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清 羅國綱


卷二十‧痘科

夫痘瘡者,天瘡也。其胎毒內藏,一因時氣觸動其毒,傳染相似,故謂之天瘡。調治得法,百無一失矣。此証關系甚重,不可不明晰也。古來治法,有各執一見,不如因人之虛實,隨症施治為妙。

經曰︰“瘡瘍屬心火”,宜以寒涼治也。若痘瘡則不然。毒伏五臟,全賴氣血送毒外出。

氣血足,運化而成膿,收結而成痂,始終無虞。若氣血不足,當隨時調補,不得少疏少緩,若稍失治,則不及矣。

古用犀角地黃湯,瀉心火以解毒。不知痘瘡正借火以運用陰血而成功耳。若無火,則血凝滯不行,何以成膿而結痴乎?倘血氣與毒氣俱盛者,脈必洪數,痘初出,即帶紫黑,或既出,而稠密紅紫。內症則煩悶燥渴,小便赤,大便秘,此屬實熱,宜用清涼以解毒,量入酒炒大黃微利之可也。若毒氣盛而血氣衰者,於解毒藥中加歸、 、參朮,以活血養氣,乃為顧本良工。

痘疹發熱,大抵初時與傷寒相似,然傷寒之邪,由表而入,治宜發散;痘疹之毒,由果而出,治宜宣托。疑似之間,觀心窩有紅色,耳後有紅筋,目中含淚,或身熱,乎指皆熱,惟中指獨冷,男左女右,知是痘也。

凡初看痘,以油紙拈照其顆粒,次以手摸其面頰,如紅色隨手轉白,隨白輕紅;更看耳後筋紅,而無紫色者,謂之血活,其痘必順。複察脈息,握小兒之手,而單以拇指診之,發熱之脈必滑數,但微見滑數有神,而不失和緩之氣者,其痘必輕而少。若滑數加倍,而不弦不燥者,其痘必多而重,尚亦無害。若滑數之甚,又兼弦燥無神,而全無和緩之氣者,其痘必甚而危。此可以預知吉凶之真諦也。再看形色,其証更明。形屬氣之充,色屬血之華,故形貴尖圓起發。若痘皮濃硬而平塌者,凶;色貴光明潤澤,根窠紅活,而慘黯昏黑者,凶。

然形有起發,而或致變者,由血不紅活故耳。然血以紅活為貴,而猶有圈紅、 紅、鋪紅之別。圈紅者,一線淡紅,緊附於根下,而無散漫之勢,吉之兆也。紅者,血雖以附,而色不聚,險之兆也。鋪紅者,痘色與肉不分界限,平鋪散漫,凶之兆也。蓋根窠者血之基,膿者血之成,故六日以前,專看根窠,若無極窠,必不成膿。六日以後,專看膿色,若膿少色枯,必不結痂,其變幻有不可測者矣。醫者宜詳察之,庶無遺患。

以後治痘初熱數日內方論︰

加味升葛湯 治小兒體熱壯旺者,用此升發,即外感亦效。

干葛(一錢) 升麻(八分) 赤芍(六分) 甘草 桔梗 防風(各四分) 蘇葉 小川芎(各五分)山楂肉(八分) 牛蒡子(炒研,四分) 生薑(五分)
水煎,熱服,覆取微汗,汗後切忌風寒、鹽,葷。

加味參蘇飲 治小兒體熱怯弱者,用此升托,即外感無妨。

人參(三分,少者或以山藥三錢炒黃代之) 川芎 桔梗 前胡 陳皮 甘草 茯苓(各五分) 干葛(八分) 半夏(四分) 牛蒡子(炒研,四分) 山楂肉(六分) 生薑(五分)
水煎,熱服,覆取微汗,汗後切忌風寒、鹽、葷。如汗後熱不退,姑少待之,切不可用黃芩、柴胡等清解之劑。此時若誤用一服,解虛其表,後即補助,漿亦不行,凶患莫測。若既見紅點,再用升葛,則痘必枯焦而癢塌矣。蓋痘瘡以裡為根,以表為基,根基穩固,庶中後無虞。

敗毒和中散 治小兒痘瘡,服前方微汗後,熱甚煩躁、口渴、妄語等症。

連翹 牛蒡子 黃連(酒炒。各七分) 枳殼(八分) 防風 前胡 木通(各五分)荊芥 紫草茸(酒浸) 蟬蛻(去頭足) 升麻 小川芎 甘草(各四分) 麥冬(八分)
水煎服。人大加倍。如大便秘澀者,加大黃(酒炒)一錢微利之。不秘者勿用。如腹痛腰痛者,此毒氣誠重。痘毒出外,其痛自止,切不可用純涼,以阻遏其毒出之勢,而使之內攻也。亦用此湯治之自愈。

腹痛

升消平胃散 治痘發熱之時,有偶感風寒,飲食停滯,以致腹痛吐瀉。

川芎 香附(炒)蒼朮 紫蘇 濃朴(薑炒。各七分) 藿香(梗連葉而香者真,研)砂仁 白芷 陳皮(去白。各五分) 麥芽(六分) 山楂(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熱服。

要知停食腹痛與毒氣腹痛不同。停食痛者多急,疾在臍上,面白唇淡,手足冷;毒氣痛者,稍延緩,有作有止,在臍下,或連腰痛,面紅唇紫,手足不冷。須辨明,方可用藥。

吐瀉

參砂和胃散 治胃虛寒不食,或食即吐,面白唇淡,精神倦怠等症。

人參 砂仁 半夏(各六分)白朮 茯苓(各一錢) 藿香 陳皮 甘草(炙。各五分)
煨薑去皮一錢同煎。

朮苓調脾散 治脾氣虛弱,飲食不化而泄瀉者。

白朮 茯苓(各一錢三分) 白扁豆(薑汁浸,去皮炒,八分) 白芍(酒炒,八分)甘草(炙) 神曲(炒。各五分) 砂仁 香附 濃朴(薑炒。各四分)
煨薑、紅棗引。

有毒氣從吐瀉而發泄者,吐則有聲,泄則色黃甚臭,胸腹不痛,神氣不倦,或四五次即止者,此為順候,不必治。若虛寒者則異是。

驚搐

清解散 治痘發熱二三日,毒氣壅盛於內,不得驟發於外,面赤唇紫,口氣粗,手足熱,脈浮數,而驚搐狂躁者。

防風 荊芥 蟬蛻 桔梗 小川芎(各六分) 前胡 干葛 升麻(各七分) 黃芩 黃連(俱酒炒。各八分) 紫草 牛蒡子 木通(各六分) 連翹 山楂肉(各八分) 甘草(四分)
生薑五分同煎,溫服。

