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原旨

清 薛雪


卷一 臟象上第三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其一理以應萬物,臟腑百骸,惟所是命,故曰“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故稱“相傅之官”。肺主氣,氣調則營衛臟腑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節,製也。相,去聲。)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屬風木,性動而急,故為將軍之官。木主發生,故為謀慮所出。)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稟剛果之氣,故為中正之官而決斷所出。膽附於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故曰“決斷所出”。)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 焉。(膻中在上焦,亦名上氣海,為宗氣所積之處,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氣化,故為臣使之官。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膻中為二陽臟所居,故喜樂出焉。十二經表裡有心包絡而無膻中,正為心包絡,包為膜,心君之宮室;絡為膜外之巷街,心君之城府也。一為密勿之地,一是畿甸之間,臣使之義著焉。膻中者,宮室外之城府也。)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主運化,胃司受納,通主水穀,故皆為倉稟之官。 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大腸居小腸之下,主出糟粕,故為腸胃變化之傳道。)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穀而釐清濁,水液由此而滲於前,糟粕由此而歸於後。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伎、技同。腎屬水而藏精,精為有形之本,精盛形成則作用強,故為作強之官;水能化生萬物,精妙莫測,故曰“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通也。瀆,水道也。上焦不治 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故曰“決瀆之官”。)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歸,是同都會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津液之入者為水,水之化者由氣。有化而入,而後有出,是謂“氣化則能出矣”。然氣化之原,居丹田之間,是 名下氣海,天一元氣,化生於此。元氣足則運化有常,水道自利,所以氣為水母。知氣化能出之旨,則治水之道思過半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失則氣不相使而災害至矣。)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心主明則十二官皆安,所以不殆。能推養生之道以及齊家、治國、平天下,未有不大昌者矣。)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心不明則神無所主,而臟腑相使之道閉塞不通,故自君主而下,無不失職,所以十二臟皆危而不免於殃也。身且不免,況於天下乎﹗重言戒之者,甚言君心之不可不明也。)
至道在微,變 化無窮,孰知其原?(至道之大,其原甚微,及其變化,則有莫測。不能見道,安得知其原哉﹗見道者,由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窘,窮也。瞿瞿,不審貌。閔閔,憂恤也。“消者瞿瞿,孰知其要”,謂十二官相失則精神日消,瞿瞿然莫審其故,誠者窘矣,果孰得而知其要也﹗“閔閔之當,孰者為良”,謂能憂人之憂而恤人之危者,又孰足以當其明哲之良哉﹗蓋甚言知道之少也。)
恍惚之數,生於毫厘。(恍惚者,無形之始,毫厘者,有象之初,即“至道在 微”之征也。)
毫厘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製。(毫厘者,度量之 所起也。千之萬之者,積而不已而形製益多也。喻言大必由於小,著必始於微,是以變化雖多,原則一耳。 但能知一,則無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則無一之能知也。正以見人之安危休咎,亦惟心君為之原耳。)
心者身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心為君主而屬陽,陽主生,萬物系之以存亡,故曰“生之本”。心藏神,神明由之以變化,故曰“神之變”。心主血脈,血足則面容光彩,脈絡滿盈,故曰“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屬火,以陽藏而通於夏氣,故為陽中之太陽。)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諸氣皆主於肺,故曰“氣之本”。肺藏魄,故曰“魄之處”。肺 主身之皮毛,故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金以太陰之氣而居陽分,故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者,胃之關也,位居亥子,開竅二陰而司約束,故為主蟄,封藏之本。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曰“精之處也”。髮為血之餘,精足則血足而髮盛,故其華在髮。腎之合骨也,故其充在骨。腎為陰臟,故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人之運動,由乎筋力,運動過勞,筋必罷極。肝藏魂,故為魂之居。爪者,筋之餘,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肝屬木,位居東方,為發生之始,故以生血氣。雖王於春,陽猶未盛,故為陽中之少陽,通於 春氣。罷,音皮。)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此六者,皆主盛受水穀,故同稱“倉廩之本”。營者,水穀之精氣也,水穀貯於六腑,故為營之所居,而皆名曰器。凡所以化糟粕、轉五味者,皆由乎此也。粕,音朴。)
其華在唇四白,其充 在肌。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四白,唇之四際白肉也。唇者,脾之榮;肌肉者,脾之合。脾以陰 中之至陰而分王四季,故通於土氣。此雖若指脾為言,而實總結六腑者,皆倉廩之本,無非統於脾氣也。 故曰“此至陰之類”。)
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五臟六腑共為十一,稟賦不同,情志亦異,必資膽氣,庶得各成其用,故皆取決於膽也。五臟者,主藏精而不瀉,故五臟皆內實;六腑者,主化物而不藏,故六腑皆中虛,惟膽以中虛,故屬於腑。然藏而不瀉,又類乎臟,故足少陽為半表半裡之經,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恆之府,所以能通達陰陽而十一臟皆取決乎此也。然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生則餘臟從之,所以十一臟皆取決於膽。)
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此言臟腑各有所合,是為一表一裡。肺與大腸為表裡,故相合也。)
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心與小腸為表裡,故相合也。)
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肝與膽為表裡,故相合也。 膽為中正之官,藏清淨之液,故曰“中精之府”。蓋以他府所盛者皆濁而此獨清也。)
