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 日本、丹波康賴 |
《病源論》云︰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腑臟虛弱,受於風邪,搏於腑臟之氣所為也。腑 者陽 窮也 在左 名曰 在 上下無時,令人喘逆,骨痿少氣。
《醫門方》云︰辨曰︰肥氣者,肥盛也,言肥氣如覆杯,突出如肥盛之狀;伏梁者,言 其大 奔 積
《華佗方》云︰二車丸,常在尊者後一車,故名二車丸,主心腹眾病,膈上積聚,寒熱,食飲不消,或從憂恚喜怒,或從勞倦氣結,或有故疾氣浮,有上飲食衰少,不生肌肉,若辟 在脅,吞一丸即消;若驚恐不安,吞一丸,日三;獨臥不恐,病劇,晝日六七,夜三吞。微 者,晝日四五、夜再吞。寒辟隨利去,令人善矢氣。又治︰女子絕產,少腹苦痛,得陽亦痛,痛引胸中,積寒所致,風入子道,或月經未絕而合陰陽,或急欲尿而合陰陽,或衣未摻而合 陰陽,或急便著之,濕從下上;久作長病,吞藥如上,百日有子。二車丸方︰
蜀椒(成擇一斤) 乾薑(大小相稱二十枚) 粳米(一升) 朗陵烏頭(大小相稱二十枚) 鍛灶
凡五物,以水一斗半,漬灰,練囊中盛半絞結,納灰中一宿,暴乾之,皆末諸藥下篩,和以
《范汪方》五通丸,主積聚、留飲、宿食、寒熱、煩結,長肥膚,補不足方︰
椒目(一兩,汗) 附子(一兩,炮) 濃朴(一兩) 杏仁子(三兩,熬) 半夏(一兩,洗) 葶
凡八物,別搗葶藶、杏仁,使熟,合和諸藥末,使調和,以蜜搗五千杵,吞如梧子二丸。
又云︰三台丸,主五臟寒熱,積聚臚脹,腹大空鳴而噫食,不生肌膚,劇者咳逆,若傷寒病 方︰
大黃〔十二兩(一方二兩),捶碎,熬令變色〕 葶藶(一升,熬令變色) 附子(一兩, 令 ) 杏仁(一升,熬令變色) 硝石(一升) 芘胡(二兩,洗) 濃朴(一兩,炙) 茯苓(半兩
凡十物,皆搗篩,和以蜜搗三萬杵,丸如梧子,從五丸起,不知稍增,取大便調利為度。
又云︰治久寒積聚方︰
虎杖根一升許。搗之,以酒漬,日三,飲一升。
《短劇方》云︰七氣丸治七氣。七氣為病,有寒氣、怒氣、喜氣、憂氣、恚氣、愁氣、熱氣
時,氣則疾行
足浮
大黃(十分,炮) 人參(三分) 椒(二分,熬) 半夏(三分,炮) 烏頭(五分,炮) 桔梗(苓(三分) 芎 (分)
仁(三分)
凡十七物,冶合下篩,和以蜜,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至十丸為度。
(今
堅如
《千金方》七氣湯,治憂氣、勞氣、寒氣、愁氣、或飲食為氣、高氣,或虛勞內傷,五 臟不調,陽氣衰少逆上下方︰
甘草(二兩) 栝蔞(二兩) 夕藥(二兩) 椒(三兩) 半夏(二兩) 人參(一兩) 乾地黃(二
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神明度命丸,治久病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胸,腹中脹滿,逆苦飲食,服之
大黃(一兩) 夕藥(一兩)
二味,蜜丸如梧子,服四丸,日二,不知,可增至六七丸,以知為度。
又云︰脅下邪氣積聚、往來寒熱如溫瘧方︰
蒸鼠壤土熨之,冷即易。
《葛氏方》云︰露宿丸,治大寒冷積聚方︰
石 乾薑 桂 桔梗 附子 皂莢(各三兩) 搗篩,蜜丸,服如梧子十丸,日三,稍增至十五丸。
《僧深方》治心下支滿痛,破積聚,咳逆不受食,寒熱喜噎方︰
蜀椒(五分) 乾薑(五分) 桂心(五分) 烏頭(五分)
上四物,冶合下篩,蜜和丸如小豆;先輔食以米汁,服一丸,日三夜一;不知,稍增一
丑A
《新錄方》治積聚方︰
馬莧搗汁為煎,令可丸,酒服如棗,日三。
《德貞常方》積聚方︰
灸第十三椎節下間,相去三寸。
又方︰灸上脘穴,在鳩尾下二寸。
又方︰灸胃脘穴,在上脘下一寸。
又方︰灸水分穴,在臍上一寸。
《新羅法師》方︰續隨子(一名耐冬花),去上皮,以酒一合,和而服之二七粒,量人 老少
《崔禹錫食經》︰取蔓菁子一升搗研,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濃服之,為妙藥也,亦治 症瘕
《病源論》云︰陰氣積於內,複為寒氣所加,故使榮(營)衛不調、血氣虛弱,故風冷 入其腹 或冷氣
《八十一難》云︰五臟謂之疝,六腑謂之瘕。
又曰︰男病謂之疝,女病謂之瘕。
《葛氏方》治卒得諸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白汗出欲死方︰
搗沙參(一名白參),下篩,以酒服方寸匕,立愈。
