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清 羅國綱


卷十九‧兒科、瘡科

兒科

小兒生下不啼,或因產難,或因冒寒,急以綿絮裹抱懷中,頻以熱水浸胞衣,要用油紙作條點燃,於臍帶往來燎之,熱氣由臍入腹便啼,然後洗浴,方可斷帶。

小兒生下,先斷臍,後洗浴,濕從濟入,或變濟風,且多死不治。即啼者,亦宜洗後斷臍。留四五寸,於濟帶近肚處,緊緊扎住,勿引風進肚為妙。斷後,用艾葉揉軟如棉,綢包護臍,永不肚痛。

小兒生下,以益母草煎湯洗之,一世無瘡疥。

○又方︰用桃、李、梅葉煎湯浴之,亦妙。無葉時用根。浴訖,以輕粉少許摩身,不畏風,又解諸毒。

小兒洗三周,用豬膽汁三個,入水七八碗,煎至五六碗,待水溫和,勿下生水,洗之時,切莫濕臍,恐濕邪入肚,變生濟風。不如洗九周,待濟帶落,洗之更穩。

小兒臍濕,用髮灰、綿灰、氈帽灰,皆可敷之。但防外風襲入,不可久露。

小兒夜啼,有向光而止者,有起坐而止者,可知抱兒者,平常宜背光。或初啼,勿輕起坐,否則慣而難止。治法不一,錄之以備取用。

黑牽牛末一錢,水調敷臍上。
○五倍子末二錢,津(涎也。)調敷臍上。
○又……○又、蟬蛻用後半截三個研末,敷乳上令吮之。或用鉤藤湯調服,或用薄荷湯調服。
○又……○又……○又、燈花三四顆,塗乳頭上,令兒吮之。即燈草燒灰,加辰砂少許,亦妙。
○又……○又、木香磨水,調乳香、浚藥末少許,煎數沸服。
○又……凡初生小兒,不乳而哭,速看兒口中上 牙藏等處,必有白泡或黃泡,俗名薑牙,急用銀挖耳刮破之,隨用絮抹乾,勿使咽之,一刻即愈。或於刮破處以好墨塗之,或以桑樹白汁塗之更妙。

凡小兒臍風,可以預免,於斷臍時,勿使入風入水,詳上斷臍法內。至於有病,撮口不乳,治法不一,錄之以便取用︰白薑蠶二枚炒研,蜜調服。
○又、鉤藤鉤、甘草煎服。
○又、將死危症,搗蒜安臍,以熟艾灸蒜上,要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
○又、用全蠍,酒炙為末,少加麝,以金銀煎水,調半字服之。
○又、艾燒灰,濃敷臍上,以綢絹裹之。
○又、附子、肉桂等分
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作餅,二分濃,安臍上,紙蓋之,用熨斗以微火久熨。母服五苓散,加當歸、吳茱萸、木香、乳香、沒藥、鉤藤各一錢。或兒同服更妙。
○若臍旁青腫,手拳口噤,啼不吮乳者凶。或用全蠍一二枚,酒灸為末,加麝少詳,以金銀煎湯調服之。

小兒臍帶,或有所犯而落,故根未斂,潰腫而成瘡者,宜白龍骨、黃柏、枯礬為末敷之。
○又、蝦蟆燒末敷之。
○臍腫,荊芥煎湯洗後,煨蔥貼之。但須常看抱裙,勿有尿濕也。
○臍突,其狀如吹起者,以臍下為氣海,兒多哭,則氣動於中,自臍突於外。須設法使之不哭,方可養也。方用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蘞各一錢為末,搗芭蕉自然汁調敷臍四傍,小便下即愈。

凡口噤不開,用天南星為末,加冰片少許,以薑汁和之,擦開齦,立開。
○又、豬乳汁與兒吞之,善開口噤。
○又、不乳,或喉中有痰如豆,葛藤燒灰和乳汁服。
○不乳屬臍風者,必唇青口撮。若無此症,或不乳,或吐乳,有屬胎寒腹痛者,用木香、木瓜、乳香、沒藥各少詳為細末,以當歸、蘇葉煎湯調喂。如無上症,必母之乳汁多而傷也,宜少節之,自愈。

急驚者,陽症也。蓋小兒之真陰未足,故肝邪易動。木生火,火生風,風熱相合,則血虛而筋急,而為眩掉反脹。由是木邪侮土則脾病,而為痰壅吐瀉,木盛金衰則肺病,而為喘促短氣;木火上炎則心病,而為煩熱驚叫;木火傷陰則腎病,而為血燥乾渴、汗閉、搐等症。此非外來之風可以散也,惟以清熱豁痰為急,但當分微甚而治之。

清熱平肝湯(新) 治急驚一切實症。

龍膽草 膽南墾(用牛膽套九次者佳) 海石 法半夏 鉤藤鉤(揀盡鉤用。此味後入,過煎無力。各一錢)白芥子(炒研) 淮木通(各八分)
水煎就,用僵蠶五分,全蠍(去足微炒)五枚,片、麝各二厘,共研末,調藥服。如火之甚者,加黃連、黃柏、大黃之屬。如火之微者,加元參、知母、黃芩、梔子之屬。痰之甚者,倍膽南星,加天竺黃、牛黃之屬。痰之微者,加前胡、陳皮(去白)、貝母、花粉之屬。此外加朱砂能入心鎮驚,雄黃能破結開滯,琥珀、青黛亦清利之佐助,冰片、麝香乃開竅之要藥。至於僵蠶,佐痰藥善能開痰,去肝脾之邪,則肝平而風自息也。全蠍色青入肝,善走厥陰,味冷降痰,故能治風。較之僵蠶,此其次矣。蟬脫,不過取其輕脫之義,不足恃也。凡驚風之實邪,以痰火為重,而風則次之,不得徒用剪風之藥也。
○或驚風有兼外感者,必脈息浮緊、寒熱頭痛、無汗等症。如防風、羌活、荊芥、干葛、紫蘇、獨活、細辛之類,可以暫用。無外邪者,皆所切忌。又不可過用片麝,恐陽虧陰盛,而成慢驚。彼防風辛熱、誤用殺人,更宜慎用。
○如月內驚風,用丹砂末塗五心,以色赤人心,安神除熱也。若客忤卒死,用蜜調服。如驚忤無聲,血入心竅,豬心血調服。如發搐之甚,同南星、全蠍調服。

備揀古來治急驚諸方,以便取用。

導赤散 治心火上炎,舌黃尿赤,口渴身熱,急驚實症。

生地 木通 甘草 麥冬(各二錢) 淡竹葉(十皮)
水煎,熱服。

瀉青丸 治小兒肝膽火,急驚發搐,眼赤上視等症。

羌活 防風 當歸 川芎 山梔仁 膽草 大黃(酒浸,紙包煨透。等分)
共研細末,蜜丸。每用竹葉煎湯,少加沙糖化下。
○急驚風者,肝風甚,而心火從之,為實邪也。實則瀉之,宜用瀉青丸以瀉肝之風,導赤散以瀉心之火。如大便秘,用蜜導法︰蜂蜜三兩,入鐵器內,以火熬乾,捻成挺子,寸半長,從穀道插入。若用下藥,恐脾胃受傷。

吐痰方 治兒壯實,痰在喉間壅塞、藥食不得入者,則宜吐。

僵蠶 牙皂(炙焦,等分。)
研末,以土牛膝根少加水搗汁,調少許灌之,即吐。吐後服下痰藥。

辰砂膏 治小兒痰壅氣滯,服之痰自化下。

辰砂(飛過,三錢) 硼砂 馬牙硝(各錢半) 元明粉(二錢) 全蠍(去毒) 珍珠(各一錢)麝(一分)
共研末,每用一二分。治諸驚,薄荷湯下。治胎驚,乳汁合棗湯下。或用礞石滾痰丸亦妙。