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脾與胃為表裡,而胃司受納,故為五穀之府。)
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腎與膀胱為表裡,而津液藏焉,故為津液之府。)
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少陽,三焦也。三焦之正脈指天,散於胸中,而腎脈亦上連於肺;三焦之下 屬於膀胱,而膀胱為腎之合,故三焦亦屬於腎也。然三焦為中瀆之府,膀胱為津液之府,腎以水臟而領水腑,理之當然,故腎得兼將兩臟。將,領也。兩臟腑亦可以言臟也。)
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中瀆者,謂如川如瀆,源流皆出其中也。即水穀之入於口,出於便,自上而下,必歷三焦,故曰“中瀆之府,水道出焉”。膀胱受三焦之水而當其疏泄之道,氣本相依,體同一類,故三焦下 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也。 然於十二臟之中,惟三焦獨大,諸臟無與匹者,故名曰“是孤之府也”。肺合大腸,皆金也;心合小腸,皆火也;肝合膽,皆木也;脾合胃,皆土也;腎合膀胱,皆水也。惟三焦者,雖為水瀆之府,而實總護諸陽,亦稱相火,是又水中之火府,故曰“三焦屬膀胱”。夫少陽與心主為表裡,其在下者為陰,屬膀胱而合腎水,在上者為陽,合包絡而通心火,此三焦之所以際上極下、象同六合而無所不包。觀六腑之別,極為明顯,以其皆有盛貯,因名為腑。而三焦者曰“中瀆之府”,“是孤之府”,分明確有一腑,蓋即臟腑 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故有“中瀆”、“是孤”之名,而亦有大腑之形。《難經》謂其有名無形,誠一失也。是蓋譬之探囊以計物,而忘其囊之為物耳,遂致後世紛紛無所憑據。有分為前後三焦者,有言為腎旁之脂者;即如東垣之明,亦以手三焦、足三焦分而為二。夫以一三焦尚云無其形而諸論不一,又何三焦之多也?畫蛇添足,愈多愈失矣。後世之疑將焉釋哉﹗)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東為木王之方,肝為屬木之臟,故相通也。青者木之色,目者肝之竅。木之精氣藏於肝曰“魂”。)
其病發驚駭。(風木之氣多振動,故病發為驚駭。)
其味酸,其類草木,(酸者,木之味。)
其畜雞,(《易》曰︰巽為雞。東方木畜也。)
其谷麥。(麥成最早,故應東方春氣。)
其應四 時,上為歲星,(木之精氣,上為歲星。)
是以春氣在頭也。(木王春,春氣上升也。)
其音角,(木音曰角,其應春,其化丁、壬、巳、亥。)
其數八。(《河圖》︰數,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肝主筋也。)
其臭臊。(臭,氣之總名也。臊為木氣所化。《月令》曰︰其臭膻。膻與臊類。臭,許救、尺救二切。臊,音騷。)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南為火王之方,心為屬火之臟,其氣相通。赤者,火之色,耳者,心之竅,火之精氣藏於心曰“神”。心在竅為舌,腎在竅為耳,可見舌本屬 心,耳則兼乎心腎也。夫舌本兼腎,則心亦兼耳,猶下文羊與馬通用,言其午、未同位也。然五官之用無不 兼乎心者也,否則孰為之主宰耶?)
故病在五臟。(心為五臟之君主,心病則五臟應之。)
其味苦,其類火,(火之味苦。)
其畜羊,(其畜馬而曰羊者,午、未俱屬南方耳。)
其谷黍。(黍之色赤,糯小米也。)
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火之精氣,上為熒惑星。)
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心主血脈也。)
其音徵,(火音曰徵,其應夏,其化戊、癸、子、午。)
其數七,(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其臭焦。(焦為火氣所化。)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土王四季,位居中央。脾為屬土之臟,其氣相通。黃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竅。土之精氣藏於脾曰“意”。)
故病在舌本。(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
其味甘,其類土,(土之味甘。)
其畜牛,(牛屬丑而色黃也。《易》曰︰坤為牛。)
其谷稷。(稷,小米也。粳者為稷,糯者為黍,為五穀之長,色黃屬土。)
其應四時,上為鎮星。(土之精氣,上為鎮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脾主肌肉也。)
其音宮,(土音曰宮,其應長夏,其化甲、己、丑、未。)
其數五,其臭香。(香為土氣所化。)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西為金王之方,肺為屬金之臟,其氣相通。白者,金之色。鼻者,肺之竅。金之精氣藏於肺曰“魄”。)
故病在背。(肺在胸中,附於背也。)
其味辛,其類金,(金之味辛。)
其畜馬,(肺為乾象。《易》曰,乾為馬。)
其谷稻。(稻堅而白,故屬金。)
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金之精氣,上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肺主皮毛也。)
其音商,(金音曰商,其應秋,其化乙、庚、卯、酉。)
其數九,(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其臭腥。(腥為金氣所化。)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北為水王之方,腎為屬水之臟,其氣相通。黑者水之色,二便者腎之竅。水之精氣藏於腎曰“志”。)
故病在溪。(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曰溪。溪者,水所流注也。故病在溪。 ,溪同。)
其味鹹,其類水,(水之味鹹。)
其畜彘,(彘,豬也。《易》曰︰坎為豕。彘,音治。)
其谷豆。(菽也,黑者屬水。)
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水之精氣,上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腎主骨也。)
其音羽,(水音曰“羽”,其應冬,其化丙、辛、辰、戌。)
其數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其臭腐。(腐為水氣所化。《月令》云︰其臭朽。朽與腐類。)
故善為脈者察之。(善診者,必能察此陰陽臟象之精微而合於吾心,庶神理明而逆從變化無遁情矣。)
東方生風,(風者天地之陽氣,東者日升之陽方。故陽生於春,春王於東,而東方生風。)
風生木,(風動則木榮也。木生酸,《洪范》五行首先言味,故曰“曲直作酸”。凡物 之味酸者,皆木氣所化。)
酸生肝,(酸先入肝也。)
肝生筋,(肝主筋也。)
筋生心。(木生火也。)
肝主目。(目者,肝之官也。)
其在天為玄,(玄,深微也。天道無窮,東為陽升之方,春為發生之始,故曰“玄”。)
在人為道,(道者,天地之生意也。人以道為主,而知其所生之本,則可與言道矣。)
在地為化。(化,生化也。有生化而後有萬物,有萬物而後有 終始。凡自無而有,自有而無,總稱曰“化”。化化生生,道歸一氣,故於東方首言之。)
化生五味,(萬物化生,五味具矣。)
道生智,(生意日新,智慧出矣。)
玄生神。(玄冥之中,無有而無不有也。神神奇奇,所從生矣。“在天為玄”六句,他方皆無而東方獨有之,蓋東方為生物之始,元貫四德,春貫四時,言東方之化則四氣盡乎其中矣。通舉五行六氣之大法,非獨指東方為言也。)
神在天為風,(飛揚散動,風之用也。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雨露,無非天地之神,而風則神之一者。又風為六氣之首,故應東方。)
在地為木,(五行在地,東方成木。後仿此。)
在體為筋,(筋屬眾體之木。在臟為肝,肝屬五臟之木。)
在色為蒼,(蒼屬五色之木。)
在音為角,(角屬五音之木。)
在聲為呼,(怒則叫呼。)
在變動為握(握同搐搦,筋之病也。)
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強則好怒,肝之志也,並於肝則憂。)
