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明 萬全


胎疾

小兒自初生至周歲有疾者。皆為胎疾。氣。陽也。血。陰也。人之有生。受氣於父。陽之變也。成形於母。陰之合也。陰陽變成其身。身之中形藏四。頭面一也。耳目口鼻二也。手足三也。皮肉筋骨四也。神藏五。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是也。凡九藏者。皆父母一體而分者也。形拘於一偏。而不能相通者。陰之靜也。神隨感而動者。陽之動也。兒之初生。只是一塊血肉耳。雖有形而無所用。雖有五臟。而無其神。猶空藏也。至於變蒸之後。皮肉筋骨。以漸而堅。聲色臭味。以漸而加。志意智慧。以漸而發。知覺運動。而始成童。此天地生物之心。至誠不息也。有因父母稟受所生者。胎弱胎毒是也。胎弱者。稟受於氣之不足也。子於父母。一體而分。如受肺之氣為毛皮。肺氣不足。則皮脆薄怯寒。毛髮不生。受心之氣為血脈。心氣不足。則血不華色,面無光彩。受脾之氣為肉。脾氣不足。則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之氣為筋。肝氣不足。則筋不束骨。機關不利。受腎之氣為骨。腎氣不足。則骨軟。此胎稟之病。當隨其藏氣求之。肝腎心氣不足。宜六味地黃丸主之。脾肺不足者。宜參苓白朮丸主之。子之羸弱。皆父母精血之弱也。所謂父強母弱。生女必羸。父弱母強。生男必弱者是也。故兒有頭破。顱解。神慢。氣少。項軟。頭傾。手足痿弱。齒生不齊。髮生不黑。行走坐立。要人扶掖。皆胎稟不足也。並宜六味地黃丸主之。胎毒者。精血中之火毒。即命門相火之毒。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觀東瘤之論。丹溪胎毒之論。治法可見矣。古方有解毒之方。如黃連甘草法。

又有育嬰解毒延齡丹。皆良方也。予新立一方。用丹溪三補丸方。苓連 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
為末。雪水丸麻子大。朱砂雄黃為衣。名曰生熟解毒丸。小兒日與食之佳。有胎毒所生者。如蟲疥流丹。浸淫濕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口瘡。與夫胎熱胎黃胎驚之類。兒之初生。有病多屬胎毒。如一臘之臍風。百 之痰嗽。難治。恰半歲而真搐者凶。未一歲而流丹者死。是也。況初生之兒。腸胃薄小。血氣未充。藥石則難進也。榮衛微弱。筋脈未實。針灸則難用也。業幼科者。慎毋忽諸。

一小兒丹發於臉。眼中紅腫。手不可近。三日死。

一小兒生下一月後。遍身蟲疥浸淫濕爛。其皮如脫。日夜啼。忽一日。其瘡盡隱。發搐或問。胎稟不足之証。得於父母有生之初。如何醫得。予曰:諸器破損者。尚可補之。胎弱者。不可補之乎。貴得其要也。夫男女之生。受氣於父。成形於母。故父母強者。生子亦強。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長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兒受父母之精血以生。凡五臟不足者。古人用地黃丸主之。或曰:五臟不足。而專補腎何也?曰:太極初分。天一生水。精血妙合。先生兩腎。腎者五臟之根本。經曰:植木者必培其根。此之謂也?或問胎毒之說。予曰:先賢論之詳矣。蓋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胎之欲也。火也。故思慮之妄。火生於心。恚怒之發。火生於肝。悲哀之過。火生於肺。酒肉之饜。火生於脾。淫佚之縱。火起於腎。五欲之火。隱於母血之中。即是毒也。男女交媾。精氣凝結。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如謂兒在母腹。飢則食母之血。渴則飲母之血。及其破胎而出。口有餘血。拭之不淨。咽下腹中。是謂胎毒。斯言也。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未有辯之者。此書之不可盡信也。胚胎資始。父精所生。身體資生。母血所養。是水珠露花。男女漸分,毫發筋骨。形象斯具。誕彌厥月。氣足形全。乃破胎而生矣。初在母腹之時。如鳥之雛。伏於卵殼之中。何所飲食也。口內之血。乃母臨產。惡露漬入口中。未必是母腹中所銜之血也。既云咽下腹中。則入於大腸界。從大便出矣。安得留

一兒頸細。其父嘗問於予。可養何如。予曰:頸者頭之莖也。頸細則不能任元。在父母調養之。八歲後再議。至五歲死。

一兒解顱。未一歲認字念書。父母甚愛之。予曰:此兒胎稟不足。腎虛顱解。真陽弱矣。聰慧早發。真陽泄矣。恐遺父母憂。未一歲而發搐死。

一兒周歲後多笑。予曰:此兒難養。父問其故。予曰:腎為水。心為火。水陰火陽。陰 常不。待人引之而笑者。此有情也。見人自笑者。此無情也。後以痘瘡而死。

一兒頭縫四破。皮光而急。兩眼甚小。予曰:腦者髓之海也。腎主骨髓。中有伏火。故髓熱而頭破。額顱大而眼楞小也。宜服地黃丸。父母不信。至十四歲而死。

一兒發搐。五日不醒。藥石難入。予針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父母喜曰:吾兒未出痘疹。願。可保無事。若在近年不敢許。次年果以痘疹死。

一兒四歲。出痘時頸軟頭傾。不能自舉。予謂其父曰:此兒胎稟不足。瘡毒正發。壯火食氣。亟補元氣。使痘易發易壓。幸而保全。再補其陰。不然恐難出二八數也。乃大作調元湯。連服之獲安。

有三因所生者。衣太濃則熱。太薄則冷。冷熱之傷。此外因也。乳多則飽。乳少則飢。之傷。此內因也。客忤中惡。墜仆折傷。此不內不外因也。若順乎天時。適其寒溫。則不傷冷傷熱矣。慎擇乳母。節其飲食。則不傷飢飽。調護之久。愛惜之深,必無縱弛之失也。慎勿使庸醫。妄投湯藥。誤兒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