至聖保命丹 治一切小兒急驚、胎驚,勢迫時用之。風平,須照証調治。此應忙之劫方也,不得過服。

膽星(牛膽九套者佳) 僵蠶(糯米泔浸,焙乾,去嘴甲) 白附子(各一錢) 全蠍(去足焙,十四枚) 天麻 防風(各一錢) 辰砂(水飛,錢半) 珍珠(五分,另細研) 麝(一分)琥珀(三分) 金箔(二十片)
共研末,粟米煮糊為丸,分為二十五粒,金箔為衣,每一粒用薄荷煎湯磨服。或只用白附子、薑蠶、全蠍等分為末,酒調一錢服,甚效。

○又方︰白牽牛半生半炒,黑牽牛半生半炒,大黃(煨熟)、檳榔各一錢共研末,用五分,蜜湯調下。痰甚,加輕粉一分,得微利一二次,痰熱自退,不必過下。痰熱退則驚風自除。切不可用辛燥驅風等藥,反動心火而為害也。當其搐搦大作時,但可扶持,不可把捉。恐風痰流入經絡,或至手足拘攣也。又不可輒用艾火燈火,此陽証不宜火攻。又不可峻用攻擊,如巴豆之類,以取速效。只服清涼之劑,自可平安。諺云︰“急驚風,慢慢治。”此邇言之切當者也。

慢驚者,虛症也。有因吐瀉後脾胃虛弱而致者;有因急驚過服寒涼,及傷寒過下而致者;有因脾胃素弱,或受風寒而致者。其症︰昏睡露睛,痰鳴氣促,驚跳搐搦,或乍發乍靜,或身熱身冷,或肢厥、唇青、面白、口鼻氣冷、昏迷不食、自汗泄瀉、其脈遲緩細數等症,為脾虛生風,無陽症也。此際宜速培元氣,大補脾土。即有風痰之類,皆非實邪,不得妄用剪風化痰之藥再為消散,以傷陽氣,乃為善治。

六君子湯 治脾胃虛寒,以致痰凝氣滯、自汗泄瀉、慢驚等症。

人參(少者,以山藥四錢炒黃代之)白朮(三錢) 茯苓(錢半) 炙草(一錢) 陳皮(去白,一錢) 半夏(錢半)
薑棗水煎,頻服。如中寒泄瀉,身冷痰滯,加附子二錢。(附子溫中回陽,為慢驚之聖藥也,如元氣將脫,急炮用之。)若肝邪旺,侮脾土者,加肉桂一二錢,平肝以息風也。瀉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錢,面包煨,去油用。或補骨脂亦可。滑脫不禁者,加烏梅二個,或北五味子二十粒。如氣虛下陷,昏倦無神,加黃 蜜炙三錢,即身熱亦服,所謂甘溫能退大熱也。若膈熱拒之,冰冷與服。或血虛不能養肝,加當歸、白芍,以血足風自滅也。

理陰煎 治脾腎陰陽俱虛、慢脾等症。

熟地(五七錢) 當歸(二三錢) 乾薑(炒,二錢) 甘草(炙,錢半)
水煎服。如腎虧水泛為痰,或嘔或脹者,加茯苓錢半,或加白芥子五分。如陰寒厥逆,加附子二錢。或泄瀉不止,去當歸,加山藥、扁豆、補骨脂、肉豆蔻、附子之屬。如腹脹滯疼痛,加木香、陳皮、砂仁之屬。或肝邪旺,木動風搖,加肉桂二錢。如兼外感,頭痛寒熱咳嗽,脈浮緊者,加麻黃五七分。

加味異功散 治脾胃虛弱,肝木所勝,外虛熱而內真寒,慢驚風証。

人參 白朮(二錢) 茯苓(錢半) 甘草(炙,一錢) 當歸(二錢) 陳皮(去白,一錢)鉤藤鉤(錢半,此味後入,過煎無力)
如不應,加半夏錢半,炮薑一錢,白蔻八分,木香四分,或再加附子錢半。要知木虛則搐而無力,火虛則身寒口中氣冶,土虛則吐瀉,睡而露睛。此際宜補脾胃為急。

秘旨安神丸 治小兒乍受驚嚇,神氣失散,以致潰亂不堪,睡中驚悸,宜以收複神氣為主,若作驚風治,誤矣﹗

人參 棗仁 茯神 半夏(各一錢) 當歸 白芍(酒炒) 橘紅(各七分) 五味子(五粒)甘草(炙,三分)
共研末,薑汁糊丸。每用生薑湯磨服二丸。如朱砂、琥珀之類,不過取其鎮重之意,惟此方乃為救本之法。此証必驚哭多淚,忽啼忽止者是也。若啼叫無淚,聲長不揚者,是腹痛,當細辨之。

搐,抽搐也,是即驚風之屬。但暴而甚者,謂之驚風;微而緩者,謂之發搐。發搐不治,則漸成驚矣。宜察形証之寒熱、臟腑之虛實治之。其治法詳具急驚、慢驚二証,可參閱用之。

有所謂慢脾風者,即慢驚失治而甚者耳。其實難大分別,亦不必別立治法。急驚屬實熱,宜用清涼;慢驚屬虛寒,宜用溫補。二病不同,治法亦異。而諸書多用一藥以治二病,何其謬也﹗錢氏戒之,而諸家著書立方,又明犯之,其被夭枉者多矣﹗

小兒之虛症,觀外可知。如心虛則驚惕不安。若啼聲不出者,心絕也。肺虛,則氣促多汗。若喘滿痰響者,肺絕也。脾虛,則吐瀉不食,痞滿倦臥,牙緊流涎,手足牽動。若昏迷不乳者,脾絕也。肝虛,則筋急斜視,抽搐勁強。若目不開者,肝絕也。腎虛,為肢厥津枯,火不歸元。若二便不禁者,腎絕也。凡言實者,乃邪氣之實,非元氣之實也,治者亦不可傷元氣。若病久已虛,尤當專顧脾腎,則根本固而無虞矣。

小兒熱証不一,有表裡虛實之異。而人動謂小兒純陽,概用寒涼,其說亦誤。蓋男子二八、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癸者,陰氣也。陰氣未至,故曰純陽,原非謂陽氣之有餘也,牡稚陽耳。稚陽之陽,其陽幾何?陽本非實,而誤用寒涼,則陰既不足,又伐其陽,多致陰陽兩敗,脾腎俱傷,又將何所倚賴而望其生長耶﹗故貴審稟賦陰陽偏盛,及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等症,因人調治,斯無弊矣。

敗毒散 治四時感冒風寒,身熱無汗,喜人懷抱,口不渴便自調者,此熱在表也。

人參 茯苓 枳殼 甘草 川芎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生薑(各五分)
水煎,熱服。溫取微汗,而熱自退。

黃芩湯 治臟腑積熱,喜露頭面,揭去衣被,口熱舌黃,小便赤,大便秘,日晡更熱,此裡熱也。

黃芩 梔仁 麥冬 生地 澤瀉 木通 甘草(等分)或加黃連,入生薑三分,水煎,溫服。

竹葉湯 治病後溫熱,或兼潮熱,或渴不多飲,大小便如常,此虛熱也。

竹葉(十皮) 石膏(燒研,二錢) 半夏 人參 麥冬 炙草(各一錢) 粳米(即硬米也,下一撮)
先煎藥,後入米,再煎服。或體弱泄瀉,不食昏倦,其熱不止,須用下方甘溫,以補脾胃而熱自除。寒
涼藥最為忌用。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二錢) 茯苓(錢半) 炙草(一錢) 乾薑(炮)白芍(酒炒。各錢半)當歸(二錢,泄者不用)
薑棗水煎。如氣倦,加蜜 錢半。如氣脹,加木香三分。如中寒腹痛滑瀉,加吳茱萸、肉豆蔻、白豆蔻、補骨脂之屬。如胃寒嘔逆,加半夏、生薑,或加附子。如虛熱甚生風者,加肉桂、鉤藤鉤。(揀盡鉤錢半,宜後入,過煎無力。)或少人參,用山藥四錢炒黃代之。

