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六 | 明 王肯堂 |
(金瘡 杖瘡 箭頭入骨 竹木刺針入肉)
《素問》云︰人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上各一 ,見血則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驚不樂,刺如右方。(繆刺論) 《靈樞》云︰有所墮墜,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積於脅下,則傷肝。又中風及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又頭痛不可取於 者,有所擊墮,惡血在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側刺不可遠取之也。(邪氣臟腑及厥病篇)東垣《醫學發明》論曰︰夫從高墜下,惡血留於內,不分十二經絡,醫人俱作中風肝經,留於脅下,以中風療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惡血必歸於肝,不問何經之傷,必留於脅下,蓋肝主血故也,痛甚則必有自汗,但人人有汗出,皆屬風証,諸風皆屬於肝木,況敗血凝泣,逆其所屬入於肝也,從高墜下,逆其上行之血氣,非肝而何?非傷寒無汗。既曰︰汗必自風化之也,故以破血行經藥治之。
《靈樞》又云︰身有所傷血出多,反中風寒,若有所墜墮,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小腹臍下三結交。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寒熱篇 三結交者,即關元穴是也)
劉宗濃曰︰打撲金創損傷,是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外,外受有形之物所傷,乃血肉筋骨受病,非如六淫七情為病,有在氣、在血之分也。所以損傷一証,專從血論,但須分其有瘀血停積,而亡血過多之証。蓋打撲墜墮皮不破而內損者,必有瘀血,若金創傷皮出血,或致亡血過多,二者不可同法而治。有瘀血者,宜攻利之,若亡血者,兼補而行之。又察其所傷,有上下輕重淺深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唯宜先逐瘀血,通經絡,和血止痛,然後調氣養血,補益胃氣無不效也。頃見圍城中,軍士被傷,不問頭面、手足、胸背輕重,醫者例以大黃等藥利之;後大黃缺少,甚者遂以巴豆代之,以為不于初時瀉去毒氣,後則多致危殆,至於略傷手指,亦悉以藥利之。殊不知大黃之藥惟與有瘀血者相宜,其有亡血過多,元氣胃氣虛弱之人,不可服也;其巴豆大熱有毒,止能破堅逐積,用於此疾,尤非切當。所以有服下藥過後,其脈愈見堅大,醫者不察,又以為瘀血未盡而後下之,因而夭折人命,可不慎歟。
《內經》云︰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墮。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嘔逆。《脈經》云︰從高顛仆,內有血,腹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金匱》云︰寸口脈浮微而澀,然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其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脈經》云︰金瘡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 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砍瘡出血一二石,脈來大者,二十日死。 砍刺出血不止者,其脈止,脈來大者七日死,滑細者生。
上破傷之脈,若瘀血停積者,堅強實則生,虛細澀則死。若亡血過多者,虛細澀則生,堅強實則死。皆為脈、病不相應故也。
戴院使云︰仆踣不知曰 ,兩手相搏曰撲,其為損一也。因 撲而迷悶者,酒調蘇合香丸灌之;因 撲而損傷,宜逐其惡血,酒煎蘇木調蘇合香丸,或雞鳴散,或和氣飲加大黃,入醋少許煎,或童便調黑神散,不用童便,用蘇木煎酒調亦得。 撲傷疼,酒調琥珀散極佳,烏藥順氣散亦可。
大法固以血之瘀失,分虛實而為補瀉,亦當看損傷之輕重。輕者頓挫氣血,凝滯作痛,此當導氣行血而已。重者傷筋折骨,此當續筋接骨,非調治三四月不得平複。更甚者,氣血內停,沮塞真氣不得行者,必死。急瀉其血,通其氣亦或有可治者焉。《傷損論》曰︰夫傷損必須求其源,看其病之輕重,審其損之淺深。凡人一身之間,自頂至足,有斫傷、打傷、跌傷、及諸創傷者,皆有之。凡此數証,各有其說,有當先表裡,而後服損藥者,為醫者當循其理治之。然醫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醫也。或者稟性愚昧,不能觀其証之輕重,明其損之淺深,未經表裡通利,先服損藥,誤人多矣。有因此痰涎上攻,有因此大小臟腑閉結,差之毫厘,繆以千里,所謂醫不三世,不服其藥。信哉﹗此論治損傷之大綱也,然用藥固不可差,而整頓手法,尤不可孟浪。今以人之周身,總三百六十五骨節,開列於後。
人身總有三百六十五骨節,以一百六十五字都關次之,首自鈴骨之上為頭,左右前後至轅骨,以四十九字共關七十二骨。
顛中為都顱骨者一,(有勢,微有髓,及有液。)
次顱為髏骨者一,(有勢,微有髓)。
髏前為頂威骨者一,(微有髓,女人無此骨。)
髏後為腦骨者一,(有勢,微有髓。)
腦左為枕骨者一,(有勢無液。)
腦右為就骨者。枕、就之中附下,為天蓋骨者一。(下為肺系之本。)
蓋骨之後,為天柱骨者一。(下屬脊,有髓。)
蓋前為言骨者一,(言上複合於髏骨,有勢,無髓。)
言下為舌本骨者,左右共二,(有勢,無髓。)
髏前為囟骨者一,(無勢,無液。)
囟下為伏委骨者一,(俚人訛為伏犀骨是也,無勢、髓。)
伏委之下為俊骨者一,(附下即眉宇之分也,無勢、髓。)
眉上左為天賢骨者一,(無勢、髓,下同。)
眉上右為大貴骨者一,(眉上直目睛也。)
左睛之上,為智宮骨者一,(無勢、髓。)
右睛之上,為命門骨者一,(兩睛之下,中為鼻。)
鼻之前為梁骨者一,(無勢、髓。)
梁之左為顴骨者一,(有勢、無髓,下同。)
梁之右為 骨者一,(顴、 之後,即耳之分)。
梁之端為嵩柱骨者一,(無勢,髓。)
左耳為司正骨者一,(無勢、髓)。
右耳為納邪骨者一,(同上)。
正、邪之後,為完骨者,左右共二,(無勢、無髓)。
正、邪之上附內,為嚏骨者一,(無勢、少液)。
嚏後之上,為通骨者,左右前後共四,(有勢、少液)。
嚏上為 骨者一,(無勢、多液)。
其後連屬為頷也,右頷為乘骨者一,(有勢,多液)。
右頷為車骨者,(同上)。
乘、車之後,為轅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
乘、車上下,出齒牙三十六事,(無勢、髓,庸下就一則不滿其數)。
複次鈴骨之下為膻中,左右前後至 ,以四十字關九十七骨。
轅骨之下,左右為鈴骨者二,(多液)。
鈴中為會厭骨者一,(無勢、髓)。
鈴中之下,為咽骨者左、中及右共三,(無髓)。
咽下為喉骨者左、中及右共三,(同上)。
喉下為嚨骨者,環次共十事,(同上)。
嚨下之內,為肺系骨者,累累然共十二,(無勢、髓)。
肺系之後為谷骨者一,(無髓)。
谷下為KT 道骨者,左右共二,(同上)。
嚨外次下,為順骨者共八,(少液)。
順骨之端,為順隱骨者共八,(同上。
)順下之左,為洞骨者一,(女人無此)。
順下之右,為 骨者一,(女人無此)。
洞、 之下,中央為 KT 骨者一,(無髓,俚人呼為鳩尾)。
KT 直下,為天樞骨者一,(無髓)。
鈴下之左右,為缺盆骨者二,(有勢,多液)。
左缺盆前之下,為下厭骨者一,(無髓)。
右缺盆前之下,為分膳骨者一,(同上)。
厭、膳之後附下,為倉骨者一,(同上)。
倉之下左右,為 骨者共八,(有勢。無液。) 下之左,為胸骨者一,(男子此骨大者,好勇。)
下之右蕩骨者一,(女子此骨大,則大夫。)
胸之下,為烏骨者一,(男子此骨滿者,發早白。)
蕩之下,為臆骨者一,(此骨高,多訛妄。)
