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清 黃元御


卷八 七竅解

清陽長露,爰開七竅,精神魂魄之所發,聲色臭味之所司也。先聖既沒,千載如夢,扶陰抑陽,辭喬入谷,箝娥青之舌,杜儀秦之口,塞瞽曠之耳,膠離朱之目。禍流今古,痛積人神﹗仆也,輕試老拳,道宗目眇,略嬰利鏃,夏侯睛傷。雙睛莫莫,原非大眼將軍,一目○○,竟作小冠子夏。渺爾游魂,不絕如線,操觚含毫,悲憤橫集,作七竅解。

耳目根原

耳目者,清陽之門戶也。陰位於下,左升而化清陽,陽位於上,右降而化濁陰。濁陰降泄,則開竅於下,清陽升露,則開竅於上。莫濁於渣滓,故陰竅於二便而傳糞溺,莫清於神氣,故陽竅於五官而司見聞。清陽上達,則七竅空明,濁陰上逆,則五官晦塞。晦則不睹,塞則不聞,明則善視,空則善聽。

木主五色,以血藏於肝,血華則為色也。血,陰也,而陽魂生焉,故血之內華者則為色,而魂之外光者則為視。金主五聲,以氣藏於肺,氣發則為聲也。氣,陽也,而陰魄生焉,故氣之外發者則為聲,而魄之內涵者則為聞。

木火升清,清升則陽光外發而為兩目,金水降濁,濁降則陽體內存而為雙耳。蓋神明而精暗,氣虛而血實,外明乃見,內虛乃聞。木火陰體而陽用,魂中有魄,外明內暗,故能見不能聞,金水陽體而陰用,魄中有魂,內虛外實,故能聞不能見。目以用神,耳以體靈,用神則明,體靈則聰。木火之用,金水之體,皆陽也,體善存而用善發,是以聰明而神靈。耳聾者善視,陽體已敗,故神於用,目瞽者善聽,陽用既廢,故靈於體,所謂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也。清陽一敗,體用皆亡,濁陰逆上,孔竅障塞,則熟視不睹泰山,靜聽不聞雷霆,耳目之官廢矣。

目病根原

目病者,清陽之上衰也。金水為陰,陰降則精盈,木火為陽,陽升則神化,精濁故下暗,神清故上光。而清陽之上發,必由於脈,脈主於心而上絡於目,心目者,皆宗脈之所聚也。(

《內經》心者,宗脈之所聚也。又曰︰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宗脈之陽,上達九天,陽氣清明,則虛靈而神發,所謂心藏脈而脈舍神也。(《靈樞經》語)神氣發現,開雙竅而為精明,(《素問》︰夫精明者,所以別白黑,視長短。)目者,神氣之所游行而出入也。竅開而光露,是以無微而不燭。一有微陰不降,則雲霧曖空,神氣障蔽,陽陷而光損矣。

清升濁降,全賴於土,水木隨己土左升,則陰化而為清陽,火金隨戊土右降,則陽化而為濁陰。陰暗而陽明,夜晦而晝光,自然之理也。後世庸工,無知妄作,補陰瀉陽,避明趨暗,其輕者遂焉盲瞽之子,其重者竟成夭枉之民。愚謬之惡,決海難流也﹗慨自師曠哲人,不能回既霍之目,子夏腎者,不能複已喪之明,況委之愚妄粗工之手,雖有如炬之光,如星之曜,安得不殞滅而亡失乎﹗

然千古之人,未有如師曠、子夏之明者,所謂盲於目而不盲於心也。古之明者,察於未象,視於無形。夫未象可察,則象為糟粕,無形可視,則形為贅疣。官骸者,必敝之物,神明者,不朽之靈,達人不用其官用其神,官雖止而神自行,神宇泰而天光發,不飲上池而見垣人,不燃靈犀而察淵魚,葉蔽兩目而無遠弗照,雲礙雙睛而無幽不燭。如是則聽不用耳,視不用目,可以耳視,可以目聽。此之謂千古之明者,何事乞照於庸工,希光於下士也。

