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逢原

清 張璐

卷二 隰草部

黃者苦甘平,白者苦辛平,皆無毒。野生者名苦薏,可搗塗癰腫疔毒,服之傷人腦。

《本經》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痺,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發明] 菊得金水之精英,補水以製火,益金以平木,為去風熱之要藥。故《本經》專主頭目風熱諸病,取其味甘氣清,有補陰養目之功。蓋益金則肝木平而風自息,補水則心火製而熱自除矣。其治惡風濕痺者,以其能清利血脈之邪,而痺濕得以開泄也。又黃者入金水陰分,白者入金水陽分,紫者入婦人血分。觀《金匱》侯氏黑散,《千金》秦艽散,俱用菊花為君,時珍所謂治諸頭目,其旨深矣。近有一種從番舶來六月開花,但有正黃而無間色,豈特黃州獨瓣為異哉。

苦辛溫,無毒。蘄州者為勝。

[發明] 艾性純陽,故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肝脾腎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生用則性溫,炒熟則大熱,用以灸火則透諸經而治百病。蘇頌言其有毒,誤矣。夫用藥以治病,中病則止。若素有虛寒痼冷,婦人濕鬱帶漏之病,以艾和歸、附諸藥治之,夫何不可。艾附丸調經而溫子宮,兼主心腹諸痛。膠艾湯治虛痢,及胎妊產後下血。雷火針同丁香、麝臍熨寒痺攣痛。若老人臍腹畏冷及寒濕腳氣,以熟艾入布兜之。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有人患風瘙癮疹,不時 發,以絹裹,擦之即消。亦取其辛散升發之力。

茵陳蒿

苦平微寒,無毒。

《本經》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膽。

[發明] 茵陳有二種︰一種葉細如青蒿者,名綿茵陳,專於利水,為濕熱黃癉要藥。一種生子如鈴者,名山茵陳,又名角蒿,其味辛苦小毒,專於殺蟲,治口齒瘡絕勝,並入足太陽。《本經》主風濕寒熱,熱結黃癉,濕伏陽明所生之病,皆指綿茵陳而言。仲景茵陳蒿湯以之為君,治濕熱發黃。梔子柏皮湯以之為佐,治燥熱發黃。如苗澇則濕黃,旱則燥黃。其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以之為使,治瘀熱在裡而身黃,此三方分治陽黃也。其治陰黃則有茵陳附子湯,各隨燥濕寒熱而為主治。按茵陳專走氣分而利濕熱,若蓄血發黃,非此能治也。《外台》治齒齦宣露,《千金》治口瘡齒蝕,並用燒灰塗之,有汁吐去,一宿即效。而殺蟲方中,一味煎湯,內服外洗,皆用角蒿,專取逐濕化熱之功也。

青蒿

苦寒,無毒。莖紫者真。根莖子葉不可並用,恐成痼疾。葉主濕熱,子治骨蒸,俱宜童便製用。

《本經》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蟲,留熱在骨節間,明目。

[發明] 青蒿亦有二種,一種發於早春,葉青如綿茵陳,專瀉丙丁之火,能利水道,與綿茵陳之性不甚相遠。一種盛於夏秋,微黃如地膚子,專司甲乙之令,為少陽、厥陰血分之藥。故莖紫者為良,其治骨蒸勞熱,有殺蟲之功,而不傷伐骨節中陽和之氣者,以其得春升之令最早也,此與角蒿之性大都相類;又能明目,善清在上之虛熱。燒灰淋汁,和鍛石點治惡瘡息肉 瘢。蘇恭生搗敷金瘡。《經驗方》和桂心治寒瘧,但性偏苦寒,脾虛虛寒泄瀉者勿服。

茺蔚

俗名益母

辛甘微溫,無毒。忌犯鐵器。其子微炒香。蒸熟烈日曝燥杵,去殼用。

《本經》茺蔚子明目益精,除水氣,莖治癮疹,可作浴湯。

[發明] 茺蔚入手少陰、足厥陰血分,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功。凡胎前產後所恃者血氣也,胎前無滯,產後無虛,以其行中有補也。然所謂補者,是散其瘀而營血受蔭,非補養血氣之謂。《丹方》以益母之葉陰乾,拌童便、陳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湯料為丸,治產後諸証。 但功專行血,故崩漏下血,若脾胃不實,大腸不固者勿用,為其性下行也。近世治番痧,腹痛嘔逆,用以濃煎,少加生蜜放溫,恣飲有效,取其能散惡血也。其子能明目,功專益精利水,水虧而瞳子收小者宜之。若火盛瞳子散大者切忌,為其辛散能助火邪也。白花者名鏨菜,嫩苗可食,故謂之菜。藏器主產後腹痛。今人治白帶用一味為末,服之大效。

薇銜

苦澀溫,無毒。《素問》謂之麋銜,《唐本》曰鹿銜,《千金》曰鹿藥草,言鹿有疾,銜此草即瘥也。其葉大而面綠背紫者為真。蘇恭言有大小二種。保升言葉似茺蔚,叢生,有毛者,吳鳳草也。

《本經》主風濕痺,歷節痛,驚癇吐血,悸氣賊風,鼠 癰腫。

[發明] 鹿銜《本經》專主風濕痺,歷節痛,《素問》同澤術治酒風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之病,亦取其能除痺著血脈之風濕也。又治驚癇悸氣,吐咯諸血,以其能走胃與腎肝血分,專理血中邪濕,而無留滯之患。近世治吐血、咯血用之,以其能溫補沖督之精血也。陝人名為鹿胞草,言鹿食此,即能成胎。其性溫,補下元可知。今吳興山中間亦產此。 每於初夏,群鹿引子銜食乃去,洵為確真無疑。採得晒乾,一味浸酒最為有益。但性專助陽,力能走散陰精,故藏器云︰婦人服之絕產無子,良有見乎此也。其子名延壽果,味微澀而甘,惟秦地有之,不特有益於老人,而嬰兒先天不足者尤為上藥。惜乎,南方罕得也。

