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証治裁 卷之二

清 林佩琴


虛損勞瘵論治

經言︰精氣奪則虛。凡營虛衛虛,上損下損,不外精與氣而已。精氣內奪,則積虛成損,積損成勞,甚而為瘵,乃精與氣虛憊之極也。《素問》論五勞,謂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金匱》論五勞,謂肺勞損氣,心勞損神,脾勞損食,肝勞損血,腎勞損精。越人謂自上損下者,一損肺,勞嗽。二損心,盜汗。三損胃,食減。四損肝,郁怒。五損腎,淋漏。過胃則不治。自下損上者,一損腎,遺濁經閉。二損肝,脅痛。三損脾,脹瀉。四損心,驚悸不寐。五損肺,喘咳。過脾則不治。誠以脾胃為精與氣生化之源也,故治虛勞,以能食為主。考《難經》治法,損其肺者益其氣,保元湯。損其心者調其營衛,八珍湯。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四君子湯。損其肝者緩其中,牛膝丸。損其腎者益其精,金剛丸、煨腎丸。此固治損之要矣,尤必辨其陽虛陰虛。經曰︰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凡怯寒少氣,自汗喘乏,食減無味,嘔脹飧泄,皆陽虛症也。此脾肺虧損,由憂思鬱結,營衛失和,惟四君、保元、養營、歸脾諸湯宜之。若怔忡盜汗,咳血吐衄,淋遺崩漏,經閉骨蒸,皆陰虛症也。此心肝腎虧損,由君相火炎,精髓枯竭,惟補心、三才、六味、大造、固本諸湯宜之。又若腎中真陽虛者,右尺必弱。宜甘溫益火之品,補陽以配陰,八味丸。或景岳右歸飲,右歸丸。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也。腎中真陰虛者,左尺細數。宜純甘補水之品,滋陰以配陽,六味丸加杞子、魚膘。或景岳左歸飲,左歸丸。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也。陽虛不複,久則吸短偏臥,脈弱陽痿;宜參、朮、歸、 、杞子、山藥、胡桃、龍眼、蓮、棗、沙苑子、骨脂、人乳、鹿茸、鹿膠、羊肉、羊腎、海參。陰虛不複,久則咽瘡音啞,色悴肌羸,宜麥、味、杏、貝、熟地、首烏、蓯蓉、燕窩、烏雞、阿膠、淡菜、秋石、河車、豬羊髓、龜膠、白蜜。而勞瘵成矣。由是火炎於上,為嗽血,宜五汁膏。為潮熱;宜清骨散。火動於下,為遺濁,宜龍齒丸。為泄瀉,宜三白廣生湯。而治療難矣。

夫水為萬物之元,孫真人所以雲補脾不若補腎;土為萬物之母,許學士所以雲補腎不若補脾。然喜燥者脾,喜涼者腎;欲補腎,易傷脾;欲補脾,易傷腎。不知土為金母,金為水母。勞瘵至陽虛泄瀉,宜溫以補脾,然補脾須不礙肺;勞瘵至陰虛嗽熱,宜潤以滋腎,然滋腎須不妨脾。補脾佐以五味、杞子。滋腎佐以蓮實、砂仁。不得偏用辛溫以助火,桂附之屬。亦不得偏用苦寒以戕胃。知柏之屬。且虛勞以受補為可治,不受補為不治。如人參之甘溫,則大熱可除,乃陽生陰長之理,所謂血脫者益,而葛可久治勞十方,用參朮者七也。故曰︰土旺而金生,勿拘拘於保肺;水壯而火熄,勿汲汲于清心。

