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征 |
|
小兒腸胃受傷,變生諸証,以疳証為最劇,亦最為複雜難治。推其起因,實由初生調護無方,其後飲食失節所致。一由小兒一面吃乳,一面恣食肥甘,積郁既久,熱傷腸胃;一由小兒食不運化,積久生蟲,蟲既內生,雖能食而不肥;一由小兒數歲,猶戀乳食,生養不足,脾胃之氣暗耗;一由小兒吐瀉之後,妄施攻伐之藥,津液枯竭,腸胃疲憊;一由乳母喜怒失常,飲食乖度,或交合之後以乳哺兒,均足致此。疳証之初起,常現身體發熱、面黃肌瘦之象,及時治之,十愈八九;其已成者,多見頭皮光急,毛髮焦稀,腮縮鼻乾,口饞唇白,兩眼昏爛,揉鼻 眉,脊聳體黃,斗牙咬甲,焦渴自汗,尿濁瀉酸,腹脹腸鳴,癖結潮熱,酷嗜瓜果、鹹酸、炭、米、泥土等物,諸般証狀,此時按証施治,亦可十愈六七。若因循坐誤,或治失其法,則生生之氣日薄,未有不由重而危,由危而不救者。或日在大人為癆,在小兒為疳,疳者乾也,明為精血敗竭之病,故疳之一証,其造因雖為腸胃受傷,而其流所及,變化無窮,若病至腳指觸物不知痛,手足垂 無力,身無暖氣,瀉青涎或沫不止,項筋舒展無力者,均屬不治。茲將疳之類別如五疳、疳積、雜疳各証,條列於後。
一、五疳
疳証名目繁多,而治法總不離乎脾胃。曰五疳者,有心疳、脾疳、肝疳、肺疳、腎疳等症,其病狀雖間有出入,而其源初無大異也,心疳者,多見身體壯熱,面赤唇紅,口舌生瘡,胸膈煩悶,口渴飲冷,喜眠於地,下痢膿血,時有盜汗、嚙齒、虛驚等狀;脾疳者,多見面色痿黃,頭大項小,喘促氣粗,多啼咳逆,困倦喜睡,乳食懶進,目生白膜,唇赤發焦,口鼻常乾,胸膈壅滿,喜暗憎明,晝涼夜熱,口渴引飲,腹脹腳弱,吐逆乏力,水穀不消,泄下酸臭,喜食泥土,合面覆臥等狀;肝疳者,多見搖頭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臥,面色青黃,發竦頭焦,筋青腦熱,周身瘡癬,腹中積聚,膈上伏熱,痰涎壅塞,下利頻仍,或下鮮血,或下青苔,若肝風入目,則赤腫翳生,眵淚爛眶,昏暗雀盲,痛癢揉擦等狀;肺疳者,多見咳嗽氣逆,皮毛乾焦 ,多涕時啼,咽喉不利,壯熱憎寒,唇邊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口有腥氣,面色 白,手足枯細,皮膚起粟,腸胃不和,頻頻泄利,鼻下生瘡等症;腎疳者,多見肌骨消瘦,齒齦生瘡,寒熱時作,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遍身瘡疥,喜臥冷地,乳食減少,瀉利頻仍,肛門潰爛,或生濕瘡,牙縫潰爛,傳為走馬疳等狀。茲將其治法述下。
二、五疳之治法
疳証之治法,初起宜健脾消積,清熱殺蟲,及其已成,體實者宜正本清源,先用攻下殺蟲之劑,後用培本養元之法,體虛者宜攻補兼施,慎用峻利之藥,此中消息,則寒熱之辨別,以及虛多實少、實多虛少之分,尤宜詳察。大概健運以扶持脾胃之劑,宜用白朮、雞內金、豆蔻、木香、砂仁之類;消積之劑,宜用莪朮、三棱、檳榔、濃朴、麥芽、神曲之類;清熱之劑,宜用川黃連、胡黃連、淡芩、青皮、柴胡之類;殺蟲之劑,宜使君子、蕪荑、川楝子、蘆薈之類;補益之劑,宜人參、潞黨、山藥、扁豆、蓮心、生地、熟地、萸肉、當歸、阿膠之類。通治之方有集聖丸加減、五疳保童丸、五疳消積丸、萬應丸之屬。至於心、脾、肝、肺、腎五疳,各因腸胃受傷,脾運不健,而致五臟交受其病,兼病於心者,即謂之心疳,治宜安神丸以治心,異功散以補脾,余如張渙參黃丹及真珠散、茯苓丸、茯神湯、桃花丸,均可酌用。大凡心經有實熱之見象者宜酌加黃連、犀角、羚羊、牛黃、天竺黃之類;心經有虛熱之見象者,宜加茯神、遠志、棗仁、玄參、人參之類。心疳而至驚啼口渴,嗜食辛味,耳邊有脈,舌下有黑靨者不治。兼病於脾者,謂之脾疳,治宜四味肥兒丸以治疳,五味異功散以養脾,余如錢氏益黃散、參苓白朮散、神效換肌丸、大胡黃連丸、蘆薈丸、張渙木香散均可酌用。大凡脾經有熱者,宜加黃連、地黃、三棱、莪朮之類;脾經有濕者,宜加半夏、白朮、陳皮、苡米、甘遂、商陸之類;脾氣虛寒者,宜加於朮、補骨脂、乾薑、肉豆蔻、肉桂之類。脾疳而至腹大如鼓,唇無血色,人中平滿,下痢無度者不治。兼病於肝者,謂之肝疳,治宜地黃丸, 歸湯、天麻丸、生熟地黃湯、熊膽天麻丹、蘆薈丸均可酌用。大凡肝經有實熱之見象者,宜加龍膽草、菊花、柴胡、連翹、梔子、青皮、白芍之類;肝經有虛熱之見象者,宜加川芎、天麻、熟地、牡蠣、龍骨、萸肉、五味之類。肝疳而至目有青脈,左脅硬痛,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氣者不治。兼病於肺者,謂之肺疳,治宜先用地黃清肺飲以治肺,次用益氣丸以補肺,余如益黃散、化 丸、補肺散、張渙麝香丹、阿膠散、胡黃連丸之類,均可酌用。大凡肺經有熱者宜加桑皮、桔梗、前胡、鮮生地、竹茹、竹瀝、麻黃、杏仁之類;肺氣虛寒者,宜加人參、黃耆、黨參、麥冬、山藥、熟地之類。肺疳而至頻瀉白沫,身有黑斑如粟米大者不治。兼病於腎者,謂之腎疳,治宜錢氏地黃丸或生脈散多加黃 以調肺,余如調元散、九味地黃丸、張渙熊膽散之類,均可酌用。大凡腎經有熱者,宜加車前、茯苓、澤瀉、通草、豬苓、木通、黃柏之類;腎氣虛寒者,宜加附子、熟地、山萸肉、胡盧巴、巴戟、黃 之類。腎疳而至嗜食酸鹹,飲水無度,小便如乳,牙齒青黑,耳腦乾燥,肩聳骨枯者不治。此五疳証治之一斑也。
