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說疫 | 清 劉松峰 |
小兒多患此症,以受四時不正之氣,郁於皮膚,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發在遍體頭面,乃為腑症。邪毒傳胃,牙根出血,久則必至虧損。初起宜服羚羊角散清熱涼血。久則胃脾湯滋益其內。又有牙根腐爛者,人中白散。
加減羚羊角散 (此方銀花、羌活、僵蠶、生地等皆可酌入)。
羚羊角(末) 防風 麥冬(去心) 元參 知母(酒炒)黃芩 牛蒡子(研炒)甘草節金銀花淡竹葉十餘片,煎服。
胃脾湯 此湯必實有不足之症方可用,初起切勿輕投。
白朮(土炒)茯神 陳皮 遠志(去心)麥冬(去心) 沙參 五味子(研) 甘草節虛弱自汗者,去沙參,加參、 。
人中白散 治小兒走馬牙疳,牙齦腐爛黑臭。
人中白(尿壺中白鹼, ,一兩) 兒茶(五錢) 黃柏 薄荷 青黛(各三錢) 冰片(二分五厘)
共為細末,先用溫湯漱淨,吹藥于疳上,日六七次,吹藥涎從外流者吉,內收者凶。
其症喉痺失音,頸大,腹脹如蝦蟆者是也,宜荊防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荊芥 防風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枳殼(麩炒)川芎(酒洗)茯苓 人參甘草薑、蔥煎,食遠服。發冷倍用蔥。
其症咽喉腫痛,涕唾稠粘,甚則往來寒熱,身痛拘急,大便秘結,有類傷寒,亦與捻頸瘟相似,但以不腹脹為異。治法,涼散、和解、攻下、敗毒,隨症施治無不獲愈。方俱散見各醫書,本門不多贅。其治療捷法,于初起時,用手在病患兩臂,自肩、項,極力將其中凝滯癘氣惡血,趕至手腕數次,用帶子將手腕扎住,不令惡血走散,用針刺少商穴,並十指近甲蓋薄肉正中處,捻出惡血則愈。(少商穴在大指外邊仄面靠甲角處,摸有穴者便是。)
又法,將脖項患處,口銜鹽水,用力吮咂,俟其皮色紅紫成片則愈。或用針將項下一挑,手捻針孔出血,密密挑捻愈。
(外科門亦名時毒。)
此症有陰陽,有可汗不可汗者。其症發於頭上,並腦後、項、腮、頰與目,赤腫而痛,發熱,症似傷寒。治療散見各醫書,本門茲不多贅,用前刺法亦妙。
大力子丸 兼治啞瘴。
元參 連翹(去隔)甘草 桔梗 川大黃(生熟酌用)
石膏( ,研) 川連(酒炒)黃芩(酒炒)荊芥 防風 羌活 大力子(炒,研)為末,作丸。或薑煎服亦可。
又方 僵蠶(二兩,浸)大黃(二兩)薑汁丸彈子大。蜜水和服一丸。
又方 普濟消毒飲(見《醫方集解》,專治大頭瘟初起。)
又方 大頭瘟生疙瘩及喉閉,並將疙瘩刺出血,即愈。
其症胸高脅起,嘔汁如血,宜生犀飲。
生犀飲
黃土(五錢) 犀角(二錢,鎊)蒼朮(泔浸,油炒)川連 山茶(一撮)
流水煎,入金汁和服,日三夜二。虛,加人參(鹽水炒);大便結,加大黃;渴,加花粉;表熱,去蒼朮、黃土,加桂枝;(性熱,似不宜,當酌加別解表藥。)
便膿血,去蒼朮,倍黃土,加黃柏(使;)
便滑,人中黃代金汁。
(形似楊梅。)
其症遍身紫塊,忽發出霉瘡者是也。用清熱解毒湯下人中黃丸,並刺塊出血。(霉,音枚,物著濕變色。)
清熱解毒湯
川連(酒洗)黃芩(酒洗)生地 白芍(酒炒)石膏( ,研) 知母(鹽、酒炒)
人參 甘草 升麻 葛根 羌活日三服,夜二服。薑煎。
人中黃丸
大黃(三兩,尿浸)
蒼朮(油炒)桔梗 滑石(各二兩) 人參 川連(酒洗)防風(各五錢)香附(兩半,薑汁浸,生用)
人中黃(二兩。如無,坑垢代之。)
神曲糊為丸,清熱解毒湯送。如氣虛,用四君子湯送;如血虛,四物湯送;痰甚,二陳湯送;熱甚,童便送。
錦按︰二方用參,非取其補,取其鼓舞之,以祛邪也。