夫五勞者,勞傷五臟,乃虛損之源。而六極七傷,又虛損之流極,勞瘵之深根也。如皮毛枯願,為肺勞;人參黃耆散。血脈不榮,為心勞;大五補丸。食少肌瘦,為脾勞;橘皮煎,血虛筋緩,為肝勞;黑丸。腹腫足弱,為腎勞。腎氣丸。六極者,數轉筋,指甲痛,為筋極;滋補營養丸、酒煮木瓜粥。牙痛踵痛,不耐久立,為骨極;茸珠丸。面色無華,頭髮墜落,為血極;補營湯。膚如蟲行,體肉乾黑,為肉極;參苓丸。肌無膏澤,目無精光,羸瘦肌癢,搔則成瘡,為精極;巴戟丸。胸脅逆滿,吸短難言,為氣極。益氣丸。七傷者,一陰寒,二陰痿,三里急,四精漏,五精少,六精滑,七竅數。並宜鎖陽丹,九龍丹。幾虛損症,多起於脾胃。勞瘵症,多起於腎經。虛損潮熱,多起於內傷。勞瘵陰虛火動,多起於傷風似瘧。虛損蒸蒸發熱,按至皮膚間甚熱,不能食,不覺瘦,脈豁大,重按無力。勞瘵骨蒸,按之皮膚不熱,按之筋骨乃熱,能食而瘦,脈弦數。虛損轉潮熱泄瀉,脈短數者,不治。勞瘵轉陰虛火動,喉痛脈細數死。虛症頰赤或唇紅,陰虛逼陽於上也。音喑,腎氣竭也。咳而喘急,肺虛氣不歸腎也。喉乾咽痛,真水涸,虛火炎也。不眠恍惚,血不養心,神不能藏也。時多煩躁,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飲食不甘,肌肉漸消,脾元敗也。盜汗不止,有火則陰不能攝,無火則陽不能固也。骨痛如折,腎主骨,真陰竭也。筋急酸痛,水虧木燥,肝失養也。足心如烙,虛火爍陰,湧泉涸也。

虛損勞瘵脈候

脈大為勞,脈虛亦為勞。大而無力為陽虛,數而無力為陰虛。沉遲小為脫氣,大而芤為脫血,細微而小為氣血俱虛。寸弱而軟為上虛,尺弱而澀為下虛。兩關沉細為胃虛,弦為中虛。凡細數弱澀弦,皆勞傷脈,但漸緩則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進,數甚者病必危。

