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鉤元 | 清 楊時泰 |
一名草鐘乳。壯陽草也。可以根分。可以子種。一歲三四割。八月開花成叢。九月生味辛澀。熟味甘酸。氣溫。入足厥陰經。主治心腹痼冷 癖。生搗汁服。治胸痺刺如錐。吐出胸中惡血。甚驗。主吐血唾血衄血尿血。婦人經脈逆行。打撲損傷。及膈噎病煮食。溫中下氣。歸腎益陽。熏產婦血暈。洗腸痔脫肛。葉熱根溫。生則辛而散血。熟則而補中。為足厥陰肝之菜。素問言心病宜食韭。食鑒本草言歸腎。乃肝之子母臟也。(瀕搗汁澄清。和童尿飲之。能消散胃脘瘀血。甚效。痰帶血絲出。生韭汁童便二物合。加鬱金研入。內服之。其血自清。又灌初生小兒。吐去惡水惡血。永無諸病。一貧叟病噎膈。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鹽梅鹵少許。細呷。得入漸加。忽吐稠涎數升而愈。反胃。用韭汁二杯。入薑汁牛乳各一杯。細細溫服。蓋韭汁消血。薑汁消痰。牛乳潤燥補虛而解熱也。
一人臘月飲刮剁酒三杯。自後食必屈曲下膈。硬澀微痛。右脈甚澀。關脈沉。此污血在胃脘之口。氣因鬱而成痰。隘塞食道也。以韭汁半盞。細細致死血留於胃口而成者。宜加韭汁桔梗入藥中。開提氣血。(丹溪)腎氣上五苓散為丸。空心。茴香湯下。以韭性兼能散胃口血滯也。消渴引飲。韭苗炒。或作羹。勿入鹽。入醬無妨。吃至十斤。即住。極效。過清明勿吃。脫斤切。以酥拌。炒熟。綿裹作二包。更互熨之。以入為度。痔瘡作痛。用洗湯盆盛。以器蓋之。留一孔。乘熱坐孔上。先熏後洗。數次。自然脫體。
〔論〕味辛為陽。肝喜辛者。媾于金而上承乎陽。還以達陰也。酸為陰。肺喜酸者。媾於木上即則於腎子味辛甘。氣溫。陽也。能入厥陰。補下焦肝及命門之不足。治夢中泄精。並溺血。療便頻數遺尿。女人白淫白帶。三因方治下元虛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濁。有家韭子丸。莖不痿。精流不住。時如針刺。捏之則痛。病名強中。乃腎滯漏疾也。用韭子破故紙各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服。日三。按韭子主治強中。乃下焦元陽虛而有滯以為漏者。
得上焦辛甘施化。是以奏功。若陰虛為病。則慎之。
〔論〕夫韭葉辛矣。最後有微酸。生用絕無甘。若韭子則結於季秋稟金氣之專。已無酸味。 肺所不歸所以者。中瀆之府。水道出焉。肝固主溺。然已包舉於三焦之中。下焦衛氣。能化水而出。即能約三多食能昏人神。最為養性所忌。胃氣虛而有熱者。勿服。(仲淳) 韭黃。未出於土者。其氣抑鬱。食之滯氣。韭花。食之動風。
韭類。一名 (音叫)子葉似韭而闊。多白而無實。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赤者苦而無味。
白味辛苦。氣溫。性滑。溫中散結氣。調中補不足。治胸痺刺痛。止久痢冷泄。及泄痢下重。能治下焦陽明氣滯。並少陰病厥逆泄痢。與蜜同搗。塗湯火瘡。甚速。與蓐婦飲。易產。之。 喘急酒七即已。
〔論〕薤八月栽根。稟金氣以生。自正月分種。二月開花。五月葉青則掘之。否則肉不滿。 散結而