蘇解散 治痘毒本盛,外為風寒所束,鼻塞聲重,脈浮數而驚搐狂躁者。
即前方去芩連,加紫蘇、白芷、羌活各五分。
生薑六分引。然此症多在寒冷之月,或不謹避風寒者然後有之。

溫中益氣湯 治痘前虛弱,三四日內送毒氣不出,驚搐狂躁,或痘影淡白者,用此托之。

人參 白朮(各五分) 生黃 (一錢) 當歸身 茯苓(各八分) 甘草(炙) 川芎 白芷 防風(各五分) 南木香 肉桂(各三分) 山楂肉(七分)生薑五分,大棗二枚(去核)
同煎。一服中病即止。

凡痘發熱二三日內,全無痘影,而發驚搐。此毒盛未曾宣發所致,勿作驚治。若用寒涼,阻遏毒氣不得外出,逼之內攻,須臾告變。宜用前照証宣發,痘出而驚自止矣。

凡發熱三四日和緩,神爽食常,出痘必少。若已見痘,尖圓紅活,漸漸長大,此為毒輕,痘少無疑矣。若熱輕而嗜臥,不思飲食;或痘影淡白,點粒不明,勿謂痘輕,亦是血氣虛弱,送毒不出也,急用溫中益氣湯托之。甚者速服二三劑,痘始出齊而自多。若因安靜而不急托,延至五六日,毒氣內攻而不可救矣。(溫中益氣湯方在上。)

凡治痘於五六日之內,急於逐毒,不可解毒。實熱者,宣發其毒以出外。虛寒者,補助氣血,以逐毒出外。

調元化毒湯 治痘出稠密,或乾枯而紫黑者,或成片而不分顆粒者,屬氣血凝滯。急宜活血養氣,以送毒出外也。

生黃 (八分) 人參 白芍(酒炒) 紫草茸 當歸(各六分) 牛蒡子 連翹(各七分)黃芩 黃連(酒炒。各八分) 防風 桔梗 荊芥 前胡 木通(各五分) 紅花(酒炒,三分)生地(酒浸) 甘草(各四分) 蟬蛻(四分) 山楂肉(八分)
生薑三分,水煎,溫服。如腹痛,去參 ,加枳殼(炒)八分。如大便久秘,加大黃一錢五分(酒炒)微利之,去參 。如血氣與毒氣俱旺,而脈洪數者,歸芍減一分,去參 。如身熱,大便燥,而出不快者,去參 ,加小川芎一錢。

平和湯 治邪穢所觸,伏陷而出不快者,其痘必癢。

人參 當歸 桔梗 白芍 紫蘇 黃 (各六分) 防風 白芷 甘草(各五分)肉桂 沉香 檀香 乳香 藿香(各三分)
生薑一片,水煎服。外以蒼朮、紅棗、沉檀等燒煙以辟其穢。

薑附湯 治痘正出時,為風邪所襲,忽然傳風,眼目直視,牙關緊者,勿用驅風峻藥。

白附子 老生薑(搗碎。各二錢)
濃煎湯,灌下一二酒杯,出微汗即愈。

凡腳心有痘,則知出齊。若稀少者,不必拘此,以身不熱為出齊。

凡痘出齊,而身不熱,方可食豬肉。若熱未退,而食肉以助邪火,必成大患。怯弱者,當起脹時,可食雞,以助行漿。壯旺者忌之。至於諸魚、牛、羊,痘家最忌。以後治痘成膿數日內方論︰

凡痘見三日後,身和神爽,顆粒圓潤,根腳紅活,胸背稀疏,飲食如常,二便不澀,此順候也。不必服藥,但節飲食,避風寒,防穢氣而已。

凡痘出齊後,總要膿漿滿頂,方保無虞。蓋痘之生死,判於膿之有無。有膿則毒從外散而生,無膿則毒留內攻而死,此際稍忽,後不及矣。

凡人之氣血流暢,則毒化為膿。膿之不成,其病有二︰毒氣熾盛,則血燥而凝,故不能運化而成膿︰元氣虛弱,則血寒而縮,亦不能運化而成膿。二者當分別治之,毫不可混。

清毒活血湯 治毒盛血燥,不能成膿,及數日不大便,或紫黑焦枯而頂陷等証。

紫草茸 當歸 前胡 牛蒡子 木通(各六分) 黃芩(酒炒) 生地 白芍 連翹 桔梗 黃連(酒炒。各七分) 甘草 人參(各四分) 山楂肉 生 (各八分)
生薑三分引。如煩躁者,去參 ,加麥冬、花粉(酒炒)各八分。如稠密紅紫,而頂陷者,服之立起。若甚而黑陷,受毒最深,雖用之無益。

參歸鹿茸湯 治氣血兩虛,膿不充滿,白陷、灰陷等証。

鹿茸(酒塗炙,三錢) 蜜 (錢半) 當歸 人參(各一錢三分) 炙草(六分)生薑(五分) 龍眼肉(三枚)
煎濃,入好酒合服。如手足冷,加木香三分,丁香、肉桂各五分。如寒戰切牙者,肉桂加倍,附子八分。如泄瀉者,加白朮、白芍(酒炒)各一錢,木香(煨)、丁香各三分。

參歸補益湯(新) 治症同上。

人參(無者,或以山藥三錢炒黃代之) 蜜 (二三錢) 當歸身(二錢) 白芍(酒炒,錢半)大川芎(八分) 肉桂(七分) 山楂肉(六分) 熟地(二三錢)
或加糯米、人乳(泄者不用。)好酒合服。如氣虛癢塌不起,如穿山甲土炒六分,或加白芷。如血熱紅紫不起,加紫草錢半。如胃氣虛寒多嘔者,加乾薑炒用一錢,或加丁香四分。
如元氣大虛,寒戰切牙,去白芍,加附子錢半,乾薑炒用一錢。如泄瀉,加白朮錢半,肉豆蔻一錢。
○但凡漿不足不膿者,宜如此補之。若不補足,後難收結。黃 宜生用,不必加減。
有痘密色白,根無紅暈,而頂陷者,名白陷。甚則轉而為灰陷。此氣血虛寒,亦宜用此二湯。

