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考 卷四 | 明 吳昆 |
敘曰︰脾胃,人身之坤元也。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故脾胃為百骸之母。東垣所以擅名當世者,無他長焉,知脾胃之為要爾。庸師治病,壞人脾胃者多矣。此欲養其子者,先戕其母也,豈豫養之道哉﹗今考六方於下,庶幾乎調元之補也。
人參 茯苓(去皮) 白朮(炒) 砂仁 甘草(炒) 山藥 桔梗(炒) 薏苡仁(炒)扁豆蓮肉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者,此方主之。
脾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腑百骸受氣於脾胃而後能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羸弱矣。故治雜証者,宜以脾胃為主。然脾胃喜甘而惡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是方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朮、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於地道矣﹗
陳皮(十兩) 丁香(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各五錢)
每服末二錢。
小兒脾虛不實,米谷不化,滑腸滯頤者,此方主之。
胃主受納,脾主消磨,故能納而不能化者,責之脾虛。滑腸者,腸滑而飧泄也。滯頤者,頤頷之下多涎滯也,皆土弱不能製水之象。火能生土,故用丁香。甘能補土,故用甘草。香能快脾,故用陳皮。澀能去滑,故用訶子。用青皮者,謂其快膈平肝,能抑其所不勝爾﹗
人參 炙甘草(各一錢) 黃耆(一錢五分) 陳皮 白朮 當歸 柴胡(各五分) 升麻(三分)
飢困勞倦,中氣虛弱者,此方主之。
中氣者,脾胃之氣也。五臟六腑,百骸九竅,皆受氣於脾胃而後治,故曰土者萬物之母。若飢困勞倦,傷其脾胃,則眾體無以受氣而皆病,故東垣諄諄以脾胃為言也。是方也,人參、微燥,故能健脾。當歸質潤辛溫,故能澤土。術以燥之,歸以潤之,則不剛不柔,而土氣和矣。複用升麻、柴胡者,升清陽之氣於地道也。蓋天地之氣一升,則萬物皆生。天地之氣一降,則萬物皆死,觀乎天地之升降,而用升麻、柴胡之意,從可知矣。或曰︰東垣謂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不令自汗而泄肺氣,其辭切矣。予考古人之方而更其論,何也?余曰︰東垣以脾胃為肺之母故耳。余以脾胃為眾體之母,凡五臟六腑、百骸九竅,莫不受其氣而母之,是發東垣之未發,而廣其意耳,豈曰更論﹗
黃耆(一錢) 升麻(三分) 陳皮(六分) 木香(二分) 人參 甘草(炙) 蒼朮 柴胡(各五分)
脾胃不調而氣弱者,此方主之。
脾胃不調者,腸鳴、飧泄、膨脹之類也。氣弱者,語言輕微,手足倦怠也。補可以去弱,故用人參、黃耆、甘草,甘溫之性行,則中氣不弱,手足不倦矣。蒼朮辛燥,能平胃中敦阜之氣。升麻、柴胡輕清,能升胃家陷下之氣。木香、陳皮辛香,能去胃中陳腐之氣。夫敦阜之氣平,陷下之氣升,陳腐之氣去,寧有不調之中乎?
升麻 陳皮(去白) 柴胡 草豆蔻 當歸(各一錢) 黃耆(四分) 甘草 柏皮(各五分)半夏(薑製) 人參(各三分) 神曲(一錢五分)
清氣在下,濁氣在上,令人胸膈飽脹,大便溏泄者,此方主之。
上件病由於飲食傷其脾氣,不能升清降濁故耳。是方也,升、柴辛溫升其清,清升則陽氣順矣。柏皮苦寒降其濁,濁降則陰氣順矣。人參、黃耆、當歸、甘草補其虛,補虛則正氣順矣。半夏、陳皮利其膈,膈利則痰氣順矣。豆蔻、神曲消其食,食消則穀氣順矣。故曰升陽順氣。
羌活 獨活 防風 柴胡 白朮 茯苓 澤瀉 黃耆 人參 半夏 陳皮 黃連 甘草 白芍藥
濕淫於內,體重節痛,口乾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飲食不消,洒淅惡寒,面色不樂者,此方主之。
濕淫於內者,脾土虛弱不能製濕,而濕內生也。濕流百節,故令體重節痛;脾胃虛衰,不能運化精微,故令口乾無味。中氣既弱,則傳化失宜,故令大便不調,小便頻數,而飲食不消也。洒淅惡寒者,濕邪勝也,濕為陰邪,故令惡寒。面色不樂者,陽氣不伸也。是方也,半夏、白朮能燥濕。茯苓、澤瀉能滲濕。羌活、獨活、防風、柴胡能升舉清陽之氣,而搜百節之濕。黃連苦而燥,可用之以療濕熱。陳皮辛而溫,可用之以平胃氣,乃人參、黃耆、甘草,用之以益胃。而白芍藥之酸收,用之以和榮氣,而協羌、防、柴、獨辛散之性耳。仲景于桂枝湯中用芍藥,亦是和榮之意。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厲,猶兵家之節製也
伏龍肝者,灶中之土也。土性可以益脾,久于薪火,可以溫中,脾胃虛弱者,藥內宜加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