三、疳積
疳積者,因疳而成積也。夫疳証之遠源,起於腸胃之受傷,腸胃既傷,食不易化於是乎成積至易。動輒成積,疳証非但有難愈之望,抑且有加重之勢,是故疳積一証,為患亦深,輕治之則積不能行,重攻之則每致泄瀉,或變化為疳痢,或變化為疳脹,身體益瘦,脾胃益疲,亦可積漸以成不治,故非可忽視也。疳積之証狀,面色青黃,身瘦脘脹,發立身熱,腹中微痛,疳痢則瀉痢赤白,或青色如凍,日久不愈,腹痛或脹。疳脹則身體日瘦,腹大不行,發豎發熱,氣短而急。之數証者,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稍不中病,即無益而反增其害。茲將其治法述下。
四、疳積之治法
疳積成於運化不良,故治法宜化積行滯而不傷其正,積重者雖宜峻攻,然宜佐以保脾胃之藥,造積滯既下仍宜常服健脾扶胃之藥,俾食不再停積不再聚,方可有效,否則徒事攻伐,則旋行旋積,固無濟于事也。通治方宜先用勻氣散或醒脾散調補,後用青金丹取下疳積,並宜常服保童丸、醒脾散或疳積散之屬。疳痢由積聚腐化,腸中受病益深而致,治宜先以殺蟲行滯,次則保養脾胃,滯未全行,礙難兜塞,通治方有青黛散、殺疳丸、肉豆蔻丸、蕪荑丸、白龍骨丸等。痢行無度者,《簡易方》用樗根白皮、倉粳米、蔥白、甘草、豆豉煮服極妥;腹痛不已者,宜白朮散或胡黃連丸,《秘方》有用龍眼肉一枚,包入苦參子七粒,日日吞之,治疳痢有效,再以保脾胃之品加而用之,尤為妥善。疳脹由積滯既久,濁氣凝聚,因而成脹,治宜行氣化滯,溫中去積,通治方有肥兒丸、六神丸、褐丸、五疳保童丸、肥氣丸、分氣飲等,但方藥中有攻伐過峻者,宜慎用之,或一用即止。初起以胡黃連二錢,阿魏一兩,神曲、黃連各二錢,麝香一錢,為末,每服少許,白朮湯送下,亦妥。
五、諸疳
小兒疳証之重要者為五疳疳積,然有因疳病之後,發為其他合並之病者,以病狀之互異,或部位之不同,遂有種種之名稱。至論其治法,固與五疳等無大差別也。合而並之,固屬一類,惟進一層言之。昔人既為之特立一名,則於治法方面,亦屬不厭求詳之意,立意既屬可取,方亦未可偏廢,爰特摘錄蛔疳、脊疳、乾疳、內疳、口齒疳、鼻疳、眼疳、腦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癖病等諸疳逐條述之,以便治疳者得為鄭重之考查。
六、諸疳之治法
附方
蘆薈(酒蒸) 五靈脂(洗淨泥砂,微炒) 夜明砂(炒) 廣皮(酒炒) 青皮(醋炒) 蓬莪朮(煨) 使君子肉(煨) 木香 川芎 當歸 砂仁(酒炒。各二錢)潞黨參 川連(薑汁炒) 乾蟾蜍(酥炙。各三錢)
上為細末,公豬膽二枚取汁和藥,粟米糊丸龍眼大,米飲化服。
切牙舒舌,舌上生瘡,愛飲冷水,唇紅面白,喜伏地臥,此心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川芎、木香六味,加生地、茯苓、膽星各二錢,辰砂、甘草各一錢。
面青,目生白膜,泄瀉夾水或青色,此肝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廣皮、木香,加膽星、甘草、梔子仁、防風、天麻、蟬蛻各二錢。青黛錢半,
食泥土冷物,面身俱黃,發稀作穗,頭大項小,腹脹腳弱,泄瀉肌瘦,晝涼夜熱,不思飲食,此脾疳也,專用本方。
鼻下赤爛,手足枯細,口中腥臭,右腮 白喘嗽,此肺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川芎、木香,加桑皮、桔梗、蘇葉、阿膠、炙甘草各二錢。
耳內外生瘡,腳如鶴膝,頭縫不合,或齒鼻爛變成牙疳,此腎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木香、五靈脂,加熟地、茯苓、山藥、萸肉各二錢。久瀉不止,胃虛成疳,本方去蘆薈、五靈脂,加茯苓、冬瓜、肉果、訶子各二錢,黨參倍用。
久痢不止,脾虛成疳,本方去蓬莪朮、蘆薈、青皮、五靈脂,加訶子、蓮肉各三錢。
久瘧不止,脾虛成疳,本方去蘆薈、五靈脂,加黃 、鱉甲、柴胡、製半夏、神曲各三錢,黨參倍用。
食積成疳,形瘦腹緊潮熱,見生人則哭,本方去蘆薈、五靈脂,加黃 、茯苓、冬朮、製濃朴、製半夏、枳實、神曲、麥芽、三棱、鱉甲各二錢。