生太原河東。葉如芥而白。(藏器)八九月下種。冬生可食。至春莖高二三尺。其葉而有丫。其莖中空性脆。三月開黃花。結角。其子大如粱米。黃白色。一種莖大而中實者其子亦大。雖是芥類。迥然別種也。(瀕湖) 氣味辛溫。主發汗辟惡。療胸膈痰冷上氣。面目黃赤。除暴風毒腫。流入四肢疼痛。利氣豁節諸子。 和。塗丸。防〔論〕白芥秋深下種。生於冬。而長於春。若以歸藏之時為茁出。以萌芽之候為長養。 故至斯以告成功。所以一切主治。大能于凝結之患而得開發。于逆上之窮而得降折。二者可分任。亦可合奏。如求其所因。而適其主輔之宜。詎止豁痰利氣。盡其功哉。繆氏云: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膈寒冷痰涎壅塞者。然肺經有熱。與陰火虛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莖葉煮食動風動氣。有瘡瘍痔疾便血者。忌之。
〔辨治〕他芥子大如蘇子而色紫。此品大如粱米而色黃白。碾用。
即菘菜也。似蔓菁而稍大。種菘不宜於北。猶蔓菁不宜於南。今則南北俱有。性喜燒土。隨地可植。夏末布種。秋末刈苗。冬末採根。春末抽薹。開紫碧花。夏初結子。圓長不等。遂可布種。根色有紅白。形有大小長短不同。(核)有兩種。一種八月布。秋冬之交即可亦根氣味辛甘。葉味辛苦。氣溫平。生啖或搗汁飲之。止消渴寬中。去邪熱氣。療鼻衄。製面毒。解酒毒。同地黃食。澀營衛。令人髮白。屬土而有金與水。生者下氣。熟食則辛散味去咸輔絕妙並以汁子味辛甘。氣平。生用主吐風痰。發瘡疹。炒熟。下氣定喘。治嗽消食。除脹利大小便。 止氣痛。下痢後重。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丹溪)宣吐風痰。蘿卜子半升。擂細。水濾取汁蘿卜子急。蘿高年氣喘。蘿卜子炒。碾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風秘氣秘。蘿卜子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立通。氣脹氣蠱。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如神。脹滿証甚者,加萊菔子炒一錢。面食傷。尤宜用。
〔論〕萊菔布種於夏。而歸根於冬。抽苗於春。而結子於夏。其根稟火土之氣。歷金而宿于市h 水氣。歷木令而聚精於生用則金益火之勢。故有痰則用生。凡炒用者。殺以氣行則痰化乎。詎知身至液不化血而凝痰。 繆氏。其子消痰下氣更速。凡虛弱人忌之。
自胡地來。一名大蒜。小蒜根莖俱小而瓣少。其味辣甚。大蒜莖大瓣多。辛而帶甘。 皆八月種。春食苗。夏初食薹。五月食根。八月收種。 味辛氣溫。熏烈有毒。入太陰陽明經。主治歸五臟。通達走竅。行諸氣。去寒濕。破冷氣。 汁飲。 貼兩足療頭風眠臥不癰疽發背。 約百壯為率易合。一舉而便成痂自脫。其效如數日即愈。寒瘧冷甚妙。關格脹滿張。不語。用大地。以蒜逐個于蠶。研末。 入鼻〔論〕別錄本草。首言大蒜歸五臟。達諸竅。為其本陽而歸陰。以致其氣化之陽。獨有殊效而反產後陽以歸之和。 辛熱邪之瀕湖云。散氣助火。傷肺損目昏神。伐性之害。人多荏苒受之。仲淳言。凡肺胃有熱。 肝腎傷耗
凡四種。山谷者曰 蔥。陸地者曰胡蔥凍蔥漢蔥。
