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藥分劑

清 沈金鰲

卷一 宣劑上

徐之才曰:宣可去壅。生薑、橘皮之屬是也。李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傳入裡。三陰實而不受。逆於胸中。窒塞不通。而或噦或嘔。所謂壅也。三陰者脾也。故必破氣藥如生薑、橘皮、藿香、半夏之類瀉其壅塞。王好古曰:木郁達之。火鬱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皆宣也。

桔梗

味苦辛。性微溫。有小毒。感輕清之氣而生。升也。陽中陰也。畏白芨、龍膽草。忌豬肉。伏砒。

【主治】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本經)利五臟腸胃。除寒熱風痺。療咽喉痛。下蠱毒。(別錄)治下痢。破血積氣。消聚痰涎。去肺熱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 主中惡。小兒驚癇。(甄權)下一切氣。止霍亂轉筋。心腹脹痛。除邪辟溫。破症瘕肺癰。養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痺。(大明)利竅。治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嗌胸膈滯氣及痛。除鼻塞(元素)治寒嘔。(東垣)主口舌生瘡。赤目腫痛。(時珍)

【歸經】入肺心二經。兼入胃經。為開發和解之品。(兼瀉劑肺經氣分藥)

【前論】張元素曰:桔梗清肺氣。利咽喉。其色白。故為肺部引經。同甘草為舟楫之劑。 如大黃苦泄峻下之藥。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須用辛甘升之。譬如鐵石入江。非舟楫不載。 所以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朱震亨曰:乾咳嗽。乃痰火之邪鬱在肺中。宜桔梗開之。痢

【禁忌】經疏曰:凡攻補下焦藥中勿入。氣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用。須去頭上尖硬二三分。並去浮皮。泔浸。微炒。

天麻

味辛。性平。無毒。得土之辛味。兼感天之陽氣以生。升也。陽也。一名定風草。苗 名赤箭根。即天麻。

【主治】主諸風濕痺。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開寶)治冷氣痺。癱

【歸經】入肝經。為祛風之品。(肝經氣分藥)

【前論】東垣曰:肝虛不足者。天麻、川芎以補之。羅天益曰:眼黑頭旋。風虛內作。 非天麻不能治。天麻為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久服則遍身發紅丹。是驅風之驗也。寇宗奭曰: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而用之。圖經曰:天麻用根。有由內達外之理。赤箭用苗。有自表入裡之功。

【禁忌】經疏曰:風藥多燥。風能勝濕故也。凡病患覺津液少。口乾舌燥咽乾痛。大便澀。

【炮製】備要曰:凡用。以明亮堅實者佳。濕紙包煨熟。切片。酒浸一宿焙。

秦艽

味苦辛。性平。無毒。感秋金之氣而生。降多於升。陰中微陽也。菖蒲為使。畏牛乳。

【主治】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痺肢節痛。下水利小便。(本經)
療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別錄)
傳尸骨蒸。治疳疾。及時氣。(大明)
療酒疸黃膽。解酒毒。去頭風。(甄權)
除陽明風濕。及手足不遂。口噤。牙痛。口瘡。腸風瀉血。能養血榮筋。(元素)
治胃熱。虛勞發熱。(時珍)

【歸經】入胃大腸二經。兼入肝膽二經。為泄散疏利之品。(胃大腸去風濕藥)

【前論】李時珍曰:此手足陽明藥。兼入肝膽。故手足不遂黃膽煩渴之病須之。取其去陽明濕熱也。陽明有濕。則身體酸疼煩熱。陽明有熱。則日晡潮熱骨蒸。三痺必用之藥。

鰲按、感受風寒發熱。遍身疼痛。必以秦艽治之。以其能散結除邪也。並能養胎。

【禁忌】經疏曰:下部虛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以布拭去黃白毛。乃用還元湯浸一宿。晒乾用。時珍曰:形作羅紋

柴胡

味苦。性平。一云微寒。無毒。稟仲冬之氣。兼得地之辛味以生。升也。陰中陽也。半夏為使。惡皂莢。畏藜蘆。

【主治】主傷寒邪熱。痰熱結實。虛勞肌熱。嘔吐心煩。諸瘧寒熱。頭眩目赤。胸痞脅氣。口苦耳聾。女人熱入血室。胎前產後諸熱。小兒痘疹。五疳羸熱。散十二經瘡疽血凝氣聚。功同連翹。(備要)腸胃心腹中結氣。五臟間游氣。胸中邪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痺 拘攣肩背疼痛。脾痺。陽氣下陷。平肝膽心包三焦相火。及頭痛眩暈。(本