鈴中之後,為脊窳骨者,共二十二,(上接天柱,有髓。)
脊窳次下,為大動骨者一,(上通天柱,共成二十四椎。)
大動之端,為歸下骨者一,(道家謂之尾閭)。
歸下之後,為篡骨者一,(此骨能限精液)。
歸下之前, 骨者一,(此骨薄者,多處貧下)。
複次缺盆之下,左右至襯,以二十五字關六十骨。(此下止分兩手臂,至十指之端眾骨)。
支其缺盆之後,為傴甲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
傴甲之端,為甲隱骨者左右共二,(此骨長,則至賢)。
前支缺盆,為飛動骨左右共二,(此骨,病痱緩)。
次飛動之左,為龍 骨者一,(有勢,無髓無液)。
次飛動之右,為虎沖骨者一,(同上)。
龍 之下,為龍本骨者一,虎沖之下,為虎端骨者一,(俱有勢,有髓)。
本端之下為腕也,龍本上內,為進賢骨者一,(男子此骨隆,為名臣。
)虎端上內為及爵骨者一,(女人此骨高,為命歸)。
腕前左右,為上力骨者共八,(有勢,多液)。
次上力,為駐骨者左右共十,(同上)。
次駐骨,為搦骨者左右共十,(同上)。
次搦,為助勢骨者左右共十,(左助外為爪,右助外為甲)。
爪甲之下,各有襯骨左右共十,(無勢,無液)。
複次 KT 之下,左右前後至初步,以五十一字,關一百三十六骨,此下至兩乳下,分左右自兩足心,眾骨所會處也, KT 之下,為心蔽骨者一,(無髓)。
KT 之左,為脅骨者上下共十二,(居小腸之分也)。
左脅之端,各有脅隱骨者,分次亦十二,(無髓)。
脅骨之下,為季脅骨者共二,多液。
季脅之端,為季隱骨者共二,(無髓)。
KT 之右,為肋骨者共十二,(處太陽之分也)。
肋骨之下,為 肋骨者共二,(各無隱骨,唯獸有之)。
右肋之端,為肋隱骨者共十二,(無髓)。
骨之前,為大橫骨者一,(有勢,少髓)。
橫骨之前為白環骨者共二,(有勢,有液)。
白環之前,為內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
內輔之後,為骸關骨者左右共二,(同上)。
骸關之下,為FS 骨者左右共二,(同上)。
FS 骨之下,為髀樞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髓)。
髀樞下端,為膝蓋骨者左右共二,(無勢,多液)。
膝蓋左右,各有俠升骨者共二,(有勢,多液)。
髀樞之下,為 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髓)。
骨之外,為外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
骨之下,為立骨者左右共二,(同上)。
立骨左右,各有內外踝骨者共四,(有勢,少液)。
踝骨之前,各有下力骨者左右共十,(有勢,多液)。
踝骨之後,各有京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少液)。
下力之前,各有釋欹骨者共十。
釋欹之前,各有起仆骨者共十,(有勢)。
起仆之前,各有平助骨者左右共十,(有勢)。
平助之前,各有襯甲骨者左右共十,(無勢,少液)。
釋欹兩傍,各有核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
起仆之下,各有初步骨者左右共二,(有勢無髓,有液,女人則無此骨)。
凡此三百六十五骨也,天地相乘,惟人至靈,其女人則無頂威、左洞、右棚及初步等五骨,止有三百六十骨。
又男子、女人一百九十骨,或隱、或襯、或無髓勢,餘二百五十六骨,並有髓,液以藏諸筋,以會諸脈,溪谷相需,而成身形,謂之四大,此骨度之常也。
凡腦骨傷破,輕手撙捺平正,若皮不破者,用退腫膏敷貼。若皮破肉損者,先用封口藥 之,外以散血膏貼之,若皮破血流者。用止血散 之,若腫痛者,用葛葉,毛藤葉、楓葉尾,砍爛敷之。不可見風著水。恐成破傷風。凡腦骨傷碎,在硬處可治,若傷太陽穴不可治。如在髮際,須剪剃去發,看皮破不破,依上用藥敷。若欲洗,宜用熟油和藥水洗,或和溫茶洗之。凡面目傷,青黑色,用一紫散敷,或紫金膏貼,傷重者,用補肉膏敷貼。凡腦兩角及後枕,或兩眉有傷可治。眼睛傷,瞳神不碎可治。或眼胞傷,紫黑色,用一紫散敷貼。或紫金膏敷貼,傷重者,用補肉膏敷貼。或頭頂心有損則難治。凡鼻兩孔傷,凹者可治,血出無妨,鼻梁打撲跌磕凹陷者,用補肉膏敷貼。若兩鼻孔跌磕傷開孔竅,或刀斧傷開孔竅,用封口藥 傷處,外以散血膏貼之,退腫。凡耳斫跌打落,或上脫下粘,或下脫上粘,內用封口藥 ,外用散血膏敷貼及耳後,看脫落所向,用鵝翎橫夾定,卻用竹夾子直上橫縛定,縛時要兩耳相對,輕縛住。
凡唇口刀斧所磕跌墮等傷,破皮傷肉者,先用桑白皮線縫合,卻以封口藥塗敷,次以散血膏敷貼,牽住所封藥,不令開落,仍少言語。凡跌破唇耳鼻而拔缺者,即以封口藥,外以散血膏敷貼。若缺唇缺耳,先用麻藥塗之,卻以剪刀剪去外些皮,即以絹線縫合,缺耳作二截縫合,缺唇作三截縫合。以雞子黃油塗,次以金毛狗脊毛薄摻些於上,次以封口藥塗抹之,次日以茶輕洗就 末,一日換一次,至八日剪去線,又 末。凡腮、頰,顴刀斧斫磕跌墮等傷,破皮肉者,用封口藥填瘡口,外以散血膏敷貼,或跌磕損傷未破皮肉者,用補內膏敷貼。凡刀斧斫磕跌破上唇而拔缺者,用絹片一小條從腦後縛向前來縛合縫定,次 封口藥,外以散血膏敷貼。如下唇整法卻以絹片從下頦兜縛,及如前法整頓,次 末敷藥,或無腫不須敷藥。凡偶含刀在口內戲耍,誤割斷舌頭未全斷者,用封口藥敷,一日換二三次藥,七八日全安。凡兩臉涎囊被刀斧斫磕跌墮等傷,傷開涎囊者,用絹線縫合卻以封口藥塗敷,外以散血膏敷貼,七八日接住肉,剪去線, 封口藥。凡牙齒被人打跌砍磕,去了牙齒者,只用補肌散摻及封口藥 ,服破血藥止痛藥,並用水煎藥服,不宜用酒煎藥,須知此法乃大有功。凡牙齦跌磕斫傷,牙齒未動者,用芙蓉膏末摻;如齒動者,用蒺藜根燒存性為末,常揩搽之即牢。凡割喉者,用騎腳患人頭項,以絲線先縫內喉管,卻縫外頸皮,用封口藥塗敷,外以散血膏敷貼換藥。或喉被人打歪,以手搖正,卻以前膏敷貼。若結喉傷重,軟喉斷不可治,以湯與之,得入腸者可治,若並出者,不可治。
梵谷處跌墮,頸骨摔進者,用手巾一條,繩一條系在枋上,垂下來以手兜縛頦下,系於後腦殺,縛接繩頭,卻以瓦罌一個,五六寸高,看捺入淺深,斟酌高低,令患人端正坐於其罌上,令伸腳坐定,醫者用手製捺平正,說話令不知覺,以腳一踢,踢去罌子,如在左用手左邊掇出,如在右用手右邊掇出,卻以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又一法,令患人臥床上,以人擠其頭,雙足踏兩肩即出。凡左右兩肩骨跌墮失落,其骨叉出在前,可用手巾系手腕在胸前,若出在後,用手巾系手腕在背後,若左出折向右肱,右出折向左肱,其骨即入,接左摸右鬢,接右摸左髻,卻以定痛膏、接骨膏敷之。凡肩井骨及脅下有損,不可束縛,只捺令平正,用補肉膏、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兩肋骨亦然。凡肩腫骨出,相度如何整,用椅一個,令患人于椅後伸兩手于椅手圈住,及以軟衣被盛墊脅下,使一人捉定,兩人拔伸,卻墮下手腕,又著曲著手腕,按捺平正,卻以定痛膏、接骨膏敷貼,絹片縛之。
手有四折骨六出臼。凡手臂出臼,此骨上段骨是臼,下段骨是杵,四邊筋脈鎖定,或出臼亦銼損筋,所以出臼,此骨須拽手直,一個拽,須用手把定此間骨搦,教歸窠,看骨出那邊,用竹一片夾定一邊,一邊不用夾,須在屈直處夾,才服藥後不可放定,或時又用拽屈拽直,此處筋多,吃藥後,若不屈直,則恐成疾,日後曲直不得。肩胛上出臼,只是手骨出臼歸下,身骨出臼歸上,或出左或出右,須用舂杵一枚,矮凳一個,令患者立凳上,用杵撐在於出臼之處,或低用物墊起,杵長則墊凳起,令一人把住手,拽去凳,一人把住舂杵,令一人助患人放身從上坐落,骨節已歸窠矣。神效。若不用小凳,則兩小梯相對木棒穿,從兩梯股中過,用手把住木棒正棱,在出臼腋下骨節蹉跌之處,放身從上墜,骨節自然歸臼矣。凡手KT 手腕骨脫繃直拽出,醫用手抬起手 腕,以患人本身膝頭墊定,醫用手于頸項肩處,按下其骨還窠,卻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若手腕失落,或在上、在下,用手拽伸,卻使手捻住,方可用前膏,敷貼藥夾縛。若手KT 骨出,用圓椅橫翻向上,醫用足踏住椅,將病患手在椅橫內,校曲入腕,內以小書簿,上下夾定平穩,卻用前膏敷貼,用絹布兜縛,兜縛時要掌向上。若手盤出臼,不可牽伸,用衣服向下承住,用手撙按動搖,挪令平正,卻用前膏敷貼夾縛,下用襯夾。凡手骨出向左,則醫以右手拔入;骨出向右,則醫用左手拔入,一伸一縮,搖動二三次,卻用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夾縛。