其症發 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三棱針刺入委中三分,出血,並服人中黃散。(委中穴在兩腿屈盤當中,前對膝蓋。)
人中黃散
人中黃(一兩) 明雄 朱砂(各一兩)共為末,薄荷、桔梗湯下二錢,日三夜二。
消毒丸 治時疫疙瘩惡症。
大黃 牡蠣( )
僵蠶(泡去涎,炒。各一兩。)
共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新汲水化下一丸,無時。
其症便清泄白,足 難移,(即濕瘟。)
宜蒼朮白虎湯。(即白虎東加蒼朮。)
(一名痧。)
其症腸鳴乾嘔,或水瀉,氣不通則探吐之,宜雙解散。有陰陽二症。
陰痧︰腹痛,手足冷,身上有紅點,用燈草蘸油點著,將紅點淬之。陽痧︰腸痛,手足暖。
以針刺少商穴,並十指尖近甲處。(刺法見前。此刺法,治諸中、霍亂、咽喉等病俱效。)
陰陽水方 滾水(一盅)
冷水(一盅)
對服立愈,或加炒鹽少許妙。
觀音救苦丹 (磨點眼角二、三次,兼治咽喉諸症。含麥大一塊,化咽。一切腫毒、惡瘡、蛇蠍傷,津研,擦患處。)
火硝(一兩) 白礬(四兩) 黃丹(二兩) 朱砂 明雄(各五分。以上二方兼治陰陽二痧。)
共細研,勺化開,候稍冷,搓成小錠,瓷器收貯聽用。(毋出氣。)
地漿 于南牆背陰處,掘一坑,入涼水一罐繳之,再候澄清,取飲。
又方 生明礬末二錢,冷水、滾水各半盅,調服。
又方 綠豆一、二升,水二、三桶,熬湯,以瓮貯之,令病患澆洗。稍冷,全身入瓮中,泡透或稍愈,且毋遽出,效。
雙解散 (即防風通聖散。泄瀉,去硝、黃;自汗,去麻黃,加桂枝;涎嗽,加薑製半夏。)
防風 荊芥 薄荷 麻黃 白朮(土炒,泔浸)川芎(酒洗)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連翹(去隔)山梔(炒)黃芩 石膏( )桔梗 甘草 滑石(末) 芒硝 大黃(生熟酌用)
《醫方集解》之雙解散,減去硝、黃,引用生薑、蔥煎。(以上四方,專治陽痧。)
其症兩腮腫脹,憎寒,惡熱。外用赤小豆、柏葉,共搗爛,水醋調敷。內服,薄荷濃煎湯,服之。
其症喉硬、舌強,並牽耳中。急以針刺喉上,橫七針,豎七針。朱砂,不拘多少,研。蜜一匙,入燒酒和勻,灌之。
其症昏沉不食。用芋頭燒灰存性,研,黃酒送下。
其症喉痛,發熱惡心,痛連腮頰,頭亦痛,喉旁有疙瘩,四散紅絲如蟹爪,壓舌針挑之。要挑爪,不可挑頂。每爪上挑一針,令血出,旋以朱砂末搽之,再含咽醋少許即愈。如刺當中頂,即為傷蟹蓋,必出膿,不食而危。
(刮出紫疙瘩六個,即難治。)
其症初發如傷寒熱病,三四日小腹脹滿。不治數日即死。用麻一縷,如指粗。
先自兩肩頭刮至手腕,刮出紫疙瘩,針刺破,擠去惡血,又自兩大腿跟刮至兩足跟,有紫疙瘩刺破,去惡血,(俱男先左,女先右。)
又自咽窩刮至臍下,刺法如前,即時汗愈。
(一名結肋瘟,甚惡,不治數日即斃。)
其症但脅肋痛。蘿白切片,蘸燒酒刮痛處,出痧即愈。未愈,用豆油一大盅,銅勺熬三分之一,服之愈。又法,青布包黑礬,蘸燒酒刮痧。又法,烙香油濃餅碗口大,乘熱熨痛處,冷即易,可用三四餅,餅棄勿食,忌生冷。
其症壯熱、煩悶,遍身痛如蝥刺所傷,俗名蝥刺瘟,以痧治之。林月溪患時疫,壯熱,口渴,胸腹迷悶,手摩之如蝥刺傷痛,遍體皆然,因放腿灣痧廿餘針,毒血成流,用山甲、天蟲、角刺,加活血順氣藥,稍飲之而痊。
暑熱時疫,惡毒之氣攻於裡,則為痰喘,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氣壯實,內不受邪,不入於裡,即散其毒於肌膚血肉之表,為腫為脹。忌飲熱湯熱酒,刺腿灣痧筋並十指尖出毒血,內服寶花散。(治痧仙劑。)
鬱金(一錢) 細辛(三錢) 降香(三錢) 荊芥(四錢)共為細末,清茶調三匙,冷服。
桃仁紅花湯 (治血凝結。)
