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藥分劑

清 沈金鰲

卷六 瀉劑上

徐之才曰: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是也。李杲曰:葶藶苦寒。氣味俱濃。不減大黃。 能 一 大黃、牽牛、甘遂、巴豆之屬。皆瀉劑也。其催生下乳。磨積逐水。破經泄氣。凡下行者。 皆下法也。

葶藶

味辛苦。性大寒。無毒。稟陰金之氣以生。降也。陽中陰也。榆皮為使。得酒良。宜 大棗。惡僵蠶。

【主治】主症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本經)下膀胱水。伏留 熱 氣。 咳嗽。

【歸經】入肺大腸膀胱三經。為下氣行水之品。(兼通劑 肺家正藥 善逐水病)

【前論】東垣曰:大降氣。只可與辛酸同用以導腫氣。宗奭曰:有甜苦二種。其形則一。 皆 以

【禁忌】經疏曰:腫滿由脾虛不能製水。小便不通。由膀胱虛無氣以化者。均忌。蓋不利於

【炮製】雷公曰:凡使。同糯米微焙。待米熟。去米。搗用。

大黃

味大苦。性大寒。無毒。稟地之陰氣獨濃。得天之寒氣獨深而生。降也。陰也。黃芩 為使。無所畏。惡冷水。忌干漆。

【主治】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 調 小腹 權)利 痢赤白。

【歸經】入肝脾胃三經。兼入心包大腸二經。為大瀉血分實熱。盡下有形積滯之品。(五 經

【前論】東垣曰:大黃下走。用之於下必用生。若邪在上。必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驅 熱而也。

【禁忌】經疏曰:凡氣分病。及胃寒血虛。妊娠。產後。均忌。

【炮製】藏器曰:凡使。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潔古曰:酒浸入脾經。酒洗入

知母

味苦。性寒。無毒。稟天地至陰之氣而生。降也。陰也。得黃柏及酒良。伏鹽、硼砂。忌鐵器。

【主治】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本經)療傷寒久瘧 煩 熱。 蓐勞。 涼心 清肺金。

【歸經】入肺腎二經。為瀉火滋水之品。(兼補劑滑劑 肺腎氣分藥 專瀉腎家有餘之 火)

【前論】東垣曰:凡熱在上焦氣分。便秘而渴。乃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 宜用淡滲之品。瀉火清金。滋水之化源。熱在下焦 涸。無陰則陽無以化 知母入肺腎氣分。

【禁忌】經疏曰:陽痿。及易舉易痿。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 均

【炮製】時珍曰:凡使。欲引經上行。酒浸焙。欲下行。鹽水潤焙。

元參

味苦鹹。性微寒。無毒。正稟北方水氣。兼得春陽之和以生。可升可降。陰也。惡黃、乾薑、茴香、山萸。反藜蘆。勿犯銅鐵。

【主治】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餘疾。補腎氣。令人明目。(本經)暴中風傷寒。 身 熱支 癰 心

【歸經】入腎經。為壯水製火之品。(兼補劑 腎家君藥散無根浮游之火)

【前論】河間曰:此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清肅而不濁。風藥中多用之。故活人 書治 論之 陽無 結核

【禁忌】經疏曰:凡血少目昏。停飲支滿。血虛腹痛。脾虛泄瀉。均忌。

【炮製】備要曰:凡使。蒸過晒乾焙用。

白頭翁

味辛苦。性溫。無毒。稟地中微陽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得酒良。

【主治】主溫瘧狂易寒熱。症瘕積聚。癭氣。逐惡血。止腹痛。療金瘡。(本經)止毒 痢。 (【歸經】入胃大腸二經。為泄熱涼血之品。(二經血分藥 苦能堅腎寒能涼骨)

【前論】吳綬曰:熱毒下痢紫血鮮血者宜之。寇氏曰:此藥有風則靜。無風反搖。與赤 箭獨

【禁忌】經疏曰:滯下胃虛不思食。及完穀不化。泄瀉由虛寒。寒熱而不由濕毒者。均 忌。

三七

味甘微苦。性溫。無毒。

【主治】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癰腫。金瘡杖瘡。跌撲傷。俱嚼塗。或末摻。 其血

【歸經】入肝胃二經。為散瘀定痛之品。(金瘡杖瘡聖藥二經血分藥)

【前論】時珍曰:受杖前服一二錢。血不沖心。杖後服。並末敷之。去瘀消腫易愈。跌 打損 西山

黃連

味苦。性寒。無毒。稟天地清寒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主治】主熱目痛。 傷淚出。腸 腹痛下痢。女人陰中腫痛。(本經)五臟冷熱。久 下 膿血 豬肚 素) 毒。