怒傷肝,(怒出於肝,過則傷肝。)
悲勝怒。(悲憂為肺金之志,故勝肝木之怒。悲則不怒,是其征也。)
風傷筋,(同氣相求,故風傷筋。)
燥勝風。(燥為金氣,故勝風木。)
酸傷筋,(酸走筋,過則傷筋而拘攣。)
辛勝酸。(辛為金味,故勝木之酸。)
南方生熱,(陽極於夏,夏王於南,故南方生熱。)
熱生火,(熱極則生火也,)
火生苦,(火炎上,炎上作苦。故物之味苦者,由火氣之所化。)
苦生心,(苦先入心也。)
心生血,(心主血脈也。)
血生脾。(火生土也。)
心主舌。(舌為心之官也。)
其在天為熱,(六氣在天者為熱。)
在地為火,在體 為脈,(脈屬眾體之火。)
在臟為心,(心屬五臟之火。)
在色為赤,(赤屬五色之火。)
在音為徵,徵屬五 音之火。)
在聲為笑,(喜則發笑,心之聲也。)
在變動為憂,(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足故憂。)
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心之志也。)
喜傷心。(喜出於心,過則傷心。)
恐 勝喜。(恐為腎水之志,故勝心火之喜。恐則不喜。)
熱傷氣,(壯火食氣也。)
寒勝熱。(水勝火也。)
苦傷氣,(苦從火化,故傷肺氣,火克金也。又如陽氣性升,苦味性降,氣為苦遏則不能舒伸,故苦傷氣。)
咸勝苦。 咸為水味,故勝火之苦。氣為苦傷而用咸勝之,此自五行相製之理。若以辛助金而以甘泄苦,亦是捷法。 蓋氣味以辛甘為陽,酸苦鹹為陰。陰勝者製之以陽,陽盛者製之以陰。勝複之妙,在乎用之權變耳。 中央生濕,(土王中央,其氣化濕。)
濕生土,(潤則土氣王而萬物生。)
土生甘,(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凡物之味甘者,皆土氣之所化。)
甘生脾,(甘先入脾也。)
脾生肉,(脾主肌肉也。)
肉生肺。(土生金也。)
脾主口。(口唇者,脾之官也。)
其在天為濕,(氣化於天,中央為濕。)
在地為土,在體為肉,(肉屬眾體之土。)
在臟為脾,(脾屬五臟之土。)
在色為黃,(黃屬五色之土。)
在音為宮,(宮屬五音之土。)
在聲為歌,(得意則歌,脾之聲也。)
在變動為噦,(噦,於決切,呃逆也。)
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脾之志也,並於脾則畏。)
思傷脾,(脾志為思,過則傷脾。)
怒勝思。(怒為肝 木之志,故勝脾土之思。怒則不思。)
濕傷肉,(脾主肉而惡濕,故濕勝則傷肉。)
風勝濕。(木勝土也。)
甘傷肉,(過於甘也。)
酸勝甘。(酸為木味,勝土之甘。)
西方生燥,(金王西方,其氣化燥。)
燥生金,(燥則剛勁,金氣所生也。)
金生辛,(金曰從革,從革作辛。故味辛者皆金氣之所化。)
辛生肺,(辛先入肺也。)
肺生皮毛,(肺主皮毛也。)
皮毛生腎。(金生水也。)
肺主鼻。(鼻者,肺之官也。)
其在天為燥,(氣化於天,在西為燥。)
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皮毛屬眾體之 金。)
在臟為肺,(肺屬五臟之金。)
在色為白,(白屬五色之金。)
在音為商,(商屬五音之金。)
在聲為 哭,(悲哀則哭,肺之聲也。)
在變動為咳,(邪傷於肺,其病為咳。)
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 (肺之志也,金氣慘淒,故令人憂,並於肺則悲。)
憂傷肺,(憂則氣消,故傷肺也。)
喜勝憂。(喜為心火之志,能勝肺金之憂。喜則神暢。)
熱傷皮毛,(熱勝則津液耗而傷皮毛,火克金也。)
寒勝熱。(水製火也。)
辛傷皮毛,(辛散氣,故傷皮毛。)
苦勝辛。(苦為火味,故勝金之辛。)
北方 生寒,(水王北方,其氣化寒。)
寒生水,(寒氣陰潤,其化為水。)
水生 咸,(水曰潤下,潤下作咸。故凡物之味鹹者,皆水氣之所化。)
咸生腎,(咸先入腎也。)
腎生骨髓,(腎主骨髓也。)
髓生肝。(水生木也。)
腎主耳。(耳者,腎之官也。)
其在天為寒,(氣化於天,在北為寒。)
在地為水,在髓為骨,(骨屬眾體之水。)
在臟為腎,(腎屬五臟之水。)
在色為黑,(黑屬五色之水。)
在音為羽,(羽屬五音之水。)
在聲為呻,(氣鬱則呻吟,腎之聲也。)
在變動為栗,(戰深也。大寒甚怒則有之,故屬水。)
在竅為耳,(南方赤色,開竅於耳,北方黑色,開竅於二陰,則耳又為心之竅; 以耳之高下堅脆而驗腎,則耳信為腎之竅而又屬於心也。)
在味為咸,在志為恐。(腎之志也。)
恐傷腎,(恐則精卻,故傷腎。凡猝然恐者多遺尿,甚則陽痿。)
思勝恐。(思為脾土之志,故勝腎水之恐。深思見 理。恐可卻也。)
寒傷血,(寒則血凝澀,故寒傷血,寒傷形。蓋形稟於氣而成於血也。)
燥勝寒。 (燥則水涸,故勝寒。)
鹹傷血,(咸從水化,故傷心血,水勝火也。食鹹則渴,傷血可知。)
甘勝鹹。(甘為土味,故勝水之咸。詳五方所傷之旨,其例有三︰風傷筋,酸傷筋,濕傷肉,甘傷肉,自傷者 也;熱傷氣,苦傷氣,寒傷血,鹹傷血,傷己所勝也;熱傷皮毛,是被勝傷己也,辛傷皮毛,亦自傷者也。 凡此三例不同,如北方云“燥勝寒”,若以五行正序云“濕勝寒”,但寒、濕同類,不能相勝,故曰“ 燥勝寒”也。又不同如此。蓋因其切要者為言也。)
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人身之表裡,萬物之化生,皆合乎天地之氣也。)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此東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肝補心。)
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氣由化生,物因氣化也。)
神在天 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得木化者其氣柔軟,筋之類也。)
在臟為肝。 其性為暄。(暄,溫暖也。肝為陰中之陽,應春之氣,故其性暄。暄,音 萱。)
其德為和,(春陽布和,木之德也。)
其用為動,(春風動搖,木之用也。)
其色為蒼,其化為榮,(物色榮美,木之化也。)
其蟲毛,(毛蟲叢植,得木氣也。)
其政為散,(陽散於物,木之政也。散義有二︰一曰升散,木氣之生也;一曰散落,金氣之殺也。)
其令宣發,(宣揚升 發,春木令也。)
其變摧拉,(摧拉,損折敗壞也。風氣剛強,木之變也。摧,坐陪切。拉,音臘。)
其眚為隕,(眚,災也。隕,墜落也。木兼金化,隕為災也。眚,詩梗切。隕音允。)
其味為酸,其志為怒。 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此東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木而內合人之肝 氣者也,故肝主於左。)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肉。(此南方之生死也,明此 者可以治心補脾。)
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經絡流行,脈之體也。血氣和平,息 之調也。心生血脈,故皆屬火。)
在臟為心。其性為暑,(南方暑熱,火之性也。心為火臟,其氣應之。)
其德為顯,(陽象明顯,火之德也。)
其用為燥,(陽用燥動,火之性也。)
其色為赤,其化為茂,(萬物茂 勝,火之化也。)
其蟲羽,(羽蟲飛揚,得火氣也。)
其政為明,(陽明普照,火之政也。)
其令鬱蒸,(暑熱 鬱蒸,夏火令也。)
其變炎爍,(炎爍焦枯,火之變也。爍,收灼切。)
其眚燔 ,(燔 焚燒,火之災也。 燔,音煩。 ,如歲切。)
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此南 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火而內合人之心氣者也,故心主於前。)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此中央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脾補肺。)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 肉,在氣為充,(土之施化,其氣充盈,故曰︰充氣脾健則肉豐。)
在臟為脾,其性靜兼,(脾屬至陰,故其性靜,土養萬物,故其性兼。)
其德為濡,(濡潤澤物,土之德也。)
其用為化,(萬化所歸,土之用也。 )
其色為黃,其化為盈,(萬物充盈,土之化也。)
其蟲裸,(赤體為裸,土應肉也。裸,郎果切。)
其政為謐,(謐,靜也。安靜寧謐,土之政也。 謐,音密。)
