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一冊

明 王肯堂


第一冊

傷飲食

葛花解酲湯(東垣) 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顫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青皮(去瓤,三錢) 木香(五分) 橘紅 人參 豬苓(去皮) 白茯苓(各一錢半) 神曲(炒) 澤瀉 乾薑 白朮(各二錢) 白豆蔻 葛花 砂仁(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但得微汗,則酒病去矣。此蓋不得已而用之,豈可恃此酗飲成病,自損元氣,惟病酒者宜之。

五苓散(見消癉。)

瓜蒂散 治大滿大實,氣上沖逆,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填塞悶亂者用之。如尺寸俱盛者,宜用備急丸。

瓜蒂(炒) 赤小豆(煮,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漿水調下,取吐為度。仲景以香豉七合煮汁,和散一匕服之。若不至兩尺脈絕者,不宜便吐,此藥恐損元氣,令人胃氣不複。若止胸中窒塞,悶亂不通,以物探之,得吐則已。如探不去,方以此劑吐之。

治中湯 即理中東加陳皮、青皮等分。

紅丸子(《和劑》) 壯脾胃,消宿食,去膨脹。

京三棱(浸軟,切片) 蓬莪朮(煨)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五斤) 乾薑(炮) 胡椒(各三斤)
上為末,用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送下,小兒臨時加減與服。

《易簡》紅丸子(修合治療之法,並見《局方》)

蓬朮 三棱 桔皮 青皮 胡椒 乾薑 阿魏 礬紅
上每服六十丸,薑湯下。大治大人小兒脾胃之証,極有神效。但三棱、蓬朮本能破 消癖,其性猛烈,人不以此為常服之劑,然今所用者,以生產之處隔絕,二藥不得其真,乃以紅蒲根之類代之,性雖相近,而功力不同。應老弱虛人小兒妊婦,以其治病不能傷耗真氣,但服之弗疑。此藥須是合令精致,用好米醋煮陳米粉為丸。若修合之時,去阿魏、礬紅,名小橘皮煎,治尋常飲食所傷,中脘痞滿,服之應手而愈。大病之後,穀食難化,及治中脘停醋,並生薑湯下。脾寒瘧疾,生薑、橘皮湯下。心腹脹痛,紫蘇、橘皮湯下。脾疼作楚、菖蒲湯下。酒疸穀疸,遍身昏黃,大麥湯下。兩脅引乳痛,沉香湯下。酒積食積,面黃腹脹,時或乾嘔,煨薑湯下。婦人脾血作楚。及血 氣塊,經血不調,或過時不來,並用醋湯咽下;寒熱往來者,尤宜服之。產後狀如癲癇者,此乃敗血上攻,迷亂心神所致,當以此藥,熱醋湯下,其效尤速。男子婦人癲疾,未必皆由心經蓄熱,亦有因膽氣不舒,遂致痰飲上迷心竅,故成斯疾。若服涼劑過多,則愈見昏亂,常以此藥,衣以辰砂,用橘葉煎湯咽下,名小鎮心丸。妊婦惡阻嘔吐,全不納食,百藥不治,惟此最妙,乃佐二陳湯服之。但人疑其墜胎,必不信服,每易名用之,時有神效,但恐妊婦偶爾損動,必歸咎此藥耳。

大七香丸(《和劑》) 治脾胃虛冷,心膈噎塞,漸成膈氣,脾泄瀉痢,反胃嘔吐。

香附子(二兩) 麥 (一兩) 丁香皮(三兩半) 縮砂仁 藿香 官桂 甘草 陳皮(各二兩半) 甘松 烏藥(各六錢半)
上十味,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鹽酒、鹽湯任嚼下。忌生冷肥膩物。

小七香丸(《和劑》) 溫中快膈,化積和氣。治中酒嘔逆,氣膈食噎,茶酒食積,小兒疳氣。

甘松(八兩) 益智仁(六兩) 香附子(炒) 丁香皮 甘草(炙。各十二兩) 蓬朮(煨) 縮砂(各二兩)
上為末,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薑湯、熟水任下。

