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 宋 劉昉 |
錢乙論肺虛熱云︰唇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方見喘咳上氣門中。)
錢乙論虛實熱証云︰朱監簿子五歲,忽發熱。醫曰︰此心熱也。腮赤而唇紅,煩躁引飲,遂用牛黃丸三服,以一物瀉心湯下之。來日不愈,反加無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黃沫。錢曰︰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必被涼藥下之,致此虛勞之病也。錢先用白朮散生胃中津(方見胃氣不和門,)後以生犀散治之(方見本門)朱曰︰大便黃沫如何?曰胃氣正即瀉自止,此虛熱也。朱曰︰醫用瀉心湯何如?錢曰︰瀉心湯者,黃連性寒,多服則利,能寒脾胃也。坐久眾醫至,曰實熱。錢曰虛熱。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而又加面黃頰赤,五心煩躁,不食而引飲?醫曰︰既虛熱何大便黃沫?錢笑曰︰便黃沫者,服瀉心湯多故也。錢後與胡黃連丸治愈。(方見病後虛羸門中。)
《養生必用》治風勞氣冷百疾,薯蕷丸。並治風弦、背拘倦,胸滿短氣,羸瘦飲食少,小兒泄利多汗發熱方。
薯蕷(三兩) 當歸 桂(去皮) 大黃豆卷(炒) 熟乾地黃 神曲(各一兩) 乾薑(三錢) 白蘞(二錢) 甘草(炙,二兩八錢) 人參 阿膠(炒令白。各七錢) 芎 白芍藥 白朮 麥門冬(去心,焙)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 防風(去蘆。各六錢) 柴胡(去苗) 桔梗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濃煎棗湯,空心嚼一丸,日午每服。有熱人即丸如桐子大,空心、日午米飲下二十丸,止於三十丸。
錢乙秦艽散 治潮熱減食蒸瘦方。
秦艽(去頭,切焙) 甘草(炙。各一兩) 乾薄荷葉(半兩,勿焙)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煎至八分,食後溫服。
錢乙治面黃頰赤身壯熱。補心安神丸方
麥門冬(去心,焙) 馬牙硝 白茯苓 乾山藥 寒水石(研) 甘草(各半兩)朱砂(一兩,研) 龍腦 (一字,研)
上末之,煉蜜丸雞頭大。每服半丸,沙糖水化下,無時。
錢乙生犀散 治目淡紅,心虛熱方。
生犀(二錢,錯取末) 地骨皮(自采佳) 赤芍藥 柴胡根 乾葛(銼。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食後。
錢乙地骨皮散 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方。
地骨皮(自采佳) 知母 銀州柴胡(去蘆) 甘草(炙) 半夏(湯洗七次,切,焙) 人參(切去頂,焙) 赤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五片,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後溫服。量大小兒加減。
張渙 秦艽散 治肌熱病方。
秦艽(一兩)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 赤小豆 糯米(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後。
《莊氏家傳》人參犀角散 治小兒榮衛不和,上焦虛熱,因積變為肌熱,肌熱不已,變為疳勞,夜汗頰赤,多嗽不止方。
人參 茯苓 白朮(各半兩) 犀角 柴胡(去苗) 鱉甲(醋炙) 甘草(炙) 半夏(薑製。各一分)
上八味為末,薑棗煎。每服半錢,水半盞,煎至三分,濾滓溫服。食後。
《莊氏家傳》初秋虛熱驚悸方。
藿香 土瓜根(各二兩) 甘草(一兩,炮) 草豆蔻(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因患體虛,時複發熱,不思飲食,或多驚悸。壯氣補虛,黃耆丸方
黃 (薄切,用蜜炒黃色) 人參 柴胡(去苗,淨洗) 乾薯蕷 赤茯苓(各半兩) 黃芩(小緊者) 生犀末(各一分)
上件細銼、焙燥,搗為末,煉蜜為丸如大櫻桃大。麥門冬熟水磨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虛熱煩渴;又療因吐瀉、煩渴不止及疏轉後並宜服之。人參散方
人參(五兩) 茯苓(八兩三錢) 甘草(一兩,煨) 桔梗 乾葛(銼) 生犀(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中盞,入燈心五莖,同煎至六分,放溫,不計時候。煩渴者入新竹葉。
《孔氏家傳》治童男、室女潮發虛熱,煩躁羸瘦方。
柴胡 地骨皮(各半兩) 甘草(炙) 細辛(各一分)
上為末,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孔氏家傳》桃奴丸 治心虛有熱,恍惚不常,言語錯亂,尸注客忤,魘夢不祥,小兒驚癇,並宜服方。
桃梟(七枚,別為末。桃不成實,各在枝上者) 桃仁(十四枚,去皮尖) 安息香(以無灰酒酌多少研、飛,去砂石,銀器中慢火熬成膏, 合貯之) 雄黃(用桃葉煮,研、飛取。各三分) 辰砂 生玳瑁(各一兩) 琥珀(別研) 黑犀(石上水磨,澄去水取。各半兩) 牛黃 腦麝(各一分,別研)
上為細末,和入煎膏,丸如雞頭大,密器封閉,淨室安置。煎人參湯磨下一丸,食後服。病去止藥,未知加丸數。
《孔氏家傳》童男、室女肌瘦潮熱方。
上用青蒿焙乾為末,每服三錢。甘草一寸,烏梅一個,小麥五十粒,河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病初則骨熱,病劇則骨蒸)
《聖惠》論︰凡小兒一歲至十歲,衣絮皆不得著新綿,又不得冬天以火烘炙衣服與著,亦令兒體熱。勿食桃杏,令兒體熱。因傷寒病後,未滿百日,勿食羊肉、狗肉,令兒體熱,或作骨蒸也。
《仙人水鑒》小兒患骨熱勞,漸漸瘦弱,不能食,宜服此方。號神明丸子
鼓子花 雄黃 紫石英 遠志(各二分) 檳榔(一枚,生) 桃仁(去皮尖) 光明砂(各一分。研) 金箔(一片)
上八味同研令細,以蟾酥為丸如麻子大。每日米飲下一丸。忌果子。
《博濟方》治小兒骨熱,晚後多發熱,面赤、五心煩,四肢無力,飲食減少,夜多盜汗,面色痿黃。犀角散
犀角(鎊末) 柴胡(去蘆頭) 枳殼(麩炒去瓤) 麥門冬(去心) 茯苓(去皮)芍藥 大黃 桑白皮黃 人參(各一分) 鱉甲(一個,九肋者,醋炙令黃)
上件一十一味,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用桃仁七個,漿水煮麥門冬一十九個,去心;與桃仁同研令細,入水一盞,與藥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早食後、臨臥各一服。亦治大人盜汗。