又方︰椒二合,乾薑四兩,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飴一斤,又煎取半升,分再服。
又方︰可服諸利丸下之,作走馬湯亦佳。
又方︰灸心鳩尾下一寸,名巨闕,及左右各一寸,並百壯。
《極要方》療積年腹內宿結疝冷氣及諸症瘕方︰
香美爛豉心(一升,曝乾微熬,令氣香即止) 小芥子(一升,唯去石,微熬令色黃)
上,為蜜丸,空腹酒服二十五丸,加至三十五丸,日二服,初服半劑,已來腹中覺絞痛,勿怪
《新錄方》治諸疝方︰
桃白皮(一升)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酒服蒲黃二方寸匕,日二。
又方︰搗桃仁八十枚,去皮研如泥,酒下。
又方︰搗大蒜為泥,酒服如棗二枚,日三。
《范汪方》治心疝灸法︰兩足大指甲本甲肉之際、甲內各半炷,隨年壯
又方︰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後橫理節上及大指歧間白黑肉際,百壯則止。
《病源論》云︰七疝者,厥逆心痛,足寒清,飲食吐不下,名曰厥疝;腹中氣乍滿,心 下盡 曰氣 行難
《錄驗方》七疝丸,治人腹中有大疾,厥逆心痛,足寒冷,食吐不下,名曰厥疝;腹中
氣滿
減而相引
人參(五分) 桔梗(五分) 黃芩(五分) 細辛(五分) 乾薑(五分) 蜀椒(五分) 當歸(五
凡十物,冶下篩,和以白蜜,丸如梧子,先食,服四丸,日三。不知稍增,禁生魚豬肉。
(烏喙二合,服三丸,日三。《范汪方》有十二物︰蜀椒五分、乾薑四分、濃朴四分、桔梗二分、烏喙一合、黃芩四分、細辛四分、夕藥四分、桂心二分、柴胡一分、茯苓一分、牡丹一分,先輔食,以酒服七丸,日三。)
《病源論》云︰陰氣積於內,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寒氣盛,故令惡寒,不飲迭A 手足
《葛氏方》治寒疝去來,每發絞痛方︰
吳茱萸(三兩) 生薑(四兩) 豉(二合) 酒四升,煮取二升,二服。
《短劇方》云︰解急蜀椒湯,主寒疝心痛如刺,繞臍絞痛,腹中盡痛,白汗自出欲絕方
蜀椒〔三百枚(一方二百枚)〕 附子(一枚) 粳米(半升) 乾薑(半兩) 大棗(三十枚) 半夏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熱服一升,不瘥,複服一升。
《經心方》蜀椒湯,治寒疝痛,腹脹奔胸方︰
吳茱萸(一升) 當歸(一兩) 夕藥(一兩) 黃芩(一兩) 蜀椒(二合)
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范汪方》治寒疝腹中痛,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洗) 黃芩(三兩炙) 甘草(三兩) 人參(三兩) 生薑(三兩) 大
凡七物,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去滓,服一升,日三。
《耆婆方》治寒疝積聚,用力不節,脈絕傷,羸瘦,不能食飲,此藥令人強健,除冷氣
痞丸
烏頭(二十分,炮) 甘草(八分,炙) 真芎 (八分) 葶藶(八分,熬) 夕藥
(八分) 大黃
上七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二,忌豬魚五辛生冷酢滑。
《新錄方》治寒疝及沖心痛方︰
鹽(五合) 灶突墨(三合) 以水一大升,煮取一小升,頓服之,吐瘥。
又方︰水一升五合,漬豉一升五合,絞交取汁服之。
又方︰桃仁八十枚,去皮研如泥,酒下之。
又方︰桃白皮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以水若酒服亂髮灰方寸匕,日二。
又方︰水酒服伏龍肝方寸匕,日二。
又方︰水服甑帶節灰方寸匕,日二。
又方︰酒五升,燒鹿角一枚投酒中,分二三服之。
又方︰灸乳下一寸,足大指叢毛。
又方︰灸臍上三寸,名太倉,臍下二寸,名丹田,各五七炷,並要穴。
又方︰灸上脘七壯。
又方︰灸窮脊上一寸,百壯。
又方︰灸脊中百壯。
《病源論》云︰榮(營)衛不和,陰陽隔絕,而風邪外入,與衛氣相搏,血氣壅塞不通 而成痞 腹滿,時時壯熱是也。其名有八,故云八痞,而方家不顯的,其証狀。
《八十一難》云︰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 黃膽 也
《錄驗方》治八痞麝香丸方︰
光明砂 麝香 丁香 曾青〔(一名空青)各一兩〕 大黃(七分) 黃芩(三分) 朴
硝(二兩)
