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 明 丁毅 |
內經曰::諸熱瞀螈暴喑昏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腫痛氣逆沖上禁栗如喪神守嚏嘔瘡癢喉閉耳聾耳鳴湧溢吐食目昧不明 螈暴病暴死皆屬於火。
丹溪云:人具五行各一其性惟火也心為君火而又有相火焉寄乎肝腎二臟之間經所謂二火也。
諸動屬火五者之性感物而動經所謂五火也相火易起五火相煽則妄動矣。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
氣有餘便是火氣從左邊起者肝火也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氣從腳下起入腹者虛極也煩而渴 者肺火也渴而能食者胃火也手心發熱鬱火也煩燥發熱者氣隨火升也亦三焦火也人壯氣實癲狂 者實火也人虛氣衰發熱煩躁者虛火也。
脈浮數而無力者虛火也脈沉實而大者實火也洪數見於左寸為心火見於右寸為肺火見於左關為肝火右關為脾火兩足為腎經命門之火男子兩足洪大者必遺精陰火勝也。
丹溪云:陰虛火動者難治 鬱火可發看在何經輕者可降重者則隨其性而消之 實火可瀉虛火可補 小便降火極速
火盛者不可驟用寒涼之藥必須溫以散之
飲酒之人發熱者難治不飲酒之人因酒發熱者亦難治
輕手按之熱甚重手按之不甚此熱在肌表宜用地骨皮麥門冬之類
重手按之熱甚而烙手輕手按之不覺熱此病在肌肉之內宜發之用 東垣升陽散火湯 或火鬱湯之類
陰虛發熱者宜用 四物湯加炒黃柏是降火補陰之妙劑 補陰丸
手心發熱者是火鬱土中宜用 火鬱東加炒梔子
實火可瀉宜用 黃連解毒湯 三黃丸 此苦寒瀉實火
虛火可補宜用 參朮黃 甘草之類 此甘溫能瀉虛火
四肢發熱肌肉髓筋困熱如烙捫之烙手此陽氣鬱遏於土中火鬱則發之宜用 升陽散火湯 瀉陰火升陽湯
瀉心火 黃連
瀉肝火 黃連 人中白 柴胡
瀉脾火 白芍藥
瀉肺火 山梔 枯黃芩 麥門冬
瀉胃火 軟石膏
瀉腎火 黃柏
瀉小腸火 木通
瀉膀胱火 黃柏 細辛
瀉肝膽火 黃連(用豬膽汁拌炒)
瀉五臟之鬱火 青黛
瀉無根之游火 玄參 山梔子仁炒能降火從小便中泄出其性能屈曲下行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肉熱如火燎捫之烙手此火鬱於土中
升麻 干葛 獨活 羌活 防風 柴胡 甘草 人參 芍藥 不用引不拘時服。
治五心煩熱或氣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食冷鬱遏陽氣於土中
羌活 升麻 葛根 芍藥 人參 柴胡 甘草 防風 蔥白 不用引煎服
治陰虛發熱
黃柏(鹽酒炒半斤) 知母(酒炒) 熟地黃(各三兩) 龜板(酥炙四兩) 白芍藥(炒) 陳皮 牛膝(各二兩) 鎖陽 當歸(各一兩五錢) 虎脛骨(酥炙一兩)
上為末,酒煮羊肉丸鹽湯下冬加乾薑五錢
治實火並一切火熱狂躁心煩口燥咽乾目睛赤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三焦火盛消渴並實火
大黃 黃連 黃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滾白湯化下
升陽散火湯
升麻 干葛 獨活 羌活 防風 柴胡 甘草 人參 芍藥 不用引不拘時服。
治肌體煩熱面赤痰盛右脈虛浮
羌活 甘草 黃 蒼朮 升麻 柴胡 人參 黃芩 黃連 石膏 不用引煎服
治發熱癲狂煩躁面赤咽痛
梔子仁 大青 知母 升麻 黃芩 赤芍藥 石膏 杏仁 柴胡 豆豉 生甘草 不用引
治渾身壯熱脈長而滑陽毒發渴
地骨皮 茯苓 柴胡 黃芩 知母 生地黃 石膏 羌活 麻黃 薑三片不拘時服。
治實火煩熱作渴
大黃 朴硝 甘草 連翹 梔子 黃芩 薄荷
水二鐘淡竹葉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風熱蘊積時發驚悸搐搦神昏不寧營衛壅滯頭目昏眩腸胃燥結躁擾狂越火熱等症
當歸 龍膽草 梔子(炒) 黃連 黃芩 大黃(各一兩) 青黛(五錢) 蘆薈(五錢) 木香(二錢) 麝香(二分) 青皮(一兩)
上為細末用神曲作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滾白湯
治三焦火熱寐汗切牙睡語悸惕溺血淋閉煩熱口瘡咽痛
大黃 黃芩 黃連 黃柏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滾白湯送下
治肝火
川黃連(不俱多少用薑汁炒紫色)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滾白湯送下
左金丸 瀉肝火
黃連(六兩) 吳茱萸
上為末,用粥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治胃火並食積痰火
軟石膏 為細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送下
滋腎丸 降腎火
黃柏(酒拌炒二兩) 知母(酒浸二兩) 肉桂(一錢不見火)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白湯送下
治陰火方見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