《聖惠》治小兒骨熱、瘦瘁,心神煩躁,不得睡臥。胡黃連散方
胡黃連 知母 地骨皮 黃芩 梔子仁 川升麻 犀角(屑) 甘草(炙微黃,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柴胡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自小傷抱,腳脛纖細無力,行立不得,或骨熱疳瘦。柴胡飲子方
柴胡(去苗) 桃嫩枝(銼。各三分) 甘草(一分,微炙) 知母 桔梗(去蘆頭)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元參 川升麻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各半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三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骨熱口乾,煩悶不欲食飲,四肢羸瘦。知母飲子方
知母 川大黃(銼碎,微炒) 常山 犀角(屑)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龍膽(去蘆頭)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柴胡(三分,去苗)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分為三服。或吐瀉三兩行便安。更量兒大小,臨時以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骨熱,黃瘦不食,多臥。胡蜣螂散方
胡蜣螂(兩枚,去翅足,微炒) 赤芍藥 川大黃(銼碎,微炒) 赤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赤,銼) 人參(去蘆頭) 蛇黃 牛黃(並細研。以上各一分) 柴胡(半兩) 熊膽(細研) 生薑(切、燒灰。各半分) 麝香(一錢,細研) 鱉甲(一分,塗醋炙令黃,去裙 )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五歲至十歲以來,骨熱及手足心,煩悶不欲飲食。秦艽散方
秦艽(去苗)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骨熱體瘦,心神煩躁。天靈蓋散方
天靈蓋(一枚,塗酥炙令黃) 黃連(半兩,去鬚)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骨熱煩躁,黃瘦,飲食無味。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 人參(去蘆頭) 羚羊角(屑) 地骨皮 黃 (銼) 木香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銼) 葳蕤(各一分) 柴胡(去苗) 麥門冬(去心,焙) 秦艽(去苗) 鱉甲(塗醋,炙令黃。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骨熱羸瘦,雖食不生肌肉。宜服獺肝丸方
獺肝(微炙) 人參 龍膽(各去蘆頭) 黃芩 黃連(去鬚) 白朮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各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柴胡(三分,去苗) 桃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溫水下七丸,日三服。隨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骨熱,日漸瘦弱,不能飲食。光明砂丸方
光明砂 紫石英(各細研,水飛過) 鼓子花 雄黃(各半兩) 檳榔(三枚)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遠志(去心。各一分) 金箔(三十片,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骨熱。宜服黃連丸方
胡黃連 乾蟾(酒浸去骨,微炙。各三分) 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張渙 地骨皮湯 治骨熱肌瘦方。
地骨皮 胡黃連(各一兩) 犀角(屑) 桃嫩枝 柴胡(去苗) 川大黃 知母 鱉甲(塗醋炙黃,去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後。
張渙又方 連艽散
黃連(去鬚) 秦艽(去苗。各一兩) 甘草(半兩) 天靈蓋(一枚,塗酥炙黃)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粥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萬全方》治小兒骨熱煩躁,黃瘦,飲食無味。胡黃連丸
胡黃連 人參 羚羊角(屑) 地骨皮 黃 犀角(屑) 木香 甘草(炙) 葳蕤(各一分) 鱉甲(醋塗,炙令黃) 麥門冬(去心,焙) 柴胡 秦艽(並去苗,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以溫水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
《張氏家傳》豬肚丸 治小兒骨熱體瘦,面色痿黃,臍腹時痛,胸膈滿悶,全不入食。常服退黃,長肌肉,進飲食,解虛勞;行滯、利關節方。
南木香(半兩) 宣州黃連 生乾地黃 青橘皮 銀州柴胡(去根及土) 鱉甲(九肋者,水煮去裙 ,用童子小便炙黃。各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用豬肚一個盛藥在內,緊系定口,慢火,湯煮令香熟;去線,搗豬肚同藥令極爛,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米飲下,日進三、二服,食前、後皆可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骨熱羸瘦方。
柴胡 當歸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入蜜少許,或用蜜丸亦得。
《吳氏家傳》生犀角飲子 治小兒至十歲,肌體煩躁。或夏月食桃杏不節、酸熱之類;或因傷寒後肌熱羸瘦;或食羊肉,令兒體熱。或作骨蒸,瘦瘁潮熱,頰赤口乾,五心煩躁。雖能飲食,食不生肌,夜有盜汗,甚則多令伏臥,好食泥土。應小兒一切蒸熱,治之無不效者方。
羚羊角(鎊,便此不用犀角) 地骨皮 紫菀(去葉) 麥門冬(去心,焙) 秦艽(去土、苗) 大黃(生用) 枳殼(去瓤,麩炒焦) 柴胡(去蘆) 茯苓赤芍藥 人參 桑白皮(不出土白者) 黃耆(生) 羌活 半夏(湯洗十次,碾成末,用薑汁製作餅,炙黃)