【歸經】入心經。兼入肝膽脾胃大腸五經。為清火除濕之品。

【前論】海藏曰:黃連苦燥。苦入心。火就燥。瀉心者。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丹溪 曰: 炒。 呷下 平而宗 初病 以官

【炮製】時珍曰:黃連入心經。為治火之主藥。治本臟火則生用。治肝膽實火。豬膽汁 浸炒 炒。 獨為

【禁忌】經疏曰:血少氣虛。致驚悸煩躁。小兒痘瘡陽虛作泄。行漿後泄瀉。老人脾胃 虛寒

胡黃連

味苦。性寒。無毒。得天地清肅陰寒之氣以生。降也。陰也。惡菊花、元參、白蘚 皮。忌豬血。解巴豆毒。

【主治】主久痢成 。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霍亂下利。傷寒咳嗽。濕瘧。理腰腎。去 陰汗 五痔。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清濕除熱之品。

【前論】錢仲陽曰:凡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者。此熱勢已極。但不可用大黃、黃芩傷 胃之 丸。

【禁忌】經疏曰:凡陰血太虛。真精耗竭。胃氣脾陰俱弱者。雖見如上症。亦忌。即用。 亦

黃芩

味苦。性平。無毒。得天地清寒之氣。而兼金之性以生。可升可降。陽中陰也。

【主治】主諸熱。黃膽。腸 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本經)療痰熱。 胃 中熱 錄)主 目赤 積血

【歸經】入心肺大小腸四經。兼入膽經。為除濕清火之品。(中焦實火脾家濕熱)

【前論】東垣曰:中枯而飄者名片芩。瀉肺火。細實而堅者名條芩。瀉大腸火。丹溪曰: 黃 多用則傷肺。須先以天冬保定肺氣。而後用之。羅天益曰:肺主氣。熱傷氣。故身體麻木。 黃芩去肺熱。故補氣。柴胡退熱。乃苦以發之。散火之標也。黃芩退熱。乃寒以勝之。折火 之本也。時珍曰:黃芩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痢。得濃朴、黃連止腹痛。得桑皮瀉肺火。 得白朮安胎。得陳酒上行。得豬膽汁除肝膽火。

【禁忌】經疏曰:過服損胃。血虛寒中者。忌用。

苦參

味苦。性寒。無毒。稟天地陰寒之氣而生。降也。陰也。元參為使。惡貝母、菟絲子。反藜蘆。

【主治】主心腹結氣。積聚症瘕。黃膽。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明目止淚。(本經) 養肝 (中

【歸經】入腎經。為燥濕勝熱之品。(兼燥劑 腎經君藥故又能補陰 泄血中熱)

【前論】丹溪曰:苦參能峻補陰氣。久服每致腰重者。因其氣降而不升也。非傷腎也。 其治 久

【禁忌】經疏曰:久服損腎氣。肝腎虛而無大熱者。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糯米泔浸一夜。其腥穢氣並浮在水面上。須重重淘過。即蒸半 日。

龍膽草

味苦澀。性大寒。無毒。稟天地純陰之氣以生。降也。陰也。貫眾、赤小豆為使。 惡地黃。

【主治】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本經)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痢。去腸中 小 蟲。 去目中 膀胱火。

【歸經】入肝膽胃三經。為滌火邪除濕熱之品。(肝膽氣分藥 瀉肝膽火下焦濕熱)

【前論】潔古曰:下行之功。與防己同。酒浸則能上行外行。柴胡為主。龍膽為使。治 目疾 邪也 腹服

【禁忌】經疏曰:胃虛血少。脾胃兩虛作瀉。病虛有熱。均忌。

白薇

味苦鹹。性平。無毒。稟天地之陰氣以生。降也。陰也。惡黃 、大黃、大戟、乾薑、大棗、干漆、山萸。

【主治】主暴中風身熱支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洒洒。發作有時。 (灼熱

【歸經】入胃經。為清虛火除血熱之品。(陽明衝任要藥)

【前論】海藏曰:古方多用白薇治婦人病。仲淳曰:別錄治傷中淋露者。女子榮氣不足 則血 火旺

鰲按、白薇並能除血癖。曾治一婦人。本系產後身熱煩嘔之症。余用白薇為君。加芎、歸、微覺 點。

【禁忌】經疏曰:凡汗多亡陽。或內虛不思食。食不消。及下後內虛。腹中覺冷。或因 下太

【炮製】雷公曰:去鬚。糯米泔浸一宿。細銼。蒸拌。日晒乾用。(酒洗亦可)

白前

味甘。性微溫。無毒。感秋之氣而得土之沖味以生。降也。陽中陰也。

【主治】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呼吸欲絕。(別錄)主一切氣。肺氣煩悶。奔豚腎氣。 (大