清涼湯 治小兒面赤舌燥,鼻乾飲冷,大小便秘,一切熱症。

黃芩(二錢) 黃連(一錢) 滑石(二錢) 薄荷葉(八分) 大黃(酒浸,煨熟,錢半)
薑引,熱服。如口渴,加花粉、干葛。如大便秘結,用豬膽汁,少加皂角末,從穀道灌入,不得用芒硝、枳實以傷脾胃也。

小兒疳病,因病後脾胃虧損,或用藥過傷,不能傳化乳食,內亡津液,虛火妄動;或乳母六淫七情,飲食起居失宜,致兒為患。其証目腫腹脹,瀉痢清白,肢體瘦弱,鼻爛身瘡,虛熱往來。又有走馬疳者,牙齒蝕爛,口臭齒黑,甚則齦敗牙宣。前人治法,多用清涼,不知此症,真熱者固多,而元氣既敗,假熱者尤多也。當陰虛脾虧之際,非溫補不可,宜臨証酌宜,仍以虛損治勞之法參用,庶得盡善。

蘆薈丸 治小兒肝脾疳積,發熱口渴體瘦,大便不調,或瘰癧、耳瘡、腮爛、目翳等症。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白蕪荑 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 木香 膽草 鶴虱草(微炒。各一兩)
上為末,蒸餅糊丸。每白湯下一錢。或腹脹,加枳實、青皮、山楂肉、麥芽。如有蟲,加使君子肉。如血虛,加當歸。如脾虧有痰,加茯苓。此方再加乾蝦蟆一二隻(酒浸一宿,去腸炙用)更效。服此丸者,但須間服異功散,以扶脾胃為妙。
○如有蟲,用黃連一兩、豬肚三兩,蒸熟搗為丸服。
○食土,用黃連、豬肚煮汁,拌土晒乾,食之。如骨蒸瀉痢,用胡黃連。潮熱,同柴胡煎服。肚脹,同五靈脂丸服。壯熱,同黃連、朱砂(細研水飛。)以豬膽汁拌濕蒸熱,入蘆薈、麝香丸服。如吃泥肚大,沙糖、輕粉丸服。
○凡肚大有積,將成疳者,用參苓白朮散一料,加谷蟲五錢為末,米湯調服即愈,最穩最效。

蘭香散 治小兒鼻疳赤爛。

蘭香葉(燒灰,一錢) 銅青 輕粉(各三分)
上為末,乾摻。

白粉散 治小兒諸般疳瘡。

海螵蛸(三分) 白芨 輕粉(各一分)
上為末,先用溫水洗拭,乾敷。

雄黃散 治牙齦生疳蝕爛。

雄黃(一錢) 銅綠(二錢)
研末,乾摻之。

蟾蜍丸 治牙齦生疳臭爛,並治小兒頸項結核,面色痿黃,飲食不甘,腹大發熱,名曰無辜疳症。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真妙方也。
用蟾蜍一二個,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者是。身多儡者佳。跌死,投於桶中,浸之以尿,下糞蛆二杓食之,二晝夜,用布袋盛蛆,置流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於為末,入麝香二厘,米飯搗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下,其效如神。

馬鳴散 治走馬疳牙床潰爛,甚而齒脫凶症。

人中白(即尿缸底白垢也。以物刮取,新瓦盛之,火 如白鹽,乃佳。五錢)五倍子(生者一錢,另用一錢同白礬 之) 馬鳴退(即蠶蛻紙也。火燒過,二錢半)枯白礬(二錢即用五倍子同 者在內)
上為極細末,先以濃米泔浸洗,後以此敷之,真良方也。其吐瀉、腹痛、咳嗽等症,大小可以同治。參閱本門用之,不必複贅。

備採古來治小兒雜症簡易單方於後,以便取用。

小兒口瘡,細辛研末,醋調敷臍上。
○初生時,以甘草煎汁滴口中,日後無毒,且稀麻痘。
○發黃,用花粉搗汁,蜜引,溫服。
○骨蒸減食,因睡濕床傷也,用秦艽、甘草(炙)等分煎服。
○蛔多腹痛︰使君子肉為末,每月初旬五更時米湯調服一錢。
○丹瘤︰木鱉子仁研末,醋調敷之。
○遺尿︰補骨脂(鹽炒)研末,每夜開水調服四分。
○狂燥、身熱、昏迷︰梔仁、豆豉各四錢煎服,或吐或下,立效。
○行遲︰五加皮五錢,川牛膝、木瓜各二錢五分為末,每服五分,酒引。
○頭面癢瘡,常流血水︰蛇床子一錢,輕粉三分,為末,麻油調搽。
○寸白蟲︰雷丸(肉白者可)水浸去皮,每月初旬五更時食炙肉少許,以稀粥調服一錢。
○疳積腹大黃瘦,用立秋後大蝦蟆,(若身有儡,腹大不跳不鳴者佳。)去首足腸肚,以麻油塗之,陰陽瓦焙熟食之,蟲積自下。連服五六枚,一月全愈。
○初生數日,大小便血,乃心肺胎熱,不可服涼藥,只用生地加水,搗汁五六匙,加酒蜜各一匙服之,自愈。
○不下尿,不吃乳︰大蔥白切碎,以乳半盞,蒸片時服。
○……○癇症,用雞子黃和乳汁服三枚,愈。

癲癇︰蘆薈煎服。風癇善驚,用天麻煎服,或用青黛水調服。
○胃寒吐乳︰白豆蔻仁、砂仁、甘草煎服。
○月內目不開,或腫澀,或出血,名慢肝風,用甘草(豬膽汁炙)研末,水調服。
○陰縮︰吳茱萸、大蒜、硫黃搗塗腹,仍用蛇床子燒煙熏之。
○病後天柱骨倒︰蓖麻子、木鱉子仁搗貼足心。
○口瘡︰陀僧研末,醋調塗足心,瘡愈即去之。
○疳瀉︰赤石脂末,米湯調服五錢,立瘥。
○睡中自汗︰故蒲扇燒灰為末,酒下二錢。
○諸風口噤不語︰南星(略炮)五分,紫蘇、生薑引,煎就,入雄豬膽汁少許服。
○撮口︰甘草水煎服,令出痰涎,以豬乳滴入口中,自瘥。

凡兒生初睡時,最難安置。欲安枕上,枕高不便,安於枕下,恐寒時被濃掩傷。(世亦有掩死者。)只得安於手肘上。不知鼻風多射兒頭,異日或有頭風腦痛之患,亦有枕偏兒頸者。況母手常在被外,多受風寒,日後多有手臂痛者。其法︰將母平日之枕一概不用,母用衣服製一枕,約四五寸長,周遭以線扎之,恰便母睡。其兒,用綠豆一二碗,略搗碎,裝入布袋內,睡時仰松打平,止要寸詳高,兒吃乳後,推於豆枕上,與母一樣齊睡。母子俱安,豈不妙哉。(綠豆能明目、去風、稀痘,並解一切瘡癤。)

凡浴時,探水冷熱得所,庶無水驚。冬久浴則傷風,夏久浴則傷熱。其浴時,當護兒背,以風寒自此而入,易成病患。且忌數數洗浴。

凡小兒平常無病,忌服藥餌,否則遇病無效。

凡抱持,忌生客,恐客忤發熱等症。忌入廟,恐心驚怖起風。

凡浣衣,不可露於星月之下,易惹邪祟。即至十歲亦忌。

凡在春天,勿護頂裹足,使陽氣舒長。即稍長,下體勿令過暖。得寒涼,則陰易長;過溫暖,則陰暗消。下體主陰,以童子陰常不足也。

凡初生十日內,宜煎淡豆豉汁喂之,下胎毒,助脾氣,化乳食。以豬乳哺兒,解痘毒,除驚癇,且無撮口濟風之患。

凡養兒要出見風日,耍著地氣。若常懷抱,則筋骨緩弱,數歲難行。

凡兒勿摸刀劍,勿見猿猴,勿令久坐,勿令久行,勿過飲食,勿衣重裘,勿哺美味肉食、酸冷薑蒜,夜莫停燈,日莫說鬼,睡莫當風,坐莫近水近火,勿使過笑,勿使過哭,笑哭之後,莫即與乳,乳後勿即與食,食後勿即與乳,食乳交進,便成積聚。雷鳴擊鼓,不必掩耳。乳兒不得過飽,飽則溢,溢則導虛胃氣。凡宿乳須令捏去,當沃壁上,勿令蟲蟻食之。乳兒之時,先以手指按任,勿使乳來太急,急則難咽,噎成哮病。兒肚宜暖,以熟艾鋪一抱肚,冷天圍之,熱天用夾布圍之,日夜勿解,以寒脾胃。以上護法,須當留神。

