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清 張志聰


卷八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運主歲有太過不及之氣交。有勝複之變易。故以名篇。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複。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蕩。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並。願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五運更治者。五運相襲而更治之也。上應天期者。每運主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上應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陰陽往複者。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隨之也。迎隨、往來也。真邪相薄者。有德化之祥。有變易之氣也。內外、表裡也。六經、三陰三陽之六經。五氣、五臟之氣也。此言民感勝複之氣而為病也。專勝兼並者。太過不及之歲。所勝之氣專勝。有勝複之氣兼並。如委和之紀。是謂勝生。其果棗李。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蒼。其畜火雞。其音角商是也。始者。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而歲運立矣。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言道由師傳。不假自得。

帝曰:余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余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于無窮。流於無極。余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修道之謂教。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垂教後世。以保子孫黎民于無窮無極者。大聖之業也。事、陰陽通變之事。則、法也。

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此之謂也。(上經謂上世先師所傳之經。能知天地人三才之道。可通於無窮。究于無極也。

帝曰:何謂也?
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氣位者。五運六氣。各有司天紀地主歲主時之定位也。天位者。在天之呈象也。位地者。地理之應六節也。人居天地氣交之中。隨四時陰陽之變化者。人事也。故運氣之太過者。四時之氣。先天時而至。歲運之不及者。四時之氣。後天時而至。此歲運之變化。而人應之也。金西銘曰:蒼 丹素元。天之象也。風寒暑濕燥火。天之氣也。

帝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
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歲木太過。則製勝其土氣。故民應之而為脾病也。飧泄食減。腸鳴腹滿。皆脾土之病。脾主肌肉四肢。故體重煩冤者。土傷而不能製水。水氣上乘於心也。上應歲星。光芒倍大。歲星、木星也。木運太過。諸壬歲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此言淫勝太甚。則反自傷也。善怒。肝志之病也。厥陰與督脈會於巔。故眩冒巔疾。
化氣不政。生氣獨治。雲物飛動。草木不寧。甚而搖落。反脅痛而吐甚。沖陽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化氣、土氣也。風木太過。是以化氣不能章其政令。生氣、木氣也。風勝則動。是以在上之雲物飛動。在下之草木不寧。反脅痛而吐甚者。淫極而反招損也。食氣入胃。散精於肝。肝氣虛逆。故吐甚也。沖陽、胃脈也。木淫而土氣已絕。故為不治之死証。上應太白星明。太白、金星也。蓋歲運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歲木太過。則鎮星失色。而火之熒惑亦無光矣。熒惑失明。故太白得見而複勝其木。此交相承製。自然之理也。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上應熒惑星。(火勝則克金。故金肺受邪。 瘧、暑熱病也。壯火食氣。故少氣。肺受火熱。故喘咳也。肺朝百脈。陽脈傷。則血溢於上。陰脈傷。則血泄於下也。肺乃水之生源。嗌燥者。火熱爍金也。腎開竅於耳。水源已竭。則腎虛而耳聾矣。中熱者。熱淫於內也。肩背者。肺之俞也。熒惑、火星也。火氣勝。故上應熒惑。光芒倍大。火運太過。諸戊運也。
