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証治裁 卷之八

清 林佩琴


癖瘕諸積論治

《大全良方》分 癖、 瘕、八瘕、 痞、食 、血 、血瘀凡七門,多婦科下部症。而名目紛沓,症狀相近,反遺腸覃、石瘕,今統敘而條分之,以類相從,不淆亦不眩矣。 者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起急痛,因氣而成,如弦狀,名曰 。癖者僻在兩肋間,有時而痛,名曰癖。疝瘕者,小腹氣聚成塊,或上逆,或下墜也。八瘕者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龜瘕,皆胎產經行,氣血不調之所生也。 者積堅不可推移、痞者氣壅不得宣暢。既有食 、血 ,不應複出 條,宜改痰痞為優。傷食成積,堅而難移,名食 。瘀血成塊,堅而難移,名血 。若腹中血瘀,則留滯不行,未至成塊者也。別有石瘕生胞中,腸覃生腸外,詳載《內經》,亦 癖之類,並為條列症治於後。
〔 癖〕二症皆陰陽不和,冷氣搏結經絡,血氣作楚, 近臍左右,兩條筋起急痛,大如臂,小如指,癖隱兩肋,冷則痛發,宜蔥白散,再服烏雞丸。若脅腹脹痛,肝脾失和,木香順氣散去蒼朮,加鬱金、延胡。
〔疝瘕〕小腹有塊,或時動移,因損傷胞門,宜八珍湯,加疏氣藥。血虛受寒,宜寬脹東加歸、芍。氣虛下墜,補中益氣湯。血瘀氣逆,當歸散。
〔石瘕〕生胞中,由寒客子門,子門閉塞,惡血當瀉不瀉, 以留止,日益大,狀如孕,堅如石,月事不下。見 丸加減,或以坐導藥下之。
〔八瘕〕皆生於左胞宮,右子戶,多由經行交合,小腹滿急,經血瘀阻,因成瘕聚。如懷孕,甚則溺澀,痛苦如淋,今人無子。一、黃瘕。經行不利,左脅氣結,陰中刺痛,淋露黃汁。用坐導皂莢散。二、青瘕。新產浴早風襲,瘕聚左右脅,崩中不禁,下青汁。用坐導戎鹽散。三、燥瘕。經行胃熱,心煩汗多,大便艱澀,瘕聚如杯。加味四物湯。四、血瘕。經行勞動感寒,留絡不去,腰腹急痛。宣血瘕方,或調經散。五、脂瘕。

新產交合早胞傷,子戶失禁,精血雜下如膏。宜坐導脂瘕方。六、狐瘕。經行受驚,心志恍惚,邪入於陰,月閉溺難。宜狐瘕方。七、蛇瘕。經後陰未複,食飲誤中虺毒,成形長而 痛。宜蛇瘕方。八、龜瘕。經行浴水,水精與邪氣襲入子戶,形如小拌,少腹切痛。宜龜瘕方此照《巢氏病源》,刪節爽淨,簡要有體。
〔痰痞〕涎沫凝結為痰,氣道壅滯為痞。中脘痰氣不利,砂枳二陳湯。痰結胸滿,順氣導痰湯。心下痞,發熱而嘔,半夏瀉心湯。心下積冷如覆杯,按之有水聲,熱手熨之如冰,脈沉遲,三聖散吐之,次服白朮調中湯。
〔食 〕脾胃先弱,飲食失調,生冷不化,日漸成塊,治先主疏導,而佐以和中。大和中飲,或消食丸。若氣壅血滯形寒者,烏藥散。脾氣虛,血不行者,芎歸四君子湯。脾氣鬱,血不行者,歸脾湯。肝脾血燥不行者,加味逍遙散。
〔血 〕經水不調,結而成塊,臍下冷痛,五物煎。情志郁損,氣血乖違,加味歸脾湯。恚怒傷肝,加味逍遙散。產後惡露,失笑散。血積脹滿,當歸活血湯。肝脾虛損,芎歸六君子湯。凡塊有形,皆正虛邪實,宜扶正除邪,毋輕議攻伐也。薛云︰此症多因七情虧損五臟,如脾統血,肝藏血,故郁傷脾,怒傷肝者,多患脅腹作痛,正肝脾經症也,宜養正則積自除。
〔血瘀〕經水不行,或產後惡露未淨,得寒則澀為瘀,久而不消則為 。腹痛畏手按者,內有血瘀。通瘀煎加桃仁、延胡、牛膝。怒傷肝者,脅腹脹痛,化肝煎。郁傷脾者,食減刺痛,歸脾湯。
〔腸覃〕寒氣客腸外,與衛氣搏,癖而內著, 肉乃生。大如雞卵,漸如懷子,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是氣病血未病也。二陳東加香附。若堅久作痛,宜 露丸。統按前症,宜辨新久,有形無形,或痛不痛,動不動,在氣在血,在胸脅,在少腹,在衝任,在腸外,在胞宮。新者易治,久者難治。痛猶通連氣血,不痛則另結窠囊。瘕者假也,無形而聚亦能散。 者征也,成形而堅不可移。成形者,或由食積為食 ,由血結為血 。無形者,但在氣分,氣滯則聚而見形,氣行則散而無跡。 癖與痛俱現,不痛則隱,痰氣居多。疝瘕氣結,石瘕血結,八瘕阻於胞宮,腸覃生於腸外,月事不異。又氣血痰沫所成,痰痞各分寒熱,且痰有物而痞無形。其狐瘕、蛇瘕、鱉瘕,異氣所感,或飲食誤中,留聚臟腹,假血而成。與宿血之自內而凝為 為瘀者不同。古法敗梳治虱瘕,銅屑治龍瘕,曲柏治米瘕,鍛石治酒瘕,理可類推矣。血瘕、血 、血瘀、血同而新久分。且血必隨氣,氣行則血行,故治血先理氣。又必察其正氣衰旺,若正氣已虛,必先補正,乃可除邪,或兼外治法助之。阿魏膏、琥珀膏、三聖膏。古方治死血食積痰飲,成塊在脅,用化積丸。治氣血鬱結,食積脹痛,用開鬱正元散。氣血兼治,寒熱互施,治血積月水不調,用當歸丸。血瘀痛不可忍,用琥珀散。余如血竭散、牡丹散。俱主熱,桃仁煎、三棱煎並主攻。乃寒則溫之,結則散之,堅則削之也。其峻厲猛劑,如硝石丸、 砂丸、巴豆丸、干漆散。或不得已用之,恐傷元氣,後成不救,宜仿立齋、景岳治法為穩。