白(青蔥附) 氣味辛甘平。其葉溫。氣濃味薄。升也。陽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別錄蔥白冷熱。故熱病不得用青。發散通陽。達表和裡。治傷寒傷風。頭痛欲破。寒熱。骨節痛。喉痺不通。傷寒陽明及少陰(能通腎陽氣。俾陰証回陽散通氣之功。(瀕湖)其氣開之為害不淺。(不遠)蔥葉離白面赤者。四逆東加蔥白主之。愚意(又)深師方胎動下血。痛極搶心。 陰分之陽。其機輕捷。使邪遽出。無折傷血出。疼痛不止者。王 方。用蔥白用。又蔥管吹鹽。入玉莖內。治小便不通雖是下通。實是上達。(又)感冒初起。用逆。唇青卵縮。六脈欲絕者。用蔥一束。 蔥壞則易。良久熱氣透入。手足溫。有人大吐大瀉之後。四肢厥冷。不省人事須臾不救。証名脫陽。先以蔥白炒熱熨佗方)傷寒後交接。為女勞複。腹痛卵斑變黑。尿血者。以蔥白一把。水三升小豆桑白皮白朮陳皮各三錢。蔥白五莖時。氣衝胞系不正。溺塞不通。小腹膨伸。鬱閉而不流。用陳皮三兩。葵子一又薰方。桃枝柳枝木通漢椒枯白礬各一兩。蔥白一握。燈心一束。細銼。用水三斗。煮至一斗五升。以磁瓶乘熱赤豆汁。其功甚大。風濕身痛。生蔥擂爛。入香油數點。水煎。 便毒初起。蔥根和蜜搗敷。以紙密護之。外服通氣藥即愈。
〔論〕食用入藥。俱宜冬蔥〔即凍蔥〕以此種夏衰冬盛。足覘透陽於陰之氣。盧氏謂蔥葉離待傷用之。太之。至於陰管吹鹽入痛。陰囊須主通氣。療飽食房勞。血滲入腸。便血。腸 成痔。口乾。研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多食蔥。發人虛氣上沖。五臟閉絕。為其開骨節出汗故也。(詵)病患表虛易汗者。弗食。
生薑辛而甘溫。氣味俱濃。浮而升。陽也。行陽散滯。辟惡祛邪。入肺。開胃。止嘔乃氣逆不散。生薑行陽散氣)消痰(兼溫中去濕。開豁沖散之功。)下氣。開五臟六腑。通四肢關節。歸五臟。除風邪寒熱。並咳逆上氣。久服通神明。生和半和杏仁泥。煎成膏。水調不能下食。浸汁點赤眼辛溫益脾胃元氣。溫中脾胃之氣溫和健運。則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童便服。立可解散。蓋下兩。搗自然汁一酒杯。露一升。煎熟。食盡愈。乾嘔厥取四合。連渣呷之。又殺腹合洗。水五升。煮一升。
〔論〕凡物皆有表裡。與人身無二。生薑味辛。留皮者入肺而開胃。肺胃合而陽氣乃行。 故表乾生薑乃留皮自乾者。與生薑之用不殊。但不潤。可入丸散。較之乾薑則不熱。
乾薑造法。取生者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晒乾。置磁瓮中釀三日。 色乃成。薑留皮則冷。去皮則熱。非皮性本冷也。蓋留皮則行表而熱去。去皮則守中而熱耳。(丹溪)。 氣味生辛炮苦。氣薄味濃。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陽中陰也。為心脾二經氣分藥。潔古云。 寒嗽治下用補之寒氣。 守中者。除赤石脂溫肺。 溪)生痺。同辛溫以熱。同地芍榆瓜。治霍亂脹苓朮貝母。治脾胃虛弱。 銚溶化。和丸一錢二分。水豆大。每米飲一錢。米飲下神效〔論〕薑之味辛。辛者金也。然以四月種。五月苗。至秋社前後新芽頓長。秋分採芽。 柔葉全火府屬金。 炮。猶未氣為火之靈存。人但知用亦須假此守先哲隱而未有坎。肺更得其血乃成。所薑以止唾血痢乃和。是固妙以去皮而由中黑與不黑之異化熱。因以傷未可混投也。 治中氣虛冷。 多用則耗散元氣。須生甘草以緩之。(東垣)服乾薑以治中者。必僭上。不可不知。(海藏)干