凡兒剃頭,宜避風處。……

凡小兒諸病,肝脾二經居多。肝只有餘,有餘者,病氣也,似重而易治。脾只不足,不足者,元氣也,似輕而難治。故薛氏以補脾立論,誠格言也。

凡小兒虛、實、寒、熱,似乎難辨,觀外症可知︰如足脛冷,腹虛脹,糞色青,吐乳食,眼珠青,面青白,脈沉微者,此內必虛寒,忌投涼藥。若足脛熱,兩腮紅,大便閉,小便赤,舌粗黃,眼珠赤,渴不止,上氣急,脈洪滑者,此內必實熱,忌投熱藥。

瘡科

瘡瘍一症,有出於腑而為癰,此為陽症,屬內病之稍次者,治之猶易;有出於臟而為疽,此為陰症,屬內病之最重者,治之為難。外有在皮膚者,有在筋骨者,其深澆有辨,蓋寒滯之毒,其來徐,其入深,多犯在筋骨之間;風熱之毒,其來暴,其入澆,多犯在皮肉之間。能知陰陽淺深,則治療不瘥。然其最重者,以元氣為主。元氣強,則正勝邪,自易發而易收。

若元氣弱,則邪勝正,必難發而難收。又有元氣本虧,而邪盛不能容補者,此為敗症。其有邪盛而脈症俱實者,但當直攻其毒,則不得誤補助邪,所宜詳辨也。凡脈浮數而反惡寒者,瘡疽之症也。
如腫起堅硬,膿稠痛甚,二便秘赤,腹脹胸痞,口苦咽乾,煩躁身熱,目赤脈洪,心神慌惚者,實也。此其毒在臟腑,非用硝黃峻猛之劑蕩而逐之,則毒不解,故不得不下。然非有真實者,不可輕用下也。
○如腫下軟慢,膿稀身冶,瀉利嘔吐,食少自汗,肢腫音嘶,或腫而不潰,或潰而不斂,脈微昏沉者,虛也。此宜全用溫補,固無疑也。然不獨此也,即凡脈無洪數,又無煩熱壅滯,而毒有可慮者,此雖非大虛之症,然察其但無實邪,便當托裡養榮,預顧元氣。何也?蓋恐困久膜潰,不待損而自虛矣。及其危敗臨期,即多方挽回,安有益哉﹗故丹溪云︰癰疽因積毒在臟腑,宜先助胃壯氣,以固其本。夫然,則易於成功,而平複不難矣。若獨攻其瘡,則脾胃一虛,七惡蜂起,安有能生者乎﹗○齊氏曰︰“邪氣勝則實,真氣奪則虛”;又曰︰“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又曰︰“診其脈,洪大而數者實也,細微而軟者虛也。虛者補之,和其氣以托裡也。實則瀉之,疏利而導其滯也。”

凡瘡瘍,有毒之甚者,如背疽、腦疽、脫疽、疔瘡、天蛇頭、(在手指尖。)地蛇頭、(在腳指尖。)一切無名腫毒,或腫處無頭(用濕紅貼於患處,但一點先乾處乃是瘡頭),或周遭高而中一點青黑而陷者,或數腫處不知痛癢,或發如粟米之類,此皆大毒。非藥所能有功,惟用大顆獨蒜切片三分濃,貼瘡頂,以艾於手掌中久揉,自軟如綿,以豆大一壯,安於蒜片灸之,每三壯易蒜。萬一灸得痛不可忍,將蒜略揭起,易艾再灸。或數十壯,或來日又灸,總以多灸為妙。約一二百壯,則毒自散。未成者即消,已潰者即效,誠治癰疽惡毒之仙方也。蓋用大蒜,取其辛而能散;用艾灸,取其火力能透深遠,所以勝於藥力百倍者矣。若略灸幾壯而即止,反為有傷。經曰︰“陷者灸之,灸而不痛,痛而後止其灸。灸而不痛者,先及其潰,所以不痛,而後及良肉,所以痛也。灸而痛,不痛而後止其灸。灸而痛者,先及其未潰,所以痛,而次及將潰,所以不痛也。”人之頭為諸陽所聚,艾壯宜小而少。

又有用附子炮去皮臍,研末,以唾津和為餅,安瘡口上,將艾壯於餅上灸之。每日灸十壯,但令熱,勿令過痛,治潰瘍氣血俱虛,或風寒襲之,不能收斂,用之神效。

景岳曰︰“凡癰疽陰盛陽衰,體弱脈虛,苦寒之劑非惟潰後不可用,即腫瘍亦不可用也。若陰邪凝結之毒,非用溫熱,何以營運?”陳氏謂︰腫瘍不可用熱藥,恐不可以概言也。又曰︰“瘡腫之屬外邪者,惟時毒、丹毒、斑疹及頭面頸項上焦之症多有之。察其果有外邪,而脈見緊數,症有寒熱者,方宜表散。然散之之法,又必辨其陰陽盛衰,故或宜溫散、涼散、平散、兼補散,解毒而散,此中自有權宜也。”○又如裡症用下之法,毒盛勢劇者,大下之;滯毒稍輕者,微下之;榮虛便結,而毒不解者,養血滋陰而下之;中氣不足,而便結壅滯者,潤導而出之。凡此皆通下之法,但宜酌緩急輕重而用之。若不得法,後來將有難結之患,不但目前之害已也。是以表症不真者不可汗,汗之則亡陽;裡症不實者不可下,下之則亡陰。亡陰亦死,亡陽亦死。醫固可孟浪乎﹗

凡腫軟而不痛者,血瘤也。腫而漸長,不大熱而時時牽痛者,氣瘤也。微腫不消,後亦成膿,此是寒熱所為也。留積日久,寒化為熱,以此潰者,必成漏也。
○凡察癰疽,以手掩其上,大熱而軟者,膿成也,宜急針破之。若皮薄者,膿澆也。不甚熱者,膿未成也。
○結核不消,寒熱發渴,面色黃者,已成膿也。
○至於臟腑內疽,深藏不見,惟診脈可知。胃脈,人迎也;沉數,熱聚胃口,胃脘癰也。若洪數者,膿已成也。脈沉緊,雖膿未就,已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爾,則邪內攻而危矣。

瘡毒已結者,宜補氣血,使膿速成。膿成當驗其生熟,針而去之。不可用內消之法,以寒涼而成壞症。
○小按便痛者,膿澆也。大按方痛者,膿深也。按之不易起者,膿未成也。

按之而即起者,膿已成也。膿生而用針,氣血既泄,膿反不成。膿熱而不針,則腐潰益深,瘡口難斂。若瘡深而針淺,內膿不出,外血反泄。若瘡淺而針深,內膿雖出,良肉受傷。若元氣虛弱,必先補而後針。若膿出而反痛,或煩躁嘔逆,由胃氣虧損也,宜急補之。

仙方活命飲 治瘡腫色赤,壯熱 痛,此陽毒也。服此,未成膿者即消,已成膿者即潰,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 白芷 防風 花粉 赤芍 歸尾 乳香 沒藥 貝母 皂刺 甘草(各錢半) 金銀花(三錢) 陳皮(二錢)
酒煎服。服數劑,未成者自消。若已成而膿潰者,必體虛,難得收效,當速服下方︰