其令雲雨,(雲雨濕蒸,土之令也。)
其變動注,(風雨動注,土之變也。)
其眚淫潰,(霖淫崩潰,土之災也。)
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脾,酸勝甘。 (此中央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土而內合人之脾氣者也,故脾主乎中。)
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 皮毛,在氣為成。(物得金氣而後堅,故金曰堅成。)
在臟為肺。其性為涼,(西方涼爽,金之氣也。 肺為金臟,故應之。)
其德為清,(秋氣清肅,金之德也。)
其用為固,(堅而能固,金之用也。)
其色 為白,其化為斂,(萬物收斂,金之化也。)
其蟲介,(皮甲堅固,得金氣也。)
其政為勁,(風氣剛勁,金之政也。)
其令霧露,(涼生霧露,秋金令也。)
其變肅殺,(凋殘肅殺,金之變也。)
其眚蒼落,(青蒼毀敗,金之災也。)
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此西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金而內合人之肺氣也,故肺主乎右。)
北方生 寒,寒生水,水生鹹,感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此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腎補肝。)
其在天為 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物之熱者,遇寒則堅。)
在臟為腎。其性為凜,(凜烈戰慄,水 之性也。)
其德為寒,(冬氣寒冷,水之德也。)
其用為藏,(閉藏生氣,水之用也。)
其色為黑,其化 為肅,(肅然靜定,水之化也。)
其蟲鱗,(鱗潛就下,得水氣也。)
其政為靜,(清靜澄徹,水之政也。 )
其令閉塞,(天地閉塞,冬水令也。)
其變凝冽,(寒凝嚴冽,水之變也。)
其眚冰雹,(非時冰雹,水之災也。雹,音泊。)
其味為鹹,其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此北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水而內合人之腎氣者也,故腎主於下。)
五氣更立,各有所先。(五行之氣,化有不同,天干所臨,是為五運;地支所司,是為六氣,皆有主客之分,以主歲氣也。)
非其位則邪,當 其位則正。(運氣既立,則位之當與不當,氣之或邪或正,可得而察矣。)
病之生變,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主客相遇,上下相臨,相得者,如彼此相生則氣和而病微;不相得 者,如彼此相克則氣乖而病甚也。)
氣有餘,則製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 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己所勝,我勝彼也;所不勝,彼勝我也。假令木氣有餘,則製己所勝而土 受其克,濕化乃衰,侮所不勝,則金反受木之侮而風化大行也。木氣不足,則己所不勝者乘虛來侮而金令大 行,己所勝者因弱相輕而上邪反甚也。)
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五行之氣各有相製,寡於畏則肆無忌憚而勢極必衰,所以反受其邪,自然之道也。)
脾不主時。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 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屬土而蓄養萬物,位居中央,寄王四時各一十八日,為四臟 之長而不獨主於時也。)
脾臟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脾胃相為表裡,脾常依附於胃,以膜連著而為之行其津液。然脾胃皆屬乎土,所以生成萬物,故曰“法天地”也。土為萬物之木,脾胃為臟腑之本,故上至頭,下至足,無所不及,又豈得獨主一時而已哉﹗ 所以四時五臟皆不可一日無土氣也。)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心生血,血行脈中,故合於脈。 血華在貌,故榮於色。心屬火,受水之製,故以腎為主。)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 (肺屬金,皮得金之堅,故合於皮;毛得皮之養,故榮於毛。五臟之應天者肺,故肺主皮毛。凡萬物之體,其表必堅,正合乾金之象,所謂物物一太極也。金受火之製,故肺以心為主。)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 肺也。(肝屬木,木曲直而柔,筋體象之,故合於筋。爪者筋之餘,故榮於爪。木受金之製,故肝以肺為主。)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脾屬土,肉象地之體,故合肉也。脾氣通於唇,故榮唇也。土受 木之製,故脾以肝為主。)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腎屬水,腎藏精,骨藏髓,精髓同類,故腎合骨。發為精血之餘,精髓充 滿,其發必榮,故榮在發。水受土之製,故腎以脾為主。)
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鹹從水化,水 能克火,故病在心之脈與色也。禁鹹。泣、澀同。)
多食苦則皮願而毛拔,(苦從火化,火能克金,故病在肺 之皮毛也。禁苦。)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辛從金化,金能克木,故病在肝之筋爪也。禁辛。)
多食酸則肉 胝而唇揭,(胝,皮濃也,手足胼胝之謂。酸從木化,木能克土,故病在脾之肉與唇也。禁酸。胝,音 支。 ,音縐。)
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所傷也。(甘從土化,土能克水,故病在腎之骨與發也。禁 甘。)
故心欲苦,(合於火也。)
肺欲辛,(合於金也。)
肝欲酸,(合於木也。)
脾欲甘,(合於土也。)
腎欲鹹,(合於水也。)
此五味之所合,五臟之氣也。(凡此皆五味之合於五臟者也。)
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 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其淫 離臟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耶?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 薄而生者也。(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於地,懸命於天。陽先陰後,陽施陰受。肇生之德本乎天,成形之氣本乎地。故“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言理賦形全,而生成之道斯備矣。)
故生之來謂之精,(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陽二氣,各有其精。所謂精者,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而為五行之最先。故萬物初生,其來皆水,如果核未實皆水也,卵胎未成猶水也,即凡人之有生,以及昆蟲草 木,無不皆然。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也。)
兩精相搏謂之神,(兩精者,陰陽之精也。搏,交接也。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萬物生成之道,莫不陰陽交而後神明見。人之生也,必合陰陽之氣,形神乃成。故曰 事其神者神去之,休其神者神居之。則凡治身者,太上養神,其次養形也。搏,音博。)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精對神而言,則神為陽而精為陰,魄對魂而言,則魂為陽而魄為陰。故魂則隨神 而往來,魄則並精而出入也。)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為君主之官,統神靈而參天地,故萬物皆有所在。)
