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 清 張志聰 |
金匱、古帝王藏書之器。此篇論經脈之道。乃上帝之所貴。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匱中之真言。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八風、八方之風。經、謂五臟之經俞。五風、五經之風也。上章論陽氣。此章論經脈。故首提曰經有五風。末結曰善為脈者。)
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八風發邪。謂八方不正之邪風。發而為五經之風。觸人五臟。則邪氣在內而發病也。蓋言在天則為八方之風。在人則為五經五臟之風矣。)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所謂得四時之勝者。如春時之西南風。長夏之北風。冬之南風。夏之西風。秋之東風。此得四時所勝之氣。而不為風所觸。蓋五臟因時而旺。能勝其所不勝也。上節言八風發邪者。發所勝之風。而克賊所不勝之時也。此言得四時之勝者。得四時所勝之氣。而能勝所不勝之邪風也。以上皆論四時不正之風氣。)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此言四時之正氣。而亦能為五臟經俞作病也。五營運大論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蓋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是以先言風氣之傷五臟。而後言五臟之氣。稟于五方五氣而生也。俞者。經氣之所注也。首言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發病者。言天之陽邪。始傷陽氣。由氣而經。由經而臟也。此言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者。言臟氣實則病氣。臟氣虛則病臟。是以下文反覆以申明之。)
故春氣者病在頭。(所謂氣者。言四時五臟之氣。相為病也。肝俞在頸項。而春病在頭者。春氣生升。陽氣在上也。故病在氣者病在頭。病在經者別下項也。是以下文之有病在氣者。有病在經者。有病在臟者。有病鼽衄之在上者。有病洞泄之在內者。有病風瘧之在外內出入者。分別臟氣經俞之有虛實也。)
夏氣者病在臟。(夏時陽氣發越在外。臟氣內虛。故風氣乘虛而內薄。)
秋氣者病在肩背。(秋氣降收。不能主持於皮膚肌腠之間。故風氣入於俞也。)
冬氣者病在四肢。(四肢為諸陽之本。冬氣內藏。陽虛於外。故病在四肢也。以上論四時五臟之氣。以下三故字。皆頂上文東風生於春節而言。)
故春善病鼽衄。(所謂善病者。言五臟之經俞在外。風傷肌腠。則易入於經也。鼽衄。頭面之經証也。者氣在頭。故善病鼻衄。)
仲夏善病胸脅。(心之經俞。在胸脅也。朱濟公問曰:此言胸脅。而無所見之証者。何也?曰:上下三節。反覆辨論。臟氣經俞之有外內出入。故曰:有病在頭者。有病在臟者。有病在肩背胸脅者。而皆不言病也。至於鼽衄洞泄諸証。言病在經而在頭者。則有鼽衄之証。在經而在腹者。則為洞泄寒中。然總不重在論病也。)
長夏善病洞泄寒中。(夏時陽氣在外。裡氣虛寒。長者濕土主氣。風入於經俞。即內薄而為洞泄。風木乘虛而勝土也。脾為陰中之至陰。不能化熱而為寒中也。)
秋善病風瘧。(秋時陽氣內收。陰氣外出。瘧論云。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絡。風入於經。即欲內薄。經脈之陰氣外出。邪正相持。故成風瘧也。此言經絡受邪。在外則為鼽衄痺厥。在內則為洞泄寒中。在外內之間。邪正相搏。則為風瘧也。)
冬善病痺厥。(四肢為諸陽之本。冬時陽氣下藏。經氣外虛。風入於經。故手足痺厥也。金匱要略曰:但臂不遂者。名曰痺。厥者。手足逆冷也。以上論經絡為病。)
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痺厥。飧泄而汗出也。(飧音孫此覆申明陽氣者。衛外而為經俞之固也。按蹺者。按摩導引。引陽氣之通暢於四肢也。冬時陽氣伏藏。若導引其四出。則無以奉春生夏長之氣。是以有鼽衄頭頸之經病矣。春病在頭。邪熱而迫於經者鼽衄。別出下項。則為頸項之病矣。靈樞經曰:是主心所生病者。胸脅痛。是主脾所生病者。溏泄。是主肺所生病者。肩背痛。所生者。經脈為病也。又曰:病在陽者名曰風。病在陰者名曰痺。痺者。風入於經俞也。此複言陽氣固密者。四時無經俞之病也。複曰飧泄而汗出者。言人能藏養元真之氣。必不使邪傷經脈。病在內而為飧泄也。亦不使邪傷陽氣。病在外而汗出也。此複甚言其陽氣之不可傷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神氣血脈。皆生於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則血氣內固。邪不外侵。故春不溫病。夏不浮長。則暑氣伏藏。