【歸經】入肝膽心包三焦四經。為表散之品。(四經引經藥 少陽經表藥其功發表和裡 退熱升

【前論】東垣曰:柴胡能引清氣行陽道。傷寒外諸有熱病則加之。無熱不必加之。能引胃氣上行。升騰而行春令。時珍曰:癆有五。癆在肝膽心心包有熱。則柴胡乃此四經必用之藥。癆在脾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為升清退熱必用之藥。惟癆在肺腎。當斟酌用之。 然亦非必禁用也。孫琳曰:凡瘧癆熱從髓出。若加剛劑。氣血愈虧。熱有在皮膚。在臟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真銀柴胡。一服可愈。南方者力減。必三服乃可愈。

汪昂曰:凡脅痛。多是肝木有餘。宜小柴胡東加青皮、川芎、白芍。又左脅痛。宜活血行氣。右脅痛。宜消食行痰。又熱入血室。男女皆有之。柴胡在臟主血。在經主氣。

鰲按、今人治瘧。必用柴胡。若非柴胡即不足以為治者。故致輾轉淹滯。變生不測。竟 能殞 陽。 正氣 而醫家猶曰柴胡為治瘧要藥。吾開手即用之。不知其何以死。病家亦曰以柴胡治瘧而竟不效。 此其命之 是在古 為治癆 乏羸瘦 當須 但真

【禁忌】經疏曰:凡虛人氣升嘔吐。及陰虛火熾炎上。法所同忌。瘧非少陽經者勿入。

【炮製】備要曰:產銀州者色白黃而大。北產者色微黑而細。並良。南產者強硬不堪用。 外

前胡

味苦。一云甘辛。性微寒。無毒。得土金之氣。而感秋冬之令以生。降也。陽中陰也。半夏為使。惡皂莢。畏藜蘆。

【主治】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下氣。治傷寒寒熱。(本經)能去熱 實。 煩悶。 (時珍)

【歸經】入肺三焦二經。兼入脾胃大腸肝膀胱五經。為解散之品。(兼瀉劑 降痰下氣 要藥)

【前論】時珍曰:前胡性降。與柴胡純陽上升不同。故其功長於下氣。氣下則火降。痰 亦降 散大 施之

【禁忌】經疏曰:凡陰虛火熾。煎熬真陰凝結為痰而嗽。真氣虛而不歸元。以致胸脅逆 滿。

防風

味甘辛。性微溫。無毒。稟天地之陽氣以生。升也。陽也。畏萆薢。惡藜蘆、白蘞、乾薑、芫花。

【主治】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本經)煩 滿 脅痛 赤眼。 (大明)治上焦風邪。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經絡中留濕。主上部見血。(元素)頭痛目 眩。脊

【歸經】入肝大腸三焦三經。為表發疏散之品。(搜肝瀉肺 發表祛風勝濕)

【前論】蘇恭曰:凡風藥。皆能勝濕。東垣曰: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下。乃風藥中 潤劑 使也。 子臟風 藥也。

【禁忌】經疏曰:似中風。產後血虛發痙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風寒。溏泄不因寒 濕。 均

獨活

味辛苦。性溫。無毒。稟天地正陽之氣以生。升也。陽也。

【主治】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 。女子疝瘕。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問久 新 痙癇濕痺

【歸經】入腎經。為搜風去濕之品。(少陰引經氣分藥氣緩而善搜)

【前論】汪機曰:二活本非異種。仲景治少陰所用獨活。必緊實者。東垣治太陽所用羌活。 蘇恭 人因 乃撥 陽之症

【炮製】時珍曰:凡使。去皮或焙用。二活同。

羌活

味性同獨活。一名獨搖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一物二種。或云。獨活是羌活母。 形虛大。有白點如鬼眼。節疏色黃者。為獨活。色紫節密氣猛烈者。為羌活。俱能引氣上升。通達周身。

