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心法要訣

清 吳謙等


目錄

卷一

  1. 十二經循行部位歌
  2. 脈訣
  3. 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4. 癰疽總論治法歌

卷二 主治類方

  1. 腫瘍主治類方
  2. 腫瘍敷貼類方
  3. 潰瘍主治類方
  4. 洗滌類方
  5. 膏藥類方
  6. 麻藥類方
  7. 去腐類方
  8. 生肌類方

卷三 頭部

  1. 百會疽
  2. 透腦疽
  3. 侵腦疽
  4. 佛頂疽
  5. 額疽
  6. 勇疽
  7. 鬢疽
  8. 夭疽銳毒
  9. 耳後疽
  10. 耳發
  11. 耳根毒
  12. 玉枕疽
  13. 腦後發
  14. 腦鑠
  15. 油風
  16. 白屑風
  17. 禿瘡
  18. 螻蛄癤
  19. 髮際瘡
  20. 頭風傷目

卷三 面部

  1. 顴瘍、顴疽
  2. 顴疔
  3. 面發毒
  4. 面游風
  5. 頰瘍
  6. 骨槽風
  7. 發頤
  8. 時毒
  9. 鳳眉疽
  10. 眉心疽
  11. 龍泉疽
  12. 虎髭毒
  13. 燕窩瘡
  14. 雀斑
  15. 黑痣
  16. 黧黑

卷四 項部

  1. 腦疽、偏腦疽
  2. 天柱疽
  3. 魚尾毒
  4. 百脈疽
  5. 結喉癰
  6. 夾喉癰
  7. 上石疽
  8. 失榮証
  9. 鈕扣風

卷四 背部

  1. 上中下發背
  2. 上搭手
  3. 中搭手
  4. 下搭手
  5. 蓮子發
  6. 蜂窩發
  7. 陰陽二氣疽
  8. 串疽
  9. 酒毒發
  10. 連珠發
  11. 丹毒發
  12. 禽疽
  13. 痰注發
  14. 黃瓜癰

卷四 腰部

  1. 腎俞發
  2. 中石疽
  3. 纏腰火丹

卷五 眼部

  1. 眼胞菌毒
  2. 眼丹
  3. 針眼
  4. 眼胞痰核
  5. 椒瘡、粟瘡
  6. 皮翻証
  7. 漏睛瘡
  8. 目中肉

卷五 鼻部

  1. 鼻疽
  2. 鼻疔
  3. 鼻淵
  4. 鼻瘡
  5. 鼻瘡
  6. 鼻痔
  7. 肺風粉刺
  8. 酒鼻

卷五 耳部

  1. 黑疔
  2. 耳疳
  3. 耳衄
  4. 耳痔、耳蕈、耳挺
  5. 旋耳瘡

卷五 口部

  1. 大人口破
  2. 鵝口瘡
  3. 口糜

卷五 唇部

  1. 反唇疔、鎖口疔
  2. 唇疽
  3. 繭唇
  4. 唇風

卷五 齒部

  1. 牙衄
  2. 牙宣
  3. 鑽牙疳
  4. 牙疔
  5. 牙癰
  6. 走馬牙疳
  7. 齒齲

卷六 舌部

  1. 紫舌脹
  2. 痰包
  3. 舌衄
  4. 重舌痰核重舌疔
  5. 舌疳

卷六 喉部

  1. 緊喉風
  2. 慢喉風
  3. 喉閉
  4. 啞瘴喉風
  5. 弄舌喉風
  6. 喉疳
  7. 喉癬
  8. 上癰
  9. 鎖喉毒
  10. 乳蛾
  11. 喉瘤

卷六 胸乳部

  1. 甘疽
  2. 膻中疽
  3. 脾發疽
  4. 井疽
  5. 蜂窩疽
  6. 蠹疽
  7. 癘癰
  8. 內外吹乳
  9. 乳疽、乳癰
  10. 乳發、乳漏
  11. 乳中結核
  12. 乳勞
  13. 乳岩

卷七 腹部

  1. 幽癰
  2. 中脘疽
  3. 嚇癰
  4. 沖疽
  5. 臍癰
  6. 少腹疽
  7. 腹皮癰
  8. 緩疽

卷七 腋部

  1. 腋癰
  2. 腋疽
  3. 黯疔

卷七 肋部

  1. 肋疽
  2. 淵疽
  3. 內發丹毒
  4. 脅癰

卷七 內癰部

  1. 肺癰
  2. 大小腸癰
  3. 胃癰
  4. 脾癰
  5. 肝癰
  6. 心癰
  7. 腎癰
  8. 三焦癰
  9. 內癰總論
  10. 驗內癰法