凡手腳骨,只一邊斷則可治,若兩手腳骨皆斷者,不可治。凡手足骨斷者,中間一坐縛可帶緊,兩頭放寬些,庶氣血流蔭;若如截竹斷,卻要兩頭緊,中間放寬些,庶使氣血聚斷處。若接縛手者,前截放寬縛些,使血散前去,若按足者,下截放寬些,使氣血散下去。凡用盤出向下,將掌向上,醫用手撙損動處,將掌曲向外捺令平正,用前膏貼,再用夾向背一片,長下在手背外,向面一片,短下在掌按處,向小指一片,長下在指曲處,向大指一片,短下在高骨處,三度縛之。凡兩手臂骨打斷者,有碎骨,跌斷者,則無碎骨,此可辨之。皆可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之。凡手指跌撲刀斧打碎,用雞子黃油潤,次 封口藥末,外以散血膏敷貼,絹片縛定。若跌撲咬傷者,用澤蘭散敷之。若有寒熱者,用退熱散敷之,寒熱退即去之。凡手掌根出臼,其骨交互相鎖或出臼,則是銼出鎖骨之外須是,搦鎖骨下歸窠,出或外則須搦入內,或入內則須搦出外,方入窠臼,共只用手拽,斷則難入窠,十有七八成痼疾也。宜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夾縛。四折骨用杉皮、竹片夾縛。六出臼只宜以布帛包縛,不可用夾,要時時轉動,不可一時不動,恐接直骨。
凡胸前跌出骨不得入,令患人靠實處,醫人以兩腳踏患人兩腳,以手從脅下過背外,相叉抱住患人背,後以手於其肩掬起其胸脯,其骨自入,卻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凡胸脯骨有拳槌傷,外有腫,內有痛,外用定痛膏敷貼,內用破血藥利去瘀血,次用消血草擂酒服。如刀傷,先宜安骨、定皮合口、挪令平正,卻以封口藥 瘡口,外以補肌散以雞子清調敷貼,內服補損藥、活血丹之類。凡胸骨肋斷,先用破血藥,卻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皮破者,用補肉膏敷貼。凡胸脅傷重,血不通者,用綠豆汁生薑和服。一以壯力人在後擠住,自吐其血,次用破血藥。肚上被傷,肚皮俱破,腸出在外,只腸全斷,難醫,傷破而不斷者,皆可治療。凡腸出,可以病患手,搭在醫人肩,隨其左右收起,以麻油潤瘡口,整入腹,卻以通關散,吹鼻打噴嚏,令腸自入,用桑白皮線向皮內縫合後,以封口藥塗傷處,外以補肌散,以雞子清調勻敷貼,或散血膏更妙。線上,以花乳石散敷之。肚皮裂開者,用麻縷為線,或槌桑白為線,亦用花乳石散敷線上,須用從裡重縫肚皮,不可縫外重皮,留外皮開,用藥摻待生肉。若腸上有小損孔,以燈火照之,腸中有氣射燈,不可治。又一法,腸出吊起病患手,用醋煎山豆根汁,服一口至二口,卻以針於病患頸上一刺,其腸自入。凡肚皮傷破,孔大肚腸與脂膏俱出,放入內則用縫,如孔小只有膏出,用手掰去膏,不用縫。此膏出者,已無用了,不可複入肚中,反成禍患,只須掰去不妨,此是閑肉,但放心去之。肚內被傷者,專用利大小腸,不可待秘,恐成重患。
凡腰骨損斷,用門一片放地下,一頭斜高些,令患人覆眠,以手伸上搬住其門,下用三人拽伸,以手按損處三時久,卻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病患渾身動作一宿至來日,串處無痛,卻可自便左右翻轉,仍用破血藥。凡臀股左右跌出骨者,右入左,左入右,用腳踏進,撙捺平正用藥,如跌入內,令患人盤腳,按其肩頭,醫用膝旅入,雖大痛一時無妨,整頓平正,卻用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只宜仰臥,不可翻臥,大動後恐成損患。凡腰腿傷,全用酒佐通氣血藥,俱要加杜仲。凡胯骨從臀上出者,用二三人捉定腿拔伸,仍以腳捺送入,卻用前等膏敷貼。如在襠內出者,則難治。凡腳骨傷甚難整,當臨時相度,難泥一說。凡兩腿左右打跌骨斷者,以手法整其骨,以手拽正,上拽七分於前,下拽五分於後整定,用接骨膏、定痛膏敷貼。以夾縛縛時,先縛中正,後縛上下,外用副夾。若上下有腫痛無慮,五日方可換藥。凡辨腿胯骨出內外者,如不粘膝,便是出向內,從內捺入平正;如粘膝不能開,便是出向外,從外捺入平正,臨機應變。凡腳盤出臼,令患人坐定,醫人以腳從腿上一踏一搬,雙手一撙捺,搖二三次,卻用接骨膏、定痛膏,或理傷膏敷貼。凡膝蓋損斷,用手按捺進平正後,用前膏敷貼,桑白皮夾縛,作四截縛之。其膝蓋骨跌銼開者,可用竹箍箍定,敷藥夾定,要四截縛之,膝蓋不開也。若腫痛,須用針刀去血,卻敷貼,用夾。若或內外踝骨,左右腳盤,銼跌損傷,用腳踏直拽正,按捺平正,卻敷貼前膏。若膝頭骨跌出臼,牽合不可太直,不可太曲,直則不見其骨棱,曲則亦然,只可半直半曲,以竹箍箍住膝蓋骨,以繩縛之。凡骨節損折,肘臂腰膝出臼蹉跌,須用法整頓歸元,先用麻藥與服,使不知痛,然後可用手法治之。
腳有六臼四折骨。凡腳板上KT 交處出臼,須用一人拽去自用手,摸其骨節或骨突,出在內用手正從此骨頭拽歸外;或骨出向外,須用力拽歸內則歸窠。若只拽不用手整入窠內,誤人成痼疾也。宜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夾縛四折骨,用正副夾縛束。六出臼,只宜以布帛包縛,不可夾之。凡腳膝出臼,與手臂肘出臼同,或出內出外,只用一邊夾縛定,此處筋脈最多,時時要曲直不可定放,又恐再出窠,時時看顧,不可疏慢,宜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夾縛。凡腳大腿根出臼,此處身上骨是臼,腿根是杵,或出前,或出後,須用一人手把住患人身,一人拽腳用手盡力搦,歸窠矣。或是銼開,又可用軟綿繩從腳縛,倒吊起,用手整骨節,從上墜下自然歸窠,卻用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夾縛。
凡銼脊骨,不可用手整頓,須用軟繩,從腳吊起,墜下體直。其骨使自歸窠,未直則未歸窠,須要待其骨直歸窠,卻用接骨膏,或定痛膏,或補肉膏敷,以桑皮一片,放在藥上,杉皮兩三片,安在桑皮上,用軟物纏夾定,莫令曲,用藥治之。凡腳、手骨被壓碎者,須用麻藥與服,或用刀刮開,甚者用剪刀剪去骨鋒,便不沖破肉,或有粉碎者去其骨,免膿血之禍,然後用大片桑皮,以補肉膏或定痛膏,糊在桑皮上,夾在骨肉上,莫令差錯,三日一洗,莫令臭穢,用藥治之。又切不可輕易自恃有藥,便割、便剪、便弄,須要詳細審視,當行則行,尤宜仔細。或頭上有傷,或打破,或刀傷,或壓碎骨,用藥敷貼縛之。凡敷縛之際,要于密屋無風之所,勿使風入瘡口,恐成破傷風之患,切記切記。
凡陰囊被人扯脫者,用雞子黃油塗,以金毛狗脊毛薄攤於上,次 封口藥,又用散血膏敷貼外,卻用中葉金鎖匙、紫金皮水煎服,洗用紫蘇葉煎水洗。凡陰囊處,有青黑紫色腫者,用補肉膏敷貼,或用定痛膏加赤芍、草烏、良薑、肉桂各少許,打和,用韭葉砍爛,同藥貼。如無韭葉,蔥葉亦可,仍服利小便藥。凡婦人腿骨出,進陰門邊,不可踏入,用凳一條,以綿衣覆上,令患人於上臥,醫以手拿患人腳,用手一撙上,在好腳邊上去,其腿骨自入,卻用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凡下近腿胯、陰囊等處,不用通藥,但貼、不令血蔭。
凡斷筋損骨者,先用手尋揣傷處,整頓其筋骨平正,用接骨等膏敷貼,用正副夾縛定。正夾用杉皮去外重皮,約手指大,排肉上,以藥敷杉皮上,藥上用副夾,用竹片去裡竹黃,亦如指大,疏排夾縛。凡骨碎斷,或未碎斷但皮破損肉者,先用補肌散填滿瘡口,次用散血膏敷貼。如骨折,要接骨膏敷貼、夾縛。或皮破骨斷者,用補肉膏敷貼。凡骨斷皮破者,不用酒煎藥,或損在內破皮肉者,可加童便在破血藥內和服。若骨斷皮不破,可全用酒煎損藥服之。若只損傷,骨未折,肉未破者,用消腫膏,或定痛膏。凡皮破、骨出差臼,拔伸不入,撙捺皮相近三分,用快刀割開些,捺入骨,不須割肉,肉自破了可以入骨,骨入後,用補肉膏敷貼。瘡四傍腫處留瘡口,用補肌散填之,皮肉不破,用接骨膏、定痛膏敷貼。若破者,必有血出,用力整時,最要快便。凡皮裡有碎骨,只用定痛膏、接骨膏敷貼,夾縛,十分傷害,自然爛開肉,其骨碎必自出,然後摻補肌散,外以補肉膏敷貼。凡骨碎,看本處平正如何?大抵骨低,是不會損,左右骨高,骨定損了。如折骨,要拔伸捺平正,用藥敷貼,以正、副夾束縛,勿令轉動,使損處堅固。如出臼,曲處要時時曲轉,使活處不強。凡敷貼用板子一片,就板子上,將蕉葉或紙,被攤接骨膏、定痛膏在上,移在損處,皮內有碎骨,後來皮肉自爛,先摻補肌散,次敷補肉膏,碎骨自出。若破斷皮肉,先以封口藥填塗,用線縫合,外用補肉膏、散血膏敷貼。凡平處骨斷、骨碎、皮不破者,只用接骨膏、定痛膏敷貼夾縛。若手足曲直等處及轉動處,只宜絹包縛,令時數轉動,不可夾縛。如指骨碎斷,止用苧麻夾縛;腿上用苧麻繩夾縛,冬月熱縛,夏月冷縛,餘月溫縛。凡拔伸捺正,要膻絹軟物單正,仍拔伸當近在骨損處,不得前去一節骨上,仍拔伸相度左右骨,各有正斜拔者。凡撙捺,要手法快便,要皮肉相執平正,整拔亦要相度難易,或用三四人不可輕易。凡筋斷,用楓香,以金沸草砍取汁,調塗敷,次用理傷膏敷貼。