桃仁(去皮、尖) 紅花 蘇木(各一錢) 青皮(八分)烏藥(四分)獨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搗末,一錢二分)
水煎服。
紫朴湯 (治痧有食氣壅盛者。)
濃朴(薑汁炒)山楂 葡子(研) 三棱 莪朮 枳實(麩炒)連翹(去隔) 青皮 陳皮 細辛
等分,水煎,冷服。
其症先少腹痛,作羊毛疔挑之,無血,隨作紫疙瘩,手足麻,麻至不知人而死。急令人以足病者手之三關脈上,(男 左手,女 右手。)
用力 勿放,直待四肢不麻,病患自覺心頭發火,方放之,自愈。若放之早,雖愈後亦纏滯。三關脈即兩手寸口診脈處。
此症仕宦幕友不可不知,倘遇患此死者,而顧執言為人所逼勒可乎?可補《洗冤錄》一則。
聞之老醫臧枚吉云︰余髫時聞先祖言,凡人無故自縊者,為扣頸瘟。伊芳時未解詳問,及後遍閱方書,並無此說。辛巳年一人來言︰其鄉有一婦人,平日家道充裕,子女成立,夫婦和偕,忽一日無故自縊幾死,救之始免。詢之毫無所為,惟日鬱鬱不樂,藏繩袖中,無人處即自縊。羅守月餘,飲食言動如常,述此求治。余因憶少時所聞,細繹其或是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不結於脅下,而結於手足厥陰,及手太陰之三臟合病者。《內經》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今病則憂戚,可知刺瘧論曰︰厥陰之瘧,意恐懼,腹中悒悒。又,肝瘧者,善太息,其狀若死。又,肺瘧者,善驚,如有所見。瘧如此,疫可類推。因處一方,用香附、鬱金、雄黃為九氣湯,開膻中之郁,再加二陳以開膈中之痰,更加羌活、細辛溫肝逐風,鬼箭羽、丹參、赤小豆,以通心包兼泄火邪,生薑煎服。服後竟頭痛,發熱,身痛,瘟疫症悉具,自出其袖中之繩云︰誰納我乎?告以自縊,茫不記憶。寢疾七日,又服發汗藥而解。始知此症亦系疫癘或百合病之類乎。
按︰既云疫癘之疾,何不投火、赴水、刎頸,而必欲自縊乎?意或太陰邪氣傳厥陰,而風木太過者,故不思金、火、水,而獨喜木也。緣肺金藏魄,肝木藏魂,脾土藏意智,而心君藏神,為一身之主。包絡實為臣使,代心君行令,而主喜樂,今手厥陰包絡先病,臣使失其喜樂之職,以擾心君之神明,君火不生土,傳足太陰脾而意智不清,土不生金,因傳手太陰肺而悲憂,金不平木,因傳足厥陰肝而郁怒,肺金承所不勝,而木寡於畏,故風木太過。且肝之魂挾肺之魄,不安其舍,出而為祟,故喜木而自縊也。非有祟憑之,乃魂、魄、意智作癘也。或蘇合丸、牛黃清心丸,當亦可用,惜未診其脈色何如也。此症原名扣頸傷寒,然與寒疾太無涉,故改名瘟疫,而名實俱當也。
(有兩種。)
其初喉痛,旋氣不通,殺人甚速。對直虎耳尖,照耳葉邊用瓷鋒刺出血即愈。(徐樂然傳。)
又一種,心中不安,旋不能言,牙關緊閉,不醒人事,身冷,出涼汗,以手試其兩頰下有斜出一硬物礙手便是。竹箸搖開口,入指探喉,兩旁有物如麥大,有單有雙。並掐破出血,初病血鮮,久病血紫立愈。指頂先用鹽擦。
(小兒多患此。)
兩目紅腫,鼻流涕,日夜啼號。以針密刺太陽穴,(兩眉尖後。)
如指甲大一塊,立愈。刺後以芋頭搗爛,敷印堂至山根。
不語不食,形如呆痴。用椅子圈手拿處削下木片,煎服愈。
發即兩肋撐脹難忍。用扁擔肩挑處削下木片,煎服愈。
兩脅形如王瓜,脹痛。用針自咽喉挑起,從上而下密挑至臍上,橫挑兩肋,挑至腰脊骨而止,隨挑隨愈。初挑無血,漸挑即有血,挑至腰脊對頭即愈,不然再發不救。(馬道人傳。)
其症唯翻白眼。頂門灸三艾,如不愈再灸三艾,即愈。
(一名痧,莒父岳廷臣傳。)
其症先繞臍痛,漸痛至滿腹,旋氣塞胸脅,兩肋脹滿,沖咽喉,氣不通,不省人事,不急治即死。先以針挑兩耳尖,次挑結喉下咽窩兩骨尖,次挑背後肩胛骨下兩骨尖,並令出血立愈。
其症先寒後熱,渾身發疙瘩赤紫黑色,漸至大,惡寒發熱,不治即死,宜參連散。
參連散
人參 黃連(共為細末,等分)
麝香 冰片(各少許)