至秋成風瘧。陰陽開闔。生長收藏。此乃平人之脈法也。夫血脈生於陰精。此篇論經脈之道。故曰精者身之本。曰此平人之脈法。)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陰中有陰者。陰氣在內也。陽中有陽者。陽氣在外也。此陰陽開闔外內之道也。)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雞鳴至平旦。陽氣始生。應春升之氣。故為陰中之陽。平旦至日中。陽氣正隆。應夏長之氣。故為陽中之陽。日中至黃昏。陽氣始衰。應秋收之氣。故為陽中之陰。合夜至雞鳴。陽氣在內。應冬藏之氣。故為陰中之陰。故曰一日之中。亦有四時。人之陰陽出入。一日之中。而亦有四時也。故平人之脈法亦應之。)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此篇始論經脈之道。經脈內連臟腑。外絡形身。陰陽出入。外內循環。是以四時之生長收藏。以應平人脈法。人之形身臟腑。以應天之陰陽。夫人之始生也。負陽而抱陰。是以背為陽。腹為陰。督脈循于背。總督一身之陽。任脈循于腹。統任一身之陰也。夫外為陽。而有腹背之陰陽者。陽中有陰陽也。內為陰。而有臟腑之陰陽者。陰中有陰陽也。)
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經脈生於地之五行。而上應天之六氣。故凡論經脈。先配合五臟五行。而後論及于六腑。)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冬病在腎。腎為陰中之陰。故冬病在陰。夏病在心。心為陽中之陽。故夏病在陽。春病在肝。肝為陰中之陽。故春病在陰。秋病在肺。肺為陽中之陰。故秋病在陽。針石所以治經脈者也。故當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皆視其五臟之經俞所在而施治之。)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王氏曰:心為陽臟。位處上焦。以陽居陽。故謂陽中之陽。肺為陰臟。位處上焦。以陰居陽。故謂陽中之陰。腎為陰臟。位處下焦。以陰居陰。故謂陰中之陰。肝為陽臟。位處下焦。以陽居陰。故謂陰中之陽。脾為陰臟。位處中焦。以太陰居陰。故謂陰中之至陰。靈樞經曰:心為牡臟。肺為牝臟。腎為牝臟。肝為牡臟。脾為牝臟)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雌雄、臟腑也。輸應、交相授受也。蓋臟腑之經脈。互相連絡。表裡外內。循環無端。與天之晝夜四時。出入相應。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帝言人之五臟。應天之陰陽四時。而五臟亦能收五方之氣色。受四時之陰陽乎。)
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天之五方氣色。入通於臟。以養五臟之精。肝之精氣。開竅於目。而複通乎天氣。是天氣通乎人。而人氣通乎天也。其陰精藏於本臟。本神篇曰:五臟主藏精者也。)
其病發驚駭。(春時陽氣上升。故其病亦如氣之震發而為驚駭也。)
其味酸。其類草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肝屬木。與地之草木同類。)
其畜雞。(易曰:巽為雞。東方木畜也。)
其谷麥。(麥為五穀之長。故東方應之。)
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木之精氣上為歲星。十二年一周天。以地之草木谷畜。應天之四時。上而為歲星也。)
是以春氣在頭也。(春氣上升。春風在上。春病在頭者。同氣相感也。與別臟之因氣虛而病者不同。故曰春氣在頭而不言病。)
其音角。(木音也。其應在春。)
其數八。(木之成數也。)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肝主筋。故病在筋。夫五音五數。應天之氣也。皮肉筋骨。應地之有形也。以天之應。而病有形之筋骨者。天之陽氣。通乎五臟之陰也。是以東方文義。與下文少有差別者。言天地陰陽之氣。互相交感也。其下四方。言天之氣色。通乎臟而病五臟之氣。地之五味五行。五穀五畜。以應皮肉脈骨之有形。此皆陰陽變換之道。)
其臭臊。(臊音騷。臭、氣也。氣因木變則為臊。月令作 。 與臊同。)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心屬火。受南方之赤色。入通於心。而養精於內也。邪氣臟腑篇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別氣者。心主之氣也。此篇以心氣開竅於耳。腎氣開竅於二陰者。謂五臟之氣通于九竅。九竅五臟。皆通乎天氣也。)
故病在五臟。(五臟者。病五臟之氣也。上文曰:夏氣者。病在臟。五臟六腑。心為之主。故心氣病而及于五臟之氣也。曰故者。言天之氣色通於臟。而為病亦在氣也。)
