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清 唐宗海著


六經六氣

天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以營運不息,名曰五運。人秉之而生五臟,所以應五運也。義詳卷首,茲不再贅。天有風寒濕燥火熱之六氣,以充塞萬物。人秉之而有六經。臟腑各有一經。合為六經。所以應天六氣也,名太陽者,因天有此太陽之氣,名太陰者,因天有此太陰之氣。六經之名,皆本於天非由人強名之也。必知經氣之所主,而後病情可識矣。此等氣化。乃生人所以然之理。見病之原委,皆盡於此。西醫全不能知,其治病多誤。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

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中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天有六氣,人秉之而有六經。六經出於臟腑,臟腑各有一經脈,游行出入,以布其化而經脈中所。絡之處,名為中見也。足少陽膽經。由膽走足。中絡厥陰肝臟。手少陽三焦經。由三焦走手。中絡厥陰包絡,故少陽經中見厥陰。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同司相火,是相火者,少陽之本氣也,故曰少陽之上火氣治之。謂二經之臟腑,以火為主是本氣也。

中見厥陰,是其中有風。氣居之也,而其標為少陽經,則又主陽氣之初動也。足陽明胃經。屬燥土。手陽明大腸經。屬燥金。此雨經,皆燥氣主治。(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絡太陰肺,而後走手足陽明胃經脈,循行絡太陰脾而後走足,故陽明經。中見為太陰。)也。足太陽膀胱經。屬寒水。手太陽小腸經。屬君火。手從足化,以寒水為主,故太陽之上。統稱寒水治之。手太陽經脈,循行絡少陰心,而後走手。足太陽經脈,循行絡少陰腎,而後走足,故二經中見少陰也。足厥陰肝經。屬風木。手厥陰包絡經。屬相火。子從母化,以風為主,故厥陰之上風氣治之。手厥陰經中絡少陽三焦。足厥陰經。中絡少陽膽,故二經中見少陽也。足少陰腎經屬水陰。手少陰心經屬火熱。心為君主腎從其化故少陰兩經。統是熱。氣主治手少陰心經中絡太陽小腸。足少陰腎經。中絡太陽膀胱,故曰中見太陽足太陰脾經。屬濕土。手太陰肺經。屬清金。二經子母。同氣故太陰之上。濕氣治之。手太陰肺經絡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脾經。絡足陽明胃,故曰中見陽明。所謂本也。句總結上文。謂六經之上,其主治者,皆其本。氣也本氣根於臟腑,是本氣居經脈之上也。由本氣循經下行,其中絡者,中之見也。由中見之下,而經脈外走手足,以成六經。又各有太少陽明厥陰之不同,則又系六氣之末,故曰氣之標也,或標同於本,或標同於中。標本各有不同,而氣化之應,亦異象矣,故六經各有病情好惡之不一。仲景傷寒論。全根於此。不可不詳究焉。

再按六經之名。太者陰陽之至大。少者陰陽之初生。明者陽氣之極盛。厥者陰氣之竭盡也。先知五行以為體。又知六氣以為用。然後可以讀傷寒金匱然後可以治男女百疾。西醫於六經名目。從未得知,於氣化安能夢見。乃云人是 鐵養炭等。共十四質。湊合而成。夫彼所謂十四質,皆經剖割鍛煉。然後取得其質,而人之未死者,豈止此塊然之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