目病根原

眼病疼痛,悉由濁氣逆沖。目居清陽之位,神氣衝和,光彩發露,未有一線濁陰。若使濁陰沖逆,遏逼清氣,清氣升發,而濁氣遏之,二氣壅迫,兩相擊撞,是以作疼。而濁氣之上逆,全緣辛金之不斂,金收而水藏之,則濁陰歸於九地之下。金不能斂,斯水不能藏,故濁陰逆填於清位。金水逆升,濁陰填塞,則甲木不得下行,而沖擊於頭目。頭目之痛者,甲木之邪也。甲木化氣於相火,隨辛金右轉而溫水臟,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爍,故白珠紅腫而熱滯也。手足少陽之脈,同起於目銳 ,而手之三陽,陽之清者,足之三陽,陽之濁者,清則上升,濁則下降。手之三陽,自手走頭,其氣皆升,足之三陽,自頭走足,其氣皆降,手三陽病則下陷,足三陽病則上逆。凡下熱之証,因手少陽三焦之陷,上熱之証,因足少陽膽經之逆,故眼病之熱赤,獨責甲木而不責於三焦也。其疼痛而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旺,其疼痛而不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虛也。

赤痛之久,濁陰蒙蔽,清陽不能透露,則雲翳生而光華礙。雲翳者,濁氣之所鬱結也。陽氣未陷,續自升發,則翳退而明複,陽氣一陷,翳障堅老而精明喪矣。其疼痛者,濁氣之沖突。其盲瞽者,清陽陷敗而木火不升也。

木火之升,機在己土,金水之降,機在戊土。己土左旋,則和煦而化陽神,戊土右轉,則凝肅而產陰精。陰精之魄,藏於肺金,精魄重濁,是以沉降,陽神之魂,藏於肝木,神魂輕清,是以浮升。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自然之性也。脾升胃降,則在中氣,中氣者,脾胃旋轉之樞軸,水火升降之關鍵。偏濕則脾病,偏燥則胃病,偏熱則火病,偏寒則水病,濟其燥濕寒熱之偏,而歸於平,則中氣治矣。

柴胡芍藥丹皮湯

黃芩(三錢,酒炒) 柴胡(三錢) 白芍藥(三錢) 甘草(二錢) 丹皮(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左目赤痛者。

百合五味湯

百合(三錢) 五味子(一錢,研) 半夏(三錢) 甘草(二錢) 丹皮(三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右目赤痛者。
熱甚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薑附湯

百合(三錢) 五味(一錢) 芍藥(三錢) 甘草(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乾薑(三錢) 附子(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水土寒濕而上熱赤痛者。或不赤不熱,而作疼痛,是無上熱,去百合,芍藥,加桂枝。

茯澤石膏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梔子(三錢) 甘草(二錢) 半夏(三錢) 石膏(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治濕熱熏蒸,目珠黃赤者。

桂枝丹皮首烏湯

桂枝(三錢) 丹皮(三錢) 首烏(三錢) 甘草(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乾薑(三錢) 龍眼(十個,肉)
煎大半杯,熱服。

治昏花不明而無赤痛者。

桂枝菖蒲湯

柴胡(三錢) 桂枝(三錢) 丹皮(三錢) 生薑(三錢) 甘草(二錢) 菖蒲(二錢)
煎半杯,熱服。

治瞳子縮小者。

烏梅山萸湯

五味(一錢) 烏梅(三錢,肉) 山萸(三錢,肉) 甘草(二錢) 首烏(三錢) 芍藥(三錢) 龍骨(二錢) 牡蠣(二錢)
煎半杯,熱服。

治瞳子散大者。

薑桂參苓首烏湯

人參(三錢) 桂枝(三錢) 甘草(二錢) 茯苓(三錢) 首烏(三錢) 乾薑(三錢)
煎半杯,溫服。

治目珠塌陷者。

芍藥棗仁柴胡湯

芍藥(三錢) 甘草(三錢) 首烏(三錢) 棗仁(三錢,生,研) 柴胡(三錢) 丹皮(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目珠突出者。

