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會約醫鏡

清 羅國綱


卷十三‧雜証

五十、論疝

(腹病曰疝,丸病曰 。有寒、氣、濕、熱、虛、冷。男子為奔豚,女人曰育腹,小兒有本腎。)

經以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經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總諸陰之會。瘕者,即方書所云狀如黃水者是也。)總言病之原也。所云沖、狐、 、厥、瘕 、 癃,分言疝之狀也。丹溪以為疝症皆始於濕熱。

蓋五臟各有所傷,則皆生火,火鬱之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並入血脈,流於厥陰,肝性急連,為寒所束,宜其痛甚。是疝為筋病,皆挾肝邪。若言止在肝經,不與《內經》合也。治此者,當分寒、熱、虛、實。若如張子和一概用下,則誤矣。察其形氣病氣,若果有熱症熱脈,顯然外見者,治以寒涼則可。如無可據,而但云疝由濕熱,則不可。至於濕則腫墜,虛者亦腫墜。在血分者不移,在氣分者多動。是故諸寒收引,則血注而歸肝,下注於左丸。諸氣憤郁,則濕聚而歸肺,下注於右丸。且睪丸所絡之地,非盡由厥陰,而太陰、陽明之筋,亦入絡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腫少;患右丸者,痛少腫多。但治初受之邪,必當以溫經散寒,行氣除濕為主,切不可早用寒涼,致留邪氣,以遺其害。及其久也,則有始終為寒者,有因寒郁而為熱者,有元陽受傷而虛陷日甚者,當用調補之劑,因病製方,不得泥執。

治疝必先治氣,故病名亦曰疝氣,非無謂也。蓋有寒氣、熱氣、濕氣、逆氣。氣在陽分,則為氣中之氣;氣在陰分,則為血中之氣。凡氣實者破之,氣虛者補之。故治疝者,必於諸証之中,俱當用氣藥。

脈候

弦急搏皆疝。(診在何部,自知其臟。)尺部滑,為寒疝。(滑脈寸上見為大熱,陽與陽並也。兩尺見滑者,丙丁不勝壬癸,從寒水之化也。)脾脈大而虛,木旺克土,厥逆上升。寸口脈沉而弱,疝氣少腹痛。疝屬肝病,脈必弦急。(肝脈弦急。常也。)牢急者生,(疝系陰寒,牢主裡寒,常也。)弱急者死。

五積散 治疝氣初起,或愈後複發,必有外因,痛不可忍,最效。

當歸 蒼朮 陳皮 茯苓(各一錢) 濃朴(薑炒,八分) 乾薑(炒,五分) 白芍(八分)麻黃(冬天去節,六分;夏天留節,四分) 枳殼(八分) 半夏(一錢) 桔梗(八分) 甘草(炙,六分)肉桂(六分) 川芎(七分) 加︰吳茱萸(湯泡,焙乾,七分) 小茴(鹽炒,七分) 生薑(六分)蔥白(五寸)
同煎,熱服。

治平湯(新) 治一切疝氣痛,上沖心,小便赤,寒熱虛實俱效。

當歸(一錢三分) 白芍(一錢) 茯苓(一錢) 澤瀉(七分) 豬苓(八分) 山梔(七分)木香(五分) 蒼朮(一錢) 川楝子(一錢)小茴(六分) 橘核(七分,炒研) 肉桂(八分) 陳皮(七分) 荔枝核(一錢三分,燒焦,研)
水煎服。寒甚,加吳茱萸五分。脅痛,加柴胡七分。

暖肝煎 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証。

當歸(三錢) 枸杞(三錢) 茯苓(三錢) 小茴(錢半) 肉桂(一、二錢) 烏藥(二錢)杏仁(一錢)
薑引。如寒甚,加吳茱萸;不應,加附子。

疝方分類

治沖疝氣上沖心,二便不通,小腹與陰相引痛甚,此肝邪上厥也。

木香散

木香 陳皮 良薑(炒) 乾薑(炒。各六分) 訶子 枳實(各錢半) 草豆蔻(一錢)黑牽牛(六分半) 川芎(一錢)
水煎服。

治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腹,與狐相似。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勿用五色者、身有毛刺者,薄小者,須用屋西南有網,身小尻大,腹內有蒼黃膿者佳。去頭,微炒研) 肉桂(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此仲景方也。

治 疝陰囊腫大不一,痛不可忍。

荔枝散

荔枝核(十四枚,燒存性,用新者) 大茴(炒) 沉香 木香 青鹽 食鹽(各七分)川楝肉 小茴香(炒,各二錢)
為末,酒調三錢服。

治木腎不痛。

南星 半夏 黃柏 蒼朮 枳實 白芷 神曲 滑石 吳茱萸 昆布 山楂
等分為末,酒糊丸,鹽湯下。外用馬鞭草搗塗,效。

治厥疝脾受肝邪,厥逆,心痛吐食。

當歸四逆湯

當歸尾(一錢四分) 附子(製) 肉桂 小茴(炒。各六分) 柴胡(七分) 白芍(八分)元胡(六分) 川楝子(一錢) 茯苓(一錢二分) 澤瀉(六分)
水煎服。

治瘕疝脾經濕熱,傳於腎陰,腫痛,或挺縱不收,或漬膿血,白自流出。

烏頭湯 治內熱,外為寒束。

川烏頭(炮) 梔子仁(炒。各三錢)
煎服。

治 疝 陽明經病,小腹旁壯如黃瓜,血漬脬囊,結成癰腫,腫少血多。用︰桃仁 元胡 甘草 茯苓 白朮 枳殼 山楂 橘核 荔枝核
等分,水煎服。

治 癃疝內有膿血,小便不通。

加味通心散

瞿麥穗 木通(去皮) 梔子仁 黃芩 連翹 甘草 枳殼 川楝子(去核) 歸尾 桃仁(去皮尖,炒) 山楂
上等分為末,燈心、車前子煎湯,調服三錢。或用五苓散加桃仁、山楂亦妙。

木香楝子散 治疝氣久不愈者,服此神效。

石菖蒲(一兩,炒) 青木香(一兩,炒) 蓽 (五錢) 荔枝核(二十枚,捶碎,炒)川楝子(二十枚。巴豆二十枚同炒黃赤色,去巴豆不用)
共研末,水調服。

龍膽瀉肝湯 治腎本不虛,而肝經濕熱,火旺筋縮,莖中或痛或癢,或挺縱不收,白物如精,隨溺而下者,此筋疝也。

龍膽草(酒炒) 天冬 麥冬 甘草 黃連(炒) 山梔 知母(各一錢) 黃芩(一錢二分)柴胡(錢半) 五味(三分)
水煎服。

神應散 治寒疝諸疝,心腹大痛,散氣開鬱。

元胡 胡椒 小茴(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守效丸 治久墜而不痛者,是即 疝之類,單宜治濕理氣。