四味再共研,黃酒調服。外以透骨草、黃龍尾,(俗名黃連一草。)
煎水洗之。
松峰日︰一名紫疙瘩,與前疙瘩瘟症治迥異。
其症胸背腫痛,小腹脹滿,見食即嘔,心中跳躍,挑兩大腿腋,見血即愈。
其症眼腫,渾身青紫,兩脅攻心,句似有落字。大小便不通。男挑龜頭,女挑雞冠,(陰戶之心。)
出血即愈。
其症兩脅脹,胃口痛甚。隨將病者手腕趕捻,視有紫疙瘩者,即此症也。治用大針將手腕重刺一針,起針時若見紫血噴出,痧脹隨消,忌冷、白飯、綠豆。
其症肚腹攪痛,翻上翻下。治法從胳膊上趕下內中氣血,用帶子將兩手腕扎住,各指稍抱甲肉上當中刺一針,捻出惡血即愈。
(一法,用青布蘸燒酒遍身擦,黃蒿水薰洗亦可汗。又法,用手推背上二筋,撮起掐緊時許。)
其症發熱無汗,心內發燒,口乾嘔吐,前後心毛孔周遭高阜,(句疑有錯誤字。)
紫色三四處,即此症也。治用針挑前後心,挑患處,將羊毛剔淨,蒙被出汗即愈。如不應,再用砂糖少許,生薑三片,武夷茶一撮,同煎服。忌腥冷月餘,無不效。
其症渾身發燒,解裡衣體熱不可當,心口一塊滾上滾下,挑肚臍並兩乳即愈。
(狗掙同此治法。)
其症頭痛,頭沉,頭揚,惡心,眼黑發搐,指甲先青,然後遍體皆青,上吐下瀉,不能言,小腹痛,甚至無脈,身涼,如不急治,傾刻殞命。牙關如閉,速用箸搖開口,令病患卷舌視之,根下如有青紅紫泡,急用針刺泡見血,用雄黃末點之,滾水和雄黃末飲之,或炮藥點之亦好,被蓋頭出汗即愈,忌風三日。
其症直走曠野,趨跳不寧。急用涼水和炮藥灌之,只許走治,不許坐治。或有用濕土埋其頭,使聞土氣即愈者。
其症腹痛打滾。先挑肚腹三針,次頭頂一針,腳心三針即愈。
其症腹脹痛,頭痛,心翻,(一作煩。)
前後心或有紫黃眼子,針破以醋擦之。如遍體麻木,無此痕者亦是此症。將胳膊腕、腿腕青筋針出紫血,用炒鹽調滾水灌之即愈。水入薑三片亦可。
其症不能言。用鞋底蘸涼水打頭頂門。如孕婦患此,將頂門發分開、以手蘸涼水輕輕拍之即愈。
其症以頭拱地,打滾。先針舌根,次將兩手除大指不針,其餘八指,將包甲薄肉每刺一針,捻出惡血,再用豬槽水洗手腕即愈。
其症唇黑紫腫,咽喉腫痛,或胸膈膨脹。挑眉須角,(須疑作鬢。)
見血即愈。或再挑兩肩中心。(句疑有錯誤。)
其症腹脹滿或疼痛。將肚臍周遭挑之,又挑小腹三四針即愈。
其症頭痛, 頭打滾。用帶子扎住頭,然後將眉際、眼根、咽窩、頂心各處挑之即愈。忌風三日。(眼根即大眼角。)
其症似睡,眉眼不開,轉身疼痛發脹,喝氣疼痛。治法挑尾巴骨根出血即愈。
其症渾身發紅,或前後心有紅黑紫眼,頭痛,脅脹。挑腋下六針,發一針而愈。(發字上下疑有落字。)
用莧菜種煮水洗浴甚良。
其症頭痛,或乾噦發嘔,不思飲食,頭仰,渾身出汗,張口亂呼,譫語。用針挑咽窩、並前後心則愈。
其症坐臥不寧,心窩脹滿,口舌發青,指甲青,小腹疼。挑陰囊線即愈。
其症肚脅脹痛,心痛。翻起唇來挑裡邊,挑唇上牙花即愈。
其症肚脹疼,頭暈,眼黑,心內脹。用白礬水灌之,再挑後心及耳稍即愈。(又方,胡椒七粒,生薑七片,陳麥糠一撮,同研爛酒煎,去渣,調四錢服。)
松峰按︰諸掙挑刺,隨即將惡血捻出為妙。有病深重者,挑刺無血,必用手極力捻之,見血即愈。諸掙遇有口噤不開者,用烏梅揩擦牙齦,涎出即開。蓋酸先入筋,木能克土,使牙關酸軟則開矣。若用鐵器等攪之,恐傷其齒。
上諸掙症治,余得之岱宗石壁間,錄而藏諸篋笥,遇患是疾者,如法施治,歷有奇效。後余游秦晉于太行道中,亦見粘一紙于壁前,所見者大同小異,俱變掙為翻,蓋因其方言各異耳,而症治則無殊也。因取而對較增訂之,以廣為流布,至其命名亦各有義意,甚毋以其涉俗而忽之。松峰再志。
(松峰曰︰是皆疫症,實非傷寒也。)
凡胸膈赤腫疼痛,頭痛身痛,發熱惡寒,名赤膈傷寒,宜荊防敗毒散(見捻頸瘟)
。加蔞仁(去油)
、黃連、黃芩、紫金皮、元參、赤芍、升麻、白芷。如症有表複有裡而胸膈赤腫疼痛者,雙解散(見絞腸瘟。)