上為散子。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食後、夜臥,去滓溫服。小兒一歲至五歲,每服半錢。
《孔氏家傳》治小兒骨熱漸瘦,眠臥盜汗。升麻散方
升麻 人參 茯苓 鱉甲(酥炙) 甘草(炙) 黃芩 柴胡(各等分)
上為粗末,馬尾羅羅過,每服半匙,水一盞,煎五、六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殺蟲,去骨熱,進食,駐顏。蝦蟆丸方
蝦蟆(紫斑者一個,去腸、爪甲,用薑汁塗,炙黃乾,別研) 蘆薈(研) 鶴虱 宣連(各二錢) 胡黃連(一錢)
上為末,取 豬膽汁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丸,飯飲下,日進三服。
(骨熱、骨蒸雖有淺深,皆可通用)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日漸黃瘦衰弱,皮膚不潤者為何?答曰︰因胎氣虛損,筋脈衰弱,本因強行交會,或成娠孕,事出偶然。或母有宿疾,久冷血海,氣衰羸瘦,胎內自已虧傷,及至養得,自然 悴。此蓋由父母之遺氣,若非巧憑按治之方,終也積為沉 ;其中或少乳、多哺咀嚼之食,腸胃轉轉乾慘。兒少者俗號腑乾;長成者則呼為骨蒸。本孩子夭傷,蓋不精明古始,通達聖情,不知自古迄今已論之也。
太醫局 生犀散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食羊肉體熱不除,並宜服之。
羚羊角(鎊) 地骨皮(去土) 秦艽(去苗並土) 麥門冬(去心) 枳殼(麩炒,去瓤) 大黃(蒸,切、焙) 柴胡(去苗) 茯苓(去皮) 赤芍藥 桑白皮(銼) 黃耆(銼) 人參(去蘆頭) 鱉甲(湯煮去裙 ,塗醋炙黃)
上各等分,搗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青蒿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兒小即分為二服。
《聚寶方》龍虎煎 治癱瘓風,並童男童女骨蒸勞氣。
倒垂楊柳枝(筋粗者,東南上采,細銼勻) 槐角(不種者) 桑枝(如柳枝。三味各秤一斤。十月盡,十二月上旬采) 天仙藤(半斤,細銼)
上四味合用。十歲以下童男小便二斗以來,同浸一宿;於淨鍋內入河水一斗,同小便熬,不得水耗,旋添河水熬至晚傾出淨,布袋內捩汁。再用文武火熬,柳篦子不住手攪,候熬至半,去了焰火,卻便炭火直熬成膏,淨瓷罐盛、封閉。所有捩出者滓別收,要合金枝丸(方在後)。
《聚寶》又方金枝丸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 仙靈脾(細銼) 防風 牛膝(各去蘆頭) 晚蠶沙(微炒) 桑黃(銼) 桃膠 烏蛇(酒浸一宿,炙熟和骨用) 桃仁(各一兩。其桃仁用茱萸二兩炒熟,和茱萸傾在瓦罐子,濃紙封口一晝夜。去茱萸,只用桃仁) 前藥滓 乾黑桑椹(二兩,不犯鹽者)
上十一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用前藥一起匕尖,溫酒化之,吞下丸子二十丸,每日空心,日午、臨臥服之。
《聚寶方》國老散 治骨蒸日久,去三焦壅滯虛熱,不思飲食。大人、小兒並可服之。
甘草(炙) 銀州柴胡(去苗) 秦艽(去土) 大烏梅(取肉焙。各二兩)
上四味為末,每日食後熱湯點服。忌炙爆物。
《聚寶方》人參柴胡湯 解小兒肌體蒸熱,長肌進飲食。
人參 柴胡(去苗) 白茯苓 川芎(各一兩) 知母 川升麻 本(去土) 甘草(炙) 天門冬(去心。各半兩) 獨活 柏子仁(各一分。研)
上十一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生薑、青 各少許,同煎至三分,去滓,食後溫服。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入醋炙鱉甲半兩,同為末,加二錢,水一盞,煎六分。
《惠眼觀証》柴胡丸 治疳勞,骨蒸發熱,及上焦渴甚方。
柴胡 茯苓(各一兩) 木香 桂心(一分) 枳殼(麩炒,去瓤) 大黃(微炙。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熟水吞下。作散子亦得。
《劉氏家傳》治童男蒸熱。八仙飲子方
人參 地骨皮 茯苓 牛膝(酒浸) 菊花(各一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甘草(炙) 遠志(去心。各半兩)
上件 咀,袞勻。每服五錢匕,水兩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日進二服。
《張氏家傳》治小兒骨蒸體熱,成勞倦。地黃散方
熟地黃(去土,洗) 當歸 地骨皮(各洗) 枳殼(去瓤,麩炒) 柴胡 秦艽(各去蘆) 知母 鱉甲(去黑皮盡,醋炙黃。各等分)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烏梅半個,煎七分,和梅熱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骨蒸勞熱,肌膚羸瘦,可思飲食,夜多盜汗及諸疳熱。青蒿丸方
人參 茯苓 鱉甲(浸、去裙,醋炙) 柴胡 秦艽(各去苗) 綿黃 (各一兩)
上取青蒿洗過,研濾自然汁一升,銀石器內熬取三合,入蜜四兩同再熬得所,搗、羅藥末入,同忤一千下,綠豆大丸之。米飲或麥門冬熟水下十丸,空心、米飲、日午。
《莊氏家傳》治小兒骨蒸,及一切疳。煮雞丸方
黃腳雌雞(一隻,去毛並肚腸) 柴胡 黃連(各四兩)
上二味為粗末,用夾生絹袋盛,內雞肚中縫合,煮令極爛漉出,去骨取藥,相和焙乾,搗為末。用酒麵糊丸如綠豆大,隨兒大小自二十丸加減,熟水下,不拘時候。
《莊氏家傳》治骨蒸唇紅,頰赤氣粗,口乾,遍身壯熱;或多虛汗,大腸秘澀,小便赤黃,飲食全少。豬肚丸
(出《博濟方》)
鱉甲(醋炙黃) 柴胡(銀州者) 木香 青蒿 生乾地黃(各一兩) 黃連(去鬚。二兩) 青橘皮(去白,半兩)
上七味,為細末。用嫩小豬肚一枚,淨洗去脂,入藥末在內,系定,蒸令極軟如泥,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溫水下。食前、日午、臨臥,日三服。忌濕面、毒物。
《莊氏家傳》胡連丸 治骨蒸潮熱,羸瘦,生肌消疳黃等方。
胡黃連 黃連(大者,去鬚,秤) 柴胡(去苗,秤。各一兩) 烏犀(磨) 赤茯苓 使君子(去皮,秤) 黃芩(細者) 鱉甲(炙令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豬膽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二十丸,熟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骨蒸發熱,遍身如火,黃瘦虛汗,咳嗽心忪,日久不已者,只可一料好安。朱砂柴胡丸方