夏枯草

苦辛溫,無毒。

《本經》主寒熱瘰癧,鼠 ,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痺,輕身。

[發明] 夏枯草,《本經》專治寒熱瘰癧,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以辛能散結,苦能除熱,而症結癭氣散矣。言輕身者,腳腫濕痺愈,而無重著之患也。佐以香附、甘草,治目珠疼夜甚者,以其稟純陽之氣,而散陰中結滯之熱也。又能解內熱,緩肝火,從治之法,並治痘後餘毒,及肝熱目赤者效。久服亦防傷胃,以善走厥陰助肝木之氣耳。

劉寄奴

苦溫,無毒。

[發明] 劉寄奴破血下脹,又能止血。故產後餘疾及金瘡血,大小便血皆用之。《千金方》治折傷瘀血,用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水煎,加童便服。《集簡方》治大小便血,劉寄奴末空心茶清調服。《衛生易簡方》治血氣脹滿,劉寄奴紅酒煎服。時珍治小兒尿血,取劉寄奴研末服效。《丹方》治大便血用劉寄奴半兩,臘茶一錢,烏梅半枚,煎服即效。但性走散,不可過服,令人吐利。

旋複花

《本經》名金沸草

鹹甘溫,小毒。

《本經》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發明] 旋覆花升而能降,肺與大腸藥也。其功在於開結下氣,行水消痰,治驚悸,祛痞堅,除寒熱,散風濕,開胃氣,止嘔逆,除噫氣,故肺中伏飲寒嗽宜之。仲景治傷寒汗下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有旋複代赭石湯。《金匱》半產漏下,有旋複花湯。胡洽治痰飲在兩脅脹滿,有旋複花湯,皆取其能下氣也。但性專溫散,故陰虛勞嗽,風熱燥咳,不可誤用,用之嗽必愈甚。《本經》言補中下氣者,甘能緩中,鹹能潤下,痰氣下而中氣安,脅下滿結,寒熱驚悸,水氣皆除矣。

青葙

即雞冠花

苦微寒,無毒。

《本經》主邪氣,皮膚中熱,風瘙身癢,殺三蟲。子治唇口青。

[發明] 青葙子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同功。《本經》雖不言治目疾,而主唇口青,為足厥陰經藥。其明目之功可推,其治風瘙身癢、皮膚中熱,以能散厥陰經中血脈之風熱也。

紅藍花

即紅花

辛溫,無毒。

[發明] 血生於心包,藏於肝,屬於衝任,紅花汁與之同類。故能行男子血脈,通婦人經水,活血,解痘毒,散赤腫。產後血暈及胎死腹中,並宜和童便服之。少則養血,多則行血,過用使人血行不止,且性兼上行,不可不知。亦主蠱毒下血,堪作胭脂,治小兒 耳,解痘疔毒腫。產後血悶,以紅花十斤煮湯盛桶,置於橫格之下,舁婦寢上熏之,湯冷再加,半日乃蘇。

胭脂

甘平,無毒。胭脂有四種,一種以紅藍花汁染胡粉而成,一種以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一種以山榴花汁作成者,一種以紫礦汁染綿而成。皆可入血病藥用。又落葵子亦可取汁和粉而成,可作面脂,不入藥用。紫礦渣名火漆,匠工補水用之。

[發明] 胭脂色紅並可為活血之藥。其治痘瘡肌肉結硬,用綿胭脂同紫草煎湯,乘熱頻將胭脂擦之,漸軟即能發出;又痘瘡護眼,黃 膏用油胭脂調塗,則痘無入眼之患。

大薊、小薊

花甘溫,根微涼,無毒。

[發明] 大薊、小薊皆能破血,大薊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涼而能行,行而帶補,兼療癰腫。小薊根專於破血,不能消腫,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熱,不似大薊能破瘀散毒也。《丹方》治吐血不止,用小薊、山楂、生地一服即止,止中寓瀉,劫劑中之良法。近世醫師咸用其花,總取散血之義。然其性皆下行,故脾胃虛弱,泄瀉少食者忌用。

續斷

《本經》名屬折,《別錄》名接骨

苦微溫,無毒。去根尾,酒炒用。

《本經》主傷中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

[發明] 續斷入肝主續筋骨,為婦人胎產崩漏之首藥。又主帶脈為病,久服益氣力,利關節、治腰痛,暖子宮,療金瘡折傷,散癰腫瘀血,療婦人乳難。《本經》治傷中補不足等病,總取和血通經之義。又能止小便多,治遺泄。古方血痢用平胃散一兩、續斷三錢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服即愈,寧無顧名思義之實乎。

漏蘆

《本經》名野蘭

苦鹹寒,有毒。

《本經》主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漏痺,下乳汁。

[發明] 漏蘆苦寒解毒,乃足陽明經藥。《本經》治熱毒惡瘡,下乳汁,以其能利竅也。 為消毒、排膿、殺蟲要藥。古方治癰疽發背,以漏蘆湯為首稱。蓋鹹能軟堅,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瀉,使邪從下而出也。昔人治嬰兒瘡毒,令母服此,使藥性從乳中過之,每致乳子利下白沫,大損元氣,故氣虛及瘡瘍不起發者,咸非所宜,而妊婦尤為切禁。

苧麻、黃麻

甘寒,無毒。

[發明] 苧麻專行滯血,產婦枕之治血暈。產後腹痛,以苧安腹上即止。漬苧水療熱渴,苧根治小兒赤丹。其黃麻苦溫,專散陳久瘀血,取陳年者燒灰存性,酒調服之。絡麻根燒灰治鎖喉風神效。