凡束縛,春三日,夏二日;秋三日,冬四月。縛處用藥水泡,洗去舊藥,不可驚動損處,洗了仍用前膏敷縛。若束縛要杉木浸軟,去粗皮;竹片去黃用青,共削約手指大片,用杉木皮為正夾,竹片為副夾,疏排周匝,以小繩三度縛,縛時相度高下遠近,使損處氣血相續,有緊有寬,說見前。二三日一次換藥敷,直要縛一個月藥,次以補損好膏貼之,亦要以杉皮夾住,令損處堅固骨老,方不夾之。其杉皮貼肉上,藥敷杉皮上,紙被貼藥上,竹片夾紙被上縛之。凡腫是血作,用熱藥水泡洗,次敷貼,等草藥一時討不及者,只用理傷膏貼最便。凡用夾,須攤藥于紙上平,兩頭要帶薄,搭頭搭得不濃,不礙肉平坦者,無高低不均之患。若四岸高低不均,此上便有空缺不著肉處,即生 ,切記之。凡敷貼接骨等藥,疼痛不止者,可加乳香、沒藥、楓香、白芷、肉桂、南星、獨活等味,各量加些於藥中敷貼,其肉溫暖,疼痛即住。刀斧傷者,去肉桂、南星、獨活。凡換藥不可生換,用手巾打濕搭潤,逐片取脫,隨手蕩洗換藥,不可經停一時,恐生肉 。仍先攤藥,隨即應手換之,此大節病累遭害,切記之。凡傷重,其初麻而不痛,應拔伸捺正,或用刀取開皮,二三日後方知痛,且先勻氣血。凡被杖打,痛腫而未破者,先用棱針出血;若破者不須出血,只用撒地金錢、山薄荷、生地黃、地薄荷、豬 聹葉、澤蘭葉、血見愁搗敷貼。若成杖瘡,用黑膏藥、白膏藥、紅膏藥、太乙膏、牛脂膏貼之。凡刀斧傷者,看輕重用藥,如輕者,只用補肌散 ,重者宜用封口藥 ,緊縛住。如傷重者,外用散血膏敷貼。
打 樹木壓,或自高處 下者,此等傷皆驚動四肢五臟,必有惡血在內,專怕惡心,先用清心藥、打血藥,及通大小腸藥,次第先服,臨服加童子小便入藥內立效。專用大小腸泄利,恐作隘塞利害之甚,清心藥加前方,通利大小腸藥服之,自然俱通,無悶煩,無惡血污心,以次用止痛藥,服之即止。 撲傷、刀石傷、諸般傷損至重者,皆先服清心藥,次服清小便三服去血藥。或被傷者血未結,打從瘡口出,或結在內,用藥找入大腸時即泄。或被打、被 、被木壓惡血未積者,用藥打散四肢,或歸臟腑者,或歸上膈者,打從口中吐出,或歸中膈,打入大腸泄出,先用此急救,次服止痛藥,即二十五味藥中加減用。凡藥皆憑湯使所使方,先但用清心藥,煎後用童便一盞同服或止痛;重傷者,則用薑湯、燈心湯調二十五味藥服之,薄荷湯亦可。凡傷或刀傷及損五內腑,恐作煩悶、崩血之患。如折骨者,同薑酒服,接骨藥敷之。如骨碎,被重打、重 、重木及石壓者,皆用先服湯使法,並法用酒服。如輕 撲損傷,則用薑湯調下二十五味藥立效。
凡打撲傷損,折骨出臼者,便宜用何首烏散。若發熱體實之人,用疏風敗毒散。若惡寒體弱之人,用五積交加散,後用黃白紅黑四味末子補損丹、活血丹等藥調治之。凡折骨出臼者,不宜用下瘀血之藥,及通利大便之藥,只宜疏風、順氣、勻血、定痛、補損而已。凡打撲砍磕,從高跌墜,瘀血攻心不能言語者,用獨聖散及破血藥,下去瘀血即能言語,次宜臨証詳治之。凡打撲跌墜傷於脅下,瘀痛不可忍者,先用破血藥及獨聖散,以複元活血湯調理。凡打撲跌墜,損破皮肉紫黑色者,先用破血藥,次用獨聖散,又次用清上瘀血湯,消下破血湯。凡打撲損傷,嘔惡血汁者,先用獨聖散,次用百合散,又次用生料四物湯,加硬骨牛乳根,加減調理。凡打撲刀斧斫磕等傷,破皮損肉,血出去多,頭目眩暈者,先用川當歸、大川芎煎水服,次加白芍藥、熟地黃、續斷、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南星煎水,加童便和服則可,不可用酒。如血出少,內有瘀血者,以生料四物湯一半,加獨聖散一半煎水服,未破皮肉者,上碗加酒和服,凡打撲刀斧斫磕等傷,破傷風痛不可忍,牙關緊急,角弓反張者,用生南星、防風等分為末,米泔調塗患處,又用熱酒、童便各半調,連進三服即蘇,次用疏風敗毒散治之。凡刀斧跌磕傷,破陰囊皮者,先服獨聖散,次服止痛藥,如內有宿血者,用破血藥。凡刀斧傷破肚皮腸出者,先用清心藥加童便和服及用獨聖散,次用止痛藥。如血出過多,先用當歸、川芎水煎服,次加白芍藥、熟地黃、羌活、獨活、防風、荊芥、白芷、續斷水煎,調乳香、沒藥末,和服之。凡傷損藥中,不可缺乳香、沒藥,此藥極能散血住痛。凡刀斧跌磕,閃肭脫臼者,初然不可便用自然銅,久後方可用之,折骨者宜便用之。若不折骨,不碎骨則不可用,修合諸損藥皆要去之好。用自然銅必用火 ,方可服之,然新出火者,其火毒與金毒相扇,挾香熱藥毒,雖有接骨之功,其燥散之禍,甚於刀劍,戒之﹗凡墜傷,內有瘀血者,必腹脹滿而痛,或胸脅滿也,宜用破血藥、清心藥及通利之,自然而愈。痛不止者,用獨聖散服之效驗。如更不止,用止痛藥服之,大效如神。凡金創所傷,從高跌墜,皮肉破損,出血過多,此宜止疼兼補為先,宜當歸補血湯。若皮肉不破損者,宜作瘀血停積治之,先以獨聖散,次以破血藥,隨証加減,續後痛不止者,用止痛藥調理。若胸膈疼痛,用開心草、雪裡開、蘇木,煎酒入童便和服即效。又方,單用蘇木,煎酒和童便服。凡治刀斧金創打撲,從高跌墜,皮肉破損而傷重者,中間破處,封口藥或補肌散,四邊用截血膏箍住,使新血不來潮作,此秘傳之妙訣也。凡損傷,妙在補氣血,俗工不知,惟要速效,多用自然銅,恐成痼疾也。初傷只用蘇木活血,黃連降火,白朮和中,童便煎服。在下者可下瘀血,但先須補托。在上者宜飲韭汁或和粥吃,切不可飲冷水,血見寒則凝,但一絲血入心即死。凡老人墜馬,腰痛不可轉側,先用蘇木、人參、黃耆、川芎、當歸、陳皮、甘草煎服,次以前藥,調下紅黑黃白四末子補損丹、活血丹。凡杖打閃肭疼痛,皆滯血証,宜破血藥下之,痛不可忍則傷血故也,宜清心藥,更不止用獨聖散大效。凡刀斧打撲斫磕,跌斷血筒,出如湧泉者,此傷經也,用封口藥,以手按實,少時即止,又止血散 之亦可。如腫痛,搗蔥炒熱縛之。凡損大小便不通,未可便服損藥。蓋損藥熱亦用酒,澀秘愈甚,看患人虛實,實者用破血藥加木通,尚未通加芒硝,虛者以四物湯加枳殼、麻仁、桃仁滑腸之類,虛人不可下者,四物湯加穿山甲。凡服損藥,不可吃冷物,魚、牛肉極冷,尤不可吃,若吃牛肉,痛不可治。又瘟豬肉、豬母肉,尤不可吃,切記之。凡損不可服草藥,服之所生之骨必大,不得入臼,相兼君臣藥服則可,要加溫補氣血藥同煎。凡損藥必熱,能生氣血以接骨也,更忌用火灸,如敷藥不效,服藥亦不效。凡用敷貼等草藥,皆要臨時生採新鮮者,用之有效。如出遠路討不便者,可為末用,研末不及生採者為勝。如無草藥討處;就用君臣藥接縛之。凡損藥內用酒者,不問紅白,只忌灰酒,且重傷不可便用酒,反承起氣,作腹脹胸滿,切記切記。如稍定,卻用酒水煎或湯浸酒。凡打傷在兩脅、兩胸、兩肚、兩肋,卻用通氣、通血、清心藥。又看病患虛實不同,虛者,通藥須兼補藥放緩,且用貼藥在前,通藥在後。
凡用通藥反不通者,後用順氣藥,腹肚全無膨脹而得安。此為不乾血作,乃是氣閉不通。如腹肚果有血作,一通便下,亦須以順氣藥兼之。庶胸膈肚腹不致緊悶,氣順後,卻用損藥。凡人醉臥,跌床下,腫背疼痛不可屈伸,損藥不效,服黑豆酒數日愈,豆能下氣,所損輕也。凡小兒跌凳角上,止用蘿卜子煎服愈,亦順氣也。凡整作之法,除頭腦上不可用藥水洗,恐成破傷風,餘可加熟油同藥水避風洗之,且與住痛,整時先用熱酒磨草烏,服一二盞方整,整時氣絕,用蘇合香丸。須蘇未蘇,以黑豆、防風、甘草、黃連煎冷服,或苡草擂水服,不可用鹽解之。若吐加生薑汁。上皆專科用藥之法,人有虛實,不可一律而施,即如末條,整時先服草烏酒,整而氣絕,灌以蘇合香丸走竄之劑,未蘇,又以冷藥灌之。若施之氣虛之人,慘于加創矣﹗惟薛氏法,量証施治,專於內補,可以遵用。見後分証處治條,學人宜審焉。
撲損傷,或被傷入於肺者,縱未即死,二七難過。左脅下傷,透內者。腸傷斷一半可醫,全斷者不可治。小腹下傷內者。証候繁多者。脈不實重者。老人左股壓碎者。傷破陰子者。血出盡者。肩內耳後傷,透於內者,皆不必用藥。