加蔞仁、黃連、紫金皮。如表症已退,大便燥實,胸膈腫痛者,涼膈解毒加蔞仁、枳殼、桔梗、紫金皮、赤芍。又宜棱針刺腫處出血。如半表半裡,胸膈腫痛者,小柴胡東加桔梗、蔞仁、紫金皮、赤芍。
涼膈散
連翹(去隔)
大黃(酒浸)
甘草 梔子(炒黑)
黃芩(酒炒)薄荷加竹葉,生蜜煎。
凡耳中策策痛者,是風入腎經也。久則變惡寒發熱,脊強背直如痙之狀,曰黃耳傷寒。宜小續命東加僵蠶(泡焙)、天麻(酒焙)、羌、獨,次用荊防敗毒散加細辛、白芷、蟬蛻(去足翅)、黃芩、赤芍、紫金皮。
小續命湯
防風 桂枝 麻黃 杏仁(泡,去皮、尖,研) 川芎(酒洗)白芍(酒炒)人參 甘草黃芩(酒炒)防己 附子(製。防己、附子少用。)
(按《素問》尺脈緩澀,謂解 。音亦,與此處所講不同。)
解者,肌肉解散。 者,筋不束骨。其症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體骨節解散懈墮,倦怠煩痛,飲食不美,食不知味,俗呼為痧病。《內經》名為解 。其原因或傷酒中濕,感冒風寒,房事過多,婦人或經水不調,氣血不和,皆能為此,似痧病實非痧病也。治宜先蘸熱水打其臂膊裡面,或以麻蘸水刮之,刮打必皆令其皮紅紫為度,更宜針刺十宣、委中二穴出血,當服蘇合香丸。
蘇合香丸
麝香 沉香 丁香 檀香(白者)
香附 蓽茇 白朮 訶子(煨,去皮)
朱砂 青木香烏犀角(各二錢) 薰陸香 龍腦(各一錢) 安息香(二錢,為末,用無灰酒熬膏)
蘇合油(入息香,內二錢)共為細末,用安息膏並煉蜜丸如彈子,蠟包。用時溫水化服一丸。(丸用蠟包,不出氣為妙。)
嶺南閩廣間,溪毒、沙虱、水弩、射工、蟈短狐、蝦須之類,俱能含沙射人。被其毒則憎寒壯熱,百體分解,似傷寒。初發,土人治法,以手摩痛處,用角筒入肉,以口吸出其痧毒,外用大蒜(煨)
搗膏,封貼瘡口即愈。諸蟲唯蝦須最毒,其毒深入於骨,若蝦須之狀,其瘡類疔腫,不治必死。彼地有 、 、 、●等鳥專食以上諸蟲。故以此鳥毛糞服之,及籠此鳥於身畔吸之,其痧聞氣自出而愈。
其症喉中作癢難過,吃茶酒湯水便不可救。
薄荷(二分)
麝香(一分)
為細末,吹喉。待氣通吐涎碗許,然後吃陳米湯半碗即愈。
松峰按︰此雖名傷寒,實疫癘之類。夫曰喉癢,似病之輕者;曰難過,則癢不可當矣。雖然何至吃茶水便不可救乎?觀其待氣通三字,則癢時其氣已有大不通者在矣﹗味其言吐涎碗許,則氣之所以不通,涎為之也。此症甚惡,亦世之所不輕見者。
其症兩脅脹滿,築心疼痛,或腹內攪腸作痛,頭暈眼黑,或大小便閉塞,氣不通暢,命在旦夕。將綿花子油與吃試之,食之香甜不油氣者,即是此症。速將綿子油令病患吃足,或用之四五兩、半斤、一斤立愈,仍將油吐出不少,奇方也。
其症國中,頭疼惡心,兩脅脹痛攻心,不能坐臥。(得此症吃黃豆不腥氣者便是。)
用車頭油十二兩,黃連三錢,乳香三錢。二味為末,用車頭油共搗勻,丸梧子大,百草霜為衣,用無根水送七丸立效。愈後一日無食。忌腥冷、氣惱數日。(車頭油,即車轂中所積油垢,或用六兩、三兩、兩半皆可。)
(乃山嵐 溪鬱蒸之毒。)
其症血乘上焦,令人昏迷,甚則發躁狂妄,亦有啞而不能言者,皆由敗血瘀心,毒涎聚胃所致。用柴胡二錢,黃芩錢五,半夏一錢製,人參一錢,枳殼一錢麩炒,大黃二錢,黃連六分,甘草七分,薑三片,棗一枚,煎服效。
其症面黑目黃,舌白語澀,牙關緊閉,胸痛,緩不過二三日即死。人皆錯以烏痧瘴治之,多致誤命。如遇此症,將牙關攪開,用藍布擦去舌白,次以錢蘸鹽水刮兩太陽穴,(穴在眉稍眼角之際,試有坑窠便是。)
出紫點泡,針刺出血,見黃水為度,脖項兩側亦如此治。後用生大黃三錢,硫黃一錢,共搗粗末。水二盅,煎一盅,溫服立愈。
(恝平聲。即用手●物●字。)
其症咽喉暴腫而痛,痰涎壅盛,水漿難入,甚則脖項亦腫,寒熱交作,頭面烘熱,或四肢厥逆,氣息不順。用真阿魏三分,麝香三分,巴豆一個,去油,杏仁一個,去皮、尖,紅棗一枚,去核。共搗爛,丸梧子大,銀朱為衣,綿紙包一層。用時將紙撕去,按男左女右塞鼻孔,汗出即愈。避風,忌口二三日。(所忌不言何物,止食粥飯、小菜,便無不是。)
