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 清 顧世澂 |
自油風、痛風起,至癜瘋、麻瘋止,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陳實功曰︰油風是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髮根枯,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而然,治以海艾湯洗之。(《正宗》)
《心法》曰︰此証毛髮乾焦 ,成片脫落,皮紅光亮,癢如蟲行,俗名鬼剃頭。由毛孔開張,邪風乘虛襲入,以致風盛生燥,不能榮養毛髮,如耽延年久,宜針砭其光亮之處出去紫血,毛髮庶可複生,宜用神應養真丸,以治其本,外以海艾湯洗之,以治其標。
海艾湯 油風血虛風熱所致,皮膚光亮,眉髮脫落者。
海艾 薄荷 本 蔓荊子 藿香 甘松 菊花 防風 荊芥(各二錢)
用水五六碗,同藥煎數滾,連渣共入敞口缽內,先將熱氣熏面,候湯溫蘸洗之,留藥照前再洗。
油風面上及身上俱有不知痛癢。(壯岳 。)
當歸(四兩) 虱胡麻(研碎) 大生地(銅刀切片) 玉竹(各三兩) 川芎(五錢) 僵蠶(炒,研) 白蒺藜(炒、去刺) 石菖蒲 牡丹皮 荊芥 防風 白芷 赤芍藥(各一兩)
上銼片,散藥入壇,火酒五斤拌勻封壇口。如飲時對陳無灰酒飲,服此三料,無不痊愈。
神應養真丸
熟地(酒蒸、搗膏) 當歸 天麻 羌活 宣木瓜 川芎 菟絲餅 白芍蜜丸。每服百丸,鹽湯或酒服。
林氏曰︰或問痛風一証,系血虛耶?血熱耶?熱極生風耶?抑風邪客於經絡為痛耶?其証與痛痺同耶?異耶?其痛流走不定者風耶?火耶?其痛多在經絡關節之間者,筋病耶?骨病耶?死血為病耶?痛甚於夜,而減于晝者,何也?輕則三日一移動,重則七日一移動者,何也?甚有痛久而傳為痿痺者,又何也?答曰︰痛者氣滯血凝,經絡為之阻塞而不通也。風者善行而數變,乃流走不定之義也。蓋風寒濕三氣客於經絡血脈之中,未經疏散,則郁久生熱,熱極化火,而更兼風變,其性流走不定,伏行於周身經絡血脈之間,是為病原。自後或因營衛之氣血,偶有阻滯於經絡關節之處,則此風熱亦因之停阻,欲行不行,遂至浮腫而痛,屈伸亦為之不利,或兩三日,或五七日,此處氣血已通,而別處複有稽留,則痛亦移換。至於衛氣晝則行於陽分之表,而營氣亦易運,故痛緩。夜則衛氣歸陰,營氣不行,其血脈凝澀而痛甚,故此証當責之肝家血少血熱,木燥火炎,而虛風複從火化也。蓋肝藏血,肝主筋,凡關節皆經脈之總會,血虛既不能滋養筋脈,而風火反因之阻於脈絡,於是浮腫面熱,浮屬風,熱屬火,腫為氣血阻礙,每逢濕熱盛行則發,實非筋骨與死血為痛也。若云筋骨死血,其痛定在一處,焉能三日七日移換哉?此實肝經無形之風熱為病,蓋風熱屬火,所以善走,若寒與濕,則又當始終痛于一處矣。雖云風熱每得暖氣而痛緩者,則虛火之本固寒,其性喜暖,再則治病之法,用甚寒甚熱之藥,當以從治,從治不已,又當求其屬以衰之,從與屬者,正熱痺得暖而易散之義也。若痛久則飲食起居必廢,精神氣血亦必因病而虛,所以筋骨無力,關節不利,而成痿痺也。(《活人錄》)
又曰︰或問痛風形証與痺無異,如何不附於痺証之末,而又別立一門也?答曰︰痛痺本乎寒,痛風屬乎風,血脈得暖則行,得寒則凝,寒留脈中,久成痛痺。況痺者閉也,閉塞不通之義,所以始終痛在一處,非若風之善行而數變者也。蓋風氣勝者為行痺,故痛風者即痺門之行痺也,然其義相似而實不同者,乃受病有深淺,相沿有新久,而病之愈也亦有難易。大約風痛每得之於暑濕盛行之時,氣血沸騰之際,或衣汗衣,或臥濕地,或汗出迎風,或貪涼熟寢于漆器、竹席、石床之上,致暑熱之氣得寒而凝,因濕而著,遇風而閉,由是熱淫所勝反兼風化,行於經絡血脈之中,移動不定,痛止非常,非若痺証之為病深久而難愈也。又曰︰形神如故,飲食如常,脈來洪滑浮弦,急數有力而痛甚者實也;形神萎弱,飲食減少,其脈虛弦澀數,或微弱無神,或虛搏空弦,酸痛無力,二便不調者虛也。又曰︰治痛風當分別新久虛實,及屬風屬火,或有濕熱亦能流注經絡關節為痛,新者營衛之氣血未虧,當以治病為主;若痛久而精神不足者,以清補兼之。濕熱甚者,宜燥濕清熱;風火甚者,宜滋燥養血,大補肝陰。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或過用風藥及寒燥之劑,反有耗血遏火之患矣。
錢青掄曰︰痛風者,遍身骨節走注疼痛也,謂之白虎歷節。風都是血氣風濕痰火,皆令作痛,或勞力寒水相搏,或酒色醉臥,當風取涼,或臥卑濕之地,或雨汗濕衣蒸體而成。痛風在上者,多屬風,在下者多屬濕,治當活血疏風,消痰去濕,羌活東加減。凡治痛風,用蒼朮、羌活、酒芩三味,散風行濕之妙藥耳。(《經驗》)
又曰︰一切痛風肢節痛者,痛屬火,腫屬濕,不可食肉,肉屬陽火,能助火,食則下遺、遺溺,內生痞塊,雖油炒炙,熱物魚面,切宜戒之。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 ,酒肉熱物蒸臟腑,故患痛風惡毒癰疽者最多,肥人多是濕痰,瘦人多是痰火。
周鶴仙曰︰痛風,風入骨中,輕則隱隱骨內痛,重則遍身骨皆痛也。亦有走來走去,在骨節間作痛不可忍者,此等病雖邪入在骨髓,而骨髓屬腎,似宜治腎,然不可徒治腎也,必須治陽明始效,陽明經胃經也,大腸亦陽明經也,論理去陽明之風宜用干葛,去陽明之火宜用石膏、知母,然邪終在骨髓,必須用氣分藥提出氣分,然後以補腎藥補其骨髓,始能去病,宜用黃耆湯主之。
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風氣勝者為行痺,(行痺者,行而不定也,今稱為走注疼痛,俗名流火及歷節風)。寒氣勝者為痛痺,(痛痺者,疼痛苦楚,關節浮腫,世稱為痛風及白虎飛尸。)濕氣勝者為著痺。(著痺者,留著其處而不移,世稱為麻木不仁,或痛著一處,始終不移音是也。凡風則陽受之,故為痺,行寒則陰受之,濕則皮肉筋骨受之,故為痺著而不去,皮膚不仁,是以痺從風寒濕之所生也。)
經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痺,以春遇此者為筋痺,以夏遇此者為脈痺,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痺,以秋遇此者為皮痺。(此以所遇之時所客之處命名,以時令配五臟所合而言也。至陰者,六月也。)又曰︰其入臟者死,其留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又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痛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營,故為不仁。蓋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在皮則寒,故此五者則不痛也。凡痺之類,逢寒則急,熱則縱,皆由內虛為本,可以風名,不可以作風治也。
《統旨》曰︰風痺者,游行上下,隨其虛邪與血氣相搏,聚於關節、筋脈,弛縱而不收也。寒痺者,四肢攣痛,關節浮腫。濕痺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不仁,精神昏塞。熱痺者,臟腑移熱,複遇外邪,客搏經絡,留而不行,陽遭其陰,故痺 然而悶,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之狀,唇口反裂,皮膚色變,(經言止有風寒濕三痺,此更有熱者,蓋郁久成熱,熱在三氣之內變生者耳。)三氣合而為痺,則皮膚頑濃,或肌肉酸痛,此為邪中周身,搏於血脈,積年不已,則成癮疹風瘡,搔之不痛,頭髮脫落,治宜疏風涼血,總由榮衛舍虛,外邪留居,血氣凝結而成也。大抵濕多則腫,熱多則痛,陰虛則脈弦數而重在夜,陽虛則脈虛大而重在日。
馮魯瞻曰︰痺者閉也,五臟六腑正氣為邪所閉,則痺而不仁,痺雖有五,多由體虛之人,腠理空疏,為風寒濕三氣侵入於皮脈肌筋骨,不能隨時驅散,留滯於內,久而為痺。其為病也,寒多則掣痛,風多則引注,濕多則重著,然風寒濕三氣客於經絡,為病不一,或為痛,或為癢,或為麻痺不仁,或為手足緩弱,所以然者,有新久輕重之分,有濕痰死血之異耳。治以攻補兼施,而標本兼顧也。薄桂味薄,能橫行手臂,領南星、蒼朮群藥至痛處成功,威靈仙治上體痛風,漢防己治下體痛風,然虛弱人並當以氣血藥兼之,方能有力營運藥力。
又曰︰痛風者,古名痛痺,俗謂之白虎歷節風,即四肢骨節走痛也。夫氣行脈外,血行脈內,晝行陽,夜行陰,各二十五度,得寒則行遲而不及,得熱則行速而太過,內傷外感則疾作矣。彼痛風者,因血受熱已自沸騰,或再陟冷,受濕取涼,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榮衛難行,堅牢阻礙,邪正交戰,所以作痛,夜痛甚者,行於陰也。治當以辛烈暴悍之劑,流散寒濕,開鬱行氣,破瘀豁痰,舒風和血,開發腠理,則怫郁開而血行氣和自愈。大約有餘則發散攻邪,不足則補養氣血,然亦有數種治法,不能無異,或因風熱,或因痰,或因風濕,或因血虛,若濕痰濁血流注為病,在下焦而道路遠者,非烏附氣壯者不能行,故用為引經,若以為主治,非徒無益也,總肢節腫痛,因經絡感受風寒,郁久成為濕熱,流注肢節之內,痛者火也,腫者濕也,其治宜疏風燥濕,佐以調補氣血,以助藥力營運,終以滋養肝腎,以壯筋骨堅強,此其治也。然痛要在勢如刀割,尚屬邪正相爭之象,若至全然不痛,則邪正混為一家,相安於無事矣。
《內經》論痺,四時之令,皆能為邪,五臟之氣,各能受病,六氣之中,風寒濕居其半,所謂雜至與合,則知非偏受一氣,可以致痺。又云︰風勝、寒勝、濕勝者,則知但分邪有輕重耳,皮肉筋骨脈,各有五臟之合,初病在外,多而不去,則各因其合而內舍於臟,在外者祛之猶易,入臟者攻之實難,治外者散邪為亟,治臟者養正為先,治行痺者散風為主,御寒利濕,仍不可廢,大抵必參以補血之劑,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治痛痺者,散寒為主,疏風燥濕,仍不可缺,大抵必參以補火之劑,非大辛大溫不能釋其凝寒之害也。治著痺者,利濕為主,祛風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必參以補脾補氣之劑,蓋土強可以勝濕而氣足,自無頑麻也。病退之後,內節欲以保精髓,慎寒冷以卻外邪,戒酒面以杜濕熱,服補養以生氣血,則病不複發矣。
又曰︰痺之為証,有筋攣不伸,肌肉不仁,與風証相似。但風則陽受之,痺則陰受之,故多重著沉痛,其三氣之中,風氣者為行痺,故走而不留,不拘上下左右,關節之間流走而痛,或三日五日又移一處,俗名流火,又名白虎風,言其往來而痛,一如虎咬之狀,日輕夜重也。寒氣勝者為痛痺,因血脈寒凝,痛在一處而不移,俗名白虎飛尸。濕氣勝者為著痺,上下脈理滯塞不通,致令肌肉先麻而後木,木而不知痛癢,即所謂不仁,經又以所遇之時,所客筋骨皮肉脈之處而命名,非行痛著之外,另有骨筋之諸痺也。崔紫虛曰︰風寒濕氣合而為痺,浮緊兼澀,三脈乃憊,則緊澀之脈,重痛沉著之証,皆純陰也,當助陽溫散之藥,方為對証。