好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晒過) 柴胡(去苗土,淨洗,為末,二兩)
上二味令勻,用 豬膽汁拌和勻濕,入一瓷合子內蓋;於炊飲甑上蒸之,至飯熟為度取出,急和丸如小豆大。每日空心、臨臥,煎桃仁、烏梅湯放冷,下十丸。
唐中書侍郎崔知悌灸二十二種骨蒸法︰
夫含靈受氣稟之於五行,攝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若岐黃廣記,蔚有舊經;攻灸兼行,顯著斯術。骨蒸病者,亦名傳尸,亦謂 ,亦稱複連,亦曰無辜。丈夫以癖氣為根,婦人以血氣為本。無問少長,多染此疾;嬰孺之流,傳注更苦。其為狀也,發乾而聳,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塊,或腦後兩邊有小結,多者乃至五六。或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雖目視分明而四肢無力,上氣食少,漸就沉羸,縱延日時,終於 盡。予昔忝洛州司馬,嘗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逾二百。至於狸骨、獺肝,徒聞曩說;金牙、銅鼻,罕見其能。未若此方,扶危極急。非止單攻骨蒸,又別療氣療風,或瘴或勞,或邪或癖,患狀既廣,灸活者不可具錄。略陳梗概,又恐傳授訛謬,以誤將來。今故具圖形狀,庶令覽者易悉。使所在流布,頗用家藏,未暇外請名醫,傍求上藥,還魂返魄,何難之有?遇疾者可不務乎。
取穴法︰先兩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細繩(蠟之勿令展縮,順腳底貼肉堅踏之(男左女右),其繩前頭與大拇指端齊,後頭令當腳跟中心,向後引繩循腳肚貼肉,直上至曲KT 中大橫紋截斷。又令患人解發分兩邊,令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乃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繩一頭,令與鼻端齊,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循脊骨引繩向下至繩盡處,當脊骨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處)。又取一繩子,令患人合口將繩子按於口上,兩頭至吻卻鉤起繩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字,便齊兩吻截斷,將此繩展令直,於前來脊骨上墨點處橫量取平,勿令高下。(繩子先中折,當中以墨記之,卻展開繩子橫量,以繩子上墨點正壓脊骨上墨點為正,兩頭取平,勿令高下。)於繩子兩頭以白圈記。(白圈是灸穴。)
以上是第一次點二穴。
次二穴,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繩繞項向前雙垂與鳩尾齊(鳩尾是心岐骨,人有無心岐骨者,至心胸前兩岐骨下量取一寸即是鳩尾也)即雙截斷,卻背翻繩頭向項後,以繩子中停取心正,令當喉嚨結骨上其繩兩頭夾項雙垂,循脊骨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處)。又取一繩子,令其人合口橫量齊兩吻截斷,還於脊骨上墨點橫量如法,繩子兩頭以白圈記之。(白圈是灸處。)
以上是第二次點穴,通前共四穴,同時灸,日別各七壯至二七壯,累灸至一百或一百五十壯為妙,候瘡欲瘥,又依後法灸二穴。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繩子,於第二次雙繩頭盡處墨點上,當脊骨直上下直點,令繩中停中心在墨點上,於上下繩盡頭以白圈記兩穴。(白圈是灸處。)
以上是第三次點兩穴,謂之四花。灸兩穴各百壯,三次共六穴,各取離日量度,度訖即下火,準須三月三日又最佳。疾瘥百日內慎飲食、房室,安心靜處將息,若一月後覺未瘥,複初穴上再灸。
以上六穴名六花。
今具崔知悌點穴圖︰
圖 p03-b12a71.bmp (缺)
自大拇指端當
腳跟向後至曲 KT 大橫紋當中
圖 p03-b12a72.bmp (缺)
自鼻端量向上循頭縫
至腦後(灸腦門禁穴)
圖 p03-b12a73.bmp (缺)
循脊骨引繩頭向下至繩
盡處當脊骨以墨點之
圖 p03-b12a74.bmp (缺)
合口以繩子按於口上鉤
起繩子中心至鼻柱下便齊兩吻截斷
圖 p03-b12a75.bmp (缺)
將量口吻繩子展直於前來脊骨上墨點處橫量兩頭以白圈記(白圈記是) (灸穴墨點處不是灸穴)
以上第一次點二穴。
圖 p03-b12a76.bmp (缺)
取一繩繞項向前雙垂與鳩尾齊
圖 p03-b12a77.bmp (缺)
翻繩頭向項後以繩兩頭夾項雙垂循脊骨向下至兩繩頭盡處以墨點記之
圖 p03-b12a78.bmp (缺)
以繩子令人合口橫量齊 兩吻截斷
圖 p03-b12a79.bmp (缺)
用量口吻繩子於脊骨墨 點上橫量兩頭以白圈記(白圈記是灸穴墨點不是灸穴)
圖 p03-b12a80.bmp (缺)
以第二次量口吻繩
子於第二次雙繩頭 盡處墨點上直上一 直量盡頭用白圈記
圖 p03-b12a81.bmp (缺)
以上是第二次點二穴。
此系已點成四花
凡骨蒸之候所起,辨驗有二十二種,並依上項灸之。
一,胞蒸(小便赤黃 )
二,玉房蒸(男遺尿失精,女月漏不調)
三,腦蒸(頭眩熱悶)
四,髓蒸(覺髓沸熱)
五,骨蒸(齒黑)
六,筋蒸(甲熱)
七,血蒸(發赤)
八,脈蒸(急緩不調)
九、肝蒸(或時眼前昏暗)
十,心蒸(舌焦或瘡,或時胸滿)
十一,脾蒸(唇焦熱或口瘡)
十二,肺蒸(口乾生瘡)
十三,腎蒸(耳乾焦)
十四,膀胱蒸(右耳焦)
十五,膽蒸(眼目失光)
十六,胃蒸(舌下痛)
十七,小腸蒸(下瀝不禁)
十八,大腸蒸(右鼻孔痛)
十九,三焦蒸(乍寒乍熱)
二十,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
二十一,皮蒸(皮肉生雞肉起)
二十二,氣蒸(遍身壯熱,不自安息)
用尺寸取穴法︰凡孔穴尺寸,皆髓人身形大小,須男左女右量手指中心一節,兩橫紋中心為一寸。
艾炷大小法︰凡艾炷須令足三分,若不足三分,恐覆孔穴不備,穴中經脈火氣不行,即不能抽邪氣、引正氣,雖小兒必以中指取穴為準。
艾法︰端午日,日未出,以艾中以意求其似人者,輒拮之以灸殊有效。幼時見一書中云︰爾忘其為何書也,艾未有真似人者,於明暗間苟以意命之而已。萬法皆妄無一真者,此何疑耶?
用火法︰黃帝曰︰松柏柿桑棗榆柳竹等木用火,灸必害肌血,慎不可用。凡取火者,宜敲石取火,或水晶鏡子於日得太陽火為妙,天陰則以槐木取火亦良。
灸後宜服治勞地黃丸。
地黃丸方
生地黃(汁) 青蒿(汁) 薄荷(汁) 童子小便 好酒(各二升,同煎成膏入) 柴胡(去蘆) 鱉甲(醋炙) 秦艽(各一兩) 朱砂 麝香(各半兩,研?
