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清 唐宗海著


下卷 全體總論

以上所論臟腑,其形體氣化。大略皆具又有未盡者,補注於此。篇內多重出之義。然意取求詳。不嫌詞費西醫有全體圖考闡微等書。將骨脈皮肉臟腑。層折剖割,以示精詳,而究於陰陽氣化,皆不能知。似精實粗。讀者參考自見。

五臟者,所以存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

精神血氣魂魄。已詳五臟所藏條茲不再注。六腑化水穀行津液,亦皆見六腑條矣。但腸胃膀胱,人皆知其化水穀,而三焦與膽。所以能化水穀者,人多不知也。只緣不識三焦為何物,又不知三焦為決瀆之官。讀吾所注三焦條,自能知之膽之所以化水穀者,經旨言膽主清陽之氣。上升,入胃木能疏土也,而西醫直言膽汁入胃化谷,確有取驗。言氣言汁義自賅洽詳十二官。及脾胃膽三焦條。參看乃見。六腑皆主化水穀。夫谷化,則為液奉心而生血水化則為津達肺而為氣,故曰行津液者也。西醫言腸胃。及各吸管中有養汁如牛乳有明汁如水不知明汁即津也。養汁即液也。西醫知其汁,而不能言是何物所生。惟內經則津生於水水入化氣而為津液生於谷谷入化汁而為液陽津陰液,豈徒知其名物而不得其治法哉。

又詳營衛生會條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存於陰而象於地,故存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

西醫言腦髓筋。分走臟腑。周身知覺運動。均出腦氣筋。言之甚詳。然究不知腦髓是何物所化生,故其言似精實粗。

蓋腎主骨。腎系貫脊。通於脊髓。腎精足,則入脊化髓上循入腦而為腦髓是髓者精氣之所會也。髓足則精氣能供五臟六腑之驅使,故知覺運動。無不爽健。非髓能。使各臟實各臟能使髓也。西醫又謂諸骨內之髓,與腦中者不同。又不知骨是髓之所生。內經言髓生骨。諸骨中之髓,與腦無異。惟諸骨中雜有油。膜血絲耳。蓋由腦髓散走諸骨,皆穿膜附筋以入於骨。所以內雜膜。油血絲豈可云髓有不同耶。脈者血之道路也。詳心腎條。膽附於肝。已詳膽條。女子之胞。男子名為精室。乃血氣交會。化精成胎之所。最為緊要。西醫剖割精矣。乃於膀胱之後。大腸之前。只知女子有胞宮,而不知男子亦有胞宮,以女子之胞極濃且大。中空可驗。男子之胞。只是一層夾膜扁薄而不可見,故只知男子有精管,而不知男子之精管,即從胞中出。也特人死胞縮精收,故扁且薄。西醫忽不及察也。此胞又名氣海。氣入則臍下脹,是其驗矣。又名丹田。詳天癸條。此六者,存而不瀉。雖膽汁有出入,而究與六腑之輸瀉者不同。異於常腑,故曰奇恆之府。

西醫言腦筋。主知覺運動。大腦在前。小腦在後。中為中腦。有裂有回。分歧疊積。耳目口鼻。全與腦通。腦經分布。又散行於臟腑肢體。凡知覺運動,皆腦司之也。此說半是半非。已詳辨於上卷五臟所藏篇,至於腦汁。究是何物所生,則西醫不知。蓋腎精生髓由脊上行以入於腦,是為髓海在頭者名腦,在眾骨中者名髓。內經蓋分為二,故云髓會絕骨,而此與骨脈膽胞。合為六者,則分為二而言之也。又西醫治腦無藥。不知臟腑經脈,皆交於腦。源流出入,豈無其路耶。

腦髓圖 pt31a25.bmp (缺)

骨圖 pt31a26.bmp (缺)

西醫詳圖骨式。有相連而凹者,有相連而凸者,有如鋒者,有如椎者,有骨裂。有骨衣骨皆外堅中松。有筋相連。有脈管回管腦筋。透入於骨。究人身諸骨,則知上帝造創之功大哉。然西醫未知何者為主骨。何者為輔骨。何處骨大而反不緊要。何處骨小而反關生死,如中國之洗冤錄。檢驗傷痕。分別製命與否,則論骨較精,至於內經言骨。更能探其源頭。曰腎生髓。髓生骨則知腰脊,為主骨四肢為輔骨骨屬腎水,而筋屬肝木。筋著於骨者水生木也。骨賴筋連者,母用子也。骨中之髓。又會於絕骨。齒又骨之餘者矣。觀齒之生落,而知男女老幼。各有其時。無不下。應腎氣則(知髓生骨之理。非徒知其形而已也。)