腦疳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加羌活、防風、膽星、甘草、升麻各二錢。脊疳、蛔疳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當歸、川芎,加苦楝皮、貫眾、蕪荑、檳榔各二錢。
丁奚疳、哺露疳專用本方。無辜疳本方去蓬莪朮、砂仁、五靈脂,加黃 、鱉甲、檳榔各二錢。
使君子肉(一半炒一半生)
每當夏季伏日,令小兒服使君子肉,一歲一生一熟,至七歲則服七生七熟,每年三伏,共服三次,則小兒無疳積之患。且使君子健脾殺蟲,性質和平,無病有病,均可服用,洵妥法也(惟食後忌飲熱湯,否則或呃逆或作瀉,然亦無大害)。
青黛 苦楝根皮 夜明砂(布裹洗) 五倍子 蘆薈 黃連 龍膽草 白蕪荑仁 乾蟾(酥炙去皮。各一分) 麝香(少許) 蟬蛻(去嘴爪土) 豬膽(五個,拌諸藥焙)
研為末,水煮粟米糊和丸,如麻子大,一歲兒每服三丸,不拘時米飲送下,每日三次。忌食豬肉。
川黃連 蕪荑 龍膽草(各三錢) 焦麥芽 山楂肉 廣陳皮 神曲(炒焦。各一兩)
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二三錢,熟湯送下。
檳榔(一兩) 三棱(醋炒) 蓬莪朮(醋炒) 陳皮(麩炒黃色) 橘紅 雷丸 干漆(炒煙盡) 使君子肉 麥 面(炒) 神曲(炒黃色。各五錢) 蕪荑(二錢五分) 高良薑(陳壁土炒) 縮砂仁(去殼。各二錢) 鶴虱(微炒) 木香(不見火)胡黃連(炒) 甘草(炙。各三錢)
共研細末,醋打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時淡薑湯送下。
麥冬(去心,焙) 馬牙硝 茯苓 山藥 寒水石 甘草(各五錢) 朱砂(飛,一兩) 龍腦(二分)
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陳皮
人參 胡黃連(各一兩) 干蠍(二十一個) 天漿子(乾者,微炒,十四個)天竺黃(五錢) 青黛 朱砂(各一分) 龍腦(一錢)
研為細末,拌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人參湯送下。
真珍末 麥冬(去心) 茯神(各五錢) 天竹黃 胡黃連 羚羊角屑 川大黃(炒) 當歸(微炒) 犀角屑(各三錢) 牛黃 雄黃(各一錢) 朱砂 甘草(炙。各二錢) 金箔 銀箔(各五十片) 麝香(少許)
共和勻為散,每服五分,茵陳煎湯調下。
赤苓 茯神 蘆薈 琥珀 黃連(各三錢) 鉤藤皮 遠志肉(薑製焙乾) 蝦蟆灰(各二錢) 石菖蒲(一錢) 麝香(少許)
研為末,粟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
茯神(一兩) 人參 當歸(酒洗。各五錢) 甘草(炙,二錢)
清水煎服。
寒水石(一兩,炭火燒熱,研為細末) 朱砂(飛,五分)
和勻,水浸蒸餅(見第三章第五節第三十一方)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冷水送下。
黃連(炒) 蕪荑 神曲(炒) 麥芽(炒。各等分)
研為末,水煎米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
陳橘皮 青橘皮 訶子肉(煨) 甘草(炙。各五錢) 丁香(二錢)
研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清水煎服。
人參 茯苓 于朮 山藥 石蓮肉 白扁豆 桔梗 砂仁 薏苡仁 甘草 一方有陳皮、神曲,無桔梗。
川黃連(炒) 鱉甲(酒炙) 肉豆蔻(煨) 使君子(面裹煨) 神曲(炒) 麥芽(炒。各五錢) 訶子肉(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
研為末,丸如芥子大,每服二三錢,米湯送下。
胡黃連 黃連 苦楝子(各一錢) 白蕪荑(五錢) 蟾頭(燒存性研,一分) 麝香(另研,一錢) 青黛(另研,一錢五分) 蘆薈(另研,一分)
先將前四味研為細末,豬膽汁和丸如胡桃大,中置巴豆仁一枚,外用油紙裹之,同米一升許蒸,至米熟為度,再入後四味,少加曲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
蘆薈 麝香 朱砂(水飛。各一錢) 乾蝦蟆(一兩,同皂莢燒存性) 青黛(二錢五分) 大皂角(去皮弦子,一兩)
共研末,令勻,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二十丸。