胡蘆巴

苦大溫,無毒。

[發明] 胡蘆巴乃海外胡蘿卜子,聲音相近之訛耳。右腎命門藥也。元陽不足,冷氣潛伏不得歸元者宜之,小腸奔豚偏墜及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用胡蘆巴丸。腎氣不歸,上熱下寒,厥逆嘔吐者,用黑錫丹。皆與金鈴子一寒一熱同用,其導火歸元之功可知。

惡實

又名鼠粘子、牛蒡子、大力子,皆別名也

辛平,無毒。

[發明] 鼠粘子肺經藥也。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痘疹之仙藥也。痘不起發,用此為末,刺雄雞冠血和酒釀調,胡荽湯下神效。瘡瘍毒盛,生研用之即出瘡頭;酒炒上行能通十二經,去皮膚風,消 疹毒。惟氣虛色白,大便利者不宜。

蒼耳

古名 耳

實甘溫,葉苦辛,小毒。酒浸炒用,忌豬肉。

[發明] 蒼耳治頭風腦痛,風濕周痺,四肢拘攣,惡肉死肌,皮膚瘙癢,腳膝寒痛,久服亦能益氣。其葉久服去風濕有效。服蒼耳人最忌豬肉及風邪,觸犯則遍身發出赤丹也。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倒不知人事者,用蒼耳草嫩心陰乾為末,酒服甚效。此味善通頂門連腦,能走督脈也。

天名精

《本經》名蛤蟆藍,一名地菘,子名鶴虱

甘寒,無毒。

《本經》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

[發明] 天名精功專散血,有破宿生新之功,故《本經》言下血止血,又能湧吐風痰,殺蟲解毒。擂汁服之,能止痰瘧,漱之止牙痛,搗之敷蛇傷,煎服除淫穢邪毒,從小便泄出。凡乳蛾喉嚨腫痛,及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不省人事者,搗絞和酒灌之。咽喉腫塞,痰涎壅滯,搗汁鵝翎掃入,去痰立效。亦治豬瘟。

鶴虱

苦平,無毒。

[發明] 鶴虱入厥陰肝經,善調逆氣,能治一身痰凝氣滯,殺蟲方中最要藥。《錄驗方》療蛔攻心痛,一味丸服。小兒蟲痛亦單用鶴虱研末,肥肉汁服,其蟲自下。藥肆每以胡蘿卜子代充,不可不辨。

隰草

辛苦寒,小毒。採葉陰乾入甑中,層層洒酒與蜜,九蒸九晒用。

[發明] 苦寒,略兼微辛,故有小毒,為祛風除濕而兼活血之要藥。 丸治風濕,四肢麻痺,骨節冷痛,腰膝無力甚效。但脾腎兩虛,陰血不足,而腰膝無力,骨痛麻痺者,大非所宜。時珍曰︰生搗汁服則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晒則去風痺,故云無毒。或云甚益元氣,不稽之言也。生者搗服能吐風痰,其能傷胃可知。

甘寒,小毒。

[發明] 箬生小竹而葉最大,故可以之為笠。燒灰治吐衄、嘔咯及便溺諸血。又能通小便,利肺氣,散喉痺,消癰腫,每服不過一錢匕。又治痘瘡倒靨,以箬葉灰一錢匕入麝香,酒調服之。乾箬蒂煎湯治胃熱呃逆。其性較柿蒂稍平。取灰以香油調塗湯火傷甚良。

蘆根

筍名 蘆,莖名葦莖,花名蓬

甘寒,無毒。

[發明] 蘆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熱。利小便,治噎噦,反胃嘔逆,不下食,妊娠心熱,時疫寒熱,煩悶。解河豚諸魚毒,其筍尤良。 蘆治臍下堅癖,小便不利。葦莖中空,專於利竅,善治肺癰,吐膿血臭痰。《千金》葦莖湯以之為君,服之熱毒從小便泄去最捷;蘆花煮汁治乾霍亂心腹脹痛,若燒存性治吐衄諸血。

甘蕉

即巴蕉

甘大寒,無毒。

[發明] 甘蕉性寒,治天行狂熱,解消渴煩悶,利小便。治濕熱黃癉,和酒服療癰腫,並以滓塗腫處良。小兒游風臥蕉葉上即愈。治火燙以箸插入,出箸瓶盛,取油塗之。《別錄》治癰疽結熱。《肘後》治發背腫毒。《聖惠》治血淋澀痛,蘇頌治風癇欲倒,飲之取吐效,惟陰疽不赤腫者禁用。

即巴蕉之色白者

辛溫,有小毒。忌鐵。

[發明] 荷有毒而能攻毒,為主蠱之最。中蠱者服 荷汁並臥葉上,即能呼出蠱主姓名。其治喉舌瘡爛,婦人月閉,及傷寒時氣,壯熱頭痛口瘡,用之皆取其辛散也。

麻黃

苦溫,無毒。去根節,湯泡去沫,晒乾用。若連根節用,令人汗不絕,其根專能止汗。

《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

[發明] 麻黃微苦而溫,中空而浮。陽也,升也,入足太陽,其經循背下行,本屬寒水而又受外寒。故宜發汗去皮毛氣分寒邪,以泄寒實。若過發則汗多亡陽。或飲食勞倦,及雜病自汗表虛之証用之,則脫人元氣,禍患莫測。麻黃治衛實之藥,桂枝治衛虛之藥,二物雖為太陽經藥,其實榮衛藥也。心主榮血,肺主衛氣。故麻黃為手太陰肺經之劑,桂枝為手少陰心經之劑。傷寒、傷風而咳嗽,用麻黃湯、桂枝湯,即湯液之源也。麻黃乃肺經之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湯,有汗用桂枝湯。夫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榮即為血,在衛即為汗。寒傷營,營血不能外通於衛,衛氣閉固,故無汗發熱而惡寒。風傷衛,衛氣不能內護於營,營氣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是証雖屬太陽而肺實受邪氣,蓋皮毛外閉,邪熱內攻,肺氣怫郁,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之助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是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劑,實為發散肺經邪鬱之藥也。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自虛,虛則補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皆是脾肺之藥。是則桂枝雖太陽解肌輕劑,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又少陰証發熱脈沉,有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與太陽為表裡,所謂熟附配麻黃,補中有發也。《本經》治中風,是主緩風癱瘓而言;雲溫瘧系濕瘧,乃傳寫之誤。破症堅積聚者,表裡兼治,非神而明之,難效其法也。