松峰按︰此系熱毒而用巴豆者,亦熱因熱用,以毒攻毒之意。此與前症雖俱系咽喉之病,而症治各有不同。
(谷,亦作骨。)
其病初覺時,頭暈心亂,煩躁不寧,漸而心腹疼痛,即是此症。有緊慢之分,緊者立刻殞命,急以銀針針大眼角內白皮(如無銀針,想鐵針亦可。)
及兩耳稍、鼻尖、囟門、太陽穴,(見前。)
見血即愈。(皆針挑破皮,捻血,非直刺。)
凡有心腹痛兼吐瀉,俱是此症,俱宜挑。初起先挑鼻尖,後挑別處,挑後用陳醋半碗,(無陳用新。)
入銀子少許,共入砂鍋,熬三四滾,臨服時,再用銀子入醋內研攪,溫服,立刻回生。若治遲危急,看舌根下有紫泡,挑破,鹽擦即愈。
(建武中,南陽擊虜所得,故名。)
其症發斑疹,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或戴白漿,隨決隨上下,(此句費解。)
此毒惡之極。急治,取好蜜通摩瘡上,以蜜煎升麻數匕拭之。
(亦名瘟疫暴亡。)
凡人感瘟疫,視其症脈,尚不至殞命不救。而突然無氣,身直,甚至無脈,且不可驚慌,視為告終,此疫厥也。急用臘月雄狐膽,溫水研灌即活。若牙關已緊,即攪開灌之。雄狐膽必臘月預為構收為妙。
松峰曰︰如得此症,不論有無狐膽,總宜先針少商穴並十指甲上薄肉。(穴道針法見前。)
攝出惡血,並用好豬牙皂末吹鼻,或用京中靈寶如意丹十餘粒吹鼻,可活。
(與前瘟疫兼痧並羊毛掙大同小異,三症治各不同,故並存之。)
萬歷間金台有婦人,以羊毛遍鬻于市,忽不見,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眾,瘤內唯有羊毛。有道人傳一方,以黑豆、 麥末塗之,毛落而愈。( ,音喬。疑即北方之蕎麥。)
其症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楊氏一字散。
雄黃(水洗)蠍稍 枯礬 藜蘆 牙皂(炙焦,各等分)
上共為細末,用一豆大納鼻中,搐之立效。
其症兩目突然紅腫疼痛,此亦時疫也。救苦湯治之。
桂枝 連翹(去隔) 紅花 細辛 歸尾 甘草(各一錢五) 蒼朮(泔浸,焙) 膽草(各七分)羌活 黃芩 麻黃 柴胡 防風 本 黃柏(各一錢) 黃連(五分)生地 知母(炒,各一錢) 白芍(二錢)食遠服。
其症身痛有青筋,以亂髮擦痛處,發卷成團而硬者方是此症。用金銀花濃煎湯飲之。不愈,再加甘草。發不卷不硬者非此症,不必服,另察脈與兼症治之。
其症心煩少氣,頭痛項急,起則目眩欲倒,身微熱,戰掉不自安,時複憎寒,心中欲吐,吐時無物。新豬糞(不拘多少。)
入上好黃酒中攪開,用細白絹濾出青汁,頓熱服之,盡劑。鋪濃,上蓋暖,覆臥取汗,天寒房內生炭,常令暖毋寒,寒則不汗。如汗出,候乾乃起,慎風冷,兼治瘧及風勞蟲毒。
其症初覺即昏不知人,不治即死。急以生豆令嚼,甘美不腥即是。以幕上有河字錢一文,放入喉中即化,有化至三四枚而愈者。
其症肚痛連心,兩脅脹滿,脊背痛,上連頭痛,痛極渾身強直,昏暈欲死。視其臍上必有紅絲一條,照心口蔽骨下二指挑斷其絲。又於兩肋骨端亦挑兩處,如前法。又于脊上對臍腎俞穴,上下各指半,再挑二處,如前法,皆將盤絲挑盡斷,皆以皂礬末納挑眼內令滿,以手揉之即愈。忌腥冷、豆腐、諸豆,並一切蔓生之物。三日後食發物,發所挑瘡口。
其症惡寒發熱,或腹痛,似瘧非瘧,氣急喘逆,頭面腫脹,胸腹飽悶脹滿,或泄瀉下痢膿血。
輕者牽連彌月,重者危急一時。治宜放痧,消食積為主,俟痧毒已泄,然後和解清理除其寒熱,健脾養血補其中虛。
凡痧有青筋、紫筋,或現于數處,或現于一處。必用針去其毒血,然後據症用藥。(按︰輕者針即見效,不用服藥。)
一在頭頂心百會穴。一在兩眉中間印堂。一在兩眉稍窪陷處太陽穴。一在結喉兩旁。一在舌底下筋之兩旁。一在雙乳。(以上俱斜挑。)