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身熱。骨痛。而為浸淫。(此亢極而心火自傷也。膺胸之內。心主之宮城也。背為陽。心為陽中之太陽。故胸中膺背肩胛間痛。手少陰心脈出脅下。循 內。下肘中。循臂內後兼。是以脅支滿痛。兩臂內痛。身熱骨痛者。火亢而水亦傷也。浸淫、火熱瘡也。臟氣法時論曰:心痛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金匱要略曰:譬如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上應辰星。(此金氣鬱而水氣複也。收氣、金氣也。長氣、火氣也。雨水霜寒。寒水之氣複也。上應辰星當明。辰星、水星也。
上臨少陰少陽。火燔 。冰泉涸。物焦願。(上臨者。司天之氣。上臨歲運。所謂天符之歲也。戊子戊午歲。上臨少陰。戊寅戊申歲。下臨少陽。司天與歲運相合。火氣更甚。故水泉涸而物焦枯也。按諸陽年主太過。故止有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及丙辰丙戌。有司天上臨。與歲運相合。其餘木金土歲。無上臨也。
病反譫妄狂越。喘咳息鳴。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病反者。火亢極而反自傷也。譫妄狂越。熱極之變証也。喘咳息鳴者。火上炎而鑠金也。心主血脈。下甚。則迫血下泄而不已也。太淵、肺金之俞穴也。火亢極而金氣已絕。故為不治之死証。上應熒惑。光芒倍大。熒惑、火星也。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在地為土。在天為濕。故歲土太過。雨濕流行。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雲雨。蓋濕土之氣。上升而為雲為雨也。腹痛。謂大腹小腹作痛。乃腎臟之病。土勝而水傷也。臟氣法時論曰:腎病者身重。腎虛者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清、冷厥、逆也。腎為生氣之原。腎氣受邪。故手足厥冷也。意之所存謂之志。腎藏志。志不舒。故意不樂也。人之行動。藉氣 而血濡。腎乃血氣之生原。故體重。煩冤者。水不能濟火也。歲土太過。故上應鎮星增明。鎮星、土星也。土運太過。諸甲歲也。
甚則肌肉萎。足萎不收。行善 。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變生得位。(肌肉四肢。脾土之所主也。飲者。脾氣不能轉輸。而為痰飲水飲也。中滿食減。土虛而不能主化也。此淫勝太甚。則反虛其本位而自傷也。故於四季月之十八日。土氣得位之時。而反變生此病。張玉師曰:以中土而可類推于他臟。如金病在秋。水病在冬。反病在於本位之時。
臟氣伏。化氣獨治之。泉湧河衍。涸澤生魚。風雨大至。土崩潰。鱗見於陸。病腹滿。溏泄。腸鳴。反下甚而太溪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臟氣、水氣也、化氣、土氣也。土勝則製水。是以臟氣伏也。泉湧可衍。涸澤生魚。濕淫太過也。風雨大至。木氣來複也。土崩潰。鱗見於陸。土敗而水泛也。腹滿、溏泄、腸鳴。脾土之虛証也。太溪、腎脈也。反下甚而太溪絕者。土敗而水反下甚也。水泛甚則腎氣絕矣。上應歲星倍明木反勝也。
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 瘍。耳無所聞。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上應太白星。(歲金太過。燥氣流行。則肝木受病矣。兩脅下少腹痛。肝病也。肝開竅於目。故目痛 瘍。肝虛。則耳無所聞也。臟氣法時論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虛則目KT KT 無所見。耳無所聞。體重者。肅殺而甚。無生動之氣也。煩冤者。肝氣逆而不舒也。本經曰:腎虛、脾虛、肝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玉機真臟論曰:肝脈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支滿。太白、金星也。金氣勝。故上應太白增光。金運太過。諸庚歲也。張玉師曰:上節之兩脅下少腹痛。病肝臟之氣也。下節複言兩脅滿。且痛引少腹者。病肝臟之經脈也。蓋運氣與臟氣相合。是以太過不及之氣。先病臟氣。而後及於經脈。與四時所感風寒暑濕之邪。先從皮毛而入於經脈。從經脈而入於臟腑者之不同也。