木賊

甘微苦,無毒。去節用。

[發明] 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故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取發散肝肺風邪也。多用令人目腫,若久翳及血虛者非所宜。而傷暑或暴怒赤腫亦勿用之。

石龍芻

一名龍須,即席草

苦微寒,無毒。

《本經》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鬼疰。

[發明] 龍芻生水中,性專利水。《本經》所主心腹邪氣,亦是因水濕瀦積所致,其敗席治淋及小便不通。昔人用以煮服,莫若燒灰酒服更良。

燈心草

甘寒,無毒。欲入丸劑,粳米粉漿磨之。

[發明] 燈心輕虛甘淡,故能泄肺利水。治急喉痺,燒灰吹之。又燒灰塗乳上飼小兒止夜啼。燒灰入輕粉、麝香治陰疳。

生地黃

《本經》名地髓,又名 ,音戶

甘苦寒,無毒。禁犯鐵,忌萊菔、諸血。 採得鮮者即用為生地黃,炙焙乾收者為乾地黃,以法製過者為熟地黃。

《本經》主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療折跌傷筋,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尤良。

[發明] 生地黃性稟至陰,功專散血,入手足少陰、厥陰,兼行足太陰、手太陽。錢仲陽導赤散與木通同用,瀉丙丁之火。《別錄》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胎動下血,鼻衄吐血,皆搗汁飲之,以其能散血消瘀解煩也。其治跌撲損傷,面目青腫,以生地黃搗爛罨之即消。此即《本經》治傷中血痺、折跌筋傷等証之義。蓋肝藏血而主筋,肝無留滯則營血調,而傷中自愈,筋無邪著則三氣通,而血痺自除。作湯除寒熱積聚者,血和則結散,而諸証平矣。其曰填骨髓、長肌肉者,邪無著而形神自複也。昔人治心痛,以生地黃汁作冷淘,食之取吐,不吐則利出長蟲,如辟宮而安,此即《本經》除寒熱積聚之驗。其於服食方中用之,取以輔助諸藥,辟除三蟲,使從幽門化出也。因思《千金》靈飛散中生地黃急不可得鮮者,咸取乾者應用,乃知《本經》末後續出生者尤良一語,見古聖之苦心,無所不用其極也。愚按︰生地黃與乾地黃功用不同,豈可混論。按︰徐之才《別錄》云︰生地黃乃新掘之鮮者,為散血之專藥。觀《本經》主治皆指鮮者而言,只緣諸家《本草》從未明言,且產處遼遠,藥肆僅有乾者,鮮者絕不可得,是不能無混用之失。曷知乾地黃既經炙焙,力能止血,安有傷中血痺,折跌筋傷等治乎。至於傷中日久,積聚內形,寒熱外顯,並宜鮮者作湯統領他藥,共襄破宿生新之功。設混用乾者則瘀傷愈結,安望其有髓充肉長之績乎。予嘗綜覽諸方,凡藥之未經火者,性皆行散,已經炙焙,性皆守中,不獨地黃為然也。

乾地黃

苦微甘寒,無毒。產懷慶者丁頭鼠尾,皮粗質堅,每株重七八錢者力優。產亳州者頭尾俱粗,皮細質柔,形雖長大而力薄。產江浙者細軟無力,僅可清熱,不入補藥。無問產於何地,但枯願質輕者謂之天黃,不堪入湯藥。

[發明] 乾地黃心紫通心,中黃入脾,皮黑歸腎,味濃氣薄,內專涼血滋陰,外潤皮膚榮澤。病患虛而有熱者宜加用之。戴元禮曰︰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日漸煎熬,陰虛火旺之証,宜生地黃以滋陰退陽,同人參、茯苓、石蜜,名瓊玉膏,治虛勞咳嗽唾血。同天麥門冬、熟地、人參,名固本丸,治老人精血枯願。於固本丸中加枸杞熬膏名集靈膏,治虛羸喘嗽乏力。其瓊玉膏雖用鮮者搗汁桑木熬膏,散中寓止,與乾者無異。固本丸、集靈膏並用乾者,而集靈變丸作膏,較之固本差勝。《易簡方》曰︰男子多陰虛宜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生地黃。虞摶云︰生地黃涼血,而胃氣弱者恐妨食。熟地黃補血,而痰飲多者恐泥膈;或言生地黃酒炒則不妨胃,熟地黃薑製則不泥膈,然須詳病患元氣病氣之淺深而用之。若產後惡食泄瀉,小腹結痛,虛勞,脾胃薄弱,大便不實,胸腹多痰,氣道不利,升降窒塞者,咸須遠之。浙產者專於涼血潤燥,病患元氣本虧,因熱邪閉結而舌乾焦黑,大小便秘,不勝攻下者用此,於清熱藥中通其秘結最妙,以其有潤燥之功,而無滋潤之患也。愚按︰《本經》地黃雖列上品,而實性稟陰柔與鄉願不異。譬諸宵人內藏隱隙,外示優容,是以舉世名家靡不藉為滋陰上藥,止血神丹。雖或用非其宜,得以稍清旺氣,服之仍得暫安。非若人參之性稟陽明,象類君子,苟有過人皆知之,是以師家斂手不敢用,病家緘口不敢嘗,直至濱危不得已而用之,每至下咽即斃,是以左右之人靡不交口歸咎於人參,曷知其為從前誤藥所致。夫藥之遺患於病比比有之,莫如地黃、門冬之屬,陰柔最甚,至死不覺其非,故不憚瑣屑,特表而出之。