凡十物,搗篩,蜜丸如小豆,一丸平旦空腹服,若老人壯者,同患之人,服如梧子一丸。
《傳信方》云︰療秋夏之交,露坐夜久,腹內痞如群石在腹中痛者方︰
大豆(半升) 生薑(八分)
上,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已下,頓服,其堅痞立散。
《病源論》云︰症瘕者,皆由寒溫不調,飲食不化,與臟氣相搏結所生也。其不動移者,其名為症;若病雖有結瘕而可推移者,名為瘕也。
《葛氏方》云︰症瘕病沖心不移動,飲食痛者死。
《新錄方》云︰治一切病溫白丸方︰南州刺史臣陰鏗言︰臣蒙慈澤(或本“恩”),視事
三年
於今
道士
紫菀(二分) 吳茱萸(二分) 石上菖蒲(二分) 濃朴(二分) 桔梗(二分) 皂
莢〔(兼協反)
連(二分) 蜀椒(二分)
上十五味,搗,下篩為散,用好蜜和,更搗三千杵,丸如梧子大,服二丸,不知稍增,可至
上氣
十種
治婦
窗A
或
煩熱
五
種驚癇
只欲取
水不調,或多或少,真似懷孕知子,或連年累月羸瘦困弊,遂致於死,或哭或歌,為鬼所亂,但能
膿三升,其病即愈。臣見被墮傷,臨死有積血,天陰即發,羸瘦著床,不能食飲,命在旦丑A
服
即愈,平安狀如常。主簿陳勝累有心腹脹滿,經十四年,瘦疲氣悶,飲食不下,臣與此藥服,服十日,下青蟲六十枚,大小如樹葉,頭赤,蟲身黑,下膿三升許,病即愈。臣公曹常患著
床,以經數年,服此藥三十日,下肉蜣螂百枚,有出青黃水一斗,病即愈。臣門師侄長多羸
瘦
著床,食便吐出,命在朝夕,從臣求藥,服五丸,至十五日,下出肉蝦蟆十枚,青水一斗,其病即愈。臣家內有人常患心病發無時節,發即欲死,服此藥五六日,下肉蛇二枚,各長尺
五寸,有頭,眼未有瞳子,斑斑有文,其病即瘥。又臣治尼專,得大風,眉墮落,已經二年,遍身出瘡,狀如錐刀所刺,與藥;服九丸,至一月,日出症蟲五色,凡三升許,其病即愈,眉鬢遂生,至複如故。臣知方大驗,死罪謹上也。服中禁忌冷水、生菜、生魚、豬肉、滑、陳臭物、五辛。
《僧深方》云︰硝石大丸,治十二症瘕,及婦人帶下,絕產無子,及症服寒食藥而腹中
有症
河西大黃(八兩) 朴硝(六兩) 上黨人參(二兩) 甘草(三兩)
凡四物,皆各異搗下篩,以三歲好苦酒置銅器中,以竹箸柱銅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
刻,乃令
服,強者
粥食
寒食藥
《千金方》治瘕症方︰
灸內踝後宛宛中,隨年壯。
又方︰灸氣海穴百壯,在臍下一寸半。
又方︰槲白皮煎令可丸,服之取知,病動若下,減之。
又云︰治症堅,心下如杯,食則腹滿,心絞腹痛方︰
葶藶子(二兩) 大黃(二兩) 澤漆(四兩)
三味
各異搗五百杵下篩,冶葶藶合膏,下二物散搗五百杵,和以蜜,服如梧子二丸,不知稍
《醫門方》療症瘕,腹內脅下小腹脹滿痛,冷即發,其氣上沖心,不能飲食,或嘔逆氣
急煩
半夏(十分) 生薑(十分) 大黃(十二分) 檳榔仁(十分) 人參(八分) 吳茱萸(六分) 濃
二枚)
水九升,煮取三升,下大黃,更煮三沸,分溫三服。服相去八九里,當利三二行。
《廣利方》理症瘕腹脹滿堅硬如石,肚皮上青脈浮起方︰
紫葛粉(八分) 赤夕藥(六分) 桔梗(六分) 紫菀頭(三十五枚) 青木香(六 分) 水路訶黎勒 搗篩,蜜丸如梧子,空腹服十五丸,忌陳臭粘膩、豬肉。
《葛氏方》治心下物大如杯,不得食者方︰
葶藶(二兩) 大黃(二兩) 澤漆(四兩) 搗篩蜜丸,搗千杵,服如梧子二丸,日三。
《病源論》云︰暴症者,由臟氣虛弱,食生冷之物,臟既本弱,不能消之,結聚成間A 卒然
《極要方》療卒暴症,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刺,盡夜啼呼,不療,百日內皆死,方︰
大黃(半斤) 朴硝(半斤)
上,先搗大黃為散,然後和朴硝,以蜜合令相得,於銅器中置湯,上煎令可丸,丸如梧
子大
汪
《葛氏方》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方︰
取牛膝根二斤,曝令小乾,以酒一斗,漬之,密塞器口,舉著熱灰中,溫之令味出,先 食,又方︰用蒴 根亦如此,尤良。
又方︰多取常(商歟)陸根搗蒸之以新布藉腹上,以藥披著布上,以衣覆上,冷複易之,晝夜勿息。(以上《千金》《集驗方》同之。)
又方︰取虎杖根一升,乾搗酒漬,飲之從少起,日三佳,此酒治症,力勝諸大藥。
《新錄方》治暴症,堅在心脅下,咳逆,不下食,或下不斷,方︰
吳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令熟,布帛物裹以熨症上,冷更炒更燔用之,症當移走,複逐
