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藥分劑 | 清 沈金鰲 |
味辛。性溫。無毒。稟春陽之氣以生。升也。陽也。川芎為使。惡五石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
【主治】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久服下氣明目。(本經)利九竅。通鼻塞涕出。 治面腫引齒痛。頭眩。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生鬚髮。去白蟲。(別錄)通關脈。治頭痛憎寒體噤。(大明)鼻淵。鼻鼽。鼻窒。鼻瘡。及痘後鼻瘡。並研末入麝少許。蔥白蘸入數次。 甚良。(綱目)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辛香走竄之品。(二經氣分藥 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頭腦巔頂)
【前論】汪機曰:肺主鼻。膽移熱於腦。則鼻多濁涕而成淵。風寒客於腦則鼻寒。經云。 腦滲為涕。王冰云。膽液不澄。則為濁涕。如泉不已。故曰鼻淵。時珍曰:肺開竅於鼻。而陽明胃脈環鼻而上行。腦為元神之府。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 傾 岐
【禁忌】經疏曰:凡氣虛人忌。偶感風寒鼻塞。亦忌。頭腦痛屬血虛火熾者忌。齒痛屬胃火
味辛。性溫。無毒。稟清芬之氣而生。降也。陽中微陰也。
【主治】主心腹痛。霍亂。腎氣痛。水磨塗外腎並腰腎痛處。(大明)散冷氣。引胃氣上升。進飲食。(元素)噎膈吐食。(時珍)
【歸經】入肺腎二經。兼入胃經。為開發之品。(理氣要藥)
【前論】東垣曰:白檀調氣。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薑、棗。用之
味辛。性溫。無毒。稟地二之氣以生。降也。陽也。
【主治】主中惡心腹痛。蠱毒疰迕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 婦 熱。 小便頻
【歸經】入胃腎二經。兼入肺經。為順氣止痛之品。(疏利胸腹邪逆之氣 一切氣病)
【前論】宗奭曰:烏藥性和。來氣少。走泄多。但不甚剛猛。同沉香磨服。治胸腹冷氣 甚穩 庵 中氣
【禁忌】經疏曰:辛溫散氣。病屬虛氣者忌。世人多同香附治婦人一切氣病。不知氣有 虛實 口渴
【炮製】備要曰:凡使。酒浸一宿用。亦有 研者。
一名薰陸香。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得天三之氣而兼地二之化以生。可升可降。陽也。
【主治】主風水毒腫。去惡氣伏尸。癮疹癢毒。(別錄)治耳聾。中風口噤不語。婦人血氣。 (之才) 庵)
【歸經】入心脾二經。兼入肝經。為活血伸筋之品。(香竄歸心苦溫歸肺辛溫能通十二 經)
【前論】元素曰:香竄能入心經活血定痛。故為癰疽瘡瘍心腹痛要藥。 庵曰:其治癲 狂者
鰲按、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無不效。
【禁忌】經疏曰:癰疽已潰。不宜服。諸瘡膿多時。未宜遽用。
味苦辛。性平。無毒。稟金水之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破血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漏猝下血。目中翳暈痛膚赤。(開寶)破 症 瘕宿 並入
【歸經】入肝經。為散血消腫。定痛生肌之品。(通行十二經 散結氣 消滯血)
【前論】寇氏曰:沒藥大概通滯血。血滯則氣壅瘀。氣壅瘀則經絡滿急而作痛。凡打撲 跌 肌。
【禁忌】經疏曰:凡骨節痛。胸腹脅肋痛。非由血瘀而由血虛者。產後惡露去多。腹中 虛痛
即冰片。味辛苦。性微寒。無毒。稟火金之氣而生。升也。陽中陽也。
【主治】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本經)治驚癇痰迷。鼻 息。 喉