托裡消毒散 治瘡潰體弱,易於收斂,此標本同治也。

人參(隨症增減) 黃耆(鹽水炒)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白朮 茯苓(各一錢)金銀花 白芷 甘草 連翹(各六分)
水煎服。若潰後而新肉不生,屬氣虛者,四君子湯為主。屬血虛者,四物湯為主。

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為主。並忌寒涼消毒之劑。

益氣養榮湯 治氣血虧損,身發腫毒,不論軟硬赤白,或不時發熱,或潰而不斂。內服數劑,外用隔蒜艾灸二三十壯。潰者貼神異膏。

人參 黃耆(鹽水炒) 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芍(炒) 貝母 香附 茯苓 陳皮(各一錢) 白朮(二錢) 柴胡(六分) 甘草 桔梗(各五分)

薑水煎服。如口乾,加五味子、麥冬。往來寒熱,柴胡用一錢,加地骨皮。膿清,倍用人參、黃耆。膿多不止,倍用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蘞、肉桂。

秘方托裡散 治一切瘡毒。始終常服,不致內陷。

栝蔞(大者一個,搗) 當歸 黃 白芍 甘草(各兩半) 熟地 花粉 金銀花 皂刺(炒。各一兩)
上每味用一半,以酒五茶盅入瓷器內,以紙密封,置鍋內久煮,取出待冷,陸續溫服。

○立齋曰︰此方藥品平易,消毒之功甚大,且不動臟腑,不傷血氣,不問陰陽腫潰,屢用屢效,真仙方也。凡有腫毒,先用隔蒜艾灸。若脈沉實,大小便秘者,失用疏通,而後用此,其功甚捷。若大毒已退,不作膿,或不潰者,更宜此方托裡。潰而不斂,及膿清者,方用峻補。

托裡養榮湯 治瘰癧流注及一切癰疽不足之症,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後發熱,或口渴,或惡寒,飢瘦盜汗,倦臥,不思飲食等症。

人參 黃耆(蜜炙)當歸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錢) 白朮(錢半) 熟地(二錢)五味(炒研) 麥冬 甘草(各五分)
薑五分,棗二枚,水煎服。

參 托裡散 治瘡毒平塌,色暗神倦,其痛不甚,或不知痛癢,此陰毒也。能急補托,可免其毒內攻而危。或腐潰不能收斂,惡寒發熱,一切不足之症。

人參 黃耆(蜜炒) 白朮 當歸 熟地 白芍(酒炒) 茯苓 陳皮(各錢半)金銀花(三錢)
水煎多服。如不效,加乾薑(炒)一錢,肉桂錢半。
○若膿出而反痛者,氣血虛也,八珍湯。如不作膿,不腐潰者,陽氣虛也,四君加歸 、肉桂。如不生肌,不收斂,脾氣虛也,四君加地黃、木香。如惡寒憎寒,陽氣虛也,十全大補加薑附。如晡熱內熱,陰血虛也,四物加參朮。如欲嘔作嘔,胃氣虛也,六君加炮薑。如自汗盜汗,五臟虛也,六味丸料加五味子。如食少體倦,脾氣虛也,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如喘促咳嗽,脾肺虛也,前東加麥冬、五味。如欲嘔少食,脾胃虛也,人參理中湯。如腹痛泄瀉,脾胃虛寒也,附子理中湯。
如小腹痞,足膝冷,脾腎虛也,十全大補東加棗皮、山藥、肉桂。如泄瀉足冷,脾腎虛寒也,前藥加桂附。如熱渴淋秘,腎虛陰火也,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觀此,即知百病用藥之法。

濟陰湯 治瘡毒初起,腫毒熱渴,脈滑數有力,症屬純陽者。

連翹(二錢) 山梔(炒) 黃芩(炒) 黃連(炒) 甘草(各一錢) 白芍(錢半)丹皮(二錢) 金銀花(三錢)
水煎服。如大便秘,加大黃。

抑陽散 外治前症屬純陽者。

花粉(三兩) 薑黃 白芷 赤芍(各一兩)
共為末,茶調,濃敷患處。內外調治,則熱毒自解,瘀滯自散。

沖和湯 治瘡毒似腫非腫,似痛非痛,似潰非潰,脈洪數而無力,屬半陰陽者。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補托所致。

人參(少者,用蜜炙黃耆三錢代之) 陳皮 生黃 白朮 當歸 白芷(各錢半)茯苓 川芎 皂角刺 乳香 沒藥 金銀花 甘草節(各一錢)
半水半酒煎服。

陰陽散 外治前症屬半陰半陽者。

紫荊皮(炒,五兩) 獨活(炒,一兩) 赤芍(炒) 白芷 石菖蒲(各二兩)
共為末,蔥汁好酒調敷。內外夾治,則氣血自和,瘀滯自消。

回陽湯 治瘡毒微腫微痛,或色暗不痛,或堅硬不潰,脈雖洪大,按之微細軟弱,屬純陰者。此屬脾腎虛寒,或因藥虧損元氣所致。

人參 白朮 黃耆(各三錢) 乾薑(炮) 附子(製) 甘草(炙) 陳皮 當歸(各二錢)柴胡 升麻(各五分)
半酒半水煎服。如不應,倍加薑附。

抑陰散 外治前症屬純陰者。

草烏(二兩) 南星(煨) 赤芍(炒) 白芷(各一兩) 肉桂(五錢)
共為末,蔥湯調敷,熱酒亦可。內外共扶,則脾胃自健,陽氣自回也。

丹溪曰︰敷貼之劑,應酬輕小熱症耳。若不辨其陰症、陽症而妄敷寒涼之藥,則迷塞腠理,凝滯氣血,毒反內攻,而肉反死矣。況元氣得寒則不健,瘀血得寒則不散,敗肉得寒則不潰,新肉得寒則不生,治者審焉。

凡瘡疽之痛不一,止之亦異。有因熱邪痛者,以涼藥止之;有因寒邪痛者,以熱劑止之。因風者除其風,因濕者導其濕。燥者潤之,塞者通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之類,臨機應變,方為上醫。有謂乳沒可以止痛,究何益哉﹗

降癰散 治陽毒癰疽, 腫切痛之甚者。煎劑功緩,用此外敷,散毒止痛立效。

薄荷葉 野菊花(連根葉,各一握) 土貝母(半之) 茅根(一握)
乾者為末,鮮者同貝母搗爛,外將茅根煎濃湯,乘熱調敷患處,仍留前湯頓熱,不時潤於藥上,但不用冷,約半日即換之。

又方︰治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滯等症。

腦荷(倍用) 生南星 土貝母 朴硝(等分) 鍛石(風化者,倍用)
共為末,用鹽水調敷患處。膿成留頭,經宿乾即易之,或炒熱攤絹上,隔絹貼之。或用麻油調,或用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槐花酒 治腫毒屬濕熱者,退之神速。惟胃寒之人不可過用。

槐花四五兩,炒微黃,乘熱入酒二三盅,煎十餘滾,去渣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即消。大抵腫毒,先用蒜灸,次服槐花酒以去其毒,勝於托裡諸藥多多矣。

忍冬酒 治一切癰疽、腫毒、發背、疔瘡、喉痺等症。

忍冬藤(一名金銀藤,鮮者四五兩,乾者止用二兩,搗碎) 甘草節(一兩)
水煎就,入酒一盅,再煎數沸,每日二服。外用藤搗爛,入酒少許,敷患處。或用花、用葉,生者搗汁半盅,和熱酒半盅溫服,更佳。甚者三五服即愈。

凡癰疽之毒有淺深,故斂之有遲速,不可早用龍骨、血竭收口之藥、恐毒氣未盡,後必複發,為患非輕。若久不合口,其肉白而膿少者,此氣血俱虛,不能潮運,而瘡口冷澀也。每日用艾葉煎湯,避風熱洗,及燒松香煙熏之,或用豬蹄湯洗之,更以神異膏貼之。必須守禁忌,服補藥乃愈。