【主治】主治與獨活同。(本經)主入足太陽以理游風。兼入足少陰厥陰氣分。瀉肝氣。 搜肝風。 要藥。(【歸經】入膀胱經。兼入肝腎二經。又入小腸經。為發表搜風勝濕之品。(膀胱小腸行 經 風藥 肝腎氣分藥專治足太陽風濕諸病 氣雄善散)

【前論】汪昂曰:中風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二風痱四肢不收。三風 忽不知人。 四 氣 中

【禁忌】經疏曰:凡血虛發痙。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俱屬內症。 均忌。誤用必反劇。

延胡索

味辛苦。性溫。無毒。稟初夏之氣。而兼得金之辛味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主治】主破血。產後諸病因血所為者。婦人月經不調。腹中結塊。崩中淋露。產後血暈。 落胎 止痛。通小便。(時珍)

【歸經】入肝經。兼入肺脾腎心包四經。為利氣活血以止痛之品。(總治氣血凝結之病)

【前論】時珍曰:入手足太陰厥陰。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用之奇效

【禁忌】經疏曰:此藥性溫味辛。能走而不能守。故經事先期。及一切血熱為病。凡崩 中淋

【炮製】備要曰:凡使。取根如半夏。內黃小而堅者良。酒拌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

貝母

味辛苦。性平。無毒。在地則得土金之氣。在天則稟清肅之令而生。可升可降。陰中 微陽也。濃朴、白薇為使。畏秦艽。反烏頭。

【主治】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痺。乳難。金瘡風痙。(本經)咳嗽上氣。 止煩 逆滿。

【歸經】入心肺二經。為散結泄熱潤肺清火之品。(肺家氣分藥 苦瀉心火辛散肺郁)

【前論】汪機曰:貝母肺經藥。半夏脾胃經藥。切不可代。蘇恭曰:能散心胸鬱結之氣。 用 痰 清心家之煩熱。則小腸之熱亦解矣。經曰:一陰一陽結為喉痺。一陰者少陰君火也。一陽者 少陽相火也。解少陰少陽之熱。除胸中煩熱。則喉痺之症自愈。

【禁忌】經疏曰:寒濕痰食痰嗽。濕痰在胃。惡心欲吐。痰飲作寒熱。脾胃濕痰作眩。 及痰

【炮製】雷公曰:凡使。擘去內米許大者心一顆。拌糯米炒黃。去米用。備要曰:川產 開瓣

細辛

味辛。性溫。無毒。稟天地陽升之氣以生。升也。陽中陽也。棗根為使。惡黃 、山 萸、野狼毒。忌生菜。畏硝石、滑石。反藜蘆。

【主治】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痺痛死肌。(本經)溫中下氣。破痰利水 道。 開胸中。除喉痺。 鼻。風癇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膽。通精氣。(別錄)

【歸經】入心小腸二經。為散風泄熱之品。(心家引經腎家本藥 肝腎血分藥)

【前論】宗奭曰:治頭面風痛。不可缺此。元素曰:以獨活為使。治少陰頭痛如神。亦 止諸 細 則味

【禁忌】經疏曰:此風藥也。升燥發散。凡內熱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 虛頭

【炮製】雷公曰:凡使。切去頭。須揀去雙葉者不用。

白茅根

味甘。性寒。無毒。正稟土之沖氣。兼感春陽生生之氣而生。可升可降。陽也。

【主治】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本經)下五淋。除客熱 在 腸胃 寒噦逆

【歸經】入心脾胃三經。為清火治血之品。(除伏熱清瘀血)

【前論】時珍曰:甘能清伏熱。利小便。故治以上諸症良藥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 苦寒

【禁忌】經疏曰: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均忌。

川芎

味辛。性溫。無毒。稟天之溫氣。地之辛味以生。升也。陽也。白芷為使。畏黃連。 伏雌黃。

【主治】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痺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本經)治腦中冷。 動 面上 痛。 癰。一 止瀉痢。

【歸經】入肝經。兼入心包膽二經。為補血潤燥行氣搜風之品。(少陽引經藥功專和血 通 肝)