熟地黃

甘溫,無毒。製地黃法,擇取原株重六七錢者,以好酒浸,入縮砂仁末拌,木甑瓦鍋九蒸九晒,得太陽真火入劑,方始得力。蓋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竄,而通調五臟沖和之氣,歸宿丹田也。

[發明] 熟地黃假火力蒸晒,轉苦為甘,為陰中之陽,故能補腎中元氣。必須蒸晒多次,得太陽真火,確有坎離交濟之妙用;若但煮熟,不加蒸曝,雖服奚益。好古曰︰生地黃治心熱,手心熱,益腎水,涼心血,其脈洪實者宜之。若脈虛者,則宜熟地黃。錢氏六味丸以之為君,天一所生之源也。若命門真火素弱者,必須崔氏八味丸,得桂、附共襄之力,方得陰陽兼濟之功。湯液四物湯以之為主,乙癸同源之治也,其功專於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髮,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經候不調,胎產百病,滋腎水真陰,療臍腹急痛,病後脛股酸痛,坐而欲起,目 如無所見。蓋臍下痛屬腎藏精傷,脛股酸痛系下元不足,目 如無所見乃水虧不能鑒物,皆腎所主之病,非熟地黃不除。今人治目翳內障,往往用六味丸配磁朱丸服,良非所宜。地黃禁鐵,磁為鐵之母,安得不忌。予嘗用當歸代地黃,借其辛溫以助 發之勢。火盛則用芍藥代山茱萸,借其酸寒以收耗散之陰,藥雖異而功不殊也。愚按︰地黃本手少陰經藥,功專清熱散血,非經蒸曝不能入足少陰經,得水火既濟之功,轉苦成甘,變紫為黑,故直入腎臟填補真陰,兼培黃庭後土,土濃戴物,諸臟皆受其蔭,是以崔氏八味、錢氏六味為培養真陰真陽之總司。後人藉此各隨所稟之偏而為增減,無往非受其益。如陰氣不固則加鰾膠、蒺藜。陽氣不充則加鹿茸、河車。中氣不舒則加沉香、縮砂。下氣不吸則加牛膝、車前。上氣不津則加門冬、五味。肝氣內盛則減萸倍澤。精氣下脫則減澤倍萸。各得補偏救弊之妙用。其陰火旺者加知柏於六味方中,此與鴆酒止渴無異。他如四物湯中之芎、歸,即六味丸中山萸之義。十全大補中之 、桂則八味丸中桂、附之義,方得陰陽相濟之妙用。須知八味、十全平調血氣,且湯液性味易過,地黃與參並用略無妨礙。六味丸中切不可雜一味中焦藥,如人參、白朮、甘草之類,咸非所宜。昔人有以六味丸加參而服,下咽少頃輒作迷迷不爽;或令增麥冬、五味功力倍常,深得金水相生之妙用,非專工藥性者之可與討論也。

牛膝

《本經》名百倍

苦酸平,無毒。懷產者長而無傍須,水道澀滲者宜之。川產者細而微黑,精氣不固者宜之。忌牛肉。

《本經》主寒濕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墜胎。

[發明] 牛膝氣薄味濃,性沉降泄,乃足厥陰之藥。《本經》專主寒濕痿痺,四肢拘攣等病,不及補養下元之功,豈聖法有所未盡歟。丹溪言︰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之,其性雖下行走筋,然滑利之品,精氣不固者,終非所宜。得酒蒸則能養筋,生用則去惡血。其治腰膝痛不可屈伸足痿之病,非取其養血營筋之力歟。其治癰腫惡瘡、金瘡折傷、尿血淋痛、婦人經秘不通,非取其活血破瘀之力歟。《外台》以生牛膝一味濃煎,治積久勞瘧。《肘後》以二斤浸酒治卒暴症疾,延年。以之同葵子煎服下胞衣。《衛生》以之搗罨折傷。《梅師》以之搗塗金瘡。《千金》以之搗敷毒腫。《集驗》以之通利溺閉。皆取其性滑利竅,消血解毒之功,雖強陰強筋,而氣虛下陷,大便易泄,夢泄遺精,妊娠崩漏,俱禁用。惟川產者,氣味形質與續斷仿佛,庶無精滑之虞。蓋腎司閉藏,肝司疏泄,此味專司疏泄,而無固熱之功。世俗妄謂益腎而培養下元藥中往往用之,與延盜入室何異。其土牛膝亦能解毒利竅,專治血鼓,一味濃煎,姿意服之。又鎖喉風諸治不效,以土牛膝和醋搗絞取汁,蘸雞翎探吐稠痰,不過二三次神驗。

紫菀

白者名女菀

苦辛微溫,無毒。或酒洗,或蜜水炒用。

《本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 、安五臟。女菀治風寒洗洗,霍亂泄利,腸鳴上下無常處,驚癇,寒熱百病。

[發明] 紫菀,肺經血分之藥。《本經》止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取性疏利肺經血氣也。去蠱毒痿 者,以其辛苦微溫,能散結降氣,蠱毒自不能留。痿 由肺熱葉焦,紫菀專通肺氣,使熱從溲便去耳。《別錄》療咳唾膿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經血氣之效。

《金匱》澤漆湯用以治咳而脈沉者,咳屬肺;脈沉則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痛,與紫參同功。其性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善調五勞體虛,止咳定喘,療驚悸,吐衄諸血。又能通調水道,故溺澀便血單服一兩即效。然大泄肺氣,陰虛肺熱乾咳禁用,以其性專溫散而無培養之力也。白者曰女菀,大泄肺氣。《本經》主風寒洗洗,霍亂泄利,腸鳴上下無常處,驚癇寒熱百病,一皆氣分受傷之病。《肘後方》治人面黑令白,方用女菀三分,鉛丹一分為末,醋漿服一刀圭,日進三服,十日大便黑,二十一日面白,便止。過用則太白矣。