《準繩》以 瘕並屬血病。《綱目》謂︰ 瘕積聚,並起於氣,以瘕屬血病者,氣聚而後血凝也。

立齋治一婦,內熱作渴,腹瘕如雞卵,漸大四寸許,經水三月一至。凡瘕聚 塊,在子宮則不孕,在衝任則不月。肢體消瘦,脈洪而虛,左關尤甚,此肝脾鬱結症也。外貼阿魏膏,午前用補中益氣湯,午後用加味歸脾湯。肝火稍退,脾土稍健,用六味丸、歸脾丸間服。又日用蘆薈丸二服,空心以逍遙散下。日晡以歸脾湯下。調理年餘而愈。又治一婦,腹塊上攻作痛,吞酸痞悶,面色青黃,此肝脾氣滯症也、六君子東加芎、歸、柴、連、木香、吳萸各少許,二服。又以歸脾湯,送下蘆薈丸。三月餘,肝脾和,諸症退。以調中益氣東加茯苓、牡丹皮而經調。

景岳論瘀血成形,初成形則根盤未固。痛在臍腹者,五物煎、決津煎。如病氣形氣俱實,腹脹痛甚者,通瘀煎、元胡當歸散。稍久而堅者消磨之,三棱煎、萬病丸。形氣強壯,瘀滯不行,腹脹痛甚者,下之,桃仁承氣湯,或穿山甲散。然須詳慎,其氣壅瘕聚,為脹為痛者,排氣飲、木香順氣散。如血中之氣滯,為瘀為痛者,通瘀煎、調經飲。疝瘕氣聚者,荔香散。肝氣逆而為聚者,解肝煎。三焦壅滯,氣道不利,中滿腫脹者,廓清飲。

李氏曰︰治 瘕者,調其氣,破其血,消其食,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峻攻,以傷元氣,且扶脾胃,待其自化。愈後,用大小烏雞丸、八珍湯、交加散、交加地黃丸調之。若用攻擊,胃氣先傷,或待塊消盡,而後補養,遲不及矣。

瘕脈候

婦人積聚疝瘕,脈弦急者生,虛弱者死。少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腹中痛,半產而墮傷,浮則亡血,惡寒絕產。