【歸經】入肺經。為瀉肺下氣降痰之品。(肺家要藥)

【前論】寇氏曰:此能保定肺氣。治嗽多用。以溫藥相佐。尤佳。

鰲按、白前性無補益。雖寇氏稱其能保肺氣。但其功能專於降氣。氣降故痰亦下。故惟 肺氣

【炮製】雷公曰:生甘草水浸一伏時。去頭須。焙乾用。

丹皮

味辛苦。性微寒。無毒。稟季春之氣。兼得木之性以生。可升可降。陰中微陽也。畏 貝母、大黃、菟絲子。忌蒜、胡荽。

【主治】主寒熱。中風螈 。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本 經) 除 續筋 (綱

【歸經】入心肝腎心包四經。為清伏火涼血熱之品。(兼補劑 清血分又補血)

【前論】潔古曰:牡丹皮入腎心包。故治無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腎三焦。故治有汗之骨 蒸。 究 互 精

【禁忌】經疏曰:牡丹皮本入血涼血之藥。然能行血。凡女子血崩。及經行過期不盡。 均忌

薑黃

味辛苦。性熱。得火氣多金氣少以生。降也。陽中陰也。

【主治】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于鬱金。(開寶) 治 症瘕 後敗血

【歸經】入脾經。兼入肝經。為破血行氣之品。(血中氣藥)

【前論】藏器曰:薑黃辛溫色黃。鬱金苦寒色赤。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鬱金入心。 單 非

【禁忌】經疏曰:凡血虛臂痛。血虛腹痛。而非瘀血凝滯。氣逆上壅作脹者。均忌。若 誤用

蓬莪朮

味苦辛。性溫。無毒。感夏末秋初之氣。而得土金之味以生。降也。陽中陰也。得 良。

【主治】主心腹痛。中惡疰忤鬼氣。霍亂。冷氣。吐酸水。解毒。食飲不消。酒磨服之。 又 通

【歸經】入肝經。為行氣破血消積之品。(肝經血分藥 通肝經聚血 破氣中血)

【前論】蘇頌曰:此治積聚諸氣為最要之藥。與三棱同用良。婦人方中亦多使。 庵曰: 治 旺

【禁忌】經疏曰:凡氣血兩虛。脾胃素弱而無積滯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于砂盆中醋磨令盡。火畔 干。篩用。蘇頌曰:此物極堅。必於火灰 中煨

荊三棱

味苦。性平。無毒。得火土之氣以生。降多於升。陰中陽也。

【主治】主老癖症瘕。積聚結塊。產後惡血血結。通月水。墮胎。利氣。止痛。(開寶) 治氣 飲食不

【歸經】入肝經兼入脾經。為散血行氣消積之品。(肝經血分藥破血中之氣)

【前論】好古曰:三棱、蓬莪朮治積塊瘡硬者。堅者削之也。時珍曰:能破氣散結。其功近於

【禁忌】潔古曰:三棱能瀉真氣。真氣虛者忌。

海藻

味鹹。性寒。無毒。稟海中陰氣以生。降也。陰也。反甘草。

【主治】主癭瘤結氣。散頸下硬核痛。癰腫。症瘕堅氣。腹中上下雷鳴。下十二水腫。 (本 經)療皮間積聚暴 。瘤氣結熱。利小便。(別錄)治氣結心下滿。疝氣下墜。疼痛卵腫。 去 主

【歸經】入胃經。通入十二經。為除熱軟堅潤下之品。(能軟老痰兼消宿飲)

【前論】潔古曰:凡癭瘤馬刀諸瘡。堅而不潰者用之。經曰:鹹能軟堅。營衛不調。外 為浮

【禁忌】經疏曰:脾家有濕者忌。以白酒洗去鹹味。焙乾用。

昆布

味鹹。性寒。無毒。得水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 瘡。(別錄)破積聚。(思邈)

【歸經】入胃經。為軟堅潤下。除熱散結之品。

【前論】東垣曰:鹹能軟堅。故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與海藻同功。

鰲按、昆布消堅。誠為要品。余曾用此同茯苓、歸身、白朮、半夏、陳皮。治梅核膈。 二帖 一物 山

蒲公英

味甘。性平。無毒。得水之沖氣以生。降多於升。陽中陰也。

【主治】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服之。又封之。立消。(本經)

【歸經】入腎經。兼入脾胃二經。為解毒散結之品。(足少陰君藥)

【前論】時珍曰:古方有擦牙烏鬚髮還少丹。甚言此草之功。蓋取其能通腎也。故東垣 以為

青蒿

味苦。性寒。無毒。稟天地芬烈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伏硫黃。

【主治】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虱。留熱在骨節間。明目。(本經)風毒心痛。婦人血氣。 腹內 〔青蒿