上二黃丸(東垣) 治傷熱食痞悶,兀兀欲吐,煩亂不安。

黃芩(二兩) 黃連(酒洗,一兩) 升麻 柴胡(各三錢) 甘草(二錢) 枳實(炒,半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枳朮導滯丸(東垣) 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旋化,而作痞滿,悶亂不安。

黃芩 茯苓 白朮 黃連(各三錢) 澤瀉(二錢) 枳實(麩炒,去瓤) 神曲(炒,各五錢) 大黃(煨,一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食遠,白湯下五十丸。

保和丸(丹溪) 治食積酒積。

山楂肉(二兩) 半夏(薑製) 橘紅 神曲 麥芽(炒) 白茯苓(各一兩) 連翹 萊菔子(炒)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加白朮二兩,名大安丸。

枳木丸(潔古) 治痞積,治食強胃。(海藏云︰本仲景枳朮湯也,今易老改為丸,治老幼虛弱,飲食不化,或臟腑軟弱者。)

枳實(去瓤,麩炒,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朮湯下。服白朮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服令人胃氣強實,不複傷也。

曲 枳朮丸 治強食所致心胸滿悶不快。

神曲(炒) 麥 (炒) 枳實(去瓤,麩炒,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製服如枳朮丸法。

木香枳朮丸 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

木香 枳實(各一兩) 白朮(二兩)
亦照前法丸服

檳榔丸 消宿食,破滯氣。

檳榔(三錢) 木香 人參(各二錢) 陳皮(五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白湯下。

木香檳榔丸(見氣。)

三黃枳朮丸(丹溪) 治傷肉食濕面辛辣濃味之物,填塞悶亂,胸膈不快。

黃芩(二兩) 黃連(酒炒) 大黃(煨) 神曲(炒) 白朮 陳皮(各一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除濕益氣丸(東垣) 治傷濕面,心腹滿悶,肢體沉重。

枳實(炒) 白朮 黃芩(生用) 神曲(炒,各一兩) 紅花(三錢) 蘿卜子(炒,半兩)
上為末,荷葉燒飯丸。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白朮丸 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

白朮 半夏(製) 神曲(炒) 枳實(炒,各一兩) 橘紅(七錢) 黃芩(半兩) 枯白礬(三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如素食多用乾薑,故以黃芩瀉之。

附︰治食索粉片積方 用紫蘇濃煎汁,加杏仁泥,服之即散。

半夏枳朮丸 治因冷食內傷。一方,有澤瀉一兩,為小便淋故也。

半夏(薑製) 枳實(炒,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末,荷葉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木香乾薑枳朮丸 破滯氣,消寒飲食。

木香(三錢) 乾薑(炮,五錢) 枳實(炒,一兩) 白朮(一兩半)
上為末,荷葉燒飯為丸。食前白湯下五十丸。

丁香爛飯丸 治食傷太陰,又治卒心胃痛。

丁香 木香 廣朮(炮) 京三棱(炮) 甘草(各一錢,炙) 丁香皮 甘松淨 縮砂仁 益智仁(各三錢) 香附子(半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或細嚼亦可。

感應丸(《和劑》) 治中虛積冷,氣弱有傷,停積胃脘,不能傳化。或因氣傷冷,或因飢飽食,飲酒過多,心下堅滿,兩脅脹痛,心腹大痛,霍亂吐瀉,大便頻數,後重遲澀,久痢赤白,膿血相雜,米谷不化,愈而複發。又治中酒嘔吐,痰逆惡心,喜睡頭旋,胸膈痞滿,四肢倦怠,不思飲食,不拘新舊冷積,並皆治之。

南木香 肉豆寇 丁香(各一兩半) 乾薑(炮,一兩) 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研出油) 杏仁 (一百四十粒,湯泡,去皮尖,研) 百草霜(二兩)
上前四味為末外,入百草霜研,與巴豆、杏仁七味同和勻,用好黃蠟六兩,溶化成汁,以重絹濾去滓,更以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秤用。丸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銚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四兩,同化成汁,就銚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兩半,同煎煮熟成汁,和匱藥末成劑,分作小錠,油紙裹放,旋丸服之。每三十丸,空心薑湯下。

