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 明 丁毅 |
外感寒邪 內傷生冷 七情氣結
夫心痛者是胃脘當心痛也蓋胃為水穀之海主容納五穀喜溫而惡寒或外受寒冷之邪或內傷 生冷之物及七情不順鬱結成痰妨礙升降是以清陽之氣不升濁陰之氣不降而為痛矣。古方心痛有 九種曰蟲痛曰疰痛曰風痛曰悸痛曰食痛曰飲痛曰寒痛曰熱痛曰來去痛是也其痛雖分九種未有 不因飲食寒邪鬱結而成也大抵腹中諸痛皆由勞役過甚飲食不節中氣不足寒邪乘虛而入與氣相 搏故猝然而痛也有宿食停於腸胃結滯而作痛者有痛而嘔者有痛而泄者有痛而大便不通者有真 心痛者其痛甚手足青者死不治症各不同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由而施治之臨病之際尚宜 審焉
丹溪云:心痛即胃脘痛雖日數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與飲食其痛複作必須藥後少待方與 飲食戴雲寒痛者綿綿痛而無增減者是也時痛時止是蟲與熱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常處不行移者是也食積痛者痛欲大便利後則痛減者是也。
凡心腹痛有虛寒實積蟲嚙死血當驗症處治有以物抵按痛處即止者是虛痛若不能近手摩按 者是實痛亦有蟲痛者發則面斑白唇紅思食時作時止此蟲嚙痛也有素好飲熱酒以致死血留於胃 口亦能作痛遇熱飲則痛止是血得熱則散也。
脈訣云:沉緊心中逆冷痛 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死血 右手寸口脈緊盛有食積 心腹痛脈沉細宜或然浮大即傾危
一傷寒中脘痛太陰也,宜用 理中湯 小建中湯 治中湯
臍腹痛少陰也,宜用 真武湯 附子湯
小腹痛厥陰也,宜用 正陽散 四逆湯
客寒犯胃作痛者,宜用 草豆蔻丸
七情氣鬱痛連心胃者,宜用 七氣湯 指迷七氣湯
食積阻滯不通作痛者,宜用 化滯丸 木香檳榔丸 保和丸
虛氣作痛,宜用 二陳合四君子湯 參朮散
死血作痛,宜用 桃仁陳氣湯
胃中熱鬱作痛者,宜用 梔子仁(薑汁炒) 佐以行氣之藥
諸痛不可過用補藥蓋痛因不通通則不痛補藥能滯氣也。
心腹痛病須分新舊若明知身受寒氣口吃冷物而得者于初得之時宜與溫散溫利之藥若病得之
治傷寒中腕痛
俱見中寒門 治同上
治臍腹痛
俱見傷寒門 治小腹痛
治傷寒中脘作痛
芍藥 甘草 桂枝 膠飴
水二鐘,薑三片,大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客寒犯胃
草豆蔻 益智仁 吳茱萸 當歸身 生甘草 炙甘草 橘皮 僵蠶 人黃 黃耆 半夏 青
除桃仁為末用蒸餅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滾白湯送下
治食痰生冷寒留中焦心脾痛不可忍
乾薑 濃朴 麥芽 草果 神曲 良薑 橘紅 砂仁 甘草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為末服亦可
治七情氣鬱心腹刺痛
半夏 桂心 玄胡索 人參 乳香 甘草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治七情氣結心痛嘔逆
蓬朮 三棱 陳皮 藿香 甘草 官桂 青皮 香附子 益智仁 桔梗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臍腹痛
附子(生用) 白芍 官桂 茯苓 人參 白朮 甘草
治小腹痛
青皮 陳皮 木香 甘草 附子 官桂 炒山梔 芍藥 香附
治虛弱人心脾痛
人參 白朮 陳皮 丁香 砂仁 甘草 白豆蔻 乾薑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治心氣冷痛不可忍者
五靈脂 蒲黃(各一錢) 肉桂 石菖蒲 當歸 木香 胡椒(各一錢五分) 川烏(炮二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為末服亦可
治食積腸胃阻滯不化而作痛者
青皮 木香 黃連 大黃(各三兩) 檳榔 枳殼 蓬朮(各一兩) 黃柏(三兩) 香附(三兩)
上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服薑湯送下
治吃飲食或生冷等物停滯腸胃作痛
木香(一錢) 青皮(五錢) 巴豆(二十五粒去皮心用紙包研去油)
上為末,清水和丸如綠豆大量人大小用淡薑湯送下
治同上
山楂(六兩) 茯苓(三兩) 半夏(一兩湯炮) 炒神曲(三兩) 陳皮(二兩) 連翹(一兩)蘿
方見傷寒門 治死血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