【歸經】入肺經。兼入心脾二經。為散火通竅之品。(能透骨髓)
【前論】寇氏曰:此物大通利關膈熱塞。大人小兒風涎閉塞。及暴得驚熱。其為濟用。 然非 若 用 向
【禁忌】經疏曰:凡中風非由外來風邪。而由氣血虛。小兒吐瀉後成慢脾驚。亦屬虛寒。 非
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偏風口面 斜。毒風筋攣不語。心神驚掣。虛而健忘。(甄權)治腳氣痺痛。 諸筋
【歸經】入肝經。為平木之品。
【前論】時珍曰:茯神木一名黃松節。聖濟錄有松節散。茯神木一兩。乳香一錢。每末 二錢
鰲按、肝風內煽發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無不神效。蓋此症雖屬肝。 而內 木。
味苦辛。性平。無毒。稟木中之陰氣以生。降也。陰中陽也。
【主治】主霍亂中惡。赤白久痢。除疳 疥癬。牙齒蟲痛。並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 除膚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祛風逐濕之品。(專行血分 去風殺蟲能行經絡直達病所)
【前論】蘇頌曰:古方多用浸酒。治風 腰膝痛不可忍。
【禁忌】經疏曰:腰痛非由風濕者忌。
【炮製】蘇頌曰:此出廣南。皮白堅韌。可作繩索。入水不爛。
味辛鹹。性溫。無毒。稟木氣而兼火金之性以生。升也。陽也。柏實為使。惡麥冬。 畏空青、人參、苦參。伏丹砂。即皂角。
【主治】主風痺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療腹脹滿。消穀。除咳嗽。囊 結。 風口噤
【歸經】入肺大腸二經。為通竅搜風之品。(能通上下關竅)
【前論】好古曰:皂莢厥陰之藥。活人書治陰毒。正氣散內用皂莢。引入厥陰也。孫用 和曰 可使 為 秘 為外科要藥。功同皂莢。但更鋒銳。直達患所。潰散癰疽。
【禁忌】經疏曰:似中風症。由陰虛火炎。煎熬成痰。熱極生風。至猝然仆蹶。不可遽用稀
【炮製】好古曰:凡用皂莢。有蜜炙、酥炙、絞汁、燒灰之異。各依方用。
一名檉柳。稟陽春之氣以生。升也。陽也。
【主治】主剝驢馬血入肉毒。以木片火炙熨之。並煮汁浸之。(開寶)枝葉消痞。解酒毒。 利小便。(時珍)
【歸經】入心肺胃三經。為開發升散之品。(入血解血分之毒)
【前論】仲淳曰:近世治痧疹熱毒不能出。用為發散之神藥。經云。少陰所至為瘍疹。 正劉 皮毛也。
味辛。性平。無毒。稟金氣而生於春陽之令。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主治】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逐寸白。腸中 喘息。 蟲。食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散風除濕。消積殺蟲之品。(兼瀉劑)
【前論】藏器曰:諸蟲皆因濕而生。氣食皆因寒而滯。士瀛曰:嗜酒人血入於酒為酒鱉。 多 背
【炮製】藏器曰:凡使蕪荑。以氣膻者良。乃山榆仁也。經疏曰:入藥用大者。小者即 榆莢
味辛苦。性溫。無毒。在天得少陽之氣。為五車星之精。在地得火金之味而生。降 陰也。遠志為使。惡元參、蛇皮。
【主治】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 。小兒三歲不能行。疽瘡陰蝕。(本經)男子陰 痿。 囊 強 權)治中風骨節攣急。補五勞七傷。(大明)釀酒治風痺。四肢攣急。(蘇頌)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祛風濕壯筋骨之品。(兼補劑)
【前論】元素曰:腎得其養。則妄水去而骨壯。肝得其養。則邪風去而筋強。汪機曰: 風家 精。
【禁忌】經疏曰:下部無寒濕邪而有火。及肝腎虛而有火。均忌。
味苦辛。性微寒。無毒。稟陽氣以生。兼得金化而成。升也。陽也。惡烏頭、石膏。
【主治】主筋骨間寒熱。濕痺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本經)風頭痛。腦 鳴。 目 涼諸