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 足皆病。上應熒惑星。(肅殺太甚。則金氣自虛。而火氣來複也。喘咳逆氣。肺病也。肺俞在肩背。故肩背痛。尻陰股膝髀 皆病者。金氣虛而下及于所生之水臟也。夫金淫太過。則反虛其本位。金虛不能生水。則火無所畏。而得以複之矣。故上應熒惑增光。
收氣峻。生氣下。草木斂。蒼乾凋隕。病反暴痛 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太沖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收氣、金氣也。生氣、木氣也。收氣峻利。而生氣下伏。是以草木斂而蒼乾凋落矣。暴痛 脅。不可反側者。肝膽病也。肝脈貫肺中。故咳逆甚。肝主藏血。故血溢也。太沖、肝之俞脈也。金氣強甚。上應太白增光。按上節之所謂燥氣流行。民病兩歲下少腹痛者。謂歲運之太過於歲半以下。故至夏而火氣得以複之。此複言收氣峻。病反暴痛 脅者。複淫勝於歲半以下也。秋冬乃金水當令之時。故至太衝脈絕。五運之氣同義。張玉師曰:歲木太過。無金氣之複。則曰生氣獨治。謂獨主其一歲也。在歲金太過。至秋而複勝。故曰收氣峻。在秋冬之時。春陽之生氣已下。故曰生氣下。句法字法。各有不同。俱宜著眼。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水運太過。寒氣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氣上乘。迫其火氣外炎。故身熱心煩心悸者。水氣上凌於心也。躁者。火氣不交於陰也。陰氣寒甚。故厥逆於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心神不寧。故譫妄也。寒主冬令。此歲氣流行。故寒氣早至。辰星、水星也。水氣太甚。故上應辰星倍明。歲水太過。諸丙歲也。
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郁。上應鎮星。(此水淫甚而自傷。所謂滿招損也。臟氣法時論曰: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蓋水邪泛溢。土不能製之。則腹大脛腫。水氣上逆。則喘咳也。太陽之氣。生於水中而主於膚表。水泛則源竭。太陽之氣。無從資生。表陽虛。故汗出憎風也。大雨至。埃霧朦郁。水淫而土氣複也。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埃霧朦郁者。土之濕氣上蒸也。土氣複。故上應鎮星倍明。
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病反滿腹腸鳴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辰星(上臨太陽者。寒水司天之氣。加臨於上。乃丙辰丙戌二歲。即天符歲也。寒水交盛。是以雨冰雪霜不時降。冰雪者。寒水之變易也。雨水下降。則土濕而物變。民病腹滿腸鳴溏泄。食不化者。皆水泛土敗之証也。脾土不能轉輸其津液。故渴。濕氣冒明。故妄冒也。神門、心脈也。水氣甚強。故上應熒惑失色。辰星倍明。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歲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氣失應。草木晚榮。肅殺而甚。則剛木辟著。柔萎蒼乾。上應太白星。(歲氣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是以主歲之木運不及。則金之燥氣大行。木之生氣失時而應。是以草木晚榮。辟、刑也。著、著也。肅殺之氣太甚。故雖堅剛之木。亦受其刑傷。而柔萎者則蒼乾矣。金氣反勝。故上應太白增光。木運不及。六丁歲也。
民病中清 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涼雨時至。上應太白星。其谷蒼。(中清者。清涼之氣乘於中。而中氣冷也。脅痛少腹痛。肝木病也。食氣入胃。散精於肝。行氣於筋。肝氣虛逆。而更兼中清。故腹鳴溏泄也。金氣清涼。故涼雨時至。金能生水也。金氣勝。故上應太白光芒倍大。夫五穀受在地五行之氣。而生長化收藏者也。木受金製。故其谷色蒼。
上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化氣乃急。上應太白鎮星。其主蒼早。(陽明燥金。臨于司天之上。乃丁卯丁酉二歲。所謂天刑歲也。歲木不及。而又上臨金氣。是以木之生氣失政。草木受金刑而再榮。木不及則不能製土。故化氣乃急。金土之氣勝。上應太白鎮星光明。木受金製。故主蒼色早見。即製則生化之義。按諸陰年主不及。故止有丁卯丁酉。及己巳己亥辛丑辛未歲。其諸癸諸乙歲。無曰天之合勝也。張玉師曰:化氣乃急。故草木得以再榮。