心有所憶謂之意,(憶,思憶也。謂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憶。)
意之所存謂之志,(意之所存,謂意已決而卓有所立者曰志。)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志而存變,謂意志雖定而複有反覆計度者曰思。)
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深思遠慕,必生憂疑,故曰慮。)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疑慮既生,而處得其善者曰 智。接此數者,各有所主之臟,今皆生之於心,此正諸臟為之相使而心則為之主宰耳。)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四時、寒暑、喜怒、居處皆明顯易曉,惟節陰陽,調剛柔,其義最精,其用最博。凡食息、起居、病治、脈藥,皆有最切於此 而不可忍者。)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言情志所傷之為害也。怵,恐也。 惕,驚也。流淫,謂流泄淫溢也。思慮而兼怵惕,則神傷而心怯,心怯則恐懼,恐懼則傷腎,腎傷則精不固。 蓋以心腎不交,故不能攝收如此,怵,出、恤二音。)
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悲則氣消。悲哀太甚 則胞絡絕,故致失生。竭者絕之漸,絕則盡絕無餘矣。)
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喜發於心,樂散於外。暴 喜傷陽,故神氣憚散而不藏。憚,驚惕也。)
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愁憂則氣不能舒,故脈道為之閉塞。)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怒則氣逆,甚者必亂,故致昏迷皇惑而不治。不治,亂也。)
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恐懼則神志驚散,故蕩憚而不收。上文云“不藏”者,神不能持而流蕩也。此云“不收”者,神為恐懼而散失也。)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 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言情志所傷之病,而死各 有時也。心藏神,神傷則心怯,故恐懼自失。 者,筋肉結聚之處。心虛則脾弱,故破 脫肉。毛悴者,皮毛惟悴也。色夭者,心之色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也。火衰畏水,故死於冬。後仿此。 ,劬允切。)
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 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憂本肺之志,而亦傷脾者,母子氣通也。憂則脾氣 不舒,不舒則不能營運,故 悶而亂。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故脾傷則四肢 不舉。脾色之夭者土衰畏木,故死於春。 ,美本切。)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肝藏魂。悲哀過甚則傷魂,魂傷則為狂、為忘而不精 明,精明失則邪妄不正,其人當陰縮攣筋,兩脅骨不舉者,皆肝經之敗也。肝色之夭者,木衰畏金,故死於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則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喜本心之志,而亦傷肺者,暴喜傷陽,火邪乘金也。肺藏魄,魄傷則神亂而為狂。意不存人者。旁若無人也。五臟之傷,無不毛悴,而此獨云“皮革焦”者,以皮毛為肺之合而更甚於他也。肺色之夭者,金衰畏火,故死於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怒本肝之志,而亦 傷腎者,肝腎為子母,其氣相通也。腎藏志,志傷則意失而善忘其前言也。腰脊不可俯仰屈伸者,腰為腎之 府也。腎色之夭者,水衰畏土,故死於季夏。)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 痿厥,精時自下。 (此亦言心腎之受傷也。蓋盛怒雖云傷腎,而恐懼則腎臟之本志,恐則氣下而陷,故能傷精。腎主骨,故 精傷則骨 。痿者,陽之痿。厥者,陽之衰。命門不守則精時自下,是雖腎臟受傷之為病,與愁憂恐懼則傷 心之義同。 、酸同。)
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此總 結上文而言五臟各有其精,傷之則陰虛,以五臟之精皆陰也。陰虛則無氣,以精能化氣也。氣聚則生,氣散則死,然則死生在氣,而氣本於精。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者,正指此陰字也。)
用針者,察觀病患之 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針不可以治之也。(用針者,必當察病 者之形態,以酌其可刺不可刺也。設或五臟精神已損,必不可妄用針矣。蓋針能治有餘,而不可治虛損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肝藏魂,人臥血歸於肝。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脾藏 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營出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 血。故曰“脾藏營,營舍意”,即脾藏意也。脾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以脾主四肢而脾為五臟 之原也。太陰脈入腹絡胃,故脾實則腹脹,經溲不利。經,當作涇。溲,音搜。)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心主脈,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肺藏氣,氣舍魂。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喘喝者,氣促聲粗也。胸盈,脹滿也。仰息,仰面而喘也。 肺藏魄,氣有餘則喘咳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腎藏精舍 志,志有餘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
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既明 情志損傷,第分五臟虛實。凡五臟有不安者,必審其病形虛實、情志所屬,乃可隨其臟以調之也。 )
氣口獨為五臟主。(氣口之義,其名有三︰手太陰肺經脈也,肺主諸氣,氣之盛衰見於此,故曰氣口;肺 朝百脈,脈之大會聚於此,故曰脈口;脈出太淵,其長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雖三而實則一耳。五臟六 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故為五臟之主,乃統兩手而言,非獨指右手為氣口也。因其為脈之大會,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取法焉。毋執左強為外感而攻其表,右盛為內傷而攻其裡。人之臟氣有不齊,脈候有稟 賦,或左脈素大於右,或右脈素大於左,孰者為常,孰者為變?或於偏弱中略見有力,已隱虛中之實;或於偏 盛中稍覺無神,便是實中之虛。設不知此,執左右以分表裡,豈左無裡而右無表乎?夫人迎為足陽明之脈,不 可以言於手,氣口總手太陰而言,不可以分左右。三陽在頭,人迎行氣於三陽;三陰在手,脈口行氣於三陰。 故診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診通 身之脈︰一取太陰、陽明,以診陰陽之本;一取左右氣口,以診臟腑之氣。則人迎自有其位,在結喉兩旁,足陽明之脈也。謂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誤也。)
