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 宋‧徽宗 政府組織編寫 |
論曰︰古人論吐血有三;一曰內衄,二曰肺癉,三曰傷胃。內衄者,近從心肺間津液出還流入胃,色如豆汁,凝留胃中,滿悶即吐,如衄血狀是也;肺癉者,飲酒滿悶即吐,血從吐出,少或一合,多至一升是也;傷胃者,食飲過度,胃冷不化,煩悶強嘔,食物與氣,俱上沖蹙胃脘,因致傷損,吐血鮮赤是也。三者証雖不同,要之皆由大虛損,及飲酒勞傷所致。巢元方曰︰肺者,五臟之蓋也,心肝又俱主血,上焦有邪,則傷諸臟,臟傷血下入於胃,胃得血則悶滿氣逆,氣逆故吐血也。孫思邈又曰︰吐血之後,體中但自KT KT 然,心中不悶者,輒自愈。凡是之類,學人宜審。
論曰︰吐血病有三種︰一則緣心肺蘊熱,血得熱則妄行,下流入胃,胃受之則滿悶,氣道賁衡,故令吐血;二則虛勞之人,心肺內傷,恚怒氣逆,肝不能藏,血乘虛而出,因怒氣逆,甚則嘔血;三者緣酒食飽甚,胃間不安,或強吐之,氣脈賁亂,損傷心胃,血隨食出,此名傷胃。各隨証以治之。
治吐血。羚羊角湯方。
羚羊角(鎊三兩) 伏龍肝(五兩) 熟艾(炒一兩) 地榆(去土) 牛膝(去苗,酒浸,焙)薊根(各三兩) 雞蘇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吐血。乾地黃湯方。
生乾地黃(焙八兩) 伏龍肝六兩 芎 (一兩) 當歸(酒浸,切,焙三兩) 桂(去粗皮) 赤芍藥 白芷 乾薑(炮裂各二兩) 細辛(去苗葉半兩) 甘草(炙,銼一兩) 吳茱萸(湯浸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酒各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服
治肺損,吐血嗽血。通聖散方。
金星石 銀星石 太陰玄精石 雲母 陽起石 不灰木
上六味,等分,以砂鍋子一枚,先入羅過紫冬灰(水牛糞是也),可濃一二寸,鋪藥一重,以灰一二寸築令實;又鋪藥一重,準前以灰蓋後鋪藥為度,上下以灰封蓋,以鹽泥固濟,不限藥多少,皆用炭一秤,於靜室中周密不通風處,火 一日一夜,候冷取出。於淨地掘一坑子,深一尺許,埋鍋子一宿,取出先揀出藥塊子,餘以粗羅羅去灰,取藥碾為末,更入乳缽研令極細,即入罐子內收之。每藥末一兩,入龍腦、麝香各半錢,阿膠一分(炒)同研,入前件藥末一兩內,合和令勻。每服一錢或半錢匕,以糯米少許研細,入薄荷汁蜜各少許,同煎為飲,候溫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
治吐血。五通散方。
巴豆(五十枚去皮) 白面(一兩) 郁李仁(三百五十枚) 鹽豉(三百五十粒 伏龍肝(二兩)
上五味,鍋子內炒熟,不住手攪,以煙青為度,傾出放濕地出火毒,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溫蜜水調下。如患咯血,用前件藥末一兩,鄆州蛤粉二兩,同研羅細,每服一錢匕,薤汁半盞,生油兩點,食後調服。
治吐血及一切血病,諸藥不效者。烏金散方。
鯪鯉甲 犀角(鎊) 黃明膠 赤鯉魚皮(各一兩) 胎髮(一兩半) 獨角仙(一枚去翅、頭、
上六味,用瓦瓶一枚,底下開竅,納藥以紙筋泥固濟,曝乾,用炭五斤簇燒,候煙絕,撥去火,放冷取出,細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旋入膩粉少許。吐血鼻衄不止,新汲水調下;產後血運,昏迷悶亂,不知人,冷醋湯下;血氣,溫酒調下;咯血及血積、藏毒、下血、赤痢、血痢、蠱毒痢、腸風及五痔下血,並米飲調下;臨臥空腹服,更相度虛實,可加至二錢匕。服藥後,取下積聚物為效。
治男子婦人咯血吐血。阿膠散方。
阿膠(炒令燥) 白芨 白芷 白蘞 黃柏(去粗皮,蜜水浸,炙赤色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糯米粥飲調下,空心食前,日三,小兒量減。
治飲食傷肺,吐血並嗽血。五勝湯方。
木香 蜜陀僧 蟬殼(去足) 甘草(炙,銼各半兩) 黃明牛膠(兩片將一片酥炙,一片生銼)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後良久溫服。
治吐血。黃耆散方。
黃耆(銼) 白芨 白蘞 黃明膠(炒令燥各二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糯米飲調下。
治吐血。綠雲散方。
柏葉 百合 人參 阿膠(炙令燥各二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糯米粥飲調下。
治吐血。神效金朱丸方。
丹砂(半兩) 金箔(四片) 蚯蚓(三條)
上三味,先將丹砂、金箔研細,後將蚯蚓同研,和前二味為丸,如小皂子大。每服一丸,冷酒下,不嚼。
治吐血、咯血。神效散方。