神異膏 治一切痛疽瘡毒,及收口甚效。此瘡瘍中第一方也。

麻油(一斤) 黃丹(三兩) 黃耆 杏仁 元參(各五錢) 蛇脫(三錢) 男髮(用半雞子大一團)蜂房(子多者佳,五錢)
先以黃耆、杏仁、元參入油煎至將黑,乃入蛇脫、蜂房、亂髮煎至焦黑,去渣,徐下黃丹,慢火再煎,滴水成珠為度。

凡氣血聞香則行,聞臭則逆。況瘡本腥臭,又聞臭觸則愈甚,宜間用香散之藥為妙。

萬金散 治瘡疽已潰未潰者,有消毒破瘀之功。

栝蔞(一個,打碎) 甘草節(二錢) 沒藥(一錢,另研)
用酒煎前二味,後入沒藥服。

丹溪曰︰腫瘍內外皆壅,宜以托裡表散為主。如欲用大黃,寧無孟浪之非﹗潰瘍內外皆虛,宜以補接為主。如欲用香散,未免虛虛之失。

凡癰疽膿潰之後,脈微澀遲緩者,邪氣去,而真氣將複也,為易愈。若沉細而直者,裡虛而欲變症也。若膿血既去,則當脈靜身涼,腫消痛息,如傷寒表症之得汗也。若反發熱作渴,脈洪數者,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死無疑矣。

立齋曰︰“瘡瘍食肉,乃自棄也。瘡瘍之毒,發於榮氣,今反助之,與自棄何異。雖用藥施治,亦不能愈。”景岳曰︰“惟熱症及疔毒陽癰則不可犯。至若榮衛大虛,而毒不能化,肉不能長,凡宜滋、宜補等症,可少食之。若牛肉、雞、鵝、醇酒,及傷脾助濕等物,所宜忌也。”

太乙膏 一切瘡瘍並宜貼之。先用隔蒜艾灸,更服活命飲,(方載前。)以收全功。

當歸 生地 白芍 元參 大黃(各二兩) 甘草(四兩)
用麻油二斤入砂鍋煎藥至枯黑,去渣,加黃丹三兩再煎,至滴水成珠為度。忌鐵。

神效當歸膏 治一切瘡瘍潰爛,及湯火疼痛等症。

當歸 生地(各二兩) 白蠟(一兩) 麻油(六兩)
先將當歸、地黃各一兩入油煎黑去渣,又將二味入油煎黑去渣,乃入蠟溶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用塗患處,以紙蓋之。如有死肉,須用利刀修去,去腐生新,其效如神。凡洗拭換膏,須預備即貼之,以新肉畏風故也。此藥生肌止痛,補血續筋,故與新肉相宜。

○煎膏忌鐵,宜用砂鍋之類。

烏金膏 治一切癰疽潰爛。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未死,塗之即生。若初起腫痛,用點數處,則解毒腫消。若瘀肉腐黑,塗之即潰。若毒氣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潰,內服大補之劑,中塗三四寸詳,至五六日間,中央漸潰、漸脫,內用純陽之藥以接元氣,自能收斂。若塗涼藥,則毒氣不解,無益而有害也。

巴豆不拘多少,去殼,炒黑,研為膏,點腫處或塗瘀肉上,則自消化。或加乳香少許更妙。惡瘡頑瘡,中有毒根,久不收斂,以少許 其內,即化而愈。或加香油少許,調稀可用。此方簡而效,為功不小。

加味羌活湯 治瘡瘍腫痛,寒熱頭痛,身痛脊強,脈浮緊者。初宜疏通表散。

羌活 防風 蒼朮(各一錢) 白芷 川芎 生地 黃芩 甘草(各錢半) 北細辛(三分)連翹(錢二) 金銀花(二錢)
薑棗引,熱服取汗。如有汗,去蒼朮,加白朮。渴者,加葛根、石膏。

栝蔞托裡散 治瘡瘍毒盛者。未成者消,已成者潰,即潰者斂。

栝蔞(一個,杵碎) 忍冬藤 乳香(各一兩) 蘇木(五錢) 沒藥(三錢) 甘草(二錢)
酒煎,日三服。

蠟礬丸 治一切癰疽,托裡止痛。護臟腑,勿使毒氣內攻。老少皆宜。

黃蠟一兩,溶開,離火,入生白礬末一兩為丸。用熟水日進三服,各四五十丸,至三四兩之上,其效自見。或止用白礬末為丸,以蔥湯送三錢。三五服後,再服仙方活命飲二劑,諸惡毒自愈。若服金石毒藥發疽者,尤效。

奪命丹 治疔瘡發背等大毒,或麻木昏憒,或嘔吐、寒熱等症。服此者,不起者起,不痛者痛;痛者止,昏者蘇;未成者消,已成者潰。乃惡症中之至寶也。

蟾酥(酒化) 輕粉 麝香(各五分) 枯礬 寒水石 銅綠 乳香 沒藥(各一錢)朱砂(三錢) 蝸牛(無亦可)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溫酒蔥湯下。或用蔥白三四寸,病者自嚼爛,吐於手心,包藥在內,熱酒送下。如人行五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或外用一丸入瘡孔內,以膏藥貼之。

宣毒散 治癰毒在臟,脈實便秘。若脈虛便調者,不可用。

大黃(煨) 白芷(各五錢)
水煎服。此乃宣通攻毒之劑,其功最大。

雄黃解毒湯 治一切瘡毒潰爛。先用此洗三次,以後用豬蹄湯。

雄黃(一兩) 白礬(三兩) 寒水石( ,兩半)
共為末,用滾水二碗乘熱入藥末一兩,洗患處,冷則溫熱再洗,以神異膏貼之。洗時避風。

豬蹄湯 亦治前症。

白芷 白礬 當歸 赤芍 獨活 甘草 露蜂房(連子者佳。各五錢)
用豬蹄一隻,水四碗煮之,去油渣,取清湯,入前藥一分,作四分分開,煎十數沸,去渣溫洗。惡肉隨洗而下,即用前膏貼之。

集香散 亦治前症。

白芷 藿香 茅香 香附 防風 甘草(各三錢) 木香(一錢)
用水三碗,煎就去渣,洗患處。
○凡血氣聞香則行,聞臭則逆。彼瘡將盡未盡宜用之。洗後速用膏藥貼之,直至收斂為度。忌用生肌之藥。

乳香定痛散 治瘡瘍潰爛切痛,諸藥不效者。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寒水石( ) 滑石(各四錢) 冰片(一分)
為細末,敷患處,痛即止。此方乳沒性溫,佐以寒劑製之,故寒熱之痛皆宜。

替針丸 治膿成不潰者。

白丁香(即麻雀屎) 砂 沒藥 乳香(各一錢)
糯米四十粒,先以礦灰拳大一塊置碗內,量入水,熱氣出,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出用之。如未就,再用灰製。各研末,後和勻收貯。用時,以飯丸麥粒大,用一粒,水濕安瘡頭上,其膿自出。若附骨疽及緊耍之地,當時針砭,出之為善。(下有單方。)

生肌散 治瘡口不合。

木香 輕粉(各二錢) 黃丹(四錢) 枯礬(三錢)
共為細末,用豬膽汁拌勻,晒乾,再研細,摻患處。
○立齋曰︰“此方乃解毒去腐搜膿之劑,非竟是生肌藥也。蓋毒盡則肉自生。嘗見患者,每用龍骨、血竭之類以求生肌,殊不知餘毒未盡,反生腐爛耳。若此方誠有見也。”

又方︰治膿止。若生肌時,用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焙為末摻之,瘡口自斂。

桔梗杏仁煎 治肺癰,吐膿腥臭,或痰中帶血,或胸膈隱痛等証。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錢) 阿膠 金銀花 麥冬 百合 夏枯草 連翹(各二錢)貝母(三錢) 枳殼(錢半) 紅藤(三錢)
水煎服。如火盛兼渴者,加花粉二錢。此症因汗後傷風入於肺,變成瘡疽,其脈右寸數而虛者,肺痿也;數而實者,肺癰也;微緊而數者,未有膿也;緊甚而數者,已有膿也。脈短而澀者易治;浮洪而大者難治,面色當白而反赤者,火克金,皆不可治。