又云︰暴症堅脹如石,痛欲死者方︰
取鼠壤土,黍穰二物,等分相和,並炒,遍熨病上取瘥。
又方︰單用鼠壤土亦好。
又方︰伏龍肝如前方。
又方︰病在上,服諸吐藥去之,病在下,宜利療之。
《本草稽疑》云︰搗莎草汁及乾末服之。
《病源論》云︰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內生蛇瘕也。亦有蛇之精液誤入飲食之內,亦令病之。 其《新錄方》治人食蛇不消,亦蛇之精液入飲食中,令人病之,腹內有蛇狀,名之蛇瘕,方︰
濃作蒜齏,啜一升以上。陶雲餅店蒜齏下蛇之藥,非虛聖之。
又方︰鳩酸草搗取汁,服八合。
又方︰大豆葉搗取汁服一升。
又方︰常思草搗服如上,並頻服之取瘥。
《千金方》治蛇症方; 白馬毛切長五分,以酒服方寸匕,大者自出,更服二方寸匕,中者亦出,更服三方寸匕,小
又云︰治蛇瘕大黃湯方︰
大黃(半兩) 烏賊魚骨(二枚) 皂莢(六銖) 芒或硝如雞子(一枚) 黃芩(半兩) 甘草(大 六味,以水六升,煮之三沸,去滓,納芒硝,適寒溫盡服之,十日複煮,作如上法,欲 服之
又云︰治蛟龍病方︰開皇六年,有人二月八月食芹得之,其病發似癲,面色青黃,服寒 食強 月,蛟龍子生在芹菜上,人食芹,不幸隨食入腹,變成蛟龍。)
《病源論》云︰鱉瘕者,謂腹內瘕結如鱉狀是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者,亦有食諸雜 物,而推
《廣濟方》療鱉症方︰
白馬尿一升五合,溫服之令盡,瘥。
《葛氏方》治鱉瘕伏在心下,手揣見頭足,時時轉動者︰
白雌雞一雙,絕食一宿,明旦,膏煎飯飴之,取其矢無多少,於銅器中以尿和,火上熬 可搗
《千金方》治鱉症方︰藍葉一斗搗,水三升,絞取汁,服一升,日二。
又方︰白馬尿一斗,雞子三枚,取白合煮,取二合,空腹服之。(《廣濟方》同之。)
《新錄方》治鱉症,團團似鱉,有腳能動,數沖心痛者方︰
取蒴 根白皮,搗三升,以水五六合和攪,絞取汁,取七八合,吐出。
又方︰搗藍汁服七八合。
又方︰單服白馬尿一升,日二。
《病源論》云︰人有胃氣虛弱者,食生魚,因為冷氣所搏,不能消之,結成魚瘕,揣之 有形
《養生方》云︰魚赤目作膾,食之生瘕也。
《新錄方》治人食生魚不消,又飲湖水,誤小魚入腹,不幸生長,名之魚瘕方︰
炭火燒木瓜為灰,湯或酒中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燒魚鱗為灰,湯若水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燒年久魚網為灰,水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白馬尿服一升。
又方︰煮橘皮湯服之。
又方︰豉汁服橘皮末方寸匕,日三。
《葛氏方》治食魚膾及生肉住胸中不消成 方︰
朴硝(如半雞子者一枚) 大黃(一兩)
凡二物,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半,盡服之。
《病源論》云︰人有病而常思得肉,得肉訖,又思之,名為肉瘕。
《千金方》治肉瘕,思肉不已,食訖複思方︰
空腹飲白馬尿三升,吐肉出之。
《新錄方》治肉瘕方︰
飲服大豆黃末一匕,日二。
又方︰濃豉汁服一升,日二。
又方︰煮菘菜,濃汁服之。
《病源論》云︰人有因飲食內誤有頭發,隨食而入成症,胸喉間如有蟲下上去來者是也。
《廣濟方》療發症、唯欲飲油方︰
油一升,上香澤煎之,大缽勞貯安病患頭邊。令口鼻臨油上,勿令得飲,及敷鼻面,並令香 症出 形 為病。)
又云︰療胸喉間覺有症蟲,上下偏聞蔥豉食香,此是發蟲故也,油煎蔥豉置口邊,行術 二日
《新錄方》治發瘕方,心滿,食竟便吐者是。 成煎豬脂二升,酒二升,煮三沸,一服一升,日二,取吐;發利瘕出乃止。
又方︰飲白馬尿八合,日一,瘥止,發瘕令食竟便吐,餘瘕則不然。(以上《千金方》同之
《病源論》云︰人有好啞米,轉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服水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症結。
《千金方》治米症恆欲食米方︰
雞矢(一升) 白米(五合) 二味合炒,令米焦搗末,水二升,頓服之,須臾吐出病碎米,若 大良
《病源論》云︰水瘕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心下,腎經又虛,不能宣利泄便,致令
《范汪方》治水瘕病,心下如數斗油囊裹水作聲,日飲二三斗,不用食,但欲飲,久病則瘕