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人有四海而胃居其一,是為水 谷之海,六腑之本,又為五臟六腑之海。氣口本屬太陰,而脾亦太陰者,何也?蓋氣口屬肺,手太陰也;布行胃氣,則在於脾,足太陰也。胃氣必歸於脾,脾氣必歸於肺,而後行於臟腑營衛,所以氣口 雖為手太陰,而實即足太陰之所歸,故曰“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而變見於氣口,故胃為臟腑之大源,無不由脾達肺也。見,音現。)
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 (氣味之化,在天為氣,在地為味。五味入口,藏於胃者,味為陰也。五氣入鼻,藏於心肺者,氣為陽也。 鼻為肺之竅,故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
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志意與其病也。(此治病之四要也。“下”言二陰,二陰者,腎之竅,胃之關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故二 便為胃氣之關鎖而系一生元氣之安危,此“下”之不可不察也。適,測也。脈為氣血之先,故獨取寸口以決 吉凶之兆。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脈無胃氣亦死,此脈之不可不察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是志意關乎神氣而存亡系之,此志意之不可不察也。病有標本,不知求本則失其要矣。病有真假,不知逆從則及於禍矣。此病因之不可不察也。合是四者而會觀之,則治病之妙,無遺法矣。)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精,食氣之精華也。肝主筋,故胃散穀氣於肝則浸淫滋養於筋也。)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濁,言食氣之濃者也。受谷者濁,受氣者清。心主血脈,故食 氣歸心則精氣浸淫於脈也。)
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精淫於脈,脈流於經,經 脈流通,必由於氣。氣主於肺,為百脈之朝會。毛為肺之合,故肺精輸焉。)
毛脈合精,行氣於府。 (肺主毛,心主脈,肺藏氣,心生血,一氣一血,稱為父母,二臟獨占胸中,故曰“毛脈合精,行氣於府”。 府者,氣聚之府也,是謂氣海,亦曰膻中。)
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宗氣積於肺,神明出於心。 氣盛則神王,故氣府之精為神明。神王則臟安,故肺、肝、脾、腎四臟,無不賴神明之留以為主宰,然後臟氣咸得其平而歸於權衡矣。權衡,平也。)
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臟腑之氣既得其平,則必變見 於氣口而成寸尺,可於此以決生死也。上言“食氣入胃”,下言“飲入於胃”也。)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游,浮游也。溢,湧溢也。水飲入胃,則其氣化精微,必先輸運於脾,是 謂“中焦如漚”也。脾乃散氣,上如雲霧而歸於肺,是謂“上焦如霧”也。)
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氣運 行,水隨而注,故肺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是謂“水出高原,下焦如瀆”也。)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水因氣生,氣為水母,凡肺氣所及則水精布焉。然水名雖一,而清濁有分。清者為精,精如雨露;濁者為 水,水如江河。故精歸五臟,水歸膀胱而五經並行矣。五經,五臟之經絡也。)
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 度以為常也。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七為少陽之數,女本陰體而得陽數者,陰中有陽也。人之初生,先從 腎始。女至七歲,腎氣稍盛。腎主骨,齒者骨之餘,故齒更;腎為精血之臟,髮者血之餘,故髮長。蓋天地 萬物之道,惟陰陽二氣而已,陰陽作合,原不相離,所以陽中必有陰,陰中必有陽,如離中偶而坎中奇也。 震、坎、艮為三男,而陰多於陽,巽、離、兌為三女,而陽多於陰。故女子外陰而內陽,男子外陽而內陰,是 陰陽互更之義也。更,平聲。長,上聲。下同。)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 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天癸者,非精非血,乃天一之真,故男子亦稱天癸,非若今之人惟以 月事為天癸也。任、沖者,奇經之二也。任主胎胞,沖為血海︰氣盛脈通,故月事下而有子。月事者,言女 子經水按月而至,其盈虛消長應於月象。經以應月者,陰之所生也。)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腎 氣,即天癸也。平均,充滿之謂。真牙,謂牙之最後生者。腎主骨,故腎氣平則真牙生而長極。 )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女子天癸之數,七七而止。年當四七,正及材力之中,故身體盛壯,髮 長極矣。)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女為陰體,不足於陽,故其衰也,自陽明始。陽明之脈 行於面,循髮際,故面焦髮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三陽脈皆盛於面也。)
七七任脈 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壞而無子也。(至是則衝任血少,陰氣竭,故經水止絕 而坤道不通也。天癸竭絕,故形體衰壞而不能有子矣。)
男子八歲腎氣實,齒更#長。(八為少陰之數,男 本陽體而得陰數者,為陽中有陰也。齒更#長,義同前。)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男女真陰,皆稱天癸,天癸既充,精乃溢瀉。陰陽合和,故能生子。子者,統男女而言。夫 有子之道,歷代名家論無中 。得其實理者,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陽勝陰者為男,陰勝陽者為女,此為不易 之至論。然陰陽有盛衰,如老陽少陰,強弱判矣;羸陽壯陰,盛衰分矣;壯而不蓄,同乎弱矣;老而知養,同於少矣。期候有陰陽,忽之者其氣衰,起居有消長,得之者其氣盛。兩軍相對,氣可奪於先聲,一靜自持,機待時而後動。以寡擊眾,孰謂無方?轉弱為強,果有妙用。受與不受。在闔辟不在淺深,言遲疾者殊謬; 男與不男,在盈虛不在沖裹,道先後者尤差。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之,男女濁而夭。何莫 非乾坤之道乎?知之者鮮矣。)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腎水生肝血,故筋亦 勁強也。餘則同前女子。)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男子氣數至此,盛之極也。)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願;(男為陽體,不足於陰,故其衰也自腎 始,而髮齒其征也。)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陽氣,謂三陽氣也。頒、斑同。)
七八 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肝主筋,肝衰故筋不能動。腎主骨,腎衰故形體 疲極。)