【歸經】入肝膀胱二經。兼入胃經。為搜風涼血之品。(兼輕劑 能散上部風熱)
【前論】之才曰:齒雖屬腎。為骨之餘。而上齦屬胃。下齦屬大腸。陽明風熱上攻‵h 動搖腫痛。蔓荊能散陽明風熱。故齒堅。時珍曰:體輕浮。上升而散。故所主者。皆頭面風熱之症。仲淳曰:六淫之邪。風則傷筋。寒則傷骨。而為寒熱。甚則或成濕痺。或為拘攣。
【禁忌】經疏曰:頭目痛不因風邪而由血虛有火者。忌之。元素云。胃虛人不可服。恐 生痰
【炮製】雷公曰:凡使。去蒂子下白膜。酒浸一日。蒸之。晒乾用。
味苦。性平。無毒。內稟天地清寒之性。外感南方初陽之氣而生。
【主治】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汁服。(開寶)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婦人血氣疼痛。 經水凝澀。(時珍)
【歸經】入肝經。為勝熱泄結破瘀之品。(外科要藥 肝心包血分藥)
【前論】張實之曰:寒勝熱。苦走骨。紫入營。故能活血消腫。利小便而解毒也。
鰲按、紫荊皮為跌撲損傷家必用之藥。亦以其能破宿血。行滯氣也。
味甘。性平。微寒。無毒。稟土氣兼感冬春之氣而生。
【主治】主清盲膚翳赤腫。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KT 豆。及疳氣攻眼。(開寶) 療羞 明怕
【歸經】入肝經。為平潤之品。(並入本經氣分血分 潤肝燥)
【前論】仲淳曰:其蕊萌於冬而開於春。故為厥陰肝家正藥。但形與芫花相似。芫花狹 小。而密蒙花差大為異。當詳辨之。
鰲按、本草詳載密蒙花主治諸症。要皆肝虛有熱所致。蓋目者。肝之竅也。目得血而能 視。 密蒙
味辛。性溫。無毒。得南方之陽。受西方之陰。稟火金之氣而生。可升可降。陽也。 杏仁為使。得鹽味佳。畏款冬花、防風、附子、雄黃。可收水銀。中其毒者涼水麻仁漿解之。閉口者殺人。多食乏氣喘促。久食失明。傷血脈。五月食。損氣傷心。令人多忘。
【主治】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熱痺痛。下氣。(本經)散寒除濕 解 鬱結
【歸經】入脾肺二經。兼入心包絡經。為散寒逐濕補火之品。(兼燥劑)
【前論】吳猛曰:其氣香。其性下行。能使火熱下達。不致上熏。許叔微曰:凡腎氣上 逆。 川椒 服椒 脾除
【禁忌】經疏曰:肺胃素熱。大腸積熱。一切陰虛陽盛。火熱上沖者。均忌。
【炮製】寇氏曰:凡使。微炒使出汗。乘熱入竹筒中。搗去裡面黃殼取紅用。未盡。再 搗用
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主水。腹脹滿。利小便。(蘇恭)治十二種水氣。及腎虛耳猝鳴聾。膀胱急。(甄 權)
【歸經】入脾膀胱二經。為利水之品。(行積水逐留飲)
【前論】原禮曰:椒氣下達。故椒目能治腎虛耳鳴。用巴豆、菖蒲同研。以松脂、黃蠟
熔為
豬上
不行
以上宣劑木部
味苦。性溫。無毒。
【主治】主寒中。下氣。除熱。(本經)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健脾開胃和中消食之品。
【前論】仲淳曰:穀芽具生化之性。故能調理脾胃。脾胃和則中自溫。氣自下。熱自除也。
味苦甘辛。性熱。有毒。畏葛花、赤小豆、綠豆粉、鹽、枳 。
【主治】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本經)通血脈。濃腸胃。潤皮膚。消憂發怒。宣 言 暢意
【歸經】入十二經。為開發宣通之品。
【前論】好古曰: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能居中而緩。用為導引。能通行一身之表。 至
【禁忌】丹溪曰:本草止言酒性熱而有毒。不言其濕中發熱。近於相火。大醉後振寒戰。
味甘。性微寒。無毒。即粟之糯者。
【主治】治寒熱。利大腸。療漆瘡。(別錄)治筋骨攣急。殺瘡疥熱毒。(孟詵)
【歸經】入肺經。為宣暢之品。
【前論】時珍曰:肺瘧。及陽盛陰虛夜不得眠。及食鵝鴨成瘕。妊娠下黃汁。皆治之。