上五味陞翩A入膏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溫酒下。切忌生冷物。
《巢氏病源》小兒盜汗候︰盜汗者,眠睡而汗出也。小兒陰陽之氣嫩弱,腠理易開。若將養過溫,因於睡臥陰陽氣交,津液發泄而汗出也。
《養生必用》︰童男室女、小兒肌瘦有汗,但用平和養氣血溫藥,自無虞矣。(用術、桂、地黃、當歸、芎等。)
錢乙論盜汗者,睡而自汗出,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方見喜汗門中。)遍身汗,香瓜丸主之(方見本門中。)若胃怯汗出則上至項、下至臍,此胃虛也,當補胃,益黃散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論治病有等云︰張氏三子病。歲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項、下至胸;小者但額有汗。眾醫以麥煎散治之不效。錢氏曰︰大者與香瓜丸,次者與益黃散。(二方同見前。)小者與石膏湯,(錢乙方與諸方竹葉石膏湯並同。)各五日而愈。(遍身者,盜汗也。上至項、下至胸者,胃虛也。額有汗者,喜汗也。)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盜汗候︰陰陽氣弱,腠理易開,因於眠臥,陰陽氣交,津液發泄,故為虛汗。
《嬰童寶鑒》︰小兒心膈發熱,時痢盜汗者,多病疳也。
《嬰童寶鑒》小兒盜汗歌︰
小兒氣血未調和,腠理開舒易染 ,將養過溫成盜汗,早須醫理莫蹉跎。
《玉訣》小兒盜汗虛熱歌︰
盜汗頻頻氣受傷,臟中虛熱小便黃,夜間發熱無時節,頰赤唇乾口有瘡。
此患先退熱,後調其氣,次和臟腑,故無誤也。
《小兒形証論》四十八候盜汗歌︰
頻頻生盜汗,虛熱小便黃,夜臥時煩熱,鳴牙腎受傷,氣粗還氣細,肝內要消詳。
此病是因傷氣,非風蘊熱,乃三焦不得通暢,出汗恐久成驚風候。先將南星丸利三焦(方見傷寒變疹子門。)次下大青丹(方見急慢驚風門中。)得心氣不驚恐,汗不止,先服防風湯一、二服,補氣定汗。(方見本門。)
《千金》治少小盜汗。三物黃連粉方
黃連 牡蠣 貝母(各十八銖)
上以粉一升,合搗下篩,以粉身良。《嬰孺》方同,無粉一味。
《千金》此由心臟熱之所感,宜服犀角飲子方。《聖惠》同。治小兒盜汗,體熱瘦瘁,多驚。
犀角(十八銖) 茯苓(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 甘草(炙,半兩) 白朮(炮,六錢)
上五味 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外台》︰《延年》治小兒盜汗方。
麻黃根 雷丸 牡蠣(熬。各三兩) 甘草(三兩,炙) 乾薑(一兩) 粱米(一升)
上六味,搗粉以粉身,汗即止。
孫尚藥治小兒盜汗,潮熱往來方。
南蕃胡黃連 柴胡(各等分)
上搗,羅極細,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銀器中用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三、二十沸,放溫,食後和滓服。
陳藏器治小兒盜汗方。
上用牡蠣 赤,搗為粉,粉身汗止。
《聖惠》治小兒盜汗,體熱咽乾。犀角散方
犀角(屑) 茯苓 麥門冬(去心,焙) 黃耆(銼) 人參(去蘆頭。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分減。
《聖惠》治小兒體熱盜汗,心煩,不欲乳食。黃耆散方
黃耆(銼) 朱砂(細研、水飛過。各半兩) 龍腦(一錢,細研) 人參(去蘆頭) 川升麻 川大黃(銼,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天竺黃(一分) 牡蠣粉(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煎竹葉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夜後常有盜汗,黃瘦。龍骨散方
白龍骨 牡蠣粉 黃 (銼) 人參(去蘆頭) 熟乾地黃 甘草(炙微赤,銼) 麻黃根(各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盜汗不止,咽喉多乾,心神煩熱。麻黃根散方
麻黃根 敗蒲灰 麥門冬(去心,焙) 黃耆(銼) 甘草(炙微赤,銼) 龍骨(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盜汗不止。宜用粉身 牡蠣散方
牡蠣粉 麻黃根 赤石脂(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米粉二合拌令勻,每日及夜間常撲之。
《聖惠》又方
麻黃根 乾薑(各一兩) 雷丸 粱米(各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日三、四度以粉其身,汗即自止。
《嬰孺》治小兒盜汗方。
麻黃根(三分) 故扇灰(二分)
上為末,乳汁或飲服三分匕,日三服。大人方寸匕,日三丸。
錢乙香瓜丸方
大黃瓜(黃色者,一個) 胡黃連 川大黃(濕紙裹,煨至紙焦) 柴胡(去蘆) 鱉甲(醋炙黃) 黃柏(濃者去粗皮,秤) 黃連 蘆薈 青橘皮(各等分)
上除黃瓜外同為細末,將黃瓜割去頭,填入諸藥至滿,卻蓋口;用杖子插定,慢火內煨熟,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二丸,食後冷漿水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至十丸。
錢乙黃耆散 治虛熱盜汗方。
牡蠣(燒) 生乾地黃(焙,刮) 黃耆(各等分)
上為末,煎服無時。
錢乙虎杖散 治實熱盜汗方。
上用虎杖銼,水煎服,量多少與之,無時。
張渙 沉香黃耆散 調益榮衛,治肌瘦盜汗方。
綿黃 (銼) 當歸(洗,焙乾)沉香 赤芍藥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桂心 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二片,棗二枚,煎六分,去滓;放溫服,食後。
張渙 沉香鱉甲丹 治潮熱盜汗方。
鱉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 ,酥炙黃) 綿黃 (銼) 草龍膽 當歸(洗,焙乾)沉香說]各一兩) 川大黃(炮) 川黃連(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麥門冬去心煎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蓯蓉丹 治血少肌瘦盜汗方。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令乾) 鱉甲(塗醋炙黃,或去裙 。各一兩) 綿黃(銼) 何首烏 當歸(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溫米飲下,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升麻湯 治肌熱盜汗方。
川升麻 綿黃 (銼)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熟乾地黃(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天竺黃 牡蠣粉(展半兩,研勻)
上件同拌勻。每服半錢至一錢,煎竹葉湯調下。
張渙 牡蠣散 專止盜汗方。
牡蠣粉(二兩,細研) 麻黃根(為細末) 赤石脂(細研) 糯米粉(各一兩) 龍腦(一錢)
上件再研勻。每用一匙頭,新綿包,每日及夜常常撲身體、頭面有汗處。
《四十八候》治盜汗 防風湯方
防風 麻黃(各一錢)
上為末,水半盞,蓮子心四個,同煎三、五沸服。
《惠眼觀証》龍膽丸 治盜汗睡著常出,若待日久,漸加黃瘦方。
龍膽草 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以蜜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蜜水下,不拘時候。