腦氣筋圖 pt31A27.bmp (缺)

此後面腦筋圖西醫又有前面腦筋圖。不具載者,以腦髓生於腎,循脊貫。腦為督脈所司其前面腦筋總皆以後面者為本也。

脈管圖 pt31A28.bmp (缺)

此總脈管據內經考之,即任脈也身之背亦有脈,而不圖之,以血之所主在於任脈至於動脈,或隱或見,或散或合,有深淺分合之殊。又西醫所未言。

胞宮圖 pt31A29.bmp (缺)

胞宮之營,發於腎系下為一大膜前連。膀胱後連大腸中間一個夾室。男子丹田氣海又名精室。女子又名子宮血海。

陰道之內。結束為子宮下口。可收可縮。又名子臟。仲景所稱婦人臟燥。臟結痛引陰筋,皆指此言。血管全繞。網膜全包一主氣。一主血交會於此,為生化之大源。

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瀉而不存,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輸瀉者也。

糟粕形質之物,皆曰濁氣。由此五者傳化,主輸瀉而不留,故名傳化之府。三焦與腸胃並論,是三焦。明有其物,後人以為空腔子,豈不謬哉。詳三焦條,各圖見上。

魄門上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存。

魄門。肛門也。肺藏魄。肛門上合於肺,故名魄門。肺在上。總統五臟而魄門在下。令五臟之濁物。從此而出,故為五臟。使既名魄門。便知為肺所司既為五臟使便知肺亦能統五臟也。男子肛頭。西人圖之最悉。蓋彼以刀割治病。不得不詳其形跡。然用心則苦,而操術實粗。中國痔漏等証。擅長者多矣。何嘗以刀割為能。

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穀之海,以應四海。腦為髓海。胞為血海。膻中為氣海。胃為水穀之海。

西醫論髓,以為知覺運動之主。謂腦髓筋。達於臟腑肢體,而後能司知覺運動也。西醫知腦髓之作用,而不知腦髓之來歷。所謂腦筋。但言其去路而不知髓有來路。所以西法無治髓之藥也。不知背脊一路髓筋。乃是髓入於腦之來路也。

蓋內經明言腎藏精。精生髓。細按其道路,則以腎系貫脊,而生脊髓。由脊髓上循入腦,於是而為腦髓,是腦非生髓之所。乃聚髓之所。譬猶海非生水之所。乃聚水之所,故名髓海。既聚於此,而又散走臟腑肢體,以供使用,如聚錢者庫也,而用錢者人也。人能用錢,而錢不能用人。臟腑肢體能用腦髓。非腦髓用冬處也。再者髓之生由於腎。欲補髓者,即從腎治。肝脈入腦交顛目系貫髓。凡神魂暈迷風狂,皆從肝治之,即是治髓。腦又通鼻。可從肺治髓筋入心。可從心治。髓筋聚於胃。又可從胃以治之。西醫論髓特詳,而無治法。不抑謬哉。胞為血海。已詳天癸條。蓋血生於胃之水穀。化液上肺。奉心化血,循衝任脈。下入胞中。既聚於胞中。化精化血達於周身,皆在於此。參看天癸條自明。膻中為氣海。此有兩說。一說丹田為氣海,即胞宮也。呼吸歸根之地,名之為氣海亦宜。詳膀胱三焦天癸營衛條。此云膻中為氣海者,蓋指氣之出納,在乎肺也。膻乃胸前大膜膈也。膻之中即胸中。只有心胞絡與肺,故前云膻中者,君主之官,是指胞絡言。此云膻中為氣海,是指肺言以胞絡與肺。均在膈內,故均可名膻中也。膻膈之與胞絡相通。已詳十二官條。

此言與肺相通,其道路又須詳言。氣之根在臍下丹田,即網油中一夾室也。由網油走臍旁。上生膈膜,是為膻。由胸膈循腔子。上連肺系。氣之出路即由此通於肺管,故凡咳嗽,則胸前癢滯,皆膻膈間氣。不得利也。欲知膻之治法。當參看肺腎三焦包絡條。胃為水穀之海。水主化氣生津。谷主化液生血。一則糟粕入大腸。一則餘瀝入膀胱。另詳腸胃膀胱各條。脾與胃互為功用。又須看脾之作用。

