。古方有三癇丸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荊芥穗一兩。礬一兩半。生半枯為末。麵糊丸。黍米大。朱砂衣。薑湯下二十丸)。吾謂慢驚用來複丹。急驚三癇丸。食癇醒脾丸可也。

治癲疾馬癇。穴金門 仆參治目五般癇。頭痛鼻塞。穴眉沖治風癇。熱病。心風。驚悸。霍亂吐痢。伏梁。氣壯如覆杯。穴上脘(一穴) 三里(二穴)凡灸癇病。當先下使虛。乃乘虛而灸之。未嘗有實而灸者。氣逼前後不通殺人。若身體不甚熱。心腹不脹滿。便可灸之。若壯熱滿者。須先下後灸。

癲癇

治卒暴癇眩。足不任身。 穴天柱治癇發。螈 狂走不得臥。心中煩。穴攢竹 小海 後頂 強間治風癲癇疾。涎沫狂煩滿。穴絲竹空 通谷治癲癇。陰囊下穀道正門當中門。灸隨年壯。

治癲疾。羊癇吐舌。羊鳴戾頸。穴天井 小海治癲疾。互善驚羊鳴。穴懸厘 束骨治驚癇。狂走癲疾。穴筋縮 曲骨 陰谷 行間治熱癇。驚而有所見。穴列缺治失笑無時。癲癇。語不識尊卑。乍喜乍哭。牙關不開。穴水溝治發癇悲泣。穴心俞治驚癇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垂。穴筋縮治癲癇。穴仆參 金門治風癲癇邪。穴脊中治大人小兒五癇。穴神門治風癇癲邪 穴脊俞治腫氣風癇癲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發而上歌下哭。多學人語。驚悸不安寢穴神庭治癲癇。吐舌沫出。羊鳴。穴少海治癲癇。穴肺俞 仆參治狂癇風癇。吐舌。穴胃脘。灸百壯。不針。

治狂癇不識人。癲眩亂。穴百會。灸九壯。

難經疏云。狂病之後。不愛眠臥。不肯飲食。自言賢智。歌樂行走。此是陽氣盛之所為故經言。重陽者狂。今世以此為癲病。謬矣。癲病發即僵仆倒地。故有癲蹶之言。陰氣大盛。故不得行立而倒也。今世以為癇病者。誤也。其剖析癲狂之病。曉然如此。而人終不信。豈亦傳習之誤。難以改歟。

凡發狂則欲走。或自高貴稱神聖。皆須備諸火灸之。乃得求差。悲泣呻吟。此則為邪。非狂也。自依邪方法治。

治驚風癲癇。 病發搐。神昏不語。穴百會。灸七壯。至七七壯。量輕重。加減艾壯數又兩足外踝下赤白肉際陷中。金門穴。灸七壯。至七七壯。

癲疾

治癲疾。煩心悲泣。穴解溪治癲疾頭重。穴啞門治癲疾。頭面浮腫。齒齲。穴完骨治頭痛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穴天沖心癲疾。脊強。穴筋縮治癲疾。穴申脈 後溪 前谷治癲疾。嘔逆吐舌。穴滑肉門治癲疾吐沫。穴本神 兌端治癲疾寒痛。穴飛揚治寒熱癲疾。穴承山 昆侖治癲病。手不可向上手臂不得上頭。穴尺澤治癲疾。穴解溪 陽蹺治癲疾嘔。穴神庭 上星 百會 聽會 聽宮 偏歷 攢竹 本神 築賓 陽溪 後項強間 腦戶 絡卻 玉枕治癲疾嘔沫。寒熱痙互引。穴兌端 齦交 承漿 大迎 絲竹空 囟會 天柱 商丘治寒熱淒厥。鼓頷癲痙口噤。穴承漿 大迎治癲疾膝氣。穴 會 申脈治癲疾。手臂不得上頭。穴尺澤 然谷治癲疾多言。耳鳴口僻。穴偏歷治癲疾。大瘦頭痛。穴腦腔 束骨治癲疾。互引善驚。羊鳴。穴懸厘 束骨治頭痛癲疾。互引數驚。穴天沖治心中憒憒數欠癲。心下懼恐。咽中澹澹。穴通谷治寒熱癲癲仆。穴風池 聽會 複溜治癲疾。僵仆狂瘧。穴完骨治癲疾。穴曲池治狂癲。穴灸胃脘。或灸巨陽王氏云:有人患癇疾。發則僵仆在地。久之方蘇。予意其用心所致。為灸百會。又疑是痰厥致僵仆。為灸中脘。其疾稍減。未除根也。後閱脈訣後。通真子有愛養小兒。謹護風池之說人來覓灸癇疾。必為之按風池穴。皆應手酸疼。使灸之而愈(小兒癇悲。可加灸此)。
治卒癲疾。兩乳頭灸三壯。足大指本叢毛中。灸七壯。足小指本節。灸七壯。
治狂癲癇疾。穴足少陽。灸隨年壯。
治癲。背第二椎及下窮骨兩處。以繩度中折繩端一處。是脊骨上也。凡三處畢。複斷繩作三折。令各等而參合。如某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俠脊兩邊。凡五處。各一百壯。削竹皮為度。勝於繩。足大指上聚毛中。又灸七壯。陰囊下縫。又灸二七壯。兩乳頭。又灸三壯。督脈。又灸三十壯。三報。天窗又灸至三百壯。炷惟小作。百會又灸至三百壯。耳上髮際。又灸各五壯。