南木香(銼) 肉豆蔻(去殼。各一兩) 乾蟾(酥炙,二個) 胡黃連 使君子(去殼) 五靈脂(各一兩) 巴豆(七個) 麝香(一分)
研為細末,拌勻,滴水於石臼中,搗一二百下,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至三丸。
熟地黃(洗焙,八錢) 澤瀉(洗,二錢) 牡丹皮(去心) 白茯苓(各三錢)山茱萸肉 牛膝 鹿茸(酥炙) 山藥(各四錢)
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黃耆(蜜水塗炙,一兩) 全當歸(酒洗焙) 白芍 川芎(各五錢) 甘草(炙,三錢)
每服二錢,清水煎服。
天麻 青黛 川黃 五靈脂 夜明砂(微炒) 川芎 蘆薈(各二錢)龍膽草 防風 蟬蛻(去足,各一錢五分)全蠍(焙,二枚) 麝香(少許) 乾蟾頭(炙焦,三錢)
研為細末,豬膽汁浸糕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
生地 熟地(各五錢) 川芎 赤苓 枳殼(炒) 杏仁(水浸,去皮尖)川黃連 半夏曲 天麻 地骨皮 甘草(炙) 當歸(各二錢五分)
銼散,每服二錢,加生薑三片,黑豆十五粒,清水煎服。
熊膽 天麻 羌活 蟬蛻 使君子(去殼) 胡黃連(各一兩) 蘆薈 乾蟾(酥炙黃。各五錢)
搗籮為細末,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
蘆薈 胡黃連 黃連(炒焦) 木香 白蕪荑(炒) 青皮(各五錢) 當歸茯苓 陳皮(各一兩五錢) 甘草(炙,七錢)
共研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生地黃 紫蘇 北前胡 防風 赤苓 黃芩 當歸 天冬(去心) 連翹 桔梗 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桑白皮(炒,五錢)
銼散,每服二錢。
人參 麥冬(各七錢) 陳皮 甘草(炙。各五錢) 五味子(二十一粒)
研為細末,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
蕪荑 蘆薈 青黛 川芎 白芷梢 胡黃連 蝦蟆灰(各等分)
研為末,豬膽汁浸粉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
阿膠(一兩五錢,銼炒) 白茯苓 馬兜鈴 糯米(各五錢) 甘草(炙,四錢) 杏仁(二十一粒,湯泡去皮尖)
研為末,每服二錢,清水煎服。
胡黃連(一兩) 半夏(五錢) 蘇子(微炒) 五味子(各一分) 乾蟾(一枚,塗酥炙微黃色) 麝香(細研) 蘆薈(細研) 朱砂(細研。各一分)
先以前五味搗籮為細末,次入後三味,共作一處,拌勻,棗肉和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
阿膠(一兩五錢,麩炒成珠) 牛蒡子(炒香) 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馬兜鈴(焙,五錢) 杏仁(去皮尖麩炒,七個) 糯米(一兩) 加生黃 (五錢)
研為末,每服一兩,小兒一二錢。
胡黃連 當歸 訶子皮 木香(各五錢) 青橘皮 蘇子 杏仁(炒微黃。各一分) 麝香(一錢,研入)
研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小兒三歲以下,每服三丸,粥飲送下。
人參(五錢) 麥冬(去心,三錢) 五味子(二錢)
長流水煎,不拘時溫服。
熟地黃(四錢五分) 赤苓 山茱萸肉 川楝子 當歸 川芎 丹皮 山藥 使君子肉
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熊膽(細研) 莨菪子(炒令微黑) 蝦蟆灰 白礬(各五錢) 生硫黃 麝香(細研) 雄黃(細研) 蘆薈(細研。各一分)
研為末,拌勻,再研為細末,每服一字,荊芥煎湯調下,如有瘡處,宜薄敷之,如鼻癢,取少許吹入,一日二三次。
枯梗(五錢) 甘草(二錢) 砂仁 茴香 陳皮(各一錢) 白薑(一分)
研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
木香 白朮(濕紙裹煨) 人參 茯苓 草果 炙甘草 陳橘皮 濃朴(縮砂水煮) 紫蘇子
研為末,每服一錢,加薑、棗清水煎服。
滑石 白丁香 天南星(各二錢七分) 青黛(五分) 輕粉 水銀(各二錢) 川巴豆(七十二個)
同拌合用,軟飲為丸,如綠豆大。
胡黃連 草龍膽(炒。各五錢) 使君子 木香 蘆薈(細研,各一錢)大麥 (巴豆三七個去皮心,同麥 炒令紫色,去巴豆不用,以 為末,五錢) 川苦楝(炒紫色,一分)