【歸經】入肝膽二經。為除熱補勞之品。(二經血分藥 專治骨蒸勞熱蓐勞虛熱)

【前論】時珍曰:得春木少陽之氣最早。故所主皆少陽厥陰血分之病。

【禁忌】經疏曰:產後氣虛內寒作瀉。及飲食停滯泄瀉者。均忌。凡產後脾胃薄弱。忌 與歸

夏枯草

味苦辛。性寒。無毒。得土金之氣而生。降也。陽中陰也。土瓜為使。伏汞砂。

【主治】主寒熱瘰癧。鼠 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痺。(本經)

【歸經】入肝膽二經。為散結解熱之品。(補肝血緩肝火解內熱散結氣)

【前論】丹溪曰:此草大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樓全善曰:此治目珠疼。至夜則甚者。 神效 者。 草四 故晝

劉寄奴

味苦。性溫。無毒。

【主治】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痢。(本經)主通經。除症。止金瘡血。(大明)

【歸經】入肝經。為破血止血之品。(通行走散專入血分)

【前論】仲淳曰:昔人謂為金瘡要藥。又治產後餘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下血迅速故也。

【禁忌】經疏曰:病患氣血虛。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炮製】雷公曰:凡使。去葉用子良。以布拭去薄殼。酒蒸晒乾用。

旋複花

一名金沸草。味鹹。性溫。無毒。稟冬令之氣而生。降也。陽中陰也。

【主治】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下氣。(本經)消胸上痰結。唾 如 膠漆 主水腫 筋斷。汁

【歸經】入肺大腸二經。為下氣消痰之品。(定喘止嗽肺家要藥)

【前論】丹溪曰:宗奭言其行痰水。去頭目風。亦走散之藥。時珍曰:如上所治諸病。 其功

【禁忌】經疏曰:病患涉虛者。忌多服。冷利大腸。虛寒人禁用。

青葙子

一名草決明。味苦。性微寒。無毒。

【主治】主唇口青。(本經)治五臟邪氣。益腦髓。鎮肝。明耳目。堅筋骨。去風寒濕痺。 (【歸經】入肝經。為瀉肝明目之品。(善祛風熱)

【前論】時珍曰:青葙子治眼。與決明子莧實同功。本經雖不言治眼而主唇口青。又云。 一 陰

漏蘆

味苦鹹。性寒。無毒。得地苦鹹之味。稟天大寒之氣以生。降也。陰也。連翹為使。

【主治】主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濕痺。下乳汁。(本經)止遺溺。熱氣瘡癢。通經脈。 (別 血生

【歸經】入脾胃膽大腸膀胱五經。為泄熱解毒之品。(胃本經藥寒而通利)

【前論】龐安常曰:預解時行痘疹毒。取其寒勝熱。又入陽明故也。無則以山梔代之。 時珍

【禁忌】經疏曰:妊娠禁用。瘡瘍陰症平塌不起發者。真氣虛也。法當內塞。漏蘆苦寒。 非

苧根

味甘。性寒。無毒。得土之沖氣兼陰寒之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小兒赤丹。其浸苧汁療渴。(本經)治心膈熱。漏胎下血。胎前產後心煩。 及 服金 毒。

【歸經】入肝經。為解熱散瘀之品。(搗汁能化血為水補陰潤燥涼血)

【前論】丹溪曰:苧根大能補陰而行滯血。方家惡其賤勿用。惜哉。李仲南曰:諸傷瘀血不

【禁忌】經疏曰:病患胃弱泄瀉。及諸病不由血熱者。均忌。

牛蒡子

味苦。性平。無毒。得天地清涼之氣以生。升多於降。陽也。

【主治】主明目。除風傷。(別錄)潤肺散氣。利咽喉。去皮膚風。(元素)研末浸酒。 每日服三盞。除諸風。去丹石毒。利腰腳。又食前熟 三枚吞之。散諸結節筋骨煩熱毒。(甄 權)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散風除熱解毒之品。(通行十二經)

【前論】東垣曰:能治風濕癮疹。一也。療咽喉風熱。二也。散諸腫瘡瘍之毒。三也。 利凝

鰲按、牛蒡子功專發散。故為斑疹必用之劑。

【禁忌】經疏曰:瘡家氣虛色白。大便泄瀉者忌。痧疹不忌泄瀉。故用之無妨。癰疽已 潰。

大青

味苦。微鹹。性大寒。無毒。稟至陰之氣而生。降也。陰也。莖葉同用。

【主治】主療時氣頭痛。大熱口瘡。(別錄)治溫疫寒熱。(甄權)治熱毒風。心煩悶。 渴疾口 目)傷寒

【歸經】入心胃二經。為解散熱毒之品。(二經瀉熱主藥)