草烏(三錢) 當歸 白芷(各二錢半)
上末。每服五分,熱酒調下。麻倒不知痛,然後用手如法整理。
草烏散 治傷骨節當歸窠者,用此麻之,然後下手整頓。
白芷 川芎 木鱉子 豬牙皂角 烏藥 半夏 紫金皮 杜當歸 川烏(各二兩) 舶上茴香 草烏(各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諸骨碎、骨折出臼者,每服一錢,好酒調下。麻倒不知疼處,或用刀割開,或用剪去骨鋒者,以手整頓骨筋,歸元端正,用夾板夾縛定,然後醫治。或箭鏃入骨不出,亦可用此藥麻之,或鐵鉗拽出,或用鑿鑿開取出。若人昏沉後,用鹽湯或鹽水與服,立醒。
初氏云︰凡 傷皮破血出處,疼不可忍,乃風寒所著。宜用蔥杵碎,入鹽少許,炒熱罨上,其痛即住,冷則再溫之。
《本事方》云︰崔給事,頃在澤潞,與李抱真作判官,李相方以球杖按球子,其將軍以杖相格,乘勢不能止因傷,李相姆指並爪甲劈裂,遽索金刀藥裹之,強坐,頻索酒飲至數杯,已過量而面色愈青,忍痛不止,有軍使言︰取蔥新折者,入溏灰火煨熱,剝皮擘開,其間有涕,取罨損傷處。仍多煨蔥,續續取熱者,凡三易之,面色卻赤。斯須,雲已不痛。凡十數度易,用熱蔥並涕裹纏,遂畢席笑語。
治腦骨破及骨忻,蔥白爛研,和蜜浮封損處,立瘥。治殺傷,氣偶未絕。用蔥白熱鍋炒熟,遍敷傷處,頃即再易,其痛自止,但青葉亦可。
定痛膏 治打撲傷損,動筋折骨,跌磕、木石壓傷,赤腫疼痛。
芙蓉葉(二兩) 紫金皮 獨活 南星(生) 白芷(各五錢)
上末,加生採馬藍菜、墨斗菜各一兩,杵搗極爛,和末一處,用生蔥汁、老酒,和炒暖縛。
若打撲跌磕,壓傷骨肉,酸疼有紫黑色,未破皮肉者,加草烏、肉桂、良薑各三錢,研末,薑汁調溫貼;若紫黑色已退,除良薑、肉桂、草烏、薑汁,卻以薑汁茶清調。溫貼之。
若折骨出臼者,加赤葛根皮、寶塔草各二兩,搗爛,和前藥一處。又用肥皂十枚,童便煮,去皮弦子膜,杵搗極爛,入生薑汁少許,生白面一兩,砍爛和勻,入前藥同杵,搗勻。用芭蕉葉托,用前後正副夾,須仔細整頓其骨,緊縛,看後上下腫痛消,方可換藥,腫痛未退,不可換藥。
〔本〕 治腕打,傷筋損骨,疼痛不可忍。
生地(一斤,切) 藏瓜薑糟(一斤) 生薑(四兩,切)
上都炒令勻熱,以布裹罨傷折處,冷則易之。曾有人傷折,宜用生龜,尋捕一龜將殺,患人忽夢見龜告曰︰勿相害,吾有奇方可療。于夢中授此方,神效。
經驗方 治跌撲瘀血作痛,或筋骨疼痛。
黃柏(一兩) 半夏(五錢)
上為末。用薑汁調塗患處,以紙貼之。如乾薑汁潤之,周日易之。
消毒定痛散 治跌撲腫痛。
無名異(炒) 木耳(炒) 大黃(炒,各等分)
上為末。蜜水調塗,如內有瘀血,砭去敷之;若腐處,更用當歸膏敷之,尤好。
截血膏 治刀斧斫磕等處,能化血破瘀,退腫止痛。
天花粉(三兩) 薑黃 赤芍藥 白芷(各一兩)
上末。茶清調勻,敷瘡口四邊。若刀斧傷於頭面血不止者,急用此末茶清調勻,塗頸上周遭,若傷手則塗臂周遭,若傷足則塗腿上周遭。若傷各處則塗瘡口周遭,使截住其血,不來潮作也。
金瘡著水,肉翻花者,用韭汁調此末,敷瘡口四邊,以火微炙之,又用早稻煙熏之,瘡口出水即愈。如無水出,即是風襲,倍加南星和敷。
若瘡口肉硬不消者,此被風所襲也,可加獨活,用熱酒調敷。如又不消,則風毒已深,肌肉結實,加紫金皮和敷,有必消之理也。
散血膏 治打撲傷損,跌磕刀斧等傷,及虎傷、瘴豬、牛咬傷。
耳草葉(藤生,藤上有棘,葉如木綿葉,又名豬 聹,又名虎聹草,又名獅子聹) 澤蘭葉(少許)
上各生採,杵搗極爛,冷敷縛。刀斧斫磕等傷,破皮損肉者,先用羊毛餅貼;次貼此膏。瘡口四邊,用截血膏敷貼,令血不來潮作。
一人跌破陰囊,又一人跌拔鼻孔,二者俱先整理皮肉端正,用此膏效驗。一法,不用羊毛餅,只用金毛狗脊毛薄薄鋪些于患口上,次 封口藥,再卻以此膏貼,效更速。
羊毛餅法
雞子清、桐油各半打勻,以羊毛薄捻作餅如紙樣,貼在患處上,以散血膏或補肉膏敷貼。
接補消腫膏 治証同前。
耳草葉 雪裡開 水壙葉 烏苞葉 紫金皮
上末,以雞子清入桐油少許,調勻,敷貼。
活血散 治打撲傷折手足。
上用綠豆粉,新鐵銚內炒令紫色,用熱酒同熱醋調令成膏,敷貼損處,用紙花蓋貼。
將杉木一片或二片,縛定,其效如神。
一赤散 治傷損敷藥後起 者,以棱針挑破摻末。
大黃 赤石脂 石膏( ,各等分)
上末,摻之。
一黃散 治打撲傷痕紫黑,有瘀血流注,有熱者。
大黃
上末,薑汁調,溫敷。
一白散 治打撲傷痕紫黑,有瘀血流注,無熱者。
半夏
上末,薑汁調傳。
萬金膏 治癰疽發背,諸般瘡癤,從高墜下,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年 瘡,五般痔漏,一切惡瘡,並皆治之。
龍骨 鱉甲 苦參 烏賊魚骨 黃柏 黃芩 黃連 豬牙皂角 白芨 白蘞 濃朴 木鱉子仁 草烏 川芎 當歸(洗、焙) 香白芷(各一兩)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半兩) 槐枝 柳枝(各四寸長,二十一條) 黃丹(一斤半,炒過) 清油(四斤)
上除乳、沒、丹外,將諸藥于油內,慢火煎紫赤色,去滓。秤淨油三斤,放鍋內,下丹不住手攪,令黑色滴入水不散,及不粘手;下乳、沒末,再攪勻,如硬入油些少,以不粘手為度。
洗藥荊葉散 治從高墜下,及一切傷折筋骨,瘀血結聚疼痛。
頑荊葉(一兩) 白芷 細辛(去苗) 蔓荊子 桂心 川芎 丁皮 防風(去蘆) 羌活(各半兩)
上作一服,入鹽半匙,連根蔥五莖,將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通手淋洗痛處,冷即再易,避風處洗之。
〔接骨〕
接骨用好無名異三兩為末,丁、乳、檀、沉、木五香,各半錢重為末。先燒鐵銚紅,以五香三之一彈入銚內,候煙起則全下無名異,待滾,退火定後;再上火炒熱,又將五香彈三之一彈入銚內,候滾,又退火如此者凡三次訖,出火毒,即用骨碎補,去毛約一斤,與生薑等分,搗爛,以碗覆之,候發熱,先約取五之一,入小蔥九莖,連鬚去蒂,同入沙盆擂細,取其汗調前無名異末二錢,沖老酒服之,其渣罨患處即愈。如年老氣衰者,再
作一劑,多飲酒力助之為妙。
〔潔〕接骨丹敷貼藥
天南星 木鱉子(各四兩) 沒藥 乳香(各半兩) 官桂(一兩)
上為細末。薑一斤,去皮爛研取自然汁,入米醋少許,白面為糊,同調攤紙上貼傷處,以帛縛之,用篦夾定,麻索子纏。
接骨丹 治折骨出臼,無草藥討處,用此方效。
南星(生四兩) 木鱉子(三兩) 紫金皮 芙蓉葉 獨活 白芷 官桂 松香 楓香(各一兩) 小麥面(二兩) 乳香 沒藥(各五錢)
上末,米醋、生薑汁各少許,入酒調勻,攤油紙上夾縛,冬月熱縛,夏月溫縛。
〔世〕 治 撲筋斷骨折,用粟米半升,木鱉肉二十個,半夏半兩,婦人發一團,蔥白須一小束,同炒煙盡,存性為末,熱醋調敷神效。治 撲筋斷骨折,用糯米一升,皂角切碎半升,銅錢百個,同炒至半焦黑,去銅錢,為末,用好酒調膏,濃紙攤貼患處神效。
走馬散 治折傷接骨。
柏葉 荷葉 皂角(俱生用) 骨碎補(去毛,各等分)
上為末。先將折傷處揣定,令入原位。以薑汁調藥如糊,攤紙上貼骨斷處,用杉木片夾定,以繩縛之莫令轉動。三五日後開看,以溫蔥湯洗後,再貼藥,複夾七日。如痛再加沒藥。
乳香膏 治打撲傷損。
乳香 松香 楓香 五倍子 狗骨( ,各一兩) 鍋底墨 小麥面(各五兩)
上末,用好酒調為糊樣,熱敷痛處,不可敷破處。若破爛者,只用鳳尾草,為末摻之。
骨碎補罨閃折筋骨折傷。取根搗碎,煮黃米粥和之,裹傷處良。@ 撲骨肉損。醋搗肥皂爛,濃罨之,以帛縛之。閃傷,醋糟、平胃散相和,罨之。
〔丹〕 治 傷骨折及血黯方,用益元散七分,人參湯調之。次用薑汁、好醋二盞,用獨子肥皂四個,敲碎,挪于薑汁醋中調和,以綿濾過去渣,煎成膏藥貼之,遍身亦可。
又方 柑橘葉,白酒糟杵細,縛痛處。或大 痛,用火燒地令紅,用醋並米泔潑地上,急鋪荐,令患人荐上臥,蒸出汗。內則服藥,外則貼罨,易安。
〔續筋〕
白膠香散 治皮破筋斷。
上用白膠香為末傳之。又方,金沸草根、擂汁塗筋封口,便可相續止痛。
治傷斷筋骨續筋方
上取旋複根,搗汁滴瘡中,仍用滓敷瘡上。封之二七日即筋骨便續,更不用易。
〔消腫〕
紫金皮散 治打撲傷損,金刃、箭鏃傷處浮腫用此。
紫金皮(醋炒) 南星 半夏 川當歸 黃柏(鹽炒) 草烏(炮) 川烏炮 杜當歸 川芎烏藥 破故紙 川白芎(鹽水炒) 劉寄奴 川牛膝 桑白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生薑、薄荷汁兼水,調敷腫處或傷處,皮熱甚,加黃柏皮、生地黃半兩。