附方

〔除冷積〕蔥白散 地 芍 歸 芎 參 苓 薑 桂 朴 枳 木香 茴香 青皮 麥芽 神曲 苦楝子 三棱 莪朮 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加連鬚蔥白、食鹽煎。
〔補虛〕烏雞煎丸 參 丹 朮 烏藥 蛇床子(各一兩) 桂心 附子 川烏 紅花(各三錢)蒼朮(一兩半) 白芍 莪朮 陳皮 延胡 木香 肉蔻 熟地 琥珀 草果(各五錢) 研細,以烏雄雞一隻,去肚腸毛翅,將上藥末納雞腹中,用瓷瓶入好酒一斗,同煮,去骨,焙乾為末,煉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當歸湯下。
〔脅脹〕木香順氣散 木香 香附 檳榔 青 陳 砂 枳 朴 蒼朮(各一錢) 炙草(五分)
〔氣血〕八珍湯 見一卷中風。
〔陰疝〕寬脹湯 檳榔 官桂 木香 沉香 大腹皮 青皮(各一錢) 香附 小茴(各錢半) 水煎,加食鹽七分。
〔補中〕補中益氣湯 見一卷中風。
〔血瘀〕當歸散 見本卷調經。
〔石瘕〕見 丸 見三卷積聚。
〔黃瘕〕皂莢散 皂角(一兩,炙去皮子) 川椒(一兩,炒去汗) 細辛(一兩半) 搗末囊盛,大如指,長二寸,納陰中,惡水畢出,以溫湯洗之。
〔青瘕〕戎鹽散 戎鹽(一升) 皂角(五錢,炙去皮子) 細辛(一兩) 同上坐導。
〔燥瘕〕加味四物湯 四物湯加 延胡 桃仁 砂仁 紅花 香附 莪朮 水煎。
〔血瘕〕血瘕方 乾薑 烏賊骨(炙。各一兩) 桃仁(去皮尖,一兩) 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血瘕〕調經散 或作飲,見本卷調經。
〔脂瘕〕脂瘕方 皂莢(七錢半) 川椒 細辛 礬石 五味 乾薑(各五錢) 坐導法同前。
〔狐瘕〕狐瘕方 取新死鼠一枚,以新絮裹之,包以黃泥, 研為末。以桂心末二錢半調勻,酒服方寸匕。
〔蛇瘕〕蛇瘕方 大黃 黃芩 芒硝(各五錢) 炙草(三錢) 烏賊骨(二枚) 皂角(炙,一兩半) 水煎,芒硝後下服,十日後再服,瘕即下。
〔龜瘕〕龜瘕方 大黃 乾薑 附子 桂心 細辛 白朮 蟲 王 側子 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痰氣〕砂枳二陳湯 砂仁 枳殼 加二陳湯。
〔痰結〕順氣導痰湯 導痰湯見一卷中風,此加木香、濃朴。
〔痞嘔〕半夏瀉心湯 見一卷溫。
〔吐積〕三聖散 見一卷中風。
〔痰痞〕白朮調中湯 白朮 茯苓 澤瀉 橘紅(各五錢) 甘草(一兩) 乾薑 官桂 砂仁 藿香(各二錢半)
為末。白湯化蜜服。
〔食 〕大和中飲 見三卷飲食。
〔食 〕消食丸 楂肉 神曲 麥芽 萊菔子 青皮 陳皮 香附(各二兩) 阿魏(醋浸,研,一兩)
為末。以湯泡蒸餅為丸,薑湯下。
〔寒滯〕烏藥散 烏藥 莪朮 桂心 當歸 木香 桃仁 青皮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下。
〔脾虛〕芎歸四君子湯 芎 歸 加四君子湯。
〔脾虛〕歸脾湯 見二卷勞瘵。
〔血燥〕加味逍遙散 見一卷火。
〔血 〕五物煎 四物湯加桂心。
〔氣血〕加味歸脾湯 見本卷胎前。
〔產後〕失笑散 見六卷胃脘痛。
〔血 〕當歸活血湯 赤芍 歸尾 生地(各一錢半) 桃仁 紅花 香附(各一錢) 川芎 丹皮 延胡 莪朮(各八分) 三棱 青皮(各七分)
〔虛損〕芎歸六君子湯 六君子東加芎、歸。
〔血瘀〕通瘀煎 見五卷厥。
〔怒傷〕化肝煎 見二卷血。
〔痰氣〕二陳湯 見一卷中風。
〔腸覃〕 露丸 莪朮 三棱(各酒浸一兩,巴豆三十個切,炒上二味,去巴豆) 干漆(炒煙盡)川烏(各五錢) 砂(四錢) 青皮 雄黃(另研) 茴香(鹽炒) 甲片(炮。各三錢) 輕粉(一錢。另研)麝香(五分) 研細,薑汁糊丸。每服二十丸。
〔外治〕阿魏膏 見三卷積聚。
〔外治〕琥珀膏 見三卷積聚。
〔外治〕三聖膏 見三卷積聚。
〔通治〕化積丸 黃連(一兩半,以吳萸、益智各炒一半,去萸、智) 萊菔子 香附 山楂(各一兩) 川芎 山梔 三棱(煨) 神曲 桃仁(各五錢) 研末,蒸餅為丸。