《張氏家傳》治小兒夜多盜汗。白龍散方
龍骨(半兩) 麝香(少許)
上同研為細末。每服半錢,冷水調下。
《張氏家傳》人參黃耆散 治身熱肌瘦,自汗盜汗,服之大妙方。
人參 綿黃 白茯苓 山藥 百合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濃煎麥門冬湯點服,不以時候。小兒服一錢,頻服甚妙。
《莊氏家傳》小兒一切虛熱,夜臥有汗方。
黃芩 甘草 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蜜湯調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肌熱盜汗,不思飲食。柴胡飲子方
柴胡(去苗) 青蒿 嫩桃枝 嫩柳枝(各陰乾取) 地骨皮 甘草(炙。各二兩)
上等分細銼,每服二錢。入烏梅一個,拍破,小麥四十九粒,水一盞,煎七分。食後、臨臥溫服。
《王氏手集》止汗 牡蠣散方 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忪悸恍惚,口乾羸瘦方。
牡蠣( 赤) 白朮 防風(各三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平錢,溫酒或米飲調下。止汗立驗。
《王氏手集》又方 防芷散
防風 白芷(各等分)
上碾,羅為細末。每服一平錢,米飲湯調下。食後極有效。
《吉氏家傳》麻黃散 治小兒胃熱盜汗,及衣濃傷溫汗出方。
麻黃根(一分,焙) 麥麩(半兩,炒黃黑色)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豬耳煎湯調下。
《吉氏家傳》升麻散 治小兒心臟虛熱,小便黃,面赤口生瘡,盜汗出方。
升麻 白藥子 甘草(炙) 栝蔞根 丁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半盞,薑錢一片,同煎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骨熱盜汗。重湯丸方
胡黃連(一分) 柴胡(半兩) 天竺黃(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麥門冬湯化下。
《巢氏病源》小兒頭身喜汗出候︰小兒有血氣未實者,膚腠則疏。若濃衣溫臥,腑臟生熱,蒸發腠理,津液泄越,故令頭身喜汗也。
錢乙云︰喜汗者,濃衣臥而額汗出也。止汗散主之。(方見本門。)又六陽虛汗上至頭、下至項,不過胸也,不須治之。
《嬰童寶鑒》︰小兒汗出喜驚,舌上白者,衣濃傷熱也。
《玉訣》治小兒血熱,若病夜間有汗,皆因抱損,抱得胸膛熱傳與脾,脾傳氣、氣傳血。血家既熱,內被淳陽氣抱卻升,即化而為汗。頭髮者,血之餘,血為根,發為苗。血家既熱,頭髮作穗;血家既熱,渾身黃瘦;血家既熱,夜間汗出,此病也,不為盜汗。宜涼胃散。(方見本門。)
《形証論》︰小兒多盜汗,睡起即成跡。醫者謂骨蒸,用柴胡藥非是,宜服飲心氣藥即瘥者。心之液為汗,小兒緣驚,心氣不收,故多汗。
《嬰童寶鑒》小兒衣濃傷溫歌︰
衣濃傷溫損令兒,熱蒸津液透膚皮,致令身體並頭上,汗出如珠滴濕衣。
《千金》治少小頭汗出,二物茯苓粉散方。《聖惠》同,亦治盜汗。
茯苓 牡蠣(各四兩)
《外台》治心藏熱之所感有汗。宜服犀角飲子方
犀角(三分) 茯苓(四分) 麥門冬(六分) 甘草(二分,炙) 白朮(一分)
錢乙 止汗散方
《玉訣》治小兒多汗。涼胃散方
青黛 馬牙硝 大黃(蒸。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王氏手集》香粉散 治理虛疏病,常多汗。每用少許撲有汗處,頻使不妨。
牡蠣(火 通赤研為粉。一兩) 甘松(半兩,細研)
東方先生法︰夫勞疾諸証,應丈夫、婦人、童男、室女。如得患者,未須察脈,但看手指甲,美惡分明,是何勞候。病熱甚宜看腳甲色,與手一同也。其甲青黑者,傳尸之証;紅白者,正色之候;黃白者,酒色之候;紅紫者,氣勞之候。細詳必知其病之所在。或咳嗽,或涎塞咽中,或骨蒸汗出,或泄利,或吐紅,或驚魘,或婦人不調之類。先服去蟲藥,然後投治病湯劑。
東方先生化蟲丸方
大檳榔 麝香當門子(各一個) 麝香(半錢) 青蒿心(三錢。四味作粗末)
東方先生側柏散方
側柏 五靈脂(各等分。焙乾)
東方先生奪命救生散 治大人、小兒傳尸、肺痿、骨蒸、酒色、食氣、諸勞等疾方。
桑白皮 白茯苓 杏仁(去尖,研) 枳殼(去瓤) 人參 桃仁(去皮尖) 陳皮(去瓤,焙乾) 秦艽(淨者) 白芷(各秤一兩) 麻黃(去節) 淨柴胡(各一兩半) 甘草(炙、銼)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不見日,焙) 檳榔(各秤半兩) 肉豆蔻(銼,三分) 當歸(洗切,焙乾,二兩)麝香(三錢,別研,臨藥了時旋入)
溫酒服二錢。如病久不勝酒力,只以水一盞,桃柳枝各三寸,烏梅半個,煎七分,不以時。歲數小者,以意加減。
東方先生保中丸 治久困床枕。服此丸,先驗十指,生毛如藕絲白可治;紫黑者難愈。病者或所苦未久,可依古法,四花穴灸之。(灸法見骨蒸門。)
東天靈蓋(用醋浸一宿,羊脂炙黃) 鱉甲(去裙,治如上法) 虎頭骨(細銼,酒拌炒。各一兩) 青蒿子(赤梗者) 揀人參 桃仁(去皮尖麩炒,研)知母(切) 甘草(生銼,焙乾。各半兩)
東方先生金蓮散 治嗽喘,涎盛吐紅,氣息漸乏方。
白礬(枯者,二錢) 故棕櫚 新綿(各一兩) 男子亂髮(一分)
《外台》︰《廣濟》療老小傳尸、骨蒸、 、肺痿、 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
白暴利,瘀血月閉, 癖丁腫,驚癇,鬼忤中人,吐乳,狐狸。乞力迦丸方
乞力迦(白朮是也) 光明砂(研) 麝香當門子 訶梨勒皮 香附子(瓦上磨去皮,取其中白者) 沉香 青木香 丁子香 安息 香白 檀香 蓽茇(舶上者) 犀角(各一兩) 薰陸香 蘇合香 龍腦香(各半兩)
《聚寶方》神應散 治丈夫、婦人、童男、室女五般勞疾,及傳尸、勞淹連弱困諸方。治療不瘥、欲死者方。
(丈夫患,婦人煎;婦人患,丈夫煎。童男、室女依此。)成時候令通口服,便蓋衣被令睡,不得問當,仍於淨室內勿令人及貓大驚著,至侵晨看患人手、足甲內毛長一寸或半寸,如黃白色,只一服救生丸便瘥。若毛青黑色,三服救生丸必瘥(方在後)。若甲內毛無生,更不下藥。
《聚寶》又方
上治下篩,以粉八兩,合搗為散。有熱輒以粉汗,即自止。
上五味薄A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再服即定。又加龍齒四分佳。
上用故蒲扇灰。如無扇,只將故蒲燒灰、研細。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無時。
上為末。每服半字,蛤粉水下。
勞氣第六
上先用羊子肝一片,爛銼入前藥用為餡,白面半兩和為餅作 子,兩個 熟。若男子患,以冷水盆中浸左手腕三寸,以來右手取藥吃,陳米飲送下,緩緩食了;以青皂衣被出汗,有蟲便隨汗出。或瀉出,急去之,只一服見效。後服補藥側柏散。
上為細末。熱湯浸二錢,溫呷,不以時候,可服旬日。
上十八味作一處。黿魚大者二斤,湯渫去淡血,去了頭、腸、肚,入諸藥在內;麻皮縛定,紙裹數重再扎,鹽泥紙筋固濟,約濃六、七寸許。就地上掘坑,可容三籮糠頭,先以一籮半安坑底,將泥球在中;再以一籮半鋪滿坑內,四傍以火發之。至一伏時取出,去卻泥紙、麻皮之類;將藥並肉骨三處焙乾了,合一處杵為末。
上共作細末,阿魏二錢研開,同桃仁再研,和諸藥勻,煉蜜劑桐子大。煎烏梅湯下三十粒,服不以時。歲數小者作小丸,以意加減。
上三味燒灰,入礬研勻。每服一錢,麝香湯調下。
上十五味搗,篩極細,白蜜煎去沫,和為丸。每朝取井華水服如梧子四丸,於淨器中研破服,老小每碎一丸服之。仍取一丸如彈丸,蠟紙裹,緋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傳。冷水、暖水臨時斟量,忌生血肉。臘月合之有神,藏於密器中勿令泄氣,秘之。忌生血物、桃李、雀肉、青魚、 等。
上用雞糞不以多少,慢火焙乾為末,每服五錢匕。童子小便一盞半,好酒半盞,銀石器內煎至一盞去滓。
孕婦手指甲(一分,炒黃) 鬼臼 常山 虎腦骨(炙。各半兩) 天靈蓋(一兩,酒浸一宿,炙)
上五味為末,浸烏梅水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候去了指甲內毛後,便用熱童子小便吞下。若合吃三服,即須分在三日。空心服,更不得服別藥,直候一月,肌肉漸生,進得飲食如舊,方得吃別湯藥。