一名芫荽。
根葉氣味辛溫。微毒。入足太陰陽明經。辛香走竄。內通心脾。下及腸胃。外達四肢。 一切不正之氣。療痧疹痘瘡不出。治消穀。通心竅。利大小腸。通小腸氣。諸瘡皆屬心營血內攝於脾。心脾之氣。得芳香則營運。得臭惡則壅滯。故痘疹不快。用胡荽酒噴之。 辟惡氣。床帳上下左右。皆宜掛之。以御汗氣胡臭天癸淫佚諸氣。若兒虛弱。及天時陰用此最妙。如兒壯實。及春夏晴暖。加以酒曲助虐。益火聚熱。變成黑陷矣。不可不慎湖)胡荽稟金氣多。火氣少。故辛香氣溫微毒。(仲淳)痘疹不快。胡荽二兩切。以酒二盞。煎沸沃之。蓋定。勿令泄氣。候冷去渣。微微含噴。從項背至足令遍。勿噴頭面。
芫荽子味辛酸。氣平。炒用。能發痘疹。殺魚腥。痔漏脫肛。胡荽子一升。粟糠一升。乳許。以小口瓶燒煙熏之。 繆氏。氣虛人不宜食。痘疹出不快。非風寒外侵穢惡氣觸者。不宜用。
寧夏出者。大如麥粒。輕而有細棱。為大茴香。他產小者。為小茴香。自番舶來大如柏實。裂成八瓣。瓣核如豆。褐色味甜。曰八角茴香。即舶茴香。
子氣味辛香。大甘微苦。性溫。陽也。浮也。入胃腎二經。兼入心小腸膀胱經。開胃下氣。止嘔吐。暖丹田。為補命門不足之藥。主膀胱冷氣痛。及小腸氣。並腎勞 疝陰痛少腹痛。方書治腰腹脅痛泄瀉。積聚傷飲食虛勞咳喘呃逆。諸逆沖上惡寒。水腫霍亂腳氣滯下。小便陽治膀胱相合。
辛溫。又古方治疝。多下咽。六腑為炒茴香。得川霍亂腹痛吐
同研煎湯。調五炙糯米糕蘸食漸至心下。
睡而不寐。
肝疝也。肝三月安。
一兩。(炒。候黑服三錢。入羊石子不得作聲。小便大利用五苓之義推之。腎腰痛如刺。八角茴香茴香小茴香各三錢痛。舶茴香杏仁各痛。茴香晚蠶沙等小茴香末各一兩如梧子大。每服五錢。鹽酒調服。神〔論〕茴香本宿根。深冬生苗。盧氏所謂回陽于剝之時。正東垣所云補命門不足也。其味始陽。此於火腑乃反其始小腸之脈下睪腫大。謂本主上焦陽以透寒水之越胃陽之合即太陰陽明水也哉。其又入所謂上下經之通之氣暢。而疝有濕熱。不宜用。不熱。是初起即宜用之矣。
陽虛。就外淫論。固未有至陰中之陽轉鬱。遂病經以責效哉。又此味所療如腰痛泄瀉積聚虛勞腹痛諸証。亦藉其致火於水。
以益腎中之元陽。第與附子補陽除濕凡胃腎多火。陽道數舉。得熱則嘔者。勿服。(仲淳)小腸膀胱有熱者。投之增疾。小茴性平〔修治〕隔紙焙燥。研極細。八角者亦同此治。得酒良。上行宜酒炒黃。下行鹽水炒用。
入藥多用黃茄。其餘惟可作菜茄耳。(頌)
茄子氣味甘寒。主治散血止痛。消腫寬腸。(瀕湖)茄屬土。故甘而喜降。大腸易動者。忌之。(丹溪)老黃。治乳頭裂。茄根煮湯。漬凍瘡。折蒂燒灰。治口瘡。俱獲奇效。皆甘以緩水。取冷。筋即入丸。 罐子蒂燒灰。治口齒瘡 。米飲調灰服二錢。治腸風下血不止。及血痔。生切。擦癜風。治癜風白者。用白茄蒂。紫者。用紫茄蒂。蘸硫附末摻之。取其散血也。(瀕湖)鮮茄蒂鮮首烏等根及枯莖葉主治中風寒濕諸証。鶴膝風癘風。散血消腫。治血淋下血。血痢陰挺。齒 口皴裂。煮湯漬之良。女陰挺出。茄根燒存性。為末。油調。用紙卷筒入內。一日一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燒灰。飛鹽等分。米醋調稀。時時擦之。血淋疼痛。茄葉每服二錢。溫酒或鹽湯下。隔年者尤佳。牙齒 痛。陳茄樹燒灰敷之。先以露蜂茄杆燒灰淋汁。和入桑 鹼等藥。治諸癰腫疔瘡有效。(仲淳)