【前論】寇宗奭曰:頭面風不可缺。然須以他藥佐之。元素曰:上行頭目。下行血海。 能散 經。 須 時 麥 芎

【禁忌】汪機曰:川芎為肝經藥。若單服日久。則辛喜歸肺。肺氣偏勝。金來賊木。肝必受

蛇床子

味苦辛。性溫。無毒。感地之燥氣而生。可升可降。陽也。惡丹皮、貝母、巴豆。 伏硫黃。

【主治】主男子陰痿濕癢。女人陰中腫痛陰癢。除痺氣。利關節。癲癇。惡瘡。(本經) 去男 帶。煎

【歸經】入命門三焦二經。為疏風去濕之品。(二經氣分藥 補腎散寒強陽益陰)

【前論】好古曰:此藥令人陽氣盛數。號曰鬼考。

鰲按、凡右腎命門有虛寒症者宜用。若腎家有火。下部有熱。及陽易舉者。雖有濕宜斟酌用之。

【炮製】雷公曰:凡使。百部濃汁浸一宿。晒乾。生地汁拌蒸半日。晒乾用。大明曰:去

味辛苦。性溫。無毒。感天之陽氣。兼得地之辛味而生。升也。陽也。惡 茹。畏青 葙子。

【主治】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本經)治一百六十種惡風鬼疰。 流 面身

【歸經】入膀胱經。為專去風寒濕邪之品。(足太陽經風藥專主寒鬱本經頭腦痛)

【前論】元素曰:此藥氣雄壯。寒鬱太陽經必用之藥。顛頂痛非此不除。同木香治霧露之

【禁忌】經疏曰:溫病頭痛發熱口渴或骨疼。及春夏傷寒陽症頭疼。產後血虛火炎頭痛。均

白芷

味辛。性溫。無毒。得地之金氣。兼感天之陽氣以生。升多於降。陽也。當歸為使。 惡旋複花。製雄黃、硫黃。

【主治】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可作面脂。(本經)風邪 久 渴 止痛 及肺經 血風眩暈

【歸經】入肺胃大腸三經。為散風表汗除濕通竅之品。(正陽明引經本藥)

【前論】東垣曰:白芷療風通用。芳香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河間曰:正陽明頭痛。熱厥也。

【禁忌】經疏曰:嘔吐因於火。漏下赤白。陰虛火熾。病由血熱所致者。均忌。

木香

味辛苦。性溫。無毒。稟夏秋之陽氣。兼得土之陽精以生。降也。陰中陽也。

【主治】主邪氣。辟毒疫溫鬼。(本經)治心腹一切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霍亂。 泄 瀉痢 劣。女 為病。逆

【歸經】入三焦經。為行氣之品。(三焦氣分藥升降諸氣泄肺氣和脾胃氣疏肝氣)

【前論】寇宗奭曰:此專泄決胸腹間滯塞冷氣。他則次之。得橘皮、蔻仁、生薑相佐。 效尤 氣 之

【禁忌】經疏曰:肺虛有熱。元氣虛脫。及陰虛內熱諸病有熱。心痛屬火。均忌。

高良薑

味辛。性大溫。無毒。稟地二之氣以生。升也。陽也。

【主治】主胃中冷逆。(別錄)治腹內久冷氣痛。去風冷痺弱。(甄權)健脾胃。寬噎膈。破冷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溫中散寒之品。(兼燥劑噫逆胃寒家要藥)

【前論】楊士瀛曰:凡噫逆胃寒者。此為要藥。人參、茯苓佐之。為能溫胃。解散胃中 風邪

【禁忌】經疏曰:胃火作嘔。暑霍亂。火熱注瀉。心虛作痛。均忌。

【炮製】時珍曰:宜同東壁土炒過入藥。

白豆蔻

味辛。性大溫。無毒。感秋燥之令。而得乎地之火金以生。升也。陽也。

【主治】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本經)散胸中滯。寬膈進食。去白睛翳膜。(寒熱

【歸經】入肺經。兼入胃經。為行氣之品。(肺經本藥流行三焦溫暖脾胃)

【前論】蘇頌曰:古方用治胃冷食即吐。及嘔吐。楊士瀛曰:能治脾虛瘧疾嘔吐寒熱。能消

【禁忌】經疏曰:凡嘔吐反胃不因於寒。及由陽虛者。與火升作嘔。因熱腹痛者。均忌。

縮砂仁

味辛。性溫。無毒。稟天地陽和之氣以生。降多於升。陽也。得訶子、草蔻、白蕪荑、鱉甲良。

【主治】主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痢。腹中虛痛。下氣。(本經)主冷氣痛。止休息氣痢 通滯氣