參 湯 治痘氣虛不能統血,故血泛溢而上 氣位,變成血 ,而不成膿。若失治,則氣愈虛,而為血陷,皆宜用此。

人參 蜜 (錢半) 炙草 肉桂(各八分) 生薑(五分)
溫服。
○血陷與紫陷相類,但血陷雖紅而不紫。紫陷屬熱,氣粗身熱,宜作實治;血陷屬虛,氣少身涼,宜用溫補。

參麥清補湯 治痘密毒重;又氣血虛弱,津液枯竭,不能製火,以致煩渴、咽痛、鼻血、難用大補者。

人參 麥冬(酒炒,一錢二分) 花粉(酒蒸) 生 (各一錢) 前胡 牛蒡子(炒。各五分)生甘草 炙甘草 紅花(酒洗) 桔梗(各三分) 白芍(酒炒) 白芍(生用) 生地(各四分)當歸(一錢) 大川芎 山楂肉(各五分) 生薑(一片) 龍眼肉(三枚)
溫服。遇此症,此藥頻服。

此症原因氣血不能勝毒氣而然。若見其多熱之候,率用犀角地黃湯之類涼血清火,愈損氣血,決無生理。
吐瀉(各有二端) 兼大便秘塞、身涼出汗

梔蓮二陳湯 治吐酸苦而有聲,吐後反快者,此毒火上騰也。

黃連(薑汁炒) 梔子(薑汁炮。各五分) 茯苓 半夏(薑水炒。各五分)陳皮 甘草(炙。各三分) 生薑(四分)
同煎,緩服。吐止即勿服。

參砂和胃散(方見上) 治吐有物無聲,不酸不苦,吐訖困倦,不思飲食,此胃氣虛也。宜用溫補,以痘色淡白而不紅者。

加味四苓散 治痘色紅紫,大便熱泄而燥黃,小便赤澀,此毒氣奔越也。

豬苓 木通(各八分) 澤瀉 赤苓(各七分) 黃連 黃芩(炒) 車前子(去殼略炒)牛蒡子(各五分) 燈心(八分)
同煎,食前服。

參朮散 治痘色淡白,脾胃虛寒,大便泄,而青白滑利不止者。

白朮(一兩) 人參(少者,用山藥炒黃五錢代之) 茯苓 砂仁(炒) 甘草(去炙)薏苡仁(炒) 白蓮子(去心炒) 神曲(炒) 山楂肉(各五錢) 肉豆蔻(面包煨,捶去油)訶子(煨,取肉) 廣陳皮(各四錢) 南木香(三錢)
共研末,每用二錢,米湯調服。兒有不肯服者,入稀粥內和服亦可。

七味豆蔻丸 治痘虛泄不止,服參朮散,並兼服此丸為妙。

白豆蔻(去殼,微炒) 訶子(煨。取肉) 砂仁 南木香 白龍骨( 。各五錢)赤石脂( ,七錢) 枯白礬(四錢)
共研細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用米湯下三十丸。兒有不肯服者,將丸研碎,入粥內服之亦可。

加減清毒活血湯 治痘起脹灌膿時,或六七日不大便而塞悶作亂者,此毒盛而秘也。

紫草 當歸(各二錢) 前胡 牛蒡子(各六分) 生地 白芍 連翹 桔梗(各五分)黃芩 黃連(各酒炒,七分) 甘草(四分) 山楂肉(八分) 懷牛膝(二錢)
煎就,入生蜜半酒杯服之。如不通,加酒炒大黃三錢微利之。如仍不通,用豬膽汁灌入穀道中,即通。終不可用芒硝、生大黃大下之,恐下後生變也。

歸 湯 治身涼自汗,屬氣虛也。

當歸身(五錢) 黃耆(蜜炒,三錢) 棗仁(炒研,二錢)
水煎服。

甘桔化毒湯 治痘灌膿之時,喉腫生瘡。

甘草 桔梗 射干 黃連(酒炒) 牛蒡子(炒。各錢半)
水煎,入竹瀝服。

益元散 治痘潰爛。

滑石(二兩) 甘草(五錢)
共為末,蜜水調敷。

四聖化毒湯 治痘膿成而忽然癢者,此熱則生風,其人必氣血俱實。

木通 歸尾 赤芍 防風(各二錢) 肉桂(五分)
水煎服。

參耆實表湯 治元氣素弱而痘癢者,此危症也,宜補劑加去風藥。

黃耆(蜜炒,一錢五分) 人參 甘草 肉桂 防風 白芷(各八分) 當歸(一二錢)川芎 桔梗 濃朴(各六分) 南木香(三分)
或加荊芥、薑蠶各五分,生薑四分,同煎服。如有觸犯穢氣而癢者,悉用紅棗,或蒼朮,或茶葉,燒煙熏之。外用絹袋裹小兒之手,免至搔破。或先有破者,若複膿成結痂,可保無虞。
○外以荊芥扎一大指大,點燃,於癢處點之。患者自以為妙。

寧神湯(新) 治痘成漿之時,氣血外出,自心舍空虛,神無所依,或昏睡不醒,口中喃喃,狂言如祟等証。此亦常病,勿作慢驚施治。

人參 當歸 熟地(各二錢) 茯神 石菖蒲(各一錢) 棗仁(炒研,八分) 遠志(六分)炙草(五分)
共為末,豬心血和為丸,辰砂水飛為衣,燈心湯下。

以後治痘收靨數日內方論︰

凡痘出八九日,膿漿充滿,顏色蒼蠟者,上也。若無他症,不必服藥。

養胃開痰湯 治痘膿少,至收結時,或身倦食少,痰液壅塞等証。

人參(或以山藥炒黃三錢代之) 白朮(錢半) 甘草(炙,一錢) 茯苓 半夏(各錢三分)白蓮肉(去心炒) 山楂肉(各八分) 陳皮(去白) 桔梗(各五分) 生薑(七分)
同煎,溫服。如口渴,去半夏,加麥冬八分,北五味(研)九粒。吐逆者,加藿香、砂仁各四分。
灌膿時,忌用朮、苓、半夏,恐其燥也。至此際可用。