複則炎暑流火。濕性燥。柔脆。草木焦願。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 胗癰痤。上應熒惑太白。其谷白堅。(脆音翠音肺胗疹同痤才何切。複者。母郁而子複也。火、大火。流、下也。夏秋之交。大火西流。暑熱鑠金矣。長夏濕土主氣。因暑熱而濕性反燥。故萬物柔脆。草木焦願。火主長氣。故下體再生。夫夏主華而秋主成實。火製其金。是以華實齊化。寒熱瘡瘍癰胗。皆暑熱病也。上應熒惑增光。太白減耀。其谷白堅。堅、實也。蓋秋主收成。因火製之。故早實也。
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赤氣後化。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應熒惑太白星。(此複論上臨陽明之歲。金氣用事。故至夏秋之交。白露早降。收殺氣行。而火複在後也。蓋不及之歲。所勝之氣妄行。而反自虛其位。故複氣得以勝之。今上臨陽明。金氣原盛。金氣盛。則金之子氣亦能勝火。木之子欲複之。而金之子能勝之。是以赤氣後化也。寒雨。寒水之氣。金之子也。長氣後發。而收藏之令早行。故萬物為之賊害。而其谷不成也。蟲感雨濕之氣而生。夏秋之交。土氣用事。而反為寒雨所勝。是以蟲食甘黃。而脾土受邪也。肺開竅於鼻。故咳而鼽。鼽者。鼻流清涕也。上應熒惑複耀。太白減明。張玉師曰:陽明燥金司天。則少陰君火主終之氣。故赤氣後化。而白氣始屈也。其谷不成。當與其谷白堅對看。蓋火主長氣。金主收成。上節火製其金。是以華實齊化。其谷堅成。此收殺氣盛。寒雨早行。而長氣後發。四時失序。故其谷不成也。如雲其谷蒼。其谷白堅。其谷丹。其谷。其谷堅芒。其谷 。其主 谷。皆當在成物上論。如雲其谷不成。元谷不成。蒼谷乃損。秀而不實。其谷不登。斯在敗上論也。
歲火不及。寒乃大行。長政不用。物榮而下。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上應辰星。(歲火不及。水反勝之。故寒乃大行。而長政不用也。夫萬物得長氣而榮美。夏長之氣。被寒折於上。故物榮而下。凝慘。陰寒之氣也。太陽之氣生於寒水之中。如凝慘太甚。則陽氣不生化矣。萬物得陽氣而榮。陽氣不化。而榮美乃折矣。上句言寒勝於上。則長氣不能上榮。下句言寒凝於下。則陽氣不能施化於上。水氣勝。當上應辰星增耀。歲火不及。六癸歲也。
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髀間。及兩臂內痛。郁冒朦昧。心痛。暴喑。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別。上應熒惑辰星。其谷丹。(火運不及。寒乃勝之。則陽氣不能施化。故為此諸痛。所謂寒勝為痛。痺也。郁冒朦昧。寒濕之氣冒明也。水寒乘心。故心痛。心主言。故暴喑也。夫太陽主諸陽之氣。生於寒水之中。寒淫太甚。則生陽自虛。屈不能伸者。其病在筋。太陽主筋。陽氣虛。不能養筋故也。太陽氣之為病。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結。 如別。是為踝厥。上應熒惑失色。辰星倍明。火受其製。故其谷丹。
複則埃郁。大雨且至。黑氣乃辱。病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鳴泄注。腹痛。暴攣。痿痺。足不任身。上應鎮星辰星。玄谷不成。(此水淫甚而土氣複也。埃、土。郁、蒸也。濕土之氣。鬱蒸於上。是以大雨且至。所謂地氣生而為雲為雨也。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黑氣、水氣也。辱、下也。土氣複而水氣乃伏也。 溏腹滿。足不任身。皆寒濕之証。蓋水寒太甚。而又濕土複之。故為此諸病也。上應鎮星增明。辰星減耀。寒濕相勝。而無燥熱之化。是以元谷不成。
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化氣不令。草木茂榮。飄揚而甚。秀而不實。上應歲星。(土運不及。木反勝之。故風乃大行。而土之化氣。不能章其政令也。風主生物。土主成物。故草木雖茂榮。而多不成實也。上應歲星增光。土運不及。六己歲也。
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徭複。肌肉 酸。善怒。臟氣舉事。蟄蟲早附。咸病寒中。上應歲星鎮星。其谷 。( 、動也。飧泄霍亂。體重腹痛。肌肉 酸。皆風木傷土之病。徭、搖同。根結篇曰:所謂骨徭者。搖故也。筋骨搖動。乃厥陰少陽之病。風木太過。故筋骨複搖而善怒也。土氣不及。則木無所製。故臟氣舉事。而蟄蟲早歸附也。咸病寒中者。水寒上乘。而火土衰也。上應歲星增光。鎮星失色。土受其製。故其谷 。
複則收政嚴峻。名木蒼凋。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氣客於脾。 谷乃減。民食少失味。蒼谷乃損。上應太白歲星。(土弱木亢。金乃複之。故收政嚴峻。而名木蒼凋。病胸脅暴痛。下引少腹。肝木之病也。靈樞經曰:膽病者。善太息。蓋木郁則膽氣不舒。故太息以伸出之。蟲感寒濕之氣而生。氣、水氣也。蟲食甘黃。氣客於脾。水侵土也。蓋土運不及。而臟氣舉事。故金雖複之。而子亦隨之。金氣複。則蒼谷乃損。水氣勝。則 谷乃減。民食少失味矣。上應太白增光。