胸腹者,臟腑之郭也。

胸內最上為肺,肺下為心,為包絡。包絡上連肺系,肺系連腔內之薄膜,其膜循腔子而下,是為膻膈大膜。繞肋骨一周,連於肝,附於脊,肝體半在膈上,半在膈下,膈附於脊,下行為板油。連於腎系,又下為網油,網油上行而連於小腸,胃下行而連於大腸膀胱,是為腹中也。脾在胃後。貼胃。居網油上。網油即三焦也。上胸下腹。均從網油連。及以為臟腑之道路,故曰胸腹者,臟腑之宮城也,以部位言之。胸上屬肺。胸膺之間屬心。胸膺之下屬胃。大腹與臍屬脾。

臍又屬小腸。臍下屬腎。膀胱亦當臍下,故臍下又屬膀胱。大腸在膀胱之後,故臍下又屬大腸。宜詳其層次也。血室乃肝所司。血室大於膀胱,故小腹兩旁。謂之少腹。乃血室之邊際也。屬之於肝。少腹上連季脅,亦屬肝。季脅上連肋骨屬膽。分別部居。各從其位。

腹與胸分三停。上停名胸在膈上心肺包絡居之。心與包絡。從著脊處油膜中。下通肝腎。肺有薄衣。連及胸內。前面之膜為肺。通中下焦之路。肺系上連包絡。後著脊。前連胸膈。肝體半在膈上。半在膈下。胃附肺系。透下膈。橫曲如袋。胃下為小腸,為大腸,為肝膽,是為中停,皆生連油膜之上,即中焦也。臍以下為下停。有膀胱有胞宮。有直腸,皆生連油膜上即下焦也。後世不知焦從 。因不知通身之膜,皆是三 ,故讀經文者,少識精義。西醫曰腹內統膜。一麗腹裡。一包臟腑。一成筋以束臟腑。肝胃脾。小腸大腸橫回。直腸上截。子宮蛋核。此被全包,如大腸頭。小腸頭。大腸上下回。直腸中。陰道膀胱。此不全包,如左右腎。此被遮過專。包一臟曰。包膜兼包兩臟。曰連膜折疊成筋以束臟腑。曰筋膜。西醫言膜如此其詳。証以三焦之說,而精義始出。

胸腹圖 pt31a30.bmp (缺)

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

前言膻中為氣海,是指肺言。此言膻中為心主之宮城,是指包絡言。膻為膈。包絡居膈之中,故曰膻中,為心主之宮城。相心宣化。詳十二官條。

膻中圖 pt31a31.bmp (缺)

此胸下一層膈膜。後著脊。左右連筋骨盡處。中葉連胸之鳩尾,即膈是也。膻之下層通腹中。膻之上層為胸內之薄膜。連心系,名包絡。又名心主。包絡是心外衛。膻中是包絡外衛,其形難圖,故只圖膽以明之。究膻之根附脊骨,與肝系相連,而下乃連及腎系,是三焦少陽所發出而布於膈也。

胃者,太倉也。

胃主納穀,故名太倉。胃之所以能納穀。詳十二官條。

咽喉小腸者,傳送也。

咽喉居胃之上。傳送而入。小腸居胃之下。傳送而出。二者皆為胃之使,故治咽喉與小腸。宜以胃為主。

胃五竅者,閭門也。

醫林改錯言胃有三竅。上下竅納穀。傳入小腸。又有一竅出水入油膜。西醫言胃通體。均有微竅行水入連網。予已詳胃三焦條。茲云五竅其義尤詳。蓋上竅主納水穀者也。下竅入小腸。主化谷之糟粕也。旁竅入三焦。膜油之中。主行水之餘瀝也。中通於脾為一竅。所以化水穀者也。上輸於肺,為一竅所以布精汁者也,故云胃五竅者,閭門也。唐宋以後。無人知之,即西醫剖視。又何嘗精細似此。

胃五竅圖 pt31a32.bmp (缺)

西醫言胃有肝膈大筋。胸膈大筋。互相牽住。使不得動。不知胸膈。筋是互通三焦之竅。肝膈筋,是循脊上肺通心之竅。內經所謂胃有大絡。上通於心也。又曰脾之與胃,以膜相連,故又通脾。西醫識其形,而未明其理也。