有瘡口者勿封瘡口,四邊敷之。
《本事》治打撲傷損,及一切腫癰,未破令內消方。
生地黃(研如泥) 木香(細末)
上以地黃膏,隨腫大小,攤於紙上,摻木香末一層,又再攤地黃膏貼腫上,不過三五度即愈。昔許元公,入京師赴省試,過橋墜馬,右臂臼脫,路人語其仆曰︰急與挪入臼中,若血漬臼,則難治矣。仆用其說,許以昏迷不覺痛,遂就轎舁歸邸。或曰︰非錄事巷田馬騎不能了此疾。急召之,至已日暮,因秉燭視其面,曰︰尚可治。乃施藥封此處,至中夜方蘇,達旦痛止,去其封,損處已白,其青瘀乃移在臼上。自是日日易之,腫直至肩背,以藥下之,瀉黑血三升,五日複常。遂得赴試,蓋用此法云。
消腫膏 治胸脅跌墮打撲,損傷腫痛,或動筋折骨。
芙蓉葉 紫金皮(各五兩) 白芷 當歸 骨碎補 獨活 何首烏 南星(各三兩) 橙桔葉 赤芍藥(各二兩) 石菖蒲 肉桂(各五錢)
上末,以熱酒、薑汁調,乘熱縛。腫用蔥汁、茶清調和,溫縛。動筋折骨,加山樟子葉、毛銀藤皮及葉,各五兩,同前為末,酒調,暖敷縛。
芙蓉膏 治打撲傷損腫痛,紫黑色久不退者。
紫金皮 南星(各一兩) 芙蓉葉(二兩) 獨活 白芷 赤芍藥(各五錢)
上末。生薑汁、茶清調,溫貼縛。傷損,紫黑色久不退者,加肉桂五錢。
紫金膏 治赤腫 熱者。
芙蓉花葉(二兩,白花者佳) 紫金皮(一兩)
上生採,入生地黃同搗敷貼;或為末,以雞子清入蜜少許,和勻,調入生地黃砍爛,和敷。
拯損膏 治諸傷損。
天花粉 芙蓉葉 紫金皮 赤芍藥 南星 獨活 當歸 白芷(各一兩) 牡丹皮(三錢)
上末。薑汁調,熱敷貼,疼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各少許。
松蔥膏 治傷損。
松香 蔥連根葉(炒熱)
上杵搗成膏,炙熱縛傷處。先以生薑砍爛炒熱,罨少時,次以此膏貼之,退腫住痛。
退腫膏 治頭腦破,傷損或跌破,或刀斧傷處,或被杖棒打破及別處傷。
芙蓉葉 地薄荷 耳草葉 澤蘭葉 金桐葉 赤牛膝 大黃(另研末,各等分)
上砍爛,敷貼傷處,中間留孔出氣。用澤蘭葉,湯軟,貼住,冬月用芭蕉葉。一日一換藥,用茶洗傷處。若傷處浮腫,用小青葉搗敷,後用尻池葉、地薄荷搗敷,後痛不住,用葛葉、毛藤葉、楓葉尾,砍敷貼住痛。
治擦落耳鼻 用發入罐子,鹽泥固濟, 過為末。乘急以所擦落耳鼻,蘸灰綴定,以軟絹縛定效。江懷禪師,為驢所咬下鼻,一僧,用此綴之效。
一紫散 治傷損眼胞,青黑紫色腫痛。
紫金皮(童便浸七日,晒乾) 生地黃(各等分)
上吹爛。茶清調勻,敷貼。餘處傷不用製。
一綠散 治打撲眼胞,赤腫疼痛。
芙蓉葉 生地黃(各等分)
上砍爛敷貼。或為末,雞子清調勻,敷之。
退熱散 治跌磕打傷,惟大指、中指傷命,餘指無妨。
山布瓜根(多) 景天草 澤蘭葉 地薄荷 魚桐根皮
上搗爛,冷縛傷處,大退身上寒熱。
澤蘭散 治跌撲咬傷,及咬傷手指,並刀斧傷。
芙蓉葉 澤蘭葉 白佛桑葉 地薄荷 耳草葉
上搗爛。冷縛傷處,留口通氣,以七葉楊香葉。或池黃葉,熱茶蕩軟,貼住。
負重擔肩破者 剪貓兒頭上毛,不語,唾粘之。遠行腳打泡 用調生麵糊貼,過夜即乾,不可擦破。又法,用飯粘貼過夜,以紙蓋之,次日平複神效。
〔表〕
脈浮緊,証發熱惡寒體痛,此挾有外邪,宜發散。四季傷損發散,春五積散、香蘇散。夏香薷飲、五苓散。秋正氣散。冬和解散加減。(以上諸方,並見傷寒。)寒熱加柴胡、前胡、黃芩。頭痛加川芎、白芷。腳氣加白芷、檳榔、木香。痰加南星、半夏、烏梅。氣喘加人參、木香、沉香。寒加蒼朮、半夏、陳皮。
上等分, 咀。蔥白煎,空心服。
疏風敗毒散 治打撲諸損,動筋折骨,跌磕墮傷者。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羌活 獨活 桔梗 枳殼 柴胡 白茯苓 白芷 甘草 紫蘇 陳皮 香附
上生薑、生地黃煎,入酒和服。
加味交加散 治打撲傷損,折骨出臼,發熱惡寒。體弱之人,用此服之。若體實之人,宜疏風敗毒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 蒼朮 濃朴 陳皮 白茯苓 半夏 羌活 獨活 桔梗 枳殼 前胡 柴胡 乾薑 肉桂 甘草
生薑煎服。有熱,除乾薑 肉桂。
羌活乳香湯 治跌撲傷損,動筋折骨,發熱體痛,挾外邪者。
羌活 獨活 川芎 當歸 赤芍藥 防風 荊芥 丹皮 續斷 紅花 桃仁 陳皮
上生地黃煎服。有熱,加柴胡、黃芩。
〔裡〕
肝脈搏堅而長,脅下痛不可忍,宜行瘀血。海藏云︰若登高墮下,重物撞打,箭鏃刃傷,心腹、胸中停積郁血不散,以上中下三焦分之,別其部分。上部易老犀角地黃湯;中部桃仁承氣湯;下部抵當湯之類下之。亦有以小便、酒、同煎治之。更有內加生地黃、當歸煎者,有大黃者。又法,虛人不禁下者,以四物湯加穿山甲煎服妙。亦有花蕊石散,以童子小便煎,或酒服之者,此藥與前寒藥正分陰陽,不可不辨也。若瘀血已去,用複元通氣散,加當歸煎服,亦可。
仲景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傷。
大黃(一兩,切、湯浸,或半兩) 緋帛 亂髮(如雞子大,燒灰) 敗蒲席(三寸) 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 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 甘草(如中指節,炙、銼)
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或納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渣。分溫三服,先銼敗蒲席半領,煎湯浴,以衣被覆,斯須通利數行,通後立瘥。利後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複元活血湯 治從高墮下,惡血流於脅下,及疼痛不可忍者。《經》云︰有所墮墜,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損于脅則傷肝。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經屬厥陰、少陽。宜以柴胡為引用為君;以當歸活血脈,又急者痛也,以甘草緩其急,亦能行新血,陽生陰長故也為臣;穿山甲、栝蔞根、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之佐;大黃酒製,以蕩滌敗血,為之使。氣味相合,各有所歸,痛自去矣。
柴胡(五錢) 當歸 穿山甲(炮) 栝蔞根(各三錢) 甘草 紅花(各二錢) 桃仁(去皮尖,五十個) 大黃(酒浸,一兩)
上件,桃仁研爛,餘藥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二盅,酒半盞,煎至七分,去渣。
大溫服,食前,以利為度。得利後,痛或不盡,服乳香神應散。(方見後腹痛條。)
巴戟湯(潔古) 治從高墜下,及打撲內損,昏冒嗜臥,不能飲食,此謂血閉。臟腑不通。
巴戟(去心) 大黃(各半兩) 當歸 地黃 芍藥 川芎(各一兩)
上為末。水煎,以利為度。
當歸導滯散(東垣) 治打撲損傷,落馬墜車瘀血,大便不通,紅腫青黯,疼痛昏悶。蓄血內壅欲死。
大黃(一兩) 當歸(二錢半) 麝香(少許)
上三味,除麝香別研外,為極細末,入麝香令勻。每服三錢,熱酒一盞,調下如前。
內瘀血去,或骨節傷折疼痛不可忍,以定痛接骨紫金丹治之。
又導滯散 治重物壓傷,或從高墜下,或吐血不能禁止,或瘀血在內,胸腹脹滿,喘促氣短。
當歸 大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奪命散(《濟生》) 治刀刃所傷,及從高墜下,木石壓損,瘀血凝積心腹疼痛,大小便不通。
水蛭(用鍛石拌,慢火炒令乾,黃色,半兩) 黑牽牛(二兩)
上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約行四五里;再用熱酒,調黑牽牛末二錢催之,須下惡血成塊,以盡為度。
雞鳴散(《三因》) 治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血瘀凝積,氣絕欲死,煩躁頭痛,叫呼不得,並以此藥利去瘀血,治折傷神妙。
大黃(一兩,酒蒸) 桃仁(二七粒,去皮尖)