上臨厥陰。流水不冰。蟄蟲來見。臟氣不用。白乃不複。上應歲星。民乃康。(上臨厥陰。己巳己亥歲也。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是以流水不冰。蟄蟲不藏。而臟氣不用。謂歲半以下。得少陽之火。而冬令不寒也。歲運之木。雖不務其德。而乘侮其土。然值厥陰司天。木氣不虛。故白乃不複。上應歲星增光。按勝氣在於歲半以前。複氣在於歲半以後。秋冬之時。木氣已平。金氣不複。故民乃得康矣。當知勝氣妄行。反自虛其本位。而子母皆虛。故複氣得以複之。如本氣不虛。則子氣亦實。複氣亦畏其子而不敢複矣。
歲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氣乃用。長氣專勝。庶物以茂。燥爍以行。上應熒惑星。(金運不及。則所勝之火氣乃行。金不能製木。故木之生氣乃用。火之長氣專勝。生長之氣盛。故庶物以茂。火氣專勝。故燥爍以行。上應熒惑光芒倍大。歲金不及。六乙歲也。
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氣乃後。上應太白星。其谷堅芒。(瞀音務嚏音啻。肺俞在肩背。故民病肩背。低目俯首曰瞀。經脈篇曰:肺是動。則病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鼽嚏、肺病也。血便注下。火迫血液下注也。金受其製。是以收氣至秋深而後乃行。上應太白失色。收氣乃後。故其谷後成。堅芒。成實也。
複則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殺物。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上應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瘡。甚則心痛。(金弱火亢。水乃複之。故寒雨暴至。繼以冰雹殺物。乃寒水之變也。厥、逆。格、招也。秋冬之時。陽氣應收藏於陰臟。因寒氣厥逆。且格陽於外。致陽反上行。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上應辰星倍明。水勝其長氣。是以丹谷不成。水寒之氣上乘。迫其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歲水不及。濕乃大行。長氣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數至。上應鎮星。(數音朔。水運不及。土乃勝之。故濕氣大行。水弱而不能製火。故長氣反用。火土合化。故土之化氣乃速。而暑雨數至。六元政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上應鎮星倍明。水運不及。六癸歲也。
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 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跗腫。臟氣不政。腎氣不衡。上應辰星。其谷 。(濕土太過。傷及腎陰。故為此諸病。靈樞經曰: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又曰:寒邪客於經絡之中。不得複反。則為癰腫。此寒毒而無熱化。故發為寒瘍。流水而無膿也。寒氣上凌。故煩冤也。水之臟氣。不能章其政令。水藏之腎氣。不得平衡。上應辰星失色。 、黑黍也。土製其水。故 谷得成。
上臨太陰。則大寒數舉。蟄蟲早藏。地積堅冰。陽光不治。民病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上應鎮星。其主 谷。(司天之氣。上臨太陰。乃辛丑辛未歲也。太陰濕土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是以大寒數舉。而蟄蟲早藏也。寒氣數舉。故陽光不治於上。寒水在泉。故民病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者。濕淫太過。而脾土受傷也。上應鎮星增耀。下主 谷有成。
複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並辟。肉 螈。目視KT KT 。物疏璺。肌肉胗發。氣並膈中。痛於心腹。黃氣乃損。其谷不登。上應歲星。(KT 葉荒璺音問。水弱土勝。木後複之。故大風暴發。草偃木落。而生長不鮮澤也。陽明屬土。所主在面。故面色時變。辟、刑傷也。陽明主潤宗筋。諸筋皆屬於骨。陽明之中土氣傷。是以筋骨並辟也。 螈、動掣也。KT KT 者。眼目不明。因風勝而傷血也。物裂曰璺。物因風而破裂也。胗、疹也。風氣入於膈中。在上則痛於心。在下則痛于腹也。土主成物。土氣傷。故其谷不登。上應歲星光芒倍大。