八八則齒髮去。(衰之甚也。)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腎為水臟,精即水也。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非腎臟獨有精也,故五臟盛則腎乃能瀉。)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惰,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凡物壯則老,此所謂天數也。解、懈同。)
有其年已 老而有子,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天稟有餘,即所謂材力也。)
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天癸大數,女已盡於七七,男已盡於八八。精氣已竭,此外多難於子矣。)
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道者,言合道之人也。既能道合天地,則其材力、天數自是非常,卻老全形,壽而生子,固有出人之表而不可以常數限者矣。又有積精全神而能以 人力勝天者,或守丹於內,或假藥於外,法則天地而合約於道者也。)
人之始生,以母為基,以父為 。失神 者死,得神者生。(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父得乾之陽,母得坤之陰。陽一而施,陰兩而承,故以 母為基,以父為 ,譬之稼穡者必得其地,乃施以種,種劣地優,肖由乎父,種優地劣,變成乎母,地種皆得 而陰陽失序者,雖育無成也。故三者相合,而象變斯無窮矣。夫地者基也,種者 也,陰陽精氣者神也,知乎此 則知人生之所以然也。)
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神者,陰陽合 德之靈也。二氣合而生人,則血氣、榮衛、五臟以次相成,神明從而見矣。惟是神之為義有二︰ 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志、思慮之類皆神也;合言之則神 藏於心,而凡情志之屬,惟心所統,是為吾身之全神也。夫精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未有形氣衰而神能王 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獨存者。故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至於魂魄之義,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陰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內;魂陽主運用,故魂能動作發揮。二 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物之體。至於精竭魄降,則氣散魂游而無所知矣。)
人之壽夭 各不同。五臟堅固,血脈調和,肌肉解利,皮膚致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 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堅固者不易損,調和者不易亂,解利者可無留滯,致密者可免中 傷。“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者,經脈和也。“呼吸微徐,氣以度行”者,三焦治也。“六腑化谷,津液布 揚”,則臟腑和平,精神充暢,故能長久而多壽也。)
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使道,指七竅而言。謂五臟所使之道路,即五官之道路也。隧,深邃貌。基牆,指 面部而言。骨骼為其,蕃蔽為牆。凡營衛部裡及骨高肉滿者,即致壽之道,故得百歲而終。)
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天地之氣,陽主乎升,升則向生;陰 主乎降,降則向死。故幼年元氣在下者,亦自下而升也。)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 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盛滿則不輕捷,故好步矣。)
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髮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物極必變,盛極必衰,人當四十,陰氣已半,故髮頗斑白而平盛不搖。好坐者,衰之漸也。)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 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 八十歲肺氣衰,魂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 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魄離者,形體衰敗也。腎氣焦者,真陰虧竭也。女盡七七,男盡八八,言陰陽之限數。此十言者,言人生之全數。然則人之氣數固有定期,而長短不齊者,有出於稟受,有因於人 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壽而善終其天年。)
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不長,短促也。)
空外以張,(九竅張露也。)
喘息暴疾,(喘息者氣促,暴疾者易傷,皆 非延壽之征也。)
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石,堅也。)
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數中風寒,表易犯也;血氣虛,中不足也;脈不通,經絡多滯也,故致真邪易於相攻。然正 本拒邪,正氣不足,邪反隨之而入,故曰“相引”。數,音朔。)
故中壽而盡也。(凡此形體,血氣既已異於 上壽,則其中壽而盡,固有所由稟受而然也。養能合道,下可以希中,中可以希上,否則上僅得其次,次 僅其得下矣。)
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濃薄,以立壽夭。伯高曰︰形與氣相 任則壽,不相任則夭。(任,相當也。蓋形以寓氣,氣以充形,有是形當有是氣,有是氣當有是形,故表裡 相稱者壽,一強一弱而不相稱者夭。)
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肉堅皮固者為相果,肉脆皮疏者為 不相果。相果者氣必蓄,故壽;不相果者氣易失,故夭。)
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血氣、經 絡者,內之根本也;形體者,外之枝葉也。根本勝者壽,枝葉勝者夭。)
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 而皮膚急者則夭。(皮膚和緩者氣脈從容,故當壽;皮膚緊急者氣脈促迫,故當夭。)
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 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形充脈大者表裡如一,故曰順;形充脈弱者外實內虛,故曰 危。)
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人之形體,骨為君,肉為臣。君勝臣者順,臣勝君者逆。顴者 骨之綱也,故形充而顴不起者其骨必小,骨小肉充,臣勝君者也,故當夭。)
形充而大肉 堅而有分 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大肉,臀肉也。 者,筋肉積聚之處,堅而濃者是也。有分者,肉中分理明顯也。形體雖充,又必以肉之堅脆分壽夭也。其必驗於大肉者,以大肉 為諸肉之宗也。故凡形充而臀削者,必非福壽之兆。臀,音豚。)
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 必明乎此,而後以臨病患,決死生。若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滿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牆基者,面部四旁骨骼也。地者,面部之肉也。基牆不及其地者,骨衰肉勝也,所以不壽,再加不慎 而致疾,其夭更速,故不及二十而死也。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