【歸經】入肝腎脾胃四經。兼入肺大腸心包三經。為行氣調中之品。(通行結滯)

【前論】韓飛霞曰:腎惡燥。砂仁之辛可以潤之。又屬土。主醒脾調胃。引諸藥歸宿丹田。和中

【禁忌】經疏曰:本非肺經藥。亦有咳逆用之者。通指寒邪鬱肺致咳之症。若肺熱咳逆。及

鬱金

味辛苦。性寒。無毒。稟天令清涼之氣。兼得土中金火之味以生。降也。陰也。入酒亦能升。

【主治】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血淋。尿血。金瘡。(本經)單用治女人宿血氣心痛。 冷 心癲狂蠱

【歸經】入心肝二經。兼入胃經。為行氣解郁涼血破瘀之品。(兼瀉劑)

【前論】仲淳曰:鬱金本入血分之氣藥。其治諸血症者。正謂血之上行皆屬內熱火炎。此藥 乃

【禁忌】經疏曰:凡病屬真陰虛極。陰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竅。而非氣分拂逆。肝氣

香附

味甘。性微寒。無毒。稟天地溫燥之氣。兼得土金之味以生。降也。陽中陰也。

【主治】主除胸中熱。充皮毛。(本經)治心腹中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 利三焦 候不調

【歸經】入肝經。兼入肺三焦二經。為調氣開鬱之品。(肝家氣分藥 血中氣藥 通行十二

【前論】李中梓曰:此乃治標之劑。惟氣實血未大虛者宜之。不然。恐損氣而燥血。愈 致其附於

【禁忌】經疏曰:月事先期。血熱也。法當涼血。禁用此藥。誤犯則愈先期矣。

【炮製】時珍曰:生用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用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止血。童便浸 聚。 沉香 紙引 艾 效

藿香

味辛。性微溫。無毒。稟清芬之氣以生。升多於降。陽也。

【主治】主治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吐瀉心腹絞痛。(別錄)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

【歸經】入肺脾二經。兼入胃經。為清上治中之品。(脾胃吐逆要藥)

【前論】王海藏曰:手足太陰之藥。故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入黃 四君子湯則補脾。仲淳 能引清陽之氣上通巔頂也。

【禁忌】經疏曰:凡陰虛火旺。胃弱欲嘔。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胃家邪實

蘭草

即省頭草。一名都梁香。味辛。性平。無毒。稟天地清芬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防己為使。

【主治】主利水道。殺蠱毒。辟不祥。(本經)除胸中痰癖。(別錄)其氣清香。生津止渴。潤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消痰除惡。散郁解結之品。(功專清肺開胃)

【前論】元素曰:肺主氣。肺氣鬱結。則上竅閉而下竅不通。胃主納水穀。胃氣鬱滯。 則水 能利 瘀。 能除陳氣。可知蘭草固以 不祥之氣。亦胃中受病也

荊芥

味辛。性溫。無毒。得春氣而生。升也。陽也。反驢肉、無鱗魚。

【主治】主寒熱鼠 。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疸。(本經)單用治惡風賊 風。 口 脊 寒。 清頭

【歸經】入肝經。兼入膽胃二經。為發表祛風理血之品。(兼輕劑 肝經氣分藥)

【前論】海藏曰:能搜肝風。時珍曰:入厥陰氣分。長於祛風邪。散瘀血。破結氣。消瘡毒 多。 錢微焙

鰲按、荊芥入肝經。本為治風之劑。然言去瘀吐衄血痢崩漏婦人血風產後血暈等症。以 風木 防風

【禁忌】經疏曰:凡表虛有汗。血虛寒熱。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均忌。

【炮製】備要曰:莖穗並用。或獨用穗。以穗在巔。善升發也。治血須炒黑用。

薄荷

味辛苦。性溫。無毒。感杪春初夏之氣。而得乎火金之味以生。升也。陽也。

【主治】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發汗。大解勞 小兒風癮疹。打

【歸經】入心肺二經。為解散風熱之品。(兼輕劑 肝心包氣分藥搜肝風抑肺盛)