【禁忌】孟詵曰:能擁五臟氣。動風。迷悶人。不可多食。養生曰:粘滯易成黃積病。 小兒
味鹹。性溫。無毒。
【主治】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本經)補虛劣。壯血脈。化穀食。止泄瀉。不 動 風氣 滿。(【歸經】入脾胃二經。為補虛化谷之品。(兼補劑)
【前論】寇氏曰:暴食稍似腳弱。下氣故也。熟則大益人。帶生則冷能損人。
味甘鹹。性溫。無毒。豆蔻、砂仁、烏梅、木瓜、白芍、五味為之使。
【主治】主化宿食。破冷氣。止心腹脹滿。(蘇頌)溫中。下氣。開胃。止霍亂。除煩。 消痰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健土化積之品。(兼瀉劑 能助胃氣上行而資健運)
【前論】丹溪曰:能行上焦滯血。除腹內寒鳴。多服久服。能令人消腎。士材曰:麥芽 能消
鰲按、麥芽功用與穀芽相似。而消食之力更緊。補益則不如谷也。但能墮胎。妊婦勿用。
【禁忌】經疏曰:能消米面諸果食積。無積滯脾胃者。忌用。
味甘。性溫。無毒。出泉州陳久者良。
【主治】主療臟腑中風氣。調中下氣。開胃。消宿食。主霍亂。心膈氣痰逆。除煩。破 症結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消導之品。
【前論】時珍曰:閃挫腰痛者。 過淬酒服之效。產後欲回乳。炒研酒服二錢。日二。 立止
【禁忌】經疏曰:脾陰虛。胃火盛者。均忌。能落胎。孕婦少食。
味甘。性溫。無毒。紅入米心。陳久者良。
【主治】主入營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傷。治赤白痢。下水穀。(丹溪)殺山嵐瘴 氣。 治
【歸經】入脾胃大腸三經。為破血消食之品。(兼燥劑)
【前論】時珍曰:凡婦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吳瑞曰:以紅曲釀酒。 則
味苦。性寒。無毒。能升能降。陰中陰也。
【主治】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兩腳疼冷。(別錄)瘧疾。骨蒸。犬咬。 中 盜汗
【歸經】入肺經。入胃經。為解表除煩之品。(解肌發汗下氣調中)
【前論】博物志曰:豉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 得蒜則止血。炒熟則止汗。亦麻黃根節之義也。士材曰:豉之入肺。所謂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之義也。傷寒瘴氣。肺先受之。喘吸煩悶。亦肺氣有餘耳。何弗治耶。
【禁忌】經疏曰:傷寒傳入陰經。與直中三陰者。皆不宜用。熱結胸中。煩悶不安。此欲成
以上宣劑谷部
味辛。性平。葉溫。根須平。並無毒。稟天之陽氣。得地之金味而生。升也。陽也。
【主治】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傷寒骨肉碎痛。喉痺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 寒 宏景)霍亂轉筋。及奔豚氣。腳氣心腹痛。(大明)利耳鳴。通二便。時疾熱狂。陰毒腹痛。
【歸經】入肺肝胃三經。為解散之品。(兼輕劑 達表和裡通陽治血)
【前論】時珍曰:生用辛散。熟用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藥也。肺病宜食之。肺主氣。外應 諸病
【禁忌】仲景曰:蔥同蜜食殺人。同棗食令人病。時珍曰:服地黃常山人。忌食。經疏曰:
味辛。性溫。無毒。煎湯不可過熟。熟則力減。
【主治】主胸膈冷。上氣。面目黃赤。(別錄)暴風毒腫。流四肢疼痛。(宏景)治喘咳反胃。
【歸經】入肺經。為利氣豁痰。發汗散寒。除腫止痛之品。(通行經絡 能搜剔內外痰結 及胸
【前論】丹溪曰:痰在皮裡膜外及脅下。非此不能達。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義。
【禁忌】經疏曰:肺經有熱。及陰虛火炎生痰者。均忌。
生者味辛甘。熟者味甘。性皆溫平。皆無毒。稟土金之氣以生。能升能降。陽也。