鹿角膠(炙令燥) 黃柏(去粗皮各半兩) 杏仁(四十九枚湯去皮尖,麩炒黃)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用白麩一錢,溫水同調下,食後再服。
治吐血。金粉湯方。
熟乾地黃(焙) 蒲黃(各一兩) 芎 (半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糯米十四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吐血、咯血。綿灰散方。
新綿(一兩燒灰) 黃明膠(炙令燥) 黃柏(去粗皮,蜜炙,為末各一兩)
上三味,細研。每服一錢匕,地黃汁、糯米飲相和調下,食後臨臥服。
治吐血、咯血。金沙湯方。
紫金沙(野蜂窠帶是半兩) 貝母(去心二錢生用) 蘆薈(一錢)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半盞,入蜜少許,煎一兩沸,去滓細呷,空心食後臨臥服。
治熱極吐血。紫參散方。
紫參 阿膠(炒燥各二兩) 甘草(炙,銼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糯米飲調下,不計時候。
治吐血。杏蜜膏方。
豬KT (一具用瓷器煮爛,冷水浸去膜)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蜜(熬熟各二兩)
上三味,同研,飯上蒸,入木香、附子末各二錢,和勻成膏。每服半匙,酒一盞調下,日三。
治吐血。藕汁散方。
白茯苓(去黑皮) 生乾地黃(焙) 蒲黃
上三味,等分,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生藕汁半盞,調勻頓服,立止。
治吐血。獨聖散方。
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
上十一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冷臘茶調如膏,入麝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後用補肺藥。
治吐血。補肺煮肺散方。
杏仁(一百二十粒去皮尖,新瓦上焙,研) 百合(四兩) 糯米一合 蔥白(三莖並同杏仁
上四味,和勻,豬肺一具,入藥在內,麻線系,沙鍋內煮水去一半,翻轉令熟,竹片切。
連藥細嚼,蜜湯下,服至五具為度。
治暴吐血嗽血。貫眾散方。
貫眾一兩 黃連(去鬚年老者半兩,年少者三分)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濃煎糯米飲調下,立止。
治吐血。雲雪散方。
雲雪(寒食面是) 蒲黃(各一兩)
上二味,並生用,研勻。每服二錢匕,冷水調下。
治吐血。香草湯方。
莎草根(去毛五兩) 甘草(一兩銼,炙)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吐血。鹿角膠丸方。
鹿角膠(炙令燥) 黃柏(去粗皮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入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研細拌勻,煉蜜和丸櫻桃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治諸般吐血。朱粉散方。
丹砂(研,飛) 蛤粉
上二味,等分,研細合和令勻。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
治吐血。黃藥散方。
黃藥子 防己
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煎小麥湯調下。吐甚者一服減,二服止。
治吐血。異功散方。
人參(一兩)
上一味,搗羅為散,以密絹再羅,令極細。五更雞鳴時,打雞子清調和稀糊,匙抄服。
若服一兩人參盡甚好,不盡,半兩亦可,服訖卻臥。
治吐血。槲葉散方。
槲葉(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五七沸,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肺損吐血。糯米飲方。
薜荔
上一味,每一二十葉,用紙貼放著陰處,切不可晒至乾,收貼起,如有患,旋碾羅作細末。每服先研糯米煎濃飲,若煎餅面,稀稠可八分、一盞,抄藥末一匙頭,同攪調勻,臨臥溫服。
治吐血、咯血。青金散方。
荷葉(不拘多少)
上一味,焙乾,搗羅為散。米飲調下二錢匕。
治吐血。黑神散方。
栝蔞(取端正者,紙筋和泥包裹,於頂間留一眼子, 存性,地坑內放一宿)
