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藥分劑

清 沈金鰲

卷九 澀劑

徐之才曰:澀可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 劉完素曰:滑則氣脫。如開腸洞泄便溺 遺失 已。 此等

鰲按、張氏言此等皆宜先攻其本。此本字乃言病之本。謂先從其發病之所由以治之。然 後加以

地榆

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稟地中陰氣。兼得天之微陽以生。降也。陰也。得發良。 惡麥冬、朱丹砂、硫黃、雄黃。

【主治】主婦人帶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惡肉。療金瘡。(本經) 止膿血。諸 。 惡瘡 血崩

【歸經】入肝腎大腸三經。兼入胃經。為專理下焦血症濕熱之品。

【前論】蘇頌曰:古者斷下多用之。 蕭炳曰:同樗皮。治赤白痢。 寇氏曰:其性沉 寒入 便血 者加

【禁忌】經疏曰:此性寒下行。脾胃虛寒作泄。白痢久而胃弱。胎產虛寒泄瀉。血崩脾 虛作

白芨

味苦辛。性微寒。無毒。得季秋之氣。兼稟金水之性以生。降也。陽中陰也。紫石英 為使。畏李核、杏仁。反烏頭。

【主治】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本經) 止 驚邪 傷。

【歸經】入肺經。為補肺逐瘀生新之品。(兼補劑)

【前論】思邈曰:肺損者。複能生之。 丹溪曰:凡吐血不止。宜加白芨以止之。 時珍曰 見。

【禁忌】經疏曰:凡癰疽已潰。不宜同苦寒藥服。

芍藥

味苦酸。性平。無毒。稟天地之陰。兼得甲木之氣以生。升而微降。陽中陰也。

【主治】〔白芍〕主緩中。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中惡腹痛腰痛。女人一切病。胎前 產 腠理。和血 逆喘咳。太 溶溶如坐水 逐賊血。

鰲按、本草載芍藥氣性功用。向來皆不分赤白。至經疏始條析之。其旨精微。今因從之。

【歸經】入脾肺肝三經。為收斂之品。(兼補劑瀉劑 脾肺引經藥 肝脾血分藥)

【前論】丹溪曰:芍藥瀉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都是血脈凝澀。亦必 酒 後 仲

時珍曰:白芍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滯。產後肝血已虛。不可更 瀉。 家血 補 白名金芍藥。赤名木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白補血。赤行血。白下氣。赤補氣。 白止痛。赤利小便。

【禁忌】經疏曰:白芍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腸胃中覺冷等症。均 忌。

五味子

味、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鹹味。性溫。無毒。得地之陰。兼天之陽氣以生。 可降。陰中微陽也。蓯蓉為使。惡玉竹。

【主治】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本經) 養五臟 除 熱。 足。收 庵)

【歸經】入肺腎二經。為收斂滋潤之品。(兼補劑 肺經血分藥 腎經氣分藥)

【前論】東垣曰: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宜此與乾薑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氣。乃火熱 必用 分量 水臟 氣浮

鰲按、東垣丹溪。皆以五味為治火熱之藥。獨寇氏專據本經性溫。謂治肺虛寒。不取其除熱 宜

【禁忌】經疏曰:嗽初起脈數。有實火。及肝家有動氣。肺家有實熱。痧疹初發。及一 切停

【炮製】時珍曰:凡使。以北產紫黑者良。入滋補藥。蜜浸蒸。入勞嗽藥。生用。俱捶 碎核

覆盆子

味甘酸。性微溫。無毒。

【主治】主起事。縮小便。澤肌膚。烏髭髮。女人食之有子。同蜜為膏。治肺氣虛寒。 (備要)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補澀之品。(兼補劑 益腎臟而固精 補肝虛而明目)

【前論】寇氏曰:此能收縮小便。服之當覆其溺器。故名。 士材曰:強腎無燥熱之偏。 固

【炮製】雷公曰:凡使。淘去黃葉皮蒂。酒蒸晒乾用。
以上澀劑草部

椿樗白皮

香者名椿。臭者為樗。味苦。性寒。無毒。稟地中之陰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疳 。樗根尤良。(開寶) 殺疳蟲蛔蟲疥 。鬼疰傳尸。蠱毒下血。赤白久痢。 不住。 濕。去脾胃陳