【主治】主大下氣。消穀。去痰癖。搗汁止消渴。(本經)製面毒。(蕭炳)治肺痿吐血。 同羊肉紙魚煮食。治勞瘦咳嗽。(日華)生搗服。治噤口痢疾。(汪穎)主吞酸。化積滯。解 酒毒。
【歸經】入脾胃肺大腸四經。為消食化痰之品。(生食升氣熟食降氣辛宜肺甘宜脾)
【前論】孟詵曰:多食萊菔動氣。惟生薑能製其毒。 庵曰:夏日食萊菔菜。秋不患痢。冬
味辛甘。性平。無毒。可升可降。陽也。
【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寬胸膈。發瘡疹。熟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
【歸經】入肺脾二經。為行氣消痰之品。
【前論】丹溪曰: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
【禁忌】經疏曰:萊菔下氣耗血。服地黃、首烏者。不可食。其子。虛弱人大忌。
味辛。性微溫。無毒。稟天地之陽氣以生。升也。陽也。秦椒為使。惡黃芩、黃連、天鼠糞。殺半夏、莨菪毒。
【主治】主歸五臟。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別錄) 主 效 肺 性 珍)
【歸經】入肺心脾胃四經。為發散之品。(嘔吐反胃聖藥 散寒發表止嘔開痰)
【前論】藏器曰:生薑本溫。要熱則去皮。要涼則留皮。成無己曰:薑棗辛甘。能行脾胃津
味辛。性大熱。無毒。稟天地之陽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中陰也。
【主治】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出汗。逐風濕痺。腸 下痢。(本經)寒冷腹痛。中惡。 皮 主心下寒痞。(好古)〔炮薑〕除胃冷。(蕭炳)
【歸經】入心肺脾胃腎大腸六經。為除寒散結。回陽通脈之品。(兼燥劑)
【前論】東垣曰:乾薑乃心脾二經氣分藥。宜甘草緩之。好古曰:服乾薑以治中者。必上僭 有 入 炮薑主除胃冷而守中。溫經止血。虞摶曰:乾薑生則逐寒邪。炮則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則耗 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故也。須以生甘草緩之。辛熱以散裡寒。寶鑒曰:炮薑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炮黑止吐衄。血見黑則止也。
【禁忌】經疏曰:生薑、乾薑、炮薑。禁忌略同。大約久服傷陰損目。誤服亦然。凡陰虛內
味辛。性微溫。無毒。稟金氣多火氣少而生。升也。陽也。伏鐘乳石。
【主治】主消穀。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拔四肢熱。止頭痛。發痘疹。通心竅。(嘉 )
【歸經】入肺脾二經。兼入心經。為透發之品。(辟一切不正之氣)
【禁忌】經疏曰:辛香發散。氣虛人不宜食。痘疹出不快。非風寒外侵。穢惡觸犯。不宜食
以上宣劑菜部
味苦。氣溫。無毒。
【主治】主腎疰腰痛。膀胱氣痛。腎冷。炒研每溫酒服一錢。(大明)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
【歸經】入肝經。為治下部之品。(能治腎膀胱因寒所生之病)
【前論】士瀛曰:橘核入肝。與青皮同。故治腰痛及潰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于核也。時珍
【炮製】備要曰:凡使。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
味苦。性平。無毒。得金氣以生。降也。陽中陰也。
【主治】主嘔噦不止。婦人產後口乾。(大明)煮汁主渴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孟詵)療腳氣。(時珍)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下氣之品。(兼瀉劑 和胃降肺氣清熱解暑毒)
