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宋 不詳

浸淫瘡論

小兒生浸淫瘡者。由府有熱。熏發皮膚。複為風濕相持。搏於血氣。而其瘡初生碎小。後有膿汁。浸淫漸大。膿汁著處便生,故謂之浸淫瘡也。又一証。風毒濕瘡。頗似浸淫瘡。亦膿汁浸淫而生。但膿痂遍周。比浸淫瘡稍大爾。

治浸淫瘡痛不可忍,發寒熱。

以刺薊為細末。新水調敷瘡上。乾則易之。

雄黃膏

治浸淫瘡。經效。

雄黃(一兩研水飛) 雌黃(一兩研水飛) 川烏頭(一個去皮臍研為末) 松脂(一分研) 亂髮(一分燒灰)
上以豬脂六兩。于銚子內熬成油。次入後三味。煎至發消盡。以綿濾去滓。入二黃末攪勻,盛瓷器中成膏。每用少許塗瘡上。日三次。

又方 治如前。

以蠟胭脂于燈下用鏡子照瘡口。抹胭脂塗瘡上。如此抹七遍。

苦瓠散 治風毒濕瘡。

乾苦瓠(一兩)蛇蛻(半兩燒灰)露蜂房(半兩微炙)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生油調塗。瘡多添之。

四生散 治如前。

綿黃 白附子 羌活(去蘆) 蒺藜(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