研為細末,醋煮米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
濃朴(濃而紫色有油者佳,一兩) 廣陳皮(去白) 甘草(去皮) 蘆薈(淨末。各七錢) 青黛(三錢) 百草霜(二錢) 蕪荑(五錢) 旋複花(一錢五分)
共為細末,和勻,每一歲用藥一分,空腹燈芯湯調下,服後病即愈,當用肥兒丸調理,如脾氣未實,用啟脾丸。
人參 白朮 茯苓 山藥 蓮肉(各一兩) 陳皮 澤瀉 山楂 甘草(炙,各五錢)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青黛 蟾灰 胡粉(微炒) 黃連(微炒) 麝香(細研。各二錢五分) 赤石脂(五錢) 訶梨勒皮(一兩,微煨)
搗籮為散,每服五分,乳汁調下。
雄黃 麝香 牛黃 蘆薈 朱砂 龍骨(燒令赤色) 密陀僧(燒紅)胡黃連(各二錢五分) 青黛(五錢) 金箔(十片) 肉豆蔻(二枚) 蟾酥(熱水化如泥、一錢二分五厘)
共為細末,入蟾酥研令勻,湯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
肉豆蔻(一枚) 木香(五錢) 人參 訶子肉(煨) 朱砂 麝香(各二錢五分)
研為細末,令勻,軟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蕪荑(五錢研末) 羊肝(一具)
先以羊肝切片,以蕪荑末摻在肝內,線纏合,米泔水中煮令熟,搗爛,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粥飲送下。
白龍骨 白石脂 雞屎礬(燒令汁盡) 黃連(微炒) 胡粉(微炒) 白 茯苓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各五錢)
共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粥飲送下。
白朮(微炒,一兩) 當歸(微炒) 地榆(微炒) 木香 赤芍 甘草(炙。各五錢)
為粗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胡黃連(五錢) 沒藥 木香(各二錢五分)
共為末,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
肉豆蔻(煨) 使君子肉(焙) 麥芽(炒) 黃連(薑汁炒黑色) 神曲(炒。各五錢) 檳榔(二枚) 木香(二錢) 一方加白朮(五錢) 山楂肉 枳實(各二錢)
研為細末,蒸餅調和,稍加白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人參(二錢五分) 白朮(土炒) 胡黃連(各五錢) 茯苓(三錢) 黃連(二錢)
使君子肉(四錢) 神曲(炒) 麥芽(炒) 山楂肉(各三錢五分) 甘草(炙) 蘆薈(各一錢五分)
共研末,黃米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
濃朴 雞內金 茯苓(各四兩) 新會皮 青皮(各二兩) 五穀蟲 縮砂仁 胡黃連(各三兩) 白朮(炒,六兩) 麥冬(炒) 白扁豆 山楂肉(炒焦。各八兩) 檳榔(一兩五錢) 乾蟾(炙,十一具) 六神曲(十二兩)
共研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五分,每服一丸,米湯化下。忌食油膩濕面生冷。
按︰肥兒丸之名,為疳熱腹脹羸瘦而設,蓋因疳而瘦,疳除則兒自肥也,若本無疳熱之病,而誤以為常服可以肥兒,則損削元氣,流弊頗大,不可不知。
木香 丁香 肉豆蔻 使君子肉 訶子(各五錢) 蘆薈(一兩)
煨熟,研為末,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蘿卜子(炒,一兩五錢) 黑牽牛(炒,一兩) 胡椒(二錢五分) 木香 蓬莪朮(濕紙裹煨,切作片子。各五錢)
共研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
當歸頭 蒼朮(各一兩五錢) 青皮(炒,一兩) 蛇含石(火 醋淬,七錢五分) 三棱 蓬莪朮 鐵華粉(與三棱,蓬莪朮同入醋煮。各三兩)
研為末,醋煮米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四十丸。
桔梗 赤茯苓 陳皮 桑白皮 大腹皮 枳殼(炒) 半夏曲 紫蘇 蘇子(微炒) 甘草(炙,各二錢) 草果仁(一錢)
銼散,每服一錢五分,加生薑、大棗清水煎服。
使君子(瓦上炒,十個) 甘草(膽汁浸一宿) 白蕪荑(各一分) 苦楝子(炮去核,五個)