蓖麻熟成好者二十枚,去皮,杯中研令熟,不用搗,水解得三合,宿不食,清旦一頓服盡,病故複不可飲,
《病源論》云︰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飢,值生蔥便大食之,仍吐一肉塊,繞畔有口,其病即愈,故為食症,特由不幸致此,夭暴成症,非飲食生冷過度之病也。
《廣濟方》療食症方︰有人一食飯七斗、並半豬餅,燔並不論,因苦飢於蔥,中過飢急,即物
《病源論》云︰人有性嗜酒,飲酒既多,而食穀常少,積久漸瘦,其病遂常思酒,不得即吐 諸瘕
《新錄方》治諸瘕方︰灸膀胱俞三百壯以上。
又方︰酒若飲,服自發爪灰。
又方︰搗曲末,酒飲服之,日二。
又方︰葶藶子三升熬,以酒二升漬三日,溫服半盞,日二。
《集驗方》云︰黃帝問於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曰,其水 腹 也 而歲 不 導 品方》云︰先從胸腫名曰石水,其根在脾。)
《醫門方》辨曰︰近驗水病者,小便皆澀,或黃或赤不出,溢入經絡,致令腫滿,名為水病
又云︰若諸皮膚水脹者,服諸發汗湯,得汗即愈,須慎風冷及鹹食,宜食鯉鱧魚, 小豆等
《葛氏方》云︰水病唇黑臍突出,死;水病脈出者,死。
《千金方》云︰水病初起,兩目上先腫如老蠶色,頰頸脈動,股裡冷,脛中滿,按之沒指。
又云︰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太太忌之。
又云︰水病忌喪孝、產乳、音樂、房室、喧戲、一切魚、一切肉、生冷、酢滑、蒜、粘。
《病源論》云︰夫水腫病者皆營衛痞澀,腎脾虛弱所為,而大腹水腫者,或因大病之後,或水 大
《千金方》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牛黃(二分) 昆布(十分) 海藻(十分) 牽牛子(八分) 桂心(八分) 椒目(三兩熬) 葶藶
七味,別搗葶藶,熟如膏,合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再,稍加,小便利為度。
《醫門方》療大腹水腫,遍身洪滿,小便澀少方︰
海蛤(六合,研如面) 葶藶子(十分熬) 茯苓(六分) 橘皮(四分) 郁李仁(四分) 桑根白
搗篩為散,別搗葶藶子如脂,納散中,蜜丸,空腹飲服七丸,日一,當利一二行,如不利,《新錄方》治水病腹大面腫小便澀方︰
葶藶子(一升,熬紫色,搗如泥) 芒硝(三兩) 吳茱萸(三合,搗為散) 合三種更搗,加少蜜可丸,搗二千杵,飲服七丸,日二服,以小便利為度,忌鹹醋,瘥止。
《效驗方》治水大腹葶藶子散方︰
藍葉(三兩) 大黃(一兩半) 葶藶子(二兩,熬)
凡三物,治篩,先食,酒服二方寸匕,欲丸服,蜜和服如大豆,日二十丸。
《短劇方》治水腫大豆湯方︰
大豆三斗,水五斗,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納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飴,服一升,漸增之,令
《耆婆方》治人水病、四肢腳膚(音府,腐字也)面腹俱腫方︰
香薷一百斤,以水煮之令熟,去滓更煎,令如飴糖,少少服之,當下水,小便數即瘥。
又云︰治人多水身重,口中水出,面虛越腫,宜瀉方︰
桂心(一兩半) 大腹檳榔(三七,口捶研) 生薑(一兩半)
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當下水即瘥。
《葛氏方》治大腹水病方︰
防己 甘草 葶藶(各二兩)
搗,苦酒和,服如梧子三丸,日三,恆將之,取都消乃止。
又方︰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五升,煮訖,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又方︰恆啖小豆飯並飲汁佳。
《本草經》云 肉主久水脹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
《極要方》療大小腫神方︰
白餳(四兩) 桂心(一兩) 桑根(六升) 甘草(一兩炙) 人參(一兩) 細辛(一兩) 大棗(上,
以水九升,煮桑根,取三升以煮藥,取一升去滓,納餳令烊盡,分三服,一日一夜,小便五六升即瘥。
《龍門方》療腹滿如石、積年不損方︰取白楊樹東南皮或枝,去蒼皮,護風細押削五升,熬云︰每服一合,日三。
灸水病法︰
《短劇方》云︰灸膈俞(在第七椎下兩旁一寸半)百壯,三報,灸脾俞(在十一椎下兩旁一寸