醫書自唐以後無通者,而尤不通者,則為眼科。庸妄之徒,造孽誤人,毒流千古,甚可痛恨﹗謹為洗發原委,略立數法,以概大意,酌其臟腑燥濕寒熱而用之,乃可奏效。若內傷不精,但以眼科名家,此千古必無之事也。

耳病根原

耳病者,濁陰之上填也。陽性虛而陰性實,濁陰下降,耳竅乃虛,虛則清徹而靈通,以其沖而不盈也。目者,木火之終氣,耳者,金水之始基,木火外明,故神清而善發,金水內窗A 故氣空而善內。凡大塊之噫氣,生物之息吹,有竅則聲入,聲入則籟發,非關聲音之鉅細也。竅空洞,翕聚而鼓蕩之,故聲入而響達,譬之空谷傳聲,萬壑皆振。聲不傳於崇山,而獨振於空谷者,以其虛也。聲之入也以其虛,而響之聞也以其靈,聲入於聽宮,而響達於靈府,是以無微而不聞也。

濁氣一升,孔竅堵塞,則聲入而不通矣。人之衰者,脾陷胃逆,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虛靈障蔽,重聽不聞。陰日長而陽日消,竅日閉而聰日損,氣化自然之數也。然竅閉於天而靈開於人,達者於是,有卻年還聰之術也。

耳病根原

耳病疼痛,悉由濁氣壅塞。耳以沖虛之官,空靈洞徹,萬籟畢收,有濁則降,微陰不存。若使濁氣升填,結滯壅腫,則生疼痛。久而堅實牢硬,氣阻而為熱,血鬱而化火,肌肉腐潰,則成癰膿。

濁氣之上逆,緣於辛金之失斂,甲木之不降。甲木上沖,聽宮脹塞,相火鬱遏,經氣壅迫,是以疼痛而熱腫。凡頭耳之腫痛,皆甲木之邪也。手足少陽之脈,俱絡於耳,而少陽一病,則三焦之氣善陷,膽經之氣善逆。耳病之癰腫,盡甲木之為害,於三焦無關也。甲木逆升,相火鬱發,則為熱腫。木邪沖突,則為疼痛。木氣堵塞,則為重聽。仲景《傷寒》︰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太陽傷寒,病患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無聞也。以重發汗,虛故如此。耳聾者,手少陽之陰虛,而足少陽之陽敗,耳癰者,手少陽之火陷,而足少陽之火逆也。欲升三焦,必升己土,欲降甲木,必降戊土,中氣不運,不能使濁降而清升也。

柴胡芍藥茯苓湯

芍藥(三錢) 柴胡(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甘草(二錢) 桔梗(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耳內熱腫疼痛者。
熱甚加黃芩,膿成加丹皮、桃仁。

苓澤芍藥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半夏(三錢) 杏仁(三錢) 柴胡(三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耳流黃水者。

參茯五味芍藥湯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甘草(二錢) 人參(三錢) 橘皮(三錢) 五味(一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溫服。

治耳漸重聽者。

鼻口根原

鼻口者,手足太陰之竅也。脾竅於口而司五味,肺竅於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氣,陽降而化濁陰,陰升而化清陽。清則沖虛,濁則滯塞,沖虛則生其清和,滯塞則鬱為煩熱。上竅沖虛而不滯塞,清和而不煩熱者,清氣升而濁氣降也。濁降而清升,故口知五味而鼻知五臭。而口鼻之司臭味,非第脾肺之能也,其權實由於心。以心竅於舌,心主臭而口主味,鼻之知五臭者,心也,口之知五味者,舌也。心為君火,膽與三焦為相火,三焦升則為清陽,膽木降則為濁陰,三焦陷而膽木逆,清氣降而濁氣升,則鼻口滯塞而生煩熱,臭味不知矣。而清氣之升,由鼻而上達,濁氣之降,自口而下行。蓋鼻竅於喉,口通於咽,鼻者清氣之所終,口者濁氣之所始也。喉通於臟,咽通於腑,喉者地氣之既升,咽者天氣之初降也。濁氣不降而清氣下陷,則病見於口,清氣不升而濁氣上逆,則病見於鼻。故鼻病者,升其清而並降其濁,口病者,降其濁而兼升其清。