研為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蘆薈 安息香 胡黃連 枳殼(麩炒。各一錢) 使君子(炒,三七枚)蕪荑(一分) 定粉(即鉛粉一名粉錫,一錢五分) 麝香(少許)
共研細末, 豬膽汁和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
貫眾根 棠梨根 酸石榴根(各一兩) 栗刺 故綿 干漆(各五錢)
燒灰存性,搗籮為細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苦楝根白皮(酒浸焙) 貫眾 木香 桃仁(浸去皮焙) 蕪荑(焙) 雞心
檳榔(各一錢) 鶴虱(炒) 輕粉(各五分) 乾蝦蟆(炙焦,三錢) 使君子肉(五十個,煨)
研為末,飛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天明時清肉汁送下。
乾蟾(大者塗酥炙令焦黃,一枚) 夜明砂(微炒) 桃白皮 樗根白皮 地榆 黃柏 訶梨勒 百合 白蕪荑(微炒) 人參 黃連 川大黃(各三分) 胡粉(三錢) 丁香(三七粒) 檳榔(一分)
共為細末,每服五分,粥飲調下。
地骨皮 紫參 黃 大黃(微炒)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各五錢)龍膽草 子芩 枳殼(面炒) 木香 豬苓 海蛤(細研。各等分為末)
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
沒石子 瓜蒂 鶴虱 蟾頭(炙令焦黃) 蘆薈 青黛(各五錢) 麝香膩粉(一作汞粉,一作鉛粉。各一分)
搗籮為末,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粥飲送下。
蘆薈 青黛 朱砂 麝香 熊膽 胡黃連 貫眾 地龍(微炒)黃連 蟬殼(去足微炒) 雷丸(各五錢) 蝦蟆(塗酥炙令焦黃,一枚)
搗籮為末,蝸牛肉研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
青黛 朱砂 夜明砂 定粉(各一分) 蟾酥 熊膽 羚羊角屑 犀角屑(各五厘) 黃連(五錢) 麝香(一錢)
搗籮為末,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服二丸。
青黛(三錢) 牛黃 蘆薈 朱砂 麝香 雄黃 胡黃連 蛇蛻(燒灰) 龍膽草 蟬蛻(微炒。各一分) 蟾(一枚,塗酥炙焦黃)
搗籮為末,令勻,水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粥飲送下。
天竺黃 牛黃 雄黃 朱砂 蘆薈 麝香 蟾頭(炙令焦黃) 胡黃連 犀角屑 木香 甘草(炙微赤。各一分) 龍腦(一錢)
搗細籮為散,研令勻,每服五分,溫湯調下。
牛黃(五分) 雄黃 黃連 蘆薈 天竺黃(各一分) 龍腦 麝香(各一錢) 甘草(五厘,炙微赤)
搗籮為末,研勻,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一丸,粥飲送下。
胡黃連末(五錢) 朱砂 波斯青黛 蘆薈(各三分) 麝香(一分) 蛇蛻皮(燒灰,一條) 蟾酥(一杏仁大)
研為末,用豬膽汁一枚酒一盞,熬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
使君子肉(瓦上焙) 檳榔 酸石榴根皮(東向者佳) 大黃(半生半泡。各七錢五分)
除檳榔銼晒不過火,餘三味再焙,共為末,砂糖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
使君子肉(面裹煨,一兩) 陳皮(去白,一分) 濃朴(薑汁塗炙,五錢) 甘草(炙、銼) 訶子(半生半煨去核) 青黛(非兼驚及帶熱渴者不用。各五錢)
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雞頭米大,每服一丸。
陳皮 半夏 蒼朮 人參(各三分) 麥芽 枳殼 神曲末(各五分) 青皮 濃朴(各二分)
研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
木香 蟬殼(微炒去足) 麝香 黃連 黃丹(微炒) 熊膽 夜明砂(微炒) 乾蟾(塗酥炙微焦。各一分) 赤石脂(五錢) 肉豆蔻(一顆,去殼) 田父(炙令微黃,五錢)
共為末,水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
蘆薈 雄黃 沒石子 蟬殼(微炒去足) 丁香 熊膽 蛇蛻(各一分) 麝香 蟾酥(各一錢) 黃連(五錢)