驚癇

治驚癇戴目。上不識人。穴囟會治驚癇破心吐血。穴巨骨治心驚癇發。狀如鳥鳴。破心吐血。中氣悶不喜聞人語。心痛腹脹。穴鳩尾治驚癇吐舌沫出。穴少沖治驚癇癲狂。身寒熱。頭痛目眩。穴束骨治驚癇狂走。癇病多言。脊強兩目轉上。及目瞪。穴筋縮治狂邪驚癇。及驚狂走。穴承命。灸三十壯。
治狂癲驚風。厥逆心煩。穴巨陽。灸五十壯。
治驚癇。穴行間治驚風。穴完骨

風癲狂

(附論)黃帝問曰。人生而病癲疾者。安所得之。岐伯對曰。此得之在腹中。時其母有所數大驚也。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病在諸陽脈。且寒且熱。諸分且寒且熱名曰狂。刺之虛脈視分盡熱病已止。病癲初發。歲一發不治。月一發不治。四五日一發。名曰癲疾。刺諸分。其脈尤寒者。以針補之。病已止。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直視舉目赤。其作極已而煩心候之於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癲疾始發。而反強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陽血變而已。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者候之手。陽明太陽右強者攻其左。左強者。攻其右。血變而止。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即瀉之。置其血于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尾 也。筋癲疾者。身拳攣急脈大。刺項大經之本。嘔多涎沫氣下泄。不? 癲疾者。暴仆。四肢脈皆脹。而從滿脈盡刺之出血。不滿。俠頂灸太陽。又灸帶脈於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 。嘔多涎沫。氣泄不? 。

治癲狂吐舌。穴飛揚 太一 滑肉門治風狂。
先以錢五枚內頭髻中。以器盛之水新布覆之。橫大口於上。乃矜莊呼視其人。其人必欲起走慎勿聽。因取水一噴之。一呵視。三次。乃熟拭去水。指彈額上。近髮際間。欲愈乎。其人必不肯答。如此三七彈。乃答。仗針刺鼻下人中。近孔內側空。停針。刺兩耳根前宛宛動脈中。停針。又刺鼻直上入髮際一寸。橫刺。又刺鼻直上醒悟乃止。