其味苦。其類火。(炎上作苦。火之味也。心氣通於南方。故與五行之火同類。)
其畜羊。(五常政大論曰:其畜馬。蓋以午未皆屬火也。)
其谷黍。(黍、糯小米也。性溫而赤色。故為心之谷。)
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其應天之四時。而上為熒惑。熒惑、火之精也。七百四十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心主脈。故病在脈。脈以應地。曰是以者。以地之五味五行。羊畜黍谷。以應病之在脈也。)
其音徵。(火音也。其應在憂。)
其數七。(火之成數也。)
其臭焦。(氣因火變則為焦)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土旺四季。位居中央。脾為土臟。其氣相通。黃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竅。)
故病在舌本。(靈樞經曰: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凶。是脾氣之通於舌也。)
其味甘。其類土。(土受稼 。稼 作甘。脾屬土。故與五行之土同類。)
其畜牛。(牛色黃而屬土。故為脾畜。)
其谷稷。(色黃而味甘。)
其應四時。上為鎮星。(土之精氣。上為鎮星。二十八年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脾主肌肉。故知病在肉。)
其音宮。(土音也。五音以宮為主。)
其數五。(五、土之生數也。土居五位之中。故獨主於生數。六元正紀大論曰:土常以生也。蓋土主化生萬物。)
其臭香。(氣因土變則為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肺屬金。故受西方之白色。入通於肺。鼻者肺之竅。)
故病在肩。(秋氣者病在肩背。)
其味辛。其類金。(金曰從革。從革作辛。)
其畜馬。(乾為馬。肺屬乾金而主天。)
其谷稻。(稻色白而秋成。故為肺之谷。)
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金之精氣。上為太白。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肺主皮毛。故知病在皮毛。)
其音商。(商主西方之音。)
其數九。(金之成數也。)
其臭腥。(氣因金變則為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腎屬水。故受北方之黑色。腎在下。故開竅於二陰。夫臟真藏於內。而五臟之氣發於外。見於色。是以五方之色。入通於臟。以養五臟之精。而臟氣複外通於九竅。其真精藏於內也。)
故病在溪(肉之大會曰谷。肉之小會曰溪。下經云。溪谷屬骨。皆有所起。溪乃小分之肉。連於筋骨之間。是腎主骨。而溪乃骨氣所生之分肉也。張兆璜曰:溪者四肢之八溪也。冬氣伏藏。故溪為之病。)
其味鹹。其類水。(水曰潤下。潤下作鹹。)
其畜彘。(彘、豕也。色黑而屬亥。)
其谷豆。(豆色黑而性沉。故為水之谷。)
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水之精氣。上為辰星。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腎主骨。故知病在骨。下經云。肝生筋。心生血。脾生肉。肺生皮毛。腎生骨。是筋骨皮肉。五臟之所生而為病也。上經云。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是頭臟肩背溪骨。乃臟氣之為病也。)
其音羽。(水之音也。)
其數六。(水之成數也。)
其臭腐。(氣因水變則為腐。)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臟六腑。一逆一從。陰陽表裡。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于精。(此總結經脈之道。生於五臟。連於六腑。外合於五方五行。陰陽六氣。表裡循環。有順有逆。善為脈者。藏之心意。合於精神。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不可以言語相傳。故曰非其真勿授。是謂得脈之道者也。)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故非學道之人勿教。非真誠之人勿傳。至真之言。猶藏之金匱。而庸人不易得也。以上四篇。論精神氣血。然神氣血脈。皆本於天乙之真精。故論神則曰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論氣則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論血脈則曰精者身之本。此平人之脈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