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清 羅美


卷之一 人道部

十二經不並拈說

十二經絡之表裡。特以隧道之故。舉其並行互絡者而言。初不以職列也。人之陰陽皆起於足。故足之六經地分闊。而職司要所。主一身之間。唯足六經也。手六經則地分狹。所行兩臂頭面之間。其兩臂常動。頭面肉堅風寒之所不得入。故仲景條貫傷寒。止拈足六經。而無外傷手經之條。正以手經之所合。皆在足六經之中。非謂其不與於斯也。請申之。

太陽之經起於足。上於巔腦。以及額顱內。下於膺。中包心肺。皆太陽經也。太陽居六陽之盛。故為巨陽。而為諸陽主氣。然以同沖氣起於少陰。乃以其陽而借納膀胱。其下膺中者。少陰心。太陰肺。一君一相。並居其間。而肺主皮毛。心部於表。皆與太陽合。是以寒邪一犯太陽。遂傷肺及心。以犯皮毛血脈。為心肺之所合。若皮毛凜栗。鼻塞聲重畏寒無汗。以及心煩。皆太陽症。而心肺為之變。仲景設麻黃湯發汗疏肺。桂枝湯和表止煩寧心。豈非發太陽即發手太陰少陰耶。是手之太陰少陰,已兼於足太陽之一經矣。若手太陽小腸經者。其氣用豈能及足。特以與心絡並行隧道。表裡又與足太陽連經。故亦以三陽歸之。非曰其職能與足太陽並列也。後學亦察一拈太陽。使以小腸與膀胱雙舉。豈知要者哉。

足陽明自額顱而下繞夾鼻。口下人迎。下乳內廉。下挾臍。其脈齊太陽。皆五道。至氣街中屬胃絡脾。凡面之全部。膺胸與腹內外。至足脛外廉。皆陽明也。經為兩陽合明。合明者。太陽少陽共明於此也。其經氣盛血多熱甚。其地位闊。其職司要。又主中部谷神之所升。皆衛之所出。若大腸者。為胃化物之器。受盛之官。其絡與足陽明接。經故亦謂之手陽明。亦非謂其能有陽明之職事也。故大腸小腸之經。即同於胃。其病與否。皆與胃同。而初無與於肺心。若經絡自病延及肺心。亦止在經絡。不若傷寒之傳經也。足少陽膽之經。由耳頰下脅。下膝外廉。居身之兩側。稱身後之太陽。身前之陽明。接壤密布於內。為半表裡。故少陽居之。為陽明之次。皆以地分形層分職言也。其經與職游行三焦。攝於心胞。心胞三焦。總同一職。此無複手少陽手厥陰之別矣。三陰正位。唯足太陰脾。為六經之所主。心地德居中而主裡。若太陰肺。以其朝百脈主元氣故亦有太陰之名。其實為陽中之少陰。初非居三陰之職。而分太陰脾位之司也。三陰之正。惟少陰腎。能正位於坎。配心之離。而心為太陽。故腎亦名陰中之太陰。其實天之少陰從火。人之少陰從水。此少陰心。不奪少陰腎之用也。一陰本厥陰肝。其經胞絡亦與並稱。然心胞本非交盡之厥。以經相接。故亦名之。心胞則相火。厥陰則風木。所不得混列也總之風寒邪之入三陰者。皆在足三陰。而病在手三陰者。皆在足三陽。故風寒之入與傳。止有足六經。而無用手六經。即人身三陰三陽之正病。亦斷不以經絡手足並拈。凡以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