《靈樞》曰︰衛氣不行則為麻木。丹溪曰︰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然則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分而為二也。雖然亦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虛而感濕,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虛而感風寒濕三氣乘之,故周身掣痛,麻木並作者,古方謂之周痺,治法宜先汗而後補也,當以類而推治。然麻木者不仁之漸也,麻為木之微,木乃麻之甚,古方名為麻痺。《原病式》曰︰麻者亦猶澀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濕,氣血壅滯而不得滑澤通行,氣強攻衛,而為麻也。俗方治麻多用烏附者,令氣行之暴甚,沖開道路,得以通利,則中氣行而麻自愈矣。然烏附止能溫行,更必須兼以補養,蓋麻木未有不由於氣血兩虛也,或謂麻木為風,雖三尺之童,皆以為然,然如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假如以繩縛緊,釋之亦覺麻木,久則自己者,此非因風邪,乃氣不行也,故不須治風,當補其肺中之氣,則麻木自去。亦有因陰火乘其陽分,火動于中為麻木者,當兼治陰火則愈,不必去火,補陰而火息也。大抵諸脈有餘痺在表,諸脈不足痺在裡。
又曰︰風者四時八方之氣從鼻而入,乃天之氣也,痰者五穀百物之味,從口而入,脾胃之濕所結,乃地之氣也。故風勝者先治其風,痰勝者先治其痰,風與痰相等,則治風先治痰,此定法也。經云︰風之傷人也,先從皮毛而入,次傳肌肉,次傳筋脈,次傳骨髓,故善治者先治皮毛,次治肌肉。由此觀之,乃從右而漸入於左也。皮毛者,右肺主之,肌肉者,右胃主之,筋脈者,左肝主之,骨髓者,左腎主之,從外入者轉入轉深,故治皮毛,治肌肉,不使其深入也。又曰︰濕之傷人也,先從足始,此則自下而之上,無分左右者也。從外入者,以漸而驅之於外,從下上者,以漸而驅之於下,此其治也。
十指麻木,丹溪曰︰是乃胃中有濕痰死血,宜二陳東加蒼朮、白朮、桃仁、紅花、附子。
有或腿足或肩背一塊肌肉木者,此陽氣不足,不能周及,以致陰寒凝泣也。
身上虛癢者,是血不榮於腠理也,用四物湯加黃芩煎,調浮萍末服之。
通治痛風主方(《活人錄》)
當歸(三錢) 秦艽(二錢) 防風(一錢五分) 川芎 羌活(各一錢) 車前子 黃芩 枳殼(各五分)
水煎。午後臨睡服。(治痛不外乎順氣,治風必先於涼血,氣順則血活而脈絡通,血涼則火清而風息,痛則不治而自治。如重感風寒,使內之濕火鬱而不散者,加羌活、桂枝各五分,去黃芩、車前,服芎蘇散。如外複感暑濕,加蒼朮一錢五分,白朮、澤瀉、黃柏各一錢,去川芎、黃芩、枳殼,服勝濕丹。血脈凝閉不通而痛甚者,加紅花一錢五分,桃仁一錢,桂枝五分,去黃芩、車前,服祛風越婢酒及活絡丹。病久血枯者,加牛膝一錢五分,製首烏二錢,服活絡丹,或加味史國公藥酒。病久氣虛者,加白朮三錢,人參一錢五分,減當歸一錢五分,去黃芩、枳殼,服祛風越婢酒,兼加味虎潛丸。如勞倦內傷及房勞體虛之人,加人參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牛膝一錢,去羌活、黃芩,服滋陰百補丸,及滋陰百補酒,或加味史國公藥酒。如寒濕風濕之痰,其脈濡軟而微滑者,加白朮一錢五分,半夏二錢,陳皮、蒼朮各一錢,去當歸、黃芩、車前,服祛風越婢酒,或加味史國公藥酒,及四妙散、活絡丹、 丸。血虛血熱風熱內盛者,服涼血省風藥酒,若大便秘結淋利者,服搜風順氣丸。)
痛風藥酒方 (錢青掄)。(昔竇中書方中年患此,四肢不舉者五載,累醫罔效,偶遇李讓有此秘方,修合服之,半月身輕自清,病遂除,因求此方。《江西淮王傳》)
鱉甲(七輪者醋炙) 甘菊花(淨) 防風 杜仲 人參 甘枸杞 粉丹皮 石菖蒲(去蘆根) 秦艽 虎骨(酒炙) 川羌活 油松節 牛蒡子(各一兩) 白朮 黃耆 遠志(去心,甘草汁煮) 山萸肉 桔梗 蒼耳子 僵蠶 白茯苓 牛膝 川萆薢石蟹 天花粉 熟地明天麻 白芍 白附子 獨活 天南星(薑汁泡) 荊芥 廣陳皮 白芷 茅蒼朮(米泔浸炒) 川芎 川當歸(各五錢)
用無灰酒二斗浸之,春夏二七,秋冬三七,封固無泄氣。每日空心三次,各飲一杯。藥渣焙乾研細,好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好酒送下。
骨節風疼。(《赤水玄珠》)
大川烏(三枚,生用) 全蠍(二十一個,生用) 生黑豆(二十一粒) 地龍(去泥土、酒洗淨,五錢)
上為末。入麝香一分,糯米飯和丸綠豆大,每服七丸,夜臥酒下微出冷汗,一二服便瘥。
五汁膏 (抄本。)
白蘿卜 姜 蔥 韭(各五斤,搗汁) 菜子(半斤,取汁)
五汁煎成膏,滴水成珠,外加麻油、東丹、鍛石收煉,如汁多加多,汁少加少,做膏藥貼,不拘久近,立時見效。
左經丸(《赤水玄珠》)治手足不隨,筋骨諸痛,遍身風瘡。
大草烏(去皮、臍) 木鱉子(去殼) 白膠香 五靈脂(各三兩五錢) 斑蝥(五枚,去頭、足、翅,醋炒)
上磨細。用生黑豆去皮為末一升,醋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溫酒磨下,治筋骨痛未經針刺者,三五服見效。(此方曾醫一人,軟癱風不能行,不十日見效,大為奇妙。)
風氣痛肌膚不能近衣被者。(《綱目》)
生薑,蔥(各半斤,搗汁熬稠。)
加水膠三條切斷,投下熔化攪勻,敷痛處,用桑皮紙大針戳眼,扯碎貼上,其痛即止。
又方
老薑 鳳仙葉 川椒末 香油
共搗擦痛處,或鳳仙子煎湯洗,亦效。
又方
魚膠(四兩) 薑汁(一碗)
同熬膏攤布上貼痛處,即止。
痛風遍身骨節走痛。
油松節 晚蠶砂浸酒煮飲,每日常服。
風濕臂痛。
秦艽(一錢) 全當歸 防風(各二錢) 草 木瓜 海風藤 白茄根(各三錢) 麻黃(五錢)
酒二斤,砂鍋內煎四五滾,在臂上熏洗,每日二次,不可忽略。(錢青掄云︰家慈嘗患此証,視試立效,後治他人,無不附應。)
又方 白鳳仙花浸燒酒飲亦效。
周鶴仙黃耆湯
嫩黃耆(三兩) 白朮(二兩) 生地黃 元參(各一兩) 甘菊花(五錢)
水煎服。服一劑少止痛,二劑痛除,三劑痊愈,加防風一兩更妙。
風痰麻木風濕藥酒 (江仍度)
大生地(十兩) 酸棗仁(炒) 當歸身 海桐皮 羌活 川萆薢(風濕加此味,各二兩) 地骨皮 川牛膝(各一兩五錢) 桂枝 甘草(各五錢)
火酒二十斤,窨七日後即可服。每飲二三小杯,不宜過多,久服壯筋骨,健步履,並治筋骨疼痛。
萬應膏 (江仍度。)
淨松香(十斤) 生大黃 黃柏 甘草 苦參(各二兩) 蒼朮(一兩) 生薑汁 蔥汁(各二斤)
共入鍋內熬化,升盡水氣濾清,複入淨鍋內,入真麻油三斤,熬至滴水不散,即火候已到,用棍攪勻。預將 缸一隻,貯水大半缸,將水把缸周遭潑濕,以免膏藥沾在缸上,貯水已畢,即將麻布一方,將膏過入缸內,略溫複取起,以手捏去水頭,再入鍋內化開,加去油乳香、沒藥各六兩,黃蠟八兩,熬化攪勻撤去火,用篩加研細百草霜四五兩,旋入旋攪,又以麻布過入水內,捏成團,平日俱浸水中,用若干只取若干,頓化攤貼,一切痛風濕痺,麻木痛楚,筋骨疼痛如神。如膏老量加麻油化勻攤用可也。
除濕固本膏 (袁鼎臣賣三兩一張)。貼一切風濕,筋骨疼痛,立刻止痛。
人參(另研) 大熟地 黃耆 五加皮(去粗皮,各五錢) 大附子(去皮、臍) 當歸 川續斷 川牛膝 尺桂(如無,濃桂代,各三錢) 杏仁(去皮、尖) 白芷(去梢,各一錢五分)
上藥同麻油一斤,熬至藥枯,濾清去渣,將油複入淨鍋內,入人參末文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入炒鍋飛黃丹七兩收之,傾入水內,拔去火毒,瓷罐密貯,臨用攤貼。
臨河風氣藥酒
當歸身(一兩五錢) 白芍藥 薏苡仁 生地(各一兩) 香附 杜仲(各八錢) 虎骨(酥炙)秦艽(各六錢) 真川芎(七錢) 川續斷 羌活 五加皮(各五錢)
上用頭生酒三十斤,封固煮三炷香,放土地上退火氣一七,每晚溫飲一杯。
紫金錠 治周身風濕,筋骨疼痛,三服痊愈。
罌粟殼(淨末,六兩) 鬧陽花(火酒拌,晒乾) 麻黃(去節炒,各四兩) 自然銅( ,一兩五錢) 寒水石( ,一兩) 草烏(黑豆同煮,去豆) 乳香(去油) 全蠍(水洗焙乾) 川芎 當歸 白芷 甘草(各五錢)
上為細末,瓷瓶密貯,或用陳老米糊和搗為餅,重二三錢陰乾密貯,每用量人老弱壯實,用酒磨化三四五分為率,熱酒和服,取汗避風要緊。
走注風毒疼痛,小芥子研末,和雞子清調敷。
諸般皮裡痛 何首烏末用生薑汁調成膏,敷痛處,以帛裹用,火烘鞋底熨之。
太乙神針 《(集驗》)治一切痛風寒濕,筋骨疼痛。
人參 麝香(各四兩) 山羊血(二兩) 廣三七(八兩) 千年健 肉桂 乳香 蒼朮 小茴香 鑽地風 真川椒 沒藥(各一斤) 防風 蘄艾(各四斤) 穿山甲(八兩)
共為細末。用棉紙一層,高方紙二層,寬裁一尺二寸五分,長裁一尺二寸,將藥薄薄鋪勻在上,一針約用藥七八錢,緊卷如花爆式,務要緊實,兩頭用紙封固,外用印花布包,面亦要整齊好看。用時將針以火 著,或按穴道,或在痛處,下襯以方寸新紅布數層,將針按上,若火旺布薄覺疼,可加墊布數層,但針必須三四枝點著,一針 熄,又換一針,連進七針,無不立愈。近日亦有用粗紙襯患上針者亦效。
但襯紙襯布,俱要墊得平穩,若墊得有皺折,便要走泄火氣,至傷良肉,起泡成灸瘡矣。臍間少腹非多襯紅布不可輕試,若襯得不濃,怕灸瘡潰爛誤事。(太乙神針其功甚巨,極有奇驗,只恐施之不善,適足誤事。澄曾見用此針隔皮袍針左臂麻木者,孰知持針重按,而皮袍袖口折疊,火氣蒸傷臂肉成瘡為害,六十餘日始愈,此其小誤也。又見一張姓婦,年三十餘,患腹痛服理中湯未愈,一醫用太乙神針針臍下丹田,一針其痛稍止,次日又針,而其腹痛更甚,豈知婦女皮膚被藥針火氣走散,灸瘡大作,潰爛鐘口一塊,洞腹透腸,無法補救而死。嗟乎﹗腹痛未必即亡,而醫之用針不善,致戕其生,豈可歸咎于太乙神針乎﹗故不得不詳述其誤,以誡後之用此針者留意焉。)
王肯堂曰︰ 瘍風乃風邪積熱居於肺腑,久而不散,流溢皮膚,令人頸邊胸前腋下,自然斑駁點點相連,其色微白而圓,亦有紫色者,亦無痛癢,凡此皆風之與熱伏於肌腠之間,氣血不和,乃生此疾也。(《準繩》)
紫白癜瘋 p04-a41a203.bmp (缺)
陳實功曰︰紫白癜瘋,乃是一體而分兩種也。紫因血滯,白因氣滯,總因熱體風濕所侵,凝滯毛孔,氣血不行所致。此皆從外來而成者,初起以萬靈丹發汗散之。(《正宗》)
白癜瘋酒
苦參(五斤) 露蜂房(五兩) 刺 皮(一個)
上藥咀片,水三斗煮一斗,去渣用汁,細酒曲五斤,炊黍米三斗,作飯拌曲,同藥汁,如釀酒法,酒成榨去糟,食前溫服一二杯。
三味黃耆丸(張仲景。)
黃耆(三兩) 蒼耳子(一兩) 防風(三錢)
水法疊丸,米飲送下三錢。
手上白癜瘋 鳳仙花一棵,帶泥入砂銚內煮滾洗之。
紫白癜風汗斑。(張仲景。)
硫黃 密陀僧(各一錢) 白砒(六分)
研細,陳醋調擦。
又方 白附子、硫黃各等分,研細,薑汁調勻,茄蒂蘸擦。
肥皂方
白芷 山奈 皂角 甘松(各二錢) 白附子 潮腦 楮實子 綠豆粉 密陀僧(各一錢)
研細,用去淨皮弦肥皂一斤,捶勻擦洗。
又方