蒼朮 南星 白芷 川芎 山楂 半夏 枳殼(或改橘核)
等分為末,薑汁糊丸,鹽湯下。有寒,加吳茱萸。有熱,加山梔子。又或加青皮、荔枝核。此方治 疝之妙藥。

桃仁膏 治小腹硬而有形,大便秘結而黑,小水利,是血疝也。

桃仁(去皮尖,炒) 大茴(炒)
等分為末,每用二錢,蔥白二寸,煨熟,蘸藥細嚼,空心酒下。不應,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朴硝、大黃、甘草。

凡少年暴病,或為邪熱所閉,或腫痛之極者,是邪盛勢急,非行氣利水之劑不可,故下之之法,亦不可廢。

導水丸

大黃 黃芩(各一兩) 滑石 黑丑(頭末。各二兩) 甘遂(五錢)
共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水下。

禹功散 瀉水之劑。

黑丑(頭末,二兩) 茴香(炒,五錢)
或加木香三錢,為末,以生薑湯調一、二錢,臨臥服。

凡治疝,當用五苓散,加茴香、金鈴子、橘核、檳榔、木通多效。

凡治陰囊潰爛,睪丸脫露,名為脫囊。用真紫蘇莖葉為細末,乾敷。如未破,用香油調塗,將青荷葉包上。內服芩、連、甘草、木通、當歸之類,多得保全,患者勿慮。

備採古來治疝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卒得疝氣,小腹及陰中切痛,汗出欲死者,沙參研末,酒服三錢。
○陰疝腫墜︰木別子仁醋磨,調芙蓉葉末敷之。
○疝氣偏腫︰甘遂、茴香等分為末,酒服二錢。
○疝氣︰荔枝核二十四枚,陳皮五錢,硫黃(燒溶入水出毒)三錢,為末,鹽水調面為丸,綠豆大,空心酒服九丸,日三服。
○偏墜掣痛,臍下撮痛︰吳茱萸一斤,酒、醋、開水、童便各浸四兩,一夜焙乾;澤瀉二兩,為末,酒丸,鹽湯下。
○狐疝︰地膚子五錢,白朮二錢半,桂心五分,為末,酒服三錢,忌蔥。
○疝氣偏墜︰大茴小茴(俱炒)各一兩為末,用豬尿胞一具(連尿)入藥於內,扎定入罐內,以好酒煮爛,連胞搗為丸,白湯送下。
○小兒陰腫︰木香五分,甘草、枳殼各一錢,煎服。
○一切冷氣及小腹痛︰艾葉、香附,醋煮丸。
○小腸疝氣,莖縮囊腫︰浮水石
為末,每服二錢,用木通、赤茯苓、麥冬煎湯調下。
○疝氣或連小腹痛極︰荔枝核(炮微焦)一兩,大茴香(炒)六錢,研末,酒調服。

凡疝受病於肝,見証於腎,以厥陰肝脈絡陰器也,多因寒濕所致,亦有挾虛者,當加參朮於溫散藥中。

○又方︰用橘核炒去皮,研末,酒調服五錢愈。

五十一、論遺精

(有心虛、腎虛兼肝脾者,濕熱,脫精。)

遺精之病,雖多所因,而總由於心。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心有所動,腎必應之,則腎不能藏,精隨以泄。初不為意,由是而再而三,隨觸而泄,斯時精竭陰虛,為勞為損,去死不遠,可不畏哉﹗然亦有無夢而遺者,謂之滑精,心腎之傷居多,治宜固腎。夢而後遺者,謂之夢遺,相火之強為害,治宜清心。亦有值勞倦而遺者,此筋力不勝,肝脾之氣弱也。有因用心思索過度而遺者,此中氣不足,心脾之虛陷也。有因濕熱蘊藏而遺者,此脾腎之火不清也。有無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虛,肺腎之不固也。有素稟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無氣之薄弱也。有久服寒涼,以致元陽失守而泄者,此藥誤之所致也。有壯年精滿而溢者,此不足慮也。故治此之法,亦當兼求所因乃善。

以下治無夢而遺者︰

固精丸 治下元虛損,精滑將脫者。

牡蠣( ,四兩) 菟絲子(淘淨酒蒸,六兩) 韭子(炒,二兩) 龍骨( ,四兩) 北五味(微炒,二兩) 白茯苓(四兩) 桑螵蛸(酒炙,三兩) 白石脂( ,四兩) 山茱萸(四兩)杜仲(鹽炒,三兩)
上為細末,山藥研糊為丸,空心鹽湯下。

直指固精丸 治腎虛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熟地(四兩) 棗皮(三兩)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八錢) 牡蠣( ) 龍骨( )蓮蕊 芡實(炒。各三兩) 志肉(甘草水製,二兩) 茯苓(三兩)
上研細末,山藥四兩,糊為丸,空心鹽湯送下。

士才倍苓散 治腎虛不固者,服之神效。凡用秘澀藥,能通而後能秘。此方茯苓倍於五倍,能瀉能收,是以能盡其妙也。

茯苓(四兩) 五倍子(二兩)
山藥糊為丸,空心開水送下。

金鎖丹 此治嗜欲太過,精滑不固,澀以救脫之劑。

蓮蕊(六兩) 芡實(炒,十兩) 石蓮子(四兩,或二兩) 金櫻膏(二斤)
上為末,以金櫻膏和為丸,空心淡鹽湯送下。人能久服,固精益壽。但平時服食,忌葵菜、車前子。

以下治有夢而遺者︰

茯神湯 此治欲火太熾,相火甚,而夢遺心悸。

石菖蒲(炒,八分) 山藥(一錢二分) 茯神(一錢五分) 遠志(去心,八分) 棗仁(一錢)茯苓(一錢) 黃連(八分) 生地(一錢) 當歸(一錢二分) 甘草(四分)
蓮子七粒,捶碎去心,水煎,食前服。

柏子養心丸 此治勞心有火,合眼夢遺。

柏子仁(微炒,去油要盡) 茯神 棗仁 生地 當歸(各二兩) 五味 犀角 甘草(各五錢)
上研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辰砂二錢,細研水飛,金箔五十張為衣,午後臥時,含化咽汁一丸。心火一淨,服前固精之方,或中時服清火之劑,夜間服固精之丸亦可。

以下治各經兼病而致遺精者︰

經驗豬肚丸 此治肝腎多熱,易於疏泄者。但先察其火之當清者,服上茯神湯,後服此方。

白朮(面炒,五兩) 苦參(白者,三兩) 牡蠣( 研,四兩)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具,洗淨,以瓷罐煮極爛,搗如泥,和藥,加肚汁搗為丸,日進三服,米飲送下。久服,自覺身肥,而夢遺永止。