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二穴在舌下。足少陰腎。主化氣上行。氣即水也,故氣之所至,皆是津液。腎津必上於口。然後氣澤能布於下。仲景傷寒論,以存津液為主,亦以其氣化所存。人賴以生也。可不重歟。二穴舉舌,即可逼視。不必再圖。

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

腰為腎系所貫。脊為髓筋所通。人身骨節,皆主於腎,而生於髓。腰脊為腎,與髓所在,故為身之大關節。凡治骨節。當知所主矣。西醫脊骨。折剖甚詳。然不知脊所重者,全在於腰也。且全身大骨,皆從腰發。原不知腎主骨之理,則辨骨無益。

肢脛者,身之管,以趨翔也。

肢是手節。脛是足節,其骨最大。中空故名管。管中有髓及脂,以主運動,故能趨翔。西醫言手足骨中之髓,與腦脊之髓不同。謂其中雜脂油也。不知由腦脊散達肢脛,皆以筋肉相連。肉內有脂油,即附之而入骨,是以手足骨中。均雜脂油。脂脾所司。髓是腎所司。兼脂油,是脾腎合致其功,故脾主四肢。腎主肢脛。西醫圖四肢之骨詳矣。惜未知其所統屬,則治法不明。

莖委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莖。陰莖。委。垂卵也。機如泰西機器之機。所以出精行溺。精竅通於腎。西醫謂睪丸主生精。非也。內宮太監無睪丸。友人王東樵。覿面問過太監,亦有精能泄出。可知睪丸。非生精之物。內經明言陰精之候。蓋指此耳。溺竅通於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故溺竅名為津液之道。究之莖委。乃肝之宗筋。肝脈所繞也,故皆以治肝為主。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故人身之機關,皆聽治於此。西醫圖陰器甚詳。然此等物事。人人皆自具之。何待詳圖。但西醫以剖割為治。此處為地無多。非詳不能下手。若內經仲景之法。針藥靈妙。無取刀割之粗,故不須圖。且西醫圖之,而究不知陰器所主之妙理也。

咽喉者,水穀之道也。

咽喉乃胃之上口,在喉嚨之後。主進水穀,故治咽以胃為主,病在咽,則水穀不得下。

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

肺之上管為喉嚨,在咽之前,主氣之呼吸,氣不利,聲音不利,病在喉也。

喉嚨圖 pt31a33.bmp (缺)

會厭圖 pt31a34.bmp (缺)

西醫名為總氣管。自肺以下。分支入腎。透入丹田。主吸天陽薰蒸膀胱之水。化氣上出,循腹至胸。從肺衣而複歸於總氣管。氣從前面出。從後面入,而皆由總氣管,故曰所以上下也。

會厭者,音聲之戶也。

會厭在喉咽之兩旁,能張能收。食入則收。掩其喉。音出則張開,故曰音聲之戶。乃喉之門也。當屬肺。

西醫名為聲管。前為會厭。後為瓢韌骨。兩旁皆有內皮。中襯筋膜。收放出聲。四圍有數十小核。生涕以潤聲管。

又云有上下二筋。下筋緩。上筋緊。收放出聲。內經云。風寒客於會厭,則暴啞。正此筋不能收放也。

口唇者,聲音之扇也。

唇開合而後語句清明,故曰聲音之扇。口唇屬脾,故有脾中風。唇緩失音之証。

舌者,聲音之機也。

舌者,心之苗。言為心聲,故舌能辨音。究音之所,故生則□□□□□□□。後能發音。

舌圖 pt31a35.bmp (缺)

機者謂其伸縮轉掉。聲只是響出於喉。音則分宮商徵角羽,其辨在舌。腎津上廉泉至英穴,以出於舌,則滑利。聲清。舌屬心火。賴腎水濟之。腎脈絡舌。所以轉舌也。

懸雍垂圖 pt31a36.bmp (缺)

懸雍垂者,音聲之關也。

喉間之上 。有如懸雍之下垂。俗名帝丁。音從此出,故曰音聲之關。此屬之肺。

余見啞人,皆無 上帝丁。蓋會厭大張。無關閉則氣不收束。氣散而不能成音也。俗名咽舌。謂食入則掩其喉。不令水穀入內也。然啞人無帝丁。水穀亦不得入氣管中,則帝丁者,實主音聲而為之關鍵也。居氣管之口。當屬於肺。