夫形氣之相勝,平人而氣勝形者壽,(人之生 死由乎氣,氣勝則神全,故平人以氣勝形者壽;設外貌雖充,而中氣不足者,必非壽器。)
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若病而至於形肉脫,雖其氣尚勝形,亦所必死,蓋氣為陽,形為陰,陰以 配陽,形以寓氣,陰脫則陽無所附,形脫則氣獨難留,故不免於死。或形肉未脫,而元氣衰竭者,形雖勝氣,不過陰多於陽,病必危矣,此自天稟為言,外有地勢使然,又當別論也。)
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天圓地 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圓者,徑一圍三,陽奇之數;方者,徑一圍四,陰偶之數。人首屬陽居上,故圓 而應天;人足屬陰居下,故方而應地。)
天有日月,人有兩目。(日月照臨萬方,兩目明見萬象。)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九州者,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也。九竅者,上有七竅,下有二陰。清陽出上 竅,而有陽中之陰陽;濁陰出下竅,而有陰中之清濁。)
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和風甘雨天之喜,摧拉霖 潰天之怒。)
天有雷霆,人有音聲。(陰陽相搏天地,發為雷霆;情志所見人物,發為音聲。)
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四肢者,兩手兩足也。)
天有五音,人有五臟。(五音,宮、商、角、徵、羽。五臟,心、肝、脾、肺、腎。)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六律者,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六陽律; 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為六陰律。六腑者,胃、膽、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也。)
天有冬 夏,人有寒熱。(寒應冬,熱應夏也。)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十日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謂天干,故應人之手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 人形。(十二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謂地支,故應人之足指︰足 指為十,並莖垂為十二。莖者,宗筋也。垂者,睪丸也。女子少此二節,故能以抱人形。抱者,懷胞之義,如 西北稱伏雞為抱者是也。睪,音高。)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天為陽,地為陰,夫為陽,妻為陰,故曰夫 乃婦之天。)
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節,骨節也。)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肩膝骨大而高。 故以應山。)
地有深谷,人有腋 。(腋 深陷,故以應谷。 ,音國。)
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 有泉脈,人有衛氣。(泉脈出於地下,衛氣行於肉中。)
地有草 ,人有毫毛。( 莢,瑞草也。堯 時生於庭,隨月凋榮;朔後一日莢生,望後一日莢落,歷得其分度則 莢生。)
天有晝夜,人有臥起。(晝為 陽,人應陽而動;夜為陰,人應陰而靜。)
天有列星,人有牙齒。(齒牙疏朗,故象似列星。女子三七,男子三 八,則真牙生而長極,是以後生之大者為牙也。女子七歲,男子八歲齒更,是以前生之小者為齒也。故男子 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齔,毀齒也。齔,抄近切。)
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小節者,小骨指節之類。)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高骨,顴肩膝踝之類。)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募者,筋脈聚蓄之處。募,音暮。)
地有聚邑,人有 肉。( 肉者,脂肉之聚處也。)
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四肢各三節,是為十二節。)
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 (地有不毛之地,人有不育之人。)
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婦人無須者,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凡男婦之有須、無須者,皆由於衝、任二脈之血有盛衰也。衝、任為經絡之海,其起脈之處則在胞中,而上行於背裡。所謂胞者,子宮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稱為子宮,惟女子於此受孕,因名曰胞。然衝、任、督脈皆起於此,所謂一 原而三歧也。)
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 則淡滲,皮膚生毫毛。(衝、任,陰脈也,故循腹右上行。然左乳之下則有胃之大絡,此正左陽右陰相配之妙也。)
今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衝任之脈,不榮口唇,故須不生焉。(數脫血,謂血不留而月事以時下也。衝任為血之海,須為血之餘,血不足則衝任之脈不榮於口而須不生矣。數,音朔。)
士人有傷於陰,陰氣絕而不起,其須不去。(陰不用者,陽痿不舉也。此言士人之陰傷而絕者,其須不去。)
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血瀉不複,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須不生。(士人者,陰氣雖傷而宗筋未壞;彼宦官者,去其宗筋而傷其衝脈矣。血一瀉而不能複,皮膚內結而經道不行,故衝脈不榮於口而鬚不生也。)
有天宦者,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須不生,(謂身為男子而終身無須,若天生之宦然,故曰“天宦”。)
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沖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天之所不 足,言先天所稟有任沖之不足者,故亦不生須也。)
是故視其顏色︰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 熱氣,黑色者多血少氣;(黃赤者為陽,青白黑者為陰也。)
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髯極須者少陽多血,美須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在頰曰髯,在口下及兩頤者曰須,在口上曰髭。凡此所言者,即 其經行之地。)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多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 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十二經之血氣多少,各有不同。 氣血多少四字極易混亂,傳錄之誤也。當以所論血氣形志者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