九龍丸 此治腎虛精滑,不熱不涼,中和之方。凡病遺者宜服。

金櫻子(去外刺內子) 枸杞 棗皮(去核) 蓮蕊 蓮肉(去心) 當歸(酒洗) 熟地 芡實(微炒)白伏苓(去皮。各四兩)
上為末,酒糊丸,空心鹽湯送下。

秘元湯 此治思慮勞倦而遺者,培補心脾自愈。

志肉(八分,炒) 山藥(二錢,炒) 芡實(二錢,炒) 棗仁(炒搗碎,一錢半) 白朮(土炒)茯苓(各錢半) 甘草(炙,一錢) 五味子(十四粒,微炒搗)
水煎,食遠服。久遺無火,不痛而遺滑者,乃可服之。如尚有火覺熱者,加苦參一二錢。如氣大虛者,加黃 (蜜炙)一二三錢。即服歸脾湯去木香亦妙。有脾虛下陷者,服補中益氣東加山藥、棗皮。

有飲酒濃味,痰火濕熱,擾動精腑而滑者,宜服蒼朮、白朮、半夏、橘紅、茯苓、甘草、升麻、柴胡,升清降濁,脾胃健運,遺滑自止。若有火者,加苦參。

右歸丸 治先天不足,元陽不固,神疲精滑,當以補益命門元氣為主。

大懷地(酒蒸,八兩) 山藥(炒,四兩) 棗皮(微炒,三兩) 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蛤粉炒成珠,四兩) 菟絲子(淘去泥沙,酒蒸,四兩) 杜仲(薑炒,三兩) 當歸(三兩,大便溏者勿用) 肉桂(二兩,可漸加之) 製附子(自二兩可漸加至四、五兩)
上以蜜丸,開水送下。如陽虛精流,加補骨脂(酒炒)三兩,即八味地黃丸亦可酌用。

一服寒涼等藥,以致元陽虛而精滑者,亦服右歸丸、八味丸可也。

千金固腎丸 此治凡有心腎不交,夢遺精滑者。

熟地(八兩) 棗皮(四兩) 茯苓(三兩) 志肉(二兩) 龍骨( ,二兩) 巴戟(三兩,去心)蓯蓉(三兩,酒浸) 蓮蕊(二兩) 牡蠣(,三兩) 胡桃(三兩) 韭子(微炒,兩半) 石連子(兩半) 菟絲子(五兩) 肉桂(二兩)補骨脂(酒炒,三兩) 杜仲(鹽炒,三兩)
上為末,用山藥(研末)六兩,開水泡,糊為丸,空心服五六錢,加至七八錢,淡鹽湯送下。此方不涼不熱,平康之劑,服久而精固體健,無不妙也。

辰砂妙香散 治心氣不足,小便後精出,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莖中出而癢痛,常如欲小便者。 黃耆(蜜炒) 山藥(薑汁炒) 茯苓 茯神 志肉(甘草湯製。各一兩) 甘草(炙)桔梗(各五錢) 木香(一錢) 麝香(二分) 朱砂(三錢,另研水飛)
上為末,溫酒調下,每服二錢。

蘇合香丸 治夢與鬼交,脈息乍大乍小,乍有乍無,或綿綿不知度數,時常悲笑,其狀不欲見人,乃其候也。

白朮 青木香 犀角 香附(炒,去毛) 訶黎勒(煨,取皮) 檀香 蓽撥(各一兩)熏陸香(別研) 蘇合香(各五錢) 沉香 丁香(各三錢) 麝香(一錢) 龍腦(一錢)朱砂(三錢,研,水飛)
上為細末,用安息香二兩,酒熬膏,並蘇合香油加蜂蜜和為丸,水服二錢,治鬼魅相感,神效。又將此料作丸,彈子大,以緋絹包裹,當心佩之,一切邪神疫氣不敢近。

備採古來治遺精諸病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思慮傷心夢泄或自流者,菟絲子五兩,茯苓四兩,石蓮子肉一兩半,山藥糊丸服。
○夜夢鬼交,重用巴戟,余用清心寧神之品。
○髓敗精流,用補骨脂一兩,青鹽一錢,末服。
○腎傷精流,小便赤,大便燥,或自利,用胡桃四兩,茯苓四兩,附子兩半,丸服。
○小便泄精,用龍骨、志肉等分丸服,或加韭子。
○脫精夢遺,鹿角磨水,酒引服。
○玉莖不痿,精流不已,時如針刺,名為強中,乃腎滯漏痰也,用韭子(炒)、補骨脂(鹽炒)各一兩研末,日三服,每服三錢,水煎。
○勞心泄精,龍骨、志肉等分為末,蜜丸,朱砂水飛為衣,蓮仍鬗UU。
○腎虛遺精自汗,夢與鬼交,用豬腰子一枚,切開去膜,入附子末一錢,濕紙包,煨熟,空心以酒食之,五服全愈。
○腎虛泄精,用熟地、牡蠣( )等分為丸服。
○才睡即遺,韭子一合(炒),白龍骨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此能固真氣,暖下元。
○遺精,用荷葉研末,酒服三錢,極驗。

五十二、論痿証

(有濕熱,有虛証,有風寒外襲。)

《內經》列五臟痿証,皆言為熱,又獨重肺與胃者,何也?以肺熱葉焦,金燥水虧,腎絕化源,則精氣不能流通而成痿矣。取陽明者,以穀入胃,能溉五臟,主潤宗筋,束骨而利機關也。(宗筋,謂陰毛中橫骨上下臍兩傍之豎筋也,凡人身上下前後無處不達。)且四肢皆稟於胃,必因於脾,脾為太陰,其脈貫胃,若脾病,(經曰︰“土太過,則敦阜。”敦者,濃也。阜者。高也。既濃又高,其病則瀉,土平而愈。此膏粱之疾也。若脾虛則不化,經曰︰“土不及則卑濫也。”其治宜以培本為主。)則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達四肢,四肢不得稟水穀之氣乃痿也。然吾觀痿 之人,飲食日盛,形體日肥,何以不能運化精微,以強筋骨乎?此乃火邪伏於胃中,但能殺谷,而不能長養氣血。經謂壯火食氣,胃熱消穀,善飢是也。治者,使陽明火邪毋使干於氣血之中,則濕熱清而筋骨自強,此經不言補而言取者,取去陽明之熱邪耳。然細察經文,又曰︰“悲哀太甚,則胞絡絕,傳為脈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發為筋痿;有漸於濕,以水為事,發為肉痿之類”,則又非盡為火証。故此,因生於火者有之,而敗傷元氣者亦有之。若概從火治,則恐真陽虧敗,水衰土涸者,必不能堪。

是當因脈因証,酌寒熱之淺深,審虛實(虛者,元氣虛也。實者,邪氣實也。)之緩急,以施治療,庶得治痿之法矣。凡痿証不一,有兼痰積者,有濕多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有挾氣者,臨病製方,不拘古方可也。而東垣取黃柏為君,用黃 等補藥以輔佐之,亦可觸類而會其意矣。