〔論〕茄之氣味甘寒。丹溪謂其屬土。但黃熟在於九月。業已稟金氣之深。故又謂其喜降也後液中風〔修治〕宜於九月黃熟時收取。洗淨。陰乾用。
葉大者。不堪入藥。小者。節葉間有水銀。然用之亦須去莖。莖固無效也。以又名長命菜。 味酸。氣寒。性更寒滑。主治散血消腫。利腸解毒。療破傷風。多年惡瘡。百方不瘥。 或痛取馬熱淋燒存性風地丁〔論〕馬齒莧本金中含水。(葉有水銀。且難得燥。)卻有酸味。是金媾於木也。入血臟而散
一名山藥。乾者佳。唐避代宗諱。改蕷為薯藥。宋避英宗諱。改薯為山藥。熟則濕則滑。惟干實者入藥。必以冀州所產為勝。 根味甘。氣平。入手足太經陰。補脾肺之氣。主治傷中。補虛羸。除煩熱。補心氣不足。 養毒性涼補肝泄藥等分即散〔論〕薯蕷味甘。甘益中土。所取者根。其質白色。是味之歸形者。肺金也。其氣溫而兼平之氣陰易益。 為補至於中外乎手矣。 不宜與面同食。(仲淳)
〔修治〕六味丸。取山藥由肺入腎以達茯苓澤瀉之用。修合時。但微火烘乾。如以理脾。 可
一名苦匏。即苦壺盧。凡用須擇細理瑩淨無 翳者。乃佳。不爾有毒。
瓤及子氣味苦寒。有毒。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及黃膽腫滿。利石淋。療小便不通。治偏通鼻塞。黃膽腫滿。苦壺盧瓤如大棗許。以童便二合。浸之一時。取兩酸棗大。納兩深吸氣。待黃水出良。大水脹滿。頭面洪大。用瑩淨苦瓠白瓤。捻如豆粒。以面裹煮空心服七枚。至午當出水一斗。二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二年內忌鹹物。石水腹腫肢皆削瘦。用苦瓠膜炒一兩。杏仁半兩炒去皮尖。為末。糊丸小豆大。每飲下十丸。日水下止。小便不通。脹急者。苦瓠子三十枚炒。螻蛄三個焙。為末。每冷水服一錢。風痛。苦壺膜取汁。以葦管灌入鼻中。其氣上沖腦門。須臾惡涎流下。其病立愈。除根。 昏暈為疑。乾者浸汁亦效。其子為末。吹入亦效。年久頭風皆愈。 肉血翳。秋取小柄或小藥壺盧。陰乾。于緊小處鋸斷。內挖一小孔。如眼孔大。將眼皮上下掙開。取壺定。初雖甚痛苦。然瘀肉血翳皆漸下。不傷睛也。
〔論〕壺盧有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其質白色。而花亦白。但甘平與苦寒。味絕不同華而如何故本經專主治水。而仲景治皮水用之。蘇恭利石淋。及小便不通。皆用之。至方書又以治頭風鼻塞。所云惟苦至地。何以更能上行乎。曰:此正肺金之氣化。能與足太陽合化之元機也。陽雖自下而上。然天氣之自上而下者。則心肺主之。即如納鼻吸氣以治黃膽腫滿。取汁灌鼻以愈風痰頭痛。此非從上氣化。而合於下之水化者乎。其化血化痰飲等治。非皆水中氣化。得火金之合。而無留礙者乎。夫足太陽之脈。直者入絡腦。而肺氣迫於鼻。足陽明之起於鼻者交 中。旁納太陽之脈。是手太陰與足太陽由上而合下以化者。固足征也。經曰:肺和則鼻能知香臭。又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鼻為之不利。夫心主五臭。何以屬之肺。五氣入鼻。又何以不專藏於肺。皆以金之不得離火故也。東垣謂金生於己。亦此義耳。
