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瀹駢文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

健脾膏


(胃主納脾主消脾主與胃行其津液者也
○脾為至陰喜升喜剛燥
○太陰濕土得運
○補氣、消食、化痰、燥濕,不可偏廢
○脾胃為肝腎之原,心實主之,火能生土,土旺即以防水
○心為脾母,補母則子旺,肝為脾賊,疏肝則脾安
○脾土須丹田真火熏蒸,故曰補脾,不若補腎舌,有補真丸,治脾陽不運,用川烏、巴戟、菟絲、蓯蓉、葫蘆巴、香附、花椒、距茸、羊腰、陽起石等味,可以為法
○此膏較金仙膏多補脾溫腎之藥,虛寒有積,欲寓攻於補者宜之,如欲消導多者,可以此膏和金仙膏各半攤貼。
○又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此膏與滋陰膏相並行,亦如六君與六味也)

治脾陽不運飲食不化。或噎塞飽悶。(脾弱)或泄痢腹痛。(脾滯)或為濕痰(水穀停積)水腫(脾虛土不製水)黃疸(脾濕)

木紅花各五分,三棱、當歸梢、豬苓、升麻各四分,官桂、蒼朮、車前子、澤瀉、柴胡、陳皮、黃芩、草蔻仁、生甘草各三分,木香、青皮各二分,吳萸、黃連、乾生薑各一分,桃仁三個,昆布少許,可以炒熨,或去蘇木、桃仁,或虛加參朮,實加枳殼、檳榔,撞關加香附、烏藥、胡椒、紫蘇、丁香、沉香、砂仁、茴香、乳香之類○凡用香藥須研末後,加勿同炒)

積聚(脾虛也金仙膏有方○又綱目破積導飲丸,用木香、檳榔、陳皮、青皮、枳殼、蓬朮、三棱、半夏、神曲、麥芽、乾薑、車前子、澤瀉、甘草各五錢,白丑頭末六錢,黃連三錢,巴豆二十粒,一方巴豆同黃連三錢炒,去巴豆不用,此方危氏取數味,以消諸積聚症塊,甚效可以炒熨

○又如食積,山楂、神曲、麥芽、酒積黃連、葛花、砂仁、果菜積、官桂、丁香、麝香、魚蟹積、紫蘇、木香、生薑、面積、杏仁、茶積、川椒均可用)

○小兒慢
脾風(或大病或久吐瀉脾胃傷所致純陰泄,青者木克土也,用參、木草、酒芍、陳皮、半夏、天麻、川烏、全蠍、南星、丁香、朱砂、薑棗炒熨,肢冷加炮薑,甚加附子,手足搐搦加桂枝,參用扶陽膏)等症。皆貼胸臍。
(簡便方,實用萊菔子炒熨,虛用糯米炒熨皆妙。)

牛精肉一斤。牛肚四兩。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聽用。

蒼朮(四兩) 白朮 川烏(各三兩○溫白丸用川烏為君) 益智仁 薑半夏 南星 當歸 濃朴 陳皮 烏藥 薑黃 甘草(半生半炙) 枳實(各二兩) 黃 黨參 川芎 白芍 赤芍 羌活 香白芷 細辛 防風 香附 靈脂 蘇梗 蘇子 延胡索 山楂 麥芽 神曲 木瓜 青皮 檳榔 枳殼 桔梗 靈仙 腹皮 醋三棱 醋莪朮 杏仁 柴胡 升麻 遠志肉 吳萸 五味 草蔻仁 肉蔻仁 巴 戟天 補骨脂 良薑 蓽茇 大茴 紅花 黃連 黃芩 大黃 甘遂 苦葶藶 紅芽大戟 巴仁 黑丑頭 茵陳 木通 澤瀉 車前子 皂角 木鱉仁 蓖麻仁 全蠍 炮山甲 白附子附子(各一兩) 滑石(四兩) 生薑 薤白(韭白) 蔥白 大蒜頭(各四兩) 鮮槐枝 柳枝桑枝(各八兩) 萊菔子 乾薑 川椒(各二兩) 石菖蒲 艾白芥子 胡椒 佛手干(各一兩) 鳳仙草(全株) 棗(七枚)○兩共用油二十二斤。分熬丹收。○再入官桂 木香 丁香 砂仁 檀香(各一兩) 牛膠(四兩酒蒸化如清陽膏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