二妙散 治濕熱痿証,脈息洪滑,煩渴身熱,當先去火。

黃柏(炒,二錢) 蒼朮(三錢)
水煎,夜服。或加甘草、羌活各錢半,陳皮、白芍各一錢,威靈仙(酒炒)八分,服之亦佳。如氣滯,加行氣藥。如血虛,加補血藥。如痛甚者,加薑汁熱服。

加味四物湯 治陰虛血熱,諸痿軟弱。

當歸(一錢。血虛有寒者宜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 熟地(三錢) 麥冬 黃柏(炒)蒼朮 白芍(各一錢) 川芎(七分) 五味子(九粒) 人參(隨便) 黃連(各五分) 杜仲(八分)牛膝(一錢。足不軟者不用) 知母(五分)
空心服。若陰虛無濕,或多汗者,俱不宜用蒼朮,蓋痿証最忌散表,亦恐傷陰也。此証即知柏地黃湯可用,但當適病而止。

鹿角膠丸 治水虧於腎,血虧於肝,兩足痿弱,不宜用涼藥者。

鹿角膠(一斤) 熟地(八兩) 鹿角霜 當歸(酒蒸。各四兩) 人參(隨便) 牛膝(酒蒸)菟絲子(淘淨,酒蒸) 茯苓(各三兩) 白朮 杜仲(鹽炒。各二兩) 虎脛骨(酥炙)龜版(酥炙,酒炙亦可。各一兩)
先將熟地、當歸、牛膝搗成膏,後以酒二鐘蒸化鹿角膠,加煉蜜為丸,每早用淡鹽水下七、八十丸。

金剛丸 治腎損骨痿,宜此益精。

蓽 杜仲(薑汁炒。各八兩) 肉蓯蓉(揀頂大中紅者,酒洗去甲) 菟絲子(淘淨,酒蒸。各六兩)
用豬腰子二、三對,酒煮,與蓯蓉先搗為膏,後入各藥末,乾則加煉蜜為丸,空心溫酒送下。

還少丹 治脾腎不足而足痿者,及一切虧損體弱之証。

熟地(八兩) 山藥 棗皮 杜仲(薑水炒) 枸杞(各四兩) 淮牛膝(酒蒸,下部滑遺者不用)遠志(去心,薑汁浸炒) 肉蓯蓉(酒洗) 菟絲子(淘淨,酒蒸焙) 巴戟肉(各三兩)北五味 川續斷 楮實子 舶茴香(各二兩)
煉蜜為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六、七錢。

凡痿証與腳氣相類。腳氣外因風寒濕,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作腫痛,系邪實也。痿由五內不足所致,但不任用,亦無痛楚,此氣血之虛也,宜十全大補湯。此外又有實而有積,六脈有力,飲食若常,此實熱內蒸,心陽獨亢,名為脈痿,宜承氣湯下數十遍而愈。此不過百之一二耳,備載之以廣見聞。

備揀古來治痿至簡至穩諸方於後,以便取用。

黃柏、蒼朮,治痿要藥。
○肝腎虛弱而足無力,用六味地黃丸,不應,急用八味地黃丸,或加牛膝、杜仲、虎脛骨、龜版、黃柏更佳。
○氣虛足痿,用四君加蒼朮、黃柏、黃芩。
○血虛足痿,用四物加蒼朮、黃柏,或下六味丸。
○濕痰足痿,用二陳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之類,入竹瀝薑汁。
○經曰︰“肺熱葉焦,發為痿 。”陽明濕熱,上蒸於肺,故焦,用苡仁多服乃愈。

五十三、論諸蟲

(附︰小兒疳蟲、諸瘡。蟲病有蛔蟲、白蟯蟲、尸蟲、勞蟲、瘕蟲。)

凡蟲之為病,其類不一。而其為害,則為腹痛,作止往來無定,或不時嘔蟲,或嘔青黃綠水,坐臥不安,或面色青白,而唇則紅,但痛定則能食,便是蟲也。而其所以生者,由濕熱,由飲食停積,固有之矣。此必臟氣之虛弱,不能隨食隨化,以致淹留而生,非獨濕熱已也。治之者,雖當去蟲,而尤宜以溫養脾胃為主,但使臟氣陽強,非惟蟲不能留,亦自不能生也,乃無後虞。

凡下蟲之法,按丹溪云︰上旬蟲頭向上易治,若証急,又安能待乎﹗凡欲下者,先日勿食,次早五更,用香油煎肉嚼之,良久勿吞,蟲聞肉香,頭皆向上,乃以雞蛋煎餅,和藥嚼而食之,須臾,服蔥腸或白水,少少以助藥勢下行,不一時,蟲盡下。然後以白粥補之,隨服補劑,調理脾胃,而病可愈。若蟲下未盡者,再照前法治之。

凡上唇有瘡,曰惑,蟲食其臟。下唇有瘡,曰狐,蟲食其肛。仲景曰︰“狐惑之証,似傷寒,而非傷寒也。”後世何得以傷寒治乎﹗

凡小兒蟲積攻心,啼哭悶亂,惡心吐沫,狀似癇病,但目不斜,腹有青筋耳,甚有蛔蟲團聚,痛極而厥,多似慢驚,惟唇口獨紫為異。

凡蟲有丸種︰心蟲曰蛔,又曰蛔,長一尺,生發最多,小兒多有之。肝蟲曰肉蟲,狀如爛杏。腎蟲曰蟯蟲,至細微,如刀截絲縷。肺蟲如蠶,居肺葉內,蝕肺系,令人聲啞,故成勞瘵,殺人惟甚,藥所不到,治之為難。脾蟲曰寸白,子孫相接,長至數尺。胃蟲狀如蝦蟆。

有曰弱蟲,又曰膈蟲,狀如瓜瓣。有曰赤蟲,狀如生肉。凡人偏嗜一物,必能生蟲,即以所好之物,加入下蟲殺蟲藥,如化蟲散之類,無不應手取效。

凡腹中痛,其脈當沉弦,若反洪大,必有蟲積,蓋熱則生蟲,故洪大也。

凡小兒疳蟲,名曰疳 ,由食過傷而成,身熱腹大,面黃、昏睡,鼻爛、齒齦生瘡,或下黑血,皆蟲候也。治宜去蟲,後補氣血。

(治應聲蟲法,略)

化蟲丸 治一切蟲病,大者即下,小者即化,為治蟲之總司也。

鶴虱 胡粉(炒) 苦楝根皮(東引不出土者佳) 檳榔(各五錢) 蕪荑 使君子肉(各二錢半)枯白礬(一錢)
研末,或用肉汁調服,或水糊丸。上旬五更時,須照上下蟲大法服之,即效。