《千金方》用酒服,男十日,女二十日,黑色皆從大便去。三十歲後不可服,以肺氣漸減,不可複泄也。

麥門冬

本作 冬

甘寒,無毒。去心用,即不煩心。

《本經》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發明] 麥門冬陽中微陰,入心肺腎及足陽明之經,定心熱驚煩,療肺痿吐膿。蓋專泄而不專收,寒多人禁服。肺中伏火,脈氣欲絕者,加五味子、人參為生脈散,專補脈中元氣不足。東垣云︰六七月間濕熱方盛,人病骨乏無力,身重氣短,頭旋眼黑,甚則痿軟。故孫真人以生脈散補其天元真氣。脈者,人之元氣也。人參之甘溫,瀉陰火而益元氣。麥門冬甘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子之酸鹹,瀉丙火而補庚金,兼益五臟之氣也。時珍曰︰麥門冬以地黃為使,服之令人頭不白,添精補髓,通腎氣,定喘促,令人肌體滑澤。《本經》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一氣貫下,言因過飽傷胃而致心腹氣結,脈絕不通,羸瘦短氣,故宜以此滋其津液,通其肺胃,殊非開豁痰氣,消克飲食之謂。其陰虛羸瘦,喘咳上氣,失音失血及風熱暴嗽,咸非所宜;恐寒鬱熱邪,牢不可破,多成虛損之疾。麻疹咳嗽不可誤用,以其性寒助陰,固斂陽邪不能發越也。凡脾胃虛寒泄瀉及痘瘡虛寒作瀉,產後血虛瀉渴,皆非所宜。

萱草

一名宜男,一名忘憂

甘平,無毒。

[發明] 萱性下走入陰,故根治砂石淋,下水氣及酒癉大熱,衄血。擂酒服治吹乳腫痛。 花治酒癉,利濕熱。其花起層者,有毒勿食。

淡竹葉

甘寒,無毒。

[發明] 淡竹隰生嫩苗,葉綠花碧,根須結子,與竹絕然不同。性專淡滲下降,故能去煩熱,清心,利小便,根能墮胎催生。

冬葵子

向日葵子也

甘寒滑,無毒。

《本經》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破五癃,利小便。

[發明] 向日葵質堅耐寒,入冬不凋,故名冬葵。性滑利竅,能治臟腑寒熱,羸瘦,破五淋,利小便。婦人乳房脹痛,同砂仁等分為末,熱酒服三錢,其腫即消。孕婦難產不下,專取一味炒香為末,芎歸湯下三錢,則易生,取晨暮轉動靈活耳。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手足忽長倒生肉刺如錐痛不可忍,但食葵菜即愈,亦取其寒滑利竅之用也。

蜀葵

甘寒滑,無毒。

[發明] 葵以蜀中最勝,種類最多,其子入藥。皆性滑利竅,能潤氣血之燥。《千金》稱其除客熱,利腸胃,是言其概也。東垣取其花之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隨其色而為所用;被狗嚙者食之,瘡永不瘥。

秋葵子

甘寒滑,無毒。

[發明] 葵色種種,惟花於秋者,獨稟金氣而色黃。其子性專潤下,治小便淋,及催生用之,與向日葵不殊。其花消癰腫,浸油塗湯火傷,其痛即止。

龍葵

即老鴉眼睛草

苦微甘滑寒,無毒。

[發明] 龍葵性滑如葵,言苗葉也,消熱散血。壓丹石毒,去婦人敗血。老鴉眼睛言其子也,善能續筋消疔腫,與苗葉不異。根利小便,與木通煎服效。

酸漿

一名燈籠草,俗名掛金燈

苦寒,無毒。

《本經》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

[發明] 酸漿利濕除熱清肺,治咳化痰,痰熱去而志定氣和矣。又主咽喉腫痛。蓋此草治熱痰咳嗽,佛耳草治寒痰咳嗽。故其主治各有專司也。

敗醬草

一名苦菜,又名鹿腸,根作敗醬氣,故名。

苦平,無毒。

《本經》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發明] 敗醬乃手陽明、厥陰藥。善除暴熱火瘡,皆取苦寒散毒之用。其治疽痔馬鞍熱氣,以其性專下泄也。《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固結未潰,故取薏苡下達,敗醬苦降,附子開結,而為熱因熱用之向導,深得《本經》之旨。若膿成熱毒勢脹不可用也。而婦人下部疽蝕,方中亦恆用之。近世醫師罕有識者,惟徽人採取笮乾,曰苦笮菜,惜乎,不知治療之功用也。

款冬花

辛溫,無毒。紫色有白絲者真。蜜水拌微炒。

《本經》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痺,諸驚癇,寒熱邪氣。

[發明] 款冬味辛入氣分,色紫歸血分,雖其性溫,卻不燥血,故能輕揚上達。觀《本經》主治,一皆氣升火炎之病。古方用為溫肺,治咳嗽之要藥。潤肺消痰,止嗽定喘,喉痺喉喑,肺痿肺癰,咸宜用之。有人病咳多日,或令燃款冬花三兩放無風處,以管吸其煙咽之,數日果愈。嫠寡失合,陰虛勞嗽禁用,以其性溫也。

鼠曲草

即鼠耳草,又名佛耳草

甘平,無毒。

[發明] 《別錄》︰鼠耳主寒痺、寒熱咳嗽。東垣︰佛耳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日華》云︰大抵寒嗽多是火鬱於內,寒覆於外,故佛耳、款冬為之必用。《宣明》透膈散治寒鬱肺絡之嗽,用佛耳、款冬、鐘乳、雄黃為末並於爐中燒,以筒吸煙咽下,有涎即吐去,屢效。

