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清 沈金鼇


卷一 初生諸病

嬰兒墮地。一聲啞啞。形體雖具。猶是血茄。肌膚脆嫩。骨肉么麼。如水中泡。如樹上葩。八風之賊。六淫之邪。豈能速害。從外而加。由在母腹。感受淫汗。或傷冷熱。或被驚嘩。烹包燔炙。酒醴紛奢。亂氣狡僨。陰血周遮。釀災蘊毒。貽害嬰芽。降生之後。調護多瘥。繃●恐嚇。乳哺擎叉。致令疾作。一一堪嗟。胎黃撮口。驚癇搐拿。臍風鎖肚。逼肖飢鴉。凡茲種種。難與搔爬。坐視其斃。誰之咎耶。昔黃帝言。憫彼咿啞。吾不能察。幼小如麻。善為調理。別是一家。誠哉斯語。千古堪嘉。敢告醫士。存心勿遐。

胎驚胎癇胎風胎黃

錢乙曰:百日內發搐。真者不過兩三次必死。假者頻發不為重。真者內生驚癇。假者外傷風冷。蓋血氣未實。不能勝任。乃發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氣出熱。治之可發散。大青膏主之。

王汝言曰:小兒未盈月。驚搐似中風。欲死者。用辰砂以新汲水濃磨汁。塗五心。最效。

曾氏曰:胎癇者。因未產前。腹中被驚。或母食酸鹹過多。或為七情所汨。致傷胎氣。兒生百日內有者是也。發時。 心不寧。面微黃。氣逆痰作。目上視。身反張。啼聲不出。先用參蘇飲。次用琥珀抱龍丸。輕者可愈。重者難全。

李 曰:胎驚癇風者。乃孕婦嗜欲。忿怒驚撲。或傷風邪。兒初生下。即嘔吐搐掣。口眼喎斜。聲啼氣短。腮縮囟開。或頰赤。或面青。噤口切牙。眼合涎潮。筋骨拘攣。身腰強直。臍腹腫起。與噤口撮口同症。視其眉間氣色。紅赤者生。青黑者死。辰砂膏最妙。

王肯堂曰:胎驚者。初生月內。壯熱吐 。心神不寧。手足抽掣。身體強直。眼目反張。是胎驚。皆由妊婦調攝乖常。飲酒嗜欲。忿怒驚撲。母有所觸。胎必感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故子乘母氣。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內壯熱。眼翻握拳。噤口切牙。強直涎潮。嘔吐搐掣。驚啼。腮縮囟開。或頰赤。或面青。但胎驚眼合。不可誤作慢脾。妄用溫藥。其有搭眼噤口之類。亦此一種之所發也。虎口指紋曲入裡者可治。反出外者不治。先宜解散風邪。利驚化痰開氣。及貼囟法。甚則以朱銀丸利之。若面青拳搐。保命丹、鉤藤散、全蠍散之類。大抵芽兒臟腑脆弱。不可輒用鉛粉鎮墜之劑。如遇此候。急用豬乳細磨牛黃麝香各少許調。抹入口中。仍服導赤散以瀉肝之子。即愈矣。胎風者。小兒初生。其身有如湯潑火傷者。此皆乳母過食膏粱所致。其母宜服清胃散。及逍遙散。以清氣血。兒亦時飲數滴。有身無皮膚而不赤者。由產母脾氣不足也。粳米粉敷之。 赤發熱者。產母胃火熾也。石膏敷之。經謂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知病脾肺也。未盈月而撮口握拳。腰軟如隨者。此肝腎之中邪勝正弱也。三日內必不治。如男指向裡。女指向外。尚可治。宜全蠍散、鉤藤散。眉紅者不可治。胎黃者。小兒生下。遍身面目皆黃。狀如金色。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黃之候。皆因母受濕熱而傳於胎也。凡有此症。母子皆宜服地黃湯、地黃飲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若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犀角散。若淡黃兼白者。胃怯也。白朮散。

胎寒胎熱

虞摶曰:何謂胎寒。芽兒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栗。曲足握拳。日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開。名曰胎寒。其症在胎時。母因腹痛而致。亦有產婦喜啖甘肥生冷。或胎前外感風寒暑濕。治以涼藥。內傷胎氣。則生後昏昏多睡。間或 乳瀉白。不早治。必成慢驚、慢脾風。宜沖和飲合當歸散加煨薑微泄。次用勻氣散調補。次參苓白朮散養胃。白芍藥湯去寒濕。何謂胎熱。兒在胎中。母多驚恐。或食熱毒物。生後旬日間。兒多虛痰。氣急喘滿。眼閉目赤。目胞浮腫。神困呵欠。吸吸作聲。遍身壯熱。小便赤。大便秘。時驚煩。由胎中受熱。或誤服溫劑。致令熱蓄於內。熏蒸胎氣。故有此症。不早治。則鵝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自此而生。母宜先服木通散。亦與兒服。次以四聖散溫洗兒兩目。目開。進地黃膏、天竺黃散、當歸散、牛蒡湯。亦同母服。凡有胎疾。當先令母服藥。使藥過乳。漸次解之。百無一失。如以涼藥攻之。必生他病。乳母尤必忌口。

