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清 張志聰


卷九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春時之陽氣方盛。陰氣方衰。秋時之陰氣方盛。陽氣方衰。此天氣之盛衰也。少者之氣方盛。老者之氣方衰。此人氣之盛衰也。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何者為從?(氣之多少。問陰陽之氣。有多有少。逆者。謂四時老少之氣逆行。從、順也。
黃帝答曰: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四時之氣。春夏為陽。秋冬為陰。陽從左者。謂春夏之氣。從左而行於右。陰從右者。謂秋冬之氣。從右而行於左。老者之氣。從上而下。猶秋氣之從上而方衰於下。少者之氣。從下而上。猶春氣之從下而方盛於上。是以春夏之氣。歸於陽之從左而右。氣之順也。故為生氣。歸於秋冬之從右而左。氣之逆也。故為死氣。反之。謂秋冬之氣。歸於陰之從右而左為生。歸於春夏之從左而右為逆。是以氣之無論多少。逆者皆為厥也。此節總提四時老少之氣。而先論其天氣之順逆焉。閔士先曰:此與五常政大論。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同義。
問曰:有餘者厥耶。(複問人氣之逆。乃有餘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一者。一陰之氣也。一上不下。寒厥到膝。陰氣自下而上。從井而至合也。陰氣上行。秋冬之令也。故老者為順。少者為逆。此蓋以人之陰陽。而應天地之四時也。
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氣者。一陽之氣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陽氣自下而直上於巔頂也。愚謂此下當有少者春夏生。老者春夏死句。或簡脫耶。按此二節。論人之陰陽二氣。自下而上。以應天之四時。年之老少。重在不下二字。蓋一日之中。一時之間。陰陽出入。上下循環。有四時老少之氣。如上而不下。則為厥逆矣。豈果寒厥到膝。而老者秋冬可生。是以下文所云。倪仲玉問曰:論陰氣曰寒厥到膝。論陽氣曰頭痛巔疾。是陽氣之直上于巔頂。而陰氣止至於膝耶。曰:非也。陰陽二氣。上下相同。猶天之寒暑往來。四時之收藏生長。夫肌腠氣分為陽。經脈血分為陰。陰氣生於陽。陽氣生於陰。故曰所出為井者。陽氣從陰而出於脈外之處為井也。所入為合者。陰氣從陽分而入於經脈之中。亦從井至合。而與營血相會。故曰:所入為合。蓋自井至合。則五行之氣已周。複散行而上也。試觀寒厥之病。始於肘膝而不能回陽。則漸至額顱皆冷。此陰陽血氣生始出入之要道。學人不可不細加參求。
求陽不得。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征。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日。(夫老從上。少從下。此老幼百年之四時也。陽從左。陰從右。此天地一歲之四時也。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此一日之有四時也。是老者一歲之中有春夏。一日之中有春夏。少者一歲之中有秋冬。一日之中有秋冬。能順一歲一日之四時。則百歲之氣皆順矣。豈老者止行秋冬之令。而少者單行春夏乎。此蓋以天之四時。合人之陰陽。以人之順逆。應天之四時。是以不明天地人參合之道。求陽而不得其氣。求陰而不能審其微。以五部而候五時之氣。若隔絕而無征驗矣。夫四時之氣。生於五方。人之形身。乃神氣之屋宇。若居曠野。不知四時之氣也。若伏空室。不知人之陰陽也。綿綿乎天道之細微也。屬、合也。不知天道之微。而欲合人之陰陽。尚不能滿一日之四時。而況能知有歲之陰陽乎。是以少氣之厥。形之於夢。而合於四時。更見其微渺之極也。
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少氣之厥。氣虛而上逆也。夢者。魂魄神氣之所游蕩。是以上行其極而至迷。迷者。遠而迷也。夫有餘之厥。自下而上。少氣之厥。令人妄夢。而合於四時。是四時之氣。合五臟之神。五臟之陰陽。下行至足。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氣起於足五趾之裡。循足上行。見於經脈。應於四時。
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絕者。陽不與陰合也。五臟之陰氣。不得陽氣以和之。則三陰微。而五臟之氣少矣。
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白物、金之象也。斬血。刑傷也。藉藉、野狼藉也。得其時、謂得其秋令之時。則夢見兵戰。蓋得時氣之助。而金氣盛也。此先言秋冬而後言春夏。意謂天地之氣。寒來則暑往。暑往則寒來。日月營運。□□□□□複婦二審複也。
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海山有弱水。雖芥羽亦沉溺。夢見舟船溺人。腎水之處弱也。得冬令之水氣。故夢伏水中。若有畏恐。腎志虛也。
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菌香、香蕈之小者。蓋雖有生氣而無根。夢伏樹下。得春令之木氣也。不敢起者。雖得時氣之助。而亦不能勝。
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救火、心氣虛也。陽物、龍也。乃龍雷之火游行也。得其時氣之助。則君相二火並炎。故夢燔灼。倪仲玉曰:灼乃昭明之象。君火也。燒炙曰燔。在地之火也。