【前論】李象先曰:陽毒則狂斑煩亂。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篤。樓全善曰:大青能通 解心

【禁忌】經疏曰:此乃陰寒之物。止用以除天行熱病。不可施之虛寒脾弱之人。

青黛

味鹹。性寒。無毒。此即染澱瓮上沫紫碧色者。市肆以干澱充之。便有鍛石。宜水飛 淘淨鍛石。其澱。乃藍與鍛石作成者。氣味與藍稍有不同。而止血拔毒殺蟲之功更勝於藍。 藍葉汁。即生藍葉可以染青者。如一時不得。以青布浸汁亦善。

【主治】主消食積。(丹溪)主瀉肝。散五臟鬱火。解中下焦蘊蓄風熱。吐咯痢血。小兒 驚 止 吐衄血。金瘡血悶。除煩止渴。女人產後血暈。小兒壯熱熱疳。(大明)〔青布〕解諸物毒。 天行熱毒。小兒丹毒。並漬汁飲。燒灰敷惡瘡。(醫鑒)

【歸經】入肝經。為除熱解毒之品。(兼能涼血)

【前論】丹溪曰:藍屬水。能使敗血分歸經絡。安常曰:諸藍性味皆不甚遠。故皆能殺 蟲除

【禁忌】經疏曰:凡血症。非血分實熱而由陰虛內熱。陽無所附。火氣因空上炎。發為 唾咯

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本經)療女子陰蝕。(別錄)煮汁飲小兒。治蛔蟲 有驗。

【歸經】入胃膀胱二經。為泄熱下行之品。

【前論】雲岐曰:熱淋澀痛不得通利者。濕熱鬱於下焦也。 蓄煎湯頻飲效。

蘆根

味甘。性寒。無毒。稟土之沖氣兼感水之陰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消渴。客熱。止小便數。(別錄)胃中熱。傷寒內熱彌良。(蘇恭)解大熱。 開胃。 尖。主膈 驗。(蘇

【歸經】入肺脾腎三經。為清熱止嘔之品。

【前論】丹溪曰:甘益胃。寒降火。故能治療以上諸症。

【禁忌】經疏曰:因寒霍亂作脹。因寒嘔吐。均忌。

紫菀

味苦辛。性平。無毒。感春夏氣化。兼得地中金性以生。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款冬 為使。惡天雄、瞿麥、 本、雷丸、遠志。畏茵陳。

【主治】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本經)療咳吐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小兒 驚 癇。 (好

【歸經】入肺經。兼入胃經。為清金泄火之品。(紫入血分 辛不燥潤不寒補不滯)

【前論】思邈曰:此能治婦人小便卒不得出者。研末。井水服三撮。即通。小便血者。 服五

【禁忌】經疏曰: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也。忌獨用多用。即用亦須與二冬、百部、桑

決明子

此馬蹄決明也。味甘苦鹹。性微寒。無毒。得水土陰精之氣。兼稟乎清陽以生。惡 仁。搗碎煎。

【主治】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療唇口青。久服益精光。(本經)助肝 氣。 除

【歸經】入肝膽二經。為瀉肝明目之品。(肝家正藥)

【前論】仲淳曰:補肝明目益精。除肝臟熱之要藥也。此療目疾外。無他用。故無禁忌。

紫花地丁

味辛苦。性寒。無毒。

【主治】主一切癰疽發背。疔腫瘰癧。無名腫毒。惡瘡。(綱目)

【歸經】入肝脾二經。為除熱解毒之品。(外科要藥)

【前論】寧原曰:研末酒服三錢。能治黃膽內熱。

鰲按、紫花地丁綱目止療外科症。但考古人每用治黃膽喉痺。取其瀉濕除熱之功也。大 方家

射干

即紫蝴蝶根。味苦。性平。有毒。稟金氣而兼火氣以生。降也。陽中陰也。

【主治】主咳逆上氣。喉痺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本經) 療 老血 破症 痰。治

【歸經】入心心包三焦三經。兼入肺肝脾三經。為清火解毒。散血消痰之品。

【前論】丹溪曰:射干屬金有木與火。行足厥陰手足太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又 治便 寧

【禁忌】經疏曰:性不益陰。凡脾胃弱。臟寒。氣血虛。病無實熱。均忌。

馬兜鈴

味苦。性寒。無毒。感冬氣兼金氣而生。降也。陰中微陽也。

【主治】主肺熱咳嗽。痰結喘促。血痔 瘡。(開寶)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 不 止。

【歸經】入肺經。為清熱下氣之品。(辛苦降肺氣性寒清肺熱)

