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李子毅
小兒凡病有熱,症既不同,治亦多異,須分虛實,不可妄用汗下也。
傷風發熱,其症汗出,身熱,呵欠,目赤澀,多睡,惡風喘急,此因解脫受風所致。宜疏風解肌退熱,先服柴葛解肌湯,發去風邪,熱退之時,再服涼驚丸,以防內熱。
傷寒發熱。其症無汗,身熱,呵欠,煩悶,項急,面赤,喘急,惡寒,口中氣熱,此因解脫受寒所致。宜發散寒邪,退熱鎮驚,先服惺惺散,發去寒邪,後用涼驚丸,以防內熱。
以上二症,如小兒稟賦原實者(7),可用涼驚丸,若虛祛者,不如只用胃苓丸,甚效。
如傷風寒發熱,又吐瀉者,不可發散,此脾睡怯也。只以五苓散吞理中丸,甚效。
傷熱發熱,多得於夏,其症身熱,自汗。作渴,昏睡,手足俱熱。此因天氣已熱,包裹太厚,重受其熱也。先以白虎湯調益元散,以解其熱;次服調元生脈散,以補正氣。
傷暑發熱,亦多得於夏,其症身熱,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冷。此由陰室中貪涼大過所致。服調元生脈散,補其元氣,次服四君子湯,以防吐瀉之病。
如夏月汗出當風,以致身熱,渾身自汗不止者,此名暑風。
四君子湯加麻黃根、黃祈以去風,次以益元散以去熱。
傷食發熱,其症手心、肚腹尤熱,噎氣吐乳,大便酸臭,或腹疼多啼,飽脹喘急,不思乳食。此因飲食過度所傷,宜先用利藥去其積,用丁香脾積丸,復以集聖丸調之。
如傷食己久,日漸黃瘦,無時作熱者,不可下之,輕者保和丸,重者集聖丸,百無一失。
痘疹發熱,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煩悶,乍熱乍涼,咳嗽噴嚏,手足指冷,驚怖多睡。此由時行痘疹,各相傳染,宜清熱解毒。惟痘疹宜參蘇飲加木香,麻痘宜用荊防敗毒散,不可妄施汗下,恐生變症。若變蒸發熱,此小兒常症,不須服藥 (見本門)。
潮熱者,當分二症,有時間發熱,過時即退 ,來日依時復發,其狀如瘧,此肺熱也;有早晚發熱,每日兩度,如潮水之應期者,此胃熱也。蓋因感觸邪氣,以致血脈凝滯,不得流通,若不治之,變為驚疳者多矣。肺熱地骨皮散主之,胃熱三黃丸下之。如虛熱者,用集聖丸調之。
驚熱者,遍身發熱,面青自汗。心悸不寧,脈數煩躁,顛叫恍惚;此心熱也。以涼驚丸退熱,安神丸定心。
夜熱者,但夜發晝退,此血虛症也。以人參當歸散治之,更兼抱龍丸,以防作搐。
餘熱者,傷寒汗後,而熱又來,乃表裡俱虛,氣不歸元,陽浮於外,不可再用寒涼之藥,古人戒之。當和胃氣,使陽氣收斂,其熱自退,人參蒼朮主之。甚者,四君子湯加炒乾薑,即效。
疳熱者,形色黃瘦,食不長肉,骨蒸盜汗,洩瀉無常。肚大腳小。此多得於大病之後,失於將息,又或傷飽失飢,用集聖丸調理。
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由氣血壅實,五臟生熱,鬱蒸於內。則睡臥不安。精神恍惚;薰發於外,則表裡俱熱,燥急喘粗,甚則發驚癰。先以導赤散,洩青丸以治其熱;後以抱龍丸鎮其驚。如實熱,大小便秘(8)者,三黃丸下之。
煩熱者,心躁不安,五心煩熱,四肢溫壯,小便赤色。宜導赤散加麥冬、山梔仁治之,再以涼驚丸,撤其餘邪。
積熱者,頰赤口瘡,大小便赤澀,此表裡俱實。或內傷酒面,煎傳熱藥峻補;外因厚綿爐火所侵,皆能生熱,此內外蘊積之熱也,非食積。先以三黃丸下之,後以涼驚丸調之。
虛熱者,或因汗下太過,津液虛耗;或因大病之後,元氣受傷,皆能生熱。其症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虛汗自出,神慢噓氣軟弱,手足厥冷。此氣血俱虛,氣虛兩發厥,血虛則發熱也。四君子湯加炒乾薑,甚者加熟附子一片,待熱少退,以涼驚丸調之。
客熱者,陽邪干於心也。心若受邪,則熱形於額,故先起於頭面而身熱,恍惚多驚,聞聲則恐。此由五氣虛而邪氣勝,故與之交爭。發熱無時,進退不定,如客之往來。先以導赤散去其邪,後以涼驚丸調之。
癖熱者,由乳食不消。伏結於中,致成癖塊,以生內熱,薰灼於外。集聖丸主之。
瘧熱者,寒熱往來。有頭痛汗出者,有嘔吐不食,憎寒壯熱作濁者,有遍身疼痛者或吐瀉者。症既百出,病非一端。頭疼汗出及遍身疼者,小柴胡湯加蒼朮、羌活治之;腹痛者,脾積丸下之;作渴者,白朮散治之;吐瀉者,理中湯治之。後用平瘧養脾丸調之。
血熱者,每日巳午時發熱,遇夜則涼,此心熱也。輕者導赤散,重者四順飲治之。
柴胡、干葛、黃芩,桂技、赤芍、人參、甘草,竹葉七皮,薑棗引。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桔梗,天花粉,細辛、防風、川芎,加麻黃、薄荷葉,薑引。
黃芩、人參、麥冬、甘草、五味子,水煎服。
人參、半夏、茯苓、甘草,桔梗,枳殼,干葛、前胡、木香、蘇葉、陳皮。薑棗引。
生地、防風、連翹、升麻、荊芥穗、牛蒡子。玄參、酒柏,人參、桔梗、甘草,水煎服。
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薑三片引,水煎服。
人參、歸身,生地黃、地骨皮,柴胡、甘草,生薑引。
解小兒膈熱
當歸、大黃(酒蒸)、赤芍、甘草,水煎服。
祖傳治發熱,不間其症,脾胃虛弱者,以胃苓丸、竹葉,炒米湯吞下;元氣虛者。以涼驚丸、竹葉、薄荷、燈心湯送下。隨症用引。
西江月
小兒病則生熱,須知得病根苗。風寒外感熱來潮,飲食內傷煩躁。
吐洩瘧痢瘡疥,變蒸痘疹如燒,骨蒸體熱漸成癆,謂治般般分曉。
若是風寒外感,面紅又惡風寒,惺惺散子妙難言,有咳參蘇效驗。、
飲食內傷可下,三黃脾積相添,再加集聖保平安,莫使脾虛難轉。
吐洩胃苓最妙,赤白痢用香連,瘧家平瘧解邪先(9)瘡疥胡麻丸散。
變蒸小兒常病。不須妄用湯丸,如逢痘疹別科傳,集聖專調疳軟。
治熱汗下休錯,誤汗誤下傷人,應汗而下痞滿侵,應下而汗驚定。
只為不明表裡,致令兒命早傾,果難捉摸且因循,藥用胃苓集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