化蟲散(新) 治大小蛔厥腹痛,多似慢驚,但唇口紫者是也。

使君子(去殼,十個) 雷丸 鶴虱 甘草(炙) 大黃(體虛者不用)花椒 檳榔(各二錢)
共研細末,人大二錢,人小一錢,用豬肉煮湯調,照上下蟲大法服之。

甘草瀉心湯 治蟲証不食,面目乍赤乍白,此蝕上部曰惑者。

半夏(三錢) 黃連(錢半) 乾薑 黃芩 甘草(炙) 人參(隨便) 大棗(五枚)
水煎服,此仲景方也。不應,用化蟲丸,照上下蟲大法服之。蝕下部者曰狐,用苦參湯洗之,用雄黃煙熏之。

妙應丸 治諸蟲巢穴堅固難下者,用此悉除。

大黃 牽牛(頭末) 檳榔(各一兩) 雷丸(去殼) 錫灰(炒不見星) 鶴虱(各錢半)大戟(一錢) 使君子肉(煨,二錢) 茴香(八分) 貫眾(二錢) 輕粉(三分) 苦楝根皮(五錢)
上研細末,用皂角五皮煎膏為丸,強者五十丸,弱者減之,五更初,茶請下。少頃,再吃溫茶助之,即效。

溫臟丸 治諸蟲積,用藥下之,既下複生,由臟氣虛寒,宜溫補脾胃,以杜其源。此方攻補兼用。

人參(隨便) 白朮 當歸(各四兩。大便泄者不用) 白芍(酒炒) 使君子(煨取肉)茯苓 川椒(去合口者,炒出汗) 細榧肉 檳榔(各二兩) 乾薑(炮) 吳茱萸(湯泡一宿,炒。各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白湯下七、八十丸。如臟寒,加附子一、二兩。如臟熱,加黃連一、二兩。

調補中州散(新) 治一切脾胃虛寒,飲食少思,腹脹倦怠,泄瀉噯氣,及蟲積下後,宜此調補。多服久服,功效最大。

人參(無者,以時下生北條參二、三兩代之) 腿白朮(製,三兩) 茯苓(二兩) 苡仁(炒)山藥(炒) 白扁豆(炒) 芡實(炒。各二兩半) 陳皮(八錢) 桔梗(一兩) 元砂仁(去殼炒,七錢)乾薑(炮,六錢) 甘草(炙,八錢) 神曲(炒,七錢) 白蓮肉(炒,一兩) 陳米(炒黃,少淬水再炒,兩半)
共研細末,開水調服五、六錢,大小悉宜。如猶有蟲者,用川椒皮、苦楝根皮煎水調服,五更時再細嚼使君子肉四枚。如腹大而脹,是有積者,加谷蟲七錢,共研末服。如口無味者,薑棗煎湯調服。如大便泄者,加肉豆蔻(面包煨)一兩,同研末服。如胃寒氣滯作痛者,用真藿香煎水調服。
○如歸脾、四君、參苓白朮散之類,可揀而用之。

備揀古來治諸蟲病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下蟲,用苦楝根皮、檳榔、鶴虱,煎服三、五次。
○蛔蟲,用火煨使君子肉,五更食,以殼煎湯送下。
○寸白蟲,用細榧子四十九枚,去殼,每月上旬,以砂糖水,砂鍋煮熟,空心食七枚,七日服盡,蟲化為水。並治三蟲(長蟲、赤蟲、蟯蟲也。)神效。
○寸白蟲,用檳榔五錢,南木香二錢,研末,米湯調下。
○下諸蟲,錫灰、蕪荑、檳榔為末,用石榴根皮煎湯,五更送下三錢。
○治小兒蟲痛,用皂礬細末六、七分,以酒調服。即苦楝根皮煎濃湯,服二、三次效。
○小兒蛔蟲,用新鍛石一撮下水,以上清水蒸雞蛋,天曉食之。
○腹中蟲病,用馬齒莧,水煮一碗,加鹽醋,空腹食之。
○腹有蟲,用酢石榴東引根一握,洗銼濃煎,五更服盡,蟲即下,斷根。

四味肥兒丸 治小兒瘡積,目翳、口瘡、發熱、落發、肚大、瘡疥。

蕪荑(炒) 神曲(炒) 麥芽(炒) 黃連(各一兩)

豬膽汁為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煎湯送下。或者人小,不知服丸,化服。

大蘆薈丸 治小兒肝脾疳積,發熱體瘦,口渴,大便不調,或瘰癧結核,耳瘡目翳,牙腮蝕爛。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白蕪荑(炒) 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 膽草 鶴虱(各一兩)廣木香(四錢)
為末,蒸餅為丸,白湯下一錢。

凡疳之為患,乃肝脾虛熱,津液乾涸之患。前方乃專於清熱治疳之劑,若脾胃虛弱者,當佐以六君子湯,每日間服,調補脾胃,使邪氣退,庶可收全功也。

神授散 治傳尸勞瘵。此藥早服則蟲自除,不能為患。

川椒(二升,揀去合口者,略炒出汗)
為細末,米湯調服二錢。或以酒煮米粉糊為丸,每服三十丸,以漸增至五、六十丸,或用米酒送下。

雄黃兌散 治 蟲內蝕,肛門生瘡。

雄黃 桃仁(去皮。各一錢) 青葙子 黃連 苦參(各二錢)
為細末,綿裹如棗核大,納肛內一宿,少留綿在外,以便取換。

又方︰用棗肉入水銀,搗不見星,捻長二寸,綿裹納大孔中一夜,次日蟲出癢止。

凡項同及身上生瘤,而癢不可忍者,內有蟲,宜剖之,蟲淨而愈。

凡陰中生虱,癢不可忍,肉內挑出,八足而匾,紅白不一,以銀杏擦之。或用銀朱鋪於濃紙上,轉筒燒煙熏之,皆妙。上瘤病亦熏之。

○又方︰以檳榔煎水洗之。

凡古方殺蟲,如雷丸、貫眾、干漆、百部、錫灰、苦楝根皮、蕪荑之類,皆所常用者也。有加附子、乾薑者,壯正氣也。加苦參、黃連者,蟲得苦而伏也。加烏梅、訶子者,蟲得酸而軟也。加藜蘆、瓜蒂者,以蟲在胸膈,欲其吐出也。加芫花、黑丑者,欲其帶蟲瀉下也。用雄黃、硫黃、花椒,治瘡疥之蟲也。用川槿皮、海桐皮,治風癬之蟲也。用敗鼓心、桃符板、故尸枕,驅勞瘵之蟲也。備載之,俾人取用。

凡服治蟲藥,總以每月初旬為妙,以蟲頭向上故也。此緩則待之;若急,用上下蟲大法。
○濕熱生蟲,腹脹而痛,以石榴椿樹東引根皮、檳榔各五錢空心服。腹或痛,蟲自下。
○誤食馬蟥蜞,腹內生子為患,飲地漿下之。

五十四、諸毒

(附︰蟲毒、中惡。)