帝曰:善。願聞其時也。(謂四時亦有五運之勝複也。至真要大論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至終氣。地氣主之。複之常也。蓋五運主歲所勝之氣。在歲半以前。所複之氣。在歲半以後。若夫四時之勝複。隨所主之時以勝之。亦隨所主之時以複之。與歲運之不同。故帝有此問。

岐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春有慘淒殘賊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複。其眚東。其臟肝。其病內舍 脅。外在關節。(一歲之中。有歲運之勝複。有四時之勝複。知歲與時。而運始詳悉。故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則金當勝之。如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此各守四時之本位。無勝無複。氣之和者也。如春有慘淒殘賊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複。其災眚當主於東方。其臟在肝。其病內舍 脅。肝之分也。外在關節。肝主筋也。餘四時同義。張玉師曰:不及。謂歲運之不及。歲運不及。必有勝有複。如得時氣之和。則無勝複矣。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夏有慘淒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複。其眚南。其臟心。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水不勝火。則火有明顯之德化矣。無勝則無複。冬得以章其寒肅之政令矣。不時、四時也。埃昏大雨之複。土複水也。其災眚當主在南方。其臟為心。其病內舍膺脅。膺胸之內。心之分也。外在經絡。心主血脈也。
土不及。四維有埃雲潤澤之化。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騰之變。則秋有肅殺霖霪之複。其眚四維。其臟脾。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埃雲潤澤。土之德化也。鳴條鼓拆。木之政令也。此氣之和平。無勝複也。振拉飄騰。木淫而勝土也。肅殺霖霪。秋金之複也。土王四時。故曰四維。曰不時。心者。胃脘之分。腹者。脾土之郛郭也。徐振公曰:四維者。乾坤艮巽之方。蓋東南西北。水火木金之正位。土王四季月。故在四維。
金不及。夏有光顯鬱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複。其眚西。其臟肺。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雹音薄。光顯鬱蒸。火之化也。六元正紀大論曰: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此德化之常也。膺胸之內。肺之分也。脅內、乃云門天府之分。肺脈之所出。肩背、肺俞之分、皮毛、肺所主也。
水不及。四維有湍潤埃雲之化。則不時有和風生發之應。四維發埃昏驟注之變。則不時有飄蕩振拉之複。其眚北。其臟腎。其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 膝。(水不及則土勝之。湍潤埃云。土之德化也。和風生發。木之和氣也。埃昏驟注。土之淫勝也。飄蕩振拉。風木之複也。腰脊者。腎之府。骨髓者。腎所主。溪谷者。骨所屬。 膝者。腎脈之所循也。
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複之。此長生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夫五運陰陽之政令。猶權衡之平。高而亢者。必有所抑。因太過也。卑而下者。必有所舉。因不及也。德化者。四時應之。變易者。隨時複之。此生長化收藏之理。四時之常氣也。失常則天地四時之氣。皆閉塞矣。
故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往複。寒暑彰其兆。此之謂也。(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應地之氣。靜而守位。神明者。九星懸朗。七曜周旋也。此承上文而言盛衰勝複。即天地之動靜。生長化收藏即陰陽之往複。動靜不可見。有神明之紀可察。陰陽不可測。有寒暑之兆可知。此天地陰陽之道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氣之變。四時之應。可謂悉矣。夫氣之動亂。觸遇而作。發無常會。卒然災合。何以期之?