此藥救人至多,頗有神效。
《張氏家傳》治室女經脈不通,漸成勞蒸。
上用枸杞根四兩,以水煮取一、二升,取汁煮粥食之。
《莊氏家傳》治大人、小兒勞氣,心腹脹滿,寒熱,不思飲食,日漸羸瘦,腹內似有氣塊,盜汗痿黃,四肢無力等。鱉甲丸方
鱉甲(青濃者,醋炙黃) 銀州柴胡(去蘆頭。各三兩) 杏仁(五兩,浸去皮,童子小便浸一日;次用小便一升,於銀石器內熬盡小便,研為膏)
上件藥杵為末,與杏仁一處和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以青蒿湯下,或任意下。恐難丸,以麵糊為丸。
《巢氏病源》熱渴候︰小兒血氣盛者,則腑臟生熱,熱則臟燥,故令渴。
《小方脈》論小兒渴病,其病吃水太多,腹脹後瀉。此病吃水不歸小腸,卻入大腸,大腸受五穀不受水;小腸受水不受五穀。此病皆惜抱損得心臟熱,心與小腸合,小腸亦受熱。小腸氣熱,其氣上行奔胃口,致孩子吃水,其水待奔小腸,被小腸氣熱滲泄不及,轉入大腸。如醫先下淋藥,後下涼心臟藥,然後止渴乃效。
《經驗方》治大人、小兒一切渴。
上用大牡蠣不計多少,於臘月端午日黃泥裹 通赤,放冷取出為末,活鯽魚煎湯調下一錢匕。小兒服半錢匕,只兩服瘥。
《聖惠》治小兒心肺積熱,渴不止,咽喉乾痛。黃連散方
黃連(去鬚) 射乾 川升麻 赤茯苓 麥門冬(去心,焙) 元參 甘草(炙微赤,銼) 桑根白皮(銼) 黃芩(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青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一、二沸。放溫,時時與兒呷之。
《聖惠》治小兒心肺熱,壅悶煩渴不止。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焙) 梔子仁 犀角(屑) 知母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壯熱渴不止。蘆根散方
蘆根 黃 (炙,銼)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焙) 知母(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熱渴不止。煎銀飲子方
銀(五兩) 石膏 寒水石 蠶蛹繭(各二兩)
上件藥,以水三升,入銀石三味,煎至一升去銀石;次下蛹繭,煎至七合去滓。每服半合,不計時候,溫溫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熱渴不止,煩悶。栝蔞根散方
栝蔞根(三分) 黃芩 知母(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小麥、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栝蔞根(三分) 黃芩(半兩) 小麥(半合)
上件藥都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又方
生葛汁 竹瀝(各二合)
上件藥汁,相和令勻,不計時候服半合。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熱渴不止。膩粉散方
膩粉(一分) 皂角(一挺,不 ,可長七八寸者。去黑皮,塗酥、炙令香熟)
上將皂角搗,羅為末,入膩粉同研令勻,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一字。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熱渴久不止。石蓮散方
石蓮心(三十枚,炒令黃) 浮萍(一分)
上件藥都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每服半合,徐徐服之。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上用葛根半兩細銼,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聖惠》治消渴飲水過甚,並小兒渴疾方。
黃狗膽 豬膽(各一枚)
上件狗膽並入豬膽內陰乾,候堪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麝香湯下二丸,小兒半丸。
茅先生治小兒諸渴龍涎膏方
上用陰林下大螺不以多少,去殼爛研,入盡粉看與其螺一樣多,入腦少許同研,滴水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枇杷葉火炙去毛,濃煎湯吞下,以藥丸懸起當風處吹極久甚妙。
茅先生治小兒諸渴及疳渴,及解諸般熱。胡黃連散方
胡黃連 麥門冬子 乾葛 元參 甘草(炙) 枇杷葉(炙去毛)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七分一盞,生薑一片,同煎五分後放蜜三、五滴,同煎至四分,溫服。如無龍涎膏,此藥大妙。(方在前。)
《嬰孺》治小兒夏天服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欲飲水。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 甘草 龍骨(各四分) 枳實(炙) 黃芩 茯苓 人參(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為三服。服此湯後渴不瘥,取水芹煮濃汁飲之,間湯湯服之。甚者,恣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渴不止方。
上取冬瓜炮過,杵、絞汁一升,量大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壯熱渴兼嘔不止。蘆根飲子方
生蘆根(切,五合) 淡竹青皮 人參(各八分) 桔梗(五分) 知母(十分) 粟米(三合)
上以水五升,煮之一升半。量兒大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熱渴,或吐下後虛熱渴。栝蔞湯方
栝蔞(五分) 黃芩(三分) 知母 蘆根(各二分) 生米(一合) 生麥門冬(三分,去心)
上切,以水五升,煮二升,如飲漿水度服之。
《嬰孺》治小兒夏天服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唯飲水。麥門冬方
麥門冬(四分,去心) 甘草 黃芩(各三分) 龍膽(二分) 乾葛(六分)
上以水四升半,未食,溫分三服。服此不瘥,取水芹煮濃汁恣與飲,勿禁節之。
《嬰童寶鑒》治小兒渴不止,腹急身熱。浮水散方
蝸牛(二、七個,甘草水洗) 草龍膽(一兩,末。以蝸牛搜作餅子後陰乾)
上件為末。每服一捻許,浮水與飲,只一服效。
《小方脈》論治渴先下淋藥方。
鬱金 滑石(各一兩) 旱蓮子(半兩)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煎蔥湯調下,急進三服涼心藥。
《小方脈》論欲止渴,以涼心臟藥方。
烏賊魚骨 海浮石(各一兩) 蒲黃(炒,半兩)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用枇杷葉煎湯下。
《莊氏家傳》︰小兒疳渴及大人酒渴方。
枇杷葉(去毛,炙赤者) 甘草(炙) 乾薑(炮) 桑白皮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熟水調服。
《莊氏家傳》︰小兒因疾而致渴甚者,疾未除不免與水,水須入烏梅、陳小麥煎,水與雖多飲無害,即化入小便而出,不攻大腸矣。
《莊氏家傳》治小兒渴疾方。
龍膽(半兩洗,生為末) 熊膽(一錢) 托胎(五個,生、細研)
上件三味一處。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三合調下。
《孔氏家傳》治小兒消渴方。
上取熟瓜,切作二片;去青並子,用手取瓤,以水調瓜瓤飲之立愈。
《吉氏家傳》治小兒虛渴方。
藿香 甘草(炙) 馬牙硝 苦參(各一錢) 乾葛(二錢)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四分,溫服。