雄黃聖餅子(《脾胃》) 治一切酒食所傷,心腹滿不快。

巴豆(一百枚,去油膜) 雄黃(半兩) 白面(十兩,炒,又羅過)
上二味,為細末,同面和勻,用新汲水攪和作餅,如手大,以水再煮,候浮于湯上,看硬軟,捏作餅子。每服五七餅,加至十餅、十五餅,嚼食,一餅利一行,二餅利二行,食前茶、酒任下。

木香檳榔丸(《寶鑒》) 治一切氣滯,心腹痞滿,脅肋脹悶,大小便澀滯不快利者。

木香 檳榔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枳殼(麩炒) 廣朮(煨,切) 黃連(各一兩) 黃柏(去粗皮)香附(揀,炒) 大黃(炒。各三兩) 黑牽牛(生,取頭末四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薑湯送下,加至微利為度。

消積集香丸(《寶鑒》) 治寒飲食所傷,心腹滿悶疼痛,及消散積聚 癖氣塊久不愈者。

木香 陳皮 青皮 京三棱(炮) 廣朮(炮) 黑牽牛(炒) 白牽牛(炒) 茴香(炒,各半兩) 巴豆(半兩,不去皮,用白米一勺同炒,米黑去米。)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溫薑湯下,無時,以利為度。忌生冷硬物。

備急丹 治心腹百病,卒痛如錐刺,及脹滿下氣皆治之。(易老名獨行丸,《脾胃論》名備急大黃丸。)

川大黃末 乾薑末 巴豆(去皮心,研,去油用霜)
上各等分,和合一處,研勻,煉蜜丸,臼內杵千百下如泥,丸如小豆大。夜臥溫水下一丸,如下氣實者加一丸,如卒病不計時候。婦人有胎不可服。

神保丸(《和劑》)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腎氣脅下痛,大便不通,氣噎,宿食不消。

木香 胡椒(各二錢半) 巴豆(十粒,去皮心膜,研) 干蠍(七枚)
上四味,為末,湯浸蒸餅為丸,麻子大,朱砂三錢為衣。每服五丸,心膈痛,柿蒂、燈芯湯下;腹痛,柿蒂、煨薑煎湯下;血痛,炒薑醋湯下;腎氣脅下痛,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湯調檳榔末一錢下;氣噎,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

三棱消積丸(《脾胃》) 治傷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滿悶。

神曲(炒) 京三棱(炮) 廣朮(炮,各七錢) 懷香(炒) 青皮 陳皮(各五錢) 丁皮 益智(各三錢)巴豆(和米皮炒焦,去米,五錢)
上為末,醋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薑湯下,食前服。量虛實加減。得更衣,止後服。

神應丸(《元戎》) 治傷一切冷物潼乳,腹痛腸鳴饗泄。(許學士云︰此方得之王景長之家,近世名醫多用,即知此方乃古方也,惟此為真,《局方》高殿前家亦非也。本方雖云秘者能下,泄者能止,用之少效,予反複本草味藥性,但言巴豆得火者良,予改法為神應丸。)

木香(一錢) 丁香(別研) 乾薑(炮) 百草霜(研細,各半兩,以上四味,為末和勻) 杏仁(半兩)巴豆(半兩,炒去油盡,微存性) 蠟(二兩,醋煮去垢,先備下)
上同研為泥,上四味和勻,重羅細,入泥中,熔化蠟,入小油半兩,同藥研及數百回後,至凝可搓作挺,蠟紙封裹。每挺可重一錢,米飲下。

獺肝丸 治食魚 不消生瘕,常欲食 者。

獺骨肝肺 大黃(各八分) 蘆根 鶴骨(各七分) 桔梗(五分) 乾薑 桂心(各四分) 斑蝥(二十一枚,炙)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酒服十丸至十五丸,日再,瘥。