【前論】時珍曰:體輕而虛。熟則四開。為肺之象。故能入肺。錢乙補肺阿膠散用之。 非取 吐蟲

【禁忌】經疏曰:肺虛寒咳嗽。或寒痰作喘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取淨子焙用。

栝蔞實

全用為實。味苦甘。性寒。無毒。稟天地清寒之氣而生。降也。陰也。惡乾薑。畏 反烏頭。

【主治】主胸痺。(本經)洗滌胸中垢膩。此即連汁並子而言也。(丹溪)治氣喘。結胸。 痰嗽 潤降 用。又 經)除 消腫毒。

【歸經】入肺經。為潤肺降氣之品。

【前論】吳機曰:仲景治胸痺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傷寒結胸滿痛。皆用栝蔞實。乃 取其止渴 東垣 曰: 又栝

【禁忌】經疏曰:脾胃虛寒作泄者。忌。

山豆根

味苦。性寒。無毒。得土之沖氣兼感冬寒之氣以生。

【主治】主解諸藥毒。消瘡腫毒。人及馬急黃。發熱咳嗽。殺小蟲。(本經)治喉癰喉風。 齦腫齒痛

【歸經】入心肺大腸三經。為清熱解毒之品。(瀉心火以保金氣降大腸風熱)

【前論】 庵曰:心火降。則不灼肺而金清。肺與大腸相表裡。肺金清。則大腸亦清矣。

【禁忌】經疏曰:病患虛寒者勿服。

忍冬藤

味甘。性寒。無毒。感土之中氣稟天之春氣以生。 花名〔金銀花〕。

【主治】主寒熱身腫。(別錄) 治腹脹滿。止氣下 。(甄權) 熱毒血痢。水痢。濃 煎服。(治飛尸伏

【歸經】入肺經。為散熱解毒之品。(外科要藥)

【前論】時珍曰:忍冬藤葉與花功用皆同。昔人稱其治風除脹解痢逐尸為要藥。而後世 不複 論也

【禁忌】吳普曰:虛寒作泄者忌用。
以上瀉劑草部

降真香

味苦。性溫。無毒。

【主治】主燒之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李 ) 療折傷金瘡。止血

【歸經】入肝經。通入十二經。為散邪之品。

【前論】仲淳曰:入藥以色紅香氣甜而不辣者佳。深紫者不良。上部傷瘀血停積。胸膈 骨按 血。

阿魏

味辛。性平。無毒。

【主治】主殺諸小蟲。去臭氣。破症積。下惡氣。除邪鬼蠱毒。(開寶) 治風邪鬼疰。 心腹中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消結殺蟲之品。(能消肉積)

【前論】蕭炳曰:世人治瘧。多用常山、砒霜毒物。不知阿魏平易無害。且有效。方用 阿魏 痢。

【炮製】雷公曰:凡使。用缽研細。熱酒器上 過入藥。

蘆薈

味苦。性大寒。無毒。

【主治】主吹鼻殺腦疳。除鼻癢。(甄權) 主清熱殺蟲。涼肝明目。治小兒驚癇。五 疳 三蟲

【歸經】入肝心包二經。為滌熱殺蟲之品。(手足厥陰主藥)

【前論】蘇頌曰:功專殺蟲清熱。所治諸病。皆熱與蟲所主也。

鰲按近世以蘆薈為更衣藥。蓋以其清燥滌熱之功也。

黃柏

味苦。性寒。無毒。稟至陰之氣。而得清寒之性以生。降也。陰也。惡干漆。

【主治】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本經) 療 驚氣在皮間。肌膚熱 權) 治骨蒸。洗肝 胱相火。補腎水不足。堅 衝脈氣逆不渴而小便不痛。諸瘡

【歸經】入腎膀胱二經。為除熱益陰之品。(腎家要藥 膀胱引經藥專治陰虛生內熱諸 症)

【前論】元素曰:癱瘓必用之藥。 東垣曰:黃柏、蒼朮乃治痿要藥。 時珍曰:黃柏 能 製 上 虛 氣不 心 久 合

【禁忌】經疏曰:陰陽兩虛。脾胃薄弱者。均忌。

【炮製】綱目曰:黃柏性寒而沉。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製則治上。蜜製則治中

濃朴

味苦辛。性溫。無毒。稟地二之氣以生。兼得春陽而成。降也。陰中陽也。乾薑為使。 惡澤瀉、磁石、寒水石。忌豆。

【主治】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痺死肌。去三蟲(本經) 溫中益氣。消痰下 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逆冷。嘔不止。泄痢。淋露。去留熱。除驚。心煩滿。濃腸胃。(殺腸中蟲 水殼。止吐 古)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下實散滿之品。(苦降瀉實滿辛溫散濕滿)