決明子

鹹平,無毒。《別錄》云︰苦甘微寒,無毒,炒研用。

《本經》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輕身。

[發明] 《相感志》言,園中種決明,蛇不敢入。丹溪言︰決明解蛇毒,本此入藥,明目。《本經》治青盲目淫,眼赤淚出,取其苦寒清熱也。以水調末塗腫毒,貼心止鼻衄,貼太陽穴治頭疼;作枕治頭風。《別錄》療口青是主肝經蓄熱之驗也。不宜久服,久服令人患風伐肝,搜風太過,反招風熱也。《本經》言,久服益精光,輕身,是指目疾人肝熱內滯者而言。若脾虛血弱者,過用虛風內擾,在所必致耳。

地膚子

一名落帚,又名黃蒿

甘寒,無毒。

《本經》主膀胱熱,利小便,補中益氣。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老。

[發明] 眾病皆起於虛,虛而多熱,則小便不利,精氣日燔,故《本經》主以清利膀胱熱邪,中氣自複,耳目聰明矣。其能祛熱,利小便,去陰火,治客熱丹腫。葉主老人夏秋間熱淋,用此搗自然汁服之即通。男子白濁用地膚子、白斂為丸滾湯下。婦人白帶地膚子為末,熱酒服之,屢效。苗葉燒灰煎霜,製砒石粉霜、水銀、硫黃、雄黃、 砂毒。

瞿麥

家種者曰洛陽

苦寒,無毒。

《本經》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

[發明] 瞿麥利小便為君主之用。故《本經》專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金匱》方治小便不利,有水氣,其人苦渴者,用栝蔞瞿麥丸。古方通心經利小腸為最要藥。若心經雖有熱而小腸虛者,服之則心熱未退,而小腸別作病矣,以其降泄太過也。《本經》又言出刺,取鮮者搗塗竹木刺也。破胎墮子下閉血,皆利竅所致。故妊娠產後小水不利,及脾虛水腫禁用,以性專泄氣也。

王不留行

即剪金花,俗名金盞銀台

苦甘平,無毒。

[發明] 王不留行專行血分,乃陽明、厥陰、衝任之藥。能通乳利竅,其性走而不守,故妊婦禁服;一婦患淋臥久,用此煎服,再劑而愈。其利小便,出竹木刺與瞿麥同功。

葶藶

辛苦寒,小毒。酒洗淨焙用。療實水滿急,生用。

《本經》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

[發明] 葶藶苦寒不減硝黃,專泄肺中之氣,亦入手陽明、足太陽,故仲景瀉肺湯用之。 肺氣壅塞則膀胱之氣化不通,譬之水注,上竅閉則下竅不通,水濕泛溢,為喘滿,為腫脹,為積聚,種種諸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降,能下行逐水,故能療《本經》諸病。 亦能泄大便,為其體輕,性沉降,引領肺氣下走大腸。又主肺癰喘逆,痰氣結聚,通身水氣,脾胃虛者宜遠之。大戟去水,葶藶愈脹,用之不節,反乃成病。葶藶有甘、苦二種,緩、急不同,大抵甜者下泄性緩,雖泄肺而不傷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複傷胃,故以大棗輔之。然肺之水氣 滿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則止,不可過劑。《金匱》方云︰葶藶敷頭瘡,藥氣入腦殺人。

車前子

甘鹹寒,無毒。酒浸焙用。

《本經》主氣癃止痛,利水道,除濕痺,久服輕身耐老。

[發明] 車前子入足太陽、少陰,能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本經》治氣癃止痛,通腎氣也。小便利則濕去,濕去則痺除。《別錄》治女子淋瀝等病,專取清熱利竅之功也。男女陰中有二竅,一竅通精,一竅通水,二竅不兼開。水竅得氣化乃出。精竅得火動乃泄。車前專通氣化,行水道,疏利膀胱,濕熱不致擾動真火,而精氣寧謐矣;故凡瀉利暴下病,小便不利而痛者,用車前子為末,米飲服二錢,利水道,釐清濁,而谷藏止矣。又治目疾,水輪不清,取其降火而不傷腎也。時珍用以導小腸熱,止暑濕瀉,取甘平潤下之用耳。陽氣下陷,腎氣虛脫人勿服。其葉搗汁溫服,療火盛泄精甚驗。若虛滑精氣不固者禁用。

馬鞭草

一名龍牙草

苦微寒,無毒。

[發明] 馬鞭草色赤入肝經血分,故治婦人血氣腹脹,月經不勻。通經散瘕,治金瘡行血活血。生搗汁飲治喉痺癰腫。又搗敷治下部 瘡及蠷 尿,男子陰腫。惟陰血虛而胃弱者勿服。

光明草

即狗尾草

[發明] 眼赤拳毛倒睫者,翻轉目瞼,以一二莖醮水戛去惡血甚良。

鱧腸草

一名金陵草,即旱蓮草

甘酸平,無毒。

[發明] 鱧腸草,腎經血分藥,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皆益腎養血之驗,故烏鬚髮方用之。《千金方》有金陵煎能益髭須變白為黑也,單用熬膏治大便下血。腎主二便,但脾胃虛大便易瀉者勿服。

連翹

苦平,無毒。根名連軺,甘寒平,小毒。

《本經》主寒熱鼠 ,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

[發明] 連翹輕清而浮,本手少陰、厥陰氣分藥。瀉心經客熱,破血結,散氣聚,消腫毒,利小便。諸痛癢瘡,皆屬心火。連翹瀉心為瘡家之聖藥;十二經瘡藥中不可無此,乃結者散之之義。《本經》專主寒熱鼠 , 瘰癭瘤、結熱等病,皆由足少陽膽經氣鬱而成,此藥正清膽經郁熱。癰疽惡瘡,無非營衛壅遏,得清涼以散之。蠱毒所結,得辛香以解之。然苦寒之性僅可以治熱腫,故癰疽潰後膿清色淡及胃弱食少者禁用。根寒降,專下熱氣,治濕熱發黃,濕熱去而面悅好,眼目明矣。仲景治瘀熱在裡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奈何世鮮知此,如無根,以實代之。