撮口

孫思邈曰:小兒初出腹。筋骨未斂。肌肉未成。血凝乃堅成肌肉耳。其血沮敗。不成肌肉。則使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而啼閉口。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者。皆是血脈不斂。此多不育。宜龍膽湯。

李仲南曰:外症。舌強唇青。聚口撮面。面目黃赤。氣息喘急。啼聲不出。飲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療。其或肚脹筋青。吊腸卵疝。內氣引痛。皆腸胃鬱結不通致之。治法貴疏利。宜辰砂膏。初生七日後。此症可免。

鵝口(一名噤口風。又名雪口。)

巢元方曰:兒初生。口裡白屑滿舌上。如鵝之口。故名。由在胎時受穀氣盛。心脾熱氣熏發於口。治法。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時。黃丹 。出火氣。摻舌上。如用此法不效。敷保命散。

李 曰:噤口風者眼閉。啼聲漸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血沫。二便皆通。此胎中熱毒流於心脾也。此症亦初生七八日內患之。

鰲按:鵝口瘡。用硼砂細研敷之。立效。

王肯堂曰:茅先生論。兒喉中壅一塊肉瘤閉卻。為喉痺。身大熱。舌硬不轉。為木舌。口閉。滿口黃如膏。名鵝口。三症皆熱甚生風。風壅熱毒至此。為實熱。先用三解牛黃散。微與通利。次用天竺黃散、共牛黃膏與服。如喉響似鋸。及眼直視。面青黑。不乳食者。死。

臍風臍濕腫臍瘡臍突

孫思邈曰:臍風者。斷臍之後。被水濕風冷所乘。風濕之氣入於臍。而流入心脾。遂令肚腹脹滿。臍腫。身體重著。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食乳。甚則發為驚搐。若臍邊青黑。撮口不開。是為內搐。不治。爪甲黑者即死。

朱震亨曰:初生七日內。見噤口撮口臍風三症者危。百日內見此症。手足蜷者。亦不治。

曾氏曰:如稟賦充實。發熱有痰。驚搐。投黑白飲、溫蜜湯。空心調下。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進白芍藥東加薑棗。常用此法。亦妙。臍突一症。又非臍風。此亦因初生洗浴。系臍不緊。穢水浸入於內。產後旬日外。臍忽光浮如吹。捻動微響。間或驚悸作啼。治用白芍藥東加苡仁。次以外消散塗貼。自然平夏。

陳無擇曰:小兒初生一七日內。忽患臍風撮口。百無一效。坐視其死。良可憫也。有一法世罕知者。凡患此症。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以溫水蘸熟帛裹連 指。輕輕擦破。即開口便安。不藥神效。

李 曰:斷臍後。為風濕所乘。或尿濕 裙。遂成臍風。面赤喘急。啼聲不出。其症臍腫凸。腹脹滿。日夜多啼。不能乳。甚則發搐。撮口噤口。宜調氣益黃散。甚者金烏散或宣風散。亦有熱在胸堂。伸引努氣。亦令臍腫發風。千金龍膽湯。

錢乙曰:臍濕腫者。斷臍後為水濕所傷。或入風冷。致令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柏墨散、五通膏。

滑伯仁曰:嬰兒臍中腫濕。經久不瘥。若至百日。即死。宜速治之。用枯礬龍骨為末。入麝少許。拭臍乾摻之。須避風。

巢元方曰:臍瘡者。水入臍中。或受尿濕。腫爛成瘡。或解脫為風所襲。入於經絡。則成風癇。若臍腫不干。久則發搐。宜金黃散。

王漢東曰:斷臍作瘡。枯礬龍骨 當歸末皆可摻。或油調敷之。

李仲南曰:臍突者。芽兒有熱在胸堂。則頻頻伸引。呃呃作聲。努脹其氣。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臍突腫赤。虛大可畏。無識之人。將謂斷臍不利而使然者。非也。此由胎中母多驚悸。或恣食熱毒之物所致。宜對症與藥。其熱自散。其臍歸本。不必敷藥。恐反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