建中湯 治痘收時,寒戰切牙者,此真氣外發而內虛寒也。

人參 黃耆(蜜炙,三錢) 白朮(錢半) 當歸身(八錢) 大川芎(八分) 附子 乾薑(炒微黑)肉桂 炙草(各一錢) 丁香(五分) 生薑(七分)
溫服。有謂此証屬熱者,必有實証實脈,方可用涼。此不輕見,不得誤用。

溫表調中湯 治痘當收結時,身涼肢冷,不能蒸熱回漿,當靨不靨,此虛寒也,宜補氣血,而助之收結。

即前方加茯苓一錢,白芷、防風各八分。

清表解毒湯 治痘發熱熏蒸,而當靨不靨者,毒未解也。

地骨皮 麥冬 花粉(酒炒。各八分) 牛蒡子 連翹 當歸(各六分) 豬苓 澤瀉 黃芩(酒炒)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煎,溫服。有用砂糖半酒杯,開水調服,能令熱退痘收,亦好。但毒盛者不效。

消毒散血湯 治靨時腹痛,著在中脘,此熱毒凝滯瘀血作痛也。

牛蒡 白芍(生用) 桃仁(炒,去尖,研爛) 大黃(酒炒。各一錢) 紅花(三分,酒洗)乳香 沒藥(研末。各五分)
藥煎就,將此二味投入,溫服。若宿食腹痛,須用消導。

大連翹飲 治痘結痂後,遍身大熱,二便秘赤,餘毒盛也。或身上有一處更熱甚者,即發癰也。速服多服,待熱退身涼方為內消。

連翹 牛蒡子 柴胡 當歸 赤芍 防風(各八分) 木通 車前子 荊芥 黃芩 山梔(俱酒炒) 滑石 甘草 蟬蛻(各六分)
生薑五分引。如大便秘者,加大黃(酒炒)錢半。如此時忽頭項痛者,是餘毒上攻也,必注於目。亦用前方,去木通、車前、滑石,加升麻、桔梗、川芎、薄荷各五分。服數劑以解上攻之毒,庶免目患。

補中益氣湯 治痘後頭熱,五心熱,精神困倦,不思飲食,瘢白便利,津液少而煩渴等証。皆屬虧虛,不可稍用一毫寒涼。

人參 黃耆(蜜炒) 白朮 當歸(各一錢) 升麻(鹽水炒) 柴胡(酒炒。各三分)川芎 陳皮 甘草(各四分)
薑棗引。如渴者,加麥冬一錢,北五味九粒。

以後統治痘症方論︰

凡痘瘡有重出者,於原無痘處複出一層,如初出之狀,亦漸起發灌膿,此餘毒未盡。賴裡氣充實,毒不得入,故猶出於表,得其人能食,而大便堅,亦不足慮。如虛弱者,宜用十全大補湯之類溫補之,不得再解毒也。
○十全大補湯即四君、四物加蜜 、肉桂。

凡痘顆粒不明,彼此相串,皮腫肉浮,或於本痘四旁旋出小痘,攢聚長大,漸成一塊,此候最險。宜用快斑湯合六味消毒飲以解其毒。

快斑湯 治痘起發遲緩。

人參(五分) 當歸 防風 木通(各一錢) 甘草(三分) 木香 紫草 蟬蛻(各二分)

六味消毒飲 解痘毒。

牛蒡子 連翹 甘草 升麻 紫草 山豆根(各一錢)

凡賊痘於齊出之後,其中有獨紅、獨大,摸之皮軟而不礙手者,此賊痘也。過三日之外,必變水泡。或甚而變紫黑泡,危症也。急用六氣煎,加紫草、紅花、蟬蛻解之。或用燈草、木通煎湯,調益元散,利去心經之熱,而紅自退。
○如已成水泡,用保元湯,倍加四苓散利之,此秘法也。不然,則通身擦破,臭爛而死。

六氣煎 治痘瘡氣虛,倒陷癢塌,合下方治賊痘。

黃耆(蜜炙) 肉桂 人參 白朮 當歸 炙草(各錢半) 加紫草、紅花、蟬蛻。

益元散 利小水。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共研細末,上藥調服三錢。

保元湯 治痘前後一切虛症。

人參 黃耆(蜜炙,一二三錢) 炙草(一錢。)

四苓散 治一切濕症,從小便出。

豬苓 茯苓 澤瀉 木通

元參升麻湯 治痘瘡游火變斑疹紅點而無頭粒者,或變紅赤成片,如雲頭突起而為丹者。

元參 升麻(各二錢) 甘草(八分) 防風 荊芥 牛蒡子(各六分)
水煎服。

凡痘有夾麻疹而出者,用前方加桔梗、黃芩(酒炒)各六分,令麻疹先退,而痘自起發。

複元大補湯 治痘瘡二三日細小,四五日漸大,六七日腳闊頂陷,色白如豆殼者,名曰倒陷。此氣血大虛,而漿不行也。

人參 黃耆(蜜炙,錢半) 當歸(一錢三分) 炙草(八分) 肉桂 白朮 川芎(各八分)南木香(四分)

大便溏泄者,兼用參朮散(方見前。)頻服可療。

凡痘有痛者,其症屬實,此為吉兆。用生白芍為細末,酒調下一錢五分,立止。甚者,不過二服。

參歸大補湯 治痘出齊後,頭面腫脹,而痘不脹者。此氣血虛弱,不能收攝毒氣以成膿,故其毒散漫,妄行肉分也。

人參 當歸 黃 (蜜炙。各一錢二分) 川芎 桔梗 山楂肉 炙草(各八分) 防風 白芷 濃朴(薑炒) 紫草茸(各六分) 南木香(三分)
薑引。

四聖膏 治痘出齊後,其間有紫黑脹硬,獨大而無根暈者,痘疔也。

珍珠 碗豆 亂髮(三者各燒灰存性。等分) 冰片(少許)
用油胭脂調成膏,先將銀簪撥開疔口,將藥填於瘡內,即轉紅活。或用雄黃研細末,以胭脂濃浸水,調點疔上,亦化而為痘。

敗毒生肌散 治痘收結後,仍作熱,臭爛出膿水者。

地骨皮 黃連(炒) 黃柏(炒) 五倍子 生甘草
等分為末,乾摻之。其不愈者,因毒未淨,仍服大連翹飲(方見上。)解之。或有毒水流處而隨爛者,用出蠶蛾綿繭,以生明礬末填在內,燒令汁盡,為末摻之。

