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配本草 | 清 嚴西亭 |
得鹽良。杏仁為之使。畏款冬花、防風、附子、雄黃、冷水、麻仁漿。
辛,熱,有毒。入手足太陰經,兼入命門氣分。通上焦君火之陽,達下焦命門之氣。開腠理,行血脈,散寒濕,化症癖,止泄瀉,殺蛔蟲,療溫瘧,去痰飲;得醋煎熟,入白礬稍許服,治傷寒嘔衄。得生地自然汁煎稠和丸,治元臟傷憊。配烏梅,伐肝氣。配益智仁,縮小便。配茯苓,蜜丸,補益心腎。配茴香,棗肉丸,治久瀉。配蒼朮,醋丸,治飧泄不化。炒熱,布裹椒,包陰囊腫大,疼悶欲死。炒熱,熨冷濕諸痛。
服藥嘔吐,加川椒。(蛔見此自服。)去核,微炒出汗,搗去裡面黃殼,取紅用。酒蒸,或鹽水炒,隨症製之。多用傷氣失明。
肺脾有熱,陰火虛盛者,禁用。閉口者殺人。
子
名椒目
苦,寒。專行水道。治水蠱,定痰喘。
得豬上唇,治盜汗。
或生用,或微炒用。
葉
和蔥、艾、醋搗,罨內外腎吊,及霍亂轉筋。
辛,熱。有毒。入足陽明經氣分。除寒濕,下膈氣。治一切風冷、積滯、痰飲、瀉痢諸痛,殺一切魚肉鱉蕈諸毒。得木香、蠍梢,治背膜寒癖。配綠豆,為末,治冷熱下痢。(一歲各一粒。)使芒硝,治大小便秘。入麝香,治傷寒呃逆。多用動血傷氣,發瘡昏目。因熱致病者
辛,微溫。入足太陽經氣分。散膀胱冷氣,祛脾胃寒邪。得豆蔻仁,治噎食。(寒氣去也。)配荊芥、薄荷,治鼻塞。
(風寒在肺。)佐良薑,治寒呃。
去柄及皺皮用。酒浸蒸晒乾,或酒拌炒用。虛熱者禁用。
蓼實為之使。畏紫石英。惡丹參、硝石、白堊。
辛、苦、熱。有毒。入足厥陰經血分,兼足太陰、少陰經氣分。疏肝燥脾,溫中下氣,開鬱化滯。除陰濕,逐風寒。
治一切厥氣上逆,厥陰頭痛,嘔逆吞酸,痞滿咽塞,喉舌生瘡,腸風瀉痢,腳氣水腫,疝氣陰毒,心腹諸痛,蟲 疰忤,及產後餘血。得硫黃、大蒜,研勻塗腹,治小兒腎縮。(初生受寒所致,仍以蛇床子燒煙熏之。)得茯苓,治痰飲。得鹽水,暖膀胱,治脾泄。(他藥雖熱不能分解清濁。)得乾薑,治乾嘔及吞酸。(因火而酸勿用。)配橘皮、附子,治腎氣上噦。配川連,治下痢水泄。醋調貼足心,治喉舌生瘡。(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陳久者良。閉口者有毒。揀淨,並去梗,泡去苦汁,晒乾炒用。止嘔,以黃連水炒。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
散寒,酒炒。生嚼數粒,擦痘瘡口噤。多用傷神損元氣,動火昏目,發瘡咽痛。病非寒滯有濕者勿用。即有寒濕者,亦宜酌量少用。下氣最速,陽虛者禁用。
怪症︰寒熱不止,數日,四肢堅如石,擊之似鐘磬聲,而形體日漸瘦削,此肝氣結也。
合木香等分,疏其肝氣自愈。
吳茱萸得東方震氣,直入厥陰,招其垂絕不升之陽,以達上焦。仲景於少陰症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用吳茱萸湯重固元陽于厥陰之中,良有以也。王又原曰︰少陰厥陰,俱有煩躁。
少陰之躁在水,由龍火不歸,薑、附得以回陽。厥陰之躁在木,乃雷火上逆,用薑、附則重其震烈矣。吳萸、薑、附,性俱大熱,而主治不同。錯用之,反傷元氣,元陽即旋消散,更何藥之可救。
一名茶
甘、苦、寒。入手足厥陰經。降火消痰,除煩止渴。去油膩,清頭目。解酒食毒。得甘菊,治頭痛。配乾薑,療霍亂。配白礬研,冷水下,解諸毒。入紫沙糖,通經秘。合生薑,治赤白痢。調蔥涎為丸,治產後秘塞。(如用大黃利藥利者,百無一生。)房中燒煙熏,解痘瘡作癢。
嫩芽。味甘者良。苦者濃煎恣飲取吐,治痰厥頭痛。虛寒血弱,酒後不寐,皆忌之。空腹者尤忌。服威靈仙、土茯苓者,忌飲茶。
怪症︰腦中聲響,狀如蟲蛀,名曰大白蟻。用茗子研末吹入鼻中,至愈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