【前論】士良曰:能引諸藥入營衛。故能發散風寒。寇宗奭曰:小兒驚狂壯熱。須此引藥。也。

【禁忌】經疏曰:凡虛人不宜多服。令人汗出不止。

紫蘇

味辛。性溫。無毒。得天陽和之氣。兼地之金味以生。可升可降。陽也。忌鯉魚。

【主治】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別錄)除寒熱。治一切冷氣。(孟詵)治心腹脹滿。止 消痰利肺 子〕治 消痰止嗽

【歸經】入心肺胃三經。為發表散寒之品。

【前論】時珍曰:紫蘇近世要藥也。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 氣安 散血 子。 散風 梗

【禁忌】經疏曰:凡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頭痛者。宜斂宜補。不可用蘇葉。火升作嘔 者。

菊花

味苦甘。性平。歷四時之氣。得天地之清氣。獨稟金精以生。可升可降。陰中微陽也。白朮、枸杞根、桑皮為使。花葉根莖並用。

【主治】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痺。利血氣。久服輕身耐老延 權)

【歸經】入心肝脾肺膽胃大腸小腸八經。為祛風明目之品。(兼補劑 專製風木兼主肝氣 不

【前論】范至能曰:治頭風。則白菊尤良。丹溪曰:黃菊花屬土與金。有水與火。能補陰血水之 用治 木。 益血

鰲按、菊花並莖葉打汁飲。可治疔瘡。以渣外敷。紅線疔尤為要藥。以疔瘡之生。由風 火之

【炮製】宗奭曰:菊花惟單瓣味甘者入藥。至能曰:惟甘菊一種可食。仍入藥。黃白二 種皆

味苦辛。性生寒熟溫。無毒。感少陽生發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也。

【主治】主熱 煩滿不能食。生搗汁服三四合。多則令人吐。(本經)主久瘧痰 。服汁 取吐 (成

【歸經】入肝經。兼入腎經。為祛風除濕之品。(肝經血分藥 走而不泄香可開脾)

【前論】仲淳曰:春生之藥。本合風化。風能勝濕。苦寒除熱。故本經以之主熱 煩滿不能

【禁忌】經疏曰:痺痛由脾腎兩虛陰血不足。不由風濕而得者。忌服。以此為風藥。凡風藥

【炮製】備要曰:凡使。去粗皮。留枝葉花實。酒拌蒸晒九次。蜜丸。甚益元氣。若非 九 味

款冬花

味辛甘。性溫。無毒。得天地陰寒之氣。兼稟金水之性以生。降也。陰中陽也。杏 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元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 、黃芩、連翹、青葙
一云。雖畏貝母。得之反良。十一二月開花。如黃菊。微見花未舒者良。

【主治】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痺。諸驚癇。寒熱邪氣。(本經)消渴。喘息呼吸。(別錄)療 消痰。洗

【歸經】入肺經。為潤肺瀉熱止嗽之品。(治嗽要藥寒熱虛實皆可施用)

【前論】蘇頌曰:本經主咳逆。古方用為溫肺治嗽之最。郭佩蘭曰:隆冬獨秀。先春開放。非肺

鰲按、咳逆消渴喘急。皆火炎氣逆之病。款冬辛散而潤。甘緩而和。善能降下。氣降則火亦 平矣

【炮製】雷公曰:凡使。去蕊殼。但取淨花。甘草水浸一宿。晒乾。入丸微焙用。

常山

味辛苦。性寒。有毒。稟天地陰寒之氣以生。畏玉竹。忌蔥菜及菘菜。伏砒石。得甘 止瘧。

【主治】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本經)療鬼蠱往來。水脹洒洒 惡寒熱。腹

【歸經】入肺心肝三經。為吐痰截瘧行水之品。(兼通劑 功專治諸瘧)

【前論】雷 曰:春夏用莖葉名蜀漆。秋冬用根名常山。時珍曰: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瘧 之功 瀛曰: 之效。

