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考 卷五 | 明 吳昆 |
敘曰︰喉者,氣之關隘也,通則利,塞則害,無問其標本而當急治焉者也。今考八方于後,皆古人已試之程規,觸類而通之,則活人之機 矣。
雄黃(一兩) 鬱金(一錢) 巴豆(十四粒,去油皮)共末為丸。每服五分,津液下。
纏喉急閉者,此方主之。
纏喉急閉,軀命之所關也,急治則生,緩治則死。是方也,雄黃能破結氣,巴豆能下稠涎,鬱金能散惡血。能此三者,閉其通矣。丹溪翁生平不用厲藥,而此方者,其不得已而用之乎﹗
獵牙皂角(四條,去黑皮) 白礬(一兩)
共為末,每服三字。
喉閉數日不能食者,以此方吐之。涎盡病愈。
皂角之辛利,能破結氣。白礬之鹹苦,能湧稠涎。數數湧之,涎去而病失矣。
甘草(五錢) 桔梗 防風(各三錢)
咽痛者,此方主之。
甘草之甘,能緩喉中之急。桔梗之苦,能下喉中之氣。防風之辛,能散喉中之壅。
用巴豆油塗紙上,捻成條子,以火點著,才煙起即吹滅之,令患人張口,帶火刺於喉間。俄頃吐出紫血半合,即時氣寬能言,及啖粥飲。蓋火氣熱處,巴油皆到,火以散之,巴以瀉之,煙以葉之,乃一舉而三善之方也。
于患人手大指外邊指甲後一韭葉許,針之出血,男左女右取之,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兩手大指俱針之,其效甚捷。蓋喉嚨者肺之系,所針之處,乃少商也,為肺之井穴,故出血而愈。
凡患人喉中紅赤,宜用針從旁針之,出血即愈。所以必欲旁針者,避夫啞門穴,犯之令人失音故耳。
《名醫錄》云︰李王公主患喉癰,數日痛腫,飲食不下。召到醫官,盡言須用刀針潰破。公主聞用刀針,哭不肯治。痛迫,水穀不入,忽有一草澤醫曰︰某不用刀針,只用筆頭蘸藥癰上,霎時便潰。公主喜,令召之。方兩次上藥,遂潰出膿血一盞余,便寬,兩日瘡無事。令供其方,醫云︰乃以針系筆心中,輕輕劃破而潰之爾,他無方也。
宋‧鹹平中,職方魏公在潭州,有數子弟皆幼,因相戲,以一釣竿垂鉤,用棗作餌,登陸釣雞雛,一子學之而誤吞其鉤,至喉中,急引之,而鉤須已逆不能出。命諸醫,不敢措手,魏公大怖,遍問老婦,必能經歷。時有一老婦人年餘九十歲,言亦未嘗見此,切料有識者可出之。時郡中莫都料性甚巧,令聞魏公。魏公呼老婦責之曰︰吾子誤吞鉤,莫都料何能出之?老婦曰︰聞醫者意也,莫都料曾在水中打碑塔,添仰瓦。魏公悅,親屬勉之曰︰試詢之。遂召莫都料至,沉思良久曰︰要得一蠶繭及念珠一串。公與之。都料遂將繭剪如錢,用物柔其四面,以油潤之,中通一小竅,貫之鉤經,次貫念珠三五枚,令兒正坐開口,漸加念珠,引之須臾而出,並無所損。魏公大喜,遂濃賂之。公曰︰心明者意必大巧,意明者心必善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