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序 |
昔范文正公云。不能為良相。即當為良醫。蓋良相者。裁成輔相。立政治以免人之飢寒。良醫者。辨証立方。用藥物以救人之夭札。其事不同。其活人均也。然而蘇東坡有云。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若已經驗於世間。不必皆由於己出。士君子身居草莽。而存活人之心。其可弗博考方書。而師心自用哉。顧醫家之所難治者二。而小兒更甚於婦人。小兒之所難治者亦有二。而麻証更甚於痘証。非敢輕痘重麻。而謬炫己見。蓋緣麻小証大。險甚於痘。況自古治痘之書。不下百家。且有專科。治麻之書。竟不多見。故無名師。然痘有傳苗之法。可以調治於未然。而麻則盡由天時。末由預防於事先。醫家臨証。往往束手。大方脈以其為嬰孩也。而委之兒科。兒科又以其類痘瘡也。而委之痘師。世俗不察。遂謂痘麻相通。治痘之醫。即可以治麻。雖痘麻均屬胎毒。而不知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証寒熱備有。麻發於六腑。腑屬陽。陽主氣。故麻有形而不漿。其証多實熱而無寒。痘以稀疏為貴。麻以透密為佳。痘以氣尊血附為美。麻以血涼肌解為妙。痘忌汗瀉以泄氣。麻喜吐衄而分消。二者相去逕庭。其不同若水火然。今責治痘者以治麻。是猶責大禹而使掌火。伯益而使治水也。其能有濟也歟。而要非盡醫家之過也。醫家非甚無良。誰不存活人之心。誰甘受殺人之名。活人而反以殺人。是誠何故乎。良以麻証之方書甚少。後學無所取法。即間有傳本。亦往往語焉而不詳。擇焉而不精。而求其如痘書之明晰者。從未之見。亦何怪乎束手無策。坐視而莫救也耶。余素不通醫。因見夫殤于麻者。不禁勃然興活人之念。故凡醫集中載有麻疹証治者。必積置案頭。朝夕探索。深究其奧。頗有心會。甲寅夏。于友人處。得靜遠主人麻疹辨証一帙。繼又得麻科秘本二卷。余細玩二書之論証立方。較之密齋全書、張氏醫通、朱氏定論。頗更精詳。猶病其缺略而不全也。因更將聯杏心法、景岳麻詮、經驗治法等書。各家麻疹之論。與治麻之方。悉為錄出。移此所有。補彼所缺。以彼所詳。益此所略。其有用藥適忌。措方背理者。謬抒狂瞽之見。及余已試而有效者。為之訂正。自初潮至已出、已收、收後。論証著明。治方全備。俾後之學人。開卷了然。有所宗式。而不致束手其間。雖有冗複之處。皆因理所宜用。故不忌重立。以便名公博覽采擇。而不致有缺略之歡。良工得此。神而明之。固可收活人之效。庸工得此。墨而守之。亦可免殺人之慘。自甲寅迄今。十五年中。五經試驗。今春麻証震作。變証非常。殤殘頗眾。凡經余調治者。萬獲萬全。思欲以一得之愚。公諸同志。爰編訂成冊。分為四卷。顏之曰麻科活人全書。擬付之剞氏。以求教于當世名師。奈食指日增。囊無餘蓄。有活人之心。而無活人之力。非余本願也。所望好善君子。梓而布之。此書得以廣傳海內。使海內小兒。不複為麻疹所夭札。則活人之功。與范文正公並傳。而余 輯編訂微勞。又不足言也。是為序。
乾隆十三年著雍執徐歲壯月安成赤溪璞齋謝玉瓊撰
赤溪謝玉瓊先生。與余同鄉。相隔數裡。素聞先生有濟人利物之事。而於男婦麻疹之書可征焉。蓋麻疹原與痘瘡並重。而治痘者有專家。著書孔多。獨於麻疹。視為泛常。書後略載數方。致治麻疹者。不審麻証之輕重。寒熱不辨。藥性之補與涼。依方直錄。傷生極多。先生不忍。積數十年之精力。博采古仙之著作而研究之。辨其藥性。別其証候。纂成方書。分為一百另八條。余鄉間得其書。而抄傳者甚多。其中每有大同小異之處。余竊疑焉。詳究先生於是書。歷經四改而始成。故鄉間所傳寫本。因先生先後改正。而有大同小異之說。余近年與先生之侄孫茂萱交好。托伊芳轉求。先生之孫瑞源。出先生晚年親筆所訂之全本。名之曰麻科活人全書。其所謂活人者。原欲活天下之人。非僅活一鄉一邑之人也。余體其志。不惜斧資。付之剞劂。公諸天下。俾治麻疹者、有專科。而患麻疹者隨証用方。依方治証。則獲福無涯矣。是為序。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孟春月谷旦安成阜山劉齊珍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