經霜後。皮上白如粉塗。方可用。九月弗食。令人反胃。 味甘。氣微寒。性走而急。熱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煮食練五臟。為其下氣故也。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消熱毒癰腫。凡患發背及一切癰疽者。削一大塊置瘡上。熱則易之。分散熱毒氣。甚良。(宗 )水腫食治方。白冬瓜不限多少。任食之。又鯉魚一頭。重一瓤片後亦仁氣味甘平。治心經蘊熱。小水淋痛。並鼻面酒 如麻豆。疼痛黃水出。療腸癰。主腹內結茹枇兒慢〔論〕苦瓠與冬瓜皆行水。而苦瓠宣陽。冬瓜達陰。何則。冬瓜以三月生苗。直至六七月開而水致陰冬瓜凡臟腑有熱者。宜之。若虛寒腎冷。久病泄滑陰虛者。不得食。(仲淳)
〔修治〕入藥須霜後採取。置之候用。收瓜忌酒漆麝香及糯米。觸之必爛。
朽木上濕熱余氣所生。古槐桑樹上最良。柘木次之。余樹生者。不宜用。(權)其必隨各木之性。不可不審。(瀕湖)
桑耳氣味甘平。主女子崩中帶下。止血衄。腸風瀉血。其性涼血。故能止血。(文清)木耳得分。 用槐耳氣味苦辛平。主五痔脫肛下血。腸痔下血。槐耳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臟毒槐耳燒二兩。干膝燒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
柘耳主治肺癰。肺癰咳唾。膿血腥臭。不問膿成未成。用一兩研末。同百齒霜。(即梳垢二錢。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捷效。 仲景云。木耳赤色及仰生者。並不可食。藏器云。惡蛇蟲從木耳下過者。採歸色變者。 夜視瓜
即今油菜。九十月下種生葉。冬春採苔心為茹。三月便老不可食。開花結子。皆炒過榨油。燃燈甚明。
莖葉氣味辛涼。治風游丹腫。(人體忽然變赤。如丹之狀。謂之丹毒。或發手足。或發腹如手大。皆風熱惡毒所為。)腰腳痺。破症瘕結血。療產後血風及瘀血。並乳癰。搗葉子吹奶。(諸本草)丹腫欲發。初覺四體骨肉疼痛。漸見頭痛。額角有丹如彈而痛。逾時腫凡三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滿。用芸苔搗。熟布袋盛。於熱灰中煨熱。更互熨之。不過三二度瘥。無葉。用乾者。
子氣味同莖葉。主治行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療產難。(細研十五粒。酒下。)及產後心食桂心氣塊貼之〔論〕芸苔之用。類以為行滯血。散結氣耳。詎知自種于冬月。經歷霜雪。至春抽苔。 其辛臟首主游風丹腫。及產後血風。並切於心腹諸疾者。因風臟原是血臟。鼓陽化陰。惟在於此。 故風化行而血乃得化。血不化即還致風淫。相因以為功。亦相因以變眚也。茲味功能。不得以其微而忽之矣。 孟詵云。先患腰腳者。食之加劇。又損陽氣。多食發瘡及口齒病。又能生腹中諸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