治狂易多言不休。穴風府 昆侖 束骨治風癲。兩乳頭灸各三壯。足大指甲後聚毛中。灸各七壯。

治狂仆。穴溫溜 液門 京骨治笑若狂。穴神門 陽谷治風熱善怒。心中悲喜。思慕 欷。喜笑不止。穴勞宮 大陵治癲疾。吐舌鼓頷。狂言見鬼。穴溫溜 仆參治癲發如狂。面皮敦敦者不治。及療癲狂。穴長強治狂走欲自殺。及目注視。穴風府 肺俞治驚癇。狂走癲疾。穴筋縮 曲骨 陰谷 行間治狂走螈 。恍惚不樂。穴絡卻 聽會 身柱治癇發螈 。狂走不得臥。穴攢竹 小海 後頂 強間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穴沖陽 豐隆治狂易多言不休。目上反。穴天柱 臨泣治狂言。穴支正 魚際 合谷 少海 曲池 腕骨治狂言非常。穴下廉 丘墟治狂易妄言怒罵。穴巨闕 築賓治吐舌戾頸妄言。穴陽溪 陽谷治驚狂善悲。面赤目黃。喑不言。穴間使治驚癇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垂。穴筋縮治癲疾強走。穴陽谷 身柱 腦空 京骨治狂走欲自殺。目反妄視。穴風府治癲狂。穴束骨治尸厥癲邪。神狂鬼魅。穴攢竹治久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穴沖陽治卒狂。穴光明治卒狂。胸中澹澹,惡風寒。嘔吐怵惕。寒中少氣。掌熱腋腫。肘攣。及療卒狂驚悸。穴間使治小腹熱欲走。穴日月治發狂味吐涎沫。穴絲竹空治癲疾狂走。心煩吐舌。穴大杼治癲疾狂走。穴陽谷治心中風狂走發。癇語悲泣。心胸悶亂。煩滿汗不出。結積寒熱。嘔吐不下食。咳唾血。穴心俞治狂易。穴完骨治發狂不識人。驚悸少氣。穴巨闕治發狂。穴曲泉 膏肓治身熱狂悲哭。穴神門治寒厥驚狂。穴陽交治目眩發狂。嘔吐涎沫。煩不得顧。穴少海治風虛狂惕。穴支正治狂言不樂。穴大陵治妄言左右顧。螈 目眩。穴陽谷治狂言。喜笑見鬼。穴陽溪治癲癇狂言見鬼。穴仆參治癲疾多言。穴偏歷治癲疾吐涎。狂言見鬼。又治癲癇吐舌。鼓頷狂言。穴溫溜治狂言。穴下廉治癲疾狂言。又治小兒癲病吐舌。穴築賓治卒面腫。煩心狂言。穴公孫治狂言口僻。穴太淵治驚悸妄言。穴液門治吐舌戾頸妄言。不得左右顧。螈 頭痛目眩。穴陽谷治癇病多言。穴筋縮治癲癇狂歌不擇言。穴鴆尾治鬼邪魅及癲狂。語不擇尊卑。灸上唇裡面中央肉 上一壯。炷如小麥。又用鋼刀決斷更佳。
治語不識尊卑。穴水溝治狂妄言。穴液門治狂言恍惚。穴天樞。灸百壯。
治狂邪發無常。披頭大喚欲殺人。不避水火。及狂言妄語。驚恐歌哭。穴間使。灸三十壯。
治狂癲鬼語。穴足太陽。灸四十壯。
治狂癲驚走風恍惚。嗔喜罵笑歌哭鬼語。 穴腦戶 風池 手陽 明太陽 太陰 足陽明陽蹺 少陽 少陰 陰蹺 足跟悉灸。皆隨年壯。
治狂走刺人。或欲自死。罵詈不息。稱神鬼語。 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又兩肘內屈中五壯。又背胛中間三壯報灸之。倉公法。神效。
治卒狂言鬼語。以甑帶急合縛兩手大指。便灸左右脅下。對屈肋頭兩處。火俱起各七壯須臾鬼自道姓名乞去。徐徐問之。乃解其手。
治卒狂鬼語。針其足大拇指爪甲下。入少許。即止。
治邪病語不止。及諸雜候。穴人中。凡人中惡。先掐鼻下是也。
治邪鬼妄言。穴懸命。灸十四壯。穴用口唇裡中央弦。用鋼刀決斷佳。
治肺中風狂言狂邪鬼語 穴灸天窗 伏兔治悲泣鬼語。穴灸天府 慈門王氏云:有士人妄語異常。且欲打人。病數月矣。予意其是心疾。為灸百會。百會治心疾故也。又疑是鬼邪。用秦承祖灸鬼邪法。並兩手大拇指。用軟帛繩。急縛定當肉甲相接處。灸七壯。四處皆著火。而後愈。更有二貴人子。亦有此患。有醫僧亦為灸此穴愈。
治狂走掣 。穴玉枕上三寸。灸百壯。一法項後一寸。灸百壯。
治狂走癲疾。穴項後二寸。灸百壯。
治狂走驚癇。穴河口。灸五十壯。
治狂走癲疾。穴大幽灸百壯。
治狂走癲癇。穴季肋端。灸三十壯。
治狂走喜怒悲泣。穴巨闕。灸隨年壯。
治狂走驚恍惚。穴足陽明。灸三十壯。
治狂走易罵。穴百會。灸隨年壯。
治狂走。穴筋縮治邪病大喚罵走遠。穴三里治狂走癲厥如死人。穴足大指聚毛中。灸九壯。
治狂走易氣。穴灸絕骨凡鬼語狂走。當依法灸之。若傷寒鬼語癲狂。惟宜用四物湯加黃 等。分七八錢重作一服。水一碗。煎七分。服滓即用水一碗。煎半碗。連服嘗屢用之。神效。故附著於此。
治卒發癲狂病。陰莖上宛宛中。灸三壯。得小便通則愈。陰囊下縫。灸二七壯。
治風狂罵打人。名熱陽風。灸口兩吻邊燕口處。赤白際各一壯。又陰囊縫二十壯。仍勿近前中卵核。恐害陽氣也。