升清之權,在於太陰,太陰陷則乙木不能升其清,降濁之機,在於陽明,陽明逆則辛金不能降其濁。得升降之宜,則口鼻之竅和暢而清通矣。

鼻病根原

鼻病者,手太陰之不清也。肺竅於鼻,司衛氣而主降斂。宗氣在胸,衛陽之本,貫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竅者也。肺降而宗氣清肅而鼻通,肺逆則宗氣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氣之熏蒸也。肺中清氣,氤氳如霧,霧氣飄洒,化為雨露,而輸膀胱,則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霧氣瘀濁,不能化水,則凝鬱於胸膈而痰生,熏蒸於鼻竅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於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氣內降,則通達於膀胱,肺氣外行,則熏澤於皮毛。外感風寒而皮毛閉秘,臟腑鬱遏,內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積莫容則逆行於鼻竅。鼻竅窄狹,行之不及,故沖激而為嚏噴。肺氣熏騰,淫蒸鼻竅,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氣初逆,則涕清,遲而肺氣堙鬱,清化為濁,則滯塞而膠粘,遲而濁菀陳腐,白化為黃,則臭敗而穢惡,久而不愈,色味如膿,謂之鼻癰,皆肺氣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氣不運,肺金壅滿,即不感風寒而濁涕時下,是謂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素問》語。)肺氣之鬱,總由土濕而胃逆,胃逆則濁氣填塞,肺無降路故也。

桔梗元參湯

桔梗(三錢) 元參(三錢) 杏仁(三錢) 橘皮(三錢) 半夏(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生薑(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肺氣鬱升,鼻塞涕多者。

五味石膏湯

五味(一錢) 石膏(三錢) 杏仁(三錢) 半夏(三錢) 元參(三錢) 茯苓(三錢) 桔梗(三錢) 生薑(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肺熱鼻塞,濁涕粘黃者。
胃寒,加乾薑。

黃芩貝母湯

黃芩(三錢) 柴胡(三錢) 芍藥(三錢) 元參(三錢) 桔梗(三錢) 杏仁(三錢) 五味(一錢) 貝母(三錢,去心)
煎半杯,熱服。

治鼻孔發熱生瘡者。

苓澤薑蘇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生薑(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二錢) 橘皮(三錢) 柴蘇葉(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鼻塞聲重,語言不清者。

口病根原

口病者,足陽明之不降也。脾主肌肉而竅於口,口唇者,肌肉之本也。(《素問》語。)脾胃同氣,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濁,清升濁降,則唇口不病,病者,太陰己土之陷而陽明戊土逆也。陽明逆則甲木不降而相火上炎,於是唇口疼痛而熱腫,諸病生焉。

脾胃不病,則口中清和而無味。木鬱則酸,火鬱則苦,金鬱則辛,水鬱則鹹,自鬱則甘。口生五味者,五臟之鬱,而不得土氣,則味不自生,以五味司於脾土也。心主五臭,入腎為腐。心為火而腎為水,土者水火之中氣,水泛於土則濕生,火鬱於土則熱作。濕熱熏蒸,則口氣腐穢而臭惡。

太陰以濕土主令,陽明從燥金化氣,脾病則陷,胃病則逆。口唇之病,燥熱者多,濕寒者少,責在陽明,不在太陰。然陽明上逆而生燥熱,半因太陰下陷而病濕寒,清潤上焦之燥熱而不助下焦之濕寒,則得之矣。

甘草黃芩湯

甘草(二錢) 黃芩(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石膏(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濕熱熏蒸,口氣穢惡者。

貝母元參湯

貝母(三錢) 元參(三錢) 甘草(二錢) 黃芩(二錢)
煎半杯,熱嗽,徐咽。
熱甚,加黃連、石膏。

治口瘡熱腫。

桂枝薑苓湯

芍藥(四錢) 桂枝(二錢) 乾薑(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元參(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脾胃濕寒,膽火上炎,而生口瘡者。

