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清 羅美


卷之一 天道部

其氣三論

天地陰陽一氣而已,自太虛而有太乙之生氣,由是動靜焉而陰陽分,陰陽分而五行具,是五行之生者,不離陰陽之一氣也。而經曰其氣三,且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是三氣者,天地人之本始也。試明之,太極無形,靜則為陰,動則為陽,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此一陰一陽者,非各一之一,乃道之妙用,而合一之一也。唯其合一,乃能各一,則是其本一而已,有三氣存乎其間矣。是故動與靜各一也。而所以能動靜者又一也。由此觀之,太乙之所施生,造化之所鼓鑄,必得三而成物,氣不得三,則無以布行於五,而五非得三。又不能各合夫一也。三者一之用也。五者三之成也。故三而成天,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天總陰陽,而又積陽以自剛也。三而成地,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地具剛柔,而又積陰以自奠也。三而成人,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然理以宰氣,而氣以載理,故人之成也。本乎氣交,稟天之陽動為氣,本地之陰靜為精,而有神存乎其間,以立性命之基,是精氣神三者,合而不離也。此所謂三而成人也。

且太極用此三氣以生五行,而五行之生。又莫不各用夫三氣,試就人之五臟言之,心為太陽,而主血脈,是合陰陽而自為陽也。腎為太陰,而涵命門真火,是合水火而本為陰也。肺主治節,而水出高源,是合金木水以行氣也。肝為血海,而生一陽以升太沖,是合水木火而總于厥陰也。脾上承火,而下涵水,以奠乎中,火以腐熟,水以滋灌,而土以歸藏,是合水火土而養四臟也。是知陰陽之功,相待為用,陰陽之根,互藏其宅,而五行之變化,皆非一氣偏至之所成。蓋一有偏至,而合三則無偏,至一無鼓動,而合三則能鼓動,人徒知為三,而不知合三,而後致夫一也。徒知生於一,而不知用三,而後全夫生也。自軒岐指出三氣,而造化之妙用始彰,故三五與一,太上之玄閫,養生之奧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