《病源論》云︰水病者,由腎脾俱虛故也,腎虛不能宣通水氣,脾虛又不能製水,故水 氣盈溢、滲(色蔭反)液皮膚、流通四肢,所以通身腫也。
《僧深方》治通身水腫,大小便不利方︰
常陸根(三升,薄切) 赤小豆(一斗)
凡二物,水一斛,煮取一斗,稍飲汁,食豆,以小便利為度。
又云︰治大水面目身體手足皆腫方︰
大戟(分) 葶藶(三分,熬) 苦參(一分) 蔥花(一分)
凡四物,治下篩,以小麥粥服方寸匕,良效。
《范汪方》治身體流腫,心下脹滿,短氣逆害飲食方︰
大豆一斗,以水三斗煮之,令得一斗七升,去滓,納一斗好酒,合煎之,令得一斗七升,服
《經心方》瀉肺湯治一身面目浮腫方︰
末葶藶(彈丸) 大棗(二十枚)
水三升,煮棗取汁一升半,去棗,納葶藶,煮取一升,頓服之,得至五服,若帶水氣者,先
(今按︰《醫門方》︰葶藶子二兩,熬,大棗三十枚,水一斗,云云。)
《張仲景方》青龍湯,治四肢疼痛、面目浮腫方︰
麻黃(半斤) 細辛(二兩) 乾薑(二兩) 半夏(二兩)
凡四物,切,以水八升,煮得二升,一服止。
又云︰治脾胃水,面目手足浮腫、胃脘堅大滿短氣,不能動搖桑根白皮湯方︰
桑根白皮(切二升) 桂(一尺) 生薑(三顆) 人參(一兩)
凡四物,切,以水三斗,煮取桑根竭得一斗,絞去滓,納桂、人參、生薑,黃飴十兩煮之,《醫門方》療遍身腫脹小便澀方︰
葶藶子(二兩熬搗如泥) 大棗(三十枚去核)
以水一大斗,煮取一小升,絞去滓,納葶藶子於棗中,以微煎,攬勿停手,可丸止,丸
如梧
《病源論》云︰十水者,青水、赤水、黃水、白水、黑水、懸水、風水、石水、裡水、氣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其根在肝。赤水者,先從心腫,其根在心。黃水者,先從腹腫,其根在脾。白水者,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其根在肺。黑水者,先從腳趺腫,其根在腎。懸水者,先從面腫至足,其根在膽。風水者,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身盡腫,其根在胃。石水者,先從四肢,小腹腫獨大,其根在膀胱。暴水者,先腹滿,其根在小腸。氣水者,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其根在大腸。皆由榮衛痞澀,三焦不調,腑臟虛弱所生。雖名證不同,並令身體虛腫,喘息上氣,小便黃澀也。
《短劇方》十水丸,治水腫方︰腫從頭起,名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腫從胸起,名為氣水,乍實乍虛,其根在腸,芫花主之;腫從股起,名為黑水,其根在腎,玄參主之;腫從面起,至足,名為懸水,其根在膽,赤小豆主之;腫從內起堅塊,四肢腫,名為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主之;腫從四肢起,腹腫,名為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腫從腹起,名為冷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腫從胸中起,名為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上十種,隨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藥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冶末,合下篩蜜丸,服如梧子三丸,得下為度,不下,日三,亦可作散末食服半錢匕,大便利,明朝複服如法,再服病愈,即禁飲食,但得食干魚耳。
又云︰十水散,治水腫方;先從腳腫,名曰清水,其根在心,葶藶子主之;先從陰腫,名曰 腹A 從口 先從 先從背腫,名曰鬼水,其根在膽,雄黃主之。上十物 藥二分,合搗下篩,空腹以水服方寸匕,當下水多者,減服,下少者益之。
《范汪方》治十水丸方︰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其根在心。 遂主 名曰黑 之;第 四肢小 水,其小豆主之 日三,欲 熟之。
《僧深方》治身體浮腫十水散方︰
芫花(三分) 決明(三分) 大戟(三分) 石韋(三分去毛) 巴豆(三分,去心)澤瀉(三分)
凡十物,冶下篩,以大麥粥清汁服方寸匕,日三。
《病源論》云︰脾胃虛,不能製於水,故水散溢皮膚,又與風濕相搏,故云風水也,令人身