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

頏顙即上 。氣從此分出於口為唾,分出於鼻為涕,故曰分氣之所泄也。

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

橫骨在舌本。心存神而開竅於舌,故橫骨為其所使,以為發舌之機。此數節詳論咽喉口舌發音之道。可以得治法矣。

橫骨圖 pt31a37.bmp (缺)

此西醫所圖,名環韌骨,在會厭之下。當會厭。又有半邊韌骨,名為會厭韌骨,與舌根相連。主發舌者也。韌骨以膜相連。又有筋牽之。最靈動,以供心神肺氣之所使神與氣當分論。

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前言肝開竅於目。言其大要也。此言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則分析更微矣。夫肝脈入腦。通於目系,故開竅於目,至五臟六腑。所以通於目者,西醫云腦氣筋。通各臟腑。據此則各臟腑之精,循腦筋而上注於目也。

骨之精為瞳子。

瞳神屬腎,故其色極黑。腎主骨故曰骨之梢為瞳子。凡病瞳子多是腎虛。

筋之精為黑眼。

肝主筋。肝之精汁。上注為眼黑珠。眼科書謂之風輪,亦以肝主風也。治黑珠。當以肝為主。

血之精為絡。

白珠外有紅肉裹之,而結於大眼角內者,即絡也。乃血之精。屬之於心。凡起血翳均當治心血。

氣之精為白眼。

氣屬於肺白眼生病。多是肺受濕熱。

肌肉之精為約束。

約束即眼皮。乃陽明。胃脈所繞,為脾經肌肉之精所結聚。凡是腫爛澀癢,皆脾經風濕熱也。裹結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此又總言目系入於腦中,而通於腦後,以見五臟之精。全由腦入目可以知治目之路徑矣。大指治氣輪血輪肉輪。藥氣可由喉嚨頑顙,而上通於腦,其路最捷易治。治黑珠必循肝脈而上入於腦其路略深。治瞳子必由腎督。脈而上入,於腦其路更深未。易治也。

目圖 pt31a38.bmp (缺)

西醫有衣筋肌折之辨,亦云詳矣。然不能分出臟腑所屬,則不得其治法惟內經五層眼。皮為肉輪。紅筋絡之為血輪。

白珠為氣輪黑珠為風輪。瞳子為水輪分此五臟則義有所歸再者目系入腦而貫項後。所以瞳人反背。腦後可針雖西醫未究到此。

諸脈皆屬於目。

太陽脈終目內 。少陽脈終目外 。陽明脈繞眼。終目下承淚穴。厥陰脈入腦而交於目系。腎之督脈,入腦通於目系。手少陰心之脈,其支者,上挾咽系目系。惟太陰之脈。不上於目故曰諸脈皆屬於目。

諸髓皆屬於腦。

西醫言手足骨中之髓,與腦髓不同。不知實發源於腦髓。散走諸骨。每骨節有筋脈油膜相連,故諸骨中之髓。雜有油膜血絲,其實諸髓,皆屬於腦,而腦髓又生於腎也。

諸筋皆屬於節。

節者,骨節也。骨屬腎水。筋屬肝木。水生木,故骨節。之間亦生筋而筋又為骨之使也。凡病骨節,皆責於筋西醫詳骨與髓,而於筋甚略。因彼但以運動屬之腦氣。不以為筋所主也。然使無筋,則骨不聯。屬又烏能運動哉。

諸血皆屬於心。

血有肝藏脾統之說。然營運在脾。斂戢在肝,而生複周回均在於心觀西醫血管圖。可知諸血皆屬於心。詳心生血條。

諸氣皆屬於肺。

氣之源在腎。詳膀胱天癸營衛條,而此云屬肺者,以氣之總管在肺,故肺主製節。司腎氣之出納,而又製節肝氣。使不得逆製節脾氣使不得泄製節心氣。使不得越肺之氣治而各臟之氣皆治矣。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性命者也。