卷八 肩部

  1. 肩中疽、乾疽、過肩疽
  2. 疽、肩風毒
  3. 樂疽

卷八 部

  1. 魚肚發
  2. 石榴疽
  3. 肘癰

卷八 臂部

  1. 臂癰
  2. 腕癰
  3. 兌疽
  4. 穿骨疽
  5. 骨螻疽
  6. 螻蛄串

卷八 手部

  1. 手發背
  2. 掌心毒
  3. 虎口疽
  4. 手丫發
  5. 調疽
  6. 蛇頭疔、天蛇毒
  7. 蛇眼疔、蛇背疔、蛀節疔、蛇腹疔、泥鰍疽
  8. 代指
  9. 蜣螂蛀
  10. 狐尿刺
  11. 鵝掌風

卷九 下部

  1. 懸癰
  2. 穿襠發
  3. 跨馬癰
  4. 便毒
  5. 疳瘡
  6. 陰虱瘡
  7. 腎囊癰
  8. 腎囊風
  9. 婦人陰瘡

卷九 臀部

  1. 鸛口疽
  2. 坐馬癰
  3. 臀癰
  4. 上馬癰下馬癰
  5. 湧泉疽
  6. 臟毒
  7. 痔瘡
  8. 坐板瘡

卷十 股部

  1. 附骨疽、咬骨疽
  2. 股陰疽
  3. 橫疽、陰疽
  4. 伏兔疽
  5. 股陽疽、環跳疽
  6. 肚門癰、箕門癰
  7. 腿游風
  8. 青腿牙疳
  9. 青腿牙疳不治証

卷十 膝部

  1. 膝癰、疽
  2. 膝眼風
  3. 鶴膝風
  4. 下石疽
  5. 緩疽
  6. 委中毒
  7. 上水魚
  8. 人面瘡

卷十一 脛部

  1. 三里發
  2. 腓發
  3. 黃鰍癰
  4. 青蛇毒
  5. 接骨發
  6. 附陰疽
  7. 內踝疽、外踝疽
  8. 穿踝疽
  9. 濕毒流注
  10. 腎氣游風
  11. 鱔漏
  12. 四彎風
  13. 風疽

卷十一 足部

  1. 足發背
  2. 湧泉疽
  3. 脫疽
  4. 敦疽
  5. 甲疽
  6. 足跟疽
  7. 厲癰、四淫
  8. 臭田螺
  9. 牛程蹇
  10. 土栗
  11. 冷疔
  12. 腳氣瘡
  13. 田螺
  14. 肉刺

卷十二 發無定處(上)

  1. 疔瘡
  2. 流注
  3. 癭瘤
  4. 多骨疽
  5. 結核
  6. 痼發
  7. 瘭疽
  8. 烏白癩

卷十三 發無定處(中)

  1. 大麻風
  2. 楊梅瘡
  3. 楊梅結毒
  4. 赤白游風
  5. 紫白癜風
  6. 白駁風
  7. 瘍風
  8. 丹毒
  9. 粟瘡作癢
  10. 枯筋箭

卷十四 發無定處(下)

  1. 疥瘡
  2. 黃水瘡
  3. 暑令瘍毒小癤
  4. 瘴疽
  5. 產後癰疽
  6. 翻花瘡
  7. 血風瘡
  8. 浸淫瘡
  9. 火赤瘡
  10. 貓眼瘡
  11. 魚脊瘡
  12. 骨痿瘡
  13. 風疳
  14. 血疳
  15. 漆瘡
  16. 血箭
  17. 血痣
  18. 瘡口誤入毒水
  19. 諸瘡生蠅蛆

卷十五 雜証部

  1. 跌撲
  2. 金瘡
  3. 箭頭入肉
  4. 鐵針入肉
  5. 鐵針誤入咽喉
  6. 誤吞銅錢
  7. 骨鯁咽喉
  8. 杖瘡
  9. 夾傷
  10. 竹木刺入肉
  11. 破傷風
  12. 發痙
  13. 湯火傷
  14. 凍瘡
  15. 人咬傷
  16. 熊虎野狼傷人
  17. 馬咬傷
  18. 瘋犬咬傷
  19. 馬汗驢涎入瘡
  20. 蛇咬傷
  21. 蜈蚣咬傷
  22. 蠍螫、蠶咬
  23. 射工傷
  24. 蚯蚓傷
  25. 天蛇瘡
  26. 百蟲入耳

卷十六 嬰兒部

  1. 赤游丹毒
  2. 胎瘤
  3. 紅絲瘤
  4. 胎瘡
  5. 痘癰
  6. 葡萄疫
  7. 胎驚丹毒
  8. 滯熱丹毒
  9. 嬰兒瘡瘍
  10. 垂癰
  11. 胎風
  12. 臍瘡
  13. 臍突
  14. 陰腫
  15. 脫肛
  16. 肛門作癢
  17. 遺毒
  18. 痘裡夾癭
  19. 痘疔
  20. 痘裡發丹
  21. 痘爛
  22. 痘風瘡
  23. 逐日人神所在不宜針灸歌
  24. 十二時人神歌
  25. 十二支日人神所在歌
  26. 十干日不宜用針,犯之病多反複
  27. 九宮尻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