上研細。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渣,雞鳴時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急掰口開,用熱小便灌之即愈。
清上瘀血湯 治上膈被傷者。
羌活 獨活 連翹 桔梗 枳殼 赤芍藥 當歸 梔子 黃芩 甘草 川芎 桃仁 紅花 蘇木 大黃
上生地黃煎,和老酒、童便服。
消下破血湯 治下膈被傷者。
柴胡 川芎 大黃 赤芍藥 當歸 黃芩 五靈脂 桃仁 枳實 梔子 赤牛膝 木通 澤蘭 紅花 蘇木
上生地黃煎,加老酒、童便和服。
大紫金皮散 治打撲傷折,內損肺肝。
紫金皮 降真香 補骨脂 無名異(燒紅酒淬,七次) 川續斷 琥珀(另研) 牛膝(酒浸,一宿) 桃仁(去皮,炒) 當歸(洗、焙) 蒲黃(各一兩) 大黃(濕紙裹,煨) 朴硝(另研,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濃煎。蘇木、當歸酒調服。
破血藥 治打撲墮馬,從高跌下,皮肉不破者,此於血停積內攻,不能言語而成譫妄,此宜攻利為先。若皮破血流者,宜作金瘡亡血過多治之。
柴胡 黃芩 五靈脂 枳實 當歸 赤芍藥 川芎 生地黃 大黃 朴硝 桃仁 紅花 蘇木
上水煎,入酒、童便和服。皮破血流者,不用酒。
羅氏花蕊石散 治一切金刃箭鏃傷,及打撲傷損,貓狗咬傷,或至死血瘀傷處,以藥摻之,其血化為黃水,再摻藥便活,更不疼痛。如內損血入臟腑,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許,調一大盞服立效。若牛抵腸出不損者,急內腸入,用細絲或桑白皮為線,縫合肚皮,縫上摻藥,血止立活。如無桑白皮,用生麻縷亦得,並不得封裹瘡口,恐作膿血。如瘡乾,以津液潤之,然後摻藥。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寬暖,急以童子小便調一盞,取下惡物如肝片,終身不患血風、血氣証。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大便出。
石硫黃(四兩) 花蕊石(二兩)
上二味,相拌合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乾入藥在內,再用泥封口候乾,安在四方磚上,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自巳午時從下著火,漸漸上徹,直至經宿,火冷炭盡,又放經宿,罐冷取出細研,以絹羅子羅極細,瓷盒盛之,依法使用。
破血消痛湯(東垣) 治乘馬損傷,跌破脊骨,惡血流下,脅下甚痛,若楚不能轉側,妨于飲食。
羌活 防風 官桂(各一錢) 蘇木(一錢半) 柴胡 連翹 當歸梢(各二錢) 麝香(少許,另研) 水蛭(三錢,炒去煙盡,另研)
上為粗末。只一服,酒二大盞,水一盞,水蛭、麝香另研如泥。餘藥煎至一大盞,去火稍熱,調二味服之。兩服立愈。
〔經〕 治折傷 用水蛭,新瓦上焙乾,為細末。熱酒調下一錢。食頃,痛更一服。痛止,便將接骨藥封,以物夾定,直候至好。
〔世〕 治從高至下墜,及打擊內傷神效麝香、水蛭各一兩銼碎,炒煙出,二件研為細末。酒調二錢,當下蓄血。未止,再服其效如神。
〔衍〕 自然銅,有人飼折翅鷹,後遂飛去 今人打撲損傷,研極細末,飛過,用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頻服,仍以手摩痛處。
〔海〕 治墜落車馬,筋骨疼痛不止,用玄胡索一兩,搗羅為散,不計時服,以豆淋酒,調下二錢。
〔本〕 治卒血及心被打,內有瘀血者童便煎服之,一服一升。
〔山〕 撲傷損 松節煎酒吃。 撲重傷 用生薑自然汁四兩,香油四兩,打勻,無灰酒熱調下。
《塞上方》治墜傷損撲,瘀血在內,煩悶者 用蒲黃末,空心熱酒調下三錢瘥。
〔表裡〕
二十五味藥 治 撲損傷,骨碎骨折,筋斷刺痛,不問輕重,並皆治之。
香白芷 紫金皮 破故紙(各醋炒) 劉寄奴 川當歸(鹽炒) 赤芍藥(米泔浸) 黑牽牛 川牛膝(茶水浸) 生地黃(鹽水浸、炒) 川芎 乳香 沒藥 木通 自然銅(骨不碎不用,臨好時用) 草烏(醋炒,孕婦不用) 木香 川烏(火煨,孕婦不用) 藿香 骨碎補 木賊 官桂 羌活 獨活(以上各一兩) 熟地黃(鹽水炒) 杜牛膝(茶水炒,各半兩)
金刃傷挫臼者, 去自然銅。骨碎骨折者用之。然須於此方內去自然銅,臨好時卻入用之,如早服以成他疾。同研為末,用蜜為丸如彈子大,用黃丹為衣。或被 撲損傷,金刃箭鏃,不問輕重,每服一丸,溫酒磨化服,或細嚼酒送下。如被刀傷全斷,內損重者,以薄荷湯或木瓜湯、薑湯、燈心湯皆可服。病在上食後,病在下食前,在中者不拘時服。老人骨脈冷,宜加當歸、川芎、川烏、木香、丁香、人參半兩,去白芍藥、生地黃。
沒藥降聖丹 治打撲傷損,筋斷骨折,攣急疼痛,不能屈伸,及榮衛虛弱,外受風邪,內傷經絡,筋骨緩縱,皮肉刺痛,肩背拘急,身體倦怠,四肢少力。
沒藥(另研) 當歸(酒洗,焙) 白芍藥 骨碎補(●,去毛) 川烏頭(生,去皮臍) 自然銅(火 醋淬十二次,研為末,水飛過,焙,各一兩) 生地黃 川芎(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與煉蜜和丸,每一兩作四丸。每服一丸,捶碎,用水、酒各半鐘,入蘇木少許,煎至八分,去蘇木空心服。
〔清心〕
清心藥 治打撲傷損,折骨出臼,刀斧斫磕等傷,及肚皮傷破腸出者。
牡丹皮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黃芩 黃連 連翹 梔子 桃仁 甘草
上燈心草、薄荷煎,入童便和服。
〔本〕水仙散 治打撲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
未展荷葉陰乾,一味為末,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小盞,調下三錢,以利下惡物為度。
〔聖〕 治撲打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 以大乾荷葉五片,燒令煙盡,細研。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小盞,調三錢匕,日三服。
〔止痛〕
止痛藥 治打撲傷損,折骨出臼,金瘡破傷。
當歸 牛膝 川芎 淮生 赤芍藥 白芷 羌活 獨活 杜仲 續斷(各一兩) 肉桂 八角 茴香 乳香 沒藥(各五錢) 南木香 丁皮 沉香 血竭(各二錢半)
上末,老酒調服。
散血定痛補損丹 治諸般傷損腫痛。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 白芍藥 牛膝 續斷 白芷 杜仲(製) 骨碎補 五加皮羌活 獨活 南星(製) 防風(各一兩半) 官桂 乳香 沒藥(各一兩) 南木香 丁皮 角茴(各五錢)
上末,酒調服。
定痛當歸散 治諸損腫痛。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白芍藥 熟 羌活 獨活 牛膝 續斷 白芷 杜仲(各二兩) 川烏(炮) 乳香 沒藥 肉桂(各一兩) 南木香 角茴 丁皮(各五錢)
上末,酒調服。
四草定疼湯 治打撲、跌墮、壓磕等傷腫痛。
山薄荷 寶塔草 矮金屯葉 皺面藤葉
上生採,葉擂酒服;根梗煎酒服。
聖靈丹 治一切打撲損傷,及傷折疼痛不可忍者,並宜服之。
乳香(五錢) 烏梅(去核,五個) 白米(一撮) 蒿苣子(一大盞炒,取二兩八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熱酒吞下,食後。一伏時痛不止,再服。
〔活血順氣〕
何首烏散 治打折筋骨,初然便宜服。此藥順氣、疏風、活血、定痛。
何首烏 當歸 赤芍藥 白芷 烏藥 枳殼 防風 甘草 川芎 陳皮 香附 紫蘇 羌活 獨活 肉桂
上,薄荷、生地黃煎,入酒和服。疼痛甚者,加乳香、沒藥。
調經散 治跌撲損傷,疏利後,用此藥調理。
川芎 當歸 芍藥 黃 (各一錢半) 青皮 烏藥 陳皮 熟地黃 乳香(另研) 茴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本〕 宣和中,有一國醫忽承快行宣押,就一佛剎醫內人,醫診視之已昏死矣。問其從人,皆不知病之由,惶恐無地。良久,有二三老內人至,下轎環而泣之,方得其實,云︰因蹴秋千,自空而下墜死。醫者云︰打撲傷損,自屬外科,欲申明又恐後時;參差不測。@ 再視之,微覺有氣,忽憶藥篋中有蘇合香丸,急取半兩,於火上焙去腦、麝,用酒半升,研、化灌之,至三更方呻吟,五更下惡血數升,調理數日方瘥。先夫人之喪,一守靈婦,登高取物墜下,昏冒不省人事。予急令煎蘇木湯,調蘇合香丸灌之,明日已平複矣。