清肺湯 治鼻出血,乃毒氣上沖於肺以外泄也,清之自止。

花粉(酒炒) 麥冬 天冬(俱酒炒) 甘草 桔梗 當歸(各八分) 白芍(浸炒)

又生白芍(酒浸) 丹皮(酒浸)

知母(蜜炒。各六分) 生薑(一片)
煎就,調髮灰一錢服。或用髮灰二錢,童便七分,酒三分,調服立止。輕者,只用髮灰吹鼻亦止。
○此証及咽喉口舌等病,切不可峻用寒涼,如犀角、生地、生三黃之類,冰伏其血,為害不小。

凡痘有水泡無膿者,此屬氣血兩虛,宜用十全大補湯或用參歸補益湯。(方俱見上。)
如膿泡與水泡相半者,即十分中有三分膿泡者,猶有生意。若遍身水泡,全無膿漿,則危矣。

倘胃氣好,飲食如常,亦可望生。但恐毒氣未散,須防發癰。

凡痘有失音者,或痘稠密,氣喉有痘,礙道而音啞也。外痘靨,內痘亦收,自聲亮而不必治也。若痘色虛陷,灰白而音啞者,乃氣血不足,送毒不出,毒留於肺,肺氣受傷,以致失音。宜參麥清補湯,(方見上。)兼服下方,方可救全。

千金內托散 治一切氣血不足,以致毒留於中,變証不一。

人參 歸身 黃耆(蜜炙。各錢半) 白芍(酒炒) 大川芎(各六分) 肉桂 炙草 山楂肉(各五分) 南木香 防風 白芷 濃朴(薑炒。各三分)
生薑引,龍眼肉三個同煎,入好酒和服。

清毒撥翳湯 治痘後目赤腫痛不能開者,或翳膜遮蔽不能視者,此宜從容調治,不可用寒涼以傷元氣也。

當歸 花粉(酒蒸) 牛蒡子 草決明 桔梗 甘草 刺蒺藜(各五分) 菊花 密蒙花 穀精 草川木賊 干葛 川芎 羌活 柴胡 防風 薄荷 生地 山梔(酒炒。各三分)
生薑一片引。如目赤甚者,加黃連(酒炒)四分。如大便秘燥,加大黃(酒炒)錢半。

得大便通,仍去之。此治毒輕者,不得十劑而愈;毒重者,必須多劑,乃獲全效。若峻攻其裡而疏利其下,勢求連效,自必喪明。並忌涼藥點洗。

十神解毒湯 治痘二三日間,已出未出,煩躁不安,口渴尿赤等証。

歸尾 生地 紅花(俱酒浸) 丹皮 桔梗 赤芍 伏毛(洗淨,薑汁拌晒) 木通 連翹(去心) 小川芎(各七分)
水煎服。此方以涼血、行血為主,初服穩協。

荊防解毒湯 治痘夾斑、夾麻、夾丹者,俱可通用。

防風 荊芥穗 升麻(各四分) 黃芩(酒炒) 黃柏(酒炒) 元參 牛蒡子(炒研。各六分)
水煎服。

牛蒡子湯 治痘密身熱,連日不退。

牛蒡子(炒研) 歸身 炙草 柴胡 連翹 黃芩(酒炒) 黃耆(生用) 地骨皮(各八分)
水煎服。

凡孕婦出痘,總以安胎為主。其初發熱,則用參蘇飲以發之。痘既出後,則多服安胎之藥,詳載婦科胎孕門,可以參閱。泄者,用黃芩湯合四君子湯,內加訶子。血虛者,用四物東加托藥。色灰白而起發遲者,用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凡條芩、白朮、艾葉、砂仁之類,與候相宜者,採而用之,切不可用丁桂燥熱之品。更有出痘時而正產者,勢必氣血兩虛,亦以十全大補湯為主。虛寒者,少加附子。若寒戰切牙,腹脹不渴,而身熱足冷者,此乃脾胃內虛,外作假熱也,宜參 、歸、附、木香之類,禁用寒涼。亦有口渴飲水,大便燥,小便赤而短,脈息洪滑者,此內熱也,宜用五苓散加黃芩、白芍之類。至於崩漏、血氣痛、血暈等証,俱載婦科生產門,可以參用,不必複贅。

凡痘以觀形察色為主。然不診脈,何以決臟腑虛實寒熱之真情,而治療之無誤也?蓋以左手脈之大小,以分血之盛衰;右手脈之大小,以分氣之盛衰。七歲以上,五至為平;七歲以下,六至為平。過則為數,邪氣實也;不及為遲,正氣虛也。人迎緊,外感也;氣口數,內傷也。浮而數,表熱也;浮而遲,陽氣衰也。沉而緊,裡熱也;沉而細,元氣脫也。

然痘疹為陽病,故脈浮沉俱宜略帶洪實。若弱而無力,則為陽病而見陰脈,必凶之兆。至於浮而無根,細而欲散,遲而欲絕,沉而時一至者,皆死脈也。夫痘瘡自發熱以至起脹,毒從內出,陽之候也,其脈尤宜浮大而數,不宜沉細而遲。既靨之後,毒從外解,陰之候也,脈宜和緩,不宜洪數。但要和平有神,切忌虛大無力。六日以前宜動,六日以後宜靜也。脈靜身涼而神寧者生,脈燥身熱而心煩者死,所必然也。然六部之外,又有沖陽脈者,胃脈也。(脈在足大指、次指之間,陷上三寸,動脈者是也。)太溪脈者,腎脈也。(脈在足內踝下,動脈者是也。)胃為主,腎為根,此二脈關系最重。倘至六部無脈,生死難辨,宜於此診之。若悠悠條理,不斷不急,元氣尚在,猶有生意,可救而活也。若此二脈先絕,縱六脈猶存,亦為凶候。複以二脈較之,則太溪尤重於沖陽耳。其中脈理,所當熟晰。

備揀古來治痘雜症至簡至穩單方於後,以便取用。

朱砂(一錢,研細) 真麝香(五厘) 蓖麻子(三十六粒,去殼,紙裹壓去油)
共研成糊,於端午日午時,塗兒頂囟、前後心、手足心、兩手彎、兩腿彎如錢大,任其月落,不可洗去。(此方塗一年者,止出二分。塗二年者,止出一分。塗三年者,不複出矣。傳方之家,已十六世不出痘矣。)○又方︰用梅花蕊(七朵研) 朱砂(細研,水飛,一錢)
於除夕砂糖調服,出痘必稀。再用一服者,痘可不出。