【前論】蘇海峰曰:枇杷葉治肺胃病。取其下氣之功也。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
【炮製】雷公曰:凡採得。濕葉重一兩。乾者三葉重一兩。乃為氣足堪用。粗布拭去毛。甘 咳
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心痛。小腸氣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調服。(寇氏)治 疝氣痛。婦人血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散寒祛濕之品。
【前論】李 曰:荔枝核同牛膝、補骨脂、延胡索、合歡子、茴香、木瓜、杜仲、橘核、萆
味緩甘。性溫。無毒。得土中之陽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中陰也。
【主治】主清咽喉而主渴。濃腸胃而止瀉。下氣醒酒。消食除煩。解河豚毒。一切魚鱉毒。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清解之品。
【前論】丹溪曰:橄欖性熱。能致上壅。不可多食。
鰲按、橄欖之熱。在乎兩頭。切去之。但用中段。便不熱。以少鹽腌之。便不上壅。
味苦。性寒。有小毒。感時令之火熱。稟地中之伏陰而生。升也。陰中陽也。
【主治】主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本經)去鼻中息肉。(別錄)治腦寒 疸。濕熱
【歸經】入肺脾胃三經。為湧吐之品。(陽明吐藥 能吐風熱痰涎上膈宿食)
【前論】東垣曰:難經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此飲食內傷。填塞胸之物成 陰
鰲按、王禎云。瓜類不同。其用有二。供果者為果瓜、甜瓜、西瓜。供菜者為菜瓜、胡瓜、是俗不辨。團
【禁忌】經疏曰:瓜蒂極苦而性上壅。能損胃傷血。耗氣散神。凡胸中無寒。胃家無食。皮疸
以上宣劑果部
一名銅綠。味酸。性平。微毒。銅稟土中以生。青則其英華秀出於外所結成者。
【主治】主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治膚赤。息肉。(藏器)主風爛眼淚出。(之才)
【歸經】入肝膽二經。為專去風痰之品。
【前論】抱朴子曰:治皆肝膽之病。亦金勝木之義也。
【禁忌】經疏曰:凡目痛膚翳不由風熱外侵。而由肝虛血少者。忌用。
以上宣劑金部
即硼砂。味鹹甘。性涼。無毒。採取煎淋結成。亦如硝石、 砂之類。
【主治】主消痰止嗽。破症結。喉痺。(大明)上焦胸膈痰熱。生津液。去口氣。消障翳。除
【歸經】入肺經。為生津去痰泄熱之品。(喉科要藥 亦能柔五金而去垢膩)
【前論】蘇頌曰:今醫家用硼砂治咽喉。最為要切。寇氏曰:初覺喉中腫痛。含化咽津。 則然取其柔物也。其治痰熱眼目障翳者。取其去垢也。
鰲按、芽兒雪口。以硼砂一味研細吹之。即效。
【禁忌】經疏曰:硼砂克削為用。消散為能。宜攻有餘。難施不足。此暫用之藥。非久服之
【炮製】時珍曰:出西番者白如明礬。出南番者黃如桃膠。皆是煉結而成。
以上宣劑石部
味甘。性平。無毒。乃陰氣之液也。
【主治】主稟肅殺之氣。宜煎潤肺殺祟之藥。及調疥癬蟲癩之散。(虞摶)百草頭上露。止
【歸經】入肺經。為潤澤之品。(兼補劑)
【前論】徐之才曰:霜殺物。露滋物。性隨時異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則處暑矣。瘧必由
【炮製】時珍曰:凡取露水。于朝日未 時。拂取用之。
一名生熟湯。味甘鹹。無毒。以新汲水百沸湯和勻。
【主治】主調中消食。凡痰瘧及宿食毒惡之物腫脹。欲作霍亂者。即以鹽投中。進一二升。
【歸經】入三焦經。為調和陰陽之品。
【前論】馬志曰:上焦主納。中焦主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陰陽調和。升降周流。則臟定者 言之 陽水
【炮製】回春曰:河水與井水合用。亦名陰陽水。
以上宣劑水部