白砒(二錢) 川貝母 白芷(各五分) 雄黃(一錢) 白附子(一錢五分)
研細,烏雞蛋調搓。
白癜瘋。(孫真人。)硫黃、明礬各等分,研細末敷之。
癜風。(李時珍。)茄子蒂蘸硫黃末擦之,取其能散血,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各從其類也。
紫雲瘋 紫背浮萍陰乾一兩,硫黃五分,研細,麻油調搓。
大麻瘋 p04-a41a204.bmp (缺)
陳實功曰︰大麻瘋乃天地間異証也,總之驟被暴晒,霧露風雨之氣所侵,或房欲後體虛為風邪所襲,或露臥當風,久臥濕地,總由風濕相乘,氣血凝滯,表裡不和,臟腑痞塞,陽火所變,此其根蒂也。其患先從麻木不仁,次發紅斑,久則破爛浮腫無膿,治法初宜發汗,久當培助氣血。(《正宗》)
又曰︰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刀割不痛,血死破爛流水,筋死指節脫落,骨死鼻梁崩塌,此為五不治。
又曰︰心受之先損於目,肝受之面發紫泡,脾受之遍身如癬,肺受之眉毛先脫,腎受之足底先穿,此為五敗証,不治。
又曰︰治之當戒房事,濃味動風等物。
《脈訣》曰︰脈洪大者生,沉細者死。
汪省之曰︰大麻瘋有三因︰一曰風毒,二曰濕毒,三曰傳染。(《理例》)
訣云︰治風先治氣,氣足風自除,治風先治血,血足風自減。故當分氣血二治,有養氣養血之別,故治風之要,莫穩于益氣活血為主。
蔣示吉曰︰眉落眼盲,唇翻聲噎,皆為難治。所以然者,由邪正交攻,氣血沸騰,而濕痰死血充滿於經絡之中,熱勝則肉腐,故生蟲生瘡,痛癢麻木也。治法內通臟腑,外發經絡,養榮益衛,補正逐邪,大劑峻補久服,而蟲瘡痛癢麻木俱自愈矣。(《說約》)
馮魯瞻曰︰經文治法,有發汗與刺血二法,汗出以泄榮衛之怫熱,刺腫以惡血之留蓄。子和曰︰一汗抵千針,蓋以刺血不如汗之周遍也,尤宜助胃氣以固根本,實衛氣養榮血以繼之。蓋原其本,皆由嗜欲勞動氣血,不避邪風冷濕,使濕氣與胃氣相干而致,是正虛為本,而濕熱是標也。雖曰是風,不可純作風治。(《錦囊》)
林氏曰︰或問何為癘風?何經受病?何故多死而少生?答曰︰癘者厲也,即陰陽乖戾之氣,俗稱大麻風者是也。此氣乃天地間陰霾濕熱賊風,不正之氣,若入肺家,元氣先虧,則鼻竅易於觸受,而皮毛腠理因之不密,倘然早起晏眠,宵行露宿,則毒氣先由鼻入,而陽明獨受其邪,蓋鼻為肺之竅,而手足陽明經之絡,起於鼻之交中,故人在氣交之中,而鼻為肺與腸胃出納升降之門戶,一受風邪,則鼻塞息粗,打嚏流涕,眉棱酸痛,是其征也。所以毒厲之氣,由鼻而直入陽明之絡,先則眉癢而漸脫落,兩顴紅潤浮腫而癢,漸至兩臂皮粗毛落,甚而通身肌膚淫淫作癢難忍,其毒深入血脈之中,則濕熱蘊積生蟲,侵蝕臟腑,治蛀肌肉,久久精神枯涸,諸蟲聚食,傳為癆瘵而死。(《活人錄》)
又曰︰或問雖為乖戾之氣潛伏脈絡之中,若以清散疏解之藥治之,自當速愈,何至生蟲,沿蛀皮膚,臟腑敗壞,腐爛而死也?答曰︰經云︰大風苛毒,虛邪賊風,皆陰閉濕熱鬱蒸之氣所化,其性本熱,及至陽明,又兩陽合明,乃多氣多血之府,由是氣溫血熱,最易生蟲,蟲多蔓延,尤難緩治。病者先失於不覺不知,繼則誤于緩視而毒深,再則不得其法而無效,遂至於敗壞而死,非厲風即可以殺人也,患者慎之。
又曰︰此証須在一月之內,速為清散,可保無恙。其精神氣血未衰,六脈洪大而實,或洪數有力者,用汗吐下三法分表裡攻逐之,使毒氣不得稽留而速化,繼服清熱解毒,涼血補血之劑,禁用辛燥之藥,及耗津精血液,而助酷烈之勢,但患者必須清心寡欲,遠色忌口,方為有益。
馮魯瞻曰︰大風病,是受天地間殺物之風,古人謂之癘風者,以其酷裂暴悍耳。須分在上在下,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惡血于齒縫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陳蟲于穀道中出,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手足陽明二經,蓋腸胃為市,無物不受,脾肺二經之腑,脾主肌肉,肺主皮毛,乃腑病及於臟也。治此病者,須看其疙瘩與瘡,若上先見,在上體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見,在下體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複在下也。胃與大腸,無物不受,此風之入人也,氣受之則在上多,血受之則在下多,氣血俱受者甚重,是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得愈,若從上或從下以漸而來者,皆為可治,但人易緩忽,不能斷味絕色,則難免再發,再發則終不救矣。
又曰︰風起於八方,應其時則物生,違其時則物殺,凡人中氣不足如持虛受物,乃感受此殺物之氣,郁而成濕,久而成熱,氣濁血污,歷傳臟腑,生蟲潰肌,流行為害,蟲食心則足底穿,膝腫,食肝則眉落,食肺則鼻崩聲啞,食腎則耳鳴啾啾,耳弦生瘡,或痺或痛,如針刺狀,食身則皮癢如蟲行,自頭而來為順風,自足心起者為逆風,總由濕熱之毒,流結而成也。先以再造散下之,稀粥調理,勿妄動作勞,後以醉仙散取臭涎惡血于齒縫中出,或吐或利,以泄越其邪,面黑漸白而安。
又曰︰大風証者,所因不一,或色欲當風,或醉臥濕地,或乘熱脫衣,或汗出入水,或空心飢餓,山行感山嵐瘴氣,或勞役奔走,途中冒寒雨陰露,皆由內傷形體,不知避忌,外感風濕毒氣,入於皮毛血脈肌肉筋骨之間,當時失於驅散,停積既久,以致榮衛不行,內外熏蒸,內則生蟲,外則生瘡,臟腑經絡皆受患矣。眉毛先落者,毒在肺;面發紫泡者,毒在肝;腳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腎;遍身如癬者,毒在脾;目先損者,毒在心,此五臟受病之重者也。古人謂大風疾三因五死。三因者︰一曰風毒,二曰濕毒,三曰傳染。五死者︰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脈死,血潰成膿;三曰肉死,割切不痛;四曰筋死,手足緩縱;五曰骨死,鼻梁崩塌;與夫眉落眼盲,唇翻聲噎,皆為難治。所以然者,由邪正交攻,氣血沸騰,而濕痰死血充滿於經絡之中,熱勝則肉腐,故生蟲生瘡,痛癢麻木也,治法內通臟腑,外發經絡,養榮益衛,補正逐邪,大劑峻服久服,而蟲瘡痛癢麻木自愈。亦須首尾斷酒戒色,忌食發風動氣,葷腥鹽醬,炙 生冷之物,清心寡欲,方保無虞。
又曰︰癘瘍所患,非止一臟,然其氣血無有弗傷,兼証無有弗雜,況積歲而發現於外,須分經絡之上下,病勢之虛實,不可概施攻毒之藥。當先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而後治其瘡,蓋病有變有類之不同,而治法有汗有下,有砭刺攻補之不一,兼証當審輕重,變証當察後先,類証當詳真偽,而汗下砭刺攻補之法,又當量其人之虛實,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焉。蓋虛者,正氣虛也;實者,病氣實也。再造散治其病在陰者,用皂角刺直達病所,出風毒于榮血中,肝主血,惡血留止,屬肝也;且蟲亦生於厥陰,風木所化,用此以治其臟氣殺蟲為主,白丑者專入胃與大腸,既走下焦血分,複去氣中濕熱,追蟲取積,從大小便而利出之,鬱金者因性輕揚,善治鬱遏氣血之凝滯,因味苦辛,善消陽毒積熱之亢炎,以大黃引入腸胃榮血之分,利出瘀血蟲物。醉仙散治其病在陽者,用鼠粘子解散陽明風毒,遍身惡瘡,胡麻逐諸風潤皮膚,蒺藜散惡血而清胃,通鼻氣而祛風,防風為諸風之總司,栝蔞根解煩熱之要領,枸杞潤腎燥而祛風,蔓荊散風淫而明目,苦參專攻濕熱,掃除潰瘍,以祛赤癩落眉之毒,八者祛風散毒,上下內外周而至矣。
又曰︰風有三十六証,而厲風為最酷,感之難免於死者,以其更多不守禁忌也。經曰︰脈風盛為癘,癘者惡也。脈主血,血熱而殺厲之氣襲之,則血脈凝泣,衛氣不行,其氣不清,鼻為呼吸之所要,宗氣由之出入也。今營運之氣不能上升為用,故鼻柱腐壞,肌肉潰瘍也。
又曰︰一貧婦因無膏粱濃味,故服醉仙散外,又服加減四物湯百餘劑,半年之間,月經行而風証亦愈,故貴薄滋味也。
《風論》曰︰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俞,散于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 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行也。癘者,有營氣熱 ,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長刺節論》曰︰病大風骨節重,須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須眉生而止針。癘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
《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成為癘。
張景岳曰︰癘風即大風也,又謂之癩風,俗又名為大麻風。此病雖名為風,而實非外感之風也,實以天地間陰癘濁惡之邪,或受風木之化,而風熱化蟲,或受濕毒於皮毛,而後及營衛,或犯不潔,或因傳染,皆得生蟲,蓋蟲者厥陰主之,厥陰為風木,主生五蟲也。蟲之生也,初不為意,而漸久漸多,遂致不可解救,誠最惡最危最丑証也。又《千金》云︰自作不仁極惡之孽也,所以最為難治。觀孫真人云︰嘗治數百人,終無一人免於死者,蓋無一人能守禁忌故耳,惟一婦人病愈後,又服加減四物湯百餘劑,半年之上,方得經行,十分痊愈。又丹溪治五人,亦惟一婦人得免,以其貧甚且寡,無物可吃也。外三四人者,越二三年皆複作而死。由此觀之,可見此証非得出奇秘方,鮮能取效,故予逢此証,不敢強以為知而妄施治療,亦不敢強言治法,以惑後人,至若古人論治之法,亦甚詳悉,用之得宜,雖病根未必可拔,而延保余年,夭枉自亦可免,由是求遍諸說,則惟薛立齋《癘瘍機要》論列已全,今擇其要並諸論之得理者,以為証治綱領。
《耆婆惡病論》曰︰疾風有四百四種,總而言之,不出五種,即是五風︰一曰黃風,二曰青風,三曰白風,四曰赤風,五曰黑風,其風合五臟,故曰五風。五風生五蟲,黃風生黃蟲,青風生青蟲,白風生白蟲,赤風生赤蟲,黑風生黑蟲,食人五臟。若食人脾,語變聲散;食人肝,眉睫墮落;食人心,遍身生瘡;食人肺,鼻柱崩倒,鼻生息肉;食人腎,耳鳴啾啾,或如車行雷鼓之聲;若食人皮,皮膚頑痺;食人筋,肢節墮落。五風合五臟,蟲生致多,入於骨髓,往來無礙壞於人身,名曰疾風。
疾風者,是癘風之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針錐所刺,名曰刺風;或如蟲走,名曰游風;遍身掣動,名曰 風;不覺痛癢,名曰頑風;肉起如桃李小棗核,從頭面起者,名曰順風;從兩腳起者,名曰逆風;如連錢團圓,赤白青烏斑駁,名曰KT 風。或遍體生瘡,或如魚鱗,或如榆莢,或癢或痛,黃汁流出,肢節壞爛,為膿為血,或不痛不癢,或起或滅,青黃赤白黑,變易不定,病起之由,皆因冷熱不調,流於五臟,通徹骨髓,用力過度,飲食雜穢,房室不節,虛勞轉極,汗流遍體,因茲積熱于五臟,致生多蟲,食人五臟,骨髓、皮肉、筋節久久敗壞,名曰癘風,惟見黑蟲者,最為難治,人得此疾,速宜棄家室財物,離妻外家,入山靜養,治無有不瘥。
