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 明 丁毅 |
暑者夏之令也火熱之氣行於天地之間斯時也人能謹謹不妄作勞精氣內固飲食和調則暑熱 之邪自不能傷若夫辛苦之人日中之勞苦飢餓以遠行使暑熱之邪乘虛而入乃中熱之病亦名中 其症頭痛發燥熱大渴引飲此動而得之有餘之熱病也治宜清解設或安逸之人避暑于深堂乘涼于 大廈使陰寒之氣鬱 於內不能發越乃中暑之寒病其症惡寒拘急肢節煩痛發熱無汗此靜而得之 乃表虛之寒症也治宜發散又有熱傷元氣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于言語身熱心煩食少自汗乃 暑傷元氣之病也治宜補養蓋暑病有三曰冒曰傷曰中治各不同臨病之際宜分辨輕重而求治焉
暑之為病有傷暑有中暑有冒暑冒暑者胃與大腸受之其症惡心嘔吐腹痛水瀉傷暑者熱傷肌 肉其症身熱頭痛面垢煩躁身如芒刺口乾作渴中暑者熱傷肺金其症身發寒熱自汗咳嗽四肢痿弱 五心煩熱症雖有三熱則一而已矣。又有夏月猝倒不省人事手足逆冷名為暑風因相火發動痰飲阻 塞心竅故手足不知而猝倒也
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曰傷暑脈緩傷暑脈弦細芤遲皆虛脈也浮緩無力冒暑之脈弦細芤 遲傷暑之脈微弱隱伏中暑之脈
傷暑玄府開張暑氣盛行熱傷肌肉頭疼身熱煩躁嘔吐不寧面垢大渴宜用 白虎東加干葛
麥
傷暑煩躁不眠小便不利宜用 五苓散
傷暑與中熱少異
中熱因辛苦日中勞役其病苦頭疼發燥熱不惡寒大渴引飲宜用 白虎東加竹葉 人參
麥門冬
中暑因靜而中頭痛惡寒拘急咳嗽無汗惡心胸滿身熱倦怠宜用 六和湯
冒暑因元氣不足之人脾胃氣弱不能運化水穀暑濕相搏其症頭暈惡心惡寒發熱吐瀉胸膈
不利宜用 二香散
暑傷元氣經曰炅則泄暑熱之氣脾肺受傷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于言語胸滿氣促身熱
心煩小便黃數大便溏頻食少自汗或渴體重宜用清暑益氣湯
嘔吐腹痛泄瀉宜用 胃苓湯
頭痛自汗脾胃不和宜用 十味香薷飲
預防卻暑毒宜用 香薷飲
暑病煩渴胃中有熱宜用 益元散
夏月病暑身如火燎若有芒刺在背心煩作渴自汗此乃熱傷肌肉宜用 白虎東加人參 黃耆
麥門冬 天花粉 黃連 柴胡
暑月因飲冷臥風偶病腹痛四肢冷逆吐瀉脈微宜用 附子理中湯
夏月忽然猝仆不省人事蓋體素虛有痰痰因火動故猝倒也脈必虛浮名曰暑風宜用 香連
橘半湯
暑風猝仆昏沉宜用 蒜搗水灌即蘇
治傷暑頭疼身熱煩渴嘔吐面垢大渴
石膏(七錢) 知母(三錢)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治傷暑煩躁不眠小便不利
茯苓 白朮 豬苓 澤瀉 官桂 上為細末薑棗湯調服水煎亦可
治因靜中暑咳嗽頭痛惡寒拘急惡心胸滿身熱倦怠
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參 赤茯苓 藿香葉 木瓜 香茹 白扁豆 濃朴 甘草 水二
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治冒暑頭疼發熱吐瀉
陳皮 藿香 濃朴 蒼朮 紫蘇 白芷 大腹皮 香茹 桔梗 茯苓 甘草 白扁豆 半夏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暑傷元氣精神短少懶于言語胸膈飽悶氣促身熱心煩
黃耆 蒼朮 升麻 白朮 人參 神曲 甘草 陳皮 黃柏 麥門冬 當歸 干葛 澤瀉青皮 五味子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暑月腹痛吐瀉 蒼朮 濃朴 陳皮 甘草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官桂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冒暑頭疼自汗脾胃不和
香薷 人參 陳皮 白朮 黃 白扁豆 甘草 濃朴 木瓜 赤茯苓 水二鐘,薑三片
煎八分,食遠服
香薷飲 預防暑毒並一切暑氣
香薷 濃朴 白扁豆 甘草 水煎冷服加黃連名黃連香薷飲加烏梅一個同煎服亦好
治傷暑煩渴胃中有熱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涼水調服加辰砂名辰砂益元散
治暑月飲冷臥風腹痛四肢逆冷吐瀉脈微
即理中東加附子煎服(理中湯方見中寒門)
治夏月忽然猝仆不省人事
防風 黃連 木香 陳皮 半夏 香薷 茯苓 白朮
治伏暑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人參 柴胡 麥門冬 水二鐘燈心十根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暑傷元氣四肢困倦手指麻木
黃耆 甘草 升麻 芍藥 人參 五味子 柴胡 水二鐘,煎六分不拘時服。
治熱傷肌肉身如芒刺煩躁作渴自汗脈數
人參 黃耆 知母 石膏 黃連 天花粉 甘草 柴胡 麥門冬(不用引子)
治日中勞苦頭疼壯熱
石膏 人參 麥門冬 甘草 知母 竹葉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一人於暑月日中勞苦忽然暈仆其氣將絕予思內經云: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
厥是中暑暈厥之候也速移病者於陰處徐以溫湯灌之尚有微息仍煎生脈散灌之方醒
新婦於暑月偶患腹疼肢冷脈微不能言語眾作陰寒症治七日不解惟唇紅面赤後命以涼水
飲二小杯即醒能發聲此因暑伏心氣故不發聲仍用麥冬飲子數服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