〔活血〕
活血丹 治打撲傷損,動筋折骨,跌墮斫磕、九斧等傷,諸般風疾,左癱右瘓,手足頑麻,婦人血風,渾身疼痛冷癉,一切損傷,悉皆治之。
青桑炭(一斤) 當歸 牛膝 川芎 赤芍藥 熟 黑豆(酒煮) 何首烏 南星(製) 白芷老松節(燒) 杜仲(製) 破故紙 羌活 獨活 蒼朮(製) 防風 荊芥 骨碎補 桔梗 栗間 續斷(各四兩) 草烏(醋煮,炒) 川烏(炮) 肉桂 木鱉子(炒) 角茴 地龍(去土) 白蘞 白芷(煨) 細辛 降真香 檀香 松香 楓香 五靈脂 京墨( ) 血竭 乳香 沒藥(各二兩)
上末。醋煮秫米粉糊為丸,彈子大,晒乾,以生漆抹手上,挪漆為衣,陰乾,卻以布袋盛,掛於風處,經久不壞,亦不失藥味。每服用,當歸酒磨下。傷筋折骨,加自然銅、醋淬,二兩,若金刃出臼,不可用之。
大活血丸 治打撲傷損,折骨碎筋,瘀血腫痛,癱瘓頑癉,四肢酸疼,一切痛風等証。
青桑炭(一斤) 栗間 骨碎補 南星(製) 白芍藥 牛膝 川烏(炮) 黑豆(酒煮,各一兩六錢) 自然銅 木鱉子(各八錢) 細辛(一兩) 降真香節 楓香(各三錢) 乳香 沒藥 血竭(各六錢)
上末。醋煮秫米粉糊,集眾手搓為丸,緩則發裂,如彈子大,候乾,用生漆為衣,久則不壞。每用一丸用無灰酒磨,化服。
黃末子 治証同前。
川烏(炮) 草烏(醋煮,炒) 降真香 楓香 肉桂 松香 薑黃 乳香 沒藥 細辛(各五錢) 當歸 赤芍藥 羌活 獨活 川芎 蒲黃白芷 五加皮 桔梗 骨碎補 蒼朮(醋煮) 何首烏 川牛膝 片薑黃(各一兩)
上末酒調下。欲好之際,加自然銅製一兩,只折骨者,便可用之。
白末子 治証同前。
白芷 南星(製) 白朮 何首烏 桔梗 羌活 獨活 白芍藥 白楊皮 川芎 白茯苓白蘞 當歸 薏苡仁(炒) 骨碎補 牛膝 續斷 川烏(炮) 細辛 肉桂 楓香 乳香 沒藥(各一兩)
上末,酒調下。欲好之際,加自然銅製一兩,只折骨者,便可用之。
紅末子 治証同前。
獨活 何首烏 南星(製) 白芷 羌活 當歸 骨碎補 蘇木 牛膝 赤芍藥 紅花 川芎(各二兩) 細辛 川烏(製) 桔梗 降真香 楓香 血竭 乳香 沒藥(各一兩)
上末,酒調下。欲好之際,加自然銅製一兩,只折骨者,便可用之。
黑末子 治証同前。
雄雞毛(燒) 桑炭 老松筋(炒存性) 嫩松心 側柏葉(醋煮,各四兩) 當歸 牛膝 何首烏黑豆(製) 南星(製) 骨碎補 熟地黃 羌活 獨活 赤芍藥 川芎 白芷(各二兩) 細辛肉桂 川烏(炮) 草烏(製) 木鱉子 南木香 五靈脂 降真香 乳香 沒藥 楓香(各一兩) 百草霜(五錢)
上末。熱酒調下。欲好之際,加自然銅製一兩,只折骨者,便可用之。
牡丹皮散 治跌撲閃銼,傷損滯血疼痛。
牡丹皮 當歸 骨碎補 紅花(酒浸) 續斷 乳香 沒藥 桃仁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上水酒煎服,卻用秫米飯熱罨縛,冷又蒸熱換縛。
橘朮四物湯 治跌撲磕傷,滯血體痛,飲食少進。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淮生 陳皮 白朮 紅花 桃仁
上生地黃同煎服。骨節疼,加羌活、獨活。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黑神散(《和劑》)
黑豆(去皮,炒,半升) 熟乾地黃(酒浸) 當歸(去蘆,酒製) 肉桂(去皮) 乾薑(炮)甘草(炙) 芍藥 蒲黃(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半盞,童子小便半盞,不拘時煎調服。
當歸補血湯 治金刃所傷,及跌磕打撲,皮肉破損,亡血過多,此宜止痛,兼補為先。若皮肉不破損者,宜作瘀血停積治之。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 防風 連翹 羌活 獨活 乳香 沒藥 白芷 續斷 杜仲
上生地黃煎,入童便和服,不可用酒。氣虛加人參、白朮、黃 。
按︰補血須用參、 為君,此止用四物,亦活血之藥,非補血也,況加以羌、獨、防、芷之耗散乎。
〔順氣〕
複原通氣散 治打撲傷損作痛,及乳癰便毒初起,或氣滯作痛。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穿山甲(酥炙) 陳皮 白芷 甘草 漏蘆 貝母(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
薛按︰前方治打撲閃錯,或惱怒氣滯血凝作痛之良劑。經云︰形傷作痛,氣傷作腫。
又云︰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若人元氣素弱,或因叫號,血氣損傷,或過服克伐之劑,或外敷寒涼之藥,血氣凝結者,當審前條大法,用溫補氣血為善。
〔接骨〕
接骨神效,無比累驗 用當三錢一百零八個,(錢濃字連草者)。以鐵線穿定,用活桑木一根作柴,燒錢紅,米醋一大碗,未煎者不入鹽,將所燒錢 入醋中,如此淬之,以醋乾為度。取醋中淬落銅錢末,就用醋洗去灰,晒乾為極細末。再用黑雄雞一隻,清湯煮熟,去肉用骨一副,以醋炙酥,為末。入乳香、沒藥各一兩,與銅錢末一處和勻。每服一字,臨服時,用患人發在頂上者,洗去垢,燒灰入藥中,無灰酒調服。不吐只一服,如吐出再服。如痛止不可再服,必須先夾縛所折骨端正,用楊樹皮,刮去肉糊並外粗皮敷之。下咽便不痛,五七日便能運動,必終身忌荸薺,一名地栗。
一方 用五銖錢醋淬,一兩二錢,黑雞骨三兩,研細勻。每服病在下四錢,疏服食前;病在上二錢半,頻服食後。一方,有乳香、沒藥。
潔古方 用醋淬半兩錢,蘇木、定粉、南硼砂各一錢,為末。作一服,當歸酒二三服,痛止勿服。
〔丹〕接骨散
沒藥 乳香(各五錢) 自然銅(一兩,醋淬) 滑石(二兩) 龍骨(三錢) 赤石脂 白石脂(各二錢)麝香(後入,少許)
上為細末。以好醋浸沒,煮多為上,候乾就炒燥為度。臨服入麝香少許,挑小茶匙在舌上,溫酒下,病分上下,食前、後服。若骨已接尚痛,去龍骨,石脂而多服。盡好。
〔世〕 又方接骨。
乳香 沒藥 蘇木 降真節 川烏(去皮尖) 松明節 自然銅(米醋淬,各一兩) 地龍(去土,麻油炒,半兩) 血竭(三錢) 龍骨(半兩,生用) 水蛭(油炒,半兩) 土狗(十個,油浸炒)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酒調下,在上食後,在下食前。
定痛接骨紫金丹
麝香 沒藥 紅娘子(各一錢半) 烏藥 地龍(去土) 茴香 陳皮 青皮(各二錢半) 川烏草烏(炮,各一兩) 五靈脂(去皮) 木鱉子(去殼,各半兩) 黑牽牛(五分,生用) 骨碎補 威靈仙金毛狗脊 防風(去蘆) 自然銅(醋淬七次,各五錢) 禹余糧(四錢,碎)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病上食後,病下食前服。
麥兜散
半兩錢( ,醋淬七次) 自然銅( ,醋淬七次) 地鱉蟲(焙乾)
上三味等分,每服酒調一分,不可多,多則骨高起矣。
一方 用五銖錢 淬,研細。每服一麥殼許, 蟲漿調下。
接骨仙方
人骨(小兒者尤佳, ,一兩) 乳香(二錢) 喜紅絹(一尺,燒存性)
末之。每服二錢,溫酒下。
又方
小兒骨( ,一兩) 乳香(五錢) 白面(三錢,炒)
上為末。無根水調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酒吞下。
搜損尋痛丸 能接骨,遍身疼痛,久損至骨。如金刃傷,則後用之。
乳香 沒藥 茴香(炒,各二錢) 肉桂(三錢) 軍薑(炒) 丁皮 獨活(炒) 草烏(炒,黃色)赤芍藥(炒) 石粘藤(炒) 白芷(各五錢) 當歸 川芎 薏苡仁(炒,各一兩,如筋絕,脈絕,多加此一味) 骨碎補(炒,二兩)
上作末,蜜為丸。用生薑細嚼,溫酒吞下。如為末,用薑酒調服亦可。浸酒吃亦可。如折傷,則須用藥。遍身頑麻,方可用藥接骨,加草烏一匕多,熱酒調服。量人老弱、虛實,加減用之。如其人麻不解,可用大烏豆濃煎汁解之,如無豆淡煎濃豉亦可,如吐加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