徐東皋曰︰經云︰汗之則瘡已,況癩之為風,尤瘡之最惡者,故曰癘風。諸瘡熱久,熱則生風,且癘風尤染肅殺之氣而成者,若非汗法,何以去其風毒?所以汗之一法,乃治癘之最要者,其餘諸方,次第用之。
又曰︰凡患人身上癢甚,蓋以風邪氣鬱,血不榮敷而然,宜四物湯加黃芩、白芷,調浮萍末服,發汗自愈。
張子和曰︰一汗抵千針,蓋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然發汗即出血,出血即發汗,二者一律。
沈紫亮曰︰夫人之生也,稟天地之陰陽,父精母血而成形體,外毫竅,五內腑,周身百骸,十四經絡,合於天地同參。故曰︰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然天有晴明昧晦,風寒暑濕燥火之氣。而人亦有氣血盛衰,喜怒哀樂之情,是故君子調飲食而慎房勞,節喜怒而善攝養,無七情之內傷,避風寒,畏暑濕,忌燥火,無六淫之外感,則病無從而生,是無夭折之患。《上古天真論》曰︰上工治未病。愚意非工之能,乃人自治耳。如稍不知節,縱欲縱食,任喜任怒,致七情偏勝,氣血不和,六淫易入,百病生焉。即如大麻瘋一証,大小輕重,計有三十六種,証最酷烈,最為劇惡,而感之者,變形易質,眉髮脫而手足痿,肌肉潰爛,十指墮落,膿穢淋漓,臭惡難聞,人皆怨而避之,可不慎哉﹗前之先哲,論此証之由有五︰一曰風水陰陽所損,二曰源流傳染所因,三曰氣穢毒注所犯,四曰保養失度所致,五曰感冒積郁所生,此言其大略耳。
然麻瘋之始由,各有不同,有壯年而發者,有十四五歲而發者,有四五歲而發者,所感有殊,其壯年而發者,因不能節欲,致喪腎元,精液枯涸,腠理不密,易感寒濕之邪,積久不去,況水衰不能生木,則肝虛易動而風生,且風數動易變,與濕相搏,遂化為熱,又不能驅之補之,則根堅蒂固,日甚一日,風引濕熱之毒攻之肌肉皮毛,壅遏於肌肉經絡之間,則氣血不行,初或頭面手足有一點麻木不仁,如病者之家,明其為惡候,即延醫而調治之,明察其得病之淺深,風濕之輕重,刺製不得散漫,速為順氣疏風,燥濕舒筋,健脾補血,則氣血和而風濕去矣。
如病者因其所患甚微,不以為意而醫者又不明其証之暴烈, 然不覺,妄投補瀉,致風濕之毒遍流身體,遂致眼反唇翻,眉脫髮落,手足痿痺,十指墮折,肌肉潰爛,斯時也雖有軒岐再世,盧扁複生,何能施其術哉?可不痛乎﹗其十四五歲而發者,元陽未充,天癸未至,腎元何由而傷,蓋此非壯年而論,緣先天不足,氣血俱虧,膚腠虛疏,為父母者,不明其本源,失於護育,致感寒濕之邪入於筋骨,複受虛風搏結而成,其發之速,其遍之易,非壯年可比,百不能全四五,何也?因其筋骨未堅,肌肉脆嫩,毒易攻耳。
其四五歲而發者,尤甚於此,蓋人稟父精母血,得成一點真元,然後生兩腎,而腎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五臟成而六腑就,百骸備而皮肉生,完形全體而後生育,此証緣父母交媾之前,先有濕証,所懷之胎,豈無是疾,既生之後,日積月累,遍溢周身,複感風邪,濕遇風而化熱,熏蒸血脈肌肉,遂發此証,故一發即遍,隨成壞証,百不一救,皆由父母之故也。然麻瘋以前諸家各論,只言其風,不及其濕,因不能明其病之本源,亦非確論。且風屬木肝也,而肝主筋,若無濕以兼之,甚則成癱瘓,半身不遂,輕則為筋脈抽掣麻木,攣痺不仁,而麻瘋因風濕搏結於骨髓,久而化熱,其勢日甚,風隨鼓動,濕熱壅遏於肌肉之間,皮毛之分,初作麻木,此風之病也,迨後皮穿肉腐,筋斷骨折,非濕之為害,焉能至此。
然濕久則生蟲,內食臟腑,外食肌肉,損筋壞骨,久則漫延無所不致矣。但毒發於五臟,亦有可驗之處,如毒盛於心,則喜怒不常,面帶赤色,言語不快,眼生 肉,多發泡疹,痛癢麻痺不常。毒盛於肝,善怒而色蒼,嗌乾多忿,上視面生小泡而浮腫。毒盛於肺,多汗惡風,時嗽短氣,渾身瘙癢,晝靜夜劇,甚則眉髮落也。毒盛於脾,身體怠惰,四肢不收,身面黃而弱,遍身紅癬,或生癮疹。毒盛於腎,面目浮而腰脊痛,不能正立,色慘怡顏,則腳底先穿。夫麻瘋之証有五死五不治之說,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則割切不痛;三曰血死,則肌肉潰爛;四曰筋死,指甲脫落;五曰骨死,鼻梁崩塌,眼斷唇翻;五死既現,故曰難治。一曰不能戒忌者不治;二曰酒色不戒者不治;三曰不耐性而多怒者不治;四曰思慮多者不治;五曰大小不利者不治。又曰︰男左腳起者難治,女右腳起者難治,此乃業醫者之效略,不可不知也。(《醫學要則》)
二十六種瘋証歌訣
心經大麻蛇皮瘋,脫根邪昧魚鱗血。肝經鵝掌鼓槌瘋,血痺 糕痛癲說。脾經半肢軟癱瘋,紫雲刺乾癢瘋別。肺經白癜 毛瘋,歷節壁泥疹啞列。腎經冷麻漏蹄瘋,蛤蟆桃熱與水決。胃經雁來疙瘩瘋,螻蟈 曳蠱瘋捷。
大麻瘋 乃腎虛受濕,肝虛動風,風濕相搏,壅遏於血脈肌肉皮毛,初覺或頭面手足一點麻木,不知痛癢,不即醫治,漸發遍身,久則眉落唇翻,十指墮脫,肌肉潰爛,不能治矣。(宜麻瘋丸、回生丸、還真丹、白花蛇丸、清腎愈風湯。)
蛇皮瘋(兼腎經)。乃先發臀股間,皮膚迸裂,形如蛇腹之紋,或痛或癢,蔓延周身,發極迅速,若不速治,則不救矣。宜火龍丹兼大補之。忌點刺熏蒸,犯則即死。(宜火龍丹、利瘋丹、奇效丸。)
脫根瘋(此証腎經俱多)。初發起於腳根,並兩胯下起水泡,或破裂,或生小瘡,或生腫繭,或痛或癢,久則穿爛,沿至足底,俗呼草鞋瘋,又名魚腮瘋,同一類也。(宜奇效丸、火龍丹、大消風散。)
魚鱗瘋(此証兼肺經)。初發起於遍身干白,浮癢麻木,漸生小瘡,變成梅花片,如刀刮魚靨之皮,癢而搔之則痛,或出黃水,冷熱俱怕。(宜一粒金丹、利瘋丹、火龍丹,大消瘋散。)
邪昧瘋 初發忽然悲哭,如醉狂言,驚怖喜笑不語,夢昧多魘,或與鬼交,乍寒乍熱,心胸飽悶,聞氣不食,古云氣注。(宜珍寶三生丹、疏風散。)
血瘋(此証兼肝脾腎三經)。病緣醉飽行房,縱欲或斗狠,裸體入水,或忿怒飲食,或忍飢戮力,風濕內侵,久久邪毒攻沖,初起周身肌肉紅腫,形如被杖,遍身血泡,邪乘於陽則旦甚暮平,邪乘於陰則暮甚旦平,或吐衄嘔咯等血,或噦噫吞酸,喜怒不常,或生紅片,麻木不仁,腫處穿爛,流水不止,或血從大便中出,面目浮腫,頭痛腦裂,手足攣痺,皆由風濕之邪,積久化熱,而風逞濕熱之助,濕熱仗風之威,攻沖泛溢,無所不至,攻傷於心肺,則致吐衄等血,攻傷於肌肉皮毛,則致紅腫麻木,穿漏潰爛之殃,而成不救之患,可不恤哉?初覺之時,急用疏風散、正陽丹調治,尤可保勿死。
鵝掌瘋(此証兼肺經)。始發起於手心並腳踝拐,生紫白癬,麻癢頑皮,搔之則起白屑,痛癢不常,或生足面,稱為鞋帶瘋,久則穿潰延及遍身。(宜大消瘋散、二八濟陽丹、小棗丹、黑光湯。)
鼓槌瘋(此証系腎經而兼肝經)初起時膝間酸痛,怕見寒濕風冷,行步艱難,俗呼為寒濕腳氣,久則肢脛虛弱,骨節大痛,大肉消去,膝蓋踝骨漸大,腳趾酸麻,形如鼓槌。(宜神仙換骨丹、棗靈丹、獨聖散、洗浴藥方。)
血痺瘋(此屬腎為重)。此因體虛而多勞苦,皮腠虛疏,易感風濕之邪,侵入血分,積蓄既久,化熱成蟲,蠹食肌肉。初起疲倦汗出,臥寐不時,身體搖動如被風吹,久則漸發紫塊,痛極則癢,癢極則痛,遂致鼻塌攣跛而死。(宜正陽丹、乳香搜風丸。)
糕瘋(此証兼脾腎二經)。此緣酒色過度,不避風濕,足三陰經受邪,氣血凝滯,久則化熱成毒,熱盛沖激,泛溢周身,初發於眉棱骨上,或面頰間,結成 ,久變為瘡,潰爛臭惡腥穢,膿流粘著之處,即變成瘡,頭足乖張,眼塌鼻倒,指折唇翻,遂成不救而死。初發速用乳香搜風丸、苦參丸、大消風散,並大補氣血,再用藥湯洗浴,可保無虞。
痛瘋 初發四肢骨節抽掣疼痛,晝夜不能屈伸,臥難轉側,久則遂成癱瘓,不能起床。(宜乳香搜風丸、大定風丸、麻黃飲、愈風湯、芎朮丹。)
癲瘋(此証兼脾腎二經)。凡多怒則傷肝,多欲則傷腎,飲食不節則傷脾,然多怒則肝動,肝動則風生,腎多欲則陽虛,陽既虛則陰寒盛矣,脾緣飲食不節而致傷,則不能運化留積而成濕,不即調治,則氣血乖張,腠理不固,而六淫之客邪入與主病相合,乃成惡疾。是以初起寒熱交作,或嘔噦咳吐,皮肉腫脹,若不能驅邪輔正,遂成狂妄叫號,筋攣手振,四肢牽引,甚至歌舞笑罵,毛瘁色敗,變証百出而死。初覺即宜(奪命還真丹、三生丹、四磨丹、驅邪安神丸。)
半肢瘋(此証兼腎經)。是証或因先天不足,而受寒濕之邪,或因大醉行房,而酒濕熱之氣乘虛入於筋骨,外又複感風邪,風木盛而土虛不能生金,肺腎無根,賊邪獨勝,故成偏風,或左或右,骨節抽掣,疼痛難忍,手足不能屈伸,營血凝滯,不能行於經絡,故筋攣而絡縱,遂成癱瘓,呼疼號痛,日夜無休而死,或曰偏風,又曰痿痺,其証一也。(宜乳香搜風丸、寶珍丹、正陽丹、芎朮散、驅邪安神丸、救苦再生丹。)
軟癱瘋 此証緣氣血俱虛,肌肉疏緩,膚腠不固,致感風邪,乘虛入骨,久而化熱,壅遏於經絡,氣血不能營運,筋無血養,以致肢體日夜酸痛,手足無力,拘攣不能伸,弛縱不能屈,身軟如綿,或骨節舉動有聲,遂成癱瘓矣。(宜搜風順氣丸、寶珍丹、正陽丹、神仙換骨丹、芎朮散。)
紫雲瘋 此証素因氣血虛而多火,動徹則汗雨淋漓,然氣虛則腠理疏,而衣被之濕易侵皮膚,隨又複感風邪,風與濕搏,凝滯於皮膚之間,久則生蟲,致起紫黑斑點,延漫遍身,似霞如雲,非癬非疥,時作痛癢,久則高腫,漸作麻木,以致喪身害命者,百有四五。(宜清風飲、洗浴藥方。)
干瘋(此証屬肝腎二經)。此緣肺氣虛而感風邪,然金虛不能生水,腎之本源則津液枯涸,以致肌膚乾燥,且風邪入於皮膚既久,變熱成濕,故身無痛處,漸生黑白斑點,手足心底發熱如烙,遍身發癢,而成調治不痊之証。(宜複元丹,並用藥湯洗浴,避風取汗。)
刺瘋 此系營虛多熱,熱盛則腠理不密,易於汗出,是以風邪乘虛而入,然汗出多則血益虛,且風之性動,遂壅熱橫行於經絡之間,如遇正爭,氣逆而不行,故致有刀錐所刺之狀,待尋摸時而邪正已分行矣,故痛無定處,譬諸明末流賊,如遇富饒之處,盡情搶擄,及至官軍知剿,則又不知去向矣。或肢節間如火燒熨,酸痛難忍。(宜一粒金丹、小棗丹。)
癢瘋(此証兼肺經) 此病緣衛氣素虛,腠理不固,風邪易入,浮游於皮膚之間,故渾身燥癢不息。(宜正陽丹、大消風散。)
白癜瘋(兼脾經)。此証因脾積熱,不能生金,肺虛受風,燥其津液,夫血賴脾攝而行,今脾為邪熱所困,不能統血而行,肺受風邪,壅滯於皮毛,氣血不和,營運失節,風邪所壅之處,漸變為白矣。然四肢為脾之本,皮毛乃肺之合,故起於手足者居多。(宜棗靈丹、神效追瘋丸、玉樞丹。)
毛瘋(兼心腎二經)。此由乘汗入水,或腎虛而履霜堅冰,致受寒濕,久則化火成毒,勢盛攻沖,激動心火上炎克肺,而濕熱之毒流注經絡,故偶然搔觸,悴然痛極,如被 毛所螫之狀,久則遍體走注,轉側動搖如被刀針剜刺,其體痛楚難忍,如走注已遍,不能救矣。(宜大消風散、乳香搜風丸、大定風丸、利風丹、救苦回生丹、驅邪安神丸。)
歷節瘋(兼肝腎二經)。此証由縱欲傷腎,大怒傳肝,兼且不能節避,下傷於濕,外感於風,而風濕之邪乘虛入於筋骨,複又不明調治,蘊蓄既久,則化熱成毒,有礙於營衛營運之道,是以肘膝肩膊之間,酸麻抽掣,筋攣節大,手足難以舉動,遂成癱瘓矣。(宜驅邪安神丸、救苦回生丹、大定風丸。)
壁泥瘋(兼肝脾二經)。此証緣肝風氣盛,克傷脾土,複又好食生冷動濕之物,致脾虛而不能運化,濕滯於中,積久化熱,然脾土肌肉,而風壅濕熱之毒,遍行於肌肉之間,氣血不運則肉不榮矣。故肌膚變為灰白色,如陳壁泥之狀,因濕重風輕,故無痛癢,若延及遍身,則不救矣。(宜乳香搜風丸、芎朮散。)