小青龍湯 治肺輕受寒,咳嗽喘急,將成肺癰。先服二劑。

麻黃(去節,五分) 桂枝 白芍 甘草(各八分) 乾薑(炮,五分)半夏(一錢) 五味(十一粒)
水煎,熱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咳嗽胸脹,氣喘面浮,已成肺癰,繼用此方。

甜葶藶(炒研,三錢) 大棗(十枚,去核)
水煎,先入大棗煎就,去棗,後入葶藶,煎十餘沸,食後服。

八味排膿湯 治腸癰,小腹脹痛,時下膿血,脈滑而數,身膚甲錯等証。

黃耆(炒) 當歸(酒拌) 金銀花 穿山甲(蛤粉炒) 白芷 防風 連翹 栝蔞(各二錢)
水煎服。或為末,每服三錢,蜜湯調下。如膿將盡,去穿山甲、連翹,倍當歸,加川芎。

神效栝蔞散 治乳癰及一切大毒。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治癰之方甚多,獨此方神效。治瘰癧尤效。凡屬癰毒,皆宜用之。

栝蔞(一個,爛研) 當歸(酒洗) 甘草(各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酒煎服。如不能飲酒,加水煎。數劑後,宜服補氣血之藥。

槐花散 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炒) 熟地 青皮 白朮 荊芥穗 當歸身 升麻(各一錢) 川芎(四分)
水煎服。或為末,每用三錢,米湯調下。

○又方︰棕同柏葉燒灰存性,搗飯糊為丸服。

痔漏腸紅方 其效無比。

黃連(一兩,酒浸陰乾) 百草霜(一兩,用茅柴燒者佳) 烏梅肉(一兩,酒蒸)
共搗為丸。如乾,加前浸連之酒,每以酒下四五十丸。三日見效,十日全愈。

隔紙膏 治 瘡神效。

黃耆(研末,五錢) 輕粉 乳香 沒藥 銀朱(各一錢) 血竭(五分) 銅綠(二分)
共為細末,真麻油調成膏,攤油紙上,再用油紙一層以針密刺孔,掩膏藥上貼之,一日一易其膏。

豬臟丸 治大便痔漏下血。

豬大臟(一條,洗淨) 槐花(炒,為末,二兩。或用黃連二兩為末) 入臟內,兩頭扎定,瓦器內米醋煮爛,共搗,加糕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或當歸酒下。(治法詳本門)

又方︰用鯽魚去腸,以五倍子末填滿, ,研末,酒服一錢。
用牡蠣粉,茶調服。或用貝母為末服。

備揀古來治諸瘡毒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雄黃(錢半) 杏仁(三十粒,去皮) 輕粉(一錢) 冰片(少許) 共為末,以雄豬膽汁調塗,仙方也。

○又方︰凡大毒,十日內宜服護心散,使毒氣出外。若內攻,則嘔逆不食而危矣。

真綠豆粉(二兩) 乳香(一兩) 燈心末(三錢。先漿之,焙乾研末後,以水洗去漿,布濾用)以甘草煎濃汁調一錢服。至一兩,則香徹瘡口而愈。

○又方︰毒初起及收斂時,用遠志肉,米泔浸,為末,酒調三錢服,以滓敷患處。
○又、時行斑瘡,一身忽如火傷,決之複起,此惡毒也。以多蜜炒升麻,水煎多服,並以升麻煎水洗之。
○瘡腫 熱大痛︰大黃末,醋調敷之。燥即易,數次即退。
○癰腫無頭︰蠶繭燒灰,酒服一枚,即出一頭而自破。
○大毒濕瘡,痛而不癢,粘不得衣被,以菖蒲研末一斗,布席上臥之,覆以被,三五日自愈。
○惡瘡初起,搗蒜加麻油濃敷,乾即易之,救人危急。
○諸瘡久不瘥者,用鯽魚燒研,和醬汁塗之。
○癰疽不起發,頭陷黑黯,不熱不痛,服補藥不效,用人牙( )、穿山甲(炙)各二錢為末,以當歸、麻黃煎酒,作二次調服,外以薑汁調面敷之。
○大毒,用雄雞冠血塗之。

療腫垂死,菊花一握搗汁,入口即活。冬月採根用,其效如神。

○又方︰以艾燒灰淋汁,加鍛石少許為糊,先將針挑破,至血出,乃點藥三遍,其根自拔。

○又方︰蜜與蔥搗爛,先刺破瘡頭,塗之,一時毒出,以熱醋洗之。

○又方︰刺破瘡上,以人糞熱封之,乾即易,一日除根。

○又方︰內服十全大補湯,加生黃 五錢,外用蒜切片安瘡上,以熟艾灸之,三壯易蒜。或毒重肉木,灸至肉痛方住。少頃再灸,明日又灸,總以數十壯、幾百壯為妙。若頭上生毒,艾壯宜小。此法最效,百不誤一。凡一切惡毒,具宜用此法,即瘡潰時亦當用。(此條已詳前灸法門。)
用初生絲茅針酒煮服之,一針一孔,大奇。

○又方︰白雞翅下兩邊第一毛燒灰酒服,即破。

○又方︰以麻雀屎,揀兩頭尖者是雄屎,加芝麻數粒搗敷,即穿。

陀僧為末,桐油調貼即愈。

貝母、南星等分研末,生薑擦之。

○又方︰以生薑擦動,醋磨貝母搽塗之。
○若白癜風,用白蒺藜六兩研為末,每湯水調服二錢。半月白處變紅,一月斷根神效。

○又方︰

用附子、硫黃為末,薑汁調勻,茄蒂擦之。

○又方︰水銀、輕粉用薑汁擦之。

用土茯苓一兩,苡仁、銀花、防風、木瓜、木通、白鮮皮各二錢,皂莢子四分,一日二服,忌茶、牛、羊一切發物。即前誤服劫藥,變成痼疾,多服自愈。氣虛加沙參、淮藥。血虛加當歸。有熱加芩連。此外不得再加。此方最穩而效,或止用土茯苓四兩,皂莢子七個,水煎代茶飲。
○外用輕粉、大楓子肉等分為末塗之。

○又方︰用輕粉一錢,雄黃、朱砂各二錢半,槐花(炒)、龜板(炙)各一兩為末,糊丸,每服一錢,日二服,冷茶下,七日愈。
○又方︰用輕粉、胡桃肉、槐花(炒)紅棗肉各二錢,搗為丸,分作三服。一日雞湯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五日瘡乾,七日落痂。

○又方︰大楓子(燒)和麻油、輕粉研塗,以楓子殼煎湯洗之,效。

用醋或豬膽汁磨墨濃塗之。

○又方︰用灶心土搗蒜和敷之。
○又方︰鹿角醋磨塗之。
○又方︰搗大蒜加麻油,濃敷之,乾則頻易,神效。
○又方︰用芥菜子、柏葉搗敷。
○又方︰用木鱉子醋磨塗之。
○又方︰大黃為末,醋調塗之,乾即易。
○又方︰五倍子醋煮敷之。
○又方︰馬齒莧搗敷。
○又方︰葛藤燒灰,水調塗之。
○又方︰芙蓉花或葉或皮搗敷。
○又方︰肥皂搗爛,加醋敷之。
○又方︰用藤黃,醋磨頻塗。但毒人,用當小心。

○又方︰用水調牡蠣粉敷之,拔毒而消。
用 羊角燒存性,研末,以雞子清調塗之。
用松香末一兩,白礬三錢為末,麻油調搽。(有治法詳本門。)
用母豬糞,黃泥包, 存性,為末。先以米泔洗淨,搽之立效。
爐甘石( ,醋淬七次)五錢,兒茶錢半研末,麻油調敷。

