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明 龔廷賢


火症

脈浮而洪數為虛火。沉而實大為實火。洪大見於左寸為心火。見於右寸為肺火。見於左關為肝火。見於右關為脾火。兩尺為腎經命門之火。男子兩尺洪大者。必遺精。陰火盛也。 人之臟腑。各皆有火。但有虛實之不同耳。然實火可瀉。如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 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此皆苦寒之味。能瀉有餘之火。若飲食勞 役。內傷元氣。火不兩立。為陽虛之病。以甘溫之劑除之。如黃、人參、甘草之屬。若陰微陽弦。相火熾盛。以乘陰位。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如當歸、地黃之屬。若心火亢極。郁熱內實。為陽強之病。以鹹冷之劑降折之。如大黃、芒硝之屬。若腎水受寒。真陰失守。無根之火。為陰虛之病。以壯水之劑製之。如生地、玄參之屬。若有腎經命門火衰。 為陽脫之病。以溫熱之劑濟之。如附子、乾薑之屬。若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為火郁之病。以升發之劑發之。以升陽散火湯主之。諸經實火。照後方調之毋執。

一論男子婦人。四肢發熱。筋骨間熱。肌表熱如火。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 或脾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火郁則發之。

升陽散火湯

升麻 葛根 羌活 獨活 白芍 人參(各六分) 炙甘草(二分) 柴胡(三分) 防風(二分半) 生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忌生冷等物。

一論三焦實火。六經積熱。煩躁作渴。口舌生瘡。小便赤。大便結。一切有餘之火。

涼膈散

連翹(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 梔子(一錢) 桔梗(一錢) 薄荷(五分) 大黃(一錢)芒硝(一錢) 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入蜜同服。咽喉痛。加桔梗、荊芥。酒毒。加黃連、干葛。名清心湯。用蜜、竹葉同煎。咳而嘔。加半夏、生薑。衄血嘔血。加當歸、赤芍、生地。小便淋瀝。 加滑石、赤茯苓。風眩。加防風、川芎、石膏。斑疹。加干葛、荊芥、川芎、赤芍藥、防風、桔梗。咳嗽。加桑白皮、杏仁、桔梗。陽毒發斑。加當歸。結胸心下滿。加桔梗、枳殼。譫語發狂。越牆赴井。皆陽熱極盛。加黃連、黃柏、赤芍藥。眼中翳瘴赤澀 流淚。加菊花、木賊、生地黃。

大金花丸

解諸熱臟伏火。 黃連(去毛) 黃芩 黃柏(去皮) 梔子(去穀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溫水下。一方。加桔梗、大黃酒煨 治上焦一切熱症。兼治鼻紅。一論積熱積痰。並五臟三焦有餘之熱。夾熱下利。食痞膈悶。 咽痛目赤腫。中暑中熱。煩躁等症。及初發腫毒兼治。

黃金丸

大黃(煨) 郁金(即薑黃要極小者佳) 牙皂(去筋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牛膽汁入瓷罐內。煎成稀膏。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量病輕重加減。白湯下。大便少行一二次即止。不傷元氣。

一論上焦積熱。風痰壅滯。頭目赤腫。或有瘡癤。咽喉不利。大小便閉澀。一切風熱。 亦能磨酒食諸滯。

神芎丸

黑丑(四兩) 滑石(四兩) 大黃(一兩) 黃芩(二兩) 黃連(五錢) 川芎(五錢) 薄荷(五錢)
上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溫水送下。

上清丸

(朱全吾傳) 治上焦痰火咳嗽。乃心脾之有熱也。 龍腦(二分另研) 硼砂(二分另研) 薄荷末(一兩) 川芎末(五錢) 桔梗末(二錢) 甘草末(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圓眼大。每服一丸。臨臥噙化。或食後茶清咽下。

一婦人年四十餘。夜間發熱。旦晨退。五心煩熱。無休止時。半年後六脈皆數。伏而且 牢。 浮取全不應手。以升陽散火湯四劑。而熱減大半。胸中覺清快勝前。再與二劑。熱悉退。後以四物東加黃柏、知母。少佐以炒黑乾薑。二十劑全安。

一治骨蒸內熱之病。時發外寒。寒過內熱。附骨蒸盛之時。四肢微痺。足跗腫者。其病在臟腑之中。

太白散

白石膏火
為末。新汲水調下方寸匙。以身無熱為度。