【歸經】入胃大腸二經。為固腸燥濕之品。(苦燥濕 寒勝熱 澀收斂)

【前論】丹溪曰:椿根白皮性涼而能澀血。凡濕熱為病宜用。但痢疾滯未盡。勿用。 孟詵 滿 氣

鰲按、時珍以樗皮為性利。但樗皮亦能止瀉。畢竟是澀藥。

【禁忌】經疏曰:凡脾胃虛寒者。崩帶屬腎家真陰虛者。忌。以其徒燥也。滯下積氣未盡者

【炮製】備要曰:凡使二皮。以東引者良。去粗皮。或醋炙蜜炙用。

秦皮

味苦。性寒。無毒。稟西北高寒之氣而生。降也。陰也。大戟為使。惡吳萸。

【主治】主風寒濕痺。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本經) 男子少精。婦人帶下。 小 煎水 敷。(【歸經】入肝膽二經。兼入腎經。為收斂之品。(兼補劑 眼科要藥)

【前論】范汪曰:秦皮之功。以能除肝熱而明目。故治目疾驚癇。以其收澀而寒。故治 崩帶

訶黎勒

即訶子。味苦酸澀。性溫。無毒。降也。陰也。

【主治】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開寶) 破胸膈結氣。通利津液。(甄權) 下宿物。止 腹虛痛。 之。及煎

【歸經】入肺大腸二經。為收斂之品。(生用清金保肺行氣煨用固氣實腸溫胃)

【前論】寇氏曰:氣虛人宜緩緩少用。以此雖澀腸。而又泄氣也。 庵曰:肺斂則音開。 嗽

【禁忌】經疏曰:凡氣虛嗽。痢初起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以六棱黑色肉濃者良。酒浸。蒸去核。取肉用。用核不用肉。

棕櫚皮

味苦澀。性平。無毒。感微陽之氣而生。

【主治】主鼻衄。吐血。破症。治腸風。赤白痢。崩中帶下。燒存性用。(大明) 主金瘡。

【歸經】入肝脾二經。為止血之品。

【前論】時珍曰:棕灰性澀。若失血去多。瘀滯已盡者。用之切當。所謂澀可去脫也。與發

【禁忌】經疏曰:凡血症初起。及瘀血未盡者。均忌。

金櫻子

味酸。性平。無毒。得陽氣而兼木化以生。降也。陰中陽也。

【主治】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本經) 〔花〕主冷熱痢。(大明) 〔東行根皮〕炒用止瀉血。及崩帶。(時珍)

【歸經】入腎經。兼入膀胱大腸二經。為固精秘氣之品。

【前論】沈存中曰:金櫻子止遺泄。取其溫且澀也。當取半黃者搗乾末用。若待紅熟熬膏。為快。

【禁忌】經疏曰:泄瀉由火熱暴注者。小便不禁。及精氣滑脫。由陰虛火熾而得者。均忌。

【炮製】備要曰:凡使。去核毛刺用。

南燭子

味酸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綱目) 〔枝葉止泄。除睡。強筋。益氣。 變

【歸經】入心脾腎三經。為固澀之品。

【前論】虞摶曰:凡變白之藥。都是氣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燭氣味和平。兼能益脾。

鰲按、綱目于南燭枝葉。載有止泄除睡變白三條。于子載有固精駐顏二條。其強筋益力。 子 子 血 半 加
以上澀劑木部

古名苦酒。味酸。性溫。無毒。得溫熱之氣。故從木火而化。

【主治】主胃脘氣疼。症瘕積聚。產後血暈。及諸失血過多發暈。止心痛。咽痛。殺一 切魚 並產

【歸經】入肝經。為收斂氣血之品(散瘀 解毒 消食)