《短劇方》蔥豆洗湯,治虛熱及石熱當風露臥冷濕傷肌,熱菹(側於反,《方言》︰積也,盛也,繞也)在裡,變成熱風水病。心腹腫滿,氣急不得下,頭小便不利,大便難,四肢腫如皮囊盛水,晃晃(胡廣反,老蠶形也)如老蠶色,陰卵堅腫如斗,莖腫生瘡如死鼠,此皆虛蔥豆膏敷之,別以豬蹄湯洗陰莖創爛處及卵腫也。
蔥合青白(切,一升) 蒺藜子(一升,舂碎) 赤小豆(一升) 菘菜子(一升,舂碎) 蒴 (上六物,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八斗,以淋洗身腫處,蔥豆膏、豬蹄湯方在本方。
又云︰葶藶子回神酒,治風水通身洪腫,肉如裂者、服之小便利自隨消,方︰
春時釀清酒五斗(一方五升),葶藶子三升,熬,著酒中漬再宿,便服一合,以漸增之,病
《極要方》治風水毒氣遍身腫方︰
豬白皮(三兩) 桑根白皮(五兩) 橘皮(一兩) 紫蘇(二兩) 生薑(四兩) 大豆(三升)
上,以水九升,煮取一大升,分四服,三劑,百日內忌鹹、醋。
《經心方》治風水大豆煎︰
生桑根白皮(細切三升,入土一尺者) 大豆(一斗)
二味,以水六半,煮取一斗,去滓,下生薑汁二升,更煎取四升,分五合,第一服,日三夜
又云︰牽牛丸治腳腫滿,步行不能,眾惡毒水腫方︰
大黃(二兩) 朴硝(三兩熬) 牽牛子(七兩熬) 桃仁(二兩,去心熬) 乾薑(二兩半) 人參
上七物,搗下篩,以蜜和舂萬杵,服如梧子二十丸,以微利為度,腫即止,不瘥盡劑,盡劑
《僧深方》治風水腫、症癖,常陸酒方︰
常陸根(一升,切)
凡一物,以淳酒二斗漬三宿,服一升當下,下者減從半升起,日三,不堪酒者以意減之。
又云︰治通身腫,皆是風虛水氣,亦治暴腫痛,蒲黃酒方︰
蒲黃(一升) 小豆(一升) 大豆(一升)
凡三物,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耆婆方》治人風水氣,面身俱腫,上氣腹脹不能食,羸弱在床,經時不瘥者方︰
小豆(三升) 大麻子(三升,搗碎,以水研汁) 桑根白皮(一斤)
合煮豆熟,食豆飲汁即大下水,即瘥。
《蘇敬本草注》煮 魚食之,主水浮腫。
又方︰服鴨肪,食鴨頭主水腫。
又方︰桑灰汁煮大豆,飲之下水腫。
《病源論》云︰水癖由飲水漿不消,水氣結聚而成,癖在於兩脅之側,轉動便痛,不耐風寒
《效驗方》云︰可服諸下藥瀉之。
《玄感方》︰灸挾臍兩旁各三十壯。
又方︰灸兩乳下一夫肋間二穴。
《新錄方》杏仁作煎或作丸,酒服如棗,日三。
又方︰灸桃仁準上。
又方︰單熬大麥 為散,服如上。
《本草經》水研蓖麻子二十枚,服吐惡沫也。
《病源論》云︰身面卒洪腫者,亦水病之候也,脾虛不能製水,故水流溢,散於皮膚,令身體卒然洪腫。
《范汪方》治卒腫大戟洗湯方︰
大戟(四兩) 莽草(二兩) 茵芋(二兩) 大黃(二兩) 黃連(二兩) 芒硝(二兩) 葶藶(二
凡八物,皆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得一斗,絞去滓,洗腫上,日三。
又云︰治諸卒腫風掣痛方︰末芥子,溫湯和塗紙上以貼,燥複易,不堪其痛,熱者小塗之,《僧深方》治暴腫方︰
破雞子攪令其黃白塗腫上,燥複塗,大良。
又方︰大豆一升,熟煮飲汁,食豆不過三作良。
《落手方》治暴腫方︰搗葶藶子,薄之兩三過即消。
《葛氏方》治卒腫身面皆洪大方︰
凡此腫,或是虛氣、或是風冷氣、或是水飲氣,此方皆治之︰用大鯉魚一頭,以淳苦酒三升
又方︰大豆一升,熟煮漉,飲汁食豆,不過三作必愈,小豆亦佳。
又方︰大豆一斗,以水五斗,煮取二斗,去豆,納酒八升,更煎取九升,分三四服,腫瘥
又方︰灸足內踝下白肉際三壯。
又云︰治腫入腹苦滿,急害飲食方︰葶藶(七兩) 椒目(三兩) 茯苓(二兩) 吳茱萸(二兩)
又方︰大戟 烏扇 朮(各二兩) 搗篩蜜丸如梧子,旦服二丸,當下。
又方︰若腫從腳起,稍上進者,入腹則殺人,治之方︰
生豬肝一具細切,頓食,勿與鹽,乃可用苦酒耳。
又方︰煮豉汁飲之,以滓薄腳。
《病源論》云︰犯土之病,由居住之處穿鑿地土,犯觸土氣而致病也。令人身之肌肉頭面遍
《新錄方》云,以水服伏龍肝方寸匕,此正犯土上氣兼腫,大好。
《本草拾遺》云,藥有同類相伏者,不伏水土服土云云。以此按之,以鼠壤土熏熨腫上可善
《病源論》云︰黃膽之病,此由酒食過度,腑臟不和,水穀相並,積於脾胃,複為風濕所搏者,《葛氏方》云︰黃病有五種,謂黃汗、黃膽、穀疸、酒疸、女勞疸也。又云治黃膽一身面目以
又方︰搗生麥苗,水和絞取汁,服三升,小麥勝大麥。(今按︰《范汪方》︰不和水。)
《范汪方》治黃膽茵陳湯方︰
茵陳蒿(六兩) 大黃(二兩) 梔子(十四枚)