陸英

一名蒴 ,又名接骨草

苦寒,無毒。

《本經》主骨間諸痺,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

[發明] 陶蘇《本草》,甄權《藥性》皆言陸英即蒴 ,田野村墟甚多。人家所植高碩色赤者是陸英,田野所出不紅,葉上有粉者是蒴 ,二味所主大率相類,《外台》、《千金方》多用之,世以其賤而全置不講也。

藍實

大青、小青

苦寒,無毒。有二種,大者曰大青,苗高如蓼。小者曰小青,葉光如景天。(向編在麻後,今並此。)

《本經》解諸毒,殺蠱 疰鬼螫毒。

[發明] 《本經》取用藍實,乃大青之子,是即所謂蓼藍也。性稟至陰,其味苦寒,故能入肝。《本經》取治蠱疰諸毒,專於清解溫熱諸邪也,陽毒發斑咽痛必用之藥。而莖葉性味不異,主治皆同。《日華子》治天行熱狂,疔腫風疹。朱肱治發斑咽痛,有犀角大青湯、大青四物湯,皆取其葉,以治溫熱毒盛發斑之藥,非正傷寒藥也。蓋大青瀉肝膽之實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熱,所以小兒疳熱、丹毒為要藥。小青搗敷腫癤甚效,治血痢腹痛,殺百藥毒,解野狼毒、射罔、斑蝥、砒石等毒。《千金》以藍葉搗汁治腹中鱉瘕。夏子益《奇疾方》用板藍汁治腹內應聲蟲。陳實功以藍同貝母搗敷人面瘡,皆取苦寒以散蘊結之熱毒也。藍澱以藍浸地坑一宿,入鍛石攪,澄去水為澱,其解諸毒,敷熱瘡之用則一;而殺蟲之功更效,蟲為下膈非此不除。今人以染缸水治噎膈,皆取其殺蟲也。

青黛

一名藍

鹹寒,無毒。

[發明] 青黛乃藍澱浮沫攪澄掠出收乾,瀉肝膽,散鬱火,治溫毒發斑,及產後熱痢下重。《千金》金藍丸用之,天行寒熱頭痛,水研服之。與藍同類,而止血拔毒、殺蟲之功似勝於藍。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蟲之力也,和溺白垢,冰片吹口疳最效。

蓼子

生水旁者曰水蓼,俗名葒草

鹹微溫,無毒。

《本經》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療面浮腫,癰瘍。

[發明] 蓼實治消渴去熱,及瘰癧癖痞腹脹,皆取其散熱消積之功,即《本經》下水氣,面浮腫,癰瘍之用。其葒草子專治痞積, 丸用之。蓼葉治大小腸邪氣。黃帝雲,蓼食過多,毒發心痛。婦人月事不來不可食,蓼及蒜善為血淋帶下。扁鵲云︰蓼食之,令人寒熱,損骨髓,殺丈夫陰氣。

苦平,無毒。

《本經》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

[發明] 蓄利水散濕熱,治黃癉霍亂,療小兒 病,女子陰蝕。《本經》專主浸淫疥瘙疽痔,所主皆濕熱之病,三蟲亦濕熱所化也。

白蒺藜

苦辛溫,無毒。酒浸焙焦,去刺研用。

《本經》主惡血,破症結積聚,喉痺,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

[發明] 白蒺藜性升而散,入肝腎經,為治風明目要藥。風入少陰、厥陰經者,為響導。 目病,為風木之邪,風盛則目病;風去則目明矣。《本經》專破惡血積聚,治喉痺,乳難,以苦能泄,溫能宣,辛能潤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以其入腎益精氣也。此則專主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癰腫,搜腎臟風氣,又須刺者,為破敵之先鋒。《千金方》治白癜風,以一味為末,湯服二錢,日二服,服至半月,白處見紅點,至一月效。

沙苑蒺藜

甘溫,無毒。產沙苑者,色微黑而形似羊腎。若色微綠,雖產秦中,非沙苑也。酒蒸搗用。藥肆中以一種野田開紅花之土蒺藜偽充,咬之亦生豆氣,但缺處有尖鉤,稍異耳。

[發明] 沙苑蒺藜產於潼關,得漠北之氣,性降而補,益腎,治腰痛,為泄精虛勞要藥,最能固精,故聚精丸用此,佐鰾膠大有殊功。以之點湯代茶,亦甚甘美益人;但腎與膀胱偏熱者禁用,以其性溫助火也。

穀精草

辛溫,無毒。

[發明] 穀精草性體輕浮,能入陽明分野,治目中諸痛甚良,而去翳尤為專藥,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痘後生翳亦用之。此草兔性喜食,故目疾家專用,與望月砂功用不殊。

海金沙

甘寒,無毒。市鋪每以沙土雜入,須淘淨,取浮者曝乾,捻之不沾指者真。

[發明] 海金沙生於葉上,小腸膀胱血分藥也。熱伏二經血分者宜之。故小便熱淋,莖痛為要藥。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

地椒

一名水楊梅,生水邊,條葉叢生似菊,莖端開黃花,實類椒,而不赤

辛溫,無毒。

[發明] 地椒製丹砂粉霜,見庚辛《玉冊綱目》名水楊梅,時珍主治疔瘡腫毒。

半邊蓮

辛平,無毒。

[發明] 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引蔓,節節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止有半邊如蓮花狀故名。專治蛇傷,搗汁飲,以滓圍之。

地丁

苦辛寒,無毒。

[發明] 地丁有紫花、白花二種。治疔腫惡瘡,兼療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其花紫者莖白,白者莖紫,故可通治疔腫,或云隨疔腫之色而用之。但漫腫無頭,不赤不腫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陰疽也。

見腫消

酸澀,微毒。

[發明] 見腫消專消癰腫及狗咬,搗葉貼之。傷寒餘毒發於耳前後,用此一握,同白芨、白蘞、大黃、大薊,苧根共搗成餅,入芒硝一錢,白蜜少許,和貼留頭,乾即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