岐伯曰:天地之動變。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災變。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榮。其政舒啟。其令風。其變振發。其災散落。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德彰顯。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熱。其變銷爍。其災燔 。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德溽蒸。其化豐備。其政安靜。其令濕。其變驟注。其災霖潰。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淒滄。其化清謐。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凜冽。其災冰雹霜雪。是以察其動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此節複論五運四時之氣。有德化之常。有災眚之變。必察其動而後知之。蓋言太過之歲有淫勝。不及之歲有勝複。此歲運之常。可與之期者也。然五運之氣。生於五方。五方之氣。合於四時。在歲運雖有淫勝郁複之變。在四時又有德化政令之和。與歲運不同其候也。故必察其氣之動也。是德是化。是政是令。是變是災。萬物由之而或成或敗。人應之而或病或康。此氣運之有歲有時。有常有變。又不能于先期而必者也。

帝曰:夫子之言歲候。其太過不及。而上應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災眚變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動。其亦為之變乎。(此承上文而言歲運之太過不及。必上應五星。今雲德化政令。災眚變易。又非一定常有之氣。如卒然而為德化政令。卒然而為災眚變易。其于五星亦為之變乎。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無妄動。無不應也。卒然而動者。氣之交變也。其不應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此言五星之應歲運。而不應時氣之卒變也。承天者。謂五運之氣。上承天干之化運。承天運而行之。故無妄動。無不上應于五星也。卒然而動者。乃四時氣交之變也。其不上應于五星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常者。謂五運主歲。有太過不及之氣。有淫勝郁複之常。卒者。謂五方四時之氣。卒然而為德化政令。卒然而為災眚變易也。張玉師曰:四時之氣。生於五方。五方之氣。在地五行之氣也。因時氣而變歲氣者。地氣之變易天氣也。

帝曰:其應奈何?
岐伯曰:各從其氣化也。(氣化者。五運之化氣也。甲己運化土。乙庚運化金。丙辛運化水。丁壬運化木。戊癸運化火。五陽年主太過。五陰年主不及。而各上應乎天之五行。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順何如?(謂五星之行徐行疾。順行逆行也。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謂省下。(道、五星所行之道路也。留久、稽留而延久也。逆守、逆而不進。守其度也。小者。光芒不露也。省下、謂察其分野之下。君民之有德有過也。
以道而去去而速來。曲而過之。是謂省遺過也。(謂既去而複速來。委曲逡巡而過其度也。省遺過。謂省察有未盡。而複省其所遺之過失也。
久留而環。或離或附。是謂議災與其德也。(久留者。守其位而不去也。環、回環旋轉也。或離或附。欲去不去也。議災與德者。謂君民之有過者。議降之以災。有德者。議降之以福也。
應近則小。應遠則大。(應、謂禍福之應。遠近、謂分野之遠近也。
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減。小常之二。是謂臨視。省下之過與其德也。德者福之。過者伐之。(芒、五星之光芒也。化、謂淫勝郁複之氣化也。如勝複之氣盛。則上應之星光。倍常而大。勝複之氣減。則上應之光芒。倍常而小。若光芒之大。倍於平常之二。其災眚即至也。若小于平常之二倍。是謂臨視。謂臨上而視下。省察其君民之有德者。降之以福。有過者。伐之以災。玉師曰:居高視卑。故臨視之星。小常之二。
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故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星高而遠。則星之象小。星下而近。則星之象大。喜怒者。星象之有喜有怒也。君民有德。星象喜之。君民有過。星象怒之。禍福者。所降之禍福也。光芒倍大。其眚即也。留守而小。欲君民之省過也。首言星象之大小。應分野之遠近。次言星象之大小。因勝複之甚減。末言星象之大小。應禍福之疾遲。
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運星北越。謂十二年天符之歲運。氣之更盛者也。運星、主歲之星。北越、謂越出本度而近於北也。北乃太乙所居之宮。北越而與天樞相合。故又名曰太乙天符。
運氣相得。則各行其道。(運氣相得者。謂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此運氣與歲氣相得。乃平氣之年。是以運星各自行其本度。而無侵凌之盛強。
故歲運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則色兼其所不勝。(此承上文而言。如歲運太過。則主歲之星。不守其度。而侵侮其所不勝。是以畏星失色也。如歲木太過。則歲星乘所不勝之土。而鎮星失色矣。如歲土太過。則鎮星乘所不勝之水。而辰星失色矣。兼其母者。謂畏星之母。亦兼失其色。蓋畏星之母。即勝星之子。謂亢則害。而不能生化其子氣也。如不及之歲。則所不勝之星。亦兼見其色。如歲木不及。則所勝之太白增光。而所不勝之土氣無畏。其鎮星亦兼見其色矣。五運相同。
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閔閔之當。孰者為良。(肖、取法也。瞿瞿、卻顧貌。謂取法星象之吉凶。莫能知其微妙。閔閔、多憂也。憂瞻星象喜怒燥澤之當。當以孰法為良。蓋甚言其星象之不易占也。
妄行無征。示畏侯王。(不求良法。而妄言占象。則所言之吉凶。皆無征驗矣。反以禍福之說。而示畏于侯王。此言天官家之不學無術。

帝曰:其災應何如?