凡三物,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蒿減六升,去滓,內大黃、梔子煮取三升,分三服之。
《短劇方》治黃膽身目皆黃,皮膚 塵出,三物茵陳湯方︰
茵陳蒿(一把) 梔子(十四枚) 石膏(一斤)
凡三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石膏一斤,猛火燒令赤,投湯中沸,定清取汁,適
《千金方》治黃膽身體面目皆黃三黃散方︰
大黃(四分) 黃連(四兩) 黃芩(四兩)
三味為末,先食,服方寸匕,日三。今按《范汪方》︰丸如梧子,服十丸。又《本草拾遺》云︰藥有同類相伏者,身黃服黃物。
《錄驗方》治黃膽,大小便不利;面赤汗自出,此為表虛裡實,大黃湯方︰
大黃(四兩) 黃柏(四兩) 梔子(十五枚) 硝石(四兩)
凡四物,切,以水一斗,煮得二升半,去滓,納硝石複煎之,得二升,分再服,得快下乃愈。
又方︰蕪菁子五升,末服方寸匕,日三。
《醫門方》療黃病,身體面目悉黃如橘,由暴熱外以冷迫之,熱因流入胃中所致方︰
梔子仁(三兩) 栝蔞(二兩) 苦參(二兩) 龍膽(三兩) 大黃(三兩)
搗篩蜜丸,飲服三十丸,日三。加至五六十丸。
《廣濟方》療五種黃方︰
丁香(七枚)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枚)
為散,取暖水一雞子許,和一錢匕服之,忌諸熱食。
《經心方》治黃膽單方︰枸杞合小麥煮勿令腹破,熟而已,日食三升。
《枕中方》治人黃病垂死者,服鐵漿一升即愈。
灸黃膽法︰
《葛氏方》灸脾俞百壯;
又方︰灸手太陰隨年壯;
又方︰灸錢孔百壯;
又方︰灸胃脘百壯。
《范汪方》灸臍上下兩邊各一寸半二百壯。
《僧深方》灸第七椎上下;
又方︰屈手大指,灸節上理各七炷;
又方︰灸脊中椎七炷。
《經心方》灸兩手心各七壯。(《僧深方》同之。今按︰可服訶黎勒丸、紫雪、紅雪等。)
《病源論》云︰黃汗之為病,身體洪腫發熱,汗出不渴,狀如風水,汗染衣正黃如柏汁,此《醫門方》療黃汗︰黃汗之病狀,如風水,其脈沉遲,皮膚冷,手足微厥,面目四肢皮膚皆
夕藥(八兩) 桂心(三兩) 黃耆(五兩) 苦酒(五合)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飲一升心當煩,勿怪,至六七及即瘥。(今按︰《葛氏方》︰夕藥三
《病源論》云︰穀疸之狀,食畢頭眩、心怫郁不安而發黃,由失肌大食,胃氣衝熏所致。
《葛氏方》治穀疸方︰
茵陳蒿四兩,水一斗,煮得六升,去滓,納大黃二兩,梔子二七枚,煮服二升,分三服,尿
《僧深方》治穀疸發寒熱,不可食。食即頭眩,心中怫冒不安大茵陳湯方︰
茵陳蒿(二兩) 黃柏(二兩) 大黃(一兩) 甘草(一兩) 人參(一兩) 梔子(十四枚) 黃連
凡七物,切,水一斗,煮得三升,分三服。
《病源論》云︰夫虛勞人若飲酒多、進谷少者則胃內生熱,因大醉當風入水,則身自發黃,蒜齏其《千金方》治飲酒食少飲多澹結,發黃膽,心中懊憹而不甚熱,或乾嘔,枳實大黃湯下之,
枳實(九枚) 大黃(二兩) 豆豉(半升) 梔子(十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今按︰《葛氏方》︰大黃一兩,枳實五枚,梔子七枚 豉一升。
《范汪方》治飲酒得黃病方︰
柏生麥,以井華水絞取汁,頓服三升,先食,日三,有驗。
《僧深方》治酒疸方︰
生艾葉(一把) 麻黃(二兩) 大黃(六分) 大豆(一升)
凡四物,清酒三升,煮得二升,分三服。艾葉無生,用乾半把。
《病源論》云︰女勞疸之狀,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少腹滿急,小便難,由大熱而交接,交
《千金方》云黃膽晡日晡發熱惡寒,少腹急,體黃顏黑,大便溏黑,足心熱,此為女勞也,硝滑石 石膏
上二味,分等治,以大麥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極利則瘥。(今按︰《葛氏方》︰有硝
《醫門方》療女勞疸、谷黃方︰
苦參(四兩) 龍膽(三兩) 梔子(五兩)
搗篩為散,以豬膽汁和如梧子,以飲服二十丸,日三。
《病源論》云︰黑疸之狀,若小腹滿,身體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是也。夫黃
《葛氏方》治黑疸者多死急治之方︰
土瓜根搗絞取汁,頓服一升,至三升頃,病當隨小便去,不去更服之。(今按《范汪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