附方

〔益氣〕保元湯 見一卷火。
〔緩肝〕牛膝丸 牛膝 萆薢杜仲 防風 蓯蓉 桂心 蒺藜 菟絲餅
〔益精〕金剛丸 萆薢杜仲 蓯蓉 菟絲餅 豬腰子(酒煮)為丸。
〔益精〕煨腎丸 牛膝 萆薢杜仲 防風 蓯蓉 桂心 故紙 胡盧巴 菟絲餅 豬腰子(酒煮)蜜丸。
〔補陽〕右歸飲 人參 白朮 山藥 杞子 杜仲 萸肉 炙草 炮薑 附子 肉桂 熟地
〔補陽〕右歸丸 前飲去朮、草、杞子。加鹿膠、菟絲餅。蜜丸。
〔補陰〕左歸飲 熟地 山藥 杞子 炙草 茯苓 山萸
〔補陰〕左歸丸 前飲去茯苓、炙草,加牛膝、菟絲餅、鹿膠、龜膠,蜜丸。
〔咳血〕五汁膏 天冬 麥冬 生地 薄荷 貝母 丹皮 阿膠 茯苓 犀角 羚羊角 人乳汁 梨汁 藕汁 蔗汁 蘿卜汁蜜熬。
〔潮熱〕清骨散 秦艽 鱉甲 知母 青蒿 地骨皮 銀柴胡
〔遺濁〕龍齒丸 人參 茯神 遠志 龍齒 菖蒲 知母 黃柏
〔泄瀉〕三白廣生湯 苓 朮 陳 草 芍 貝 地骨皮 棗仁 山藥 丹皮 芡實 蓮子 烏梅
〔肺勞〕人參黃耆湯 鱉甲(錢半) 天冬(一錢) 秦艽 生地 柴胡 地骨皮(各七分) 桑皮 半夏 知母 紫菀 黃耆 赤芍 甘草(各五分) 人參 茯苓 桔梗(各三分)
〔心勞〕大五補丸 麥冬 天冬 人參 熟地 益智子 枸杞子 菖蒲 遠志 地骨皮 茯苓
〔脾勞〕橘皮煎 橘皮(五兩) 甘草(三兩三錢) 當歸 萆薢蓯蓉 吳萸 濃朴 肉桂 巴戟 石斛 附子 牛膝 鹿茸 杜仲 菟絲子 乾薑(各一兩) 酒半升,沙鍋內入橘皮煎,再入諸藥末為丸。
〔肝勞〕黑丸 當歸 鹿茸(各一兩) 烏梅肉為丸,酒下。
〔腎勞〕腎氣丸 八味丸見一卷中風,此再加牛膝、車前。
〔筋極〕滋補養營丸 遠志 白芍 黃 白朮(各兩半) 熟地 人參 五味 芎 歸 山藥(各二兩) 陳皮(八錢) 茯苓(七錢) 生地(五錢) 山萸(四錢) 蜜丸。
〔筋極〕酒煮木瓜粥 大木瓜 水酒煮爛,研膏,裹轉筋處,冷即易之,三五度可瘥。
〔骨極〕茸珠丸 鹿茸 鹿角膠 鹿角霜 熟地 當歸(各兩半) 蓯蓉 棗仁 柏子仁 黃 (各七錢) 附子 陽起石(各二錢) 酒糊丸。
〔血極〕補營湯 參 苓 陳 草 歸 芍 二地 梔子 麥冬 棗仁 烏梅
〔肉極〕參苓丸 參 苓 菖蒲 遠志 牛膝 地骨皮 蜜丸。
〔精極〕巴戟丸 五味 巴戟 蓯蓉 菟絲 覆盆 益智 牡蠣 龍骨 人參 白朮 熟地 骨碎補 茴香 蜜丸。
〔氣極〕益氣丸 人參 麥冬 陳皮 桔梗 炙草 五味 蜜丸。
〔七傷〕鎖陽丹 桑螵蛸(三兩) 龍骨 茯苓(各一兩) 糊丸。
〔七傷〕九龍丹 金櫻子 杞子 蓮鬚 熟地 芡實 茯苓 當歸 山楂 酒糊丸。

虛損脈案

楊 弱冠成損,嗽血喘促,身熱汗泄,食減便溏,脈弱數。此上損及中,補土生金,自不易定法。四君子東加熟地砂仁末炒、山藥、茯神、五味、白芍、蓮子、小麥煎湯,數服血止,喘熱亦定。然一陽初生,必交節不至加重,乃得轉危為安。

胡氏女 寒熱咳嗽,經斷食少,肌削口乾無寐,脈虛數,損象已具。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在女子為不月,二陽足陽明胃也。胃虛則受谷少而血無由生,故症見心脾。心主血,脾統血,情志不遂,日為憂思煩擾以耗竭之,故月水枯也,宜滋化源。仿立齋先生法,朝用歸脾東加柏子仁,夕用都氣丸加杞子、白芍、棗仁、貝母。兩月諸症悉退,後經自通而病霍然。

狄氏 月閉勞熱,醫用通經之品,喘 氣促,怔忡自汗。又用寒涼退熱,食減肌削,乍寒乍熱,診其脈弱數而促,此下損及中也。急用潞參、茯神、黃 、炙草、白芍、當歸、五味、棗仁、銀柴胡,四劑諸症漸減,加山藥、熟地炭、蓮、棗。補心脾兼調肺腎,熱嗽悉除,能進食矣。逾月後,忽腰腹痛,下胎形三寸許,兒頭已半損爛。予深自咎臨診未審其母舌青黑與否,然計其經閉後已六閱月,乃知胞宮血涸,胎形不長,乾黑累月,必反枯 深隱。通經破血藥數十劑不能令墮,俟氣血通調,瘀腐之膈膜者,乃去而不複留也。況血枯經閉,漫與三棱、莪朮、牛膝、桃仁,不速之斃乎,志此為榨乾汁者鑒。