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征應有吉凶矣。(災應、謂五星之變。下應民物之災眚。各從其五運之氣化也。五星之應時而至。有盛有衰。彼此凌犯。有順有逆。留守之日。有多有少。所見之象。有喜潤之善。有憂怒之惡。五宿之屬。有勝星之勝。有畏星之負。下應于君民。有福德之吉。有災病之凶。

帝曰:其善惡何謂也?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王冰曰:五星之見也。從夜深見之。人見之喜。星之喜也。見之畏。星之怒也。光色微曜。乍明乍暗。星之憂也。光色迥然。不彰不瑩。不與眾同。星之喪也。光色圓明。不盈不縮。怡然瑩然。星之喜也。光色勃然。臨人芒彩滿溢。其象凜然。星之怒也。澤、光潤也。燥、乾枯也。班固曰:五行精氣。其成形在地。則結為木火土金水。其成象在天。則木合歲星居東。火合熒惑居南。金合太白居西。水合辰星居北。土合鎮星居中央。分旺四時。則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各王七十二日。土王四季。辰戌丑未之月各十八日。合之為三百六十日。其為色也。則木青、火赤、金白、水黑、土黃。其為分野。各有歸度。旺相休廢。其色不同。旺則光芒。相則內實。休則光芒無角。不動搖廢則光少。色白園者喪。赤園者兵。青園者夏水。黑園者疾多死。黃園者吉。白角者哭泣之聲。赤角者犯我城。黑角者水行窮兵。太史公曰: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寧五穀蕃昌。春風秋雨。冬寒夏暑。日不食朔。月不食望。是為有道之國。必有聖人在乎其位也。

帝曰:六者高下異乎。岐伯曰:象見高下。其應一也。故人亦應之。(此言六者之象。雖高遠而小。下近而大。其應一也。故人應之而為吉凶禍福。亦無有分別也。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王冰曰:天地動靜。陰陽往複。以德報德。以化報化。政令災眚。及動複亦然。故曰不能相加也。
勝複盛衰。不能相多也。(王冰曰:勝盛複盛。勝微複微。故曰不能相多也。
往來大小。不能相過也。(太過為大年。不及為小年。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故曰不能相過也。
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用、謂陰陽氣之為用也。天地陰陽之氣。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故曰不能相無也。
各從其動而複之耳。(謂勝複之往來。陰陽之升降。各從其氣之動而複之。六微旨大論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複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此言病生於變易也。歲氣之有德有化。乃氣之和祥也。有政有令。乃氣之彰著也。變易者報複之紀。災眚者。乃民病所傷之始。
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于邪則甚也。(氣、謂變易之氣。按六節臟象論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蓋謂春時變長夏之氣。長夏變冬氣。冬變夏熱之氣。夏變秋氣。秋變春氣。所謂得五行時之勝。乃時氣相勝變氣。故為和平。如歲木不及。歲金太過。春時反變為肅殺。如歲火不及。歲水太過。夏時而反寒氣流行。是時氣與變氣不相勝則病矣。故非其所勝之時則微。當其所勝之時則甚也。重感于邪者。謂四時不正之邪也。

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聖之業。宣明大道。通於無窮。究于無極也。余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于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精光之論。論神明之理也。大聖之業。通於無窮者。上以治民。下以治身。德澤下流。傳之後世。無有終時也。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靈室、靈蘭秘室。蓋天地陰陽之道。上帝之貴也。非齋戒不敢發。敬謹之至。恐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