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 明 龔廷賢 |
古謂麻即疹也。疹出如麻成朵。痘出如豆成粒。皆象其形而名也。夫胎毒一也。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症寒熱備有也。疹出於六腑。腑屬陽。陽主氣。故疹有形而無漿。其形多實熱而無寒也。為症既異。則治法亦殊。痘宜內實。可用補劑。疹忌內實。只宜解散。惟初熱發表。略相似耳。既出之後。痘則補氣以生血。疹宜補陰以製陽。何也?蓋疹熱甚。則陰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虛耗。故以清火滋陰為主。而不可少動其氣。所以人參、白朮、半夏。及諸燥悍之劑。首尾當深忌也。世知痘症所系之重。而不知疹子殺人尤甚。方書輕忽而不備。良可太息矣。
一論疹發熱之初。多似傷風。惟疹子則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腫。其淚汪汪。面浮腫兩腮赤。惡心乾嘔為異耳。但見此候。即是疹子。便宜謹避風寒。戒葷腥濃味。用藥以表散之。使皮膚通暢。腠理開達。而疹毒以出也。
一論疹子初出。呵欠。發熱惡寒。咳嗽噴嚏。流涕頭眩。宜升麻葛根湯
升麻 葛根 白芍(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生薑水煎服。加紫蘇、蔥白以解肌。切忌大汗。斑不紅者亦宜。乃 疹初起之神方也。
一論 疹既出。一日而又沒者。乃為風寒所衝。麻毒內攻。若不治。胃爛而死。可用消毒飲
鼠粘子(四錢) 荊芥(二錢) 生甘草(一錢) 防風(去蘆五分)
上銼,水煎服。加烏犀角尤妙。
一論 疹既出而複沒。或出不盡。心慌。哭啼不止。十分危急。死在須臾。或下痢腹痛可用二仙湯鄢陵劉孟門傳。
黃芩(去朽) 白芍藥(生用)
各等分。水煎溫服如神。
一論 疹已出。譫語煩躁作渴者。可用白虎解毒湯
石膏 知母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甘草
上銼,水煎服。
一論 疹已出。大小便閉。可服防風通聖散。(方見中寒)
一論 疹已出。譫語。小便閉塞者。宜導赤散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淡竹葉(七片)水煎服。
一論 疹已出。泄瀉不止。可服
四苓散
豬苓 澤瀉 白朮(去蘆) 白茯苓(各等分)
水煎服。如小便如泔者。或小便不通者,加車前、木通。
一論 疹已出。寒熱似瘧。可服。
柴苓湯
柴胡 黃芩 半夏(減半) 豬苓 澤瀉 白朮(去蘆) 白茯苓(去皮) 甘草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 疹已出。大便下血。或小便下血。吐血衄血。或二便閉澀。瘡疹稠密。熱濁赤痛
犀角解毒湯
真犀角(一錢如無升麻代之) 生地黃(五分) 牡丹皮(一錢) 赤芍(一錢) 黃連 枯黃芩 黃柏 梔子
上銼,水煎服。如吐血衄血。加炒山梔子。童便和服。
一論 疹前後有潮熱不退等症。並為血虛血熱。可服
四物湯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血虛用熟血熱用生)
上銼,水煎服。發渴。加麥門冬、犀角汁。嗽。加栝蔞霜。有痰。加貝母、陳皮去白。
一論 疹正出之時。雖不進飲食者。但得 疹淡紅潤澤。真不為害也。蓋熱毒未解。內蘊實熱。自不必食。退後若不食者。當隨用四物東加神曲、砂仁二帖。決能食矣。如胃氣虛者。須少下地黃。
一論 疹既出之時。如色紅紫。乾燥晦暗。乃火盛毒熾。宜四物湯。用生地黃。加紅花、酒炒黃芩。
一論 疹既出。已過三日。不能沒者。乃內有虛熱,宜用四物湯進之。如失血之症。加犀角汁解之。
一論 疹退後。若有牙根腐爛。鼻血橫行。並為失血之症。急用四物湯。加茵陳、木通、生犀角之類。以利小便。使熱下行。如疳瘡色白者。為胃爛不治之症也。
一論 疹之後。須避風寒。戒水濕。如或不謹。遂致終身之咳嗽。無有愈也。
一論 疹前後。大忌豬肉魚酒雞子之類。恐惹終身之咳嗽。只宜用老雞精肉煮食。少助滋味可也。
一論孕婦出麻。當以四物湯。倍加白朮、條芩、艾葉。安胎清熱為主。則胎決無危。而疹易出矣。如胎氣上衝。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生檳榔服之。更以四物湯大進之。
一論疹子沒後。餘熱內攻,循衣摸床。譫言妄語。神昏傷志者死。如熱輕餘毒未除。必先見諸氣色。雖預防之。始終以升麻葛根湯為主。或消毒飲、解毒湯。隨症擇用。仍忌魚腥。蔥蒜之物。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水煎服。
十仙湯 (序班孫雙泉傳) 治疹後餘毒。
柴胡 葛根 玄參 黃連 黃芩 梔子 陳皮 茯苓 枳殼 生地
上銼,生薑煎服。
一小兒疹後。咳嗽腹脹。喘急煩躁。泄瀉聲啞。唇口青黑。賈農峰傳。
黃連 黃芩 連翹 玄參 知母 桔梗 杏仁 白芍 麻黃 牛蒡子 干葛 陳皮 濃朴 甘草
上銼,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