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明 丁毅


卷之三 腫滿門

病源

有外因 有內鬱 氣虛 血虛

夫腫滿之病,乃由脾胃虛弱,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輸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清濁相干,隧道壅塞,鬱而生熱,熱久成濕,濕熱相生,遂成腫滿,外雖堅滿,中空似鼓,經云:鼓脹是也。治宜補脾,又須養肺金以製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製火,使肺氣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病邪,斷妄想以保母氣,如此方安。世人多以利藥,取一時之快,其脹複作,使真氣傷而去死不遠。悲夫,如病淺,脾氣尚壯,若與疏通似乎得理,然亦不可與利藥也,臨病之際,宜諦視焉。

形証

丹溪云:朝寬暮急者血虛朝急暮寬者氣虛終日急者氣血皆虛也肥白人腹脹者是氣虛有痰瘦黑人腹脹者是血虛有熱。

脈法

脈法云:腹脹浮大是出厄虛小命殂須努力 訣要曰腫滿脈弦脾製於肝洪數熱脹遲弱陰寒浮為虛滿緊則中實浮則可治虛則危急

治法

一鼓脹,名單腹脹,乃是脾虛之甚,必須遠音樂,斷濃味,宜大補中氣,用 四君子湯 加蒼朮 陳皮 神曲 濃朴 大劑服
血虛腹脹宜 四物湯加減用
肥胖人腹脹者,宜 平胃散 合五苓散加減用
瘦黑人腹脹者,是血虛有熱,宜用 四物湯加 黃連 濃朴之類
脈實人形壯盛者,可攻之,宜用 十棗湯 三花丸 二方俱下水腫類
因怒氣傷肝,脾胃不和,宜用 平肝飲子 調中順氣湯
因食積腹脹者,宜用 平胃散加 神曲 砂仁 檳榔 香附
因肉積作脹者,宜用 平胃散加 草果 砂仁 檳榔 或阿魏丸
因血蓄作脹者,宜用 抵當湯 或參芎東加 紅花 桃仁
因七情所傷,濁氣在上生脹,宜用 木香順氣湯

治方

方見虛門 脾虛主藥加味用


方見濕門 治肥胖人腹脹合平胃散加減


方見氣門


方見虛門 治血虛腹脹加減用


方見脾胃門 治見前 一治食積肉積


治怒氣傷肝,邪中脾胃,心腹脹滿,嘔逆脈弦

防風 桂心 枳殼 赤芍藥 甘草 木香 人參 檳榔 當歸 川芎 陳皮 青皮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濁氣在上則生脹滿乃七情所傷

陳皮 濃朴 當歸 蒼朮 草豆蔻 木香 青皮 益智 茯苓 吳茱萸 澤瀉 半夏 升麻 柴胡
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肝木氣盛剋於脾土,不能運化,胃冷中虛,遂成腫滿

半夏 濃朴 桂心 枳實 茯苓 當歸 人參 大附子 川椒 甘草
薑五片煎服。


治中滿寒脹,大小便不利,四肢冷,腹中寒,惡心痞悶

益智 半夏 木香 茯苓 升麻 川烏 人參 青皮 當歸 乾薑 柴胡 黃連 黃 濃
薑三片,煎服。


治瘦人腹脹有熱

黃連 濃朴 檳榔 茯苓 當歸 芍藥 木通 陳皮 半夏 香附
薑三片,燈心十根,煎服。


治濕熱傷脾,濁氣在上,清氣怫鬱為脹

沉香 白朮 陳皮 枳實 白茯苓 澤瀉 當歸 木香 青皮 大黃 濃朴
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送下


治中滿,腹脹內有積塊,坐臥不安,大小便澀,滯氣喘,身腫

濃朴 黃芩 益智 草豆蔻 當歸 黃連 半夏 廣朮 升麻 吳茱萸 紅花 甘草 柴胡
薑三片,煎服


治濕熱腫脹,大小便不利

木香 檳榔 當歸 黃連 枳殼 青皮 黃柏 黃芩 三棱 陳皮 香附 牽牛(末)莪朮 大黃
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臨臥薑湯送下。


治血蓄作脹

水蛭 虻蟲(各十個) 大黃(一兩) 桃仁(十二個)


治血脹煩躁婦人亦服

當歸 半夏 川芎 蓬朮 木香 砂仁 白芍藥 甘草 人參 桂心 五靈脂
薑三片,紫蘇葉十個,煎服


治濕熱內攻,心腹脹滿,及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溏滑

陳皮 木香 滑石 檳榔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 甘草
水二鐘,薑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一切氣虛作腫

人參 肉桂 甘草 桑皮 桔梗 陳皮 枳實 麥門冬 青皮 大腹皮 半夏 蘇子 茯
薑三片,煎服。


治氣留滯,四肢浮腫,心腹脹滿

木香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半夏 枳殼 檳榔 蘇子
水二鐘,燈心十根,煎服。


治氣脹腫滿

紫蘇 桑皮 大腹皮 陳皮 桔梗 杏仁 草果 甘草 茯苓
薑三片,煎服


治喘脹腫滿

紫蘇 大腹皮 檳榔 陳皮 茯苓 木通 木香 桑皮
水二鐘,薑一片燈心二十根煎八分,不拘時服。


陳皮 桑白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治腹脹氣秘 方見秘結門

治驗

熨法 用玄明粉四兩 桃仁一兩 研如泥,將麥面水和作條子,圍臍外,若碗口大,將前二味末置其中,以布隔,仍用鹽一斤一包,炒熱,于圈上熨,久則去之,其腫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