《吉氏家傳》治虛渴。調中散方
人參 白朮(各半錢) 肉桂 犀角 藿香 甘草(炙。各一錢)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棗湯調下。
《吉氏家傳》︰潤肺止渴。紫蘇丸方
紫蘇 白梅肉(各五兩) 官桂(三分)
上件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
《吉氏家傳》治渴塗唇。瑞蓮膏方
旱蓮子心 浮石 乾葛 海螵蛸 蒲黃(各等分)
上件為末,煉蜜為膏,逐時丸如綠豆大。極渴煎枇杷葉湯下,看兒大小加減。小渴可只塗唇上。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大人渴方。
上用枇杷葉三兩去毛燒灰,為灰汁,要一大盞,入桑白皮二寸同煎七分溫服。日五、七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渴不止。蓮房飲子方
蓮房 紫蘇 乾葛(各一分) 木香(一分) 甘草(炙) 草果子(各三分)
上為粗末。以水一碗,煎至七分,濾滓溫服。
《聖惠》灸治小兒飲水不渴,面目黃者,只陽剛二穴各一壯,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胎疸附)
《巢氏病源》小兒黃膽病候︰黃膽之病,由脾胃氣實,而外有溫氣乘之,變生熱。脾與胃合,候肌肉,俱象土,其色黃。胃為水穀之海,熱搏水穀氣,蘊積成黃,蒸發於外,身疼膊背強,大小便澀,皮膚、面目、齒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是也。小便宣利者,易治;若心腹,小便澀者,多難治也。不渴者易治,渴者難治。脈沉細而腹滿者,死也。
《巢氏病源》小兒胎疸候︰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於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疸也。
錢乙論黃相似云︰身皮目皆黃者,黃病也。身痛膊背強,大小便澀,一身盡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膽也。二証多病於大病後。別有一証,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古書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
《嬰童寶鑒》小兒百日黃膽歌︰
百日孩兒急發黃,非乾溫疫與時殃,當來只為胎中熱,慎莫交人灸作瘡。
《千金翼》秦王九疸散 兼治大人、小兒方。
胃疸︰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
心疸︰煩心心中熱,茜根主之。
腎疸︰唇乾,葶藶子主之。(熬。)
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蔞主之。
膏疸︰飲少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汁膏。一作肺。)
舌疽︰渴而數便,鐘乳主之。
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研)。
髓疸︰目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
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白朮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隨病所在加半,搗、篩為散。飲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之方寸匕。兒小者量與之。
茅先生治小兒面黃腫方。
瓜蒂(半兩) 丁香(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搐入鼻中,取下黃水從鼻中出,然後用天竺黃散與服。(方見實熱門中。)
茅先生治小兒遍身二十四般癉毒方。
屋下乘漏泥 灶心土 白繕土 寒水石
上四味等分。每用為末,使雞子清調塗便沒此患。先用實積牛黃丸通下。(方見實熱門中。)後補,常服天竺黃散。(方見同前。)
《嬰孺》治小兒身體面目悉黃,此是榮衛氣伏熱於內所為。蠐螬丸方
乾蠐螬 大棗(取肉。各一升) 蟲 虻蟲 杏仁(各半升) 地黃(十兩) 黃芩 芍藥(各三兩) 水蛭(一百個) 甘草(炙,半斤。又云半升)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酒下三丸,日三。
張渙治小兒黃疽。雙連丹方
川黃連(去鬚) 胡黃連(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用黃瓜一枚去瓤,留一小蓋子,入藥末後以蓋子蓋定;用面裹慢火燒令面焦,去面搗
熟,丸綠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溫水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惠眼觀証》治黃膽水腫丁香散方
丁香(七粒) 瓜蒂(四十九個) 砂(一分)
上為末令細。黃昏時 荷根丁子點藥,入鼻搐之。一更時腥臭水出漸膿,至五更水盡,一夜三、五遍換丁子。次日調氣至,日夜依前用之。五夜爛肉落,方住藥,以烏犀膏(方見風熱門中)吃一月日。
《惠眼觀証》治小兒黃疽,遍身虛腫,其色如金。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 瓜蒂(四十九個) 赤小豆(四十粒)
上為末。每服一字半,搐入兩鼻中。須臾黃水出,至二更待頭痛即住。次日自腰以上黃退白色。
《惠眼觀証》︰截腰下黃色。大青飲子方
大青 燕口連翹 甘草(炙) 黃芩 田藍(如皂角子) 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大匙。水一碗半,煎至半碗,一日之內作六服,須臾小便下如金色。如此吃五日。
《吉氏家傳》治小兒身體黃及小便黃,眼白睛黃,即是疸也。宜此方。
茵陳 大黃(各一分) 山梔子仁(三個) 朴硝(一分)
上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服之。
《吉氏家傳》又方
桑白皮 麻黃(去節) 秦艽(各一分) 大黃(二分)
上以水三合,入牛乳三合,同煎二合半,一歲兒日服一合。
《吉氏家傳》又方
茵陳(二分) 大黃 秦艽(各三分) 山梔子仁 郁李仁(別杵如泥) 朴硝(各四分)
上件末,蜜丸梧桐子大,熟水化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癉,時行身熱遍體黃。升麻散方
升麻 甘草(炙。各二錢) 常山(一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棗子一個,水八分,同煎四分,隔宿露了。天明、早晨服。奶母忌毒物。
《千金翼》治大人、小兒黃膽變成黑疸,醫所不能治方。
上用土瓜根搗,取汁一升頓服之,病當從小便出。小兒分減服。葛氏亦治小兒四歲發黃。
《千金翼》治大人、小兒黃黑等疸方。
當歸(三兩) 桂心(六兩) 乾棗(一十七枚,去核) 麥門冬(一升,去心) 大黃(一兩) 茵陳 黃芩 黃 (一本無) 乾薑 茯苓 芍藥 黃連 石膏(碎)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兒分減服。
《千金翼》赤苓散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兒方。
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切) 女萎(各六銖) 雄黃(一銖) 瓜丁(四銖) 甘草(炙,二銖)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搗四味為散,和半錢匕服之。須臾當吐,吐即愈。亦主一切黃。小兒服半字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