【禁忌】經疏曰:凡真氣虛者忌用。

【炮製】士材曰:常山生用則吐。與甘草同必不吐。若酒浸炒透用錢許。每見奇功。未 必吐

百部

味苦。性微寒。無毒。正得天地陰寒之氣而生。

【主治】主咳嗽上氣。(別錄)治肺熱。潤肺。(甄權)治傳尸骨蒸勞。治疳積。殺蛔蟲 寸白蟲

【歸經】入肺經。為潤肺殺蟲之品。

【前論】仲淳曰:百部根正得天地陰寒之氣。故蜀本雲微寒。日華子言苦。若本經言微溫者

鰲按、綱目以百部為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以此分別。 夫百

【禁忌】經疏曰:百部味苦。脾虛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藥同用。庶不傷胃氣。凡用。 酒浸

威靈仙

味微辛鹹。性溫。無毒。稟春夏之氣而生。升也。陽也。忌茗、曲。

【主治】主諸風。宣通五臟。去腹內冷滯。心膈痰水。久積症瘕。 癖氣塊。膀胱宿膿 惡水 腸風邪

【歸經】入膀胱經。為行氣祛風之品。(痛風要藥 宣疏五臟通行十二經絡)

【前論】丹溪曰:威靈仙屬木。治痛風要藥也。上下皆宜。其性好走。亦可橫行。朝服 暮效 指麻 浮 真氣。即痛風亦當分新久。新痛屬寒。宜辛溫藥。久痛屬熱。宜清涼藥。河間謂暴熱非熱。 久病非寒是也

【禁忌】經疏曰:風藥性升而燥。走而不守。凡病非風濕。及陽盛火升。血虛有熱。表 虛有

茜草

別名血見愁。味酸鹹。性寒。無毒。稟土水之氣。兼得天令少陽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陰也。

【主治】主寒濕風痺。黃膽。補中。(本經)止血內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蠱毒。可以 染絳 產後 血。(【歸經】入心肝腎心包四經。為涼血行血之品。(兼通劑 肝心包血分藥 涼無病之血 行已 傷

【前論】士瀛曰:色赤入營。氣溫行滯。味酸入肝。兼咸走血。專於行血活血。俗方治 女子 治。

【禁忌】經疏曰:病患雖見血症。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忌。

剪草

味苦。性涼。無毒。稟天地清寒至陰之氣以生。

【主治】主諸惡瘡疥癬。風瘙 蝕。有蟲。浸酒服。(大明)主一切失血。(時珍)

【歸經】入心肝二經。為涼血止血之品。

【前論】元素曰:上部血。須用剪草、丹皮、天冬、麥冬。許叔微曰:此治癆瘵吐血損 肺。

鰲按、茜草剪草。均為治血藥。但茜草止血。又能行血。故既止吐衄崩尿。又消瘀通經。 是用

【禁忌】經疏曰:剪草大苦大寒。雖治血熱妄行神效。若脾腎俱虛。胃口薄弱。見食欲 嘔及

鉤藤

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別錄)小兒驚啼螈 。熱擁客忤。胎風胎癇。(甄權) 大人

【歸經】入肝心包二經。為息風靜火之品。(除心熱平肝風專能定驚止搐)

【前論】河間曰: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暈。皆肝風相火之病。鉤藤通心包 於肝

【炮製】時珍曰:鉤藤久煎則無力。純用鉤。取其力銳也。

絡石

味苦。性微寒。無毒。稟少陽之令。兼得地之陰氣以生。丹皮為使。惡鐵落。畏貝母、菖蒲。

【主治】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不通。水漿不下。(本經)大 驚 入腹

【歸經】入心肝腎膽胃五經。為涼血退熱之品。

【前論】時珍曰:絡石性質耐久。氣味平和。神農列之上品。李當之稱為藥中之君。其功主

鰲按、絡石之功。專於舒筋活絡。凡病患筋脈拘攣。不易伸屈者。服之無不獲效。屢試 屢驗

【禁忌】經疏曰:陰臟人畏寒易泄者。忌服。

【炮製】雷公曰:凡使。取生石者用。生木香不用。以粗布揩去毛。于熟甘草水浸一日 夜。

馬勃

味辛。性平。無毒。

【主治】主惡瘡。馬疥。一名馬庀。(本經)主清肺。散血止嗽。治喉痺咽痛。鼻衄失 音。 外

【歸經】入肺經。為解熱之品。

【前論】時珍曰:馬勃輕虛。上焦肺經藥也。東垣治大頭病。咽喉不利。普濟消毒飲亦 用之
以上宣劑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