一在兩手背十指尖當中近甲薄肉。一在兩臂灣。
一在兩足背十指尖當中近甲薄肉。一在兩腿灣。(以上但直刺。)
(原作刺痧,今改作放字,兼挑與刺二字言之。)
腿灣上下有細筋,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紅色者便是。(皮白嫩者方顯紫紅色。)
刺之則有紫黑毒血。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無毒血,反令人心煩,兩腿邊硬筋上筋不可刺,(硬筋,腿之大粗筋。
其上筋,乃指靠皮之小筋言。)
刺之恐令人筋吊,(縮也。)
手臂筋色亦如此辨之。至於宜針挑者,唯取挑破皮略見血。(如無血,手擠之。)
至於指尖刺之太近指甲,令人頭眩。凡刺不可太深,銀針方佳,鐵性有毒。
錦按︰兩腿灣、兩臂灣,止此二處宜尋痧筋刺之。餘處亦不言痧筋,是無痧筋也。只按穴放之可耳。法有直刺、斜挑之異,故以放字該之。至於挑法,亦當有隨症施治者,如頭痛則挑印堂及太陽穴,胃痛則挑心窩,腹痛則繞臍挑之。脅痛則密挑兩肋以及挑肩井穴,挑背挑項,挑耳尖耳葉,挑腰挑軟肋,(數處皆諸痧必挑之穴。)
俱用針斜挑皮擠血。
至於少商穴及兩手足指尖,乃系直刺,如無血亦須擠之。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脅兩肩背臂之痧,用錢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紗線或KT 麻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脖項後當中窪處刮一道,脖項後兩旁左右大筋上各刮一道,前身兩肩下脅上軟肉縫中各斜刮一道,兩脅肋軟縫中左右各刮三道,左右肩靠著肩井軟肉處各刮一道,背脊骨兩旁豎刮,自項下至腰各刮一道,背後脅肋軟縫中左右各刮三道。以上皆用錢蘸鹽水刮之。兩臂內用KT 麻一縷,捻松繩蘸水刮之,但要出痧紅紫為度。諸穴並治一切痧症,唯KT 麻刮臂灣,專治眩暈惡心痧。若非病症,刮之亦不紅紫。
松峰曰︰前刮痧法出《痧脹玉衡》書。新定刮痧法乃屢用而屢效者,並錄之以備擇用。
肌膚痧用油鹽水刮之,則毒不內攻。血肉痧看青紫筋刺之,則毒有所泄。內形痧須辨經絡臟腑,在氣在血,則可消散而絕其根。(此段言當用藥。)
足太陽膀胱痧,腰背巔頂連風府脹痛難忍。
足陽明胃經痧,兩目紅赤如桃,唇乾鼻燥,腹中絞痛。
足少陽膽經痧,脅肋腫脹痛,連兩耳。
足太陰脾經痧,腹脹版痛,且不能屈伸,四肢無力,瀉不止。
足厥陰肝經痧,心胃吊痛,身重難移,作腫(身上。)
作脹。(腹內。)
足少陰腎經痧,痛連腰腎,小腹脹硬。
手太陽小腸經痧,半身疼痛,麻木不仁,左足不能屈伸。
手陽明大腸經痧,半身脹痛,俯仰俱廢,右足不能屈伸。
手少陽三焦經痧,胸腹熱脹,揭去衣被,乾燥無極。
手太陰肺經痧,咳嗽聲啞,氣逆發嗆。
手厥陰心包絡痧,或醒或寐,或獨語一二句。
手少陰心經痧,病重沉沉,昏迷不醒,或狂言亂語。
痧症藥宜冷服。蓋昏迷不醒,乃痧之熱毒攻心,故心不能自主而昏迷。冷藥入口,從膈間順流而下,則熱毒在胸臆者,隨藥而消,故旋清醒,即尚昏迷,必有食積、血痰阻塞,再按脈症用藥,開導攻下,未有不醒者,茲特舉用藥之一隅,以俟神而明之者。用荊、防之類,從表而散;用青、陳二皮,從中而消;用枳實、大黃之類,從大便而下;用木通、澤瀉之類,從小便而行;用楂、芽、卜子之類,所以治其食之阻;用銀花、紅花之類,所以治其血之壅;(銀花治血未解。)
用檳榔、蓬朮之類,所以治其積之滯。
忌熱湯、熱酒、粥湯、米食諸物,犯之輕者必重,重者立斃。
痧後略松覺餓,驟進飲食即複,忍耐一二日,乃可萬全。
《痧脹玉衡》書言治痧甚精詳,第其中盡有過拘泥之處,即如風勞臌隔等雜症,皆以痧論,則所見無非痧者有是理乎。茲特擇其中大綱緊要數條,詮次而注釋之,而治痧之大法亦盡於此矣。