凡飲食諸毒,如《風俗通》曰︰“禽獸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魚無腮者,及腮大者,俱有毒。
○鱉肚下有紅紋者,有毒。蟹腹下有毛者,有毒。
○煮酒初出火者有毒,飲之則生痔溢血。
○夏月飲食,但過宿者,即有毒。
○夏月酒在銅錫器中過宿,即有毒。
○銅器蓋熱食,氣上蒸成汗,滴下食中,即有毒。炊湯過宿,飲之有毒,盥洗生疥。
○桃杏仁有雙者,毒能殺人。
○果未成核者,俱有毒,令人發瘡癤。
○果熟落地者,蟲緣,有毒。
○屋漏水有毒,食之有脹死者;用之洗手,生疥。
○澤中死水,有毒。
○溫泉水不可食,以自硫黃中出,故溫也。患疥者食之、浴之自愈,體虛者忌之。

解飲食毒,惟真麻油最佳。中毒者,飲一、二杯,無不愈者。

凡中飲食毒,覺煩熱脹滿者,用水煮苦參三兩飲之,得吐即痊。

中酒毒者,經日不醒,用黑豆煮浪汁服之,不過三盞全愈。

中河豚魚毒者,五倍子、白礬各三錢,為末,水調服之。

中鱔魚、龜、鱉、蝦蟆及自死禽獸等毒者,用豆豉水煎,頓服,自解。

中食牛馬毒,甘草擂酒服,或只用甘草作湯代茶服。若口渴,飲茶及水者死。

中諸菜毒,食後腹脹者是也,以醋解之。

中巴豆毒,口渴下利不止,服冷水數口,或煮綠豆汁冶飲,自愈。

中砒霜毒,煩躁腹痛,面青肢冷,食中得者易愈,酒醋服者難救。解法︰以實地掘坑,清水灌注,攪成混水,飲之,謂之地漿,可解。又方︰用生綠豆擂粉,入水取汁服之。

中附子毒,頭腫唇裂,血流瘡疽,用綠豆、黑豆擂汁,或煎湯服。

中斑蝥毒,以豬脂油和綠豆汁飲之。

中雄黃毒,或用搽瘡熏瘡受毒者,以漢防己煎湯,內飲外洗。

中服丹毒,服地漿水解之。

中藥箭毒,內飲糞清水,外塗患處。

中漆毒,紅斑爛瘡,以蟹搗黃塗之,或用杉樹煎水,或以 雞水洗之。

被虎傷毒,內飲麻油,外以葛根煎湯洗之,拭乾,麻油塗之,再以青布作條,燃火熏之。

口渴者,沙糖調水飲之。

被蛇傷處,以繩扎縛兩頭,勿使毒氣內攻,流布經絡,急用熱溺久洗傷處,拭乾,隨以大蒜切片,安患處,用艾於蒜上灸之,每三壯換蒜,至痛不可忍,去艾候涼,又灸,總以數十壯至百餘壯為妙。少頃再燒,不必致肉燒傷起泡,即惡毒亦解。再以三七嚼爛罨之。內用雄黃、五靈脂(有溏心者真。)等分為末,每用二錢,酒調服。急則搗蒜汁服亦可。

被風犬傷,急於無風處擠出傷口惡血。古有用人吮血者,恐人亦受其毒,不如擠者為穩。如或無血,則以針刺出血,用小便洗淨,即如上被蛇傷者貼蒜艾灸治法,以多灸、久灸連日灸為妙。蓋蒜療瘡毒,有回生之功。

夫病在腸胃尚為難療,況四肢受傷,經絡遠絕,藥不易及者乎﹗故古有淋洗刺灸等法,正為通經逐邪設也。世有用斑蝥而解其毒者,是矣,但於一、二日間而即用者,恐毒未入腹,而人先受蝥毒,不如五、六日用者為佳,至二七、三七陸續用之則可。用斑蝥法列下︰斑蝥二十一個,揀新而大者,去頭足,用糯米一撮,下斑蝥七個,慢火炒,勿令焦,去蝥,又下七個,炒令米色黃,又去之,再下七個,炒米至赤煙為度,去蝥,將米研末,分三分,冷水入香油少許,空心調下一分,少頃又進,以二便利,下惡物為度。若腹痛急,以青靛調涼水解之,或以黃連、甘草煎湯待冷服之,或以涼水調益元散解之,甚妙。但終身忌食犬肉。夫斑蝥毒之尤者,雖曰以毒攻毒,不如用米以奪其氣,尤宜預備解毒藥料,況單服斑蝥者乎﹗
○又方︰用刺椿樹根皮、楊梅子樹根皮、半春子根皮等分研末,酒調服。將死者可救,仙方也。

被蜈蚣傷,以鹽擦咬處,鹽湯洗患處。或用雞公干開口含之。或用生半夏搗末,以醋和敷之。或取井底泥敷之。惟半夏方最妙。

被蠍螫傷,用生半夏、白礬等分為末,醋和敷之。又方︰用膽礬末擦之,立消。北方人家,宜備膽礬以防蠍,而蛇則怕雄黃也。

被蜂螫傷,拔去針,用生菜葉擦之。或芥菜、蘿卜菜葉,一切瓜藤葉俱妙。或以童便洗淨,用香油擦之。或以雄黃末擦之。

中蚯蚓毒,小兒則陰莖及囊俱腫,用鴨血塗之。或以鴨口含之。或以鍛石泡熱水洗之,久浸之。或以鹽湯溫洗之。

被蜘蛛咬傷,腹大如孕,外以薑汁調胡粉敷之,內飲羊乳。

論蠱毒

蠱之為毒,中土無之,世傳廣粵深山中人有之。欲害人者,置於飲食中,人中其毒,腹痛吐瀉,所食之物,皆變為蟲,侵食臟腑而死。死則毒氣流注,複染他人,所謂蠱疰。

蠱脈,緊數弦直。而吐甚者,脈洪大者生,微細者死。

驗蠱之法︰唾津在淨水中,沉則是,浮則非。
○又法︰口含生豆,中蠱者,豆脹而皮脫。否則不脹不脫。
○凡中蠱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礬而味反甘者是也。

治法︰毒在上焦,胸膈脹痛,以膽礬末五分,熱水調服,用指探喉,吐出自愈。毒在下焦,肚腹脹痛,以鬱金末二錢,米湯調服,瀉盡為妙。
○盤毒吐血,用小麥面一合,冷水調服,半日三服,下毒即瘥。
○自幼食貓肉者,則毒不能為害。

備揀古來解諸惡毒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凡受毒者,用雄黃、青黛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服。