舌病

心竅於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屬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轉,金斂而水臟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斂。則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見於舌,疼痛熱腫,於是作焉。火之為性,降則通暢,升則堙鬱,鬱則胎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結也。鬱於土,則苔黃,鬱於金,則苔白,火盛而金燥,則舌苔白澀,火衰而金寒,則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濕,則舌苔黃滑,火盛而土燥,則舌苔黃澀。五行之理,旺則侮其所不勝,衰則見侮於所勝。水者,火之敵,水勝而火負,則苔黑而滑,水負而火勝,則苔黑而澀。凡光滑滋潤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結也。心主言,而言語之機關,則在於舌,舌之屈伸上下者,筋脈之柔和也。筋司於肝,肝氣鬱則筋脈短縮,而舌卷不能言。《靈樞‧經脈》︰足厥陰氣絕,則筋絕。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其唇舌,脈不榮,則舌萎人中滿。《素問‧熱論》︰少陰脈貫腎,絡於肺,擊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足三陰之脈皆絡於舌,凡舌病之疼痛熱腫,則責君火之升炎。若其滑澀燥濕,攣縮張長諸變,當於各經求之也。

芩連芍藥湯

黃芩(三錢) 黃連(一錢) 甘草(二錢) 貝母(二錢,去心) 丹皮(三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舌瘡疼痛熱腫。

桂枝地黃湯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生地(三錢) 阿膠(三錢) 當歸(三錢) 甘草(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肝燥舌卷者。
若中風強舌語拙,或雜証舌萎言遲,皆脾腎濕寒,不宜清涼滋潤,勿服此方。

牙痛

牙痛者,足陽明之病也。手陽明之經,起於手之次指,上頸貫頰而入下齒,足陽明之經,起於鼻之交 ,下循鼻外而入上齒。手之三陽,陽之清者,足之三陽,陽之濁者。濁則下降,清則上升,手陽明升,足陽明降,濁氣不至上壅,是以不痛。手陽明以燥金主令,足陽明以戊土而化氣於燥金,戊土之降,以其燥也。太陰盛而陽明虛,則戊土化濕,逆而不降,並阻少陽甲木之經,不得下行。牙狀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濁氣壅迫,甲木逆沖,攻突牙狀,是以腫痛。甲木化氣於相火,相火失根,逆行而上炎,是以熱生。蟲牙者,木鬱而為蠹也,甲木鬱於濕土之中,腐敗蠹朽故蟲生而齒壞。牙齒為骨之餘氣,足少陰腎水之所生也。水盛於下而根於上,牙者,水之方芽於火位而未盛者也。五行之理,水能勝火而火不勝水,水火一病,則水勝而火負,事之常也。而齒牙之位,以癸水之始基,微陰初凝,根 未壯,一遭相火逆升,熏蒸炎烈,挾焦石流金之力而勝杯水,勢自易易。以少水而爍於壯火,未可以勝負尋常之理相提而並論也。

黃芩石膏湯

黃芩(三錢) 石膏(三錢) 甘草(二錢,生) 半夏(三錢) 升麻(二錢) 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徐咽。

治牙疼齦腫。

柴胡桃仁湯

柴胡(三錢) 桃仁(三錢) 石膏(三錢) 骨碎補(三錢)
煎半杯,熱服,徐咽。

治蟲牙。

咽喉

咽喉者,陰陽升降之路也。《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循喉嚨而入缺盆。脾足太陰之脈,挾咽而連舌本。心手少陰之脈,挾咽而擊目系。小腸手太陽之脈,循咽而下胸膈。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而挾舌本。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而入頏顙。五臟六腑之經,不盡循於咽喉,而咽為六腑之通衢,喉為五臟之總門,脈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氣,則別無他經也。六腑陽也,而陽中有陰則氣降,故濁陰由咽而下達,五臟陰也,而陰中有陽則氣升,故清陽自喉而上騰。蓋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不藏則下行,是天氣之降也,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不泄則上行,是地氣之升也。地氣不升則喉病,喉病者,氣塞而食通,天氣不降則咽病,咽病者,氣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後氣梗者,是臟完而腑傷之也,先氣梗而後食阻者,是腑完而臟傷之也。而總之咽通六腑而胃為之主,喉通五臟而肺為之宗。陽衰土濕,肺胃不降,濁氣堙鬱,則病痺塞,相火升炎,則病腫痛。下竅為陰,上竅為陽,陰之氣濁,陽之氣清。清氣涼而濁氣熱,故清氣下陷,則涼泄於魄門,濁氣上逆,則熱結於喉嚨也。