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凡此五臟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合之五診。調之陰陽。以在經脈。(脾氣虛則夢取。故為飲食不足。夢築垣蓋屋。得時令之土氣也。凡此五臟氣虛。乃陽氣有餘。陰氣不足。當合之五診。調之陰陽。以在經脈。而合於四時。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陽附陰。不知並合。診故不明。傳之後世。反論自章。(此言持診之道。四時五診之外。而更有十度也。度、度量也。十度者。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度上下。度民。度君。度卿也。度人脈者。度人合天地而成三部九候也。度臟者。度五臟之奇恆逆從也。度肉者。度人之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如病而形肉脫者死。度筋者。手足三陰三陽之筋。各有所起。經於形身。病則宜用燔針劫刺也。度俞者。五臟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俞也。度陰陽氣者。度臟腑表裡陰陽之氣。盡者。謂盡此法。而人病自具也。脈動無常。散在陰而又頗在陽。此病在情志。是以陰陽莫測。脈脫不具。必問而後得之。度上下者。度氣之通於天。病之變化也。度民者。度其嘗富後貧。暴樂暴苦也。度君者。度王公大人。驕恣縱欲。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當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惡有不聽者乎。度卿者。度其嘗貴後賤。封君敗傷。故貴脫勢。及欲侯王。是以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陽附陰。不知並合。診故不明。傳之後世。反論自章。雌雄、謂陰陽之配合。並合、血氣之合並也。
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水熱穴論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解精微論曰: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蓋在天為氣。在下為水。在氣為陽。在腎為精。氣生於水。陽生於精。是以至陰虛。天氣絕。至陽者。天之陽也。天地之氣。日月營運。寒暑往來。交相和平者也。如天氣盛。則地氣不足矣。按太陰陽明篇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陰道虛。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陽受風氣。陰受濕氣。是人之陰陽上下。表裡氣血。以配天地之陰陽者也。
陰陽並交。至人之所行。陰陽並交者。陽氣先至。陰氣後至。(陰陽並交者。謂陰陽寒暑之交相出入也。陽氣先至者。謂四時之氣。始於一陽初動。邵子之詩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元酒味方淡。太音聲正稀。此言如不信。更請問 犧。即此義也。至人者。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呼吸精氣。獨至守神。而複歸於無極。故曰:陰陽並交。至人之所行。
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恆之勢。乃六十首。診微合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先後陰陽而持之者。按尺寸以候脈之來去也。奇恆之勢。各以六十為首。即診要經終。脈解諸篇所論是也。合微之事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也。陰陽之變者。天地陰陽之氣。有德化政令。變易災眚也。五中之情。五內之情志也。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者。取虛實而定五度也。五度者。度神之有餘有不足。氣有餘有不足。血有餘有不足。形有餘有不足。志有餘有不足也。又有五實死。五虛死。其時有生者。如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皆聖人持診之要道。不可不知也。
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萬世不殆。起所有餘。知所不足。(湛音耽。持診之道。有陰陽逆從。有左右前後。上下之診。論在脈要精微篇中。湛、甚也。丑善、脈証之有善惡也。有餘之病。則起而行。不足之病。多坐而臥。知起之所為有餘。則知所以不足。蓋知此即可以知彼。知一可以知十也。
度事上下。脈事因格。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此言持診之道。當兼度其形氣也。事者。謂其通變也。上下者。氣之通於天。病之變化也。格、窮究也。言當先度其上下之通變。因而窮究其脈之通變。是以形弱氣虛者死。此又無論其脈之平與不平。度其形氣而知其死矣。形氣有餘。脈氣不足者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者生。是當以形証脈氣通變審之。而後可必其死生也。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必靜。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複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轉神明者。運已之神。以候彼之氣也。上觀下觀者。若視深淵。若迎浮雲也。八正者。日月星辰。四時之氣也。別五中部。先別五臟之脈也。按脈動靜。候其浮沉遲數也。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謂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痺也。尺膚熱甚。脈甚躁者。病溫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故善調尺者。不待于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也。視其脈之大小。合之病能。病能者。奇恆之病也。逆從者。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也。名□□之實也。能正其□□□□□診有十全。參其人情矣。視息者。候呼吸之往來。脈之去至也。視意者。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不知診道。妄與生死之期。此失經絕理。是謂失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