○又方︰揀淨土掘坑,用清水傾入,攪起,澄清多飲。

○又方︰黃連、甘草節,水煎冷服。

○又方︰白扁豆生為末,水調服三錢。

○又方︰用灶心土為末,涼水調服。
○中蠱毒,用明礬、芽茶等分為末,涼水調服三錢。

○又方︰石榴皮煎服,當吐出活蠱而愈。

○又方︰用青藍汁頻服。
○凡蠱毒及一切蛇蟲惡獸所傷,重者毒氣入腹,則眼黑口噤,手足強直,用明礬、甘草各一兩為末,每用二錢,冷水調下,亦可敷患處。此方平易,不傷元氣,大有神效,不可以易而忽之也。

朱砂丸 治一切中惡將死者。

朱砂(細研) 附子(生,泡去皮臍) 雄黃(各二錢) 麝香(二厘) 巴豆(去油,四粒)
為末,蜜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湯下。不利,加三丸,以利為度。

外台走馬湯 治一時中惡,心腹脹痛,大便不通,及飛尸鬼擊。

巴豆(二枚) 杏仁(三枚)
搗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自下。若下不止,飲冷水三口自止。

五十五、論腳病

(有風濕、寒濕、濕熱、暑熱、陰陽。附︰鶴膝、瘡疽等症。)

經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又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以足居下,而多受濕,濕鬱成熱,濕熱相搏,其痛作矣。凡腫者,名濕腳氣,筋脈弛長而軟,或浮腫,或生 瘡之類是也,治宜利濕疏風。如不腫者,名乾腳氣,乾即熱也,筋脈蜷縮而痛,或左右枯細者是也,治宜潤血清燥。然其証有從外感者,以陰寒水濕雨霧,或坐臥濕地,致令濕邪襲入足膝而為病也;有從內傷者,以肥甘酒醴過度,或多食乳酪,致令濕熱壅注足脛而為患也。

夫腳氣之說,古所無也,其腫痛麻頑,即經之所謂痺也;其縱緩不收,即經之所謂痿也;其甚而上沖,即經之所謂厥逆也。逮夫晉蘇敬,始有是名,而後則又有類傷寒四証,而以腳氣居其一。不知腳氣本水濕下壅之病,而實非陽邪外感証也。如頭痛、發熱、口渴、便閉諸証之兼見者,則或有之,此時若舍濕邪而作傷寒治者,不惟不效,其遺患亦已甚矣。大抵此証有緩有急,緩者或二、三月而日甚,急者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若緩,氣上沖心,亦能殺人。

凡腳氣不專在一經,須尋經絡之陰陽,再察脈息之虛實以為治也。如自汗走注者為風勝;無汗攣痛者為寒勝;腫滿重著者為濕勝;(前痺証門,所當參閱。大抵俱宜用川牛膝為引。)煩渴燥熱者為暑勝。若四氣兼中者,但察其多者為勝,麻者為風,痛者為寒,腫者為濕。寒勝則皮膚中如有蟲行之狀,熱勝則縱。其藥如黃柏、蒼朮,治濕熱也。防己、獨活,治腰至足濕熱腫盛也。木瓜、取入肝,走筋也。赤苓、木通,利其濕也。桂附,散寒濕也。木香、檳榔、香附、烏藥,宣氣滯也。

牛膝、杜仲、蓽 、虎骨,壯筋骨也。合宜而用,皆可奏功。

凡腳氣患處不一,或腿、或膝、或踝、或腳趾,或左、或右,用全張穿山甲鋪於桌上,取後腳正在患處之甲,不拘多少,削去根上皮肉,以土拌炒成珠存性,數片為引。

若腳指病,取腳爪為引,炒亦如之。凡治風寒暑濕,寒熱之藥,在人酌量,俱以此為引,一刻即效,此予心得之秘也。

脈理

浮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者寒,微者虛,牢固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除濕湯 治中濕、身重腳痛,不問久近,乾濕並效。

半夏 蒼朮 濃朴 茯苓(各錢半) 陳皮(七分) 藿香 甘草(炙。各五分)

薑七片,棗二枚,食遠服。如小便短,大便泄,加澤瀉、豬苓各一錢。取穿山甲於患處者,每用五、六片,土炒成珠,為引。

雞鳴散 治寒濕流注,腳痛浮腫,男女皆可服,其效如神。

檳榔(三枚) 橘紅 木瓜(各五錢) 吳茱萸 蘇葉(各一錢) 桔梗 生薑(各三錢)
頭煎二煎,兩汁相和,次日五更時冷服。冬月略溫亦可。至天明下黑糞水,即腎家所感寒濕之毒也。辰巳時,必痛住腫消,否則再服,但飲食宜遲。此藥並無所忌。

茱萸木瓜湯 治寒邪入腹,喘急疼痛,或氣上沖心,危急欲絕者。

吳茱萸(一錢三分) 乾木瓜(二錢半) 檳榔(五錢)
薑引,溫服。

立效散 治寒濕壅腫,腳腿冷痛,或氣上攻心。此方消腫甚效。

檳榔(三枚) 生薑(一兩) 陳皮 吳茱萸 紫蘇 木瓜(各五錢)
溫服。

三妙散 治腰膝濕痛仙方。

蒼朮(三錢) 黃柏(炒,錢八分) 川牛膝(二錢。揀用淨膝者更妙)
夜服。此方人人可服。若房屋陰濕,及走水受濕者,不時各服一、二劑,至老無腰膝濕痛之病,不可忽過。

麻黃左金湯 治風寒暑濕,四氣流注足太陽經,腰足攣痺,關節重痛,寒熱無汗。

麻黃(去節) 干葛 蒼朮 防己 防風 茯苓(各一錢二) 細辛(四分) 羌活(七分)甘草(八分) 桂心(不見火,研末,一錢,藥調服)
薑棗引。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遍身疼痛,或肩背沉重,或肢節紅腫等証。

羌活 黃芩 甘草 茵陳(各錢半) 人參(隨便) 苦參 干葛 蒼朮 防風 歸身 白朮 知母 豬苓 澤瀉(各一錢) 升麻(七分)
空心服。

檳榔湯 治腳氣上沖,心腹喘急。此能疏壅散氣。

檳榔 香附 陳皮 蘇葉 木瓜 五加皮 甘草(各一錢)
生薑三片,溫服。如腳痛甚者加木香。婦人加當歸。室女加赤芍。中滿不食加枳實。痰厥加半夏。大便不通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轉筋者加吳茱萸。腳腫加腹皮。