共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米粒大,每服三丸。
胡粉(微炒) 青黛(各五錢) 黃連末(一兩) 麝香(一錢)
研為細末,豬膽汁一枚和丸如米粒大,每服五丸。
乾熟地黃(去土) 天門冬(去心焙) 生乾地黃 麥門冬(去心焙) 枳殼(麩炒) 山茵陳 石斛 甘草(炙) 黃芩 鮮枇杷葉(刷去毛。各等分)
研為末,每服二錢,清水煎。
蝦蟆(一個,燒灰) 甘草(炙) 青黛(各一分)
研為細末,加麝香少許,先用鹽湯漱口,拭乾,以雞翎蘸藥敷之。
黃礬(一兩,研入坩鍋燒通赤) 生乾地黃 梧桐葉 升麻(各五錢) 乾蝦蟆頭(二枚,炙焦)
研為末,每用五分,乾貼,良久吐津,甘草湯漱口,一二次立效。
玄參(洗焙) 桔梗(各一兩) 赤苓 人參 風化馬牙硝 青黛 甘草(焙。各一分) 麝香(五分)
除馬牙硝 麝香另研外,余共研為細末,次和青黛等煉蜜為丸,如芡實大,金銀箔為衣,每服一二丸,薄荷湯化下,牙宣口臭者,食後生地黃汁化下,瘡疹餘毒,生犀角磨水送下。
川澤瀉 生川鬱金 甘草(炙) 梔子仁(炒。各一分)
研為末,甘草湯調下,外用青金散敷之。
枇杷葉(去毛陰乾,一兩) 山梔子(五錢) 百部 檳榔(各二錢五分)
研為細末,每服三錢,兒小者二錢,熟湯調下。
蟬殼(微炒) 青黛 蛇蛻皮(燒灰) 麝香 滑石(各等分)
搗細籮為散,研令勻,每用如綠豆大,吹入鼻中,一日三次,疳蟲盡出。
松香(二兩) 蛤粉(五錢) 青黛(二錢五分)
研為末,油調搽用,或乾摻之,加輕粉 枯礬各三錢,尤效。
木賊草 威靈仙 家菊花 羌活 蟬蛻(去足) 生大黃 甘草(炙) 石決明(各等分) 樟腦(或作龍腦,少許)
研為末,每服二錢, 豬肝一兩批開去膜,摻藥在內,線纏,米泔煮熟嚼下。
防風 龍腦 牡蠣 白芷 細辛 五味子(各一錢)
研為末,每服一錢,食後粥飲調下。
蟬蛻 白菊花 夜明砂 車前子 連翹(各五錢) 黃連(一兩) 蛇蛻(一條,炒)
研為末,米泔煮豬肝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湯送下。
羚羊角屑 生甘草 白何首烏 瓦松(各一兩) 生乾地黃 郁金(各二兩)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石決明(一兩五錢, ) 爐甘石(童便泡一日夜,燒透,以能浮水者為佳)滑石 海螵蛸( 去殼,各五錢) 雄黃(二錢) 朱砂(一錢) 冰片(五分)
共為細末,量兒大小,或三四分,或五六分,用不落水雞肝一副,竹刀切破,上開下連,摻藥在內,用線扎好,加淘米水,入砂罐煮熟,連湯食盡,雖疳積眼瞎,可以複明。
蕤仁(去殼皮心膜油,五錢) 酥(一栗子大)
和勻,研攤碗內,用艾一小團,燒煙出,以碗覆於煙上熏之,煙盡,再研令勻,入朱砂、麝香各五分,瓷器收貯,每用如麻子大,點兩 頭,一日二次。如點老翳,加硼砂末少許。
龍腦 麝香 雄黃(各一錢) 胡黃連末 牛黃 朱砂 熊膽 蘆薈 蝦蟆灰(各一分)
共研為粉,以水化熊膽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
龍膽草 升麻 苦楝根皮(焙) 赤茯苓 防風 蘆薈 油髮灰(各二錢) 乾青黛 淨黃連(各三錢)
研為末, 豬膽汁浸糕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
龍腦 麝香(各少許) 蝸牛殼(炒令黃) 蝦蟆(燒灰) 瓜蒂 黃連 細辛(各一分)
共為細末,每取少許,吹於鼻中。
北柴胡 人參 當歸 黃芩 赤芍 甘草(炙,各一兩) 生大黃 桔梗 北五味子 半夏(各半兩)
研為末,每服二錢。
五穀蟲 蘆薈 胡黃連 川黃連(薑汁炒,各一兩) 銀柴胡(一兩二錢) 扁豆 山藥(各二兩) 山楂(二兩半) 蝦蟆(四個) 肉豆蔻(七錢) 檳榔(五錢) 使君子(二錢半) 神曲(二兩) 麥芽(一兩六錢) 鶴虱(八錢) 蕪荑(一兩) 朱砂(另飛) 麝香(另研)
炒研共為細末,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錢。
鱉甲(三分,去裙 塗醋炙黃) 檳榔(三顆) 沉香 漏蘆 牛蒡子(微炒)使君子 赤芍 訶黎勒皮 甘草(炙微赤。各五錢)
搗籮為散,每服一錢。
雄乾蠍虎(微炙,一枚) 蝸牛殼 蘭香根 澱花 麝香 雄黃(各一分) 龍腦(五厘)
研為細末,拌勻,煎米醋打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
藍葉(一兩) 地龍 人參 烏梅肉 冬瓜仁 黃連 赤茯苓 蝸牛殼(微炒。各五分)
搗籮為細末,每服一錢。
漏蘆(一兩)
搗細籮為散,每服一錢,用豬肝一兩,鹽少許,清水煮熟,空腹時頓服,粥飲下。