疹瘋(兼心脾二經)。此証因脾經積濕,致土衰不能生金,肺虛易感風邪,蘊蓄既久,變而為濕熱之毒,蒸郁於肌肉之間,則蟲生矣。故初起癮疹如麻豆疥癬之狀,或麻癢而不疼,或疼而不麻癢,久則連片穿爛,以成不救之証。(宜小棗丹、玉樞丹。)
瘋(兼肝脾二經)。凡多怒則傷肝,氣有餘便是火,致木動而風生矣。脾土受風木之傷,艱於運化,留滯而成濕,且脾土既衰,不能輸精於肺,肺亦衰矣。而肝木之邪,乘勝己之臟衰,反挾脾之濕邪上乘於肺,然肺主聲,金空則鳴,今被肝脾濕熱之邪干,竅塞而不通,故初則聲嘶,久則聲啞矣。(宜寶珍丹、奪命還真丹。)
冷瘋(兼脾經)。此緣腎虛而感風濕之邪,然腎主骨,腎既虛則骨髓不充,而風濕之邪乘虛入於肢節之間,日久邪甚,盈溢於肌肉之內,故初時為麻木不仁,或時冷痛,或肢節酸疼,遇冬則伏床不起,久則氣血不行,發泡穿爛而死。(宜奇效丹、正陽丹、還真丹、乳香搜風丸、冷瘋方。)
漏蹄瘋 此証蓋因色欲太過,腎經傷竭,兼又不善趨避,履霜蹈雪,足底受寒濕之邪,積久化熱成風,氣血不行,故初起先於湧泉穴麻癢不仁,漸發水窠,穿破則流黃水,久則游溢周身,生蠹穢爛,臭惡難聞,為不治之証。(宜奇效丹、火龍丹、乳香搜風丸。)
蛤蟆瘋(兼肝經)。此緣肺虛而感風濕之邪,蓄於皮膚,久而不散,化熱成毒,營衛不行,故渾身發塊似蛤蟆之狀,破即成瘡,流膿出血,臭穢不堪。(宜還真丹、正陽丹、神效追風丸。)
核桃瘋(兼脾經)。此証緣脾經素有濕痰,土衰不能生金,氣虛則表不固,風邪易感,風入交煽,積久之濕痰散漫於肌肉之間,故初起遍身塊瘰,大者似栗,三五串連,小者如豆,顆粒成行,其形色胡桃相似。(宜火龍丹、棗靈丹。)
又有一種手指攣擘,或足腕股腿腹肋之間,或項頰頭面之上,發細黑小塊,時值陰雨則發,天氣晴明則不見,或每日值陰分則發,陽分則不見,或晴明時其色鮮明,陰雨時則變紫黑而痛者,名曰蠹痴瘡。此因風濕之邪鬱久不散,入於臟腑,必祛風養血調氣,清陽燥濕,若不速治,變成大瘋,則難療矣。
熱瘋(兼肺脾二經)。此証因陰虛而感濕,肺感風邪,風濕相煽而成熱,邪氣上沖,壅塞肺竅,故鼻中常流臭黃濁涕,咳吐稠涎,然目屬陽,今因氣虛,邪得壅遏於陽道,則氣血不行,故目痛如脫,時時惡風而寒戰,若不速治,則濕久生蟲,內食五臟,即鼻崩眼塌而死。(宜搜風順氣丸、棗靈丹、神效追風丸。)
水瘋(兼肺脾二經)。此証由肝家素有風熱,木盛則土衰,停飲留積而為濕,兼之多欲則真元耗散,不能製水,洋汪泛溢,反侮脾土,壅遏於肌肉四肢,而作腫脹,氣悶如水蠱之形,若止水濕,不致潰爛,此緣肝之風熱,與腎之水濕,互相搏結,熏蒸於肌肉之間,故漸發水泡,穿即潰爛,病至於此,縱有神丹,烏能救治也。(宜搜風順氣丸、乳香搜風丸。)
雁來瘋(兼肺腎二經)。此証緣脾經有濕,肺感風邪,風濕搏結而成,然肺主皮毛,脾主四肢,故每至八月秋蕭索之時,則手足乾燥,乖癩麻癢,形似蝕癬,或頑濃如牛領之皮,麻痺不仁,破則血水頻流,時常疼痛,久則游溢周身,潰爛而莫能救矣。(宜奇效丹、乳香搜風丸。)
疙瘩瘋(兼肝脾二經)。此証因肝風脾濕交煽而成痰,流注經絡,故初在於皮膚之內,肌肉之間,瘰瘰連枝,五色癮疹,遇熱則癢,逢寒則痛,寒熱交作,搔之成瘡。久則成斑爛,若兼腎經而發於足趾足底,連片紫白, 骨枯而腳軟者,最為難治。(宜神效追風丸。)
雞爪瘋(兼肝經)。此証因怒氣傷肝,氣化為火,然火盛則風生,況肝主筋,而風火之邪遍溢於經絡,阻其氣血之隧道,筋無血養,以致攣縮,故身不動而自搖,手不動而自抖,不能持物,舉動艱難,久而不治,則成癱瘓。(宜奪命丹、大消風散、乳香搜風丸。)
螻蟈瘋 此証與疙瘩瘋相似,但此尤多腎濕,故初起先於肋膝三五連串,大小連枝,漸成大串,延長如土狗之狀,寒熱不時,或痛癢麻木,頑痺不仁,若不速治,則遍身穿爛而死。(宜奪命丹、斑龍八師丹。)
曳瘋(兼肝脾二經)。此証因肝脾二經風痰蓄積,心血虛而多火,風痰上逆,壅塞心竅,故卒然撲倒,昏迷不省,手足牽掣,拳攣伸縮,口吐白沫,然風痰之邪乘其虛而忽犯榮衛,正氣必爭而驅之。若邪盛正衰,其人必致不省而死;正勝邪衰,故省覺有早晏也。(宜一粒金丹、四磨丹,兼以祛風去痰,降火之劑可愈。)
蟲瘋 此証緣脾家之風濕,積久化熱,濕熱之毒壅聚於五內,故初起腹大肢瘦,其形如鼓,既久則邪毒上攻,況眼之上胞屬脾,而唇為脾之合,故眼塌毒翻,久則散溢周遍,故渾身腫脹,皮肉變黑,毛髮脫落而死。(宜搜風順氣丸、救苦回生丹。)
有一種身面生瘡如貓兒眼,放光流彩,無膿無血,久則自退,名曰寒瘡,亦怪証也。此因多食雞魚蔥韭所致,須用溫補散毒之劑,藥熏可愈。
有一種渾身生泡,形似棠梨,破則水出,內有石片如指甲大,皮穿石出,瘡愈其泡複生不已,抽盡肌肉則死,用三棱、莪朮各五錢為末,分三服,溫水調服,即愈。
有一種面上初起 ,似疥非疥,似癬非癬,多發於春夏之時,或癢或痛,或蒸熱,漸成細瘡,黃膿腥穢,流注漫延,名曰吹風癬。婦人多患此,乃受火炎郁積風熱,邪毒上升,故發面部,久則變成瘋癩,延入髮際則不治矣。治宜清心順氣,散肺火,祛風熱,戒淫欲方愈。
首用煎方 (家秘)
防風 甘菊花 獨活 荊芥穗 甘枸杞 羌活 山梔子 面部加白蒺藜、當歸、天花粉、天麻、鼠粘子、薄荷、蒼耳子、蔓荊子、穀精草;下部加杜仲、金銀花、牛膝、宣木瓜、桔梗、炙虎骨、枳殼、熟地黃、木通、連翹;攝血歸元加元參;補虛加桑螵蛸、夏枯草;血虛加蘇木、紅花;婦人加四物湯。
俱白水煎服。
後用天真玉髓丸 (家秘) 兼治紫雲風。
白蒺藜(炒,去刺) 草胡麻(去土,微炒)苦參(鮮明者) 荊芥 當歸身(酒洗) 防風(去蘆,各四兩) 海風藤(香者為上,如馬鞭一根,切片花紋如檳榔尤妙。) 枳殼(去穰淨) 白朮(有濕痰在胃則用,如胃不痛無痰則不用) 木通(各二兩)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如不痛不必用乳香、沒藥。) 牛膝(下部則加) 川桂枝(手臂痛用,如鼻塞不必用,各一兩) 重全蠍(七個) 大楓子(五兩,同天麻五錢煮去白衣膜,石臼內搗碎和勻) 虎骨(酥炙,二兩,止痛,不痛不加)
共磨細末。水法疊丸,每早午晚各服三錢,白湯送下,用香櫞片過口。忌食面醬、醬油、火酒、川椒、羊、鵝發物等味,惟烏魚、芝麻相宜,如服此丸,反覺飲食少進,身體倦怠疲困,則藥力到矣,須耐心久服,可保全功,漸加至五錢七錢更妙。
痊愈後丸方
光橘梨(即十大功勞,又名八角茶,出在浙江,上面刺用剪剪去,以醇酒拌九蒸九晒,再去葉中筋晒乾為末,一斤) 元參(四兩)
磨細末,水法為丸。每服二錢,白湯送下。(凡治瘋証,忌用興陽熱味,並川烏、草烏,以及藥酒等類。訣云︰須分氣血二治,有養血養氣之別。)
大麻瘋兼治癩証。
穿山甲(一個,不拘大小,務要頭、尾、爪、甲毫無損缺,方可入藥,倘有不全,則患者亦于斯處不能痊愈矣。以濕絹拭淨灰塵,灰須去淨,用上好嚴生漆一斤,絞去渣,將山甲遍身漆到。陰乾又漆,以漆完為度。再陰乾,用火酒浸一日夜取起風乾,覓無 大罐一個,將山甲四肢分作五塊,用雙銅絲穿縛,懸放壇內,四邊不可挨粘,鹽泥封固壇口,開一孔,用文武火 煉,看壇口煙盡,即退火,候冷取出,鋪放地上一二時,研細末。
每穿山甲一兩,加透明朱砂五分,和研收貯。)
每服三錢,燒酒調服,仍以燒酒過口,每日三服。忌鮮魚雞鵝,羊肉面食,惟鴨、臘肉、豬腰可吃,或病者欲頭先愈,即先研山甲頭服之,餘仿此。如聽其緩效,即合研可也,若發眉已落,服完再服長松(即仙茆)可複生矣。
又方
小胡麻 苦參(各十兩) 大楓子 白芷 防風(各四兩) 荊芥(八兩) 威靈仙 蘇薄荷(各一兩五錢) 蔓荊子 大黃(炒) 黃芩 防己 當歸尾 薏苡仁 宣木瓜(各一兩) 連翹(二兩)
春加薄荷葉(一兩) 夏加黃連(五錢) 秋加蒼朮(一兩) 冬加烏藥(一兩)
研末,水洗疊丸,清晨白湯送下三錢。
又方(此方醫人不可受謝。《家秘》)
大蜈蚣(五十四條,好酒一斤半,瓶內煮透,取起晒乾) 穿山甲(六十片,用蜈蚣酒煮) 薏苡仁 檳榔宣木瓜(各一兩) 陳壁土(炒成珠,四兩)
研細,加明雄黃五錢和勻,每服二錢,清晨空心白酒調服,盡量飲醉,絮被取汗。終身忌鯉魚。
江南洲傳秘授仙方
蒼朮(米泔浸炒) 麻黃(去節,各一兩) 當歸(酒洗) 川烏 防風 草烏 荊芥 金銀花 白芷(各五錢) 天麻(面包煨) 桂枝 赤芍藥 釵石斛 海風藤 全蠍(去尾酒洗) 薄荷 陳皮 甘草(各三錢) 花蛇(四兩,酒洗切片炒)
上為細末,瓷罐密收,每日午時稱藥末五分,無灰酒調服,十日外加至六分,廿日外加至一錢,不可間斷,一料即愈。止後服藥完,多服補藥,以培元氣。
蘄蛇酒
黃柏 苦參 甘菊花 丹參 牡丹皮 金銀花 當歸 赤芍藥 百部 赤茯苓 枸杞子 蔓荊子 川萆薢(各一兩) 桑枝(一兩五錢) 生地(二兩) 秦艽 獨活 威靈仙(各五錢) 蘄蛇(一具去頭、尾。如烏梢蛇亦可用)
共煮火酒生酒十五斤,退火,七日飲。
初服發汗清散之劑(《活人錄》)
荊芥(三錢) 防風(二錢) 秦艽 羌活(各一錢五分) 川芎 薄荷 淡豆豉(各一錢)
蔥白頭二枚,水煎空心,午前服。(上皆輕揚升散之品,能去肌表之風熱,而無辛熱燥血之虞,服後,以後藥煎湯洗浴,兼服前劑,使表裡解散汗透為度,七日後繼以後方探吐。)
洗浴方
紫背浮萍(陰乾) 苦參(各四兩) 防風 百部(各六兩) 荊芥(八兩)
濃煎熱湯,無風密室中熏洗。
中服探吐清利胃腑痰液之劑
防風(三錢) 淡豆豉(二錢) 廣陳皮 牛蒡子(各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皂角刺(五分)
水煎,午前午後服。(上藥專利陽明胃腑風熱之痰,而兼能解毒。如不吐以鵝毛探放喉間,必使其吐盡積痰,或膈中酸苦稠涎,亦可吐後用稀爛陳米粥早暮調之。忌用一切腥膻辛辣,膩膈發病之物。七日後精神複旺,再用後方。)
末用下劑蕩滌大腸蘊積之毒。
金銀花(三錢) 當歸尾(二錢) 枳實 桃仁(各一錢五分) 檳榔 紅花(各一錢)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煎十分,乘熱泡酒浸大黃末五錢,以利為度。不暢以陳皮湯催之,不止以陳米飲補之。(上乃辛潤苦寒之味,專除大腸積熱之毒,兼能殺蟲,並去痰穢。)
調補煎方
製首烏(三錢) 生地(二錢) 知母(一錢五分)車前 白菊花(各一錢) 牡丹皮 薄荷(各五分)
水煎,午前午後服。(蓋肺與大腸相表裡,吐利之後,臟腑血液枯燥,必然氣逆血熱,前方清火滋燥,涼血順氣,亦治風活血之餘義也。)
調補丸方 功效等於前方,取其便於常服。
製首烏(八兩) 百部 生地(各五兩) 秦艽 當歸(各三兩) 車前子 牡丹皮 白菊花(各二兩)
蜜丸。早晚空心百滾湯吞服五錢。
膏方 清氣清痰,生津潤燥,乃調補肺與大腸之要劑。 天冬肉(八兩) 生地(六兩) 麥冬肉 川貝粉(各四兩五錢) 牛膝(三兩) 白菊花 知母(各二兩)
水熬成膏,以滴水不散為度。冷一周時,調入川貝母粉,收瓶伏土七日後,臨睡時溫酒和服五錢。
祛風殺蟲服皂方
百部(新鮮者洗淨,晒乾蒸爛,十兩) 紫背浮萍(陰乾,溫火焙燥為末) 鮮肥皂(各四兩) 浮皮硝(二兩)
共搗爛至極細,丸如青梅大。早晚洗浴淨臉,用以遍擦。
大麻瘋洗方
衢艾 楝樹皮 椿白皮(各半斤) 白礬(四兩)
煎湯,浴數次愈
大麻瘋。(畢玉泉屢驗,限日收功。)