治食 在心胸間不化,吐不出,速下除之,久成 病方。(仲景)

陳皮(一兩) 大黃 朴硝(各二兩)
上三味,用水一大升,煮取半升,頓服消。

又用馬鞭草搗汁飲。

又飲薑葉汁一升亦消。

又可服吐藥吐之。

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乾大渴,心急發熱,狂言妄語,或洞下方。
上用杏仁一升,去皮研,以沸湯三升和絞汁,三服,狗肉原片皆出淨。

又方 以蘆根,水煮汁飲之消。

當歸四逆湯(見厥。) 通脈四逆湯(見泄瀉。) 理中丸(見痞。) 五積散(見中寒。) 養胃湯(見傷暑。)芎芷香蘇飲(見腳氣。)

和解散(《和劑》) 治四時傷寒頭痛,煩躁自汗,咳嗽吐利。

濃朴(去粗皮,薑汁製) 陳皮(洗,各四兩) 本 桔梗 甘草(各半斤) 蒼朮(去皮,一斤)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沖和湯,即參蘇飲加木香。

半夏茯苓湯(見痰飲。) 理中湯(見霍亂。) 縮脾飲(見中暑。) 酒煮黃連丸(見傷暑。)

枳實半夏湯(《和劑》)

枳實 半夏(各等分) 加麥
每服七錢,水二盞,薑五片,煎八分,溫服無時。

曲 丸 治酒積癖不消,心腹脹滿,噫酸,噦逆不食,脅肋疼痛。

神曲(炒) 麥 (炒,各一兩) 黃連(半兩,銼,同巴豆三粒炒黃,去巴豆)
上為細末,沸湯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薑湯下。

酒 丸 治飲酒過度,頭旋,惡心嘔吐,酒停遇酒即吐,久而成癖者。

雄黃(如皂角子大) 巴豆(不去油皮) 蠍梢(各十五枚)
上研細,入白面五兩半,水和丸,如豌豆大。候稍乾,入麩炒香,將一丸放水中,浮即去麩。每服二丸,溫酒下,茶亦可。

飲酒令無酒氣方(《千金》,下同。)

乾蔓青根二七枚,三遍蒸,為末,取兩錢許,酒後水服。

治惡酒健嗔方 取其人床上塵,和酒飲之。空井中倒生草燒灰飲之,勿令知。

斷酒方 酒七升,著瓶中,熟朱砂半兩著酒中,急塞瓶口,安著豬圈中,任豬搖動,經七日,取酒盡飲。

又方 故氈中 耳子七枚,燒作灰,黃昏時暖一杯酒,咒言與病狂人飲也,勿令知之,後不喜飲酒也。

又方 白豬乳汁一升飲之,永不飲酒。

又方 鸕 屎燒灰,水服方寸匕,永斷。

又方 自死蠐螬乾,搗末和酒與飲,永世聞酒名即嘔,神驗。

又方 酒客吐中肉七枚,陰乾,燒末服之。

法製陳皮 消食化氣,寬利胸膈,美進飲食。

茴香(炒) 甘草(炙。各二兩) 青鹽(炒,一兩) 乾生薑 烏梅肉(各半兩) 白檀香(二錢半)
上六味,為末,外以陳皮半斤,湯浸去白淨四兩,切作細條子。用水一大碗,煎藥末三兩,同陳皮條子一處慢火煮,候陳皮極軟控乾,少時用乾藥末拌勻焙乾。每服不拘多少,細嚼,溫薑湯下,無時。

法製檳榔 治酒食過度,胸膈膨滿,口吐清水,一切積聚。

雞心檳榔(一兩,切作小塊) 縮砂(取仁) 白豆蔻(取仁) 丁香(切作細條) 粉草(切作細塊,各一兩) 橘皮(去白,切作細條) 生薑(各半斤,切作細條) 鹽(二兩)
上件用河水兩碗浸一宿,次日用慢火,砂鍋內煮乾焙乾,入新瓶收。每服一撮,細嚼酒下;或為細末,湯調服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