【前論】士材曰:入藥當用米造。二三年陳者。小麥醋不及。但能傷筋損齒。不宜多食。

鰲按、大能開胃氣。醒脾氣。不但收斂之功見長也。

罌粟殼

味酸。性澀。微寒。無毒。得醋、烏梅、橘皮良。

【主治】主止瀉痢。固脫肛。治遺精。久嗽。止心腹筋骨諸痛。(綱目) 〔罌粟米〕主行 風

【歸經】入腎經。為斂肺澀腸固腎之品。

【前論】丹溪曰:治嗽用粟殼。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後藥也。治痢亦然。須先散 開胃
以上澀劑谷部

烏梅

味酸。性平。無毒得木氣之全以生。可升可降。陰也。忌豬肉。

【主治】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本經) 利筋脈。主下痢。 消酒毒 殺蟲。解魚 血崩。功同

【歸經】入肺脾二經。為斂肺澀腸。湧痰消腫之品。(二經血分藥)

【前論】時珍曰:凡用。須去核微炒。但多食損齒傷筋耳。

【禁忌】經疏曰:凡風寒初起。瘧痢未久者。均忌。

木瓜

味酸澀。性溫。無毒。稟春初之氣。得曲直之化以生。降多於升。陽中陰也。

【主治】主濕痺腳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別錄) 止吐瀉奔豚。及水腫冷熱痢心腹痛。 治腳 水利

【歸經】入脾胃肺肝四經。為利筋骨調營衛之品。(兼補劑 手足太陰血分藥)肝旺

鰲按、木瓜治轉筋。筋急者得之能舒。筋緩者得之能利。

【禁忌】經疏曰:下部腰膝無力。由精血虛。真陰不足。及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 均忌

芡實

味甘。性平。無毒。稟水土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也。

【主治】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聰耳明目。(本經) 止渴。 益腎

【歸經】入脾胃二經。兼入心腎二經。為固本益精之品。(兼補劑)

【前論】張子野曰:人之食芡。必枚嚙而細嚼之。使華液流通。轉相灌輸。其功勝於乳汁也

【禁忌】經疏曰:生食動風冷氣。小兒不宜多食。以難化也。
以上澀劑果部

赤石脂

味甘酸辛。性大熱。無毒。稟土金之氣而生。色赤又兼火象。降也。陽中陰也。畏惡大黃、松脂。

【主治】主養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腸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癰疽瘡痔。及女子崩漏 濃腸胃

【歸經】入心腎大腸三經。為固斂之品。(兼重劑 降而能收直達下焦血分要藥)

【前論】東垣曰:赤石脂固腸胃。有收斂之能。下胞衣。無推蕩之峻。 仲淳曰:大小腸下 分。故為久痢泄 要藥。又能去惡血。蓋惡血化。則胞胎無阻。東垣云。胞胎下不。澀劑可以下之是也。

【禁忌】經疏曰:凡火熱暴注者。不宜用。滯下全是濕熱。于法當利。自非的受寒邪下利白止

白石脂

味甘酸。性平。無毒。惡松脂。畏黃芩、黃連、甘草。

【主治】主養肺氣。濃腸。補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腸 熱溏。

【歸經】入肺大腸二經。為固斂之品。(兼重劑 降而能收直達下焦氣分要藥)

【前論】弘景曰:五色石脂。本經療體亦相似。別錄分條具載。今俗惟用赤白二脂。斷下痢

禹余糧

味甘。性平。無毒。丹皮為使。伏五金。製三黃。

【主治】主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症瘕大熱。(本經) 療小腹痛結煩疼。(別錄) (綱目

【歸經】入胃大腸二經。為固下之品。(兼重劑 二經血分藥)

【前論】子和曰:此手足陽明血分重劑也。其性澀。故主下焦前後諸病。李知先詩云。下焦

明礬

味酸。性寒。無毒。甘草為使。惡牡蠣。畏麻黃。即白礬。

【主治】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除痼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開寶) 除濕追涎。化痰墜濁。除風殺蟲。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驚癇。喉痺。齒痛。風眼。崩帶。脫肛。陰蝕。陰挺。癰疽疔腫。瘰癧疥癬。虎犬蛇蟲咬傷。(備要)

【歸經】入脾經。為燥濕墜痰之品。

【前論】陳師古曰: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痰涎。取其酸苦湧泄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 取其