李 肩挑傷力,咳嗽胸痛,其損在肺。用黃 、潞參、茯神、百合、貝母、杏仁、當歸、白芍、甘草、紅棗,二服即應。此從安肺東加減,經所謂損其肺者益其氣也。

眭 肝腎陰虛,損久不複,冬至後痰咳粉紅,嗽聲子夜特甚。想虛陽失藏,龍火不伏,交子時陽氣一動,炎灼上凌,浸至嬌臟受戕,身熱喘促。近又食減無味,午後頰紅,時覺懍懍憎寒,是陰傷及陽,非萸地酸膩可效。必用甘藥培元,佐以介屬潛陽,冀其封固蟄藏,至立春前後,地氣上騰,症不加重為幸。潞參、山藥、百合、甘草、五味、白芍、牡蠣、淡菜、阿膠,數服漸平。

堂弟 嗆嗽氣急,脈弦數,適逢秋令,予謂此火刑金象也,當滋化源。以自知醫,雜用梨膏止嗽,予謂非法。入冬寒熱間作,厥氣衝逆,灰痰帶紅,良由陽亢陰虧,龍雷並擾,冬藏不密。今近立春,地氣上升,內氣應之,喘嗽勢必加重,擬方阿膠烊化、山藥炒,各二錢。洋參、熟地(炒)、茯神、藕節(各三錢)、川貝母(炒研,一錢)、甜杏仁(炒研,錢半)、棗仁(炒研,八分)、五味(五分)。數服頗效。又五更服燕窩湯,晚服秋石湯,降虛火而喘定。

堂弟 肺主出氣,腎主納氣。今腎少攝鈉,時交驚蟄,陽氣大升,兩關尺通滑兼弦,氣由衝脈逆沖而上,子夜陽動,喘嗽汗泄,必起坐不能安臥,皆真元不納之咎。屢用參 保固,肺脾既屬不濟,即用知柏,名為滋腎,豈能驟安。仿葉氏鎮攝法,青鉛(三錢)、牡蠣( 研,錢半)、茯神(三錢)、五味(八分)、炮薑(四分)。遠志(炒炭,錢半)、故紙(鹽水炒,一錢)。三服氣平喘止,飲食大進,弦脈頓減,後用峻補膏方得痊。

王 勞力傷精,右尺偏旺,是火水未濟之象,日晡寒熱,嗽血神疲,大宜小心調攝,否則火燃金燥,吐紅嗽喘,行將日甚矣。五味(三分)、熟地、山藥、茯苓、杞子、丹皮(各二錢)、潞參(三錢)、白芍、川貝(各一錢半)、遠志(錢八分)、蓮子(十粒)。十數服諸症俱平。

妹 積年羸怯,經當斷不斷,熱從腿膝上蒸。今歲厥陰風木司天,又值溫候,地氣濕蒸,連朝寒熱煩渴,寤不成寐,悸咳善驚,總由陰虧心火燔灼,兼乘木火司令,氣泄不主內守,陽維奇脈,不振綱維。越人云︰陽維為病苦寒熱。今藩衛欲空,足寒骨熱,所固然已。先培元氣,退寒熱,待津液上潮,冀煩渴漸平。用潞參、茯神、麥冬、白芍、丹皮、龜板、熟地、柏子仁、紅棗、蔗汁。三服寒熱大減,煩渴漸止,但覺寒起足脛。原方去麥冬、龜板,加首烏、杞子、牛膝(炒炭),壯其奇脈,二服不寒但熱,原方又去首烏、杞子、柏子仁,加蓮子、龍眼肉。數十服遂安。