○又方︰輕粉摻之,即痂落而愈。
○陰頭生瘡,以蜜煎甘草塗之。

○又方︰五倍子、花椒皮(炒)各一錢,細辛三分
為末,先以蔥湯洗淨,摻之。(下疳亦用。)○內服槐花蕊一、二升,毒從小便出。(愈時身發紅斑一二日無害,永不再發。)未成膜,五倍子(炒)、百草霜等分,共為末,以醋調塗之,立消。

用艾灸七、八壯,灸時一痛甚,即易之再灸。

○又方︰於瘤贅未甚大時,取蜘蛛絲拈成粗線,纏扎其根,數日其絲漸緊,(諸絲日松,蛛絲日緊。)瘤根漸細,屢易之自落,誠奇法也。

用爐甘石三錢研細末,以麻油半杯煉熟下之,再煉,將黃色,再下黃丹(研細末)二錢再煉,滴水成珠便止,傾於碗內收貯。用時,以油單紙攤鐵器上,下以火燒熱,挑膏藥於紙上,乘熱易開,貼患處。先須以鹽茶洗淨,中安燈心一根,引膿水下流,然後以膏藥貼之。

年久頑瘡立愈。予用悉效。

用大黃、一兩(煨),皂角刺一兩共為末,酒下,即下毒物如魚腦。再服再下,如亂髮之蟲。後服雄黃花蛇丸,名通天再造散。

用松脂,少入輕粉細研,先以麻油塗之,次摻藥,一日即愈。

五倍末,醋調塗之。

○又方︰用絲瓜藤、根煎水塗之。
○又方︰用鯽魚燒灰,和醬塗之。
○︰又方︰用石膏(燒研)二兩,黃丹五錢摻之,生肉而愈。

此瘡生面上耳邊,浸淫流水,用 羊鬚、荊芥、棗肉各二錢燒灰,入輕粉四分再研,麻油調塗,二三衣愈。口吻瘡同治。

○又方︰用鱉甲燒灰摻之,妙。

用螃蟹搗爛塗之。

○又方︰用杉木煎湯洗之,俱效。

用穿山甲(五錢) 豬苓(二錢) 並以醋炒,研末,酒服二錢,愈。

用硫黃(三錢) 花椒(錢半) 水粉 大楓子肉 木鱉子肉(各錢二分) 共研末,新豬脂搗擦三四次痊。

內服下消風湯二劑。

消風湯 用治乾疥極癢,及一切瘡腫熱癤。

赤芍(錢半) 生地(二錢) 荊芥 白芷 銀花 羌活 獨活 連翹 甘草 防風(各一錢)
水煎服。如熱燥,加黃柏、苦參。如面上頭瘡,加川芎、白附各一錢,北細辛三分。

立效湯(新)凡遍身瘡痛,悉濃汁盈滿,服之即膿乾,立效。

生黃耆(三錢) 白朮(錢半) 當歸身(二錢) 小川芎(五分) 白芷 蒼朮(各錢二分)淨銀花(錢半) 茯苓 甘草(各一錢) 車前子(去殼,八分)
痛甚,加生地二錢。稱足分量,水煎服。大瘡悉愈。或小者複出,多服斷根。

凡小兒至熱天,遍身砂核,癢燥不安,甚則三粒五粒,變成熱癤。用赤芍大黃黃柏

苦參(各二錢) 連翹 荊芥 銀花 甘草(各一錢) 蒼朮(錢半) 羌活 獨活 黃芩(各錢二分)
共研末,每用二錢,蒸濃水半杯,乘熱遍塗三、四次即愈。甚則加黃連錢半更效。此予屢試之方也,用之最妙,亦慈幼之一端也。

用青礬為末摻之,即化為水。

用酸石榴皮蘸明礬末擦之。若用醋,蟲即沉下。

凡癰疽大毒,速用真綠豆粉(一兩) 乳香(五錢) 燈心(用漿焙乾,研末,水法去漿。二錢)
以生甘草煎濃汁,調一錢服,至一兩,香徹瘡口而愈。否則毒內攻,或不食而嘔,則危矣。
用陳鍛石研末搽之,即愈。
用蠶豆殼燒灰,水調塗之。
用硼砂、爐甘石、銀殊、白蠟各四分為末,忌鐵。以麻油半小杯入藥熬化,待冷塗之,即愈。然後於囊下逢中,燒桐油燈火,一路三壯,斷根。

○又方︰用柴胡、當歸、車前子、木通、膽草、黃芩、甘草、澤瀉、梔仁各錢半,水煎服。後以本滓加黃連、黃柏各一錢,牡蠣粉二錢,煎水洗,隨用鳳凰殼(即抱雞出雛蛋殼。)一錢,冰片一分,大古勇、青黛各二分,輕粉八厘共研末,擦三次立愈。屢試屢驗。

○又方︰蛇床子五錢,生白礬三錢,煎水洗後,用黃丹、枯礬、生牡蠣
共為末擦之。

○又方︰胡椒煎湯洗之。
○陰濕諸瘡,用蛇床子二兩,朴硝一兩煎水洗。

陀僧(三錢) 水粉 花椒(各錢半) 海螵蛸(一錢) 硫黃(三錢) 共為末,以生薑蘸藥擦患處,三次愈。但先用連翹去間四錢,酒煎服,斷根。

梔子仁研末,蜜調塗之。

○又方︰大黃研末,蜜調塗之。
○又方︰杉樹皮燒灰,雞子白調塗之。
○又方︰絲瓜葉搗敷。無生葉,用乾葉研末,蜜調塗之。
○又方︰綠豆擂濃漿塗之。
○又方︰井底泥敷之。
○又方︰石膏末敷之。
○又方︰生桐油調人中白敷之。

用劉寄奴草搗敷,止血立愈。

○又方︰不拘柴燒枯炭,研末,乘熱深擦之,血止不痛。忌水浸洗。但面上勿用,恐有黑印。

○又方︰嚼三七敷之。再嚼一錢,米湯下,有瘀血即化。
○跌打瘀血積痛,大黃(一兩,酒蒸) 杏仁(七粒去皮) 雞鳴時服之,血下即痊。外紅紫腫痛,大黃末,薑汁調塗妙。
○打撲瘀痕,水調半夏末敷之。
○跌閃出骨,蠶砂(四兩) 綠豆粉(四兩,俱炒) 枯礬(二錢) 為末,醋調敷之,包定,日換一次。

忌孕婦見之,三次愈。

○又方︰骨碎、生蟹搗,沖酒服。外以滓敷之,扎定,少傾細聽,骨接有聲,神妙。
○……○止血合口,用五月五日取金櫻子、桑葉、苧葉搗餅陰乾,用時研末敷之。名軍中一捻箭。
○凡跌打痛腫,用蔥和蜜搗敷,立效。(飲童便妙。)○跌打損傷垂危者,用蚯蚓煎酒服,神效。

遍身瘙癢,或生癮疹,此血熱,或血虛以生風也。用上消風湯,或加黃連。如老人婦人,加當歸、白芍。如身熱,加青蒿。

○又方︰用苦參為末,皂莢煎濃汁,丸服。
○又方︰以鍛石醋和塗之,隨手即消。

人乳、桐油等分,和勻,以鵝翎掃塗,神效。
用生薑、陳酒糟各一斤同搗爛,罨傷處。

小兒頭面患瘡,膿汁作癢,痂濃不落。用松香、枯礬、官粉、黃丹等分為末,麻油調敷。
若作癢出水,水到即潰者,用綠豆、松香為末,麻油調敷。

○又方︰以益元散加枯礬少半,以庇油調敷大妙。內服荊黃敗毒散二服。用銅綠末敷。

○又方︰用枯礬、黃丹摻之。

人有久苦床簀者,身上骨高處,或磨去皮,或磨去肉,實在有不安於睡者,只得濃鋪絮褥,亦覺無益。余有一法,床上之草要四、五寸濃,將於睡患之處排開二寸闊,上面仍舊安席安褥,將患處恰安空闊席草坑上,自覺相宜。即無病瘦人,有骨高處,亦如此睡法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