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 清 羅美 |
疝 六經皆有風疝。疝者。痺氣不行而聚起之謂。其脈必滑。而症必兼風者。疝症必動而聚。動則兼風。而聚則為疝。故脈必滑也。然內經獨拈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則後世之言疝者本此。而疝亦不一也。有狐疝。以其出入不常也。有 疝。以其頑腫不仁也。有沖疝。以其自少腹沖心而痛也。有厥疝。以積氣在腹中而氣逆為疝也。有瘕疝。以少腹冤熱而痛出白。名曰蠱者也。凡此諸疝症。皆病在中極之中。少腹之間總諸陰之會。而上於關元。無不由任脈為之原。夫前陰少腹之間。乃足三陰陽明任沖督脈之所聚。故其疝症。又有少陽有餘病筋癉而及肝風疝者。此少陽相火犯陰。傷筋而動肝木之風。因聚為肝疝者也。又太陽與腎風寒合邪傷陰而聚於腎為腎風疝。又厥陰有餘病陰痺。滑則病狐疝。厥陰位下焦。總諸筋。其氣壅而不升。則陰痺。而脈見滑為狐風疝。蓋諸症其來不一。而總見於任脈之間。以任總諸陰之所聚故也。乃其症一由於熱。一由於寒。一由於虛。一由於勞。而犯陰傷筋則同。故其病皆在陰。其傷皆在筋。其動如風。其結如山。所以有疝之名也。後世妄立疝名。而不明其所由。若靜究所以。則治法固可 然矣。
伏梁 經中有伏梁二種。皆居肓之原而當腸胃之外。連三陰沖帶之間。一為裹大膿血。一為寒厥成積。以其伏而在下。故名曰伏。強梁堅硬。故名曰梁。又以天樞之中。橫居其際。故亦名為梁。其裹大膿血。在少腹上下左右。皆有根系。延積既久。根結自深。其下行者。能下膿血。上行者。能迫胃脘。苟居臍上。則漸逼心肺。故為逆。唯居臍下者。其勢猶緩。故為從。此不易治。若妄攻以奪胃氣。徒傷無益。而又害之也。一症身體髀 皆腫。環臍而痛。此亦在衝脈之分。而結於臍腰。病在肓之原。所謂下氣海也。其病為風根。即寒氣而厥之成積者也。其積之成。使腎家水寒之氣。壅而不得行。故身體髀 皆腫。而又環臍痛也。此為陰陽之積。不當妄動妄下。妄下則愈傷其陰。陰傷則積氣愈壅。而水道不利矣。
狂 狂之為病。先自悲也。善忘善怒善恐。少臥不飢。已而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又好歌樂。妄行不休。多食。善見鬼神。此則得之有所大恐大憂大喜失神之所致也。至若陽明之外感病。亦能發狂。上屋登高而呼。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此則邪並於陽則狂。亦曰重陽則狂也。然彼以心疾。此以熱病。陽明為心君之所居。熱並其部。勢必及之。故亦失神也。又以心腎不交。二陰二陽皆交。至病為腎之水窒而龍火逆上。與陽明之熱交並。亦能使神惑志失而為癲疾為狂。罵詈妄行。此所謂腎精不守。不能主裡。使心火自焚也。又有所謂怒狂者。陽氣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而狂。亦所謂陽厥也。治之以生鐵落為之飲。且奪其食則病已。以奪食則不長氣於陽。而鐵落能下氣已。
癲 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啼呼喘悸。反僵而及骨與筋脈皆滿。故骨顛疾者。 齒諸俞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冤。筋顛疾者。身卷攣急。脈顛疾者。暴仆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苦嘔多沃沫。氣下泄者皆不治。