皂礬

一名綠礬。味酸。性涼。無毒。

【主治】 主疳及諸瘡。(蘇恭) 喉痺。牙蟲。口瘡。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服。療 腸 風瀉

【歸經】入脾經。為燥濕化痰之品。

【前論】潔古曰:皂礬酸湧收澀。燥濕解毒化涎之功。與白礬同。而力則差緩也。

【禁忌】經疏曰:皂礬雖能消肉食堅積。然能令人作瀉。胃弱人不宜多用。服此者終身忌食

【炮製】雷公曰:凡使。以深青瑩淨者良。 赤用。

膽礬

一名石膽。味酸辛。性寒。有小毒。畏桂、辛夷、芫花、白薇。

【主治】主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 (本經) 散症積。咳逆上氣。及鼠 惡瘡。(別錄) 治蟲牙。鼻中息肉。(大明) 帶下赤白面

【歸經】入膽經。為吐風痰斂咳逆之品。(兼宣劑 湧吐風熱痰涎 發散風木相火)

【前論】周密曰:治咽口齒瘡毒。殊有奇功。有患喉痺欲死者。鴨嘴膽礬末醋調灌之。大吐
以上澀劑石部

烏爹泥

即孩兒茶。味苦澀。性平。無毒。

【主治】主清上膈熱。化痰生津。塗金瘡。一切諸瘡。生肌定痛。止血收濕。(綱目) 治陰

【歸經】入肺經。為清散之品。(幼科外科要藥)

【前論】仲淳曰:本是茶末。故能清上膈。又得地中之陰氣。故能涼血清熱。治金瘡以下諸

【炮製】時珍曰:此出南番。云是細茶末。納竹筒中。埋土中。日久取出。搗汁熬成。 小塊
以上澀劑土部

龍骨

味甘。性平。無毒。得陽氣以生而伏於陰。為東方之神。升也。陰中陽也。得牛黃、人參良。畏石膏。忌魚及鐵。

【主治】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症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腸癰內 解毒。辟 龍骨〕夢寐泄精。小便泄精。(別錄)

【歸經】入肝膽腎三經。兼入心大腸二經。為固斂浮越正氣之品。

【前論】雷 曰:氣入丈夫腎臟中。故益精藥宜用之。 海藏曰:並主帶脈為病。 許洪曰

【炮製】廣記曰:酒浸一宿。焙乾研粉。水飛三次用。如急用。以酒煮焙乾。
以上澀劑鱗部

牡蠣

味鹹。性微寒。無毒。得海氣結成。降也。陰也。貝母為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子良。惡麻黃、細辛、吳萸。

【主治】主傷寒寒熱。溫瘧洒洒。驚恚怒氣。除拘緩。鼠 。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 節。 療泄 詵 古

【歸經】入肝膽腎三經。為軟堅利水固腸之品。(腎經血分藥)

【前論】甄權曰:病虛而多熱者。宜同地黃、小草用之。 海藏曰:牡蠣軟堅。以柴胡引之 益精

【禁忌】經疏曰:凡病虛而有寒者忌。腎虛無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以上澀劑介部

五倍子

味酸鹹。性平。無毒。乃蟲食鹽麩子木葉中津液結成者。降也。陰也。

【主治】主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斂汗。解酒。療消渴。泄痢。瘡癬五痔。下血脫肛。 膿水 小兒

【歸經】入肺經。為收斂之品。(性澀能斂肺氣寒能降火)

【前論】丹溪曰:五倍子屬金與水。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佐他藥尤良。黃昏咳嗽。 乃

鰲按、滑精夢泄諸病。固宜收澀。然必能通而後能澀。醫學綱目載一方。以治虛而滑精者。

【禁忌】經疏曰:凡嗽由外感。瀉非虛脫者忌。

百藥煎

味酸鹹。微甘。性收。無毒。

【主治】主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收濕消酒。烏鬚髮。止下血。久痢脫肛。牙齒

【歸經】入心肺二經。為收攝之品。

【前論】汪穎曰:功與五倍子同。但經釀造。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余甘。治上焦心
以上澀劑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