〔通治〕開鬱正元散 白朮 陳皮 香附 山楂 青皮 海粉 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 神曲 麥芽 甘草 等分為末。每服一兩,生薑水煎。
〔血積〕當歸丸 當歸 赤芍 川芎 熟地 三棱 莪朮(各五錢) 神曲 百草霜(各二錢半) 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開水下。
〔血瘀〕琥珀散 琥珀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每服二錢,水酒各半煎,入地黃自然汁二合再熬,去渣,入溫酒和服。
〔血瘕〕血竭散 見本卷產後。
〔血塊〕牡丹散 牡丹 當歸 延胡 桂心(各一兩) 赤芍 牛膝 莪朮(各三兩) 三棱(一兩半)
為末。每服三錢,水酒各半煎。
〔 痞〕桃仁煎 桃仁(一兩) 訶子皮 白朮 赤芍 當歸(各七錢半) 三棱 莪朮(各炒五錢)陳皮(去白,三兩) 鱉甲(醋炙,一兩半) 為末。每服二錢,水煎,加薑,熱服。
〔 積〕三棱丸 莪朮(醋浸炒) 三棱(各三兩) 青皮 麥芽 半夏(各一兩) 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醋湯下。
〔峻攻〕硝石丸 硝石(三兩) 大黃(四兩) 人參 甘草(各二錢) 為末,醋和丸。米飲下,三日一服。
〔峻攻〕 砂丸 木香 沉香 巴豆(各一兩) 青皮(二兩) 銅青(五錢) 砂(一錢) 先將青皮同巴豆炒紫色,去巴豆。為末,再和藥蒸餅為丸。
〔峻攻〕巴豆丸 巴豆 砂 大黃 靈脂 桃仁 木香 蜜丸,醋下。
〔峻攻〕干漆散 干漆 木香 芫花 赤芍 桂心 當歸 琥珀 川芎(各五錢) 大黃(二兩) 牛膝(七錢)桃仁(一兩) 麝香(二錢半) 每末一錢,酒下。
〔補陰〕六味丸 見一卷中風。
〔腹瘕〕蘆薈丸 見三卷積聚。
〔調補〕調中益氣湯 見三卷脾胃。
〔臍腹〕決津煎 歸 地 澤 桂 牛膝 烏藥
〔消磨〕三棱煎 即三棱丸。
〔堅久〕萬病丸 干漆 牛膝 等分為末,用生地汁升許,熬膏和藥,杵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下。
〔瘀滯〕桃仁承氣湯 見一卷疫。
〔瘀滯〕穿山甲散 甲片 鱉甲 赤芍 大黃 干漆 桂心(各一兩) 川芎 芫花 歸尾(各五錢)麝香(一錢) 溫酒下一錢。
〔脹痛〕排氣飲 見三卷積聚。
〔疝瘕〕荔香散 或作荔枝散,見七卷疝。
〔腫脹〕廓清飲 見三卷腫脹。
〔調補〕烏雞丸 烏骨雞(一隻,男雄女雌,去毛去穢,留內金,洗腸留腸) 烏 骨(童便浸炒,四兩)茹蘆(一兩) 以三味入雞腹內,用陳酒、童便各三碗,水數碗,砂鍋中煮,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為細末,山藥末調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百勞水下。此方治婦人倒經,男子咳嗽吐血,《醫通》名巽順丸。
〔調補〕烏雞丸 烏骨雞(一隻。男雌女雄,製法同上) 北五味(一兩) 熟地(四兩) 二味入雞腹,用陳酒、童便於砂鍋中煮,又以黃耆 于朮(各三兩) 茯苓 歸身 白芍(各二兩) 預為末,同雞肉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研入下項藥︰人參(三兩) 丹皮(二兩) 川芎(一兩) 和前藥,以山藥末六兩糊丸桐子大。

人參湯下三錢。骨蒸加鱉甲、柴胡、地骨。經閉加肉桂。崩漏加阿膠。倒經加麥冬。痞悶加香附、沉香。帶下加萆薢、香附、蘄艾。此方最善調經,或蓐勞帶下崩淋等症。
〔氣血〕交加散 生地(一斤,搗汁炒薑渣) 生薑(十二兩,搗汁炒地黃渣) 白芍 延胡 當歸 蒲黃 桂心(各二兩) 沒藥 紅花(各五錢) 研末為丸。每服四錢,酒下。
〔氣血〕交加地黃丸 見本卷調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