味鹹。性平。無毒。稟水金之氣以生。
【主治】主辟百藥毒。及人馬久患疥。(嘉 )調精益氣。治惡瘡疥。並風瘙白癜 瘍風。(塊
【歸經】入腎經。兼入肺經。為調精益氣之品。
【前論】仲淳曰:凡毒藥之性多熱。鴿得金水之氣。故能解諸藥毒。
【禁忌】經疏曰:本經雖云調精益氣。其用止長於祛風解毒。然而未必益人。故孟詵云。食
味甘。性溫。無毒。出北地。寒號蟲糞。降也。陰中陰也。惡人參。損人。
【主治】主療心腹冷氣。小兒五疳。辟疫。治腸風。通利氣脈。女子月閉。(本經)通和血脈 凡血 疝痛 發寒
【歸經】入肝經。為行血止痛之品。(肝經血分藥 入肝最速引經有功止能行血不能生 血)
【前論】 庵曰:五靈脂治血崩。非正治之藥。乃祛風之劑。衝任經虛。被風襲傷營血。以之脈盛
鰲按、五靈脂專於散瘀行血。大有奇效。一婦人自縊半夜。其家救之。雖蘇。次日遍身青紫 生五 令 愈
【禁忌】經疏曰:血虛腹痛。血虛經閉。產婦去血過多發暈。心虛有火作痛。血虛無瘀滯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此物多夾砂石。絕難修治。凡使。研細。酒飛去砂石。晒乾收用。時珍曰:此藥氣甚燥惡。粒大如豆。採之有如糊者。有粘塊如糖者。人以砂石雜而貨之。故以糖心
鰲按、劉禹錫云。寒號蟲四足。有肉翅。能飛。但不甚遠。則知此雖名蟲。既能飛。則屬鳥
以上宣劑禽部
味辛。性微熱。無毒。西方之獸屬金。風從虎者。風為木。虎屬金。木受金製也。其性升。陽也。
【主治】主除邪惡氣。殺鬼疰毒。主驚。治惡瘡鼠 。頭骨尤良。(別錄)〔脛骨〕治筋骨毒定痛。 悸。(孟詵)明目去翳。(時珍)
【歸經】入腎經兼入肝經。為搜風健骨之品。
【前論】李 曰:用脛骨者。虎之一身筋力。皆出於前之脛骨中。性氣藏焉。故用以入藥。當
鰲按、時珍之說極是。治病必從其類。不得概執脛骨為良。
【禁忌】經疏曰:凡血不足以養筋。以筋骨疼痛者。宜少用。
【炮製】雷公曰:凡使虎骨。捶碎。去髓。塗酥或酒或醋炙黃。凡使虎睛。取真者。以生羊
味辛。性溫。無毒。降也。陽中陰也。忌大蒜。
【主治】主辟惡氣。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本經)療諸凶邪氣鬼氣。中惡邪。不 諸血諸痛
【歸經】入脾經。通行十二經。為開關利竅之品。(走竄飛揚內透骨髓外徹皮毛)
【前論】東垣曰:麝香入脾治肉。牛黃入肝治筋。冰片入腎治骨。又麝香風病在骨髓者宜之 清油 麝 若諸 耶。
【禁忌】經疏曰:凡病之屬於虛者。法當補益。概勿施用。
以上宣劑獸部
味鹹。性微寒。有毒。
【主治】主五邪驚啼悲傷。燒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療蟻 。(別錄)風冷濕痺。通經
【歸經】入肝經。兼入胃大腸二經。為走竄之品。(兼通劑 功專行散通經絡達病所)
【前論】李仲南曰:性專行散。中病即止。不可過服。
【禁忌】經疏曰:癰疽已消。禁服。痘瘡元氣不足。不能起發。亦忌。
【炮製】備要曰:凡使或炮。或燒。或酥炙。或醋炙。或童便炙。或油煎。或土炒。或蛤粉
味鹹甘。性平。有小毒。畏磁石及酒。
【主治】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螈 癲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癇弄舌搖頭。大人五邪。言產難。目
【歸經】入肝經。為走竄之品。(兼輕劑 能引諸藥入肝散邪)
【前論】寇氏曰:蛇蛻從口退出。眼睛亦退。今眼藥及去翳膜用之。取此義也。
【禁忌】經疏曰:小兒驚癇癲疾。非外邪客忤。而由肝心虛者。不效。
味甘鹹。性溫。有毒。生土穴陰霾之處。稟幽暗毒癘之氣而生。降也。陰中陰也。得酒良。
【主治】主中風濕痺不仁。筋脈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大風疥癩。及暴風與白
【歸經】入肺肝二經。為祛風除濕之品。(內走臟腑外徹皮膚透骨搜風截驚定搐)
【前論】雷 曰:蛇性竄。能引藥至於有風疾處。故能治風。仲淳曰:癘風疥癬頑皮等症。非所
【炮製】雷公曰:凡用。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乾。如此三次。以 下
