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要

 


石瘕症

石瘕症。因行經之後。寒氣自陰戶入。客於胞門。以致血凝。月經不行。而腹漸大。如懷胎狀。其婦壯盛。或半年之後。小水長自消。若虛弱婦。必成腫症。

溫經湯

歸尾 川芎 赤芍 肉桂 桂枝 莪朮(醋炙) 故紙(鹽水炒) 小茴 牛膝(各二錢) 甘草(三分) 薑引。兼服四製烏附丸。

腸覃症

腸覃症。亦行經時。寒氣入陰戶。客於大腸。以致血凝。經雖行而血少。其腹漸大。亦如孕婦。半年自消。若弱虛婦人。必成脹滿。

桂枝桃仁湯

桂枝 檳榔 白芍 生地 枳殼(炒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桃仁(二十粒研泥) 薑棗


治崩漏次第

凡治崩漏。先止血以塞其流。次清熱涼血。以清其源。後補氣血。以複其舊。如不清源。則而不複舊。則孤孑之陽。無以久立。必本未兼舉。前後不紊。乃可治之。要之崩疾皆因中氣虛。不能收斂其血。加以積熱在裡。迫血妄行。故血暴下為崩。崩久不止。遂成為漏。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骨髓枯是也。

崩漏症

崩漏初起。宜先止血。所謂急則治其標也。

加味四物湯

歸尾 生地 川芎 赤芍(各二錢) 白芷 荊芥(炒) 甘草(各一錢) 空心服。兼服十灰散

十灰散

藕節 艾葉 柏葉 棕櫚 大小薊 丹皮 山梔 胎髮 乾薑(俱燒灰存性去火毒。)
合勻為末。每服二錢。用上加味四物湯調送。以血止為度。
(〔吳按〕胎髮難覓。即用無油髮亦可。)

崩漏止後。宜服清涼之劑。以除熱清源。

地黃湯

生地 歸身 川芎(各二錢) 黃芩 黃連 知母 黃柏 本 柴胡 羌活 防風 荊芥( 升麻 紅花(各六分) 甘草(八分)
薑引。空心服。或用下加味四物湯亦可。

加味四物湯

生地 川芎 當歸 白芍(各二錢) 阿膠(炒) 艾葉 條芩(各一錢) 薑引。如血未盡。再崩漏止後。裡熱已除。宜補氣血。以複其舊。宜服補中益氣湯。加白芷。茯苓。黃柏。知母棗引。

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 炙黃耆 炒白朮 酒芍 歸身 川芎 陳皮(各一錢) 柴胡(七分) 炙草(三 痛。加青皮。香附。木香(各等分) 或用五靈脂(炒煙盡一錢) 為末。溫酒送。亦能止滯氣痛。

久崩成漏。遠年不休。此中氣虛下陷。下元不固。宜服補中益氣湯。兼鹿角霜丸。

鹿角霜丸

鹿角霜 歸身 茯神 龍骨( ) 阿膠(蛤粉炒) 柏子仁(炒) 香附(酒炒) 山藥(各二兩) 炙草(五錢) 為末。醋糊丸空心服。

又崩有系衝任之氣虛損。不能約製經血者。宜大補氣血。養其脾胃。少加鎮墜心火之藥。以自止矣。若經妄行。或吐血腥者。用四物。涼膈。入生韭汁服。然必先服五積散一二帖。次服五苓散。及各順氣。去舊生新藥。自然愈矣。蓋崩乃經脈錯亂妄行。若先用急斂之方。恐有積聚凝滯之患。

原赤白帶

婦人患帶者最多。赤者屬熱。虛而兼火。白者屬濕。虛而兼痰。治法總以補脾為主。又兼升 患赤帶。肥人多痰。患白帶。醫人於此。亦宜詳審。不可執一而混施也。

赤白帶症

形瘦多火。因虛兼熱。患赤帶。宜四物芩連湯。加升麻。丹皮。兼服三補丸。

(〔吳按〕帶有五色。乃因人之寒熱而變化。)

形肥多痰。因虛兼濕。患白帶。宜六君子湯。加升麻。柴胡。蒼朮。薑引。兼服蒼莎導痰丸。

芩連芷柏丸

蒼朮 條芩(各一兩) 黃連 黃柏(各五分) 白芍 白芷 椿白皮 山茱萸(各四錢) 為末

帶久不止。以補為主。宜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陳皮。半夏。煨薑。更服參朮大補之劑。 宮丸。以固下元之脫。

補宮丸

鹿角霜 茯苓 白芍(各一兩) 白芷 山藥(各六錢) 龍骨( ) 赤石脂(各四錢童便 碎) 糊丸。空心米湯下。

按婦人又有白淫白濁二症。與帶症似是而實非者。

白淫症

白淫者。時常隨小便而來。混濁如米泔。此胃中濁氣。滲入膀胱而成。

加味二陳湯

陳皮 茯苓 白朮 甘草 蒼朮(製各一錢) 升麻 柴胡(各四分) 益智仁(鹽水炒一錢) 木香(二分)

白濁症

白濁症。時常流出清冷稠粘。或於小便後。來亦不多。此乃下元虛損。精不能攝。因滑而出。

釐清飲

川萆 益智仁(去殼鹽水炒) 烏藥 茯苓(各二錢) 石菖蒲(去毛炒) 枳殼 生草(各一 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