○又方︰用蚯蚓一條,(細小白頸者佳)

烏雞卵一個,於卵開一小孔,入蚯蚓在內,紙封其孔,飯上蒸熟。每歲立春日或春分日與兒食一枚,永不出痘。凡值痘証時行,即食二三枚亦妙。
○又方︰用蟬蛻、鳳凰殼、(即抱出雞子殼)神仙脫(即父母爪甲。)等分研末,於除夕用蜜湯調服一錢,三年後永不出痘。

○又方︰用七星烏魚(頭上有七星,夜朝北斗。)大者一尾,小者不拘,(此魚用水可以久蓄。)於除夕煮湯,將兒遍洗。耳鼻等處,俱要水到。若天寒,於火邊塗之,不可因魚腥而用清水洗去。不信,或留一手一足不洗,日後出痘,此處獨多。

○又方︰用本兒脫下臍帶燒灰存性為末,敷於乳頭,令兒吮之。稀麻痘,並解瘡毒。

○又方︰於痘未見點時,用絲瓜近蒂三寸,連皮子燒灰存性為末,沙糖水調下,或用燈心湯調服,多老少,少者無。

○又方︰用雞卵七個,以童便次第浸七日,每日換童便,先浸者先取,水煮,令兒食一個,痘出最稀,亦有不出者。

防痘入目,於發熱時,常以胭脂浸水點之,或以白芥子研末,水調敷足心,熱歸下,可免。
○咽喉痘瘡,用牛蒡子二錢,桔梗一錢,甘草節七分,煎服。外以屋上老瓦細研末吹之。
○痘出不快,熱甚便秘,用牛蒡子(炒)一錢二分,荊芥穗二分,甘草四分,煎服。即已出者亦可服。大便利者忌用。
○痘瘡煩渴,甘草(炙)花粉等分煎服。
○痘毒入心,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無膿,用大鬱金一枚,甘草二錢半,水一碗,煮乾,去甘草,焙研為末,入冰片一分,每用一錢,以生豬血五七滴,開水調下,不過二服。甚者,毒氣從手足心出如癰狀,乃瘥。
○痘疹失表發熱時腹痛,此毒氣相搏,欲出不得出也,用商陸根和蔥白搗敷臍上,痘出無患。
○痘已出,外受風寒,竅閉血凝,痘不長,或變黑色,用霜後貼水紫背荷葉(炙)、薑蠶(炒)等分為末,酒調五分服,奇效。
○痘瘡口禁,用吳茱萸二粒,細嚼咽之,即開。取辛以散之也。
○痘瘡變黑,用穿山甲(蛤粉炒)為末,加麝少許,溫酒調服五分,即紅活,如神。
○痘瘡黑陷,用豬心血,即尾血亦可,加冰片少許研勻,酒調服,一刻紅活。
○痘甚,血熱變紫赤而二便閉者,用紫草、紅花、蟬蛻等分煎服,即解。
○痘不起發,用雄雞冠血和酒服。
○痘初發托之,用穿山甲(取頭上及前足者,土拌炒黃)一兩,紅曲一錢(略焙)共研末,以雄雞冠血和酒調服,大人一錢,小兒六七分,較前方更佳。
○痘瘡黑陷欲死者,用小兒糞將砂罐貯之,鹽泥固封,火 通紅,取出為末,蜜水調服一錢。
○痘收時,有咳逆者,取真黃土研細,將童便調軟,貼鼻下兩邊,聞氣立止。
○痘漿滿時,或感寒,一時變黑紫色,用好肉桂煎服,立見如前。
○痘爛不乾,用多年屋上茅焙研,摻之。或用末鋪床上,加一層布於上,睡之即愈。
○痘癢及痂不落,以蜜時刷之,痂易落,且無瘢痕。
○痘爛,用枇杷葉煎湯洗之。次用海螵蛸末或綠豆末敷之。

○又方︰用乾黃牛糞燒過,取中間白者研末敷之。
○痘瘡瘢痕,用陀僧末,人乳調塗,夜上旦洗。
○痘癰,用黑大豆、赤小豆、綠豆研末,醋調塗之,立消。
○痘灰白,吐瀉肢冷,用丁香九粒,乾薑(炒)一錢,水煎,熱服。
○痘焦狂妄,用滑石、朱砂(水飛)各一錢,冰片三厘共研末,冷水調服一二分,得睡自安,神方也。

凡出痘疹時,有當避者,有當禁者。謹之,則重可變輕,不謹,則輕必變重。避︰腋下狐臭氣,行遠勞汗氣,溝糞濁惡氣,婦人經候氣,房中淫液氣,諸瘡腥臭氣,砒硫蚊煙氣,誤燒頭發氣,吹滅燈燭氣,柴煙牛羊氣,蔥蒜韭薤氣,煎炒油煙氣,醉酒葷腥氣,麝香燥烈氣。

禁︰生人往來,詈罵呼怒,對梳頭,對瘙癢,勿掃地,勿對謊言,勿使僧道孝服人入房,勿對飲食歌樂。

麻者即疹也,與痘不同。痘屬少陽,三焦火也。陽道常饒,故大而腫。麻屬少陰,心火也。陰道常乏,故小而密。痘毒出於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麻毒出於腑,腑屬陽,陽主氣,故麻有形而無漿。痘有寒有熱,麻則有熱而無寒。痘宜充實,可用補劑;麻忌內實,只宜解散。雖皆胎毒,而發既殊,治亦不同。其初出之際,痘防表虛,不可過表;麻貴盡出,過表無妨。既出之後,麻宜補陰以製陽,痘則補氣以生血。蓋麻熱甚,則陰分煎熬,自陰虛火動,故宜滋陰清火,最忌酸斂溫補燥悍之品。初發熱時,如桂枝、羌活、蒼朮、丁香、肉桂、砂仁之類,其性辛熱,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又忌驟用寒涼,使毒冰伏而不得宣,俱致內攻之患。治宜升麻葛根湯。雖寒勿用桂枝,雖虛勿用參朮,雖嘔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並忌誤作傷寒,而用汗下之法,乃為穩協。