一名海螵蛸。味鹹。性微溫。無毒。稟水中之陽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惡白 芨、白蘞、附子。又名墨魚。
【主治】主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症瘕。無子。(本經)驚氣入腹。腹痛 環臍 治婦人瘧。消癭 出如泉。(【歸經】入肝腎二經。為通經絡祛寒濕之品。(肝經血分藥)
【前論】丹溪曰:經閉有有餘不足二症。有餘者血滯。不足者肝傷。烏賊骨所治。是肝傷血
時珍曰:此厥陰血分藥也。味鹹走血。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血。故諸血病皆治之。
【禁忌】經疏曰:其氣味鹹溫。血病多熱者。勿用。
【炮製】備要曰:凡使。以魚鹵浸。炙黃用。
以上宣劑鱗部
味甘。性溫。無毒。海物皆鹹。惟此味淡。故以為名。
【主治】主血損傷憊。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疝瘕。女人帶下。產後瘦瘠 補五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益陰之品。(兼補劑)
【前論】日華子曰:此雖形狀不典。而甚益人。阮氏曰:淡菜生海藻上。故治癭與海藻同功
以上宣劑介部
味甘鹹。性平。有毒。蜂得火氣之甚而生。故房亦有毒。取懸樹受風露者良。
【主治】主驚癇螈 。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又療蜂毒毒腫。(開寶)主附骨癰疽。根在臟腑。塗瘰癧成 。止風蟲牙痛。敷小兒重舌。起陽痿。( 庵)
【歸經】入胃經。為祛風殺蟲之品。
【前論】韓保升曰:露蜂房。陽明藥也。外科齒科。及他病用之者。亦取其以毒攻毒。兼殺
鰲按、賊風與附骨疽。本自不同。附骨疽痛處必發熱。四肢乍寒乍熱。小便赤。大便秘。卻 身 酒
【禁忌】經疏曰:凡病屬氣血虛無外邪者。與癰疽潰後元氣乏絕者。均忌。
即蠶之自死者。味鹹辛。性平。無毒。蠶屬陽。而僵者又兼金木之化。升也。陽也。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主治】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瘡病。女子崩中赤白產後 瘰癧
【歸經】入肺肝三焦三經。為祛風化痰之品。(兼輕劑)
【前論】張元素曰:輕浮而升。故能去皮膚諸風如蟲行。丹溪曰:僵蠶屬火。兼土與金 木。 痛及 散 曰
【禁忌】經疏曰:凡本經所治諸病。非由風寒外邪客入者。均忌。
味甘。性平。有毒。稟火金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也。
【主治】主療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澀。手足抽掣。形緊小者良。(開寶)小兒驚癇風搐。大人 瘧。耳聾。疝氣。諸風瘡。女人帶下陰脫。(綱目)
【歸經】入肝經。為驅風逐邪之品。(能引諸風藥直達病所)
【前論】汪機曰:破傷風宜以全蠍、防風為主。龔信曰:諸風眩掉搐掣。瘧疾寒熱耳聾。皆
【禁忌】經疏曰:似中風。及小兒慢脾病。屬於虛者。均忌。
【炮製】備要曰:凡使。全用。去足焙。或用尾。尾力尤緊。名蠍梢。
味辛。性溫。有毒。稟火金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也。畏蜘蛛、雞屎、桑皮、白鹽。
【主治】主鬼疰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瘧。去三蟲。(本經)療心腹寒熱積聚(綱
【歸經】入肝經。為去風散結之品。
【前論】吳瑞曰:行而疾者。惟風與蛇。此能製蛇。故亦能截風。故所主多屬厥陰肝病。仲 瘭
【炮製】備要曰:凡使。取赤足黑頭者。火炙。去頭足尾甲。將荷葉裹煨。或酒炙用。一名
以上宣劑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