陳皮(去白) 縮砂仁 濃朴 麥芽 烏梅(各五錢) 良薑 干葛 烏藥(各二錢五分) 草果仁(二錢) 甘草(炙,三錢)
碎散,每服二錢,加薑棗鹽各少許,清水煎。
黑牽牛 青皮(各二兩) 使君子肉(七錢五分) 苦楝皮 雷丸(各二錢五分) 鶴虱(五錢)
同入鍋內炒焦,研為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
沉香 檳榔 檀香 南木香 丁香皮 三棱 神曲(炮) 蓬莪朮(炮) 麥芽(炒) 濃朴 蒼朮(米泔浸炒) 使君子肉(瓦上焙乾)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縮砂仁 益智仁(薑汁炙) 香附 枳殼(麩炒) 高良薑(各五錢) 甘草(炙,一兩五錢)
共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
莪朮(炮製) 三棱(炮銼) 醋製香附(各四兩) 檳榔(薄銼) 生牽牛(各一兩) 青木香 炒穀芽 青皮(各五錢) 蓽澄茄 丁香 南木香(各四錢)
共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許丸。
人參 白朮(炒焦,各一錢五分) 肉桂 訶子肉 木香 肉豆蔻 罌粟殼(蜜炙。各五分)
清水煎,分兩次服。忌食生冷、魚腥、面食、油膩等物。夜起不瘥者,加附子五分,不應加一錢。
巴豆霜(一錢二分) 當歸(米汁浸一宿炒) 朱砂(另研) 代赭石(醋淬七次) 枳殼(炒) 木香(各五錢) 麝香(另研,五分)
共研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每服一丸。
人參 麥冬(去心,焙)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黃 大黃(微炒) 白茯苓 柴胡 黃芩(各三分) 訶梨勒皮(煨) 甘草(炙) 鱉甲(去裙 塗醋炙令黃。各一兩) 芎 (五錢)
搗籮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
蘆薈 阿魏(另為糊) 青黛 木香 濃朴(薑炒) 檳榔 陳皮 生甘草(各一錢) 使君子肉 胡黃連 山楂肉 香附(醋炒) 三棱(醋炒)莪朮(醋炒。各二錢) 水紅花子 神曲(炒) 麥芽(炒。各四錢)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各三錢)
上為細末,將阿魏一錢,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
木香 砂(另研) 丁香 官桂 附子(泡) 干漆(炒煙盡) 細墨 大黃 乳香(另研) 蓬莪朮 青皮 京三棱 沒藥(另研) 豬牙皂角 乾薑(泡。各等分) 巴豆霜(減半)
研為末,以好醋一升,化開 砂,去滓置銀器中,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黃,熬成膏,將藥末與膏子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按︰一○九及一一○兩方,俱為攻伐之猛劑,用之中病即止。
當服用時,即身體壯實者,亦宜與四君子湯、四物湯等同進,免傷正氣。
沒藥(五錢) 血竭 麝香 阿魏(各三錢) 當歸 赤芍(各一錢) 水紅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膏一碗)
共為細末,入膏內攪勻,青布攤貼患處。
先用麻油二十兩浸榆、桑、桃、槐、柳枝各二十一段,熬枯,再下蓖麻仁、巴豆各一百二十粒,大風子肉、土木鱉、番木鱉各五十個,穿山甲(炙)二十片,白附子、當歸、白芷各五錢,大黃二兩,甘草三錢,核桃肉一斤,熬枯濾去渣,複入淨鍋內,熬至滴水成珠,下飛淨血丹八兩,成膏,再下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兒茶、血竭、阿魏各五錢,冰片一錢,麝香三錢,水紅花(熬膏)四兩,攪勻,老嫩得宜,收貯勿泄氣,每用狗皮攤貼。凡不能服藥者,但將此膏貼心口上,即化痞消積,開胃進食(年老之人亦宜)。
蘭香葉(燒灰,二錢) 銅青 輕粉(各五分)
研為細末,和勻,貼於患處,乾者香油調敷。
烏賊骨(三錢) 白芨(二錢) 輕粉(一錢)
為散,漿水洗,拭乾敷之。
熊膽 蚺蛇膽 蘆薈(各五錢) 黃礬(一分) 麝香 牛黃(各一分) 龍腦(一錢)
研為細末,和勻,井華水三合,攪勻,盛銀器中,重湯煮成膏,每用少許,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