【前論】丹溪曰:此能瀉胃中之實。然滯行則宜去之。若氣實人誤服參、 藥。多補氣 脹悶 枳實、益氣是苦則瀉

【炮製】大明曰:凡使。去粗皮。薑汁炙。或浸炒用。

苦楝子

一名金鈴子。出川蜀者佳。又名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稟天之陰氣。得地之 苦味以生。降也。陰也。茴香為使。

【主治】主溫瘧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本經) 主胸中大熱狂。 失心躁 蟲痔。(【歸經】入肝心包小腸膀胱四經。兼入肺脾胃三經。為泄熱之品。

【前論】元素曰:熱厥暴痛。非此不能除。 安常曰:能入肝舒筋。導小腸膀胱之熱。 因引

【禁忌】經疏曰:脾胃虛寒者忌用。

【炮製】雷公曰:凡使。酒拌。令透蒸。待皮軟。去皮去核。取肉用。凡用肉不用核。 用核

槐花

味苦。性平。無毒。感天地陰寒之氣。而兼水木之化以生。降也。陰也。陳者良。

【主治】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皮膚風熱。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炒研服。 (角子〕即槐實。主五內邪熱氣。止涎唾。補絕傷。火瘡。婦人乳瘕。子臟急痛。(本經) 治 五痔 目除熱 女陰瘡濕

【歸經】入肝大腸二經。為涼血清熱之品。(二經血分藥涼血要藥)

【前論】丹溪曰:槐花涼血。蓋血涼則陰自足。 蘇頌曰:嫩房角作湯代茗。主頭風。 明目 如

【禁忌】經疏曰:病患虛寒作泄。及陰虛血熱而非實熱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槐花須未開時採取。亦名槐米。陳久。炒用。凡使槐實。去單 子及五

蘇木

味甘鹹。性平。無毒。稟水土之氣而生。降多於升。陽中陰也。

【主治】主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水煮五兩。取濃汁服。(開寶) 婦人血氣心腹痛。 月候 (大 方寸匕。 產後敗血

【歸經】入肝脾腎三經。兼入心胃二經。為散表行血之品。(三陰經血分藥)

【前論】潔古曰:味辛性涼。發散表裡風氣。宜與防風同用。又能破死血。 時珍曰: 少用

【禁忌】經疏曰:產後惡露已盡。由血虛腹痛者。不宜用。

巴豆

味辛。性溫。有毒。生於盛夏六陽之令。而成於秋金之月。降也。陰也。芫花為使。 畏大黃、黃連、藜蘆、冷水。

【主治】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症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能蕩滌五臟六腑。 開通 金瘡膿血

【歸經】入胃大腸二經。為斬關奪門之品。(兼燥劑 能開竅宣滯)

【前論】丹溪曰:巴豆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勿用。 海藏曰:若急治。為水穀道路之 劑。 瀉。 與大黃同用。瀉火反緩。為其性相畏也。

【禁忌】經疏曰:凡一概湯散丸劑。切勿輕投。即不得已急症。亦須炒熟。壓令油極淨。 入

桑根白皮

味甘辛。性寒。無毒。得土金之氣而生。降多於升。陽中陰也。續斷、桂心、麻 忌鐵。

【主治】主肺氣喘滿。傷中。五勞六極。(本經) 去肺中水氣。唾血熱咳。水腫腹滿 臚 脹。 客忤。 出汗 水氣 頌)

【歸經】入肺經。為清金之品。(兼燥劑 辛瀉肺邪有餘而止嗽 甘固元氣不足而補虛)

【前論】羅謙甫曰:桑皮瀉肺。是瀉肺中火邪。非瀉肺氣也。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市h 氣得 火 入

【禁忌】經疏曰:凡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咳嗽者。勿用桑皮。

桑根白皮

味甘辛。性寒。無毒。得土金之氣而生。降多於升。陽中陰也。續斷、桂心、麻 忌鐵。

【主治】主肺氣喘滿。傷中。五勞六極。(本經) 去肺中水氣。唾血熱咳。水腫腹滿 臚 脹。 客忤。 出汗 水氣 頌)

【歸經】入肺經。為清金之品。(兼燥劑 辛瀉肺邪有餘而止嗽 甘固元氣不足而補虛)

【前論】羅謙甫曰:桑皮瀉肺。是瀉肺中火邪。非瀉肺氣也。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去則氣得 火 入

【禁忌】經疏曰:凡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咳嗽者。勿用桑皮。

枳殼

味苦鹹。性微寒。無毒。降也。陰也。

【主治】主風癢麻痺。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 大 兩脅脹痛 五膈。及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散結逐滯之品。(泄肺氣除胸痞息痛利)