錦再志。
其症痰涎壅盛,氣急發喘,喉聲如鋸,痛似喉鵝,但喉鵝喉內腫脹,此則無之。又形似急喉風,但喉風痛而不移,此則痛無定處。且喉鵝無痧筋,(解見前。)
此有痧筋。依前刺法刺之,服吹方開後擇用之。
冰硼散 治痧症咽喉腫痛。
天竺黃 硼砂(各二錢) 朱砂 冰片(各二分)元明粉(八厘)
共為細末,瓷瓶貯,蠟封口。(出氣難用。)
患者吹喉中。
救苦丹 治痧氣鬱悶之劑。
枳實 蘿卜子(各一兩) 烏藥 連翹(各八錢) 鬱金(二錢)共末,清茶稍冷下。
荊芥銀花湯 此治血滯之劑。
荊芥 銀花 紅花 茜草 丹皮 赤芍(各一錢) 白蒺藜(去刺,研末,八分) 烏藥(五分)香附(三分,搗)
水二盅,煎七分,微溫服。
附治諸痧痛方 井水、河水各半和服。泥漿水澄清服。白糖和梅水服。晚蠶沙末,白滾湯候冷調服。以上治痧症無食積阻滯者。
吐法 治新食阻住痧毒,明礬四分,白湯一碗,候冷化服。又方︰食鹽一撮,白湯一碗,候冷和服。二方必多飲方吐,少則不效。(按︰白礬稍多些亦可。)
此症因氣逆而血不行,並惡血上攻於心也。多由怒氣相沖,或憂郁氣結不散,或惱怒複傷生冷,或房勞後受寒濕,以致精神恍惚,心慌氣喘,噎塞上壅,嘔噦惡心,頭目昏眩,胸膈痞滿,心腹刺痛,脅肋腰背痛,頭痛腦痛,口苦舌乾,面青唇黑,四肢沉困,百節酸痛,或憎寒壯熱,遍身麻痺,手足厥冷,顫掉,默默不語,不思飲食等症,皆惡血攻心所致。古無治法,惟刺兩手曲池上青筋,出瘀血可愈。或屢患屢刺,莫之能除。夫人以氣血為主,故丹溪曰︰氣血和,百疾不生。此病先傷於外,而複損其血,茲製一方,名白虎丸。白虎西方肺金之謂,青筋乃東方肝木之象,以白虎而治青筋,金能平木,有至理存焉。能代針砭之苦,且免後之複發。兼治男子久痢便血,婦人崩漏帶下,並一切打撲內損,血不能散,心腹痛欲死者,服之神效。
白虎丸
千年鍛石,不拘多少,刮外雜色泥土,研細水飛,糊丸如梧子大。每用燒酒送五十丸,看輕重加減。初覺一劑取效,過三五日病已老,宜多服。
松峰按︰原方下注云,此藥能順氣散血,化痰消滯。則凡霍亂痧掙,皆可以通融治之。惟燒酒送,獨于青筋為宜。蓋青筋,多生冷寒濕所致。至熱症或用冷水冷茶送,氣滯用陳皮,食積用麥芽水送,隨症變通可耳。
患此病者,初得之亦並不顯尋常瘟疫應有等症,不過頭微痛,身微覺拘急寒熱,心腹微覺疼痛脹滿;三兩日內抖然妄見鬼神,狂言直視,口吐涎沫,鼻中流涕,手足躁擾,奔走狂叫,脈沉緊而數,身體不熱。亦有熱者,卻與邪入陽明胃腑發狂迥異。此感疫癘之氣,風火痰三者合而成病。不急治,三二日即斃。宜先針少商穴並十指,(刺法見前。)
急服竹瀝解疫煎一二劑神效。此亦世所罕有之症,曾有患此者,余深覺 異。因思暴病皆屬於火,怪病皆屬於痰,以意為之,先用刺法,後用藥餌輒效。一時患者數人,方知其為疫也,治之應手而愈,遂定其名曰痰疫,筆之以備採擇焉。
竹瀝解疫煎 (自定新方。)
黃連 黃芩 梔子 膽草 僵蠶(泡,焙)膽星 蔞仁(去油研) 川貝(去心研) 橘紅半夏(製)
流水煎熟,用竹瀝、薑汁兌服,總以竹瀝為君。(多則一盅,少亦半盅。)
上七十二疫症,或謂命名多不雅馴,言之不文,似未足以行遠也。余應之曰︰此真所謂少所見則多所怪也﹗余周行海內,越歷已深,其症大概北省恆多,而南國恆少。飢饉之歲常多,而豐樂之年頗少。且其命名也,皆出自經史子集,名山石室,並良醫口授,試之而歷有奇效,方敢筆之於書。洵非無稽之談,索隱鄙倍者之可同日而語也。試觀古今來醫書中字句之欠通,歌辭之鄙俚,平仄乖違而讀不上口者,未可更仆,以視余之說疫中而敢有是乎。以上不過數症,命名仍其方言土語耳。而說者輒目之為涉俗,獨不聞古聖人于邇言,猶必察焉耶。吾願世之大方家,閱是書者,不鄙薄焉,而以為芻蕘之尚堪詢也,則濃幸矣﹗松峰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