苦參 大胡麻 牛膝 當歸(各一斤) 白蒺藜(一斤四兩) 荊芥 孩兒菊(各六兩) 防風馬鞭草 羌活 大楓子(淨肉,用白朮四兩同煮二十三滾,去白朮,各四兩。)
共為細末。以粗渣煎水,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五、六、七錢,每日三服,六安茶送下。春天三日見效,冬天七日見效,俱從頭上好起。切忌大葷菜油,一切發物,蕎麥面,避大風大冷,以暖為主,戒房事,宜吃牛肉、雞魚、野味。
大麻瘋。
苦參(炒) 大胡麻 蒼耳子 牛膝(焙)當歸(晒,各一斤) 白蒺藜(一斤六兩,炒) 防風(四兩) 羌活(炒,五兩) 紫背浮萍 荊芥(各六兩)防己(晒,八兩)
如骨頭痛加獨活六兩,共磨細末,入甑內蒸,以秤杆戳氣眼鋪平,氣透為度,冷定聽用。
大楓子(浮肉十二兩,用白朮二兩,煮大楓子油盡,去白朮,複將大楓子土炒另研)
再將大楓子絞肉和入前末內,又磨勻篩下粗渣,煎水疊丸。晒一日晚,用青布將丸藥攤在地上,次日又晒又攤,如此三日,用麻布口袋盛丸藥,令出藥味,每日倒動三次,掛檐口,每日早、午、晚各服三錢,六安細茶送下。忌一切無鱗魚,及動風之物,戒百日房事,要緊。
藜藿之人大麻瘋見效更速。(方爾聖。)火煉蛇一條,入大麥或小麥三四升,同蛇入罐,煮至水乾肉爛為度。其麥以紅雄雞食之,其毛自落,以線扣死,去腸不用,入罐煮熟,打碎焙乾為末,神曲打糊為丸。每服三錢,空心開水送下,但服二三兩即愈矣。
大麻瘋。(盛天眷。)活癩蛤蟆一個,用鹽泥搗熟,做一匣入蛤蟆於內,炭火燒熟存性,去泥,將蛤蟆研為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服發汗,得汗即止後服。
大麻瘋 用明淨松香不拘多少,化去渣,取河水用淨鍋將松香煮化,不住手攪,視水色如米泔,嘗味極苦,即傾入冷水內,將松香乘熱扯拔,冷定堅硬,另換清水再煮再拔,如前法製,不論數十次,總以松香體潔白如玉,所煮之水,不苦為度。
陰乾為末,羅極細末二斤聽用。每日止食白粥,量投藥末和勻食之,不可多嚼,日進數次,不可更吃乾飯,只以乾筍乾菜過口,一切油、鹽、醬、醋、葷腥、酒果、饃面等味,概禁勿食,渴時只飲白滾湯,每日服三四錢,以漸而加,不可太驟,服後大便必下毒物,服完一料痊愈。
大麻瘋。
松香(不拘多少,以澄清河水不經礬者,入銅鍋內煮,約換水煮數十次,水白為度。每十兩) 楓茄花(一名兔兒苗,其木錢地,如紫茉莉,葉似蓼花,其花甚多,與白玉簪色形無二,產野地及庵觀,三四月出,二兩炒)紫背浮萍(先晒乾後,炒取淨末,四兩)
共磨細末。不拘茶酒食物,俱可拌服,以愈為度。忌一切發物葷腥,愈後仍忌百日要緊。
加減大造苦參丸 治大麻瘋及諸風赤白癜風。
苦參(一斤) 蔓荊子 牛蒡子 何首烏 禹余糧 黃荊子 枸杞子 蛇床子(各三兩)防風 胡麻子(半生半熟) 荊芥 皂角刺 蒼耳子(各十兩) 香白芷(一兩五錢)
為末。用皂角搗爛熬膏,入前藥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酒任下。
醉仙散 須量人大小虛實用之,証候重而急者,先以再造散下之,方投此藥,須斷濃味,鹽醋椒果茄子,煎炒燒炙等物,止可淡物淡粥,及煮淡熟菜,或烏梢白花蛇,以淡酒煮熟食之,以助藥力也。
胡麻子 牛蒡子 蔓荊子 枸杞子(四味俱炒黑色,各一兩) 白蒺藜 苦參 栝蔞根 防風(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一兩入輕粉一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夕各一服。服後五七日,先於牙縫內出臭涎,渾身痛,昏悶如醉;後利下惡物、臭積為效。
通天再造散 須調補氣壯,方服此藥。
皂角刺(獨生者去尖) 大黃(炒,各一兩) 鬱金(五錢) 白丑(頭末六錢五分,半生半熟)
上為末。每服五錢,日未出時以無灰酒調,面東服之,當日必利下惡物,或臭臟,或蟲,如蟲口黑色,乃是年深者,赤色是近日者,數日後進一服,無蟲積乃止。
丸方 治大風肌頑麻木,皮膚瘙癢,遍身疥癩癮疹,面上游風或如蟲行,紫白癜風,賊風攻注腿腳生瘡。
川烏 白芷 苦參 胡麻 荊芥 防風(各三兩) 白附子 白蒺藜 山梔子 川芎 羌活 當歸 赤芍藥 獨活(各一兩)大楓子(去殼) 地龍 何首烏 威靈仙(各二兩) 蔓荊子(一兩五錢) 烏蛇(一條,好酒浸,煮熟去骨取肉,晒乾或焙)
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茶湯下。
驗方
蒼耳草(于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五更時帶露采搗汁,熬膏作錠子)
取一斤半重鯉魚一尾,剖開連腸入藥在內,以線縫之,用酒二碗,慢火煮乾為度,令患人吃盡魚,不過四五尾即愈。忌鹽百日。
洗法 桃、柳、桑、槐、楮五枝煎濃湯,大缸坐沒頭,浸一日,湯如油為效。
或紫背浮萍煎湯,浸洗。或地骨皮、荊芥、苦參、細辛各五錢,水煎熏洗遍身,血出為效,務要湯寬,浸洗良久方佳。
麻瘋丸 治大麻瘋。
鮮皂角刺二斤,好醋煮九日,晒乾取淨末一斤,番木鱉羊油炙,得法如金色者,淨末八兩,苦參取淨末二兩,紫背浮萍晒乾,取淨末一斤,再用苦參八兩,好酒打糊為丸,每空心日三服,先用蔥頭、薑各二斤搗爛,用麻油熬熟,將新松布包作六七包,先將番木鱉刮去皮毛,碾為末,壯盛者服二分,老弱者服一分,隨每人持藥一包,在病患身上,周身擦過,用青布衫褲襪穿好,綿被蓋緊,睡處不可透風,或生炭火,待大汗後漸漸揭下,乃起近前向火,然後服前藥,自能痊可。如身若炭一般而作癢者,將石菖蒲打碎,煎湯四周遭住,不可漏風,連浴數次,黑皮脫去,平複如故。若一見風,必成癱瘓,最宜謹防,慎之慎之。
潤生丸 治大麻瘋。
人參(不拘多少) 川烏 草烏 白芷 當歸 槐角子 何首烏 枳殼 連翹 海風藤 烏藥 杜仲 桔梗 石楠葉 肉桂(各四兩) 乾薑 白僵蠶 甘草 赤芍藥 升麻 虎骨 防己 白花蛇(酒浸) 乳香 沒藥 沉香(各一兩)
以上各為細末,用麻黃二十斤,去節水煎一日去渣,將汁熬成膏,入藥末和為丸,每丸重五錢。清晨送下一丸,不可見風。此丸能消風順氣。諸般瘋証,可炊t烏Q、草烏,乃諸風之首藥,必先製煉精詳,莫待臨時忙亂。
製川烏、草烏法︰川烏取八錢一枚者佳,二物將米泔好醋各浸一夜,用薑汁火酒調面,將二物包裹在內,慢火煨熟取出,用陰陽瓦焙乾為末,收貯聽用。如逢大証面赤者,宜減。
奪命還真丹 此丹非止治大麻瘋、癲瘋、 瘋、冷瘋、蛤蟆、雞爪、螻蟈諸証,即中風癱瘓,遍身筋骨疼痛,驚癇,口吐涎沫,婦人胎前產後,月經不調,並皆治之。
全蠍 白僵蠶 陳皮 生地 杜仲 蔓荊子 知母 甘菊花 黃連(各一兩) 黃芩熟地 肉桂 枳殼 柴胡 甘草 石膏 大茴香(炒) 防風 白朮 半夏 申洎dd(各二兩) 明天麻 川芎 廣木香 本 白芍藥(各二兩五錢) 人參 菟絲餅(酒浸焙)獨活(各一兩五錢) 北細辛(五錢) 蛤蚧(酥炙一對)
以上俱為末,蜜為丸彈子大,金箔為衣。每用一丸,隨証用引嚼下。一方多犀牛黃 冰片 麝香 地骨皮 中風癱瘓,大麻瘋癲瘋,茶酒任下。遍身筋骨疼痛,不省人事,熱醋下。驚癇口吐涎沫,溫酒下。婦人胎前產後,月經不調,香附湯下。冷風寒濕,黑豆炒焦烹酒下。
清腎愈風湯 治大麻瘋。
荊芥 防風 羌活 獨活 白鮮皮 白芷 蟬蛻 川芎 當歸 威靈仙 生地 何首烏 枳殼 苦參 甘草(各一兩) 茅蒼朮 黃柏 穿山甲 烏藥 石菖蒲(各二兩)金銀花(四兩)
上作十劑,好酒煎服。
白花蛇丸 治大麻瘋
川芎 明天麻 羌活 白附子(炒) 當歸 蔓荊子 獨活 威靈仙 蟬蛻 赤芍藥雷丸 蒼耳子 枳殼 川萆薢 雄黃 石菖蒲 甘草 大楓子 防風 何首烏 烏藥 白僵蠶 牛膝 苦參 皂角(各等分) 白花蛇(一條去皮、骨,酒浸炒。)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
回生奪命神丹 此方能治三十六瘋,十四癩,有起死回生之妙。
羌活 白蒺藜 本 天南星 防風 川續斷 蒼朮 五加皮 獨活 海風藤 白芷 大腹皮 烏藥 仙靈脾 防己 皂角刺 川烏 明天麻 桔梗 北細辛 柴胡蔓荊子 黃芩 川萆薢薄荷 甘松 白芍 大黃(各三兩) 紅花 元參(各七兩) 草烏(四兩) 苦參(二斤)
上用陰陽水各一大桶,浸春五夏三秋七冬九日,煎百沸去渣,加煉蜜一斤,煎成膏如漆。
白朮 胡麻 人參(酒浸,蒸熟,晒乾) 砂仁 礞石(硝 ) 蕤仁(去油,各二兩) 沉香 白茯苓 木香 檀香 降香 安息香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川芎 牛膝 紅花 香蛇(酒浸,焙乾) 血竭 白僵蠶 松脂(煮去苦水) 雲母石 冰片 鵝管石 磁石 肉蓯蓉 原蠶蛾 桑螵蛸(各一兩) 蟾酥 麝香(各五錢) 人牙(炙黃色,五個) 白花蛇(一條,酒浸,去皮,晒乾)
上為末,用前藥膏共搗丸彈子大,朱砂為衣,金箔包裹,年深久遠者服十丸,四五年者服四五丸,一二年者服一二丸。須麻姑酒磨下,隨汗愈。
東華玉髓 凡癱爛敗脫者,非服此藥不能痊愈。
大楓肉(四兩)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二兩) 地龍(七錢) 雄黃(五錢) 珍珠 琥珀 冰片(各三錢) 牛黃(二錢五分) 阿膠(一錢) 麝香(六分)
上為末,楓肉和勻,每服一錢酒下,如便閉加芒硝,內熱者柿餅湯,內寒者花椒湯,虛怯者人參湯下。
順氣搜風接命丹
滑石 牛膝(各一兩五錢) 大楓肉(八兩) 荊芥(一兩) 防風 川芎 當歸 赤芍藥 麻黃(各五錢) 黑山梔 黃芩 連翹 白朮 甘草 薄荷 桔梗 全蠍 蟬蛻 羌活 獨活 胡麻 葛根(各六錢) 石膏(八錢) 人參(二錢五分) 雄黃(一錢五分) 木香(七分五厘) 麝香(五分)
上為末,黃米酒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
蜚龍分師丸
白僵蠶 白花蛇 穿山甲 香蛇 蠶砂 全蠍 鹿角(炒,各一兩) 蜈蚣(五錢) 蟬蛻(二兩)
上為末,每服四分酒下。若此藥加入各方內,無不取效。
守中丸
防風 胡黃連 陳皮 黃芩 天麻 升麻 山梔 荊芥 苦參 連翹(各一兩)牛蒡子 當歸 胡麻 皂角 白蒺藜 蔓荊子(各三兩) 羌活 獨活(各一兩五錢) 甘草 朱砂 白芷(各五錢) 乳香 沒藥 麝香 冰片(各二錢) 牛黃(一錢)
上為末,米糊丸。每服三錢,鹽湯送下。
大麻瘋熏藥
朱砂(三錢) 槐花(二錢) 水銀 鉛皮(各一錢) 銀朱(五分)
先將鉛皮剪碎,收入水銀和各藥為熏條,每日熏臍二次,要吃飽,口含清水,頻頻吐換,以愈為度。
雄漆丸
真漆(一兩,入蟹黃五錢,拌勻晒之,漸漸去浮面上水) 明雄黃 牙皂(各五錢)
和勻為丸,不可見日陰乾。每服三分酒下。
神仙紫菀丸
白花蛇(用酒一碗,浸一宿,去皮、骨晒乾,再入酒內浸,再晒,以酒盡為度。) 甘草 石決明(各一兩) 防風 羌活 細辛 川芎 赤芍藥 獨活 白蒺藜 蒼朮 枇杷葉 白芷 苦參 五加皮 金銀花 天麻 牙皂(各五錢)人參 當歸(各七錢五分) 何首烏 荊芥 威靈仙(各四兩) 白附子 牛蒡子 草烏 石菖蒲 川烏(各二錢二分) 蛇床子 麻黃(各二錢) 木香 沉香(各二錢五分) 乳香 沒藥 胡麻(各一錢) 雄黃 辰砂(各五分) 肉果(一枚) 麝香 定風草(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用大楓子二斤,去殼搗碎,酒拌入罐內,箬紙包口。鍋內重湯煮一夜成膏,入前藥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酒下。