麻出六腑,其毒淺而易散。然其熱毒,上蒸於肺,故肺家見証獨多,咳嗽、流涕、眼腫含淚、面腫腮赤者是也。然有輕重之分︰如身體微汗,上下潮潤,神清食常,不燥不迷,一日現幾陳爪數鮮紅者,輕也。不必服藥,但禁風寒葷腥而已。若氣喘鼻乾,驚狂作嘔,熱甚昏迷者,重也。或初見如芥而色紅,倏而變紫色者險。變黑色者逆。此際不可用藥失序,不可過為攻表以傷胃氣,反令停毒攻肺。務宜辨寒熱虛實而治之。其法惟宣其毒以盡出之於外,雖紅腫殊甚,亦不足慮。以其既發於外,可免內攻,不若痘家之必顧其收靨也。

夫痘屬陰,故頭面先見而稀少者為佳;麻屬陽,故頭面宜多見成粒而色紅者為吉。痘瘡貴三四次陸續出者為妙;麻疹貴一齊湧出而便解者為上。凡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者,將出之兆也。痘色最厭繁紅,麻色偏喜通紅。蓋麻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若色淡白者,是心血不足也,宜養血托毒湯主之。如色太紅焰,或微紫者,是血熱也,宜大青湯主之。

(方見下。)若色黑者,是血熱而枯,乃凶兆也。善於涼血生血,或者可救。

昔人謂天氣暄熱,宜用辛涼發之,如黃連解毒湯之類。又謂天氣嚴寒,宜用辛熱發之,如桂枝湯之類。不知天時炎熱,豈寒涼之藥所能解﹗今驟用寒涼,恐不能以解外熱,而適足以阻內熱,使不得出而內攻也。天氣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謹避風寒可也。且天氣雖寒,而人身之熱毒未必減也。若再辛熱以助毒,其變幻有不可測者矣。至於麻疹初起,有四肢逆冷者,乃火極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熱藥,待麻現,自然平和也。若在大病後、吐瀉後、體虧而適出麻,有是証者,須當別論。又有麻發而自利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無妨。忌用參朮訶蔻補澀之藥,以圖速止,致生喘滿脹滯等証,不可推測。或大泄不止,以及糞黃而色紅者,須當調治,不可忽也。

升麻葛根湯 治陽明火毒,表實邪盛。用此解散,麻疹易現。

升麻 葛根 甘草(各一錢) 白芍(酒浸,錢半)
水煎,熱服。

柴歸飲 治麻疹無實邪者。用此托之散之,不助邪不損氣,易於出現。

當歸(二錢) 白芍(錢半) 柴胡(一錢) 干葛(錢二) 甘草(八分)

荊防敗毒散 治麻疹發熱二一三日間發散通用。

柴胡 荊芥穗 防風 羌活 獨活 前胡 川芎 枳殼 人參 甘草 桔梗 茯苓(等分) 薄荷葉(減半)
水煎服。或加牛蒡子、連翹以解毒,淡竹葉以清熱,更妙。如天氣大熱,加黃芩(炒)八分。大寒,加麻黃(蜜炒)八分,水煎,熱服。

解毒快斑湯 治麻已現形,一二日之間解毒通用。

連翹 牛蒡子(研) 荊芥 防風(各七分) 蟬蛻(五個) 山楂肉 生地(各錢半)歸尾 桔梗 黃芩(各八分) 川芎(五分) 干葛 紫草
水煎服。

化毒清表湯 治麻疹已出,而紅腫壯熱,大便秘,小便赤,舌黃氣粗等証。

牛蒡子 連翹 花粉 地骨皮 山梔(炒) 黃連 黃芩 干葛 元參(各八分)桔梗 前胡 木通 甘草 薄荷 防風(各五分)
如口渴,加花粉一錢,石膏( 研)三錢。大便澀,加大黃(酒炒)錢半。

養血托毒湯 治麻現色白,心血不足,體虛神倦者。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錢半) 熟地(二錢) 茯神(一錢) 淮山藥(炒,錢半) 沙參(一錢二分) 甘草 生地(酒浸) 丹參(各一錢) 柏子仁(炒去油,八分) 牛蒡子(炒研,六分)白蓮肉(去心,炒研,一錢)
水煎,頻服,以轉紅為吉。

大青湯 治麻色紅而紫,屬血熱大毒,用此解之。

生地(二錢) 石膏(生研,三錢) 元參 地骨皮 知母(各錢半) 木通 甘草 青黛 荊芥穗(各一錢)淡竹葉十二片,水煎服。若紫色退,止服,恐寒涼傷胃也。

麥門冬湯 治表邪內熱咳嗽甚者。

麥門冬 葛根(各錢半) 升麻(六分) 赤芍(酒炒) 茯苓(八分) 甘草(炙,六分)石膏( 研,二錢)
水煎服。如肺火甚,加貝母、知母各七分。

門冬清肺湯 治麻後咳嗽不上。

天門冬(去心) 麥冬(去心) 款冬花 知母 貝母 桔梗 牛蒡子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各錢半) 馬兜鈴 甘草(各七分)
水煎,溫服。

清肺飲 治麻症五六日之間尚有餘毒留於肺胃,咳嗽氣粗,身熱不退。

石膏(三錢) 生地 麥冬 元參(各一錢) 桔梗 黃芩 歸尾(各八分) 薑蠶(五條)甘草 陳皮(各六分) 知母(七分) 柴胡(六分) 竹葉(四片)
水煎,熱服。

清熱活血湯 治麻色焦黑凶症。多服速服。黑色退,乃吉。

生地 丹皮(各二錢) 黃柏 黃連 黃芩(各酒炒錢半) 側柏葉 赤芍 牛蒡子(炒研。各一錢)連翹(去心) 甘草(各一錢二分) 薄荷葉(八分)
水煎,熱服。如口渴,加花粉一錢,生石膏二錢,淡竹葉十片,童便半杯。如大便秘燥,加大黃酒炒三錢。如小便赤短,加滑石末二錢,藥調服,中病即止。

加味四苓散 治麻泄利過甚,糞色黃,或紅而臭,屬實症大毒。

豬苓 木通 澤瀉 赤茯苓(各一錢) 車前子(去殼,略炒) 黃連 黃芩 牛蒡子(各七分)
燈心五分,水煎,熱服。凡參、朮、可、蔻止泄之品,切忌勿加。若只泄而無實熱等証,減黃連、黃芩,加白扁豆三錢,萆薢四錢,煨木香二分,白朮錢半。