癲邪

治神邪鬼魅。穴灸間使。治神邪鬼魅。穴攢竹。
治狐魅神邪。及癲狂病。醫治不瘥者。並兩手大指。用軟絲繩急縛。灸三壯。艾炷著四處。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處盡燒。一處不燒。其疾必愈。神效。小兒胎癇。奶癇。依此灸一壯。炷如麥。
治狂言見鬼。穴陽溪 仆參 溫留治狂邪鬼語。穴天窗。灸九壯。或伏兔百壯。
治悲泣鬼語。穴天府。灸五十壯。
治悲泣邪語。鬼忙歌哭。穴囟門灸五十壯。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本節。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壯。不止。十四壯。炷如雀屎。
治風邪。穴間使。灸隨年壯。承漿又灸七壯。心俞又灸七壯。三里又灸七壯。
治鬼魅。灸入發一寸百壯。間使手心。又各灸五十壯。
治狐魅。合手大指縛指。合灸。又間使三七壯。當狐鳴即瘥。
治邪病臥瞑瞑。不自知。穴風府治邪病鬼癲。四肢腫。穴囟門治邪病。四肢腫痛諸雜候。穴尺澤治狂癇哭泣。穴手逆。炷艾三十壯。

癲癇螈

治螈 。裡急腰腹相引痛。穴命門治螈 氣實脅滿。穴大椎治螈 不仁。穴屋翳治螈 。穴陽谷治肘螈 。穴曲澤治螈 。穴少澤治螈 。腳酸。穴承筋治螈 癲疾。穴少澤 曲池治癲疾螈 。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譫言見鬼。穴身柱治癇 。穴商丘治癇發螈 。狂走。穴攢行 小海 後頂 強間治癇 。口閉不開。穴昆侖 天井治驚 。穴陽溪 天井治螈 而驚。穴解溪治螈 沫出。寒熱。痙引骨痛。穴上關治螈 。引臍腹短氣。穴巨闕 照海治骨酸。眩狂。螈 。口噤喉鳴沫出。喑不能言。穴腦戶 聽會 聽宮 風府 翳風治脊強反折螈 。癲疾頭痛。穴五處 身柱 委中 委陽 昆侖治狂走螈 。恍惚不樂。 穴絡卻 聽會 身柱治寒熱風痙。脊強反折。螈 。癲疾頭重。穴啞門治頭風。目眩螈 。目戴上不識人。穴五處治螈 口 。穴巨治螈 口沫出。目眩。牙車不開。口噤。穴上關治臂痛螈 。咳嗽。頸項急不可顧。穴少澤治螈 。穴跗陽 天井治驚風螈 五指掣。穴腕骨治癲病螈 。身熱目眩項急。臥不安。穴大椎治癲癇螈 。穴陽蹺。晝發者灸二七壯。陰蹺夜發者。灸二七壯。

風疹

治風疹臂肘腕善動搖。穴曲澤治熱風癮疹。及刺風風虛。穴肩治風癮疹。舉體癢如蟲行。搔之成瘡。穴曲池隨年壯灸。
治風疹。穴湧泉 環跳治刺風疹熱風冷痺。穴下昆侖治刺風疹疼痛。穴曲池治癮疹。穴伏兔治大小人遍身風疹。穴合谷 曲池資生經云:人有風疹。多必眼暗。先攻其風。其暗自差。然則人之目暗。亦有因風疹多而得者。風疹可不先治乎。

治風熱赤疹。癢搔之。逐手作瘡。
以一條艾蒿長者。以兩手極意尋之。著壁立。兩手並蒿竿拓著壁。伸十指當中指頭。以大艾炷灸蒿竿上。令蒿竿斷即止灸。十壯。瘥。瘥後重發。更依法灸。永瘥。
治癮疹。穴曲池。灸隨年壯。
治頭痛癮疹。穴天窗。灸七壯。
治大風癩病。穴曲池二穴。各灸隨年壯。發即灸之。神良。又兩手中指約文中左右。及手足指兩虎口中。各灸隨年壯。一云各灸三壯。

歷節風

治歷節汗出。穴後頂 飛揚 湧泉 頷厭治歷節風足指不得屈伸。頭目眩。逆氣。穴飛揚資生經云:麝香丸尤治白虎歷節諸風。疼痛游走無定。狀如蟲行。晝靜夜劇。許叔微在歙川有一貴家婦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則發。如蟲嚙其肌。多作鬼邪治。許氏曰:此正歷節病也。三服愈。

治體痛癢如蟲嚙。搔之皮便脫作瘡。穴曲池。灸七壯。又隨年壯。王氏云:良方服治癩藥半月。兩膝眼灸二七壯。丞相長安公。醫人無數麻風惡疾。千金諸方藥甚多。或效或不效。惟兼絲葉細末。地暴米糊丸。梧子大。日二三服。每服四五十丸。茶湯下。調藥末服。尤效速只難服爾。病去後。亦宜服。屢施與人神效。若更灸曲池、合谷、三里、絕骨等穴。尤佳予與人按此等穴。皆酸疼故也。

治白虎病。凡丈夫婦人。皆有此病。婦人因產犯之。丈夫眠臥犯之。其病口噤而手拳。氣不出。灸臍中。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