白玉蟾蜍遺方 治麻癢癱瘓,爛攣腫痛危困者,並大麻、雞爪、 曳、螻蟈、冷麻等証,如神。
胡麻 牛膝 木瓜 山梔 黃柏 蒼朮 天麻 五加皮 白蒺藜(各五兩) 海風 藤羌活 苦參 當歸(各三兩) 代赭石(醋 七次) 蘄蛇(各一兩) 蒼耳子 水銀(面包煨) 朱砂(各三錢)
取新鮮大楓子肉二十四兩敲碎,以水二十碗煮至十碗,濾乾入石臼內杵爛,入水銀、朱砂、代赭、蒼耳四味,研至不見水銀星為度。再將楓肉汁打陳米糊丸。每日卯、午、酉各服三錢,或二錢五分,酒下。
煎藥方
大楓肉(一斤) 當歸 防風 荊芥 何首烏 升麻 羌活 獨活 威靈仙 甘草(各四兩) 苦參 藿香 天麻 細辛(各三兩) 川芎 全蠍 血竭 番木鱉(各一兩)
藥分作五十劑,水煎服。若紫雲瘋初起者,加大黃瀉之。若麻瘋用酒隔湯煮,不拘時溫服。
內府藥酒方
甘草 破故紙 蒼朮(各二錢) 何首烏 人參 五加皮 草烏 肉蓯蓉 砂仁 白朮杏仁 當歸 川椒(各一錢七分) 小茴香 牛膝 虎骨 枳殼 半夏 香附 青皮 枸杞子 菟絲子 良薑 木香 濃朴 白扁豆 赤芍 陳皮 枳實 防風 生地黃 熟地 荊芥 天門冬 五味子 麥門冬 三棱 莪朮 檳榔 吳茱萸 桔梗 桑白皮 本(各一錢) 胡桃肉(去皮) 紅棗(去核)白糖(各五兩六錢七分)
上用米燒酒白酒釀各六斤,盛壇內,以絹袋盛藥掛壇內扎緊,放鍋內重湯煮三炷香為度。埋土中七日,出火毒。每服用磁杯頓熱飲之。
再造至寶丹
大楓肉(去遍身風) 白蒺藜(去腸內風) 防風(去肌表風) 苦參(去足風,各二斤) 荊芥(去皮毛風) 胡麻(去五臟風) 當歸(活血,各一斤) 天麻(去麻木,十兩) 黃連(退熱,冷風不用) 烏藥(遍身風,各四兩) 棕灰(去惡血) 雄黃(去毒,各五錢) 海風藤(去手足風) 人參(補氣,各八兩) 官桂(去寒濕,熱風不用) 甘草(各七兩) 天竺黃 檀香根(各二錢) 麝香(通諸竅,一兩)
上為末,米糊丸,酒服。(凡風証五臟各有所因,五死有可治之法,肺經毒盛,眉毛先落,加零陵香、皂角刺各二兩。肝經毒盛,面起紫泡,加何首烏五兩。腎經毒盛,腳底先穿,加血竭二兩。心經毒盛,先損其目,加珠屑一兩。脾經毒盛,遍身瘡癬,加蒼朮八兩。麻木不仁者,冷風也,加天麻蒂一兩。肉死割切不痛,加霹靂二兩。血死則潰爛成膿,加歸尾八兩。筋死則手足脫落,加白僵蠶三兩。骨死則鼻梁崩塌,加骨碎補三兩。凡五死兼見者,大命已絕,雖盧扁再生,不能活矣。)
諸瘋初服開竅方
雄黃 天南星 半夏 川芎 草烏 明天麻 朱砂(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酒下。
四仙丹 治大麻等瘋三十六証,如患者大肉已去者,不治。牛黃一錢,番木鱉四十九枚,去皮,麻油一斤,煎木鱉子三沉三浮,以金色為度,撈起放地上存性
為末,加朱砂一錢,雄黃一錢五分,麝香五分,研細蜜丸如蘿卜子大。初日服一厘,二日服二厘,至十日服一分,十一日仍服一厘至一分止,三白酒送下,宜清晨服,忌風戒色欲葷腥要緊,後服煎藥四五劑,痊愈。
大麻瘋神方
麻黃 鬧陽花 天雄(各一斤) 紫背浮萍(二斤) 當歸(八兩) 明天麻 羌活 防風 白芷 白朮(各一兩) 升麻 枳殼 薄荷 白僵蠶 苦參 威靈仙 防己 皂角針 白蒺藜 大力子 甘草 川黃連(各一兩)
用陰陽水煮半日,去渣熬成膏。
沉香 木香 乳香 沒藥 人參(各一兩) 蟬蛻 火龍 雄黃(各五錢) 麝香(一錢)白花蛇(一條,酒浸去皮、骨,晒乾)
上為末。同前膏和合成餅如圍棋大。每服一餅,火酒化開,煮酒送下,取出臭汗,五六服愈。
獨聖散 用淨嫩片香十斤,將桑柴灰濾汁一缸,用汁煮片香一百沸,傾入清水缸內,拔去苦水,俟堅硬方止,複用灰汁約煮十餘次,以苦澀之味盡為度,陰乾研成極細末。不拘茶水粥內,俱可加服,一日可服七八錢之數,服一料即愈,切戒動氣房勞,謹戒一切動氣生濕有毒之物。
牛黃搜風丸
大楓肉(去油,淨五兩) 陳皮 當歸身 山梔 何首烏 黃芩 白芍藥 黃柏 五靈脂 熟地 白附子 川芎 皂角子 青皮 石菖蒲 烏藥 地骨皮 枳殼 北細辛羌活 川萆薢獨活 連翹 前胡 本(各一兩) 威靈仙 苦參 白僵蠶 人參白朮 防風 血竭 牛膝(各三兩) 白芷 草烏(各五錢) 木香 牛黃(各三錢) 香蛇(一條,酒浸去骨炙)
上為末,米飯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茶送下。若紫塊血瘋者加桃仁、蘇木各二兩,每服五六日表汗一次。忌牛、羊、豬、雞、鵝等有毒及動風果品,遠酒色,戒憂怒,慎寒暑。
黃柏散 治手足皮枯,破則如水窠,或癢如疥癩,並雁來瘋。
胡椒(五錢) 黃柏 黃連 防風(各四錢)大楓肉 枯礬(各二錢) 大茴香 花椒(各三錢) 雄黃 硫黃(各五分) 檳榔(二枚) 斑蝥(十個)潮腦(一錢五分)
上為末,臘豬油調搽,如麻木者亦可擦其癢,搔破擦之則皮自然如舊矣。
大麻瘋神方 肥鴨一隻,餓一日,用赤煉蛇一條切碎,麻黃、羌活各四兩,大附子二兩,麝香一錢,陳米二升,俱為細末,好酒、火酒各一碗拌勻,作三四次與鴨吃,待鴨毛將落殺之,用酒煮爛去骨。
當歸 白花蛇 金銀花(各四兩) 蛇蛻(一兩) 土茯苓(半個) 髮灰 伏龍肝(各五錢)
上為末,和鴨搗勻,加酒和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酒下,半月自愈。
保命丸
苦參(十斤) 草胡麻 當歸 防風 蕪荑 白蒺藜(各五斤) 大楓肉 薄荷葉 土木鱉 荊芥(各二斤) 胡連 銀柴胡(各十二兩)
上為末,水法丸,細茶下。一日服四服,約二合,輕者不過七八升,重者一斗五升,再重者二三斗,痊愈。(如身發多瘡,或生濕毒通身,如蛇皮,或破流血水者,是脾經受毒,加白朮十兩。如手足破傷麻木,遍身發紫塊白瘢癜,滿身肉痛,此胃經受毒,加濃朴十兩。如眉髮脫落,遍身發瘡癬,滿頭面上蠅蟲痕,此肺家受毒,加黃芩十兩。如面起紫泡,身如紫雲朵,四肢先見者,乃肝屬木而有此瘡也。春二三月,秋九十月,各發一次,此肝經受毒,加山梔、連翹各一斤。如腳底先穿,眼淚如珠流者,遍身骨節刺痛,又發血癬如桃花朵者,此心經受毒,加黃連、山梔各一斤。如遍身起紫塊,手足拳攣,口眼歪斜,此腎經受毒,加破故紙十兩。)
如五臟受病,則藏於內,不發於外,多生冷疾,手足如癱瘓軟狀者,加蒼朮、黃柏各八兩,甘草四兩。五臟受風者,加川續斷、何首烏、威靈仙各半斤,遍身浮腫,加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四兩。骨節疼痛,加虎骨三斤。如六腑受病,如紫雲塊似核桃,瘋多由內熱,兩鼻出血,筋脈弛長,四肢無力,行步艱難,加威靈仙、川續斷各八兩,何首烏一斤。人生此患,各受一經,兼二經三經者,此方萬無一失,若六經通遍,五臟先露凶者,不救也。春則地氣融和,萬物發生,加連翹二斤。夏則火旺煩躁,加黃連二斤,薄荷一斤。秋則霧露乍寒乍熱,加白朮一斤,蒼朮二斤。冬則嚴寒地凍,加烏藥二斤。
秘授大麻瘋番木鱉(一兩,酥油潤,三面火炙透黃,不可焦,研末) 麻黃(八兩,大罐煎汁傾出,再煎取汁二升,複用文武火緩緩煎至黃色為妙,研末)
每以製番木鱉末一兩,加麻黃末一錢五分,和研入瓷瓶封貯,勿令泄氣。春夏用三分,秋冬用四五分,好酒調服,以醉為妙。預掃空房一間,四圍勿令透風,俱要遮好。先用布衫一件,青褲一條,以雞子清塗遍裡面,令病患先穿二衣,再將綿被蓋之,方服藥酒,俟出臭汗,方去被換衣,看衣上有蟲數合,無蟲則風從汗解,病出一半,換下衣褲,掘一深潭埋之,勿使人見,以免傳染之患。如不汗透,再服一服,照前謹慎如法,隨服大補湯五劑。看人老少濃薄,病之遠近輕重,不可一例治之。輕者一服,追蟲發汗即愈,重者次第用藥治之,百發百中。
火龍丹 治蛇皮瘋、脫根瘋、魚鱗瘋、漏蹄瘋、核桃瘋。
大黃 辰砂 代赭石(醋炙) 火龍(即死人蛆,橫死者佳)
上為末。先用防風、荊芥煎湯洗浴,然後用熱酒調服三錢,被覆取汗,毒從皮膚內追出後,用雄黃、硫黃、代赭石、花蕊石等分為末,香油調搓。
利瘋丹 (即三生丹)。治蛇皮瘋、鱗癲瘋、 毛瘋。
番木鱉一味,刀刮去皮毛,入麻油內煎至焦黃色為度,取出為末。大瘋發表用之,每服一分,臥時白湯下,須擇無風處,出汗一月,方可起身。
奇數丸 (即苦參丸)。治蛇皮瘋、脫根瘋、 粑漏蹄、冷瘋、雁來瘋。
苦參(六兩) 白蒺藜 防風(各三兩) 牛蒡子 胡麻 當歸 蘄蛇 蔓荊子(各一兩)
共為末,大楓子肉三兩去油,同飯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酒送下。
大消瘋散 治脫根魚鱗、鵝掌 粑、癢瘋、 毛、雞爪瘋。
防風 白蒺藜 荊芥 苦參 胡麻 黃芩 柴胡(各十二兩) 麻黃(八兩) 乳香 沒藥麝香(各三錢) 大楓肉(一斤,去油)
先用一料,除去大楓肉、乳香、沒藥、麝香,勻為十五劑,水煎服,後用全料,不可見火,晒燥為末,酒米煮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三服,酒送下。如病面上重加白芷、海風藤、蟬蛻各四兩,升麻五錢;四肢重者,加羌活、獨活各四兩;口眼歪斜,加白僵蠶四兩;服此丸須用細辛、蒼耳、馬鞭草煎湯洗浴,避風取汗為妙。
一粒金丹 治魚鱗刺瘋、 曳瘋。
白膠香(三兩五錢) 京墨 紫背浮萍 阿膠(各二兩五錢) 五靈脂 草烏(炒,各二兩)番木鱉(五錢) 當歸 乳香 沒藥(各七分五厘) 地龍 麝香(各二分五厘)
上為末,用麻黃二兩煎汁,煮大米飯為丸如龍眼核大,朱砂為衣,酒送下。如有黑汗從腳底心出為驗。
珍寶三生丹 治邪昧半肢、軟癱 瘋。
火麻仁 大黃 山萸肉 山藥 菟絲子 枳殼(炒) 檳榔 牛膝(各三兩) 郁李仁 車前子 獨活(各三兩五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茶酒任下。
疏風散 治邪昧壁泥、 粑蟲瘋、水熱血瘋。
薄荷 羌活 獨活 荊芥(各三錢) 葛根 黃柏(各七錢) 苦參(五錢) 牛蒡子 山梔 何首烏 人參(各一錢) 白僵蠶 防風 白鮮皮 黃連 蔓荊子 連翹 明天麻 黃芩(各五分) 威靈仙 白蒺藜(各八分) 全蠍 白芷 甘草 仙靈脾(人虛,五分)
先用酒煎服二十劑,後用水煎服,服後飲酒盡量,至百劑,四月之後,病必痊愈。再照前藥加十倍為末,加乳香、沒藥、沉香、血竭各一兩,牛黃、冰片各一錢,麝香三錢,用苡仁米為末,酒煮糊丸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百丸,溫酒下。兼治壁泥瘋。
正陽丹 治血瘋、鵝掌血痺、半肢軟癱、癢瘋、冷瘋、蛤蟆瘋。
苦參(一斤,酒漿薑汁各浸一夜,晒乾) 人參(八兩,酒漿浸晒) 白蒺藜 犀角 石楠枝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紅花(各二兩) 白僵蠶(炒,一兩五錢) 甘草(五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茶酒任下,一日三服。