【前論】陳承曰:脾無積血。心下不痞。濁氣在上。則生 脹。 時珍曰:枳實、枳殼。 其胸膈。枳殼利腸胃。然仲景治胸痺痞滿。以枳實為要藥。諸方治下血痔痢。大腸秘塞。裡急後重。又以枳殼為通劑。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殼不獨治高也。蓋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 三焦相通。一氣而已。則二物分亦可。不分亦可也。

鰲按、胸痺痞滿。病之在高者。仲景以枳實治之。下血痔痢。大腸秘塞。裡急後重。病 之在 時調用 當。其多生議說也

【禁忌】經疏曰:肺氣虛弱。脾胃虛。中氣不運。而痰壅喘急。咳嗽不因風寒入肺。氣 壅。

山梔子

味苦。性寒。無毒。稟天之清氣。得地之苦味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 。瘡瘍。(本經) 療目赤熱痛。胸心大小腸大 渴。(熱厥心 疝氣。

【歸經】入心肺胃三經。為泄火之品。(能使心肺熱邪屈曲下行從小便出而三焦鬱火以 解)

【前論】河間曰:治實火之血。順氣為先。氣行則血自歸經。治虛火之血。養正為先。 氣壯 火。及痞塊中火

【禁忌】經疏曰:凡脾胃虛弱。血虛發熱。心肺無邪熱。小便閉由膀胱氣虛。均忌。

【炮製】丹溪曰:治上中二焦。連殼用。治下焦。去殼。洗去黃漿。炒用。治血病。炒黑用

郁李仁

味苦辛酸。性平。無毒。得金氣而兼木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本經) 腸中結氣。關格不通。(甄權) 十九粒 因悸。目

【歸經】入脾大小腸三經。為潤燥泄氣破血之品。(脾經氣分藥)

【前論】陳承曰:郁李仁性專下降。善導大腸燥結。利周身水氣。然下後多令人津液虧 損。

【禁忌】經疏曰:津液不足者。忌。

大腹皮

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蠱毒。痰膈醋心。並以薑鹽同煎。入疏氣藥良。(開寶) 下 一 瘴瘧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下氣行水之品。(兼通劑 辛瀉肺溫和脾)

【前論】仲淳曰:凡人脾胃虛。則寒熱不調。逆氣攻走。則痰滯中焦。結成膈症。或濕 熱鬱 陽明

鰲按、腹皮下氣。亦與檳榔同。不獨子也。但檳榔破氣最捷。其性為烈。腹皮下氣稍遲。 其【禁忌】經疏曰:病涉虛弱者。忌。

【炮製】思邈曰:鴆鳥多集此樹。宜以酒洗清。再大豆汁洗。晒乾用。

竹葉

味辛甘。性寒。無毒。稟陰氣以生。降也。陰中微陽也。

【主治】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本經) 〔竹茹〕主嘔 。溫氣寒熱。吐血。崩中。(別錄) (大明) 養血清 主風

【歸經】入心胃二經。為滌熱之品。(竹葉竹茹專治上焦煩熱 竹瀝中風主藥)

【前論】汪機曰:竹茹入肺胃經。能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竹瀝入肝經。滑利走竅。 能 消 熱。 瀝味 風。未有不因陰虛火旺。痰熱壅結而致者。如 陰既虛。火必旺。煎熬津液。結而為痰。壅塞 偏痺不仁。竹瀝能遍走經絡。搜剔一切痰結。 經脈流轉。中風之症自除矣。 時珍曰:竹瀝

【禁忌】經疏曰:竹茹。凡胃寒嘔吐。感寒挾食作吐。忌用。竹瀝。凡寒痰濕痰及飲食 生痰

天竺黃

味甘。性寒。無毒。竹之津液結成。

【主治】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開寶) 治中風

【歸經】入心經。為除熱豁痰定驚之品。(幼科要藥 涼心經 利心竅)

【前論】仲淳曰:此即大竹內所結之黃粉。氣味功用與竹瀝相同。但竹黃氣稍緩而無寒 滑之 豁

雷丸

味苦鹹。性微寒。無毒。稟竹之餘氣。兼得地中陰水之氣以生。降也。陰也。荔實、濃朴、芫花為使。惡葛根。

【主治】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本經) 作摩膏。治小兒百病。 逐 風。

【歸經】入胃大腸二經。為消積殺蟲之品。

【前論】陳承曰:經言利丈夫不利女子。乃疏利男子元氣。不疏利女子臟氣。故曰久服 令人

【炮製】大明曰:入藥炮用。 蘇恭曰:此竹之苓也。乃竹之餘氣所結。大小入栗。生 土中
以上瀉劑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