貢 弱冠未室,勞力傷陽,寒熱痰紅,咳則氣促嘔沫,頭眩食減,色悴肌羸,半載不複,脈來虛數,右部尤少神,乃肺氣受傷,脾元亦憊。理陽兼泄濁為宜。用六君子東加山藥、蓮子、南棗、淡薑煎服。四劑寒熱止,濁逆平,去半夏,加貝母、茯神、五味,嗽稀而食進,數脈較減,又如薏米、芡實、黃 、歸、芍,煎丸兼服而瘳。 後因自服地黃滋膩丸劑,食減便溏,餌牛肚,瀉痢不止,又迫于完姻,虛嗽聲啞,午余寒熱,旦夕利數行,脈益虛數。思食減脾損,痢久腎傷,陰陽告殘,乃求挽救,用藥頗難,且終罔濟,姑與扶肺脾以攝腎。潞參、茯苓、炙草、白芍、山藥、益智、訶子、五味、蓮、棗,數服甚平。但氣下陷則痢,迫體懍寒,手足口熱,寐必口乾,此陽虛生寒,陰虛生熱,而津不上潮也。朝用補中湯去柴、歸,加益智、茯神,晚用熟地炭、五味、棗仁、白芍、貝母、薏米、麥冬(俱炒),蔗汁沖服。寒熱輕,痢如故,與桃花東加參、苓、五味、烏梅。溫攝下焦,痢仍不減,由腸液滑泄已久,氣虛不受溫攝,而喉痛聲嘶,咳吐白沫,因春分節後氣溫升泄故也。轉方仍用參、苓、蓮、藥補脾,五味、白芍斂肺,沙參、桔梗清咽,熟地炭、釵斛育陰,訶子、牡蠣(醋淬,)澀下。

謝氏 崩帶後蒸熱,頭暈齒痛,食後噯腐痞惡,不時便瀉。始由衝任經傷,陰虛生火,醫用青鉛鎮攝,虛火愈炎,中氣愈陷,反使髮際汗多如水,下部泄氣如風,不知症緣陰虧,肝陽失製,上則為眩暈,下則為蒸瀉,中則為風翔浪掀,食入漾漾欲嘔。治宜和陽熄風,佐以運脾,否則補虛添脹,滋腎礙脾,勢必食減肌削,延成下損及中之咎。杞子炭、甘菊炭、牡蠣粉、白芍、山梔、神曲(俱炒)、半夏(青鹽炒)、茯神、丹皮、嫩桑葉、浮小麥(煎湯)。三服諸症漸平。原方去梔、曲,加鱉甲、山藥、熟地炭,蒸熱漸愈。

族弟 嗜飲傷中,濕熱內蘊,咳嗽潮熱,腹痛嘔瀉,脈沉小數,左尤澀。不戒飲則成酒勞。生朮、茯苓、薏米、橘紅、茴香、製半夏、枳 子、砂仁、湘蓮(炒)。數服諸症稍定,乃用葛花解酲湯去青皮、乾薑,加製半夏,數十服全愈。

沈 少年羸怯,晡熱嗆嗽,頭眩食減,頻嘔苦酸濁沫,大便忽溏忽秘,脈弦數,右尺搏指。由相火太強,疏泄失司,痰濁不降,必夢泄足心如烙。先驅濕熱以熄龍雷,黃柏(酒炒,六分)、半夏(青鹽製,錢半)、茯苓、薏米(各三錢)、吳萸(鹽湯泡,五分)、遠志、山梔、澤瀉(各八分)、橘紅(一錢)。六服痰火降,遺泄止,去吳萸、山梔,加生白朮(錢半)、五味(三分)、牡蠣粉(二錢),諸症俱減,調理得平。

服侄 誦讀神疲,晡寒宵熱,汗嗽食減,脈虛,右尺弦大,此為童損。由心脾肺兼及腎陰,仿立齋先生治法,朝用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茯苓、棗仁、小麥;晚用六味湯去山萸,加白芍、鱉甲、五味。十數劑寒熱止而精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