甘草桔梗射干湯

甘草(二錢,生) 桔梗(三錢) 半夏(三錢) 射干(三錢)
煎半杯,熱嗽,徐服。

治咽喉腫痛生瘡者。

貝母升麻鱉甲湯

貝母(三錢) 升麻(二錢) 丹皮(三錢) 元參(三錢) 鱉甲(三錢)
煎半杯,熱嗽,徐服。

治喉瘡膿成者。

聲音

聲音者,手太陰之所司也。肺藏氣,而氣之激宕則為聲,故肺病則聲為之不調,氣病則聲為之不暢,而氣之所以病者,由於己土之濕。手陽明主令於燥金,手太陰化氣於濕土,陽明旺則金燥而響振,太陰盛則土濕而聲喑。譬之琴瑟簫鼓,遇晴明而清越,值陰晦而沉濁,燥濕之不同也。燥為陽而濕為陰,陽旺則氣聚而不泄,氣通而不塞。聚則響而通則嗚,唇缺齒落而言語不清者,氣之泄也,涕流鼻淵而聲音不亮者,氣之塞也。然聲出於氣而氣使於神。《靈樞‧憂恚無言》︰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聲音之戶也。口唇者,聲音之扇也。舌者,聲音之機也。懸雍者,聲音之關也。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蓋門戶之開闔,機關之啟閉,氣為之也。而所以司其遲疾,時其高下,開闔適宜,而啟閉中節者,神之所使也。是故久嗽而音啞者,病在聲氣,中風而不言者,病在神明。聲氣病則能言而不能響,神明病則能響而不能言。聲氣出於肺,神明藏於心,四十九難︰肺主五聲,入心為言。緣聲由氣動,而言以神發也。聞之婦人在軍,金鼓不振。李少卿軍中有女子,擊鼓起士而鼓不鳴。然則調聲音者,益清陽而驅濁陰,一定之理也。

茯苓橘皮杏仁湯。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杏仁(三錢) 百合(三錢) 橘皮(三錢) 生薑(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濕旺氣鬱,聲音不亮者。

百合桔梗雞子湯

百合(三錢) 桔梗(三錢) 五味(一錢) 雞子白(一枚)
煎半杯,去滓,入雞子清,熱服。

治失聲喑啞者。

鬚髮

鬚髮者,手足六陽之所榮也。《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手三陽之上者,皆行於頭,陽明之經,其榮髭也,少陽之經,其榮眉也,太陽之經,其榮鬚也。足三陽之上者,亦行於頭,陽明之經,其榮髯也,少陽之經,其榮鬚也,太陽之經,其榮眉也。凡此六經,血氣盛則美而長,血氣衰則惡而短。

夫鬚髮者,榮血之所滋生,而實衛氣之所發育也。血根於上而盛於下,氣根於下而盛於上,鬚髮上盛而下衰者,手足六陽之經氣盛於上故也。《靈樞‧決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冬時陽氣內潛,而爪髮枯脆,夏日陽氣外浮,而爪鬚和澤。緣鬚髮之生,血以濡之,所以滋其根 ,氣以煦之,所以榮其枝葉也。宦者傷其宗筋,血泄而不滋,則氣脫而不榮,是以無鬚,與婦人正同。然則鬚落髮焦者,血衰而實氣敗,當於營衛二者雙培,其本枝則得之矣。

桂枝柏葉湯

首烏(三錢) 桂枝(三錢) 丹皮(三錢) 生地(三錢) 柏葉(三錢) 生薑(三錢) 人參(三錢) 阿膠(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鬚落髮焦,枯燥不榮。
黃澀早白,加桑椹、黑豆。陽衰土濕者,加乾薑、茯苓。肺氣不充,重用黃耆,肺主皮毛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