顛頗與癇螈相似。而不同者。以無暫止也。大約肝病居多。先不樂。肝乘心也。頭重痛。肝氣上癲也。視舉。肝之目系急也。目赤。火也。啼呼喘悸。肝滿乘心而惑志失神也。反僵則急在筋也。其筋骨脈皆滿。則與癇螈同。但無止時耳。乃脈大滑者。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者。陽搏於陰。而脈滑陰猶盛也。故久自已。小堅急。肝之真藏見矣。故不治。嘔多。沃沫。氣下泄者。嘔多為胃氣逆。沃沫為脾已弛。氣下泄。則腎關已不守。二者俱無胃氣。故死不治。又曰:虛則可治。實則死。虛者謂脈緩而不堅急也。實則弦急生機絕矣。
癇 考內經癇症之條。二陰急為癇厥。心脈滿大。癇螈筋攣。肝脈小急。癇螈筋攣。足少陰筋病生癇螈及痙。是其症在腎氣之厥。而邪傷在陰與筋也。腎氣主少陰與樞。少陰逆而樞失則氣塞於經而上行。少陰脈系舌本。塞則喉音隘不容發。故聲若羊豕。然經時必止者。氣複反則已。是以不與顛同也。其為心脈滿大而癇螈者。腎逆而心火鬱。故滿大。逆於肝者。緣肝陰先不足而腎氣逆之。故肝脈小急。亦癇螈筋攣。肝陰虛。故小。腎逆於肝。故急。凡癇必兼螈。而曰二陰急為癇厥者。以少陰厥而後癇也。又陽維從少陰至太陽。動若肌肉痺及下部不仁。又若顛仆羊鳴。甚者失音。不能言。陰維從少陽斜至厥陰。動若顛癇僵仆羊鳴失音。蓋陽維維於諸陽。而從少陰至諸陽。是陰為陽根也。根出少陰。故能維於諸陽。而少陰陰邪從而至於諸陽。故能塞諸陽之會。而動若肌痺不仁。又若顛癇羊鳴失音。失音者。少陰不至則為喑也。陰維從少陽至厥陰。是陽為陰鼓也。動在少陽。故能鼓諸陽而為維。而少陽既衰。陰邪遂壅。亦能全塞諸陰之會。而筋絡相引。故亦動若癲癇僵仆羊鳴失音。此雖不拈少陰而厥陰之方。亦少陰之失樞也。觀此則諸癇可以意識矣。
黃膽 疸以目黃。已食如飢。溺黃赤。安臥者。名曰黃膽。而論疾診尺篇曰。身病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膽也。然疸有三。其候心中熱。足下熱。為酒疸。已食如飢。善消穀食。為胃疸。所謂穀疸也。又有穀疸脈小而澀。不嗜食者。言中寒也。其女勞疸者。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熱。膀胱急。小便自利。女勞疸也。三疸証稍異。而以目黃身黃為中州瘀熱不行。外痺中熱。溺黃赤為主。然其膀胱急而小便自利者。乃為傷陰傷腎。其治當別。不可以酒疸穀疸同治也。
血枯 血枯一症。內經述一病源以為榜樣。而曰胸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先聞腥臭出清液。唾血。四肢清冷。頭目眩暈。時時前後血。此名血枯。支滿。滿如支鬲也。肺主氣。其臭腥。肝主血。其臭臊。肺氣不能平肝。則肝肺俱遂於上。濁氣不降。清氣不升。故聞腥臭而吐清液也。唾血。血不歸經也。四肢清冷。氣不能周也。頭目眩暈。失血多而氣隨血去也。血氣既亂。故前後陰血不時見。而月信反無期也。夫腎主閉藏。肝主疏泄。此症不惟傷腎。而且傷肝。至其久則三陰俱虧。所以有先見諸症。終必至於血枯月信斷也。丈夫犯此。亦不免為精枯。所謂勞損之屬也。然其症與血隔相似。皆經閉不通之候。而枯與隔相反。隔病發於暫。或痛或實。通之則血行。枯則衝任內竭。必不可通者也。唯養陰補氣。使其血充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