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証略例

元 王好古


潔古老人內傷三陰例

論曰︰人之生也,由五穀之精氣所化,五味之備,故能生形。經曰︰味歸形。若傷於味,亦能損形。今飲食反過其節,腸胃不能勝,氣不及化,故傷為脾。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或失四時之調養,故能為人之病也。經曰︰氣口曰坤,口乃脾之候,故脾胃傷。氣口緊盛而傷者,有多少,有輕重焉。如氣口一盛,脈得六至,則傷於厥陰,乃得之輕也,檳榔丸主之;氣口二盛,脈得七至,則傷於少陰,乃傷之重也,煮黃丸主之;氣口三盛,脈得八九至,則傷於太陰,乃傷之尤重也,故填塞悶亂,心胸大痛,兀兀欲吐,得吐則已,俗呼為食迷風是也。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則死。宜吐之,以瓜蒂散。如不能,則無治也。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如傷之太甚,仲景三物備急丸下之。

海藏云︰潔古所論內傷三經,蓋出於《內經》,《靈樞》岐伯脈法。

檳榔丸

治飲食過多,心腹膨悶。

檳榔(一分) 木香(一分) 枳實(半兩,炒) 牽牛頭(末,半兩) 陳皮(去白,秤半兩)
上為極細末,醋糊丸,桐子大,米飲生薑湯下二十丸。

煮黃丸

治前症,甚則兩脅虛脹。

雄黃(一兩,研) 巴豆(半兩,去皮心膜,研如泥,入雄黃再研勻)
上二味,入白面二兩,同和研勻,滴水丸桐子大,滾漿內十二丸煮熟,漉入冷漿令沉,每一時辰,浸冷漿下一丸,凡盡十二時也。不必盡劑,以利為度,否則再服。又治脅下 癖痛,

瓜蒂散

治大實大滿,氣上沖,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填塞悶亂者,當吐之。

瓜蒂(一分) 赤小豆(一分)
上為極細末,溫水少許,調一錢匕,以吐為度。如傷之太重,備急丸下之,此急劑也。

經云︰其下者引而竭之。此之謂也。

備急丸

乾薑(一兩,) 生大黃(一兩,) 生巴豆(半兩,去心膜,研泥,灘新瓦去油,取霜)
上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溫水下三二丸,無時,以利為度,以意消息漸加。

金露丸

治時疾內傷,心下痞氣不降,米不化。

大黃(一兩) 枳實(半兩,炒) 桔梗(二兩) 牽牛頭(末,一分)
上細末,薑糊丸,蒸餅亦得,桐子大。溫水下二三十丸,常服減半。內傷戊火已衰,不能製物,寒藥太多,固非所宜,故以溫劑主之。

枳朮丸

本仲景湯也,易老改丸。治老幼虛弱,食不消,臟腑軟。

枳實(三分,麩炒黃色) 白朮(一兩)
上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或薑浸蒸餅丸亦得,桐子大。米飲下三二十丸,食後。

小兒丸小。

海藏云︰潔古既有三陰可下之法也,必有三陰可補之法,予欲舉此內傷三陰可補之劑。

未見仲未讀,而未之知,而不能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