人之知覺性也。人之生死命也。性在心,故字從心。命在腎,故腎系曰命門。有此性命。人乃得生,其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之間者,則又賴乎精神。神藏於心。性之所在也。精藏於腎。命之所在也。究精所由生,則是氣之變化究神所由生,則是血之功用故先言血氣。從言精神,而推極於性命中國注家。尚多囫圇。何況西醫之泥於跡者哉。詳心腎各條。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內經名脈。西醫名管其實一也。西醫詳繪管竅。然不能分出經名。不知十二經,與奇經八脈。達於周身,以行血氣。使內陰外陽筋骨關節無所不周病則按經施治。自然得效。經脈,以行氣血則不得單指血管言也。按西醫有脈鞘,是連膜或筋膜包裹脈管回管腦筋不等。內經所謂經脈,亦非西醫所能盡見。比如督脈是。行氣者也。比如任脈是行血者也。二脈已顯然不同。安得執西說之死法以衡之。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衛氣已詳營衛條分。肉即在內之赤肉,與外之白肉。有分別者也。衛氣由內達外。先從分肉而出,以溫分肉後肉皮膚最外一層。陽氣由內充於外,以衛皮毛。此為衛氣之能事也。詳膀胱營衛條。腠理乃分肉之外。皮膚之內。油膜是也。有縐紋,故曰腠理。內發於三焦。乃衛氣所行之道路故氣足則肥。衛氣晝行於陽,則目張而寤氣達於外。不畏風寒夜行於陰則目閉而寐。氣斂於內故必擁。被以衛陽,入裡則畏外寒也。此皆衛氣司開闔之驗。詳營衛太陽各條。西醫不知也。

衛分肉圖 pt31a39.bmp (缺)

此西醫汗管汗核圖也。言汗管,或藏腠中或隱腠下。纏如螺絲透至皮膚外,而汗出焉。然西醫不知汗所從生。實在膀胱化氣由三焦連網,以達於皮毛也。凡人暑時。飲水多出汗亦多,而小便反少,是水從皮毛而瀉,則不下走膀胱。足見汗之根源。生於膀胱為衛氣之所發泄。

皮毛圖 pt31a40.bmp (缺)

此西人用顯鏡。托大毛皮之形。毛根附近有油核,是血脈散於膜中而成者也。又有汗核汗管。附毛而生。蓋毛皆為血之餘而非。血所生也。血從氣化。隨衛氣達於腠理。然後發出,故拔視毛根只見油與水而不見血也。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此又言重脾腎二者,一主先天,一主後天,為人身之本也腎藏志。志定則足以。御腎精御心。神使不得妄動。志定則足以收肝魂收肺魄。使不得妄越。脾藏意。主思慮,故能令寒溫適其宜喜怒。和其節志之與意。不綦重哉。西醫但以知覺。全歸於腦,而七情不分。性命不辨。彼之志意與中國同,而何嘗知志意所司哉,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女子經脈不流行,則月信錯亂。周身作痛。男子雖無月信亦有經脈不流行之証。內外陰陽。十二經脈,皆血所營周覆禱者也。筋骨關節皆血所貫注者也,故必血和而後能流行營覆。必血和而後能勁強清利。反此者皆宜理血。此論營血。西醫有血脈圖。然但圖血出之道。未圖血回之管。又不能分出十二經脈。無當於治,故不載之。夫彼所以不圖回血管者,以一來一回紛而難辨也。夫彼既有難辨之處。宜其不知經脈之說也。

血脈圖 pt31a41.bmp (缺)

此西醫脈管圖。只是血營運而出之管。非回血管也。西人執此。辨中國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以為無其事也。醫林改錯,亦謂經脈無憑。不知彼皆剖割死人。安能複辨經穴。且經道非血管也,故內經言某經多血少氣。某經多氣少血。

足見經道。統血氣而言不得,以血管氣管當之也。西醫言人別有自和腦筋隨各臟腑而異用,或包筋包。骨。包血管。包氣管,或散或合西醫此說似,即內經所言之經道惜西人不通華文,於內經未深考也。況任脈專。主血督脈專主氣安得以血管當經脈之說哉。衛和則分肉解利。皮膚潤澤。腠理致密矣。此論衛氣。已詳上及膀胱條。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志和則先天腎無病。意和則後天脾無病,故有此效。詳上。

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痺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

此節與上相聯。乃申明脾藏意適寒溫之義。寒溫和則脾氣衝和,故六腑能化水穀脾主肌肉。不作風痺等証。脾統血。主肢節和則皆得通利而安矣。卷首詳論臟腑,其有未經論及者,皆補於此。人身之氣化形質已賅備矣。雖西醫剖視,而亦不及內經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