和中湯 治麻疹大吐大泄而後現者,宜和中安胃為主。

白朮(一錢) 白芍(酒炒) 茯苓 干葛 當歸身(土炒。各八分) 甘草(炙) 防風 丹皮 桔梗(各六分) 柴胡(五分) 半夏(七分)
生薑六分,紅棗二枚引。

柴胡四物湯 治麻後餘熱,宜補血涼血以退之。

柴胡(五分) 當歸身 大生地(各二錢) 川芎(七分) 白芍(酒炒,錢半) 麥冬 地骨皮 黃芩(各一錢) 知母(酒浸) 人參(或以山藥三錢代之) 淡竹葉(八片)
水煎服。如不嗜飲食,去知母,加白朮錢半。中病即止。

羚羊角散 治麻疹後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羞明雲翳,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羚羊角(鎊) 黃耆 黃芩 草決明 升麻 車前子 防風 大黃(等分)
水煎,熱服。如大便燥秘,加芒硝二錢下之。

全真一氣湯 治麻疹頭面不起,壯熱不食,喘促昏沉,上熱下寒之候。由久熱以傷陰也,勿作實熱施治。

熟地(三五錢) 白朮(二錢) 麥冬(錢半) 淮牛膝(一錢) 北五味(十五粒) 附子(五七分)
水煎,涼服。

昔人謂,疹要清涼痘耍溫,執為定論。寒涼並進,以致陽虛不能升發,頭面不起;陰虛不能退陽,所以餘熱日盛。陰氣未全之弱質,何堪久熱之傷陰﹗故昏沉不食,喘促煩躁,中氣日虛。如以疏表透托風藥,則愈耗其陰;如以清肺解毒涼藥,則徒傷其胃。泄瀉一來,上熱下寒,喘促益甚。複謂疹毒歸肺,肆進苦寒,危亡立至。殊不知氣血不和,偏陰偏陽之謂毒,能使氣血和,陰陽平,而毒化矣。今此方滋陰降火,一氣相生,於氣血兩虛之輩,有起死回生之功,人勿謂其峻猛而致疑也。

加味地黃湯 治熱盛陰虧,麻疹隱伏,其脈寸強尺弱,不宜表者。

熟地(三五錢) 棗皮 山藥(各錢半) 茯苓 丹皮(各一錢) 澤瀉(七分) 肉桂(錢半)北五味(三分)
水煎,溫服。

凡麻疹須按脈用藥,總以救陰救陽為主。此為法外之治,故不必以疹多實熱為定論,而因時因人以權衡也。

清熱導滯湯 治毒熱留伏成痢。

黃連 黃芩 白芍 枳殼(炒) 山楂肉(各一錢) 濃朴(薑炒) 青皮 檳榔 當歸 甘草 牛蒡子 連翹(各六分)
如紅多者,加紅花三分,地榆五分。滯澀者,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

香連丸 治裡急後重。

黃連(一兩) 廣香(三錢)
共研末,蜜丸,開水下三錢。如病久體虛者,用補中益氣湯送丸三五錢。

清胃敗毒湯 治麻後餘毒,口瘡牙疳等証。

薑蠶 丹皮 甘草 連翹心 生地 桑根皮 沙參 茯苓 金銀花 黃柏(蜜水炒。各等分)
如體虛,加白朮,水煎服。

救苦散 麻後口瘡牙疳搽藥。

人中白(火 ,五分) 青黛(水飛,五分) 冰片(一分) 薑蠶(錢半) 寒水石(水飛,三錢)
共為細末,先以濃茶漱淨,隨搽患處。如加牛黃二分更效。

加味甘桔湯 治麻後餘毒喉病。

連翹 甘草 桔梗 射干 牛蒡子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各一錢)
水煎服。
○外用苦參三錢、薑蠶二錢為末吹之。

健脾丸 治麻後失調,體瘦氣虛,或成疳疾,或生泄瀉等証。

人參(少者,以山藥二兩炒黃代之) 黃耆(蜜炒) 白朮 當歸 茯苓(各一兩) 神曲(炒) 山楂肉 白芍(酒炒) 地骨皮(各五錢) 白扁豆(炒去皮,一兩) 橘紅 陳皮(各五錢) 川黃連(炒,四錢) 百合(八錢)
如肚硬有積,加谷蟲三錢,共為細末,每用二錢,少加白糖,開水調服。

犀角解毒化痰湯 治麻証咳嗽氣喘,唇紅便燥,內熱煩渴,或口鼻出血,不拘前後皆可服。

生犀角(一兩) 歸尾(八錢) 連翹心 丹皮 紫草 甘草梢 川貝母 花粉 薄荷(各一兩)赤芍(六錢) 牛蒡子 黃連(各三錢) 生地(二兩)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淡竹葉湯下。或十分用一,煎服亦可。

但犀角須磨汁合服。

凡孕婦出麻,古人徒知清熱以安胎,不思麻未見,而止以清熱為事,則麻因冰伏難出,而內熱愈甚,是欲保胎,反足以傷胎也。宜用輕揚之劑,照前法表托,則麻出而熱自清,繼以滋陰清解,則於麻於胎,兩得無礙,不安胎而胎自安。又有用艾葉、砂仁燥熱之藥以安胎者,而不知適足以損胎也。

托毒清熱安胎湯 治孕婦麻痘初熱,表托安胎。

當歸 川芎 白芍 桔梗 甘草 柴胡 前胡 防風 荊芥 白芷 干葛 紫草 白朮 條黃芩(各一錢)
水煎服。

麻疹禁忌,與痘証同,詳載痘科後條,參閱謹用。

治麻疹雜症單方︰

麻後嗽甚,用貝母、(去心,童便浸)知母各一兩,老生薑一錢,共研末,每用五七分,開水調服。
○麻毒口瘡︰黃連一兩,乾薑(炒黑)三錢為末摻之。

○又方︰用黃柏、(蜜炒)青黛等分為末,頻摻口瘡,咽津妙。
○麻疹黑紫將死,用小兒大糞用,(方見痘雜症內。)可以通用。
○麻痘解穢,用茵陳研末,取棗肉搗為丸,焙乾,常常燒煙熏房、熏被、熏衣,即凶者可轉為吉。

凡古來治麻痘藥書至多,但覺有泛處,令初學人不便取用。惟明聶久可所著方論,簡而確,不誤後人。今多採用。內有缺者補之,偏者正之,集為全書,於二科不無小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