上一味,去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糯米飲調下,再服止。
治吐血。艾灰散方。
艾(不拘多少)
上一味,燒灰細研。每服二錢匕,新汲水調下。
治忽吐血一兩口。地黃飲方。
生乾地黃(焙五兩) 王不留行 牡丹皮各二兩 赤芍藥 萆 (各四兩) 麥門冬(去心,上一十味,除蠐螬外,粗搗篩,以生地黃汁三升,赤馬通汁三升,並蠐螬,同煎至三升半,去滓,分溫六服,空心食前。
治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竹葉芍藥湯方。
竹葉(六合) 赤芍藥 甘草(炙,銼各一兩) 阿膠(炙燥三兩) 當歸(切,焙一兩半)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二服。
治心肺熱極,喘滿吐血。地黃飲方。
地黃汁 生藕汁 小薊根汁 牛蒡汁(各二合) 生蜜 生薑汁(各一兩)
上六味,和勻。徐徐呷之,以瘥為度。
治吐血、唾血。赤芍藥散方。
赤芍藥 當歸(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臍) 黃芩(去黑心) 白朮 甘草(炙,銼各一兩) 阿膠(炙燥二兩) 生乾地黃(焙乾四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腹溫酒調下,日三服。
治肺損吐血。綿膠散方。
新綿(燒灰,研) 黃明膠(炙燥,搗末)
上二味,等分,研勻。每服一錢匕,臨臥糯米飲調下。
治吐血、溺血、衄血。竹茹湯方。
青竹茹(銼一升) 芍藥(二兩) 芎 當歸(切,焙) 桂(去粗皮) 甘草(炙,銼)各三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吐血及大小便血。三物湯方。
生地黃(七兩半) 阿膠(炙令燥三分) 白蘞(八兩)
上三味, 咀如麻豆。每服七錢匕,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溫服。
治吐血方。
蛇蛻(燒灰)
上一味,研細。每服一錢匕,冷熱水調下,不拘時候。
治吐血。天南星散方。
天南星(一兩銼如骰子大)
上以炭汁浸一宿,漉出,湯洗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酒磨自然銅調下。
治肺損,吐血不止。地黃飲方。
生地黃(八兩研取汁) 鹿角膠(一兩炙燥,碾為末)
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於銅器中煎,次下地黃汁,及膠末打令勻,煎令熔,十沸後。分作三服,當止。
又方︰地黃汁(六合) 牛皮膠(一兩細研) 生薑(一塊如大拇指,椎碎)
上三味,先以二味於銅器中煎十數沸,次下牛皮膠,煎令消,濾去生薑。分作兩服吃便止,或微轉一行,不妨。
又方︰訶黎勒(生為末) 白面(炒)
上二味,等分。每服二錢匕,糯米粥調下。
又方︰白芍藥四兩(燒存性)以盞蓋地上,出火毒,為末。每服三錢匕,糯米飲調下。
論曰︰藏真高於肺而主氣,藏真通於心而主血,藏真散於肝而藏血。是三者,或因愁憂思慮,與夫恚怒氣逆,傷之則氣亂而血妄行,下入於胃,胃受之則滿脹,其氣賁沖於上,故吐血不止也。
治吐血極者不止。大聖散方。
金星石 銀星石 禹余糧 寒水石(以上並碎) 不灰木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生薑汁製,焙) 大黃(銼) 蛤粉
上八味,等分,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新汲水調,更入龍腦少許佳。兼解五毒。
治吐血不止。阿膠散方。
阿膠(炒令燥半兩) 生乾地黃(焙一兩) 人參(一分) 黃柏(去粗皮,蜜炙) 蟬殼(去土)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糯米飲調下,不拘時候服。
治吐血不止。苧根散方。
苧根 人參 白堊 蛤粉各一分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糯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治吐血不止。金散方。
黃柏(去粗皮,塗蜜炙令赤二兩) 寒食面(微炒一兩) 黃明膠(炙令燥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冷熟水調下,食後臨臥服。
治吐血不止。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銼作片子) 蛤粉(一兩鱉甲相和於銚內炒香,黃色) 熟乾地黃(一兩半曝乾)
上三味,搗為細散。每服二錢匕,食後臘茶清調下,服藥訖可睡少時。
治吐血不止。郁金散方。