腳痛而熱加地骨皮。

除濕散風湯(新) 治冒風受濕,致為腳氣痿弱,筋骨疼痛。

蒼朮(二錢) 黃柏(炒,錢半) 川牛膝(二錢) 羌活 獨活 防己 防風 甘草 木瓜 陳皮(各一錢)
取痛處之穿山甲,土炒成珠,五、六片為引。

活絡丹 治中風手足疼痛,經絡中有濕痰,非此藥不能通達。

草烏 川烏(各泡去皮臍) 膽星(各六錢) 地龍(去皮,焙乾) 乳香(去油) 沒藥(各二錢二分)
蜜丸彈子大,溫酒磨化,服一、二丸。

八味地黃丸 治腎經虛寒,水上克火,腳氣入腹,切痛喘促,少緩則死,宜急改作湯藥服之。

熟地(一兩) 山藥 棗皮 茯苓(各三錢半) 丹皮 澤瀉(各錢半) 肉桂(三錢) 附子(二三錢)
空心服。如寒甚,倍附子,必須大劑。

小續命湯 治腳氣暴痛,脈大而緩。通治五風八痺、痿厥等証。

麻黃(去節,八分) 人參(隨便) 黃芩 白芍 甘草(炙) 川芎 防己 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各錢半) 防風(一錢) 附子(一錢三分)
薑棗引。如精神恍惚,加茯神、遠志。心煩多驚,加犀角。如骨節痛而熱者,去附子,倍白芍。骨間冷痛,加桂枝。腳痛而冷,加生薑汁半杯,合服。燥悶,小便澀,去附子,加竹瀝一合。腳弱加牛膝、石斛。身痛加秦艽。自汗,去麻黃、杏仁,加白朮。腰痛加杜仲。

凡腳氣由寒濕外侵者,十居八九,古人多用熱藥。經曰︰“濕淫於內,治以苦熱。”用烏附、麻黃,行經絡也;用乾薑、肉桂,助陽氣也。寒濕既除,病無不愈。然亦有陰陽之分。陰腳氣,脛處腫而不紅;陽腳氣,腫而紅者是也。

凡膝腫痛不消,足脛枯細,名鶴膝風。脈多弦緊,乃足三陰經虛,寒濕為患。如環跳穴(在胯眼)及腳根切痛不已,外皮如故,脈沉數或滑者,防生附骨疽,以腎經陽氣不足,陰血得以凝滯,寒化為熱,所以為潰為膿。或堅硬如石,為石疽。或皮肉俱腐,為緩疽。昔人每用八味丸,以下部道遠,非桂附不能下達,補虛散寒滯也。若誤用攻毒清熱之藥,必成痼疾。

備揀古來治腳諸病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凡治腳病藥中,俱宜以穿山甲為引。如右膝病,取後右腳二節之甲,去淨根之皮,土炒成珠,每服加四、五片,藥性一時即到。腳踝病,取三節之甲。腳指病,取爪。左腳病,取左甲亦如之。若手病,取前腳患處之甲為引,以性能捷達病所也。
○腳氣衝心,昏悶垂絕,用杉木節四兩,橘葉三兩,大腹皮四個,水煎,加童便一杯合服。
○腳氣腫痛,用桃花陰乾
為末,溫酒調服。
○寒濕腳氣,用牛皮膠一兩,細切,面炒成珠,研末,每用一錢,酒調服。
○風濕腳氣,用蘇子、高良薑、橘皮共研末,丸服。
○寒濕腳氣,用胡蘆巴、故紙、木瓜等分為末,同蒸,蜜丸服。
○風濕腳氣衝心,不省人事,用檳榔研末,童便調服。
○凡風寒濕腳氣,如大腹皮、吳茱萸、烏藥、防己、川牛膝、黃柏、五加皮、檳榔、蒼朮之類,皆可揀用。

以下治腳雜病︰腳轉筋,並一切筋病,用松節二兩,乳香去油三錢,研末,每服二錢,木瓜煎湯調送。
○瘡潰爛,以鹽湯洗淨,用左草鞋洗淨燒為末,加輕粉五分敷之。
○又 瘡方︰用黃柏一兩,輕粉三錢,豬膽汁調搽。
○腳指丫濕癢,用陀僧一兩,鉛粉一錢,熟石膏二錢,枯礬一錢,濕則擦之,乾則用桐油調搽。
○腳上雞眼、肉刺,用枯礬、黃丹、朴硝為末,桐油調搽,次日浴二、三次,自落。
○凡腳疽初時,用蒜搗爛攤患處,安艾灸之,痛甚則易。要灸數日,每日以五、七十壯為度,內服大防風湯。如體虛者,早用十全加附子二錢,午用防風湯間服勿緩。

大防風湯 治足三陰虧損,寒濕外邪,乘虛內侵,患鶴膝、附骨等証,不問已潰未潰,宜用此方。及治痢後腳疾,名曰痢後風。此藥祛風順氣,活血壯筋骨,多服最效。

人參(無者,或以淮藥三、五錢炒黃代之,或以時下洋參、條參代之) 白朮 防風 熟地 杜仲 黃 (各二錢) 羌活 川芎(各錢半) 肉桂 白芍(煨) 附子 牛膝(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薑引。或加當歸。

凡足傷寒濕,為腳氣。寒濕鬱而為熱,濕則腫,熱則痛,以漢防己為主藥。濕加苡仁,蒼朮、木瓜、木通。熱加黃芩、黃柏。風加羌活、蓽 。痰加竹瀝、南星。痛加香附、木香。

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紅花。小便秘加牛膝、澤瀉。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痛連脅加膽草。又有足跟痛者,屬腎虛,不與腳氣同論。

腳氣疼痛,用羊角一副,燒過為末,熱酒調塗,以帛裹之,取汁,永不再發。

一、月經

(婦人之証與男子無異,惟經、孕、胎、產、崩、淋、帶、漏、乳、陰之不同耳。故別著方論,不得渾同。)

經曰︰“衝、任、督為奇經八脈之三者,亦一源而三岐也。衝脈自少腹夾臍兩旁而上,諸脈朝會,為血之海。任脈當臍中而上,行於腹前,為陰脈之總任。督脈起自少腹,循背以行於後,為陽脈之都綱。”夫經本陰血,流行臟腑,歸於衝脈,是衝脈為月經之本也。故經云︰“太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然衝脈之所以盛者,又在胃經。經曰︰“飲食入胃,游移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部,五經並行。”是可知血氣之盛衰,本於水穀之盛衰,而陽明胃經,又為衝脈之本也。故凡血病,當用甘溫之藥以助陽氣而生陰血,勿用苦寒以傷胃氣。並不使六淫七情,飲食起居,以虧損心脾,生化之源則得矣。

經血者,陰也。女體屬陰,其氣應月,故三旬而一至,不失其常,自無病而有子。一有不調,或前或後,或枯或閉,或數或痛,或帶或崩等証生焉。此際調治,(治法詳後。)必求其源,庶為有益。

婦人經血與乳,俱由脾胃所生。穀氣入胃,其清純津液之氣歸於心,入於脈,變赤而為血。血有餘,則注於衝任,而為經水。經水者,陰水也。陰必從陽,故其色赤,稟火之用也。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陰陽合而成孕,則其血皆移蔭於胎矣。既產,則胃中清純津液之氣歸於肺,朝於脈,流入乳房,變白為乳,是稟肺經之色也。若無男哺,則陽明之竅不通,胃中津液仍歸入脈,變赤而為月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