小棗丹 治鵝掌疹瘋。
防風 白僵蠶 荊芥 何首烏 全蠍 蔓荊子 羌活 牛蒡子 獨活 威靈仙 黃芩 赤芍藥 生地 大楓肉 大黃 苦參(各二兩) 薄荷 枸杞子 明天麻 天南星(各一兩) 柏枝 山梔(各四兩) 甘草(五錢) 兩頭尖(重一錢一個) 白朮(一斤)
上為末,棗肉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薄荷湯送下。
黑光湯 治鵝掌瘋。
千里光(一大把) 蒼朮苗(一中把) 朝東牆頭草(一小把)
上三味同水入罐內,絹帛包裹,勿令泄氣,煮百沸,先用麝香擦患處,後以藥熏之,二三次即愈。
鵝掌瘋 皂礬 為末,牛油調搽手,火烘三四次,即愈。
又方 白酒漿塗手,以柏枝燒火烘乾,又塗又烘,四五日即好。
神仙換骨丹 治鼓槌軟癱瘋。
大黃 白芷 槐花 川芎 防風(各一兩) 乳香 沒藥 木香 沉香(各三錢) 蒼朮(二兩) 草烏(半生半煨) 北細辛 苦參(各一兩五錢) 麝香(五分) 紫背浮萍(三兩)
上為末,麻黃煎膏加煉蜜為丸重二錢,朱砂為衣,每服一丸,或酒或蔥湯磨服。
棗靈丹 治鼓槌白癜熱瘋。
大楓肉 胡麻仁(各四兩) 苦參 荊芥 防風 海風藤 何首烏 牛蒡子(各二兩)桔梗 檳榔 兩頭尖 烏藥 白蒺藜 石膏 白僵蠶 滑石 石菖蒲 甘草 明天麻木通 甘枸杞 山梔 甘菊花 薄荷 天花粉 芒硝 威靈仙 葶藶 廣木香 黃柏 車前子 羌活 陳皮 白朮 濃朴 柴胡 本 遠志 麻黃 蟬蛻 血竭 乳香 沒藥 青皮 胡黃連(各一兩) 川黃連 辛夷 花蕊石 麝香 梧桐淚 冰片(各五錢) 牛黃(一錢)
上為末,棗肉丸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春用滾湯,夏用茶,秋用鹽湯,冬用酒服。
獨聖散 治鼓槌瘋。
川烏重八錢者一枚為末,每服二錢,用蔥頭七個,酒一碗煎濃服,或者服一錢,先用後方洗浴,然後服藥取汗。切宜避風,慎之。
洗浴藥方
防風 馬鞭草 苦參 金銀花 荊芥 遍地香 紫蘇 天花粉 澤蘭
煎湯洗浴,務須四圍周密,不可透風,要緊。
治脫眉方
防風 荊芥 蟬蛻 白芷 明天麻 何首烏 羌活(各八兩) 大黃 牛蒡子(各六兩) 大楓肉(四兩)
上為末,眼赤者加甘菊花一兩,眼痛者減大楓肉三兩,加全蠍七錢,蜜丸酒下。
乳香搜風丸 治血痺 粑,痛瘋半肢, 毛泥壁,水冷瘋,漏蹄雁來雞爪瘋。
升麻 牛蒡子 胡麻 白鮮皮 連翹 草 苦參 桑寄生 當歸 懷生地 秦艽 枸杞子 檳榔 何首烏(各四兩) 鱉甲(一個,重一兩佳) 凌霄花 川芎 大楓肉(去油,同川烏煮) 防己(各一兩) 虎脛骨(酥炙) 陳皮 牛膝 甘菊花 紫草 海風藤 木瓜(各二兩) 杜仲(一兩二錢) 甘草(一兩五錢) 白芷(一兩二錢) 薏苡仁(六兩) 芝麻(二合) 乳香(三斤,用河水添換煮四五次為度。又用川烏十兩搗碎,煎汁一缽,入 乳香煮至汁乾為度。再用防風、石菖蒲、荊芥、蒼朮各四兩,煎汁一缽,入乳香煮至汁盡為度。又用石菖蒲四斤,搗汁一缽,入乳香煮乾為末,每製乳香一斤,配藥一斗。)
用鮮皂角刺三斤搗碎,水煎去渣熬成膏,入前藥搗丸桐子大。初服一錢五分,三日後服二錢,又三日服二錢五分,再三日服三錢為止。服至二十日,伸指酸麻,一月後容顏光潔,服至百日而愈。
大定風丸 治痛瘋 毛、歷節瘋。
蒼朮(八兩) 草烏(三兩) 杏仁 川烏 白芷 半夏(各四兩)
上藥用生薑二斤,蔥一斤,取汁拌勻,以薑蔥渣一半鋪瓶底,將藥裝瓶內,瓶上又將渣一半蓋上,埋土內,春五夏三秋七冬九日取出,晒乾為末,外加猴薑、牛膝、紅花末各二兩,當歸、萆薢根末各四兩,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茶酒任下,一日三服。
麻黃飲 治痛瘋。
石蠶 海風藤 秦艽 地蘇木 麻黃 五加皮(各一兩) 熟地 下山虎(各八錢)
用好酒一大壺煮一大炷香,出火毒,每次量情溫服,至第四日須任情一醉,用後愈風湯洗浴,發表出汗一次。汗後以粥補之,再服數日,又表一次,務要表三四次為妙。切宜避風,要緊。
愈風湯
蒼朮 陳皮 甘草 防風 皮硝 苦參 瓦松 胡麻仁 紫背浮萍(各等分) 煎湯洗浴。
芎朮丹 治痛瘋、半肢軟癱、泥壁瘋、遍身瘋氣及凍風、起身不得,一服痊愈。
川芎 枳殼 甘草 白茯苓 桔梗(各三錢五分)烏藥 蒼朮 威靈仙 陳皮 羌活 白芷 當歸 黃芩 蒼耳子 秦艽 白朮 杜仲 熟地 香附 海風藤 牛膝 木瓜 防風 紅花 苡仁 荊芥(各五錢) 川烏 草烏(各一錢) 白花蛇(一寸)
上藥用麻袋盛好,放酒壇內封固,隔湯煮半日許,候透埋土中一日夜出火毒。每日不拘時飲一茶杯,服盡即好,不用加減。
四磨丹 治癲瘋、 曳瘋。
鬧揚花(酒拌,九蒸九晒) 敗龜板( ,各三兩)蒼耳子(炒,八兩) 番木鱉(四十九粒,酥煮三沉三浮為度)
上各為末和勻。入筒內掛當風處七日,初服五分,三四日六分,漸加至一錢,空心熱酒調服。
驅邪安神丸 治癲瘋、半肢、 毛、歷節瘋。
秦艽 桑寄生(不見火,搗末) 茯神 川續斷(酒炒) 遠志 海風藤 蒼朮(去粗皮,米泔浸) 製半夏(各四兩) 熟地(酒煮晒乾,八兩) 膽南星 防風 甘枸杞(酒熏) 杜仲(鹽水炒) 川萆薢(酒炒,另搗) 牛膝(酒炒) 防己(各三兩) 肉桂 川烏(童便製) 草烏(童便製) 黃柏(酒炒) 甘草(炙,一兩) 何首烏(重一斤一枚者,黑豆煮晒)
上為細末。用鮮石菖蒲十斤,去苗搗汁,拌前藥末。不可太濕,晒乾複磨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日二服,白湯送下百丸。
救苦回生丹 治半肢 毛、歷節蠱瘋。
乳香 沒藥 川芎(各一兩五錢) 五靈脂 楓香 自然銅(醋 ) 松脂 威靈仙(各一兩)荊芥 苦參 白芷(各一兩二錢) 鬧揚花(蒸熟) 地龍(去泥) 虎骨(炙) 天麻 全蠍 草烏 京墨(各五錢) 黑豆(炒二合) 紫荊皮 白僵蠶(各六錢) 番木鱉(三十個) 冰片(三分) 麝香(五分)
上為末,米糊為丸龍眼大,辰砂為衣,金箔裹。薄荷湯磨服一丸,昏迷而病愈。婦人血暈經閉,胎衣不下,炒黑豆淋酒磨服一丸,神效。
散 治軟癱瘋,並風氣攻沖,遍身疼痛,不能起床。
蒼耳子 草 胡桃肉(各二兩) 金銀花 五加皮 地骨皮 防風 海風藤(各一兩) 當歸(五錢) 紅花(二錢)
上用三白酒一壇,將前藥用絹包好,貯壇內,隔湯煮,令透冷一日,每空心服一盅,三四日後服盅半,酒乾病愈。
清氣飲 治紫雲瘋。
麻黃(去節) 紫荊皮 荊芥 海風藤 防風 明天麻 羌活 桑白皮 辛夷 牛蒡子 檳榔(各二兩) 北細辛 桔梗 乳香 沒藥 升麻(各一兩) 白鮮皮 金銀花 牡丹皮 黃柏 生地 苦參(各四兩) 大楓肉(去油) 白芷(各三兩)
上藥用火酒一大壇,浸三日,每飲一小杯,不可大醉,終日勿絕酒氣。服酒前先用後藥煎湯洗浴。
洗浴藥方
苦參 蛇床子 蒼朮 千里光 白芷 劉寄奴 大黃 番木鱉(搗研) 防風 白僵蠶 烏藥 白鮮皮(各等分)
用水一桶,煎去十分之三,取湯洗浴,必得汗出而止,切勿透風,浴後飲藥酒溫睡至四五日後,又浴一次,再五日後又浴一次,酒到病除,皮膚顏色如故,飲酒將半,兼服大補氣血丸藥,致腠理固密,永絕此患。
護元丹 治乾瘋、白癜瘋。
防風 白鮮皮 麻黃 大楓肉(去油) 當歸 牡丹皮 山藥 菟絲子 牛膝 川續斷 黃柏 黃耆(各二兩) 澤瀉 白茯苓 黃芩 廣桂枝 乳香 紫荊皮 沒藥 知母白芷 荊芥(各一兩) 熟地(四兩) 胡麻(四合)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先用愈風湯洗浴,切忌避風。食後暖酒送下百丸,即睡取汗。隔五日取汗一次,三次即愈。
小棗丹 治刺瘋。
防風 白僵蠶 荊芥 何首烏 全蠍 蔓荊子 苦參 威靈仙 黃芩 牛蒡子 大黃 赤芍藥 生地 大楓肉 羌活 獨活(各二兩) 白朮(一斤) 兩頭尖(重一錢一頭) 扁柏枝 山梔(各四兩) 甘草(五錢) 薄荷 甘枸杞 明天麻 天南星(各一兩)
上為末,棗肉為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薄荷湯下。
玉樞丹 治白癜疹瘋。
苦參 當歸 元參 荊芥 蒼朮(各八兩) 羌活 烏藥 胡麻 本 蒼耳子 川芎 獨活 白芷 白蒺藜 防風 大楓肉 甘草 麻黃 紅花 牛蒡子 天麻 白僵蠶 琉璃( 灰) 海風藤 薄荷 元胡索 秋石 夏枯草 犀角 旱蓮草 虎骨 血竭 柴胡 蘇木 蟬蛻(各二兩) 牛黃(一錢) 麝香(二錢) 廣木香 沉香 檀香 乳香 沒藥 仙靈脾(各一兩五錢) 桑螵蛸 蕤仁 大黃 桔梗 貝母 烏藥 半夏(各一兩)
上為末,將粗藥頭煎汁煮米糊丸桐子大。朱砂為衣。用黃芩、大黃、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連翹、黃柏、桔梗、荊芥、當歸、山梔、木通、甘草、半夏、紫蘇、薄荷、升麻、川芎、麻黃、烏藥等味,煎汁送下百丸,或酒下,朝夕服。避風要緊。
冷瘋方 蒼斑香豆一斗,胡桃肉四斤,連殼敲碎,火酒十斤,共入壇內浸五七日,每用一大盅,飯上蒸,不時服,藥到病除。
神效追瘋丸 治蛤蟆瘋、熱疙瘩瘋。
苦參(六兩) 大楓肉(四兩) 荊芥(二兩五錢) 麻黃 當歸 羌活 白朮(各五錢) 黃芩 白芍 川芎 白僵蠶 人參 白蒺藜 胡麻 防風(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二錢二分) 麝香(四分)
為末,酒煮黃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
斑龍八師丹 治螻蟈瘋。
威靈仙 蒼朮 透骨草 川烏 草烏(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酒服取汗。避風要緊。
麻黃散 治漏蹄瘋。
乳香 沒藥 黃柏 麻黃根 萬年灰(即陳鍛石) 水龍骨(各等分)
上為末摻之,貼夾紙膏,收其毒水。
治瘋爛瘡
枯礬(四兩) 花椒(三兩) 蛇床子(二兩) 白砒 硫黃(各一兩) 生礬(五錢)
研如泥,豬油調搽患處。
治癢塊方
蒼耳子 大楓肉 硫黃 潮腦 雄黃(各二錢)
用芝麻一合,炒黑和研如泥,生布包藥,擦之,無塊處不可擦。
治瘋癬癩神方(顧玉書)
防風 小青皮(打碎) 直僵蠶(炒去絲) 白鮮皮 羌活(各五錢) 鑽地風 當歸 刺蒺藜(各一兩) 荊芥 威靈仙 蟬蛻(各三錢) 製天麻(二錢五分) 土荊皮(三錢五分)
火酒五斤,浸五日,每日飲一二杯,外用後方浸酒搓之,其癩自愈,經驗多人。
地黃根(八兩) 荊芥 白鳳仙花(各四兩) 木鱉子 公檳榔(各三十個) 白砒 雄黃 潮腦(各一兩) 白芷 白芨(各一兩五錢) 沉香(研細,二錢) 麝香(一錢) 母丁香(五錢) 防風(六兩)
火酒十斤,共入壇內封固,浸七日搓之。
治癩奇方
土荊皮(一斤) 白芨 尖檳榔 白芷(各一兩) 研細搽三天。
土荊皮(一斤) 白芨 尖檳榔 白芷 蛇床子(各一兩) 胡椒 枯白礬(各五錢)
研細搽三天。
土荊皮(一斤) 白芨 尖檳榔 白芷 蛇床子(各一兩) 胡椒 枯白礬(各五錢) 白砒(三錢) 麝香(一錢)
研細搽三天,以上三次,計搓九日,俱用好醋調,清晨搓上,晚上以豆腐漿水洗去過夜,次早又搓,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