郁金(一兩) 蓮實(去皮) 黃耆(銼各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水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吐血不止。二黃湯方。
生乾地黃(焙) 蒲黃(各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竹葉七片,煎七分,去滓,放冷,細呷,食後。
治吐血不止。調胃散方。
紫背荷葉(焙半兩) 黃耆(銼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生薑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治吐血不止。白蘞湯方。
白蘞三兩 阿膠(二兩炙令燥)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酒水共一盞,入生地黃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如無地黃汁,入生乾地黃一分同煎亦得。
治吐血,肺損不止。白金散方。
白面 九節菖蒲末(各一兩)
上二味,再研勻。每服二錢匕,新汲水調下,未止再服。如中暑毒氣,生薑蜜水調下。
治吐血似鵝鴨肝,晝夜不止。生犀散方。
犀角(二兩鎊屑,生用) 桔梗(二兩生用)
上二味,搗羅為散。暖酒調下二錢匕。
治吐血,成塊不止。箬葉散方。
箬葉(半兩燒灰) 楓香脂(一兩)
上二味,研為散。每服一錢匕,煎黃牛皮湯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吐血不止。人參散方。
人參(一分) 天茄子苗(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水調下,不拘時。
治血妄行入胃,吐血不止。黃耆散方。
黃耆(半兩細研) 五靈脂(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水調下,不拘時。
治吐血不止。黃藥湯方。
黃藥子(萬州者)一兩
上一味,搗碎,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熱服。治吐血不止。槐香散方。槐花不拘多少
上一味,火燒存性,研細,入麝香少許。每服三錢匕,溫糯米飲調下,立效。
治吐血不止方。
黃櫨木(不拘多少銼碎)
上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吐血不止。如聖散方。
上用上色白瓷碗碟,椎碎,搗羅為細末,打皂莢子入煎湯。調下二錢匕,連三服立愈治暴吐血不止。人參散方。
人參
上一味,為散,每服三錢匕,用雞子清和新汲水半盞調下。
治吐血不止。茜草飲方。
茜草(一兩生用)
上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食後。治吐血不止。如聖散方。
楓香脂(不拘多少)上一味,細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
治吐血不止。蛛絲散方。
大蜘蛛網一大塊
上一味,於銚中炒令黃色,研為散。以溫酒調下,立止。
治吐血不止,咳嗽。補肺百花煎方。
生地黃汁(一升) 生薑汁(半升) 黃牛乳(一升半) 藕汁(一升) 胡桃瓤(十枚研如糊) 乾柿五(枚細銼,研如糊) 大棗(二十一枚煮去皮、核,研如糊) 清酒(一升以上數味一處入銀鍋中煎,候沸方下後藥) 黃明膠(炙燥為末) 秦艽末(各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
上一十一味,相次下,煎減一半,卻入上色蜜四兩,徐徐著火,養成煎後,入瓷合中盛。
每日三度服,每服一匙頭,糯米飲調下,酒下亦得。
治吐血不止。紅藍花飲方。
紅藍花(二兩) 伏龍肝(三兩以水五升五合浸,濾取汁) 犀角(鎊一分) 甜竹茹(三分) 白
上六味,將伏龍肝汁煎諸藥,取六合。去滓,食後分三服,每服更入亂髮灰一錢匕和勻服。
治卒吐血不止。阿膠湯方。
阿膠(炙燥) 艾葉(焙各三兩) 地榆 芍藥(各四兩) 薊根(五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心肺蘊熱,或恚怒氣逆,使血妄行,日久不止。土馬鬃湯方。
土馬鬃(焙乾二兩) 枳實(去瓤,麩炒) 白茯苓(去黑皮) 秦艽(去苗土) 甘草(炙,銼) 柴胡(去苗) 人參 生乾地黃(焙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吐血不止方。
生地黃汁
上一味,和生蜜。每服半盞,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